一、黄芪临床新用及药理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泽涵[1](2021)在《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虚湿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拟通过对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虚湿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的临床研究,观察协定方升阳益胃汤与中成药香砂养胃颗粒对入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差异性,评估升阳益胃汤治疗本病的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以期临床推广应用。方法:本课题选取就诊于山西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冯五金教授门诊且符合入组要求的患者104例,严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治疗组给予升阳益胃汤,配伍组成:黄芪30g、党参15g、炒白术12g、白芍9g、黄连3g、柴胡12g、半夏10g、泽泻12g、云苓15g、防风9g、羌活9g、独活9g、陈皮15g、炙甘草6g、生姜3g、大枣10g,剂型为免煎颗粒。对照组给予中成药香砂养胃颗粒。服药方法:治疗组免煎颗粒,日一剂,开水冲400ml,分别于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200ml。对照组香砂养胃颗粒(规格为5g/袋),一次1袋,一日2次,于早晚饭后半小时开水冲服。两组均服药4周,服药前后需对所有患者行常规检查、对各单项症状以及证候积分进行观察和统计学分析,治疗结束后随访2个月,并及时对其疗效和复发率进行评估,以期对本次试验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中医证候总体疗效比较(秩和检验):升阳益胃汤组有效率为87.5%,香砂养胃颗粒组有效率为70.8%,统计分析得P<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提示升阳益胃汤在治疗脾虚湿阻型PDS方面效果更优。(2)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t检验):服药前两组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价值;服药后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改善证候方面,升阳益胃汤优于香砂养胃颗粒。服药前后各组组内比较,P<0.01,提示两组药物均能起到改善脾虚湿阻型PDS中医证候的作用。(3)中医单项症状比较(秩和检验):升阳益胃汤组在疲乏无力、面色萎黄、食少纳呆方面优于香砂养胃颗粒(P<0.05),在胃脘痞闷或胀痛方面明显优于香砂养胃颗粒(P<0.01),而在大便稀溏、嗳气呃逆方面两组疗效相当(P>0.05)。(4)复发率比较(确切概率法):升阳益胃汤组的复发率为7.69%,香砂养胃颗粒的复发率为38.46%,且P<0.05,提示升阳益胃汤的远期疗效优于香砂养胃颗粒。(5)安全性比较:两组治疗药物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事件。结论: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虚湿阻型PDS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降低复发率方面均优于香砂养胃颗粒,而且用药安全,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王盼盼[2](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贾六金教授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用药规律》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分析贾六金教授治疗慢性咳嗽的组方用药,总结贾六金名老中医治疗儿童慢性咳嗽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慢性咳嗽提供研究依据,促进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与发展。方法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针对就诊于贾六金教授门诊中的慢性咳嗽患儿,对防治慢性咳嗽的452首处方运用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等现代数据挖掘技术方法,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处方,总结发现贾六金教授诊治儿童慢性咳嗽的用药规律。结果针对所收集230名慢性咳嗽患儿,按照纳入标准录入处方数量达452首,其中涉及中药为114味。通过药物归经出现频次显示主要是肺、脾,四气出现频次前3位的分别是温、寒、平,五味出现频次的前3位为辛、苦、甘;慢性咳嗽患儿的高发年龄段为3~5岁,且男孩多于女孩;药物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用药主要集中在姜半夏、陈皮、茯苓、桔梗、杏仁、浙贝母、黄芩、炙麻黄、射干、炒白术、太子参。围绕11个药物,常用的组合常用的组合为姜半夏与陈皮、姜半夏与茯苓、陈皮与茯苓、姜半夏与陈皮与茯苓、姜半夏与杏仁、姜半夏与桔梗等配伍;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新方组合分析,运算演化出7首新处方,北沙参-姜半夏-石斛-麦冬,炒白术-胆南星-太子参-黄芪等。结论贾六金教授针对儿童慢性咳嗽的治疗思路明确,明辨病因,分清虚实寒热,认为病位主要为肺、脾、胃,病机多为肺脾虚弱,痰浊内伏,治疗多以清泄肺热,化痰止咳为主,还强调四诊合参,注重望诊;五脏论治,突出肺脾;痰浊内伏,祛邪为要;对药合方,协同增效;中病即止,注重调护等用药规律,为临床慢性咳嗽用药提供了数据依据,也促进了贾六金教授学术经验的研究和继承发展。
姜琪凡[3](2021)在《益肾养阴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型)的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了观察益肾养阴方在治疗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Ⅲ期)的临床疗效,明确该方在临床应用上的安全性、有效性,完善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方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方法:从石家庄市中医院东、西两院区肾病科门诊及住院的患者选取的病例60例,均符合纳、排标准的早期糖尿病肾病确诊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养阴方治疗,观察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等指标结果改善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并对脱落和不良事件进行记录。运用SPSS20.0软件整理、分析临床实验结果,评价疗效。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西医疗效及中医疗效的结果中,治疗组的综合疗效均相较于对照组的综合疗效高,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中医证候总积分及单项积分数据比较:两组总积分在治疗后均下降,治疗组积分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虽然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症状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治疗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优。经治疗后两组各个单项积分均下降,治疗组在倦怠乏力、尿中有泡沫、腰膝酸软、便秘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着差异(P<0.01);在手足心热、自汗盗汗症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西医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的UAER、Scr、Cys-C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的各项指标结果均低于对照组指标结果,有显着差异(P<0.01)。肝功能(AST、ALT)、血脂(TC、TG)、血糖(FBG、Hb A1c)等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无显着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初步得出益肾养阴方在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尿中蛋白漏出、保护肾功能方面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1.与对照组相比,应用益肾养阴方后,可以改善早期DN(气阴两虚型)患者的神疲乏力、尿中有泡沫、腰膝酸软、便秘等临床症状。2.在西药基础治疗之上,加用益肾养阴方可降低患者的UAER、Scr、Cys-C水平,保护肾功能,减少蛋白尿,延缓DN发展进程。3.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益肾养阴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型)疗效显着,并具有安全性。4.本次临床观察期间,肝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引起其他器官病变,证明应用益肾养阴方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
钟丹[4](2021)在《“冠心病1号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临床观察及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观察,探寻“冠心病1号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运用现代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分析“冠心病1号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作用机制,为后期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方向。方法收集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门诊及住院部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按照传统的西医标准治疗方案进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治疗上再给予“冠心病1号方”治疗。4周后对相关安全性指标(生命体征、三大常规、肝肾功能、不良反应)和疗效性指标(中医证候单项/总积分、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SAQ评分)进行分析、评价。再通过TCMSP数据库对“冠心病1号方”中的各中药化学成分进行筛选,并利用uniprot数据库对每一味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靶点预测;稳定型心绞痛疾病靶点的筛选则借助Genecards、OMIM、TTD、Drugbank数据库进行;然后运用Cytoscape3.7.2、STRING数据库分别绘制“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和PPI网络图;最后在DAVID数据平台中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病程、危险因素(吸烟、饮酒、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中医证候主要评分的基线水平均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4周后,(1)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等安全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未出现不良反应;(2)两组患者的单项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在胸痛、胸闷、心悸、气短、自汗、盗汗的症状改善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疲倦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不寐的症状改善上,两组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在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方面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在改善心电图疗效方面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将两组患者硝酸甘油停减率进行对比,观察组的停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的SAQ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网络药理学研究中,最终收集到“冠心病1号方”中的中药化学成分289个,山奈酚、槲皮素在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药物作用靶点274个,疾病靶点1864个;获得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共125个,其中,蛋白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肿瘤坏死因子(TNF)、肿瘤抑制因子P53(TP53)等20个基因可能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共有362个生物过程,而药物作用的生物过程主要富集在信号受体激活物的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受体配体活动等方面;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共有123条通路,其中,流体剪切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的AGE-RAGE信号等多条通路都是“冠心病1号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所干预的途径。结论“冠心病1号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显着,可以减轻该类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发作时的胸痛严重程度、降低中医证候总积分、减少硝酸甘油药物的使用次数及剂量,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冠心病1号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优势,打破了传统单一靶点治疗疾病的局限,值得临床继续应用,并进行推广。
黎炯彤[5](2021)在《心痛宁方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绞痛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心痛宁方对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疗效、血脂水平、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low mediated dilation,FMD)、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SAQ)、中医症候积分、中医症候疗效等指标,评价心痛方对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同时为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04月至2021年01月期间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60例明确诊断为冠心病PCI术后且再发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为气虚血瘀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为西医标准化治疗用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每天1次,每次100mg,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每天1次,每次75mg,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每晚1次,每次20mg,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每天1次,每天11.875mg~47.5mg,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每天1次,每次40mg,口服)。治疗组为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痛宁方中药,2次/天,1袋/次,早晚饭后温服,疗程为4周,记录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ST-T段改变)、血脂水平、FMD、SAQ、中医症候积分、中医症候疗效等情况,并对此进行分析。结果:(1)SAQ:对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进行组间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的情况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的改善情况相当(P>0.05)。(2)血脂水平: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水平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的TG、LDL-C水平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TC水平在治疗前后改善不明显。(3)心电图疗效: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心电图疗效改善有效率分别为66.66%及53,33%,P>0.05,提示经治疗后,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疗效对比,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相当。(4)FMD: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的上调FMD水平高于对照组的上调FMD水平(P<0.05)。(5)中医症候积分: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1),有显着性差异,且治疗组患者的中医症候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中医症候改善程度。(6)中医症候疗效: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疗效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心痛宁方能够有效减少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绞痛发作及改善肱动脉内皮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术后单纯常规使用西医标准化治疗组患者,为心痛宁方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提供有效数据,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其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2)心痛宁方能够有效改善中医症候疗效,心痛宁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对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的胸闷、胸痛、心悸、乏力、气短、口唇紫暗等症状改善有明显优势,且安全性良好。(3)心痛宁方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的作用机制与改善肱动脉内皮功能、控制血脂水平,进而减少PCI术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有关。
李佳忻[6](2021)在《经方治疗肿瘤术后和(或)放疗后淋巴水肿用药规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通过探究《伤寒杂病论》中治疗肿瘤术后和(或)放疗后淋巴水肿的经方,并检索、收集、整理中医药治疗肿瘤术后和(或)放疗后淋巴水肿的临床研究文献,对所包含的中药和方剂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出其用药规律,并且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经方防己黄芪汤治疗淋巴水肿,为临床的治疗应用和药物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材料与方法:1.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以“肿瘤、恶性肿瘤、妇科恶性肿瘤、癌”分别和“淋巴水肿、水肿”为关键词,并在检索结果里以“经方”为主题词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6月公开发表的文献。除去重复文献根据文献的纳入标准确定最终的纳入文章。总结出用于治疗肿瘤术后和(或)放疗后淋巴水肿的经方。2.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以“肿瘤、恶性肿瘤、妇科恶性肿瘤、癌”分别和“淋巴水肿、水肿”为关键词,并在检索结果里以“中医”“方剂”“中药”为主题词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6月公开发表的文献。除去重复文献根据文献的纳入标准确定最终的纳入文章。对照《中药学》以及《中国药典》规范中药名称,使其标准统一化。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到Microsoft Excel2013中,统计出各味中药的使用频数,筛选出核心药物并对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3.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中找到防己黄芪汤中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构建药物靶蛋白与疾病靶蛋白(PPI),然后进行GO分析以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1.总结出桂枝类方,黄芪类方,柴胡类方和附子类方,四大类方。其中,桂枝类方中可选用苓桂术甘汤、五苓散、桂枝芍药知母汤。柴胡类方中可用柴苓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血府逐瘀汤、逍遥散。黄芪类方中可选防己黄芪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补阳还五汤。附子类方中用真武汤,用于治疗肿瘤术后和(或)放疗后淋巴水肿。2.文献总体结果,共搜集1371篇文献,剔除重复的和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最终共有109篇文献。共收集方剂114首,整理出中药189味,共有41味药在此次统计中出现的频次≥10次,频次最高的前10味中药为黄芪、当归、茯苓、川芎、桑枝、桂枝、白术、泽泻、桃仁、赤芍。核心药对有黄芪-桑枝,黄芪-当归,桃仁-红花等,核心角药有黄芪-桃仁-红花、川芎-桃仁-红花等,四味药物组成的核心药物有桃仁-川芎-赤芍-红花等,这些核心药物配伍可包含的经典方剂有防己黄芪汤、补阳还五汤、当归补血汤、柴胡龙骨牡蛎汤、防己茯苓汤等。3.防己黄芪汤中活性成分得到黄芪20个、防己3个、白术7个、生姜5个、大枣29个、甘草92个,删除重复的活性成分,保留142个。淋巴水肿的靶点拥有1303个,防己黄芪汤与淋巴水肿相交的靶点64个。构建防己黄芪汤治疗淋巴水肿的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得到共有181个节点和1098条边,包括1个疾病结点,6个药物结点,110个活性成分节点,64个靶点结点,Degree中位数为6,通过筛选,核心活性成分为MOL000098(槲皮素)、MOL000422(山奈酚)、MOL000497(甘草酮)、MOL002773(β-胡萝卜素)、MOL004328(柚皮素)、MOL000358(β-谷甾醇)。GO生物富集分析共得到GO条目2317个,其中涉及到生物过程2167个,细胞组分有66个,分子功能包括83个。主要参与的生物功能有蛋白连接、基因转入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分析到通路46条,其中包括MAPK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PD-L1在肿瘤中的表达及PD-1检测点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结论:1.总结了桂枝类、柴胡类、黄芪类和附子类,四大类经方。临床应用时,可根据患者体质或出现的类方方证进行治疗。淋巴水肿兼见脾阳虚证可选用桂枝类方,兼见肝郁气滞可选用柴胡类方,兼见脾气虚可选用黄芪类方,淋巴水肿兼见脾肾阳虚型可选用附子类方进行治疗,然后再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辨症施治选择类方中的具体方剂。桂枝类方中可选用苓桂术甘汤、五苓散、桂枝芍药知母汤。柴胡类方中可用柴苓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血府逐瘀汤、逍遥散。黄芪类方中可选防己黄芪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补阳还五汤。附子类方中用真武汤。2.中医药治疗肿瘤术后和(或)放疗后淋巴水肿用到的最多的中药是黄芪,通过关联分析,得到核心药物配伍可组成的经典方剂包含防己黄芪汤、补阳还五汤、当归补血汤、柴胡龙骨牡蛎汤、防己茯苓汤等。3.基于网络药理学,得到防己黄芪汤中防治肿瘤术后和(或)淋巴水肿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甘草酮、β-胡萝卜素、柚皮素、β-谷甾醇。主要参与蛋白连接与基因转入等生物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分析到通路46条,其中包括MAPK信号通路、PD-L1在肿瘤中的表达及PD-1检测点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
朱春临[7](2021)在《暖期医方论治胸痹暨黄力教授治疗冠心病临床经验和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主要研究古代暖期医方论治胸痹的用药规律及对黄力教授临床治疗冠心病经验及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同时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黄力教授经验方进行机制探讨。具体内容包括文献研究、经验总结、数据挖掘、病例分析、网络药理学。文献综述一主要通过对古代、现代医籍进行研究,以总结冠心病在古代及现代就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证候、辨证论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就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方面的应用进行系统综述、对有关中西医结合论治冠心病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文献综述二主要系统综述了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方面的研究进展。而后基于文献研究进行了以下工作,具体如下:研究目的:(1)暖期医方论治胸痹心痛的用药规律研究:探究暖期古方论治胸痹心痛的用药规律,以期对现代处方用药提供参考。(2)黄力教授临床论治冠心病经验总结:初步总结黄力教授临床论治冠心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以求继承及传扬老师经验心得。(3)黄力教授临床论治冠心病用药规律探究: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黄力教授临床论治冠心病用药规律,以求进一步总结老师用药特点及临床经验。(4)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芪芍通脉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黄力教授经验方“芪芍通脉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暖期医方论治胸痹心痛的用药规律研究;通过收集古代重要医书中论治“胸痹、心痛、真心痛”的相关方剂,从中筛选出暖期医方,建立中药处方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而后通过与冷期医方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总结暖期整体用药特点及规律;(2)黄力教授临床论治冠心病经验总结:本研究通过对黄力教授门诊典型病例进行总结归纳、结合临床笔记及临床授课等多种途径初步总结黄力教授临床论治冠心病经验。(3)黄力教授临床论治冠心病用药规律探究:a.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黄力教授门诊就诊的冠心病患者就诊资料,依据患者血管状况分为冠心病三支病变未血运重建组、冠心病三支病变血运重建组、单纯药物组(<3支病变未行血运重建)、支架术后组(<3支病变行血运重建)四组,数据标准化后分别建立中医处方数据库,而后分别进行数据挖掘,通过对比研究以进一步探究黄力教授论治冠心病的用药规律;b.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黄力教授门诊就诊的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详细就诊资料,按照诊断标准、纳排标准、疗效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筛选,对符合纳排标准,并行之有效病例进行后续分析,数据标准化后,运用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c.对黄力教授临床典型医案进行深度研读,进一步总结老师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d.对暖期医方论治胸痹用药规律及黄力教授临证论治冠心病用药规律异同进行讨论。(4)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芪芍通脉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对黄力教授临床论治冠心病经验方“芪芍通脉汤”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以进一步探究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获取芪芍通脉汤中中药有效成分,运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冠心病相关的疾病靶点。将有效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交集,筛选得到有效成分-疾病共同靶蛋白,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而后应用Cytoscape对活性成分及疾病靶标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构建复方“成分-疾病-药物”网络,将筛选到的数据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GO功能富集分析。研究结果:(1)暖期医方论治胸痹心痛的用药规律研究:本次研究共纳入暖期医方1 12首,其中使用频次前五位的药物分别为肉桂、生姜、半夏、当归、甘草,使用频次前三位的药物种类为温里药>补虚药>化痰药,暖期高频药物辛>苦>甘>酸,药性温>大热>微寒,主归脾肺胃心4经。常用的药物组合为:生姜、半夏;当归、人参、芍药。对暖期医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聚为4类,发现8个药对。冷期医方149首,排名前五的高频药物分别为肉桂、吴茱萸、甘草、当归、干姜,使用频次前三位的药物种类为温里药>补益药>理气药,冷期高频药物辛>苦>甘,药性温>热>大热,主归脾胃心肺四经,常用的药物组合为陈皮、白术;陈皮、白术、吴茱萸。对冷期医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聚为5类,发现5个药对。其中肉桂、干姜、甘草、人参、吴茱萸、附子、当归、白术是冷暖期共同常用药物。(2)黄力教授临床论治冠心病经验总结结果:溯病机,宗本虚标实;立治法,宜通补兼施;组方药时:应始终注意辨证辨病相结合、调和阴阳、重视气血、注重气机升降、经典与现代结合及双心疗法等。(3)黄力教授临床论治冠心病用药规律探究结果:a:对四组数据进行处理,依据核心药物原理,选取前30味药物为高频药物,对四组高频药物进行性味归经分析发现,四组高频药物均甘>辛>苦,药性温>平>寒>微温,主归脾肺肝心经,其中三支病变未行血运重建组药性温>寒>平>微寒,主归肝肺脾心经。四组药物整体用药以温平为主,少用大辛大热之品,重在补虚活血,其中黄芪、川芎、红景天、葛根、降香、酸枣仁、党参、赤芍、法半夏、红花、柴胡、三七、炙甘草、瓜蒌、桔梗、白术此16味药物为四组共同常用药物。b:本项研究共纳入61例患者,平均年龄69.48±9.58岁,每多兼夹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可见26种症状表现,其中症状排名前五位的依次为胸闷、乏力、气短、心悸、失眠;对证候进行统计,其中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证>阳气亏虚证;对30味高频药物进行分析,其中药味甘>辛>苦>酸,药性温>平>寒,归脾经>肺经>肝经>心经;30味高频药物可大致组合为20余首方剂,其中最常用的是补虚活血化瘀之属;关联规则分析提示,最常用的药对为川芎-葛根、牡蛎-龙骨等,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聚为10类,按照组方思路又分为扶正类、补虚类、安神类三大类,因子分析共提取11个公因子。在对黄力教授临证用药规律及暖期医方用药规律进行对比研究之后发现,两者用药均重视补虚扶正。其中,暖期更加侧重温里补虚、调理脾胃,其用药多见辛热之品,善用小方;黄力教授临证多在承前学温阳基础之上,结合时代病机特点,侧重于补虚活血、疏肝理气、安神,同时重视现代药理研究结果,用药整体更加集中。(4)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芪芍通脉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经数据库分析共筛选出106个有效成分,作用于453个相关靶点,通过分析“有效成分-靶点-疾病”拓扑网络及生物过程,发现该方剂可能通过AGEs-RAGE信号通路、调节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EB病毒感染、细胞凋亡、IL-17信号通路、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冠心病的作用。研究结论:暖期医方论治胸痹心痛多用清轻之品,同时注重寒温并用。黄力教授临床论治冠心病组方以补益活血为主,同时根据患者血管状况不同,用药力度及补虚活血治法先后有所差异。相较于暖期用药侧重温里补虚、调理脾胃,黄力教授临证用药在温阳基础之上更为侧重补虚活血、疏肝理气、安神,同时重视现代药理研究结果。网络药理学部分初步表明芪芍通脉汤治疗冠心病的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机制,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薛起梅[8](2021)在《黄蛭益肾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认为黄蛭益肾胶囊由黄芪、水蛭、枸杞子、山药、薏苡仁、玄参、北沙参、墨旱莲、牛膝、车前子、紫河车、杜仲、三七、益母草、蝉蜕15味组成,用于轻、中度慢性原发性普通型肾炎的气阴两虚或兼有血瘀,水湿证者。该品种列入国家药典委标准提高名单,本文对黄蛭益肾胶囊的质量标准提高进行了研究,开展了包括检查、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含量测定、指纹图谱这几方面的质量研究内容。补充原质量标准中缺少的制法,沿用原标准的十五味药味,根据厂家提供的制药工艺补充了标准中制法项内容。修订了黄蛭益肾胶囊的显微鉴别方法,确认原标准中的显微特征归属于药材三七、水蛭、紫河车。修订了黄蛭益肾胶囊的薄层鉴别方法,增加了制剂中牛膝和车前子的薄层定性鉴别,分别采用了对照药材及对照品进行对照试验;优化了原标准中枸杞子薄层鉴别的提取方法和展开条件。经过方法学考察,新建立的薄层鉴别专属性、耐用性均较好,16批样品中均能检出对应药材特征。对胶囊的装量差异、水分、浸出物等一般检查项进行考察,结果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项下的规定。参考2015版《中国药典》黄芪项下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度,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黄蛭益肾胶囊中的铅、砷、镉、铜、汞元素进行检测,结果16批样品中所有元素远低于标准要求。建立HPLC-UV同时测定黄蛭益肾胶囊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8 min,16%A;8~32 min,16%~28%A;32~50 min,28~55%A);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48 nm。理论板数按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0。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线性关系良好,专属性、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耐用性均较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0.89%~100.36%,RSD1.16~1.67%(n=6)。16批样品中4 种黄酮类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 0.128 mg·g-1、0.0604 mg·g-1、0.174 mg·g-1、0.0673 mg·g-1,4种黄酮类成分总含量范围在0.297~0.525 mg·g-1,平均总和含量为0.428 mg·g-1建立HPLC-ELSD测定黄蛭益肾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以乙腈-水(33:67,V/V)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1 mL·min-1;理论塔板数计算不得低于10000。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线性关系良好,专属性、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耐用性均较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4%(RSD=1.08%);16批样品中黄芪甲苷含量在0.718~1.284 mg·g-1,平均含量1.062 mg·g-1。采用UPLC-MS/MS法建立黄蛭益肾胶囊中激素孕酮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ACQUITY UPLCHSS T3(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65:35,V/V)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线性关系良好,专属性、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较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81%(RSD=2.84%);16批样品中孕酮含量范围在5.223~15.162 ng·g-1,平均含量为9.418 ng·g-1。采用HPLC-UV法建立黄蛭益肾胶囊的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指纹图谱数据进行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Shield RP18(250mm×4.6 mm,5μm),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16批样品中共标定24个共有峰,相似度评价均大于0.9,采用HPLC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MS)对共有峰定性分析,并归属于7味药;HCA及PCA识别方法将样品分为三类;PLS-DA筛选出包括黄芪异黄烷苷、人参皂苷Rg1、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绿原酸在内的8种主要差异成分。
许卓[9](2020)在《当归多糖联合黄芪多糖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RAS-MAPK信号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从细胞增殖率,造血因子,细胞信号通路分子,核转录因子等方面探讨当归多糖联合黄芪多糖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材料与方法:(1)购置清洁级C57BL/6小鼠60只作为对象,随机取C57BL/6小鼠10只,设为空白对照组;剩余50只C57BL/6小鼠建立小鼠动物模型,建模完毕后观察小鼠饮食、排泄、精神状态与体重变化情况。分别在建模前、建模后第4d小鼠眶静脉取血1ml,加入冷凝管中,采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完成小鼠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进一步确定小鼠建模成功。动物分组。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组(EPO组)、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及联合用药组清洁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取C57BL/6小鼠10只,设为空白对照组;剩余50只C57BL/6小鼠建立小鼠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EPO组、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小鼠10只;空白对照组腹腔常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80mg/(kg·d),连续完成3d干预。第4d各组小鼠均以断颈方式处死,取股骨、胫骨,并将其放置在浓度为75.0%乙醇中连续完成15min浸泡,将小鼠转移到超净工作台上,在在无菌条件下完成取股骨、胫骨的分离、提取;去皮毛、肌肉及两端软骨,充分暴露红色骨髓腔。采用1m L无菌6号注射器,吸取PBS液1m L,并拧弯无菌针头套管,并插入骨髓腔中,冲洗后获得骨髓,放置在平皿中进行反复冲洗;冲出大部分细胞,利用300目滤网进行过滤,制备单细胞悬液,并向细胞悬液中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等量),10min离心,速度2500rpm,分离完毕后去除上清,并加入红细胞裂解液1m L,3min静置后加入PBS溶液9m L,10min离心,速度2500rpm,去除上清,加入浓度为10.0%IMDM完成2次洗涤,利用10.0%IMDM完成沉淀的重悬,利用计数板调整细胞密度为1×106/m L,并完成细胞的分离、培养,加入96/24孔板中。细胞实验分为六组即空白组,模型对照组、EPO组、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及联合用药组,并配置药物,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药物联合配置。取购置的当归多糖、黄芪多糖,放置在RPMI-1640培养液中,通过预实验配置研究所需的浓度,即:当归多糖200mg/m L、黄芪多糖200mg/m L、联合用药(当归多糖200mg/m L混合黄芪多糖200mg/m L)中,保证实际药物比例为:黄芪:当归=5:1。将上述药物过滤、除菌后放置在4℃冰箱中,备用。其中EPO组、当归多糖、黄芪多糖组及联合用药组均加入等剂量药物干预,并将细胞放置在5%CO2、37℃培养箱中培养;采用MMT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白细胞介素-2(IL-2)、血小板生成素(TPO)、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γ-干扰素(INF-r)水平;(2)当归多糖联合黄芪多糖对信号分子RAS、ERK1、ERK2、p38影响。取各组处理后的细胞,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测定各组细胞中信号分子RASm RNA、ERK1m RNA、ERK2m RNA、p38 m RNA表达水平,分析RAS-MAPK信号通路与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关系;进一步确定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其配伍对RAS-MAPK信号转导通路及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影响。(3)当归多糖联合黄芪多糖对核转录因子c-jun、c-fos、JNK影响。取各组处理后的细胞,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测定各组细胞中核转录因子c-junm RNA、c-fosm RNA、JNK m RNA水平,分析细胞周期、核转录因子与细胞增殖的关系,确定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其配伍对核转录因子、细胞周期和造血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结果:1.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干细胞增殖和造血因子影响1.1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干细胞增殖影响1.1.1造模前后骨髓抑制小鼠体重、外周血细胞及生化指标变化空白对照组未参与建模体重及外周血血细胞、生化指标变化不明显;其余各组较造模前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体重明显下降(P<0.05)。1.1.2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干细胞细胞增殖率影响六组细胞随着时间延长细胞均呈增长趋势。正常组细胞由于未参与建模细胞速率较快;1.1.2.1MTT实验24h结果: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细胞增殖率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细胞增殖率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1.1.2.2MTT实验48h结果: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细胞增殖率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细胞增殖率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1.1.2.3MTT实验72h结果: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细胞增殖率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细胞增殖率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1.2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对骨髓抑制小鼠造造血因子影响1.2.1对造血因子TPO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PO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TPO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TPO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1.2.2对造血因子IL-2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2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IL-2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IL-2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1.2.3对造血因子GM-CS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GM-CS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GM-CS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GM-CS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1.2.4对细胞因子INF-r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NF-r水平明显下降;同模型组比较其余用药各组INF-r上升;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INF-r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低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INF-r均低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2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干细胞MAPK信号分子影响2.1对信号分子RASm RNA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RAS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RAS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RAS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2.2对信号分子ERK1/2m RNA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ERK1/2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RK1/2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ERK1/2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2.3对信号分子p38m RNA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38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p38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p38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3.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干细胞核转录因子影响3.1对核转录因子JNKm RNA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JNK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JNK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JNK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3.2对核转录因子c-junm RNA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jun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c-jun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c-jun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3.3对核转录因子c-fosm RNA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fos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c-fos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c-fos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结论:1.当归多糖联合黄芪多糖能促进大鼠细胞增殖,能发挥两种药物协同作用,有助于促进IL-2、TPO、GM-CSF水平及下调INF-r水平。2.当归多糖联合黄芪多糖能促进信号分子RAS、ERK1、ERK2、p38m RNA表达,上调核转录因子c-jun、c-fos、JNKm RNA水平,可能通过调控RAS-MAPK信号系统影响细胞增殖、分化。
颜雅萍,郭敬镕,王莹,过童,温昊天,蒋健[10](2020)在《蒋健运用参芪芍药甘草汤治疗尿失禁医案4则》文中指出尿失禁又称遗溺、小便不禁,是指尿液从尿道口不自主流出的一种尿控失常状况,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蒋健教授在芍药甘草汤的基础上加黄芪、党参,遂创拟成方参芪芍药甘草汤,用于治疗尿失禁等多种疾病,大大拓展了芍药甘草汤原有的功能、主治、适应症。经方新用、古方今用,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途径之
二、黄芪临床新用及药理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芪临床新用及药理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虚湿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前言 |
临床资料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脾虚湿阻型PDS症状分级量化表 |
附录B:综述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贾六金教授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研究背景 |
1.1 现代医学对儿童慢性咳嗽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
1.2 中医学对儿童慢性咳嗽的认识与治疗特色 |
1.3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
2.立题依据 |
2.1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学术传承中的应用 |
2.2 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的秉承与发扬 |
3.研究方案 |
3.1 研究方法 |
3.2 样本采集及处理方法 |
3.3 数据录入与核对 |
3.4 数据分析 |
4.研究结果 |
4.1 患者信息统计 |
4.2 药物性味分布 |
4.3 药物统计 |
5.讨论 |
5.1 四诊合参,注重望诊 |
5.2 五脏论治,突出肺脾 |
5.3 痰浊内伏,祛邪为要 |
5.4 药对合方,协同增效 |
5.5 新方分析,临床新用 |
5.6 中病即止,注重调护 |
5.7 病案分析,临证应用 |
6.结论 |
7.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儿童慢性咳嗽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益肾养阴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型)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诊疗标准 |
3 治疗方案 |
4 观察指标 |
5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6 安全性评估 |
7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比较 |
2 综合临床疗效 |
3 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
4 实验室指标比较 |
5 安全性指标比较 |
讨论 |
1 西医治疗DN的研究进展 |
2 糖尿病肾病的病机 |
3 益肾养阴方的立方依据 |
4 益肾养阴方的方药分析 |
5 关于临床研究结果的分析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冠心病1号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临床观察及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一:“冠心病1号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临床观察 |
1 研究目的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病例来源 |
2.2 临床资料 |
2.3 病例选取 |
2.4 研究方法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安全性观察 |
3.3 疗效性观察 |
研究二:“冠心病1号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型)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所应用的软件、数据库及流程图 |
3 材料与方法 |
3.1 “冠心病1号方”有效成分的筛选 |
3.2 “冠心病1号方”有效成分的靶点提取 |
3.3 稳定型心绞痛靶点提取 |
3.4 绘制“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 |
3.5 蛋白互作网络图的构建及核心靶点的提取 |
3.6 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 |
4 结果 |
4.1 “冠心病1号方”单味药的化学成分及对应的靶点信息 |
4.2 稳定型心绞痛的靶点提取 |
4.3 “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的构建 |
4.4 蛋白互作网络图(PPI)的构建 |
4.5 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 |
讨论 |
1 “冠心病1号方”组方分析 |
2 网络药理学结果分析 |
结语 |
1 研究结果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稳定型心绞痛的现代医学认识及中医相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三:中医证候积分表 |
附录四: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 |
附录五: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5)心痛宁方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绞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医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1.1 寒邪内侵,心脉阻滞 |
1.1.2 饮食不节,痰饮内生 |
1.1.3 肝郁气滞,痹阻心脉 |
1.1.4 劳倦内伤,年老体衰 |
2 中医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 |
2.1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
2.2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
2.3 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
3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研究 |
3.1 对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认识 |
3.2 PCI术后心绞痛的发生机制 |
3.2.1 支架内再狭窄 |
3.2.2 支架内血栓形成 |
3.2.3 冠脉痉挛 |
3.2.4 冠脉微循环障碍 |
4 现代医学对PCI术后复发心绞痛的治疗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病例来源及分组 |
1.3.1 纳入标准 |
1.3.2 排除标准 |
1.3.3 剔除标准 |
1.3.4 脱落标准 |
1.4 研究方法 |
1.4.1 病例分组 |
1.4.2 生活方式干预 |
1.4.3 治疗方法 |
1.5 观察指标 |
1.5.1 一般资料 |
1.5.2 安全性评定 |
1.5.3 症状及体征 |
1.5.4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 |
1.6 疗效评定标准 |
1.7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临床资料 |
2.2 临床疗效观察 |
2.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情况 |
2.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电图疗效情况 |
2.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的情况 |
2.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情况 |
2.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的疗效情况 |
2.2.6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对比分析 |
2.2.7 安全性指标分析 |
3 分析与讨论 |
3.1 选方依据 |
3.2 组方分析 |
3.3 研究结果分析 |
4 不足与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 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6)经方治疗肿瘤术后和(或)放疗后淋巴水肿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经方治疗肿瘤术后和(或)放疗后淋巴水肿的文献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内服中药治疗肿瘤术后和(或)放疗后淋巴水肿的方药规律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防己黄芪汤防治淋巴水肿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西医对肿瘤术后和(或)放疗后淋巴水肿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7)暖期医方论治胸痹暨黄力教授治疗冠心病临床经验和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
1 古今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
2 数据挖掘在中医方面的应用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
1 研究背景 |
2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
3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现状 |
4 网络药理学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暖期医方论治胸痹的用药规律 |
1 研究目的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黄力教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总结 |
1 溯病机,宗本虚标实 |
2 立治法,以通补兼施 |
3 组方药,以下六者为法 |
3.1 辨证辨病相结合 |
3.2 调和阴阳,以平为期 |
3.3 心系之疾,尤重气血 |
3.4 方效之玄机,是为气机升降 |
3.5 以经典为基石,以现代医学为创新点 |
3.6 双心疗法 |
4 黄力教授临床对处方用药的认识 |
第三部分 数据挖掘及医案研读 |
研究一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黄力教授临床论治冠心病不同血管状况用药规律 |
1. 研究目的 |
2. 资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研究二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黄力教授临床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用药规律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资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研究三 黄力教授临床治疗冠心病典型验案深度研读及分析 |
1 研究目的 |
2 医案研读及分析 |
研究四 暖期医方论治胸痹用药规律与黄力教授临证论治冠心病用药规律异同的讨论 |
1 时代背景 |
2 暖期时代与现代的异同 |
第四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芪芍通脉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
1 研究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8)黄蛭益肾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黄蛭益肾胶囊处方组成、功效适应症和现行标准 |
1.1 组成分析 |
1.2 功效及适应症 |
1.3 现行标准分析 |
2. 处方各药味的研究进展 |
2.1 黄芪 |
2.2 水蛭 |
2.3 枸杞子 |
2.4 山药 |
2.5 薏苡仁 |
2.6 玄参 |
2.7 北沙参 |
2.8 墨旱莲 |
2.9 牛膝 |
2.10 车前子 |
2.11 紫河车 |
2.12 杜仲 |
2.13 三七 |
2.14 益母草 |
2.15 蝉蜕 |
3. 处方药味的现行标准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黄蛭益肾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
第一节 黄蛭益肾胶囊的定性鉴别研究 |
1 名称 |
2 处方和制法 |
3 性状 |
4 鉴别 |
第二节 黄蛭益肾胶囊一般检查项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2 装量差异 |
3 崩解时限 |
4 水分测定 |
5 浸出物 |
6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查 |
第三节 黄蛭益肾胶囊含量测定研究 |
1 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 |
2 黄芪甲苷含量测定 |
3 孕酮的含量测定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黄蛭益肾胶囊的指纹图谱研究 |
1 仪器与试剂 |
2 色谱条件 |
3 溶液的制备 |
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3.2 对照药材溶液制备 |
3.3 对照品混合溶液的制备 |
4 色谱系统考察 |
4.1 流动相条件的选择 |
4.2 检测波长的选择 |
4.3 色谱柱的选择 |
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条件的选择 |
5.1 提取溶剂的选择 |
5.2 超声时间的选择 |
6 方法学考察 |
6.1 精密度试验 |
6.2 重复性试验 |
6.3 稳定性试验 |
6.4 耐用性试验 |
7 标准图谱的建立 |
8 指纹图谱共有峰的药味归属 |
8.1 色谱条件 |
8.2 溶液的制备 |
8.3 结果 |
9 HPLC-Q-TOF对共有峰定性分析 |
9.1 色谱条件 |
9.2 质谱条件 |
9.3 溶液的制备 |
9.4 结果与分析 |
9.5 共有峰成分裂解规律总结 |
10 黄蛭益肾胶囊指纹图谱化学模式分析 |
10.1 聚类分析(HCA) |
10.2 主成分分析(PCA) |
10.3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 |
11.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总结 |
附录一 拟修订黄蛭益肾胶囊质量标准草案黄蛭益肾胶囊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当归多糖联合黄芪多糖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RAS-MAPK信号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干细胞增殖和造血因子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一 |
小结 |
论文二 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两药配合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干细胞RAS-MAPK信号系统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二 |
小结 |
附图 |
论文三 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干细胞核转录因子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三 |
小结 |
附图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黄芪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当归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中医疗法治疗骨髓抑制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10)蒋健运用参芪芍药甘草汤治疗尿失禁医案4则(论文提纲范文)
1病案举例 |
2讨论 |
2.1尿失禁机理及与参芪芍药甘草汤有关的药理 |
2.2参芪芍药甘草汤治疗尿失禁探讨 |
四、黄芪临床新用及药理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虚湿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D]. 李泽涵.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贾六金教授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用药规律[D]. 王盼盼.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益肾养阴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型)的疗效研究[D]. 姜琪凡.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4]“冠心病1号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临床观察及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作用机制研究[D]. 钟丹.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10)
- [5]心痛宁方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绞痛的疗效观察[D]. 黎炯彤.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经方治疗肿瘤术后和(或)放疗后淋巴水肿用药规律分析[D]. 李佳忻.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7]暖期医方论治胸痹暨黄力教授治疗冠心病临床经验和网络药理学研究[D]. 朱春临.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8]黄蛭益肾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D]. 薛起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当归多糖联合黄芪多糖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RAS-MAPK信号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D]. 许卓.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蒋健运用参芪芍药甘草汤治疗尿失禁医案4则[J]. 颜雅萍,郭敬镕,王莹,过童,温昊天,蒋健. 新中医, 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