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0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刘结民[1](2019)在《热敏灸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小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热敏灸大椎穴治疗新生儿小鼠缺氧缺血性脑病(NHIE)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PF级健康ICR小鼠(重约3~5g)按随机对照原则分成假手术组、缺氧缺血模型组、艾灸治疗组;艾灸治疗组依据小鼠尾温变化再次分为非热敏灸组(尾温未上升)和热敏灸组(尾温升高)。缺氧缺血模型组、艾灸治疗组按照Rice-Vannucci和Levine的方法制备NHIE模型;以生长发育的体重、神经行为学测试(翻正反射、悬崖躲避试验、趋地反射试验、抓力试验)、形态学观察、TTC、TUNEL、caspase-9为检测指标。结果:纳入统计的四组新生小鼠体重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在术后三天,与缺氧缺血模型组比较,非热敏灸组和热敏灸组的小鼠体重增长较快,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与缺氧缺血模型组比较,非热敏灸组和热敏灸组小鼠的翻正反射时间、悬崖躲避试验时间、趋地反射试验时间明显缩短,而抓力试验时间延长,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非热敏灸组和热敏灸组梗死面积较缺氧缺血模型组均减少(P<0.05),且热敏灸组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缺氧缺血模型组小鼠左侧脑组织表面出现大面积苍白、液化现象,且脑组织萎缩,大面积梗死;与缺氧缺血模型组比较,非热敏灸组梗死面积较小,热敏灸组梗死面积最小。缺氧缺血模型组左侧脑组织细胞排列顺序杂乱无章,细胞大量丢失,缝隙变大;与缺氧缺血模型组比较,非热敏灸组仅少量细胞脱落,热敏灸组细胞脱落数量最少。非热敏灸组和热敏灸组表达的TUNEL阳性细胞总数较缺氧缺血模型组减少(P<0.05);热敏灸组较非热敏灸组表达的TUNEL阳性细胞总数减少(P<0.05)。非热敏灸组和热敏灸组表达的caspase-9阳性细胞总数较缺氧缺血模型组减少(P<0.05);热敏灸组较非热敏灸组表达的caspase-9阳性细胞总数减少(P<0.05)。结论:热敏灸大椎穴可以增加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小鼠的体重,提高其运动功能,减少脑梗死面积,抑制细胞脱落,其机理也许与降低脑组织中caspase-9的阳性表达和细胞凋亡的数量有关。
张国荣,罗影,于海燕,闵连秋[2](2013)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和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文数据库中2001年1月—2012年10月公开发表的采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HIE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后提取相关信息,采用Stata 11软件Meta分析流程,选择合适方法计算合并的RR值及95%可信区间(CI),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估计。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7篇文献,其中报道高压氧治疗HIE有效率的文献有38篇,病死率的文献有7篇,后遗症发生率的文献有12篇。合并结果显示,干预组较对照组的有效率高〔RR=0.29,95%CI(0.25,0.34),P<0.05〕,干预组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病死率:RR=0.23,95%CI(0.13,0.39),P<0.05;后遗症发生率:RR=0.30,95%CI(0.23,0.39),P<0.05〕。漏斗图示存在明显不对称性,Egger检验结果 (t=-3.95,P<0.05)显示存在发表偏倚。结论高压氧治疗HIE较常规治疗方法更为有效,并且能够有效降低HIE患儿的病死率和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危险。
黄天愚[3](2019)在《槐杞黄颗粒对新生大鼠HIE动物模型的疗效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槐杞黄颗粒(还尔金)是目前广泛用于呼吸、免疫、肾脏等系统的一个中成药制剂。因安全有效而被西医各领域临床医生所接受和欢迎。企业为了拓展市场,瞄准新生儿领域,确立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作为槐杞黄颗粒的治疗对象。为掌握第一手资料,企业委托我科室先从动物实验开始,观察其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因HIE临床上以惊惕、痉挛、抽搐为其主要表现,属于中医的惊风范畴。中医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又言“肾主脑、生髓”。故本病的中医病机多属肝肾阴亏,阻络动风,当以养阴益气活血为该病的治疗大法。笔者以此为立题依据,选用槐杞黄颗粒作为实验试剂,建立实验动物模型,观察该制剂对HIE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同时初步明确其对于HIE的作用机制与途径,从而证明该制剂治疗HIE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为其投入新生儿临床运用提供有力的佐证。研究目的:本研究基于以上研究背景,通过进行有关HIE的中医文献与基础理论研究,结合现代西医学关于HIE的研究成果,并根据此次动物模型实验的数据结果来分析探讨槐杞黄颗粒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运用槐杞黄颗粒治疗HIE提供可靠的理论及实验依据。实验方法:本实验选用Vannucci模型作为HIE动物造模模型,采用槐杞黄颗粒对新生SD大鼠进行灌胃治疗,通过对实验动物进行动物行为学观察以及病理切片的HE染色来评估新生大鼠HIE动物模型的脑缺氧缺血以及脑细胞的凋亡情况,同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SP法、平均光密度测定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来测定Caspase-3、S100B两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1.行为学观察:造模成功后,模型组SD大鼠均出现行为能力改变,主要表现为对侧肢体运动障碍,睁眼困难等改变。而假手术组SD大鼠无上述改变。槐杞黄组SD大鼠早期的行为能力有与模型组相似的改变,后期行为能力改变较前期而言有减轻。2.HE染色观察结果:完成造模后的几个特定时间点,假手术组SD大鼠脑组织细胞形态表现均正常;模型组SD大鼠脑组织细胞出现坏死以及细胞核溶解等情况;槐杞黄组与模型组相比,早期改变与模型组相似,后期脑组织改变优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脑组织相似。3.免疫组化结果:模型组SD大鼠血清中S100B、Caspase-3浓度与假手术组SD大鼠S100B、Caspase-3浓度相比,在2h、1d、3d、7d四个时间点均有升高,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显着(p<0.01),该结果提示:新生儿HIE动物模型造模的制备是成功的;造模后1d、3d、7d三个时间点,槐杞黄组中的S100B、Caspase-3浓度相较模型组而言均有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提示:槐杞黄颗粒具有下调新生儿HIE模型大鼠血清中S100B、Caspase-3浓度的作用。研究结论:1、槐杞黄颗粒可改善HIE模型大鼠的行为能力,并对HIE模型SD大鼠的脑组织结构具有一定修复功能,说明槐杞黄颗粒具有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发展的作用。2、槐杞黄颗粒可以降低新生HIE大鼠模型脑组织中的Caspase-3蛋白酶含量,以减少脑细胞的凋亡,从而达到延缓疾病发展的目的。3、槐杞黄颗粒可以下调新生HIE大鼠模型脑组织中的S100B蛋白表达,表明槐杞黄颗粒可以通过干预S100B的表达以延缓病情的发展。通过上述实验研究表明,槐杞黄颗粒可以修复大脑缺氧缺血所致的脑组织损伤,以及减少脑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抑制HIE病情发展的作用。
王艳[4](2017)在《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观察神经节苷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胞二磷胆碱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神经节苷脂进行临床治疗,临床效果较好,适合在临床中应用。
谢越涛,曾志涌,安妮,黄玉玲[5](2016)在《神经节苷脂和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可行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使用神经节苷脂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NBNA为(36.21±3.12)分、MDI为(91.24±3.35)分、PDI为(92.84±3.8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2.21±3.24)、(82.43±3.46)、(82.54±3.7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可提高患儿治疗效果,患儿脑损伤恢复程度很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严汀华,张经义,林惠芳,卢穗万,阙敢波[6](2015)在《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预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来本院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98例新生儿,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高压氧序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差异、临床症状改善及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意识状态、原始反射、肌张力、前囟张力、呼吸、面色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7%,后遗症发生率16.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显着,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星儿[7](2012)在《针刺对宫内窘迫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新生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严重危害新生儿的健康,是导致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癫痫(epilepsy)等儿童脑病的直接因素。对此类疾病的治疗至今仍为世界性医学难题。如何有效改善HIE所致的病理状况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十几年来,针灸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之一的脑瘫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针灸在脑瘫领域展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发现患儿接受针灸治疗的年龄越小,疗效越显着,因此萌生了在新生儿期即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患儿进行针灸治疗的想法。但由于HIE的危险性和严重性、现代医学目前在我国医学系统尤其是新生儿急救领域的主导地位、中医针灸对该病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尚属空白、中医“科学性”受现代医学质疑、针灸作为有创治疗在新生儿领域的安全性等多种原因,决定了目前中医针灸难以进入该领域一展所长。因此,先在动物实验上验证中医针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深入探索和揭示针灸治疗HIE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推动针灸治疗进入新生儿HIE领域的进程。靳三针疗法是已故广州中医药大学治疗弱智儿童的首席教授靳瑞教授所创立的学术体系,被誉为“岭南针灸新流派”。靳瑞教授及其带领的靳三针团队,以“靳三针头穴”为主治疗小儿脑病二十余年,疗效肯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将“靳三针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和儿童自闭症临床规范化研究”两项成果作为临床适宜疗法向全国推广。目前对“靳三针疗法”治疗小儿脑病的临床观察研究很多,但缺乏对其作用机理的实验基础研究。本论文目的有二:一方面,以“靳三针头穴”为切入点,旨在探索针刺对HIBD新生大鼠的作用机制是否与减少新生神经细胞凋亡有关,并进一步寻求其起效通路,为针灸治疗HIE寻找可靠的实验依据;另一方面,以针刺介入时间为切入点,比较HIBD发生后不同时间开始针刺对新生神经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方法文献研究本部分回顾了现代医学对新生儿HIE的认识和治疗进展、古代中医对新生儿HIE认识和现代中医治疗进展、神经干细胞凋亡基因的研究进展等三大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新生儿HIE的中西医治疗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实验研究本部分共包括六个实验项目。实验一采用延迟5min剖宫产术模拟宫内窘迫制造HIBD新生大鼠模型,设立正常组(自然分娩的新生大鼠)和假手术组(正常剖宫产术分娩的新生大鼠)作为对照组。根据新生大鼠出生时神经行为学表现、脑组织HE染色鉴定造模成功。将实验一中获得的各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1组和针刺2组,每组再根据处死观察的时间分为21d、28d、35d、42d、49d亚组,每组雌雄各半,饲养到第14天时,用苦味酸标记后,进入后续实验。实验二观察各组新生大鼠14~49天的体重变化,研究针刺对HIBD新生大鼠体重的影响。实验三~六研究针刺对HIBD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缺血灶中的新生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其中:实验三采用Tunel法检测大脑皮质中凋亡的神经细胞数量;实验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皮质中促凋亡基因Caspase-3蛋白的表达;实验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皮质中BrdU.Nestin蛋白的表达,来反映大脑皮质中新生神经干细胞的数量和细胞增殖状况;实验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皮质中抗凋亡基因14-3-3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研究1、建立模型1)新生大鼠死亡率:出生21天时各组死亡率为正常组5.13%(4/78),假手术组6.82%(3/44),模型组14.66%(28/191),卡方检验p=0.049。2)新生大鼠出生时表现:正常组甫出生即全身呈现较深的粉红色,在雌鼠的舔舐下可扭动身体、挥舞四肢、发出叫声,并可迅速吃乳。假手术组和造模组甫从子宫中取出时,均全身青紫或苍白,四肢伸展,没有呼吸,心跳过速,对触觉刺激无反应。3)新生大鼠出生第2天翻正反射:最短翻正时间假手术组<正常组<模型组,其中模型组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次翻正中的成功次数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其中模型组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新生大鼠出生第14天悬吊试验: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完成试验的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组完成试验的时间均短于正常组(P<0.01)和假手术组(P<0.01)。5)新生大鼠出生第14天斜坡试验: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完成试验的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组完成试验的时间长于正常组(P<0.01),而和假手术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正常组参加斜坡试验的新生大鼠27只,成功25只(92.6%),不成功2只(7.4%);假手术组参加斜坡试验的新生大鼠15只,成功13只(86.7%),不成功2只(13.3%);造模组参加斜坡试验的新生大鼠84只,成功55只(65.5%),不成功29只(34.5%)。卡方检验P<0.01,可以认为斜坡试验成功与否的结果与组别有关。6)脑组织HE染色:正常组大脑皮质的神经元分布由表及里可见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内锥体细胞层、多形细胞层,神经元的6层结构完整。神经元圆形或锥形,细胞质内见嗜碱性均匀分布的尼氏体,细胞核位于胞体中央,核膜明显。在一片正常细胞中间或出现个别固缩细胞。假手术组大脑皮质神经元的6层结构基本完整,局灶区域可见3层(外锥体细胞层)锥体细胞胞浆红染,胞核浓缩深染,结构消失。模型组大脑皮质的3层和5层(外锥体细胞层和内锥体细胞层)锥体细胞数量减少,细胞体积缩小,变成三角形,胞浆呈均匀的嗜伊红染色,胞核浓缩深染,结构消失。部分海马椎体细胞层细胞亦见上述变化。2、针刺对体重的影响:新生大鼠14-49天体重:35天龄前,模型组、针刺1组、针刺2组和正常组或假手术组的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天龄后,各组的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针刺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针刺1组凋亡细胞个数21-35天龄时和模型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组凋亡细胞个数35-49天龄时均少于模型组(P<0.01)。35天龄时,针刺2组凋亡细胞个数少于针刺1组(P<0.05)。4、针刺对Caspase-3的影响:针刺1组Caspase-3的表达21天龄时和模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天龄时低于模型组(P<0.01),35天龄时高于模型组(P<0.01)。针刺2组Caspase-3的表达35天龄时高于模型组(P<0.01),42和49天龄时和模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天龄时,针刺1组和针刺2组Caspase-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针刺对BrdU的影响:针刺1组BrdU的表达21-35天龄时和模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组BrdU的表达35-42天龄时和模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天龄时低于模型组(P<0.01)。35天龄时,针刺1组和针刺2组BrdU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针刺对Nestin的影响:针刺1组Nestin的表达21和35天龄时和模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天龄时高于模型组(P<0.01)。针刺2组Nestin的表达35-42天龄时和模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天龄时高于模型组(P<0.01)。35天龄时,针刺2组Nestin的表达低于针刺1组(P<0.01)。7、针刺对14-3-3的影响:针刺1组14-3-3的表达21天龄时高于模型组(P<0.01),28天和35天龄时,表达急剧降低,和模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组14-3-3的表达35天龄时低于模型组和正常组(P<0.01),42天和49天龄时,表达略有上升,而模型组和正常组在此阶段的大脑皮质中已经没有表达。35天龄时,针刺2组14-3-3的表达低于针刺1组(P<0.01)。结论文献研究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复杂,中西医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外对该病的治疗仍以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为主,高压氧、亚低温、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干细胞移植等多种方法仍以动物实验研究为主,未大规模应用于临床。2、古代中医对该病的理论认识和临床经验相当丰富,古人已经发展出一套处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类似症状的辨证论治方案。迄今为止,尚未有学者对古代中医治疗该病的方法进行过系统总结,也未与现代中医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成功对接。这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值得广大中医研究者去挖掘和应用。3、现代中医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领域以数种单一中药提取物制剂为主,临床应用也未体现中医的辨证论证精神。针灸推拿对该病的治疗集中于其神经后遗症——脑性瘫痪上,真正在新生儿期介入治疗的临床报道非常少。实验研究1、延迟5min剖宫产术在短期内可以制备大量长期存活的HIBD新生大鼠,高度模拟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病机制,且操作简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造模方法。该方法可造成相对温和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出生后21-49天存在神经细胞“延迟凋亡”现象,是研究中枢神经细胞凋亡的理想模型。2、获得正常新生大鼠神经系统发育和细胞凋亡的生理规律:(1)正常新生大鼠21-42天龄时大脑皮质的神经干细胞持续存在,42-49天年龄段突然下降,表明42-49天年龄段,新生大鼠神经系统发育接近成熟。(2)正常新生大鼠42天龄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出现凋亡高峰,随后逐渐下降。42天以前,大脑皮质中可能存在某些抑制Caspase-3促凋亡作用的因素,抑制神经细胞过度凋亡,14-3-3可能是其中一个因素。42天以后,14-3-3表达消失,大量神经细胞进入凋亡程序,但Caspase-3可能与此无关。3、获得模型组新生大鼠细胞凋亡相关的病理规律:(1)该模型42天后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开始大量凋亡,新生神经干细胞减少,同时伴随异常的细胞增殖,这些增殖的细胞很可能不是正常成熟的神经元,而是修复损伤的其他神经细胞。(2)42-49天年龄段,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出现“延迟凋亡”的现象,与Caspase-3的表达存在因果关系。4、获得针刺对观察指标的作用规律:(1)针刺具有抑制HIBD新生大鼠大脑皮质中的细胞凋亡和BrdU的表达、提高大脑皮质中Nestin和14-3-3表达水平的作用。其中,针刺2组的上述作用均优于针刺1组。(2)针刺对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可能与针刺提高14-3-3的表达水平有关,并通过抑制凋亡,间接抑制了BrdU的表达,另一方面,针刺具有促进Nestin在大脑皮质中表达的作用,能提高损伤区的新生神经干细胞水平,从而修复受损组织。(3)针刺对Caspase-3的抑制作用不明显,针刺抑制HIBD新生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很可能不是通过Caspase-3途径来实现的。5、针刺介入时间研究对临床应用的启示:(1)决定针刺介入时间的关键,不一定在于越早越好。最佳的针刺介入时机,应取决于受针刺影响的靶蛋白,以及该蛋白在HIBD模型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表达发生转折的年龄段。(2)针刺影响靶蛋白表达的维持时间偏短,提示机体对针刺具有耐受性。因此找准关键时间点介入针刺治疗,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定时更换穴位进行刺激,可能有利于减少机体对该穴位的耐受性,提高针刺治疗敏感度。
张春丽[8](2010)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燕琳[9](2009)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法的循证评价》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围产期窒息缺氧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HIE的防治仍是新生儿医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我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仍欠规范,缺乏循证依据,许多医疗机构,仍存在过度治疗的现象。【研究目的】规范的HIE治疗方案的建立,应该基于循征医学的证据,因此,针对国内目前的治疗情况,通过对各种治疗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及循证评价,制定循证指南,规范治疗策略,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针对国内目前的治疗情况,通过规范评价现有的国内外常见治疗手段,为制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治疗的循证指南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检索电子数据库,收集治疗足月或近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4.2.2版)所表述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的研究文献质量,运用Review Manager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将资料进行定量综合及分析。【研究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亚低温组死亡或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RR=0.72,95%CI:0.63-0.84,P<0.0001);亚低温组病死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RR=0.73,95%CI:0.58-0.91,P=0.005);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RR=0.63,95%CI:0.48-0.84,P=0.001);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亚低温组较对照组升高(RR=6.35,95%CI:2.33-18.29,P=0.0004);而需要治疗的心律失常、凝血异常导致的血栓或出血、败血症和惊厥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抗惊厥药治疗组与对照组3岁前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3,95%CI:0.59-2.17,P=0.72);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1,95%CI:0.30-1.22,P=0.16)。别嘌呤醇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期和婴儿期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2,95%CI:0.59-1.45,P=0.73);存活患儿(≥12月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28 vs15/28,P=0.29),严重四肢瘫痪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 vs 11/25,P=0.14)。纳洛酮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着提高(RR=0.28,95%CI:0.22-0.37,P<0.00001);纳洛酮组较常规治疗组病死率显着降低(RR=0.31,95%CI:0.13-0.75,P=0.009)。高压氧(HBO)治疗显着降低病死率(RR=0.34,95%CI:0.18-0.64,P=0.0008);高压氧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显着降低(RR=0.43,95%CI:0.27-0.69,P=0.0003)。【结论】(1)亚低温治疗能降低HIE患儿的病死率和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发生率,并无严重不良反应,表明亚低温治疗HIE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2)抗惊厥药治疗所带来的益处不明确,仅有足月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后应用抗惊厥药基础研究结果,尚不具备向临床推广作为常规治疗的基础。(3)别嘌呤醇治疗尚需进行类似于亚低温对新生儿HIE疗效评估的大样本量RCT研究,才能更恰当地评估别嘌呤醇的临床安全性和疗效。(4)纳洛酮治疗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均较低,提示纳入文献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因此,尚需开展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明确纳洛酮是否能减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5)HBO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均较低,纳入文献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尚需开展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明确高压氧是否能减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
王庆红[10](2009)在《不同疗程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伤,而出现的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是新生儿期脑损伤的最常见原因,也是导致儿童发生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主要原因。目前HIE的发病机制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临床上对HIE仍然缺乏特效治疗方法。目前比较有前途的可用于治疗新生儿HIE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头部亚低温;2)干细胞移植;3)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有一定近期疗效,但治疗窗较窄,一般要求在出生6小时内开始治疗,且对HIE的远期后遗症的改善效果不明显[Gluckman,2005],因此还难以在临床广泛推广。干细胞移植是指用某种外源性干细胞移植至体内,目前仍处于动物试验的基础研究阶段。而且存在着供体来源、宿主移植物排异和伦理道德等问题,使得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不能修复,但近年来在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在大脑的某些部位如侧脑室室管膜下(subventricular zone,SVZ)和海马DG区(hippocampal dentate gyrus,DG)终身存在着内源性的神经干细胞,在某些病理损伤的情况下,脑损伤可刺激体内生发区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进行自我修复[Maslov,2004]。已经有文献报道,新生大鼠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后脑内源性NSCs有增殖和分化现象[Hayashi,2005]。但是内源性干细胞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受到神经营养因子缺乏、轴突生长抑制因子存在等影响因素,大脑的这种自身修复潜能有限,因此能够找到一种将大脑自身修复功能扩大的方法将为HIE治疗带来广阔的前景。HBO目前已经应用于新生儿HIE的治疗已有数十年历史。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HBO治疗HIE以来,大部分文献报道均认为HBO可减轻患儿症状,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胡电,2004;盖勇,2005]。我们最近的研究也已证实,HBO不仅可促进缺氧缺血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新生大鼠内源性NSCs的增殖[余小河2006],并且还可促进增殖的内源性NSCs向损伤的大脑皮层迁移并分化为成熟的神经元[王晓莉,2008]。已有不少实验研究结果提示HBO治疗新生大鼠HIBD的有效时间窗为6~12 h。然而,临床上HBO治疗新生儿HIE一般要在生后1周左右开始,治疗2~3个疗程。有不少报道用这种方法治疗是有效疗的。为何HBO治疗的时间窗在实验研究与临床实践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呢?其原因尚不清楚。为此我们提出假设,增加HBO的疗程可以延长其治疗的时间窗。那么,增加HBO的治疗时间或疗程后是否能够增强NSCs的增殖和分化呢?目前国内外的研究都只给1个疗程(5~7次),甚至1次的HBO治疗,尚未见到多疗程HBO对HIBD新生大鼠影响的文献报道。如果能够通过实验证实多疗程HBO能够延长治疗的时间窗,并提高疗效的话,这将为临床HBO治疗新生儿HIE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实验观察在常规的治疗时间窗(HIBD后2 h)开始多个疗程的HBO治疗对HIBD新生大鼠行为学和组织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了在HIBD后2 h给予1个疗程的HBO治疗即能够使神经元凋亡减少至接近正常,因此,即使再增加疗程也不再显示对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了。但是对HIBD新生大鼠行为学的改善却随着疗程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结果提示增加HBO的疗程可增强对行为学损害的保护作用,而这种保护作用的机制除了减少神经元凋亡以外,可能还存在着其它原因。根据我们最近的实验发现HBO治疗可促进HIBD新生大鼠内源性NSCs的增殖与分化[余小河,2004;王晓莉,2007:Yang YJ,2008],为此我们提出假设,增加HBO疗程能够增强对行为学损害的保护作用的机制与增强了促进内源性NSCs增殖与分化的作用有关。在这基础上设计了第二部分实验。第二部分实验观察了在常规的治疗时间窗(HIBD后2 h)开始多个疗程的HBO治疗对HIBD新生大鼠内源性NSCs的增殖与分化。实验结果证实了增加HBO疗程确实可增强HIBD新生大鼠内源性NSCs的增殖,并分化为神经元。有了这一结果,进一步我们就可以开始探讨延长HBO治疗时间窗后,是否可通过增加疗程来提高疗效。第三部分实验主要探讨在HIBD后48 h和96 h开始不同疗程的HBO治疗对HIBD新生大鼠有否保护作用。结果是肯定的,证明了即使是长达96 h的时间窗开始HBO治疗,通过增加疗程也可获得明显的保护作用。各部分的具体内容如下。一、不同疗程HBO对HIBD新生大鼠行为学及组织学的影响目的通过观察多疗程HBO治疗对HIBD新生大鼠脑部病变和远期行为学的影响,探讨增加HBO的疗程是否能够提高其疗效。方法7日龄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5组:1)正常对照组(CON,n=10),2)缺氧缺血脑损伤组(HIBD,n=10),3)高压氧1疗程组(HBO-1,n=10),4)高压氧2疗程组(HBO-2,n=10),5)高压氧3疗程组(HBO-3,n=10)。HIBD组按照Rice-Vannucci方法制作新生大鼠HIBD模型。高压氧治疗组在HIBD模型制成后2小时开始治疗,舱内压力2 ATA,稳压60 min,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休息3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各组均等到鼠龄35天时进行T迷宫试验、放射臂迷宫试验、足错误等行为学测试。测试完成后(鼠龄46天)处死动物,10%水合氯醛麻醉后打开胸腔,于心尖部插管注入生理盐水,待流出液清亮后,再注入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断头取脑,取出左侧大脑半球用4%多聚甲醛固定24h后石蜡包埋、固定、脱水后,切片机在前囟前1.0至-0.8mm冠状位连续切片,片厚4μm,行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和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1)HBO组行为学测试结果优于HIBD组;(2)T迷宫测试中,随着天数的增加,正常组和HBO组的正确率逐渐增高;而且随着HBO疗程的增加,正确率逐渐增加,训练至第3天时,HBO-3组正确率明显高于HBO-1(P<0.05)。(3)放射臂迷宫测试中,随着HBO疗程的增加,觅水时间逐渐减少,HB0-3组所需时间明显少于HBO-1和HBO-2组(P<0.01);随着HBO疗程的增加,平均错误次数和重复次数逐渐减少,其中HBO-3组重复次数明显低于HBO-1和HBO-2组(P<0.01)。(4)足错误测试中,HIBD组右左差值较对照组、HBO-2、HBO-3组高(P<0.05),随着HBO疗程的增加,足错误次数减少。(4)TUNEL染色显示HBO治疗可抑制HIBD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但各疗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尼氏染色显示HBO治疗可使皮层和海马CA1区神经元丢失较HIBD组显着减少,但各疗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短时间窗(2h)开始HBO治疗,对HIBD新生大鼠行为学损害的保护作用随着疗程增加而增加。(2)在短时间窗(2h)开始一个疗程HBO治疗,已经能够明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增加疗程不再加强这一作用。二、不同疗程HBO对HIBD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目的第一部分的研究结果显示了在HIBD后2 h给予1个疗程的HBO治疗即能够明显抑制神经元凋亡,再增加疗程已无法显示抗凋亡作用的继续增强。但是随着疗程的增加,HBO对HIBD新生大鼠远期行为学的改善更为明显。为此我们推测是否增加HBO的疗程可通过刺激内源性NSCs的增殖和分化来加强对行为学损伤的保护作用的。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增加HBO疗程是否能够增强刺激HIBD新生大鼠内源性NSCs的增殖和分化。方法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5组:1)正常对照组(CON,n=20),2)缺氧缺血脑损伤组(HIBD,n=20),3)高压氧1疗程组(HBO-1,n=20),4)高压氧2疗程组(HBO-2,n=20),5)高压氧3疗程组(HBO-3,n=20)。HIBD模型制作与HBO治疗方法同第一部分。每组各取10只动物在第三个疗程完成前48小时(即鼠龄33天时)腹腔注射BrdU(每次50 mg/kg,每8小时注射1次,连续5次)。各组动物均等到鼠龄35天时处死(方法同第一部分)取脑组织切片,采用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缺血侧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区)和海马齿状回(DG区)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变化;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大脑皮层BrdU/NSE和BrdU/GFAP阳性细胞数量。同时每组另外的10只动物用10%水合氯醛麻醉后断头处死,取缺血侧大脑半球全层脑组织约100mg,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大脑半球nestin总蛋白的变化。结果1)HBO治疗后SVZ区BrdU+/nestin+细胞随疗程增加而增多,以HBO-3组的阳性细胞数最多,明显高于HIBD和HBO—1组(P<0.01);2)各组大鼠的海马DG区均只有极少量的BrdU+/nestin+细胞表达,而且随着HBO疗程增加,BrdU+/nestin+细胞表达没有增加;3)大脑皮层BrdU+/NSE+细胞随着HBO疗程增加逐渐增多,其中以HBO-3组的阳性细胞数最多,高于HIBD和HBO-1组(P<0.05);4)HIBD组可见较多GFAP+细胞,而各疗程HBO治疗组GFAP+细胞均明显减少;而且各组均只有少量BrdU+/GFAP+细胞;5)Western blot显示HBO-3组nestin蛋白表达高于HIBD、HBO-1和HBO-2组(P<0.01)。结论HIBD后2小时给予HBO治疗,通过增加HBO疗程可促进HIBD新生大鼠内源性NSCs的增殖,并分化为神经元。三、增加HBO疗程对延迟治疗时间窗的新生大鼠HIBD疗效观察目的已有不少实验研究结果提示HBO治疗新生大鼠HIBD的有效时间窗为6~12 h。然而,临床上HB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一般要在生后1周左右开始,治疗2~3个疗程。有不少报道用这种方法治疗是有效疗的。为何HBO治疗的时间窗在实验研究与临床实践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原因不清楚。根据我们前面的研究结果,在HIBD后2小时开始给予一个疗程的HBO即可有效地抑制神经元凋亡的发生,对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那么在时间窗延迟时,增加HBO疗程是否也能够对损伤的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呢?为此我们提出假设,增加HBO的疗程可以延长其治疗的时间窗。本研究旨在探讨多疗程的HBO治疗是否对96 h的时间窗的HIBD新生大鼠有保护作用。增加HBO疗程能够更好地减轻HIBD新生大鼠神经细胞的凋亡。方法7日龄SD大鼠(88只),随机分为11个组(n=8),包括正常对照组(CON)、缺氧缺血脑损伤组(HIBD)和高压氧组(HBO);HBO组根据HBO不同时间窗分为2h高压氧组(2H,在HIBD后2h开始给予HBO)、48h高压氧组(48H,HIBD后48h给予HBO)及96h高压氧组(96H,HIBD后96h给予HBO)等三个亚组;各亚组又根据不同疗程分成一疗程组(HBO-1)、二疗程(HBO—2)和三疗程组(HBO-3)等组。各组在HBO疗程完成后置于空气中喂养,待96H的三疗程组完成全部疗程后,即鼠龄38天(HIBD后31天)时一同处死,采用TUNEL染色检测各组大脑皮层和海马CA1区凋亡;并采用NSE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皮层神经元数量。结果(1)HIBD组凋亡细胞明显高于CON组,同时NSE阳性细胞明显少于CON组(P<0.01);(2)随着时间窗的延长HBO对凋亡的抑制作用随之减弱,其中以96H组对凋亡的抑制作用最弱,但三个时间窗组与HIBD组比较,对凋亡的抑制作用差异均有显着意义(P<0.01)。同时随着时间窗的延长,HBO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逐渐减弱,表现为NSE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减少,但仍然多于HIBD组(P<0.01);(3)HBO对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随着疗程的增多而增强;同时随着疗程增加,HBO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逐渐增强,NSE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但是2小时时间窗组(2H组)经过一疗程HBO治疗后,凋亡细胞数量已经减少至接近正常组,而且NSE阳性细胞数量的增加也接近正常组,因此随着疗程增加,不再显示抗凋亡和保护神经元作用的继续增强。结论(1)HIBD后2小时给予一疗程的HBO治疗即可明显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及保护神经元;(2)随着HBO开始治疗的时间窗的延迟,一个疗程的HBO对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但通过增加疗程可增强对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与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结论如下:1、HIBD后2小时给予HBO可对HIBD新生大鼠的远期脑功能有修复作用。而且随着HBO疗程的增加,大鼠行为学改善的效果更为显着2、在HIBD后2小时给予HBO治疗,增加HBO的疗程可促进HIBD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分化为神经元。3、HIBD后2小时给予一疗程的HBO治疗即可明显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及保护神经元;随着HBO开始治疗的时间窗的延迟,通过增加疗程可增强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和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二、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0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热敏灸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小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西医对NHIE的研究 |
2 中医对NHIE的研究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案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尾温的影响 |
2.2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体重的影响 |
2.3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行为学测试结果的影响 |
2.4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脑梗死面积的影响 |
2.5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脑组织形态观察 |
2.6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数的影响 |
2.7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脑组织caspase-9 阳性细胞数的影响 |
3 小结 |
讨论 |
1 实验动物的选择 |
2 HI模型的选择 |
2.1 气管夹闭术 |
2.2 延迟剖宫产术 |
2.3 动脉结扎法 |
3 热敏灸的概述 |
4 针灸大椎穴与脑病的探讨 |
5 腧穴热敏化的探讨 |
6 热敏灸治疗HI模型疗效的探讨 |
6.1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生理发育和行为学测试的探讨 |
6.2 热敏灸对HI模型的探讨 |
6.3 热敏灸对HI模型脑组织形态学的探讨 |
7 热敏灸治疗HI模型作用机制的探讨 |
7.1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数的探讨 |
7.2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脑组织caspase-9阳性细胞数的探讨 |
结论 |
1 文献研究 |
2 实验研究 |
本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创新之处 |
不足之处 |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答辩委员会名单 |
(2)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疗效指标 |
1.3.1 有效率 |
1.3.2 病死率 |
1.3.3 后遗症发生率 |
1.4 数据提取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基本情况 |
2.2 Meta分析结果 |
2.3 敏感性分析 |
2.4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3)槐杞黄颗粒对新生大鼠HIE动物模型的疗效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现代临床医学研究 |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概述 |
1.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致病因素 |
1.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
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及分级 |
1.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辅助诊断 |
1.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 |
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中医研究 |
2.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中医病名及诊断依据 |
2.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
2.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中医治疗 |
第二部分 实验药物的选择依据 |
1.槐杞黄颗粒的治法功用符合新生儿的特殊体质 |
2.槐杞黄颗粒的治法功用符合新生儿HIE的生理病理及其中医病因病机特点 |
3.槐杞黄颗粒的方药分析与相关研究进展 |
3.1 槐杞黄颗粒的方解 |
3.1.1 槐耳 |
3.1.2 枸杞子 |
3.1.3 黄精 |
3.2 槐杞黄颗粒的现代研究进展 |
3.3 总结 |
第三部分 HIE动物模型的选择 |
第四部分 动物实验部分 |
实验一 、槐杞黄颗粒干预作用的动物行为学和病理学观察 |
1.实验动物与材料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实验小结 |
实验二 、观察槐杞黄颗粒对新生儿HIE大鼠模型S100B含量表达的干预作用 |
1.S100B对于新生儿HIE的临床价值 |
2.样本分组及实验材料 |
3.实验方法 |
4.实验结果 |
5.实验小结 |
实验三 、观察槐杞黄颗粒对新生儿HIE大鼠模型Caspase-3 含量的影响 |
1.Caspase-3 对于新生儿HIE的临床价值 |
2.样本分组及实验材料 |
3.实验方法 |
4.实验结果 |
5.实验小结 |
结论 |
1.文献研究部分 |
2.实验研究部分 |
创新点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4)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4]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疗效判定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5)神经节苷脂和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
2.2 两组患儿MDI、NBNA、PDI比较 |
2.3 两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
3 讨论 |
(6)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判定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临床各项指标恢复时间比较 |
2.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
2.3 两组患儿后遗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7)针刺对宫内窘迫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新生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第1章 文献研究 |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1.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宫内窘迫 |
1.1.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 |
1.1.3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1.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
1.2.1 古代中医对HIE的认识 |
1.2.2 现代中医对HIE的治疗现状 |
1.2.3 中医在新生儿HIE领域的现状和展望 |
1.3 神经干细胞凋亡基因研究进展 |
1.3.1 神经干细胞 |
1.3.2 细胞凋亡 |
1.3.3 小结 |
第2章 实验研究 |
2.1 实验一 宫内HIBD新生大鼠出生14天内行为学和脑组织HE染色 |
2.1.1 材料与方法 |
2.1.2 结果 |
2.1.3 讨论 |
2.2 实验二 针刺对HIBD新生大鼠体重的影响 |
2.2.1 材料与方法 |
2.2.2 结果 |
2.2.3 讨论 |
2.3 实验三 针刺对HIBD新生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
2.3.1 材料与方法 |
2.3.2 结果 |
2.3.3 讨论 |
2.4 实验四 针刺对HIBD新生大鼠CASPASE-3的影响 |
2.4.1 材料与方法 |
2.4.2 结果 |
2.4.3 讨论 |
2.5 实验五 针刺对HIBD新生大鼠新生神经细胞的影响 |
2.5.1 材料与方法 |
2.5.2 结果 |
2.5.3 讨论 |
2.6 实验六 针刺对HIBD新生大鼠14-3-3的影响 |
2.6.1 材料与方法 |
2.6.2 结果 |
2.6.3 讨论 |
第3章 实验间的相关分析与讨论 |
3.1 各指标之间的关系 |
3.1.1 直观认识 |
3.1.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3.2 针刺1组和针刺2组效果比较 |
3.2.1 两组对各指标的影响比较 |
3.2.2 原因分析 |
3.3 存在问题与展望 |
3.3.1 新生大鼠14天前标记困难使体重观察不连续 |
3.3.2 BrdU标记的增殖细胞种类不明 |
3.3.3 假手术组设置多余 |
3.3.4 针刺组参数设计的优缺点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HE染色 |
附录二 凋亡细胞 |
附录三 CASPASE-3阳性细胞 |
附录四 BRDU阳性细胞 |
附录五 NESTIN阳性细胞 |
附录六 14-3-3阳性细胞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中英文对照与缩略词表 |
致谢 |
(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规治疗 |
2 亚低温治疗 |
3 高压氧治疗 |
4 胞二磷胆碱治疗 |
5 参麦注射液治疗 |
6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 |
7 丹香冠心注射液治疗 |
8 黄芪注射液治疗 |
9 纳洛酮治疗 |
10 神经节苷脂联合复方丹参治疗 |
11 脑活素治疗 |
12 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 |
13 1, 6 - 二磷酸果糖治疗 |
14 盐酸甲氯芬酯治疗 |
15 音乐疗法 |
(9)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法的循证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正文 |
第一部分 概述 |
第二部分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循证评价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抗惊厥药治疗足月儿围生期窒息的循证评价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四部分 别嘌醇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循证评价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五部分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循证评价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六部分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循证评价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10)不同疗程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不同疗程HBO对HIBD新生大鼠远期行为学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一部分 附图 |
第二部分 不同疗程HBO对HIBD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附图 |
第三部分 增加HBO疗程对延迟治疗时间窗的新生大鼠HIBD疗效观察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我国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现况 |
综述二 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动物实验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四、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0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热敏灸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小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D]. 刘结民.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2]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的Meta分析[J]. 张国荣,罗影,于海燕,闵连秋. 中国全科医学, 2013(18)
- [3]槐杞黄颗粒对新生大鼠HIE动物模型的疗效与作用机制研究[D]. 黄天愚.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J]. 王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7(06)
- [5]神经节苷脂和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可行性研究[J]. 谢越涛,曾志涌,安妮,黄玉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6(35)
- [6]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预后研究[J]. 严汀华,张经义,林惠芳,卢穗万,阙敢波. 中国医学创新, 2015(29)
- [7]针刺对宫内窘迫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新生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D]. 李星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进展[J]. 张春丽. 中国妇幼保健, 2010(36)
- [9]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法的循证评价[D]. 陈燕琳. 复旦大学, 2009(12)
- [10]不同疗程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庆红. 中南大学,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