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好“能上不能下”的慢性病

治好“能上不能下”的慢性病

一、根治“能上不能下”痼疾(论文文献综述)

朱洲[1](2021)在《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干部队伍建设。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贯彻落实新时代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伟大实践中,党的干部队伍工作从研究探索到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其过程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光辉,又以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适应形势任务需要的干部队伍,为党国家事业的顺利发展和取得重大成就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科学提出了新时代好干部的标准,强化了党管干部、组织选人,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并修改完善党章,先后两次修订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在自我革命的优秀传统鞭策下,坚持守正创新,形成了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中国共产党在干部队伍建设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做法以及由此淬炼的指导思想,已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着优势组成部分,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世界观、方法论,为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供了遵循。本文以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为研究对象,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指导下,重点对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关键问题展开探讨,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对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对包括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及其建设等进行概念界定。重点阐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在理性甄别的基础上,分析中华优秀传统吏治思想中的有益成分。同时分析国外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作为后续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将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形成及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时期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进行分析,提出不同历史阶段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主要体现和价值所在。第三,归纳分析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重点阐述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组织、能力、作风以及纪律建设等方面的实践做法与基本经验。第四,总结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发展特点、精髓和价值。在特点方面,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发展特点,包括:体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作要求,在形式上是经由党的主要领导人阐述,与时俱进丰富完善等。提出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贡献,包括: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建立的党员干部队伍保证了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贯彻落实。第五,分析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时代际遇,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并在对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经验、内容以及方法等问题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张珊珊[2](2020)在《新时代党政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推动党政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建设是深化干部人事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关系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历史等因素导致我国党政干部难以实现既能上又能下的动态管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治国理政新战略为推动党政干部能上能下机制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对党政干部能上能下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该规定按照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作出具体规定,但是就目前来看党政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仍未实现常态化和自然通畅。因此文章以如何建设好新时代党政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为研究目的,结合前人的研究经验以及西方国家文官制度中的做法与经验,认为我国党政干部能上能下机制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能“下”。历史不断发展,党和国家做出了一定的探索和努力,但干部难“下”的顽疾始终没有得到根治。其主要原因在于党政干部对能“下”的心里认同度不高、干部调整程序不科学、党政干部能“下”监督机制不够有力。此外,一直以来干部能“上”的通道虽有,但“上”的途径较为单一且选拔标准存在特定偏向。机制创新是实现党政干部能上能下的有效途径,加强党政干部能上能下机制的建设,不仅要培育党政干部能上能下的正确权力观,还要科学制定党政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创建党政非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更要丰富和畅通党政干部合理进出口以及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

陈晓雯[3](2020)在《十八大以来“为官不为”的伦理透析及其治理研究》文中认为“为官不为”作为一种消极的政治现象古已有之,本文所要探讨的“为官不为”有其特定的政治环境背景,特指我国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猛药祛疴、重拳反腐的高压态势下,官场上逐渐凸显的、对政治生态产生严重危害的消极政治现象。这一现象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首先,本文从正反两方面出发,并结合十八大以来特定的政治背景,对“为官不为”的特定涵义进行了解释,并借助政治行为模式分析框架图,探讨了“为官不为”这种政治行为背后的逻辑及其在政治态度、政治目标、政治行为上的具体表现,还分析了十八大以来“为官不为”的新特点。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本文从治理“为官不为”的基础理论入手,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其中包括行为——动机理论、责任政府理论以及公共行政理论。其次,在从政治学视角探究其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之后,本文从政治伦理学视角分析了十八大以来“为官不为”的生成逻辑。这一逻辑包含三个层面,即宏观层面上的社会伦理因素、中观层面上的制度伦理因素和微观层面上的个人伦理因素。具体而言,社会伦理因素主要包括十八大以来的高压反腐形势、非常态化的媒体舆论监督以及不成熟的公民参政环境;制度伦理因素包括容错纠错机制缺乏的制度漏洞、监督问责制度的约束乏力以及晋升激励制度的效力不足;而个人伦理因素主要包括能力不足的消极畏难心理、廉而不为的害怕担责心理以及维护私利的传统官僚心理。最后,本文从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和教训反思出发,并结合上文从政治伦理学视角的生成逻辑分析,提出了新时代我国“为官不为”问题的治理策略。在具有正面价值的经验借鉴上,本文主要选取了国内外较成功及较具特色的治理案例,主要包括国内陕西、广东以及国外新加坡、芬兰的典型治理经验;在具有反面价值的教训反思上,本文主要选取了国民党和苏联共产党为例证,分析其丧失政权的惨淡结局,为我国综合施策治理“为官不为”敲响警钟。结合上述分析,本文第四章相应地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提出了新时代“为官不为”问题的治理策略。主要包括:优化政治环境,培育良好社会伦理生态;健全政治制度,提供全面制度伦理保障;塑造政治心理,涵养个人伦理内生动力。

阎光才[4](2019)在《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轨迹、问题与未来去向》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教师聘任制改革历经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岗位聘任制与劳动合同聘用制三个阶段,如今各校实践虽有些纷乱,但大致轮廓初现端倪。在这一由政府发动与推动到高校自主探索的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澄清的基本问题,包括按需设岗和履约管理的困境、薪酬分配与考核评价过程中的悖论等。就长远而言,准聘长聘制度是未来我国高校教师人事改革的基本方向,但对新旧政策过渡与转换过程中的众多问题需要充分预估和未雨绸缪。

白立士[5](2019)在《我国高校权力制约及其法律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高校权力滥用的症结在于权力配置、运行的制度体系不足以满足现实的需要,该制度结构过分依赖权力监督,影响了高校权力的公正、效率,以致偏离其内在目的。本文通过对高校权力本质属性的理论考察,根据权力运行与制约理论,以法治化的思路提出运用权力与权利制约权力的机制来实现高校权力的规范化与合目的性。权力的正当性来源于权利。高校权力应当旨在保障学术共同体权利的良性发展。本文从高校权力的本质出发,试图为我国高校的权力制约机制绘制一个理想图景。高校权力应服务于高校自主、学术自由,以教授治学、学生自主、行政辅助为目标。各方主体的权利都应当保障,具体来说:应当维护学术权威,确保拥有丰富专业知识的教授独立运用学术权力;学生应该处于高校中心位置,变单纯的被管理者为权利得到充分尊重的被服务对象;高校行政权力是服务学术生产、创新的辅助力量,并与学术权力形成有效制约。要实现高校权力的内在目的,需要将之纳入法治轨道,严格尊重各方权利,鼓励师生积极维护自身权利,合理配置高校内、外部权力,从而实现高校权力的有效制约。完善相关规则要立足于对现实情况的深入研究。通过考察现实权力结构和典型腐败案例可知,我国高校权力的法制规范有其历史演化路径,带有国家权力建构的明显特征。当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党委、行政由上级任命导致了防止权力滥用的监督逻辑。虽然受市场、社会和司法影响,高校与政府的外部关系是根本性的,并影响其内部权力关系。党委、校长的职权理应是决策、执行的关系,但二者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党委、校长的权力处于绝对优势,普通师生员工的权力、本身也亟需规范的学术权力相对弱小。虽然与政府机构、权力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但高校学者共同体的本质使其权力滥用有着自身的特点:追求真理和科层官僚机构的伦理交织;研究高深学问、市场运作并存;侵犯财产利益和学生人身利益同在。多种因素并存、交织的特点增强了规制高校权力的难度和复杂性。在我国社会剧变、价值迷失、规则淡薄和“潜规则”滥觞的大背景下,权力结构及运行困境有着复杂的制度根源,比如高校自主权缺位,对外依附政府,对内权力呈现一元化;权力结构错乱、类型混杂,加之规则碎片化,权责不明,缺乏协调性、操作性。在分别对高校权力的应然与实然进行分析之后,自然需要考虑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现实距离。一般的规范分析更具有普遍性、借鉴性,需要从我国政治、文化实际出发,才能建构真正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机制本身具有现实性、创新性与契合性,体现各权力主体的博弈过程,是高校中真正鲜活的规则。在高校内部,要合理配置权力,保障学术自由,规范学术评价,建立人文批判的教育机制和公开理性的权力运行机制;在外部,加强制度建设促使高校与政府以及高校内部各权力关系法制化,维护高校自主权,促进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建立权威、高效的冲突解决机制。

王卫兵[6](2018)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指的是长期以来在党组织内部形成的且应该具备的关于廉洁的理论、作风、制度以及党员关于廉洁的态度、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总和,归属于党内优秀政治文化,引领着整个社会的廉洁风尚。中国共产党的廉洁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修养文化、社会价值文化,更是一种政治准则文化。它是对全体党员的道德要求、价值规范和政治约束,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201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这是“党执政以来第一部坚持正面引导、面向全体党员的规范全党廉洁自律工作的基础性法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颁布实施,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对廉洁价值的高度重视,而且也为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廉洁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一直以来是古今中外所探讨的社会命题。古希腊哲学家将廉洁看作是一种“善德”或者“正义”的价值理念,赋予其理性意义。古罗马思想家们从分权制衡的角度来确保掌权者的廉洁品行,并从“性恶论”“自私论”的人性假设出发,逐渐开辟出一条依靠法律、制度、分权制衡来约束人们腐败行为的文化路径。中国传统廉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廉洁文化观是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的两大源头。中国传统廉洁文化中蕴含着“以德养廉”、“以法促廉”、“勤政为民”、“崇俭戒贪”等丰富的廉洁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廉洁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基因”。马克思主义廉洁文化观主要展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的廉洁思想当中,成为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又一思想渊源。实现“正本清源”、“返本开新”,就是要以这两个源头为依据,不断挖掘出具有新的时代内涵的廉洁观念,以彰显传统廉洁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廉洁观的当代价值。改革开放以来,依托于两个理论源头和优秀的党内政治文化,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不断开拓出新的理论和实践境界,形成了一些新的廉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加深了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思想理论内涵。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重拳出击,惩治腐败,取得了显着效果,勾画出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洁文化发展框架。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取得了显着的发展成就,但是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面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种种诱惑,一些党员、干部开始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背弃了党的宗旨,逐渐沉浸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中不能自拔,一步一步滑向贪污腐化的深渊,沦为党和国家的“蛀虫”和人民的公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信仰迷失、宗旨意识淡薄、思想观念落后、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因此,本文在直面问题的基础上,以铲除腐败为导向,以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洁文化为目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一、导论;二、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基础理论分析;三、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结构与功能;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状况;五、中外廉洁文化建设比较借鉴;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建设路径;七、结语。本文的导论包含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第二部分是国内外研究前沿动态,包括国内研究现状和国外研究现状。第三部分是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四部分是创新之处和研究难点。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基础理论分析。本章首先对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相关概念进行了解析,探讨了廉洁文化、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等概念的理论内涵,对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与廉政文化、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与社会文化等概念进行了辨析。其次,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廉洁文化观和中国传统廉洁文化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形成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直接理论来源。第三,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本质属性,即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是一种道德修养文化;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是一种社会价值文化;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是一种政治准则文化。第四,阐释了中国共产廉洁文化所具有的鲜明特点,包括人民性、民族性和先进性。第二章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结构与功能。本章首先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结构。根据政党文化结构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属性,将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结构分为“三层次”“两类型”。“三层次”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结构的物质层次、规范层次和精神层次,这是分析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结构的“经”。“两类型”指的是党员廉洁文化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文化,这是分析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结构的“纬”。经纬结合,构成了分析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结构的基本轮廓。其次,归纳了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在党和国家治理中所发挥的功能,即教育引导、优化创新、批判矫正和调控维护。第三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发展状况。按照“经验总结-问题归纳-原因分析”的研究路径,本章首先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包括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正风肃纪提升党员干部的廉洁品质、重视制度在廉洁文化建设中的根本性作用、明确党委和纪委在廉洁文化发展中的责任。其次,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即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信仰迷失、宗旨意识淡薄、思想观念落后、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第三,按照思想观念、反腐制度、权力运行和经济利益的分析视角,剖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问题所产生的原因。第四章中外廉洁文化建设比较借鉴。选取世界上具有典型特征的政党、国家和地区,从正反两反面总结了这些地方廉洁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以揭示其对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建设的启示意义。首先总结了中国国民党(反面典型)廉洁文化建设的经验及教训。其次阐释了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香港地区(与中国大陆同属儒家文化圈)廉洁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启示。最后,分析了世界上最清廉国家丹麦、芬兰、瑞典(正面典型)廉洁文化建设经验及启示。第五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建设路径。围绕“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洁文化发展目标,从教育、制度、监督、利益四个维度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建设方略。本章第一部分提出要加强党员廉洁教育。包括加强廉洁教育主体建设;推进廉洁教育客体建设;丰富廉洁教育内容;创新廉洁教育方式;优化廉洁教育环境;实现廉洁教育的制度化。本章第二部分提出要加强廉洁法规制度建设。包括建立完备的反腐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构建完善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本章第三部分提出要完善政治权力运行机制。包括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实行有力的执行机制;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本章第四部分提出要妥善处理党员干部正当权益与廉洁自律的关系。包括完善党员干部财产公示公开制度;健全党员干部合理利益保障与激励机制;打造“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概况总结,归纳了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相关展望。

陈昱菘[7](2017)在《习近平干部选拔任用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坚持思想建党、不断创新,坚持艰苦创业、奋发有为,坚持攻坚克难、与时俱进,坚持道路自信、主动作为,取得了伟大的阶段性胜利。确保各项国家事业能够不断兴旺发达、蒸蒸日上,关键是坚持党的干部路线不动摇,从而选拔任用了一批又一批对党忠诚、踏实工作、实事求是,能够经受得住大风大浪考验的干部,建设成了一支规模宏大、纪律严明、充满活力的执政骨干队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习近平在总结党的重要领导人的干部选拔任用思想精髓基础上,把握干部选拔任用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面临的新问题和新困难,在新形势下以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提出了新时期干部的选任标准,同时针对选拔任用体制中一些长期存在的积弊,提出了恰当解决问题的新方式、新想法、新要求,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干部选拔任用思想。本文第一部分着重对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央主要领导人的干部选用思想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概括,并以此作为研究习近平干部选拔任用思想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则对习近平干部选拔任用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阶段进行了阐述,意在说明其顺应新形势、适应新需要的划时代性。第三部分重点从四个方面归纳出了习近平干部选拔任用思想的主要内容。最后一部分论述了践行习近平干部选拔任用思想对促进党的建设、国家治理以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三个方面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意义。

刘嘉心[8](2017)在《邓小平、习近平反特权思想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反特权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主张,并坚决反对干部特权,积极进行反特权斗争。在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着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背景下,分析邓小平、习近平反特权思想比较研究,对于当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邓小平反特权思想讲述改革开放必须反特权,并从损害党的威信和形象、脱离群众、党风廉政建设受阻这几个方面来分析特权的危害性。依据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职务终身制、生活待遇特殊化来归纳干部特权化的表现,从思想根源、历史文化根源、制度根源和体制根源这四个角度去论述特权得以产生的缘由。在此基础上,邓小平提出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强法制建设的特权治理措施。习近平反特权思想主要从悖离党的宗旨、滋生放纵腐败行为、破坏社会公平正义的视角去说明特权危害,深入分析特权的新特点,主要表现为隐蔽化和形式多样化,探究干部特权一直无法根除的原因,总结为部分领导干部缺乏正确的政治理想信仰、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处罚特权行为的力度不够等因素。最后从构筑牢固的思想防线、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规范和约束权力、以法治清除干部特权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反特权治理。通过比较分析邓小平、习近平反特权思想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总结得出两者反特权思想的相同点表现在理论来源的一致性、相同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其不同点表现在治理干部特权方法上有所差异,习近平反特权思想又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的反特权思想。同时,邓小平与习近平反特权思想的比较也为当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正确认识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提供有益的实践意义:一是反特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途径;二是反特权需强化群众监督,提升群众参与积极性;三是反特权要注重顶层设计,加强整体推进;四是反特权的路径日渐完善。从而,推动反特权治理的系统性和实效性。

余长财[9](2017)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创新研究》文中指出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是深化干部人事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由于社会历史等多种复杂因素导致领导干部“难下”的困境长期存在。中共十八大以来,党的治国理政新战略为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对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实现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关键在于干部“能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都做出了一定的探索和努力,但干部“难下”的顽疾始终没有得到根治。主要原因在于国家法制建设长期落后,导致有效制度供给不足以及由此造成的相关实践机制的缺失;此外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的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制度创新是实现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有效进路,加强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创新应该坚持三个逻辑,首先是问题意识引领相关机制建立健全,即以解决干部“难下”为突破口带动干部“能上能下”制度机制完善;其次是国家顶层制度设计带动地方实践机制创新,国家政策与制度为地方解决实际问题提供规范和指导依据;第三,以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创新为切入点促进干部人事体制的完善与发展,从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这也是干部人事制度创新和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在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多地为解决干部“难下”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也为我们研究的提供了丰富的样本。以湖北“任期+实绩考核”制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文章结合试点单位具体做法,探讨“任期+实绩考核”制的指导理念和实践机制。这种实践机制为给干部队伍带来活力,为进一步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提供宝贵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如过分注重量化考评与竞争,导致用人导向和考评效果的异化。坚持制度建设为核心,充分释放制度创新带来的红利,优化选人用人的政治生态,回归干部“能上能下”的政治常识。通过探索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良性互动来促进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发展,提升实践机制的科学性。这些应该成为未来制度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

徐雪梅[10](2017)在《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从严治党的重要党建思想,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思想贯彻落实到实处。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概念,使“从严治党”上升到“全面从严治党”新高度。习近平根据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出发,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思想的基础上,在思想上补足共产党员精神之“钙”、组织上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上坚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制度上实现制度治党,扎牢制度的笼子和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五个方面对新形势下的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做出许多新指示,成为新时期应对执政风险和执政考验、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针对党存在的问题,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实践。从制定出台八项规定,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相继开展,到铁腕反腐,加强中央巡视工作,再到清理以及修改、制定党内规章制度,实现从严治党的制度化,这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全面从严治党进入新常态。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与实践是新形势下党进行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部署,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严为标准,依法依规治党;真抓实干的务实精神;全面推进、标本兼治的全面性和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持久性上。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开启了党的建设的新常态,实现党的建设的常态化制度化,使全面从严治党上升到治国理政的新高度;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成为指导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思想指南;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活动的开展,净化了党的政治生态,密切了党群关系,赢得民心。

二、根治“能上不能下”痼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根治“能上不能下”痼疾(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核心观点、创新点、重点及难点
        1.4.1 核心观点
        1.4.2 创新点
        1.4.3 重点及难点
2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借鉴
    2.1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相关概念
        2.1.1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
        2.1.2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
        2.1.3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2.2 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
        2.2.1 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
        2.2.2 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
        2.2.3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
    2.3 中华优秀传统吏治思想
        2.3.1 中国传统吏治思想的传承
        2.3.2 中华传统吏治思想的批判与吸收
    2.4 国外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4.1 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4.2 非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3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形成及发展历程
    3.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3.1.1 突出党员干部的阶级立场
        3.1.2 强调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
        3.1.3 重视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
        3.1.4 服从真理,改正错误
        3.1.5 坚持五湖四海,反对山头主义
    3.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3.2.1 注重保持革命战争年代精神
        3.2.2 强调一切听从党安排
        3.2.3 重视批评与自我批评
        3.2.4 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
        3.2.5 经验教训
    3.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3.3.1 强调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方针
        3.3.2 强调党员干部具备开拓进取精神
        3.3.3 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与党性锻炼
        3.3.4 强化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
        3.3.5 强调党员干部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
        3.3.6 注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化与规范化
    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3.4.1 提出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忠诚干净担当
        3.4.2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3.4.3 坚持党管干部,强调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
        3.4.4 突出重点,建立健全干部工作五大体系
        3.4.5 增强执政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4.6 组织选拔与群众拥护有机统一
        3.4.7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统一
4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
    4.1 干部队伍的政治建设
        4.1.1 对党绝对忠诚
        4.1.2 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能力
        4.1.3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4.2 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
        4.2.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2.2 坚定理想信念
        4.2.3 干群平等
        4.2.4 不谋私利
    4.3 干部队伍的组织建设
        4.3.1 根据党和国家事业的需要选人用人
        4.3.2 坚持民主集中制
        4.3.3 任人唯贤
        4.3.4 在实际工作中考察识别干部
        4.3.5 完善考核评价使用机制
        4.3.6 注重干部来源广泛性代表性
    4.4 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
        4.4.1 注重实绩
        4.4.2 突出胜任力
        4.4.3 注重实践锻炼
        4.4.4 强调斗争精神
        4.4.5 注重班子整体建设
    4.5 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
        4.5.1 密切联系群众
        4.5.2 理论联系实际
        4.5.3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4.5.4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4.5.5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4.5.6 惩治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
    4.6 干部队伍的纪律建设
        4.6.1 模范遵守纪律
        4.6.2 自觉接受监督
        4.6.3 实行问责制度
        4.6.4 开展反腐败斗争
        4.6.5 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5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发展特点、精髓和价值
    5.1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发展特点
        5.1.1 体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作要求
        5.1.2 经由党的主要领导人阐述
        5.1.3 与时俱进丰富完善
    5.2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精髓
        5.2.1 干部是党的正确路线确定后的决定因素
        5.2.2 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及杜绝个人依附
        5.2.3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暨任人唯贤
        5.2.4 坚持民主集中制决定干部问题
        5.2.5 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5.2.6 干部权责一致
        5.2.7 干部成长体现组织培养与个人努力相统一
        5.2.8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5.3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价值
        5.3.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
        5.3.2 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5.3.3 建立了保证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贯彻落实的干部队伍
6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时代际遇和创新发展
    6.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创新发展的境遇
        6.1.1 世情的深刻变革引发新的国际力量博弈
        6.1.2 国情的深刻变革要求统揽和推进“四个伟大”
        6.1.3 党情的深刻变革激励全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6.1.4 社情的深刻变革考验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6.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创新发展
        6.2.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6.2.2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6.2.3 全面提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本领能力
        6.2.4 建立常态化考核评价机制
        6.2.5 健全科学选拔任用机制
        6.2.6 加强监督管理狠抓作风
        6.2.7 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
        6.2.8 完善人才工作体系
        6.2.9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7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新时代党政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小结
    三、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一、 党政干部的概念
    二、 能上能下机制的概念
    三、 能“上”的形式
    四、 能“下”的形式
    五、 新时代党政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建设现实意义
第三章 英美国家文官制度中能上能下的做法及其借鉴
    一、 英国文官能上能下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二、 美国文官能上能下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第四章 当前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建设主要障碍
    一、 当前党政领导干部能“上”机制建设主要障碍
        (一) 党政领导干部能“上”途径比较单一
        (二) 党政领导干部能“上”晋升标准存在偏向
    二、 当前党政领导干部能“下”机制建设主要障碍
        (一) 党政领导干部能“下”的心理认同度不高
        1. 对能“下”的认同存在偏差
        2. “官本位”观念的消极影响
        3. 社会舆论对“下”的干部负面影响
        (二) 干部调整程序不科学
        1. 调整程序缺乏严谨性
        2. 调整渠道不合理,调整下来的干部难安置
        (三) 党政干部能“下”监督机制不够有力
        1. 体制内监督不严格
        2. 社会群众监督不力或不关心
        3. 舆论监督不通畅
第五章 新时代党政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健全与完善
    一、 树立党政干部能上能下的正确观念
        (一) 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营造能上能下的良好氛围
    二、 科学制定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
        (一) 设定科学化的标准体系
        (二) 完善领导干部能“上”机制
        (三) 完善领导干部能“下”机制
    三、 创建党政非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
        (一) 创建党政非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的意义
        (二) 创建党政非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方式
    四、 丰富和通畅党政干部合理“进出口”
        (一) 丰富和通畅党政干部能“上”机制的合理“入口”
        (二) 丰富和通畅党政干部能“下”机制的合理“出口”
    五、 强化党政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实施监督
        (一) 强化体制内监督
        (二) 强化群众监督
        (三) 强化舆论监督
参考文献
致谢

(3)十八大以来“为官不为”的伦理透析及其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十八大以来“为官不为”的特定内涵及相关阐述
        (一)十八大以来“为官不为”的特定内涵
        (二)十八大以来“为官不为”的行为逻辑及其表现
        (三)十八大以来“为官不为”的新特点
    二、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行为——动机理论
        (二)责任政府理论
        (三)公共行政伦理
第二章 十八大以来“为官不为”形成的伦理因素透析
    一、“为官不为”形成的社会伦理因素
        (一)十八大以来的高压反腐形势
        (二)非常态化的社会舆论监督
        (三)不成熟的公民政治参与
    二、“为官不为”形成的制度伦理因素
        (一)容错纠错机制的制度漏洞
        (二)监督及行政问责制度的约束乏力
        (三)晋升激励制度的效力不足
    三、“为官不为”形成的个人伦理因素
        (一)能力不足的消极畏难心理
        (二)廉而不为的害怕担责心理
        (三)维护私利的官僚主义心理
第三章 十八大以来“为官不为”的危害及治理镜鉴
    一、“为官不为”的严重危害
        (一)污染风气,阻碍社会发展
        (二)无视规矩,损害制度建设
        (三)腐蚀肌体,消磨理想信念
    二、有效治理“为官不为”的经验总结
        (一)国内有效治理“为官不为”的经验总结
        (二)国外有效治理“为官不为”的经验总结
    三、“为官不为”治理不力的教训反思
        (一)国内“为官不为”治理不力的教训反思
        (二)国外“为官不为”治理不力的教训反思
第四章 新时代我国“为官不为”问题的治理策略
    一、优化政治环境,培育良好社会伦理生态
        (一)继续推进高压反腐,全面从严治理为官不为
        (二)正确引导媒体舆论,形成常态化的媒体监督
        (三)提升公民参政意识,拓宽公民参政渠道
    二、健全政治制度,提供全面制度伦理保障
        (一)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勇于作为
        (二)健全监督问责体系,警醒干部审慎用权
        (三)实行干部激励制度,畅通人才晋升渠道
    三、塑造政治心理,涵养个人伦理内生动力
        (一)增强超我意识,培养正确的政治动机
        (二)强化理论学习,内化稳定的政治态度
        (三)发展公仆人格,形成完善的政治人格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4)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轨迹、问题与未来去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轨迹
    (一)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试点阶段
    (二)教师岗位聘任制度改革发动与试点阶段
    (三)高校教师劳动合同聘用制全面实施与自主探索阶段
        1. 岗位设置的多样性。
        2. 薪酬分配的灵活性。
        3. 岗位聘任的契约化。
        4. 评聘程序与聘约管理过程的刚性化。
二、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高校岗位设置按需设岗的困境
    (二)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全员与全程合同的尴尬
    (三)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与考核评价制度的悖论
三、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未来去向
    (一)关于聘任制改革的价值取向
    (二)关于教师岗位的设置
    (三)关于聘约管理
    (四)关于薪酬分配
    (五)关于考核评价制度

(5)我国高校权力制约及其法律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域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法
        二、规范分析法
        三、比较分析法
        四、历史分析法
第一章 高校权力设置与运行的理论前提
    第一节 高校权力的本质属性
        一、高校权力的理论界定
        二、高校权力的独立属性
        三、高校权力的政治属性
        四、我国高校权力政治、独立属性的协调
    第二节 高校权力设置与运行的原则
        一、高校自主原则
        二、学术自由原则
        三、有限干预原则
    第三节 高校权力设置与运行的主体定位
        一、教授治学
        二、学生自主
        三、行政辅助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高校权力制约的机理与法治化
    第一节 高校权力法治化的必要性
        一、权力造“势”现象的固有弊端
        二、道德制约权力的内在缺陷
    第二节 高校权力制约机制的模式转型
        一、权力制约的理论溯源
        二、监督机制向制约机制转化
    第三节 高校权力制约机制法治化的表现形式
        一、以权力制约权力
        二、以权利制约权力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我国高校权力运行的现实结构
    第一节 我国高校权力结构的历史演进
        一、建国前高校的权力结构
        二、建国后高校的权力结构
    第二节 我国高校权力结构的内部关系
        一、党委和校长
        二、学术委员会
        三、普通教职工
        四、学生
    第三节 我国高校权力结构的外部关系
        一、高校与政府的关系
        二、高校与市场的关系
        三、高校与社会的关系
        四、司法在高校权力外部关系中的作用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我国高校权力运行的制度困境
    第一节 高校权力滥用产生的环境因素
        一、社会生活的剧变
        二、价值观念的迷失
        三、规则意识的淡薄
        四、“潜规则”的滥觞
    第二节 我国高校权力滥用的主要特征
        一、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混同化
        二、基建工程领域权力滥用频发
        三、查处权力滥用依赖政策导向
    第三节 我国高校权力运行的制度障碍
        一、高校的自主权缺位
        二、权力结构错乱混杂
        三、制度规则设计粗放
第五章 我国高校权力制约法律机制的实现路径
    第一节 构建高校权力制约法律机制的规范性基础
        一、机制是法律实施的关键环节
        二、机制是制度变迁的重要路径
        三、机制是权力运行的内在要求
    第二节 高校内部权力制约机制优化
        一、合理配置高校权力结构
        二、完善学术自由保障机制
        三、规范学术权力运行机制
        四、建立人文批判的教育培养机制
        五、健全公开理性的权力运行机制
    第三节 高校外部权力制约机制完善
        一、加强法规机制建设
        二、落实高校的自主权
        三、促进利益相关者参与高校治理
        四、建立权威、高效冲突解决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学术着作
    二、学术期刊
    三、学位论文
    四、报纸文章
    五、英文文献
    六、电子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前沿动态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和研究难点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基础理论分析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概念解析
    一、廉洁文化
    二、廉洁文化“发展”与“建设”
    三、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廉洁文化观
    二、中国传统廉洁文化观
    三、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本质属性
    一、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是一种道德修养文化
    二、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是一种社会价值文化
    三、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是一种政治准则文化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鲜明特点
    一、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人民性
    二、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民族性
    三、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先进性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结构
    一、政党文化结构的理论分析
    二、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结构的物质层
    三、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结构的规范层
    四、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结构的精神层
    五、党员廉洁文化和党员干部廉洁文化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功能
    一、教育引导功能
    二、优化创新功能
    三、批判矫正功能
    四、调控维护功能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状况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二、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
    三、正风肃纪提升党员干部的廉洁品质
    四、强调制度在廉洁文化发展中的根本性作用
    五、明确党委和纪委在廉洁文化发展中的责任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
    二、部分党员干部政治信仰迷失
    三、部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
    四、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落后
    五、部分党员干部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发展问题的成因
    一、落后观念消极影响
    二、反腐败制度不完善
    三、政治权力运行失调
    四、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 第四章 中外廉洁文化建设比较借鉴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廉洁文化建设教训
    一、中国国民党廉洁文化建设表现
    二、中国国民党廉洁文化建设教训
第二节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廉洁文化建设经验及启示
    一、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廉洁文化建设经验
    二、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廉洁文化建设启示
第三节 香港地区廉洁文化建设经验及启示
    一、香港地区廉洁文化建设经验
    二、香港地区廉洁文化建设启示
第四节 最清廉国家廉洁文化建设经验及启示
    一、丹麦廉洁文化建设经验
    二、芬兰廉洁文化建设经验
    三、瑞典廉洁文化建设经验
    四、最清廉国家廉洁文化建设启示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建设路径
第一节 强化廉洁教育
    一、加强廉洁教育主体建设
    二、推进廉洁教育客体建设
    三、丰富廉洁教育内容
    四、创新廉洁教育方式
    五、优化廉洁教育环境
    六、实现廉洁教育制度化
第二节 加强廉洁法规制度建设
    一、建立科学完备的反腐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二、构建完善的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体系
    三、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
第三节 完善政治权力运行机制
    一、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二、实行有力的执行机制
    三、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
第四节 妥善处理党员干部正当权益与廉洁自律的关系
    一、完善党员干部财产公示公开制度
    二、健全党员干部合理利益保障与激励机制
    三、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7)习近平干部选拔任用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2.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重点、难点
        1.研究目标
        2.研究重点与难点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习近平干部选拔任用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毛泽东干部选用的主要思想
        1.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2.坚持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确保干部又红又专
        3.坚持任人为贤干部路线,以公道正派的导向用人
    (二)邓小平干部选用的主要思想
        1.干部队伍建设“四化”方针
        2.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3.大力选拔培养中青年干部
    (三)江泽民干部选用的主要思想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2.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选拔优秀人才
        3.加大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力度,纠正选人用人不正之风
    (四)胡锦涛干部选用的主要思想
        1.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任干部
        2.加大公开公正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
        3.促进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价机制科学化
二、习近平干部选拔任用思想产生背景与发展阶段
    (一)习近平干部选拔任用思想产生背景
        1.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需要干部执政水平的提高
        2.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改善需要踏实肯干、敢于担当的干部
        3.党的建设面临新挑战需要忠诚、干净的干部
    (二)习近平干部选拔任用思想发展阶段
        1.在延安插队时期开始萌发
        2.在担任地方领导时期进行了实践和拓展
        3.进入中央领导层以来进一步丰富完善
三、习近平干部选拔任用思想主要内容
    (一)干部选拔任用坚持的标准
        1.德才兼备的标准
        2.好干部的标准
        3.三严三实的标准
    (二)干部选拔任用秉承的原则
        1.党管干部原则
        2.干部能上能下
        3.严防带病提拔
    (三)干部选拔任用树立的导向
        1.注重基层的导向
        2.注重实干的导向
        3.注重群众公认的导向
    (四)干部选拔任用应用人得当
四、践行习近平干部选拔任用思想的重要意义
    (一)对党的干部工作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二)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有益探索
    (三)进一步提升新时期国家治理能力
    (四)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创新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邓小平、习近平反特权思想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方法、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五、基本概念
        (一) 特权
        (二) 干部特权现象
第一章 邓小平反特权思想
    一、改革开放必须反特权
        (一) 改革开放前特权化给群众造成很大灾难
        (二) 干部特权和干部特权化是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面临的问题
    二、特权的危害、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一) 特权化的危害
        (二) 干部特权化的表现
        (三) 干部特权化产生的根源
    三、干部特权的治理对策
        (一) 思想政治教育
        (二) 政治体制改革
        (三) 法制建设
第二章 习近平反特权思想
    一、反特权是从严治党和依法治国的需要
        (一) 特权悖离党的宗旨,侵蚀党的执政基础
        (二) 特权会滋生放纵腐败行为,污染了政治环境
        (三) 特权破坏社会公平正义,影响社会风气
    二、特权的新特点及根源
        (一) 特权的表现形式
        (二) 干部特权化一直无法根除的原因
    三、消除干部特权的举措
        (一) 构筑防止干部特权产生的思想防线
        (二) 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规范和约束权力
        (三) 以法治清除干部特权
第三章 邓小平与习近平反特权思想的联系与区别
    一、邓小平与习近平反特权思想的共同点
        (一) 理论来源的一致性
        (二) 相同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 共同的着眼点
    二、邓小平与习近平反特权思想的不同点
        (一) 邓小平注重反特权教育,习近平重在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
        (二) 邓小平注重专项整治特权,习近平强调全面统筹推进治理
        (三) 邓小平依靠法制建设来反特权,习近平更加依靠法治治理体系
    三、习近平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反特权思想
        (一) 世情变化决定反特权思想必须与时俱进
        (二) 国情变化决定反特权思想必须与时俱进
        (三) 党情情变化决定反特权思想必须与时俱进
第四章 邓小平、习近平反特权思想的实践意义
    一、反特权是保持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途径
    二、反特权需强化群众监督,提升群众参与积极性
    三、反特权要注重顶层设计,加强整体推进
    四、反特权的路径日渐完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9)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三) 核心概念界定
    (四) 研究目标及内容
    (五) 主要研究方法
    (六) 创新与不足
一、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创新起点
    (一) 长期存在的干部“难下”痼疾
        1. 干部“难下”的历史渊源
        2. 对干部“难下”的历史探索
        3. 干部“难下”沉疴的成因
    (二) 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战略带来制度创新新契机
        1. 全面从严治党营造干部“能下”良好氛围
        2. 以制度建设祛除干部“难下”历史沉疴
    (三) 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创新的相关文本解读
        1. 干部“能下”的法规依据
        2. 干部“能下”的对象与路径
二、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创新逻辑
    (一) 以问题意识推动机制建立健全
        1. 问题意识:聚焦干部“难下”的突出问题
        2. 问题解决:以机制健全攻克干部“难下”
    (二) 以顶层制度设计带动地方机制创新
        1. 顶层制度引领地方法规完善
        2. 顶层制度促进地方机制创新
    (三) 以制度创新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1. 制度创新促进干部管理体系完善
        2. 体系完善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水平
三、地方实践:以湖北“任期+实绩考核”制改革为例
    (一) “任期+实绩考核”制指导理念
        1. 以实绩为核心综合考核
        2. 以重点突破促进制度完善
    (二) “任期+实绩考核”制模式分析
        1. 届满离任
        2. 实绩考核
    (三) “任期+实绩考评”制成效评述
        1. 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
        2. “任期+实绩考评”制的局限
四、干部“能上能下”创新愿景:观念、体系再优化
    (一) 坚持制度创新,充分释放制度红利
        1. 优化政治生态
        2. 回归政治常识
    (二) “顶层设计”与地方探索良性互动
        1. 地方探索为“顶层设计”提供智慧与动力支持
        2. “顶层设计”为地方探索构筑政策与制度保障
    (三) 干部“能上能下”实践机制再创新
        1. 标准科学:因岗制宜全面评价
        2. 考评公正:摒除唯票、唯分倾向
        3. 完善机制:科学保障后续安排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论文选题的由来与意义
        (一)选题由来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产生的依据
    一、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
        (二)列宁的政党建设理论
        (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的从严治党思想
        (四)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的从严治党思想
        (五)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的从严治党思想
        (六)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从严治党思想
    二、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产生的现实依据
        (一)世情变化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客观要求
        (二)国情变化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三)党情变化是全面治党的现实要求
第二章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思想建设
        (一)坚定理想信念,防止精神缺钙
        (二)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三)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
    二、组织建设
        (一)从严治党重在治吏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三)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
    三、作风建设
        (一)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二)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
    四、制度建设
        (一)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二)完善党的制度是实现制度治党的前提条件
        (三)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实现制度治党的关键
        (四)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是实现制度治党的重要保障
    五、反腐倡廉建设
        (一)反腐倡廉建设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二)反对特权现象和特权思想
        (三)以零容忍态度反对腐败
        (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第三章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实践
    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
        (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二)先进典型示范教育和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
        (三)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
    二、“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
        (一)严格干部的选拔任用,防止带病提拔
        (二)领导干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三)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
    三、“保持力度,保持韧劲,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一)出台“八项规定”
        (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作风建设引向深入
        (三)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践行“三严三实”
    四、“有贪必反,有腐必惩”
        (一)严惩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
        (二)反腐败国际追赃追逃,不让腐败分子躲进“避罪天堂”
        (三)加强中央巡视工作,用好巡视利剑
    五、“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一)党内法规清理
        (二)党内法规修订
        (三)增强制度的执行力
第四章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特点与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特点
        (一)严字当头,合规依制
        (二)铁石留印,真抓实干
        (三)全面推进,标本兼治
        (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二、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开启了党的建设的新常态
        (二)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三)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密切党群关系,赢得民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一:中央巡视工作情况统计表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根治“能上不能下”痼疾(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D]. 朱洲.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新时代党政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建设研究[D]. 张珊珊.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2020(12)
  • [3]十八大以来“为官不为”的伦理透析及其治理研究[D]. 陈晓雯.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4]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轨迹、问题与未来去向[J]. 阎光才. 中国高教研究, 2019(10)
  • [5]我国高校权力制约及其法律机制研究[D]. 白立士.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研究[D]. 王卫兵.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7]习近平干部选拔任用思想研究[D]. 陈昱菘.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2017(08)
  • [8]邓小平、习近平反特权思想比较研究[D]. 刘嘉心. 广西大学, 2017(11)
  • [9]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创新研究[D]. 余长财.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2)
  • [10]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与实践研究[D]. 徐雪梅. 山东师范大学, 2017(10)

标签:;  ;  ;  ;  ;  

治好“能上不能下”的慢性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