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营银行何时浮出水面(论文文献综述)
齐馨[1](2021)在《民营上市公司债券违约成因及化解的案例研究 ——以中安科为例》文中提出我国债券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经过不断改革发展迅速成为全世界第二大债券市场。随着政府不再对债券违约进行隐性保护,债券发行主体失去强有力的违约兑付保障,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去杠杆政策等环境下行压力,无疑加剧了债券违约爆发的潜在风险,我国债券市场已不可避免地面临集中“违约潮”的来临。在违约呈高发态势的新起点上,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化解债券违约的危机,重整债券市场秩序,规范各参与主体的责任,优化债券市场体制机制,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都值得探讨。本篇文章选取了典型民企中安科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案例对象,梳理了该公司债券违约的发生、发展及化解的整个过程。通过回顾债券违约发生前后的重大事项,进一步分析中安科债券违约成因,研究发现宏观经济和行业环境是中安科债券违约危机爆发的导火索,而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监督,也未能及时察觉公司潜在风险。但究其根本,仍是公司自身缺乏对财务风险的警觉,持续实施盲目扩张的战略,长期保持高杠杆经营的原因造成的。接着,本文探讨了中安科债券违约危机的化解方式,主要涉及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政府不仅直接地提供资金援助对企业进行帮扶,而且间接地支持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大幅度回收不良债券,并陆续出台相应政策健全违约债券回收制度,从而为深陷债券违约泥沼的企业提供新型债务化解方法,违约企业也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如多渠道补充流动资金,与债权方协调和解,成功进行债务重组,这些举措都令中安科顺利化解了此次债券违约的危机。本文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对债券违约的研究,主要分析债券违约的成因,且侧重于宏观经济和公司自身因素;较少提及中观环境因素以及探究债务违约的化解方式,仅提供给公司假设性的对策建议,而本文则从增添了政府和监管的视角丰富了化解债券违约成因的相关文献,并基于实例探究了债券违约不同类型的化解方式。中安科债券违约是我国债券“违约潮”下的典型案例,在此案例中可以窥探到的是民营上市公司融资的“步履维艰”和我国债券市场改革的“长路漫漫”。对于债券市场的各主体而言,其警示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他公司从中可以吸取经验规避流动性风险,明白提升内生竞争力才是公司发展的长久之道;投资者应能够明辨发行公司资信能力,谨慎地选择债券进行合理投资;政府不仅需要督促监管部门完善监督机制,落实债券信用评级工作,而且应当推进我国债券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促进我国资本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赵冰洁[2](2021)在《民营上市公司债券违约问题探析 ——以康得新债券违约为例》文中指出债券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企业融资和业务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债券融资已经成为企业日益依赖的一种融资手段。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起步并不早,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尚未建立健全的债券市场监管机制,因而,面对债券违约问题也存在着一定的应对不足。2014年,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无法按时支付“11超日债”利息,债券市场刚性兑付的规则由此被打破,此后,债券违约事件数量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随着2018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金融市场去杠杆的不断推进,债券市场逾期偿付的现象持续恶化,违约逐渐趋向常态化。在违约主体的情况方面,基本上包括了所有类型的企业,譬如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与个人独资企业等。就上市公司违约的现实情况而言,民营企业债券违约的现象尤为明显,因此,探析民营上市公司债券违约的问题也就更加具有实践意义。本文从近年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债券违约的现状入手,说明了民营上市公司存在债券违约数量与金额不断攀升、违约主体所在行业渐趋分散化、信用评级事前预警滞后以及债券整体偿付率偏低的问题;并进一步以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财务造假等问题而被强制退市的康得新公司作为案例代表,通过梳理其债券违约的历程,描述了康得新债券违约造成公司股价大幅度下滑、财务状况全面恶化与投资者利益严重受损的后果,进而从宏观环境、行业发展、公司内部治理以及公司财务状况四个方面分析康得新发生债券违约的深层次原因,在分析其债券违约原因的过程中发现,该公司存在的问题也暴露出民营上市公司的共性特征,如外部融资渠道不通畅、债券发行决策欠科学、信息透明度低和家族治理特征突出等。通过对康得新债券违约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诸如结合外部环境变化调整经营战略、谨慎实施项目投资计划、制定科学的债券发行决策、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优化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等针对性建议。
贺青[3](2020)在《基于CRIME五因素论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研究 ——以康得新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及容量的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也是爆炸性的增长,2018年证监会下达的行政处罚决定高达310份。这种行为不光使公司形象一落千丈,甚至面临破产清算,而且严重阻碍了股票市场的正常化运转,打击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信心。如何识别治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当前资本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2019年初以来“白马股”上市公司不断爆雷,康得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得新)财务造假事件随之浮出水面,证监会认定其在2015-2018年间财务信息涉嫌虚假记载,康得新是高分子膜材料行业的龙头之一,一直是被市场所推崇的明星企业,四年间虚构利润高达119亿,超过了上市以来的所有利润,损害了15万股民的利益,对社会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前人对财务造假案例的分析的不在少数,但是使用CRIME理论作为框架的研究不多。本文采取了理论规范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全文以CRIME五因素论作为撰写框架,首先对于2015-201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现状及特点进行了大致的总结,也表明了分析模型的适用性;然后介绍康得新财务造假事件发生的始末,继续采用CRIME五因素论,对本次造假事件的实施者、具体手段、动机和内外部监管情况进行了分析,从造假事件导致的结果来提出防范的建议,以期扼制财务造假事件的发生。本文的研究发现:(1)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通常都会多种造假手段同时应用,而且持续时间较长,监管处罚具有滞后性。(2)在财务造假中,多为实际控制人等高管主导,而且其有偏好风险、过度自信和追求荣誉的个人特质;再加上股权比较集中,给予其实施造假行为的可行性。(3)控股股东长期高比例股权质押会导致自身和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导致资金链紧张,加剧了财务造假的动机。(4)发生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不尽完善,同时外部监管不足,导致被发现的可能性低,处罚力度较小,这也是我国当前制度亟待调整的地方。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1)在理论方面,采用较少使用的CRIME模型全面分析财务造假案例,并将造假者纳入分析中,同时补充控股股东长期高比例股权质押与财务造假之间的关系。(2)在实践方面,能够通过对明星企业陨落的分析,启示其他公司遵守市场规则,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同时中小股东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规范市场秩序,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陈斌先[4](2020)在《憩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子1别墅群就在鞍子山下面,由一条柏油路连接到国道,到市区也就二十分钟的车程。鞍子山坳处有潭水。莫先生说,鞍子山实乃砚山,砚山有墨,汪着灵气。莫先生还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砚山有名无名都是好去处。文璟住进别墅常请莫先生到家喝酒,莫先生进门喜蹚慢步,晃过客厅,才疾步奔向洗漱间。到了洗漱间门前方停下,笑吟吟说,去去风尘,稍候,稍候。莫先生说的去风尘,实际就是洗手净面,多数时候莫先生去风尘时间很久,文璟候在外面不放
张帆[5](2020)在《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业的关键领域。如何维护银行稳定,降低银行发生挤兑风险概率,实现问题银行有序平稳退出,成为越来越多国家越发关心的问题,构建由存款保险制度、央行最后贷款人和审慎金融监管三大基石组成的金融安全网逐渐成为国际共识。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其在金融安全网中的作用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其制度实施的范围持续扩大到全球146个国家或地区。中国在经济增速换挡、利率市场化、金融保护体系重塑等宏观经济条件下,2015年3月发布的《存款保险条例》标志着中国存款保险制度与央行最后贷款人和审慎监管制度共同成为国家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核心支柱。中国存款保险制度只有5年左右的运营实践,其制度内容将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以及国际社会存款保险制度的规范要求不断调整、改革和完善。韩国在积极借鉴美国等国际社会存款保险制度的基础上,还充分考虑本国国情,较好地实现了存款保险制度的“本土化”,在全球存款保险制度的运营实践中独树一帜。因此,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研究将会对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实践素材,论文的选题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论文对存款保险制度进行一般分析的基础上,以外部性理论、道德风险理论和银行挤兑理论为理论支撑,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了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运行机制,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特征、实施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首先,考察了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演变历程。韩国的存款保险制度经历了隐性存款保护、隐性存款保护向显性存款保护过渡、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和综合存款保险体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改革以及存款保险制度完善五个阶段。其次,分析了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强制保险、保险范围和最高偿付限额,存款保险基金的筹措和管理,管控参保金融机构的风险,破产处置及破产财团管理,追究参保金融机构亏损责任等。再次,探讨了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运行机制,包括存款保险筹资机制,参保金融机构风险监管机制,存款保险公司治理机制以及存款保险公司与金融安全网的合作机制。第四,提炼出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特征、实施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了韩国存款保险制度及运行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主要经验有不断完善制度基础、持续推进存款保险制度的先进化、存款保险机构拥有较高权限、加强存款保险公司与金融安全网成员的合作等。对中国的启示包括提升“存款保险条例”的法律效力并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动态调整存款保险制度的具体内容,强化存款保险运行机制,应对互联网银行等网络金融发展带来的挑战等。
郝思嘉[6](2020)在《东方园林资金链断裂风险识别及防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退市,受到了投资者们的广泛关注。资金链是指企业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现金——资产——增值”的循环链条,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资金链中任意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整条资金链的断裂,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蝴蝶效应。轻则企业面临退市风险而被特别处理,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遭到损害;重则社会爆发经济危机,整体行业态势低迷,对国家的金融与经济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资金链相关内容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存在资金链问题的企业而言,提前进行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识别并提出相关防范措施,是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的重要举措。2019年对于东方园林而言是极具挑战的一年,被爆出冻结资产、裁员、欠薪,高管接连辞职、频繁接收深交所关注函,从营业收入规模上百亿的园林第一股到如今深陷资金链困局难以自救,想要彻底摆脱危机,东方园林任重道远。针对东方园林被爆疑似资金链断裂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类似企业在资本市场中提高警惕、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以东方园林为研究对象,以公司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通过对其资金链条经营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来探讨其是否在资金链方面存在断裂的风险。首先,介绍了该案例公司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之后从投入链、运营链和回笼链三个环节入手,深入分析探讨该公司资金链所面临的问题,并通过Z计分模型对东方园林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得出引起该公司资金链产生断裂风险的五个主要因素是:扩张速度过快、回款进度滞后、融资模式单一、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外部风险管理不善。虽然资金链的断裂风险并不能彻底消除,但是针对性的改进举措可以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降低断裂风险。因此,最后针对东方园林所暴露出的问题,本文从改变投资策略、提高企业融资筹资能力、加强项目信息化水平管理、降低资金回笼风险以及提升应对外来风险能力等多个角度,系统地提出了优化资金链运作的建议,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帮助该企业防范资金链断裂,避免退市危机。同时,也对其他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周莹[7](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认为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陈佳昕[8](2020)在《SW环保股权质押风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由于受到防范金融风险、金融去杠杆等政策的影响,我国信用敞口风险爆发的概率显着提高,达到了自2015年以来的峰值水平。在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背景下,股权质押融资作为一种高效率、高灵活性、低成本的融资方式,受到了广大企业的青睐。然而随着我国股市的大幅波动,A股市场股权质押的风险开始浮出水面,不断有股东利益侵占、企业股权质押违约、质押股份被强行平仓等风险事件发生。因此,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的识别、分析和防范不容忽视。本文首先对股权质押的相关概念、市场现状进行介绍。并选取SW环保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对股权质押的风险进行研究。然后,本文对SW环保公司概况和股权质押动机进行简要说明。并从股价波动的市场风险、平仓风险、到期偿付风险和控制权转移风险四个方面对SW环保股权质押行为进行风险分析和研究。通过对SW环保股权质押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SW环保公司战略过于激进,在进行股权质押时未考虑自身的规模和资金实力的匹配度。其次,SW环保频繁的股权质押行为会对其公司股票造成负面影响。并且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当公司股价跌破预警线和平仓线后,市场投资者会产生恐慌心理引发抛售行为,导致股票持续下跌,使公司面临较高的平仓风险。随着质押股份到期日的临近,公司还会面临到期偿付风险甚至控制权转移风险,公司持续经营将会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SW环保股权质押的案例研究给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行为提供一定的借鉴和警示作用,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创新点在于通过案例研究对上市公司整体的股权质押风险进行分析。并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事件研究法对股权质押和股票市场风险进行定性分析,Va R历史模拟法测度公司股权质押率并对公司的平仓风险进行定量分析。最终在SW环保股权质押风险的案例研究的基础上,为上市公司提出相应的股权质押风险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LEE/KAYEON(李佳娟)[9](2019)在《外生因素对全球金融治理的影响 ——基于主体、制度和观念的分析》文中认为当前经济全球化已取得不可逆转的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日益加深。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扩散的世界市场使各种行为者崛起,这影响到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特别是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充分显示了全球化引发的经济危机扩散的危险性。多次反复出现的经济危机提醒人们:预防和应对这种危机需要国际合作。该论文旨在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治理主体、制度、观念变化的影响,从而引导外生因素对制度变革的影响的理论内涵。本论文将外生因素限定在全球金融危机方面,主要研究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治理的主体、制度、观念的路径影响。在主体方面,七国集团(G7)扩容为二十国集团(G20),金融稳定论坛(FSF)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等多个旨在进行全球金融监管和标准化制订的国际组织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新兴国家的崛起和新登场的网络深刻地影响着全球金融治理的进程和结构。在制度层面,全球金融监管新标准应运而生。这种标准化主要由二十国集团提出,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分区域国际组织制定,由各成员国和市场行为者执行。在观念方面,由于经济不景气,英国的Brexit和美国的本国优先主义等保护主义观念开始重新出现。本论文正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即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框架和全球金融治理应"治理什么"的内容。进一步梳理了对主体、制度、观念的经济民族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观点。第二部分是关于全球金融治理中“谁”治理的内容。首先,将全球金融治理的行为者分为国家和非国家层面并进行分析,然后将金融危机后发生变化的全球金融治理标准化行为者按照提倡者、制定者和执行者进行重新分类和考察。第三部分是从制度角度对全球金融治理进行研究。将全球金融治理的制度划分为美国主导时代、七国集团主导时代、二十国集团主导时代,分析外生因素对制度变化的影响。第四部分是从观念角度对全球金融治理进行研究。本部分将阐述工业化后支配全球经济的自由主义观念的变化,以审视自由主义规范的形成、扩散以及内化的过程。进而分析外生因素对观念变化的影响。第五部分综述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治理产生的影响及其局限性。此外,着眼于未来,随着第四次产业革命时代的到来,预计Fintech等技术的发展将改变全球金融生态,因此,论文对Fintech等技术的发展将对全球金融治理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阐述,作为今后继续研究的空间。本论文特别通过历史制度主义路径依赖模式分析了主体、制度、观念变化的途径及其相互作用。全球金融治理的主体、制度、观念是相互联系的。在全球治理中,主导性的国家中心行为者努力从上到下推广制度和观念,而非国家行为者则可以作出接受或不接受的选择,非国家行为者也是制度与观念自下而上推广的重要行为者。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和行为者的变化,制度和观念的途径也发生了变化,全球金融危机是敦促制度不断完善并确保制度的可持续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从这一点来看,研究外生因素对制度路径变化的影响非常重要。但是,总体来看,主体、制度、观念的方向性变化不是很明显,因为工业化以后保持的自由主义观念成为维持现行制度和机制的重要基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金融治理的制度变革实际上起到了完善甚至加强现有体制的作用,而不是改革。本论文只是对现有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将来,危机后凸现的新兴国家崛起和科技的发展,还将使全球金融治理在主体、制度、观念方面面临更多新的变化,这些新的变化将是本人今后继续研究的课题。
李鹏[10](2019)在《国有企业大宗商品融资性贸易模式与风险控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钢铁等大宗商品产能过剩,价格长期处于下行通道。国有企业利用自身与生俱来的良好资信,从银行获取大量贷款后,在大宗商品融资性贸易业务中往往充当“影子银行”、“二银行”角色,为资金短缺、融资难的民营企业提供资金。由于国有企业无法像银行一样对民营企业账户资金进行实时监控,也无法对每一批货物进行实时跟踪,在市场发生剧烈波动,民营企业经营不善、恶意套取国有企业资金等情况发生时,国有企业往往钱货两空,成为风险损失最后的买单人。因此,自2013年至今,国务院国资委六次下发相关文件,要求中央企业加强大宗商品经营业务风险防范。大宗商品融资性贸易往往以贸易之名掩盖融资之实,所以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本文首先对大宗商品、贸易融资、融资性贸易等主要概念名词进行了解释,提出了各自的特点和区别;其次,归纳总结了五种常见的大宗风险融资性贸易模式,具体分类阐述了相应的业务流程和特点;第三,提出了造成国有企业在大宗商品融资性贸易发生风险的四种常见因素,并着重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进行展开分析;第四,提出大宗商品融资性贸易风险不仅对国有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和被诉风险等直接危害,还对国有企业造成主营业务荒废和信用评级受损等间接危害;最后,结合搜集到的15家国企数据,提出风险因素控制假设,运用Stata进行实证检验。本文的结论是,国有企业发生大宗商品融资性贸易风险的比例,与上下游合作企业是否均为民营企业有较强的相关性。进而对国有企业提出建议,通过加强合作企业分类分级管理、建立预警指标等方式降低风险。
二、民营银行何时浮出水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营银行何时浮出水面(论文提纲范文)
(1)民营上市公司债券违约成因及化解的案例研究 ——以中安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公司选择发行债券融资原因的研究 |
1.2.2 关于债券违约成因的研究 |
1.2.3 关于化解债券违约对策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基本框架 |
2 公司债券违约的理论概述 |
2.1 公司选择债券融资的原因 |
2.1.1 具有财务杠杆效应 |
2.1.2 债务融资具有税盾效应 |
2.1.3 维护公司大股东的控制权 |
2.1.4 优化公司资本结构 |
2.2 债券违约的内涵及特征 |
2.2.1 债券违约的内涵 |
2.2.2 我国企业债券违约的现状 |
2.3 影响债券违约的因素 |
2.3.1 宏观环境因素 |
2.3.2 中观环境因素 |
2.3.3 微观因素:企业自身因素 |
2.4 债券违约的理论基础 |
2.4.1 破窗理论 |
2.4.2 不完全契约理论 |
2.4.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 中安科公司债券违约的案例描述 |
3.1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3.1.1 历史沿革 |
3.1.2 股权结构 |
3.1.3 组织架构 |
3.2 中安科发行公司债券的情况及其原因 |
3.2.1 中安科发行公司债券的情况 |
3.2.2 中安科发行公司债券的原因 |
3.3 中安科公司债券违约的过程 |
3.3.1 公司债券存续期间的重大事项 |
3.3.2 联合评级机构对公司债券评级的变化情况 |
3.3.3 公司债券实质性违约的历程 |
3.4 公司财务危机预警——Z-Score模型 |
4 中安科公司债券违约成因及其化解方式 |
4.1 债券违约的成因:宏观层面的分析 |
4.1.1 我国经济增速放缓 |
4.1.2 政府去杠杆政策 |
4.1.3 监管部门对债券的监督不到位 |
4.2 债券违约的成因:中观层面的分析 |
4.2.1 安防行业陷入低迷 |
4.2.2 公司所处区域竞争力减弱 |
4.3 债券违约的成因:微观层面的分析 |
4.3.1 公司持续高杠杆经营 |
4.3.2 公司盲目投资扩张 |
4.3.3 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高 |
4.4 中安科公司债券违约的化解方式 |
4.4.1 政府的大力支持 |
4.4.2 公司采用多手段补充流动资金 |
5 案例的研究结论及其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1.1 中安科激进式扩张的融资需求是选择发行公司债券融资的主要原因 |
5.1.2 宏观经济下行、去杠杆政策是诱发中安科公司债券违约的外部原因 |
5.1.3 高杠杆经营是诱发中安科公司债券违约的内部原因 |
5.1.4 通过政府支持、催收账款、资产回收等措施化解了中安科公司债券风险 |
5.2 案例启示 |
5.2.1 高杠杆公司要谨慎选择债券融资的方式筹集资金 |
5.2.2 公司发行债券应充分研判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行业发展等外部环境 |
5.2.3 广大投资者需根据公司的资信情况对公司债券进行合理投资 |
5.2.4 有关部门要应对公司债券的信用评级状况等进行严格的把关 |
5.2.5 政府支持对化解债券违约危机发挥了关键作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民营上市公司债券违约问题探析 ——以康得新债券违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债券违约外部原因的研究 |
1.2.2 关于债券违约内部原因的研究 |
1.2.3 关于债券违约防范对策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民营上市公司债券违约的现状 |
2.1 债券违约数量与金额不断攀升 |
2.2 违约主体所在行业渐趋分散化 |
2.3 信用评级事前预警滞后 |
2.4 债券整体偿付率偏低 |
第三章 康得新债券违约案例介绍 |
3.1 康得新公司概况 |
3.2 康得新债券违约历程 |
3.2.1 频繁发债融资,埋下债务偿还隐患 |
3.2.2 因重大事项停牌,公司被立案调查 |
3.2.3 召开债权人会议,违约仍无法避免 |
3.2.4 涉嫌财务造假,退市流程正式启动 |
3.3 康得新债券违约的后果 |
3.3.1 公司股价大幅度下滑 |
3.3.2 公司财务状况全面恶化 |
3.3.3 投资者利益严重受损 |
第四章 康得新债券违约的原因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下降 |
4.1.2 金融政策收紧,融资难度增加 |
4.2 行业发展分析 |
4.2.1 市场竞争激烈,营业收入严重下滑 |
4.2.2 发展速度较快,存在产能过剩风险 |
4.3 公司内部治理分析 |
4.3.1 股权质押比例高,股东侵占公司利益 |
4.3.2 主要项目投资失败,公司资金链断裂 |
4.3.3 债券发行决策欠科学,融资成本提升 |
4.3.4 信息披露违规,财务造假浮出水面 |
4.3.5 家族治理特征突出,内部控制混乱 |
4.4 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
4.4.1 盈利能力下滑,无法持续经营 |
4.4.2 偿债能力较弱,违约风险增加 |
4.4.3 营运能力不足,资金利用率低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民营上市公司债券违约防范对策 |
5.1 结合外部环境变化调整经营战略 |
5.2 谨慎实施项目投资计划 |
5.3 制定科学的债券发行决策 |
5.4 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
5.5 优化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
5.6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CRIME五因素论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研究 ——以康得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1.2 研究意义与本文特色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2 文献回顾 |
2.1 财务造假识别研究 |
2.1.1 数学模型 |
2.1.2 影响因素 |
2.2 财务造假动因研究 |
2.3 财务造假手段研究 |
2.4 财务造假治理研究 |
2.5 文献述评 |
3 理论基础 |
3.1 理性经济人假设 |
3.2 委托代理理论 |
3.3 控制权私利理论 |
3.4 CRIME五因素论 |
3.4.1 理论介绍 |
3.4.2 模型优点 |
4 制造业企业财务造假现状 |
4.1 制造业财务造假现状 |
4.2 基于CRIME五因素论的分析 |
4.2.1 造假者(Cooks) |
4.2.2 造假手段(Recipes) |
4.2.3 造假动机(Incentives) |
4.2.4 监管机制(Monitoring) |
4.2.5 最终结果(End results) |
5 案例概况及分析 |
5.1 公司简介 |
5.1.1 公司基本情况 |
5.1.2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情况 |
5.2 事件梳理 |
5.3 造假手段及成因分析 |
5.3.1 造假者(Cooks) |
5.3.2 造假手段(Recipes) |
5.3.3 造假动机(Incentives) |
5.3.4 监管机制(Monitoring) |
5.3.5 最终结果(End results) |
5.4 案例小结 |
6 财务造假治理 |
6.1 造假者 |
6.1.1 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
6.1.2 加强高管个人行为规范 |
6.2 造假手段 |
6.2.1 严禁多方合谋形成造假链条 |
6.2.2 强化信息披露及时完整 |
6.3 造假动机 |
6.3.1 加强股权质押行为监管 |
6.3.2 完善退市机制 |
6.4 监管机制 |
6.4.1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
6.4.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
6.4.3 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 |
6.5 最终结果 |
6.5.1 加大刑事行政处罚力度 |
6.5.2 鼓励公众监督举报造假行为 |
7 结论及不足 |
7.1 本文结论 |
7.2 本文不足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憩园(论文提纲范文)
子 |
后记 |
(5)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国际背景 |
1.1.2 国内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存款保险制度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存款保险定价模型研究 |
1.3.2 存款保险道德风险研究 |
1.3.3 存款保险制度运行的有效性效果研究 |
1.3.4 评述 |
1.4 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写作思路 |
1.5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存款保险制度的一般分析 |
2.1 存款保险制度的特征 |
2.1.1 政策性 |
2.1.2 公益性 |
2.1.3 可退出性 |
2.2 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 |
2.2.1 维护储户存款安全 |
2.2.2 有利于商业银行发展 |
2.2.3 有利于金融市场稳定 |
2.3 存款保险制度划分标准和类型 |
2.3.1 按存款保险制度职权划分 |
2.3.2 按存款保险机构的组织形式划分 |
2.3.3 按是否出台相关法律划分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存款保险制度的相关理论 |
3.1 外部性理论 |
3.1.1 外部性的内涵 |
3.1.2 外部性理论的产生 |
3.1.3 外部性理论的发展 |
3.1.4 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
3.1.5 外部性的内在化 |
3.2 道德风险理论 |
3.2.1 道德风险的内涵 |
3.2.2 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 |
3.2.3 克服存款保险制度中道德风险的办法 |
3.3 银行挤兑理论 |
3.3.1 银行挤兑的内涵 |
3.3.2 银行挤兑产生的原因 |
3.3.3 银行挤兑理论的分类 |
3.3.4 解决银行挤兑的办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演变历程 |
4.1 隐性存款保护阶段(20世纪60年代—1987年) |
4.1.1 出台金融发展的相关法律 |
4.1.2 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 |
4.2 隐性存款保护向显性存款保护过渡阶段(1988—1995年) |
4.2.1 利率市场化加剧银行竞争 |
4.2.2 政府的隐性担保存在弊端 |
4.2.3 加入OECD及金融市场的开放 |
4.3 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和综合存款保险体系建立阶段(1996—2000年) |
4.3.1 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 |
4.3.2 金融危机的发生及存款保险制度的调整 |
4.3.3 综合存款保险体系的建成 |
4.3.4 实施即时矫正行动 |
4.4 存款保险制度改革阶段(2001—2008 年) |
4.4.1 恢复部分存款保险制度 |
4.4.2 存款保险基金的二元化 |
4.5 存款保险制度的完善阶段(2009 年至今) |
4.5.1 引入目标基金制度 |
4.5.2 实施差别费率制度 |
4.5.3 存款保险标识、说明和确认制度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
5.1 强制保险、保险范围和最高偿付限额 |
5.1.1 投保的强制性 |
5.1.2 存款保障范围 |
5.1.3 最高偿付限额 |
5.2 存款保险基金的筹措和管理 |
5.2.1 存款保险基金的稳定筹措 |
5.2.2 存款保险基金债券偿还基金管理 |
5.2.3 相互储蓄银行结构调整特别账户管理 |
5.3 管控参保金融机构的风险 |
5.3.1 事先预防风险1:调查及共同检查 |
5.3.2 事先预防风险2:差别费率及道德风险的防止 |
5.3.3 事后处理:公共资金的投入及其管理 |
5.4 破产处置及破产财团管理 |
5.4.1 破产处置 |
5.4.2 破产财团管理 |
5.4.3 特别资产管理和相关资产接管 |
5.5 追究参保金融机构亏损责任 |
5.5.1 对破产金融机构调查和追责 |
5.5.2 对亏损金融机关相关人员的调查和追责 |
5.5.3 破产相关人员资产追查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运行机制 |
6.1 存款保险筹资机制 |
6.1.1 事先筹资机制 |
6.1.2 存款保险基金的积累机制 |
6.1.3 保费评估与收取机制 |
6.2 参保金融机构风险常态化监管、评估和早期纠正机制 |
6.2.1 存款保险常态化监管机制 |
6.2.2 参保金融机构风险早期发现和评估机制 |
6.2.3 参保金融机构风险的及时矫正机制 |
6.3 存款保险公司治理机制 |
6.3.1 存款保险公司治理结构优化机制 |
6.3.2 存款保险公司风险处置延伸机制 |
6.3.3 存款保险公司信息披露和公开机制 |
6.3.4 存款保险公司中长期发展机制 |
6.4 存款保险公司与金融安全网的合作机制 |
6.4.1 存款保险公司与金融安全网成员的协调机制 |
6.4.2 信息收集及共享机制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特征、运行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
7.1 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特征 |
7.1.1 存款保险制度接近“核心原则与评价标准” |
7.1.2 存款保险覆盖范围宽泛 |
7.1.3 综合保护方案及存款保险公司的独立性 |
7.1.4 风险最小型存款保险制度职能 |
7.1.5 存款保险采取属地方式 |
7.2 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运行成效 |
7.2.1 有效保护存款人利益 |
7.2.2 保障问题银行的平稳退出和金融结构调整 |
7.2.3 增强参保金融机构的经营稳定性 |
7.2.4 间接促进包容性金融发展 |
7.2.5 提升国民对存款保险制度的认知度 |
7.2.6 扩大国际存款保险合作领域 |
7.3 韩国存款保险制度及其运行存在的问题 |
7.3.1 存款保护水平有待提高 |
7.3.2 多个存款保险机构并存需要协调 |
7.3.3 保险公司会计标准的变更及风险 |
7.3.4 储蓄银行对存款保险带来的潜在风险仍很大 |
7.3.5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对存款保险制度带来挑战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韩国存款保险制度及运行的经验与对我国的启示 |
8.1 韩国存款保险制度及运行经验 |
8.1.1 不断完善制度基础 |
8.1.2 持续推进存款保险制度的先进化 |
8.1.3 存款保险机构拥有较高权限 |
8.1.4 加强存款保险公司与金融安全网成员的合作 |
8.2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及运行现状 |
8.2.1 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必然性 |
8.2.2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及运行现状 |
8.2.3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及运行存在问题 |
8.3 对我国的启示 |
8.3.1 提升法律效力及完善法律体系 |
8.3.2 动态调整存款保险制度具体内容 |
8.3.3 强化存款保险运行机制 |
8.3.4 应对互联网银行业务带来的挑战 |
8.4 本章小结 |
第9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攻读成果 |
致谢 |
(6)东方园林资金链断裂风险识别及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资金链的相关研究 |
1.3.2 资金链断裂原因的相关研究 |
1.3.3 识别资金链断裂风险模型的相关研究 |
1.3.4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资金链 |
2.1.2 风险识别 |
2.1.3 BT项目与PPP项目 |
2.2 理论基础 |
2.2.1 风险偏好理论 |
2.2.2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 |
2.2.3 优序融资理论 |
2.2.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 东方园林概况及资金链运行状况 |
3.1 东方园林基本情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东方园林发展概况 |
3.2 东方园林资金链运行状况 |
3.2.1 资金投入链状况 |
3.2.2 资金运营链状况 |
3.2.3 资金回笼链状况 |
4 东方园林资金链断裂风险识别 |
4.1 识别方法介绍 |
4.2 Z计分模型 |
4.2.1 指标选取的内容 |
4.2.2 指标计算及结果分析 |
4.3 成因分析 |
4.3.1 投资扩张速度过快 |
4.3.2 融资模式较为单一 |
4.3.3 项目回款进度低于预期 |
4.3.4 项目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
4.3.5 外部环境变化导致外来风险加剧 |
5 东方园林资金链断裂风险防范对策 |
5.1 逐步调整投资策略 |
5.2 建立多元化的融资筹资体系 |
5.3 降低资金回笼风险 |
5.4 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 |
5.5 提升应对外来风险的能力 |
6 研究结论 |
7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
1.3.1 研究现状 |
1.3.2 研究意义 |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1.4.1 理论基础 |
1.4.2 研究方法 |
1.5 语料来源 |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
1.5.3 标题信息处理 |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
2.1.1 词频统计 |
2.1.2 词频分布分析 |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
3.1 句法结构形式 |
3.1.1 单句式结构 |
3.1.2 组合式结构 |
3.1.3 成分缺省结构 |
3.2 句类特点 |
3.2.1 陈述句标题 |
3.2.2 疑问句标题 |
3.2.3 感叹句标题 |
3.2.4 祈使句标题 |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
4.1 引言 |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
4.2.1 词语修辞 |
4.2.2 辞格修辞 |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
5.2.1 明示行为 |
5.2.2 推理过程 |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
5.3.1 认知语境假设 |
5.3.2 语境效果 |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
第六章 结语 |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SW环保股权质押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1.5 本文创新点 |
2 股权质押的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
2.1 股权质押的概念界定 |
2.1.1 股权质押的定义 |
2.1.2 股权质押率 |
2.1.3 股权质押的流程 |
2.2 股权质押的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信号传递理论 |
3 股权质押市场现状及风险识别 |
3.1 股权质押市场现状 |
3.1.1 A股市场股权质押发展态势 |
3.1.2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情况 |
3.2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问题发现 |
3.2.1 股权质押市场风险 |
3.2.2 股权质押平仓风险 |
3.2.3 股权质押到期偿付风险 |
4 SW环保股权质押案例介绍 |
4.1 SW环保公司介绍 |
4.1.1 公司概况 |
4.1.2 公司股权质押的情况统计 |
4.1.3 公司股权质押行为评价 |
4.2 股权质押动因分析 |
4.2.1 公司的资金缺口较大 |
4.2.2 公司现有融资渠道受限 |
4.2.3 股权质押融资必要性分析 |
5 SW环保股权质押风险研究 |
5.1 股权质押的股价市场风险 |
5.1.1 股权质押对股价影响 |
5.1.2 股权质押的短期市场效应 |
5.1.3 股权质押出现市场风险的原因 |
5.2 股权质押平仓风险分析 |
5.2.1 股权质押率测度 |
5.2.2 股权质押平仓风险可能性 |
5.2.3 平仓处置措施有效性评价 |
5.3 股权质押到期偿付风险分析 |
5.3.1 已质押股权的即将到期情况 |
5.3.2 股权质押到期资金偿付可能性 |
5.3.3 纾困基金偿付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股权质押风险防范建议 |
6.2.1 公司应提高股权质押信息披露透明度 |
6.2.2 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
6.2.3 公司应提高资金管理能力 |
6.2.4 政府及金融机构应推动纾困基金模式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外生因素对全球金融治理的影响 ——基于主体、制度和观念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摘要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研究背景 |
2.选题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国际政治理论中主体、制度、观念的文献综述 |
2.新制度主义文献综述 |
3.历史制度主义的外生因素文献综述 |
4.关于全球金融治理的文献综述 |
(三)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1.主要内容 |
2.研究方法 |
(四)论文的主要创新及其不足之处 |
1.主要创新 |
2.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概念的不同界定及基本理论 |
一、全球金融治理的概念与面临的挑战 |
(一)全球治理的概念 |
(二)全球金融治理的目标 |
(三)全球金融治理本身的挑战 |
二、主体、制度、观念的不同视角 |
(一)经济民族主义视角 |
(二)经济自由主义视角 |
(三)马克思主义视角 |
三、外生因素对制度变化的作用 |
(一)外生因素产生作用的路径 |
(二)历史制度主义与路径依赖 |
(三)在制度变化中的主体与观念互动 |
小结 |
第二章 全球金融治理不同主体及其影响 |
一、全球金融治理不同主体及其互动 |
(一)国家与非国家主体对全球金融治理的作用 |
(二)全球金融治理多边协商机制中的主体互动 |
二、全球金融治理标准化行为者的分类 |
(一)全球金融治理标准提倡者 |
(二)全球金融治理标准制定者 |
(三)全球金融治理标准执行者 |
三、外生因素对主体路径变化的影响 |
(一)外生因素与主体变化 |
(二)多边协商机制与主体互动 |
小结 |
第三章 全球金融治理制度的变化 |
一、全球金融治理的制度变迁及其挑战 |
(一)全球金融体系及其运作机制 |
(二)全球金融治理的制度变迁 |
(三)全球金融治理的变化与挑战 |
二、在多边协商机制中的制度变化 |
(一)美国主导时代(1944-1975) |
(二)七国集团主导时代(1975-2008) |
(三)二十国集团主导时代(2008-) |
三、外生因素对制度路径变化的影响 |
(一)外生因素与制度变化 |
(二)金融危机后制度变迁的案例分析 |
小结 |
第四章 观念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作用及变化 |
一、观念对制度的功能 |
(一)观念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二)国际规范的内化 |
二、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观念路径分析 |
(一)古典自由主义 |
(二)凯恩斯主义 |
(三)内嵌式自由主义 |
(四)新自由主义 |
三、金融危机对观念变化的影响 |
(一)亚洲与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观念变化 |
(二)全球金融治理中的观念扩散及作用 |
小结 |
第五章 外生因素作用下全球金融治理的展望 |
一、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治理的局限性 |
(一)主体、制度、观念三者合力的影响 |
(二)全球金融治理的局限性 |
二、今后继续研究的空间:金融科技对全球金融治理的影响 |
(一)银行中心金融体系与市场中心金融体系 |
(二)金融科技发展状况 |
(三)Fintech发展对全球金融治理的影响 |
小结 |
结论 |
中英文对照表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10)国有企业大宗商品融资性贸易模式与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主要名词概念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大宗商品融资性贸易概述 |
2.1 大宗商品融资性贸易定义 |
2.2 大宗商品融资性贸易模式 |
第三章 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业务主要风险因素 |
3.1 风险定义 |
3.2 金融风险 |
3.3 市场风险 |
3.4 信用风险 |
3.5 操作风险 |
3.6 大宗商品融资性贸易对国有企业产生的危害 |
第四章 研究假设及实证分析 |
4.1 研究假设 |
4.2 数据说明 |
4.3 实证检验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国有企业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民营银行何时浮出水面(论文参考文献)
- [1]民营上市公司债券违约成因及化解的案例研究 ——以中安科为例[D]. 齐馨.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民营上市公司债券违约问题探析 ——以康得新债券违约为例[D]. 赵冰洁. 河北大学, 2021(02)
- [3]基于CRIME五因素论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研究 ——以康得新为例[D]. 贺青.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4]憩园[J]. 陈斌先.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20(03)
- [5]韩国存款保险制度研究[D]. 张帆. 吉林大学, 2020(08)
- [6]东方园林资金链断裂风险识别及防范研究[D]. 郝思嘉. 兰州财经大学, 2020(02)
- [7]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8]SW环保股权质押风险研究[D]. 陈佳昕.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9]外生因素对全球金融治理的影响 ——基于主体、制度和观念的分析[D]. LEE/KAYEON(李佳娟). 吉林大学, 2019(02)
- [10]国有企业大宗商品融资性贸易模式与风险控制研究[D]. 李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