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远程门禁系统的探讨与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祁永超[1](2021)在《基于VR的变电站辅助设备三维监控与半实物仿真平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电压变换和电能分配的重要场所,其安全可靠运转是保障电网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随着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站内设备更为繁多,结构更为复杂,对站内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监控系统采用二维监控方式,参数分布于各个子画面,数据不能有效展示,对于大量数据及监控信息,严重增加了监控值班人员工作负荷。传统监控系统只关注变电站主设备,对其辅助设备监控的研究较少,并且随着变电站向着无人值守的趋势发展,站内辅助设备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问题,本文根据实际项目需求,设计开发了一套变电站辅助设备三维监控系统,实现了变电站辅助设备可视化监控,并利用半实物仿真技术对该监控系统进行了前期调试。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VR技术构建了变电站虚拟仿真可视化场景。本文利用3Ds Max对变电站内各类设备进行了三维建模,通过模型优化和层次细节技术降低了软件对计算机性能要求,借助Unity3d实现虚拟变电站的场景搭建,并利用其丰富的插件进行各类仿真,为系统功能开发提供前期基础。(2)基于三维图形变换原理,对变电站中门禁、风机、电动窗帘的打开、关闭实现了动态驱动,增强了系统的仿真效果;基于相机漫游技术,对相机在空间漫游定位方法及漫游路径进行了分析,实现了在三维空间中,对辅助设备的快速定位、查询功能,使监控方式更为灵活,提高了监控效率。(3)基于VR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变电站辅助设备的三维可视化监控。对站内门禁子系统、风冷散热子系统、照明子系统、温湿度监测子系统、排水子系统、烟雾报警子系统、电动窗帘子系统和电子围栏子系统进行同一平台管理,消除孤岛运行状态,增强其联动能力。通过发挥三维监控的特点,设备监控数据与空间位置密切相关,站内设备运行状态及运行参数可以直观展示,降低了监控人员值守压力。(4)通过STM32单片机通信原理与Unity3d仿真软件的研究,完成STM32单片机与虚拟场景的通信接口设计,并实现STM32与辅助设备监控系统Zig Bee无线终端模块的连接和信息传输。利用搭建的辅助设备半实物仿真平台,对研发的辅助设备三维监控系统进行了整体调试。
张柯翔[2](2021)在《基于FreeRTOS的无线网络门禁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发展关键内容,也是城市智慧化的基础。门禁系统作为智慧社区建设中众多物联网设备的一种,由于其使用频率和使用环境的特殊性,人对它的便捷性、性价比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研制安全、便捷、具有高性价比的门禁系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对现有门禁系统安全性、便捷性、性价比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现有门禁系统存在如下不足,例如传统的门禁如密码识别门禁和卡片识别门禁都存在易复制、易破解等安全性问题,新型门禁如指纹门禁和人脸识别门禁存在因皮肤破损等造成识别率不稳定的问题和采集指纹、照片等可能涉及隐私保护的问题,虹膜门禁等高端门禁则因为价格高昂难以推广。因此,本文在对实际使用环境与用户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门禁控制器系统的设计方案,并通过设计相应的硬件与软件、安全认证体系,实现了一种低成本、高安全、便捷易用的无线网络门禁控制器系统。该系统基于FreeRTOS操作系统,以内置蓝牙的ESP32和负责4G网络传输的AIR720G作为控制核心,通过设计硬件模块、两机通信传输协议与自主可控的安全认证协议流程,并利用4G网络通信技术、蓝牙技术、非对称密码技术、音频控制技术与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MQTT)网络技术等实现门禁控制器的性能指标。本文主要完成门禁系统的控制器系统设计,主要研制工作如下:(1)针对门禁开锁中数据交互场景可能存在的数据泄露、重放攻击、中间人攻击等安全性问题进行分析,设计了Public Key Instructure(PKI)体系,解决了数据认证问题。(2)针对门禁控制器系统开发中网络数据转发协议存在数据丢包、移位问题,基于YMODEM设计了数据传输协议,解决了数据丢包问题,保证了传输数据的可靠性。(3)设计了安全开锁流程、音频调度控制等系统功能模块,完成了门禁控制器硬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并开发了相应的控制软件。(4)设计了语音播报模块,具备语音广告投放、推广功能,具有较高性价比。同时改善了传统蓝牙门禁开锁速度与安全性不能兼容、开锁距离限制的问题,实现了门禁系统的便捷易用、安全快捷的特点。本文设计的门禁控制器系统的实物系统已通过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产品已在企业与电子工程学院实验室试点安装测试,结果表明,该门禁系统稳定可靠、使用便捷、性价比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吴奕樵[3](2021)在《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家庭安防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家庭生活中随处可见高科技产品,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安全因素,例如家电自燃、煤气爆炸以及信息失窃等。智能家居开始在人们生活中应用,其中最重要的子系统为家庭安防系统,该系统的稳定运行可以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性。因此,构建完善的家庭安防系统对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保证安全家居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家庭安防系统无法实现和推广的重要原因主要在于系统误报、成本较高以及安装不便等。在物联网技术及无线传感器网络快速发展背景下,奠定了家庭安防系统拥有良好的发展契机。首先,本文基于文献资料法对国内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相关的家庭安防系统相关的内容加以介绍,本系统主要采用传感器网络、Android编程技术以及WIFI技术等技术,明确家庭安防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基础上提出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家庭安防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其中有设计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需求及软件功能等,为后续系统硬件、软件设计和系统实践应用提供方向和指导。然后,论文对基于单片机的硬件部分进行设计,明确系统硬件的总体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选用CC3200芯片的WIFI节点设计,并对系统各个模块的选型与设计进行分析,主要包含视频模块、烟雾传感器模块、火焰传感器模块、煤气监测传感器模块以及报警与GSM Modem模块。并对系统软件部分进行设计,包括Android客户端与Windows客户端,对WIFI节点软件设计和系统软件中的上位机软件设计两个方面出发进行设计分析。最后,对系统的应用与性能进行分析,家庭安防系统具备图像采集、视频监控、数据云储存、防火防盗、防气体泄漏和即时报警等诸多功能,并在测试过程中发挥出较好的成效,即便是对传统家庭安防系统中的安防难点-防火、防盗也可以通过图像识别配合其他传感器设备来达成高精度监控效果,且整个系统的响应时间相对较短,经测试发现,系统服务器支持1万人同时在线,并良好地满足了家庭安防需求,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王昊宇,李国利,周创,夏研育,姚科[4](2021)在《基于ESP8266的温室大棚远程监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要求,针对当下温室大棚的智能化程度不足的情况,设计了一款基于ESP8266开发板的温室大棚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由ESP8266开发板、单片机、温湿度检测模块、OLED屏幕等部分组成。系统能够监控大棚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信息,拥有防盗系统,并能通过WiFi网络将数据信息发送到监控手机,手机APP采用Blinker平台开发,监控人员也可通过手机控制温室大棚内相关设备工作。系统具有设备成本低,工作安全可靠,网络远程操控,操作简单等优点。
叶茂[5](2020)在《大型文旅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商业项目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几年来,建筑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的超大型项目越来越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相应发现了诸多的问题,尤其是这类项目,智能化系统的设计问题尤为突出,往往都是只关注逐个单体建筑的设计,而忽略了项目整体运营管理的客观需求,从而在项目整体交付运营的时候才发现公共区域成为设计和施工的真空地带,项目内各功能建筑独立运行,人造孤岛比比皆是。这对于以“良好体验”,和“优质服务”决定成败的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而言,这是最大的痛点。本设计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这类项目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研究,统一各功能建筑接入园区管理的技术标准;增加项目整体的可扩展性,尽量减少后期改造投入;提升项目运营管理水平带来显着社会和经济效益;并为其他类似项目的智能化系统建设提供借鉴。本文主要介绍了大型文旅类综合园区建设发展现状,并归纳了其中智能化系统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对园区运营和管理带来的困扰。本文采用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法,完成了如下内容:总体方案设计部分,首先对项目背景、类似项目和周边环境进行了调研分析(境外部分非自行调研成果),并总结分析了现有新技术发展方向;参考前面调研成果和相关规范对总体架构、运营模式、管控模式及其职能分类进行了分析、归纳和设计。各子系统方案设计部分,对各子系统用途作了简要介绍、详细描述了各系统结构、技术选型、重要功能,以及与园区平台的集成要求,最后对设计规范之外,新增的智能化系统的使用价值作了归纳总结。园区集成管理平台设计部分,先对园区集成管理平台的用途和功能作了简要介绍,系统分析了对园区集成管理平台的集成需求、功能架构、通信接口及应用具体应用。其他智慧化应用建议部分,结合高级办公、高级酒店和大型商业的使用需求,总结整理了以往相同或类似项目案例中,成功应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并对其进行了归类整理和简要介绍,期望在本项目或其他项目建设中提供引导。总结与展望部分对本文做了总体概括和总结,对后续类似项目智能化总体规划设计的创新和需要注重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基于人性化、精准服务和智慧化的服务解决方案将是本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的的核心。通过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可以从各个方面增强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创新服务。对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水平带来了显着社会和经济效益。
张天奇,王进,李跃华[6](2020)在《基于窄带物联网的智能门禁锁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传统机械门锁钥匙易丢失、易被复制;密码型门禁锁密钥易泄露、易遗忘;基于Wi-Fi技术的门禁锁部署受限于网络覆盖范围。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一种基于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的智能门禁锁。该门禁锁利用指纹信息作为身份凭据,NB-IoT技术作为通信方式。系统主要由外设、控制器、NB-IoT模块、信息邮局等模块组成,可实现指纹采集、指纹匹配、指纹删除、图像采集与传输、拜访提醒、远程开门与报警等功能。经测试,所有功能均可正常运行。最后,将该门禁锁系统分别与基于RFID技术、Wi-Fi技术、蓝牙技术的门禁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NB-IoT技术和指纹识别技术的智能门禁锁识别迅速准确、难以被复制,具有更广的网络覆盖范围、更低的功耗和更安全可靠的身份凭据等优势。
黄平启[7](2020)在《变电站智能辅助监控系统终端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的物理联接点,起着接收和分配电能的作用,但是部分变电站地处偏远、大部分无人值守。目前,变电站已经实现了对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保护装置等核心设备的运行监控,但是现有的监控系统对变电站内环境参数以及门禁、风冷散热、灯光照明等辅助设备监控不足,使变电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急需开发变电站智能辅助监控系统,对变电站内运行环境以及各种辅助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保障变电站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开发基于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变电站辅助设备分层分布式监控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数据感知层主要采集变电站环境参数以及各辅助设备运行状态;网络层主要利用ZigBee无线传感网络,为终端上传数据和监控主机下发指令提供信息传输通道;应用层主要负责数据分析、报警以及通过人际交互界面显示站内环境参数和设备运行状态,并下发控制指令。远程计算机和本地服务器通过C/S模式进行通信,系统对环境参数信息和各辅助设备运行状态实时展示在监控平台。值班人员可进行实时的监测并及时获取变电站环境参数和辅助设备运行状态,以便做出相应处理。通过调研分析了变电站辅助设备监控的需求,主要包括灯光照明、门禁、风冷散热、排水、温湿度监测、烟雾监测等;根据需求对监控系统通信方式进行选型,在变电站强磁场的实际环境下,以抗干扰设计为标准对系统终端控制中无线通信控制板进行设计;结合变电站现场实际情况,研发系统终端控制模块中单火线供电电源板,采用单火线供电方式,避免了重新布线,配合无线通信终端控制板模块完成智能开关的研发设计;实现对各功能模块的编程设计,并编制了统一的通信协议。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达到了设计要求和用户需求。设计的变电站智能辅助监控系统弥补了现有变电站辅助监控系统的不足,从而达到辅助设备集中监控,为推动变电站管理逐步向“自动化、信息化、互动化”的智能方向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胡锋[8](2020)在《基于云平台的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蓬勃发展,智能家居逐步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众多智能家居的相关产品不断被研发和改进,家庭门禁系统作为智能家居的一个亮点产品,在新形势下脱颖而出。传统的门禁系统大多采用金属钥匙、门禁卡或者数字密码这样的方式来开门,这些方式普遍存在着钥匙的管理难度大、灵活性差、安全性低等弊端。针对传统门禁系统涌现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云平台的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将以门禁作为切入口,在传统门禁的基础上增加物联网、人脸识别以及APP软件开发等关键技术。用户可以利用手机APP轻松完成远程视频监控和一键开锁,还可以赋予临时访客使用电子二维码钥匙开锁的权限。家庭智能门禁系统主要是由硬件模块、云平台和APP软件三部分组成。其中硬件模块以STM32F103RCT6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单元,同时将树莓派3B+作为子控制系统识别人形和人脸。树莓派一旦识别出结果就发送给ARM Cortex-M3内核的主控芯片STM32,主控分析处理后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发送至云平台。同时STM32会接收来自云平台对双舵机的控制指令,控制门锁和门销完成开关操作。云平台主要解决了家庭智能门禁系统存在的远程控制和实时性的问题,既可以实现对下位机上传的数据进行存储,也可以支持APP对云端数据的调取查看和对下位机的指令操作。手机APP软件是专门针对家庭智能门禁系统进行开发的,住户可使用手机自带的Wi-Fi或者蓝牙连接设备,通过账号及密码等消息的交互验证完成鉴权这一操作,鉴权完成后就可以实现对自家门锁的远程无线操控。家庭智能门禁系统作为保护住户家庭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不仅包含传统门禁系统的全部功能,而且克服了传统门禁系统的不足。极大地提升了家庭住户的生活便利度,满足当前和未来门禁智能化发展的需求。本文完成了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硬件架构搭建和软件设计流程,并在真实环境下对门禁系统的整体功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家庭智能门禁系统既能够远程控制门锁工作,也拥有远程信息实时监控能力。在实际测试和控制过程中,整个门禁系统工作稳定,具备智能、安全、便捷等诸多方面的优势。
王淑沛[9](2020)在《基于国密算法SM2的实验室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深入进行,当今社会对实用型人才需求的转变,实验教学所占比重越来越多,而实验室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传统实验室存在管理效率低、交接难、学生课余时间学习不方便等问题,为了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很有必要对实验室进行智能化管理升级。智能门禁系统的应用,可以成为提高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智能锁在不同的场合应具备不同的应用方式,针对传统实验室和当前的门禁系统方案中存在的不方便之处,本文设计了“基于国密算法SM2的实验室智能门禁系统”。系统包含iOS手机客户端(APP)、微信小程序端、门禁端、服务器端四大部分,根据授权对象分为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教师使用客户端具备长期开锁权限,学生通过微信小程序端获得临时授权。门禁端负责验签和控制开锁,服务器端与客户端和微信小程序端进行交互、保存用户信息和签名数据。本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实验室管理及当前门禁系统的背景和需求展开调查,从安全性和便捷性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款针对实验室特定应用场景的智能门禁系统。(2)根据安全性需求,研究国密算法SM2和数字摘要技术。通过与系统结合,无论是客户端还是微信小程序端均需要进行用户权限、开锁公钥来源、签名数据等多项验证,保证开锁身份真实可靠。(3)针对教师群体设计了iOS智能锁客户端,分为两种开锁方式:蓝牙开锁和4G开锁。蓝牙开锁实现无网络下靠近开锁、4G开锁(插入SIM卡方式)实现有网络下远程开锁。将客户端按照功能划分为资讯、开锁、个人等模块,细分模块依次实现。(4)针对学生群体设计了智能锁微信小程序端,实现临时授权。通过设定通行有效期、分享特定实验室可以实现该时段内便捷开锁。(5)门禁端主要是对智能锁主控板的设计,主要包括数据传输模块、存储模块、控制器模块、电机模块和门锁。(6)根据用户登录、更换签名等需求设计了服务器,实现服务器与客户端、微信小程序端以及门禁端的数据交互。(7)分别对iOS手机客户端、微信小程序端、门禁端等进行各项功能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基本实现实验室门禁系统的设计目标。
张金[10](2020)在《基于关联规则的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文中认为网络的正常、持久和稳定运行取决于通信机房管理系统的可靠运行。近年来,通信机房设备安全监控系统、环境监控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已被广泛使用。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形成一个集成的、联网的、统一的监控系统,将有助于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和正常的维护效率,并降低维护成本和工作强度。机房里的所有设备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性,为了实现对机房环境的实时掌控,同时还为了可以及时定位和预防各种警报,如火灾、漏水和盗窃等,更为了给人工远程检查和故障排除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建立一个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成了现实的可行方案。本文将实际工作和生产结合在一起。根据企业需求并在充分考虑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之后,设计了这套用于机房的集中式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选择以SSH框架为基础进行设计,并分离了系统的控制层、数据层和表示层。模块彼此之间的耦合性低,可扩展性强,从而系统的持久性与稳定性得到了提升。(2)使用基于服务器集群的自适应负载均衡技术,以减轻服务器处理压力并缩短了服务器响应时间,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达到了实时处理任务和系统高可用性的要求。(3)充分利用MySQL技术,统一数据管理,Web浏览器提供整个动力环境管理的适当的后台应用程序和前景显示,以帮助操作和维护信息与通信的人员有效地管理资源。(4)该系统基于关联规则分析,通过对动力环境告警数据的高效分析,实现了对机房动力环境运行的全面感知进而智能辅助用户决策。该项目可以预防事故、打击犯罪、保护财产,并使机房安全稳定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远程门禁系统的探讨与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远程门禁系统的探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VR的变电站辅助设备三维监控与半实物仿真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变电站监控技术研究现状 |
1.2.2 半实物仿真技术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需求分析与系统总体方案 |
2.1 变电站情况介绍 |
2.2 需求分析 |
2.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2.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2.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4 相关技术支撑 |
2.4.1 系统开发引擎的选择 |
2.4.2 系统建模工具的选择 |
2.5 小结 |
3 虚拟变电站三维可视化与交互 |
3.1 虚拟变电站建模方案及场景性能优化 |
3.1.1 三维建模方案 |
3.1.2 场景性能优化 |
3.2 虚拟变电站总体可视化 |
3.3 基于图形变换的辅助设备可视化 |
3.3.1 三维图形变换基础理论 |
3.3.2 基于图形变换的辅助设备驱动实现 |
3.4 基于虚拟相机漫游技术的快速定位 |
3.4.1 虚拟相机漫游技术 |
3.4.2 辅助设备快速定位实现 |
3.5 小结 |
4 变电站辅助设备三维监控系统设计 |
4.1 监控系统硬件方案 |
4.1.1 监控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
4.1.2 CC2530 无线芯片 |
4.2 监控系统软件方案 |
4.2.1 监控系统上位机设计 |
4.2.2 Zig Bee技术 |
4.2.3 Zig Bee无线通信自组网过程设计 |
4.2.4 基于Socket的远程通信设计 |
4.3 小结 |
5 变电站辅助设备半实物仿真平台设计 |
5.1 半实物仿真平台总体设计 |
5.1.1 半实物仿真平台整体框架 |
5.1.2 主控芯片选型及介绍 |
5.2 半实物仿真平台虚拟仿真设计 |
5.2.1 烟雾监测系统事件触发设计 |
5.2.2 电子围栏周界防范系统事件触发设计 |
5.3 半实物仿真平台通信程序设计 |
5.3.1 Unity3d主程序设计 |
5.3.2 STM32 主程序设计 |
5.4 小结 |
6 系统测试与发布 |
6.1 监控系统人机交互与可视化测试 |
6.1.1 用户管理测试 |
6.1.2 三维可视化测试 |
6.1.3 监控子系统测试 |
6.2 三维监控远程通信测试 |
6.2.1 网络连通性测试 |
6.2.2 网络传输稳定性测试 |
6.3 监控软件性能测试 |
6.4 监控系统整体测试 |
6.4.1 半实物仿真平台试验设计 |
6.4.2 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6.5 系统整体发布 |
6.6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基于FreeRTOS的无线网络门禁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来源 |
1.3 研究现状 |
1.4 主要工作 |
1.5 本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2章 相关技术简介 |
2.1 FreeRTOS操作系统简介 |
2.2 蓝牙 |
2.2.1 蓝牙技术简介 |
2.2.2 BLE协议栈简介 |
2.3 4G网络 |
2.3.1 4G技术简介 |
2.3.2 4G技术优势 |
2.4 非对称密码与哈希数字摘要 |
2.4.1 非对称密码技术简介 |
2.4.2 数字签名技术简介 |
2.4.3 数字证书技术简介 |
2.4.4 数字摘要技术简介 |
2.5 音频控制技术简介 |
2.6 MQTT技术简介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门禁系统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1.1 控制器需求分析 |
3.1.2 服务器需求分析 |
3.1.3 用户终端需求分析 |
3.1.4 安全需求分析 |
3.2 门禁控制器系统总体设计 |
3.3 门禁系统PKI认证体系设计 |
3.3.1 PKI认证体系设计 |
3.3.2 PKI认证体系安全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门禁控制器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门禁控制器硬件设计与实现 |
4.1.1 主控模块设计 |
4.1.2 网络模块设计 |
4.1.3 电平转换模块设计 |
4.1.4 继电器控制模块设计 |
4.1.5 电机控制模块设计 |
4.1.6 音频模块设计 |
4.1.7 门禁卡读卡器模块设计 |
4.1.8 电源模块设计 |
4.2 门禁控制器软件设计与实现 |
4.2.1 远程开锁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
4.2.2 服务器数据交互模块设计 |
4.2.3 网络数据转发模块设计 |
4.2.4 音频控制模块设计 |
4.2.5 门锁控制模块设计 |
4.2.6 门禁卡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
4.2.7 GA/T394标准模块设计 |
4.2.8 远程更新模块设计 |
4.2.9 TF卡数据存储模块设计 |
4.2.10 音频文件管理模块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门禁控制器系统性能实现效果测试 |
5.1 门禁控制器系统测试 |
5.1.1 门禁控制器功能性测试 |
5.1.2 PKI认证体系安全性验证实验 |
5.1.3 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 |
5.1.4 控制器开锁效率 |
5.2 门禁控制器系统实现效果 |
5.2.1 门禁控制器 |
5.2.2 用户终端 |
5.2.3 后台管理页面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 |
(3)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家庭安防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传感器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家居安防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家居安防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目前存在问题 |
1.4 论文大纲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系统研发理论与关键技术 |
2.1 引言 |
2.2 系统研发理论 |
2.2.1 Android平台架构 |
2.2.2 无线传感器网络 |
2.3 系统研发的关键技术 |
2.3.1 无线WIFI传输技术 |
2.3.2 图像处理技术 |
2.3.3 数据库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家庭安防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引言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2.1 系统整体需求分析 |
3.2.2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3 软件运行环境需求分析 |
3.2.4 系统网络结构需求分析 |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1 可行性分析 |
3.3.2 系统性能分析 |
3.3.3 数据库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家庭安防系统的设计 |
4.1 引言 |
4.2 家庭安防系统的设计 |
4.2.1 系统整体设计 |
4.2.2 软件核心功能设计 |
4.2.3 系统服务器端设计 |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E-R图 |
4.3.2 数据表结构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家庭安防系统的实现 |
5.1 引言 |
5.2 家庭安防系统硬件的实现 |
5.2.1 协调器节点与ID身份标签模块的实现 |
5.2.2 传感器模块的实现 |
5.2.3 GSM Modem模块的实现 |
5.3 家庭安防系统手机端的实现 |
5.3.1 软件登录功能 |
5.3.2 设备添加功能 |
5.3.3 家庭设备控制功能 |
5.3.4 家庭安防系统监控功能 |
5.3.5 异常报警功能 |
5.3.6 系统设置功能 |
5.4 家庭安防系统电脑端实现 |
5.4.1 视频监控功能 |
5.4.2 传感器数据采集功能 |
5.4.3 服务器端的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家庭安防系统的测试 |
6.1 引言 |
6.2 软件测试 |
6.2.1 软件功能测试 |
6.2.2 软件性能测试 |
6.2.3 系统安全性测试 |
6.2.4 测试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基于ESP8266的温室大棚远程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总体设计 |
1.1 系统构成 |
1.2 系统主要功能 |
2 硬件设计 |
2.1 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
2.2 门禁系统设计 |
3 软件设计 |
3.1 门禁系统软件设计 |
3.2 远程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
4 系统运行结果 |
5 结论 |
(5)大型文旅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类似案例调研分析 |
1.2.1 国内类似项目 |
1.2.2 国外类似项目 |
1.2.3 经验借鉴 |
1.3 研究内容及本文结构 |
第二章 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 |
2.1 项目背景调研分析 |
2.1.1 项目背景分析及项目设计定位 |
2.1.2 新技术发展调研分析 |
2.2 需求分析及设计目标 |
2.2.1 需求分析 |
2.2.2 设计目标 |
2.3 总体架构规划设计 |
2.3.1 建设总体架构分析 |
2.3.2 建筑业态智能化系统的运行模式建议 |
2.3.3 智能化系统综合管控模式建议 |
2.3.4 三种系统综合管控的集成模式比选 |
2.3.5 两种集成模式组合 |
2.3.6 综合管控平台的职能分类分析 |
2.4 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设计 |
2.5 智能化职能中心规划设计 |
第三章 各子系统方案设计 |
3.1 总体设计说明 |
3.1.1 设计范围 |
3.1.2 设计依据 |
3.1.3 智能化重要机房设置 |
3.2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
3.2.1 系统介绍 |
3.2.2 系统设计 |
3.2.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3 入侵报警系统设计 |
3.3.1 系统介绍 |
3.3.2 系统设计 |
3.3.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4 出入口控制(门禁)系统设计 |
3.4.1 系统介绍 |
3.4.2 系统设计 |
3.4.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5 电子巡更系统设计 |
3.5.1 系统介绍 |
3.5.2 系统设计 |
3.5.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6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 |
3.6.1 系统介绍 |
3.6.2 系统设计 |
3.6.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7 能耗计量系统设计 |
3.7.1 系统介绍 |
3.7.2 系统设计 |
3.7.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8 背景音乐及应急广播系统设计 |
3.8.1 系统介绍 |
3.8.2 系统设计 |
3.8.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9 信息发布系统设计 |
3.9.1 系统介绍 |
3.9.2 系统设计 |
3.9.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0 停车场管理系统设计 |
3.10.1 系统介绍 |
3.10.2 系统设计 |
3.10.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1 车位引导管理系统设计 |
3.11.1 系统介绍 |
3.11.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1.3 系统设计 |
3.11.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2 紧急求助系统设计 |
3.12.1 系统介绍 |
3.12.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2.3 系统设计 |
3.12.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3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
3.13.1 系统介绍 |
3.13.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3.3 系统设计 |
3.13.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4 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
3.14.1 系统介绍 |
3.14.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4.3 系统设计 |
3.14.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5 客流统计系统设计 |
3.15.1 系统介绍 |
3.15.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5.3 系统设计 |
3.15.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6 能源管理系统设计 |
3.16.1 系统介绍 |
3.16.2 系统架构设计 |
3.16.3 系统功能设计 |
3.16.4 对比传统能源管理的优势 |
3.16.5 系统数据对接 |
3.16.6 系统效益分析 |
3.17 智能系统应用效益总结 |
3.17.1 设计与应用说明 |
3.17.2 增补智能系统应用经济价值估算 |
第四章 园区集成管理平台方案设计 |
4.1 系统简介 |
4.2 参考案例及分析 |
4.3 系统设计 |
4.3.1 系统总体架构 |
4.3.2 关键技术选型 |
4.3.3 系统软件功能设计指导建议 |
4.4 平台设计总体需求 |
4.4.1 子系统与平台通信接口说明 |
4.4.2 子系统集成需求 |
4.5 平台子系统集成管理功能要求 |
4.5.1 防盗报警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2 视频监控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3 门禁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4 楼宇自控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5 环境监测模块功能标准 |
4.5.6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7 背景音乐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8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9 机房监控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10 消防联动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11 电子巡更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12 停车场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13 信息发布系统集成模块功能标准 |
4.5.14 客流统计系统集成模块功能标准 |
4.6 平台重要基础功能模块 |
第五章 其他智慧化应用建议 |
5.1 高级办公楼智慧化应用 |
5.2 高级酒店智慧化应用 |
5.3 大型商业智慧化应用 |
总结与展望 |
一、论文总结 |
二、后续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基于窄带物联网的智能门禁锁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框架设计 |
2 硬件选型与分析 |
2.1 控制器 |
2.2 NB-IoT模块 |
2.3 摄像头模块 |
2.4 指纹识别模块 |
2.5 电控锁模块 |
2.6 门铃 |
3 主要功能工作原理 |
3.1 NB-IoT通信 |
3.2 指纹识别相关功能 |
3.3 图像采集与传输功能 |
3.4 外人来访相关功能 |
4 系统测试及对比 |
4.1 NB-IoT通信测试 |
4.2 指纹模块相关功能测试 |
4.3 外人拜访场景测试 |
4.4 方案对比 |
5 结论 |
(7)变电站智能辅助监控系统终端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变电站辅助监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2.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2.2.1 系统设计原则 |
2.2.2 系统设计方案选择 |
2.3 主要子系统及功能分析 |
2.4 小结 |
3 单火线智能开关电源板的研究与设计 |
3.1 单火线供电工作原理 |
3.2 单火线电源板的设计 |
3.3 两种单火线电源板的对比 |
3.4 单火线开关电源板的制作 |
3.5 小结 |
4 无线通信终端控制板的研究与设计 |
4.1 无线通信技术对比 |
4.2 Zig Bee芯片选型 |
4.3 CC2530芯片及外围电路 |
4.4 通信终端控制模块 |
4.5 小结 |
5 变电站辅助监控系统终端硬件设计 |
5.1 硬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5.2 感知层终端模块设计 |
5.2.1 环境参数终端模块 |
5.2.2 环境动力终端控制模块 |
5.3 系统硬件抗干扰设计 |
5.3.1 产生干扰的原因 |
5.3.2 抗干扰措施 |
5.4 小结 |
6 变电站辅助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
6.1 感知层终端模块软件设计 |
6.1.1 软件开发环境 |
6.1.2 温湿度采集软件设计 |
6.1.3 可燃气体监测软件设计 |
6.1.4 开关量控制模块 |
6.2 网络层通信系统设计 |
6.2.1 通信协议编制 |
6.2.2 远程客户端通信设计 |
6.3 应用层软件设计 |
6.3.1 协调器终端软件设计 |
6.3.2 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 |
6.3.3 监控主机软件功能 |
6.3.4 上位机监控系统主程序设计 |
6.4 小结 |
7 系统测试与分析 |
7.1 单火线电源板测试 |
7.2 终端控制模块丢包率测试 |
7.3 监控软件测试 |
7.4 系统整体现场测试 |
7.5 测试结果分析 |
7.6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8)基于云平台的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关键技术 |
2.1 物联网技术 |
2.2 人形识别和人脸识别技术 |
2.3 QR二维码技术 |
2.4 Wi-Fi技术和蓝牙技术 |
2.5 云平台 |
第三章 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整体框架设计 |
3.1 系统的需求分析 |
3.2 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工作原理 |
3.3 系统的协议设计 |
3.4 系统的功能设计 |
3.4.1 实时检测功能 |
3.4.2 人体信息采集功能 |
3.4.3 自主预警功能 |
3.4.4 远程控制功能 |
3.4.5 远程视频查询功能 |
第四章 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硬件设计 |
4.1 系统硬件功能设计方案 |
4.2 终端核心控制器 |
4.3 树莓派3B+ |
4.4 数据采集模块 |
4.4.1 人体热释电传感器 |
4.4.2 振动传感器 |
4.5 数据传输模块 |
4.5.1 Wi-Fi模块 |
4.5.2 蓝牙模块 |
4.6 舵机控制模块 |
4.7 系统拓展部分 |
4.7.1 显示模块 |
4.7.2 系统按键电路 |
4.7.3 系统电源电路 |
4.7.4 系统报警电路 |
第五章 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软件设计 |
5.1 系统软件功能设计方案 |
5.2 阿里云平台的设计 |
5.3 APP应用程序设计 |
第六章 系统的功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
6.1 系统测试流程 |
6.2 硬件模块调试 |
6.3 软件功能调试 |
6.4 整体性能测试 |
6.5 测试结果分析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
致谢 |
(9)基于国密算法SM2的实验室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实验室门禁系统的课题来源 |
1.3 实验室门禁系统的研究现状 |
1.4 主要工作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本门禁系统相关技术 |
2.1 国密算法SM2 |
2.1.1 国密算法SM2的基本概念 |
2.1.2 SM2算法的签名与验签 |
2.1.3 SM2算法与RSA算法的比较 |
2.1.4 SM2算法的应用分析 |
2.2 数字签名技术 |
2.2.1 数字签名技术的基本概念 |
2.2.2 数字签名的应用分析 |
2.3 iOS手机客户端技术 |
2.3.1 iOS系统介绍 |
2.3.2 i OS开发语言Objective-C介绍 |
2.3.3 MVVM设计模式 |
2.3.4 Cocoa Pods管理工具介绍 |
2.4 微信小程序技术 |
2.5 系统硬件相关技术 |
2.5.1 BLE蓝牙 |
2.5.2 MQTT协议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本门禁系统需求分析与整体设计 |
3.1 可行性分析 |
3.2 iOS手机客户端功能性需求 |
3.2.1 注册与登录模块 |
3.2.2 资讯模块 |
3.2.3 开锁模块 |
3.2.4 临时通信证模块 |
3.2.5 个人信息管理模块 |
3.3 iOS手机客户端非功能性需求 |
3.4 微信小程序端功能性需求 |
3.4.1 授权登录模块 |
3.4.2 通行证处理模块 |
3.4.3 蓝牙开锁模块 |
3.4.4 通用设置模块 |
3.5 微信小程序端非功能性需求 |
3.6 门禁端功能性与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7 服务器功能性与非功能性需求 |
3.8 系统整体设计 |
3.9 本章小结 |
第4章 本门禁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开发环境的搭建 |
4.1.1 iOS手机客户端开发环境的搭建 |
4.1.2 微信小程序开发环境的搭建 |
4.1.3 服务器端开发环境的搭建 |
4.1.4 门禁端主控板的环境搭建 |
4.2 工程创建 |
4.2.1 iOS手机客户端的工程建立 |
4.2.2 微信小程序的工程建立 |
4.2.3 服务器端的工程创建 |
4.2.4 门禁端的工程创建 |
4.3 iOS手机客户端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4.3.1 注册与登录模块功能 |
4.3.2 资讯模块功能 |
4.3.3 开锁模块功能 |
4.3.4 临时通行证模块功能 |
4.3.5 个人信息管理模块功能 |
4.4 微信小程序端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4.4.1 授权登录模块功能 |
4.4.2 通行证处理模块功能 |
4.4.3 蓝牙开锁模块功能 |
4.4.4 通用设置模块功能 |
4.5 门禁端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4.5.1 门禁端硬件组成设计 |
4.5.2 门禁端蓝牙通讯控制指令设计安排 |
4.6 服务器端的设计与实现 |
4.7 MySQL数据库的设计 |
4.7.1 登录用户信息表 |
4.7.2 院级校级资讯表 |
4.7.3 通行证信息表 |
4.8 系统各模块代码列表统计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本门禁系统测试 |
5.1 系统测试环境 |
5.2 测试流程 |
5.2.1 iOS手机客户端的测试流程 |
5.2.2 微信小程序端的测试流程 |
5.2.3 门禁端的测试流程 |
5.3 测试结果 |
5.3.1 iOS手机客户端的测试结果 |
5.3.2 微信小程序端的测试结果 |
5.3.3 门禁端的测试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基于关联规则的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技术现状 |
1.2.2 应用现状 |
1.3 主要工作和论文结构 |
2 UML用例建模系统需求分析 |
2.1 UML建模机制概述 |
2.2 系统需求分析 |
2.2.1 问题现状分析 |
2.2.2 定义用户角色 |
2.2.3 功能性需求 |
2.2.4 非功能性需求 |
2.3 系统UML用例建模 |
2.3.1 系统用例分析 |
2.3.2 系统类图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监控系统告警关联模型设计 |
3.1 数据分析 |
3.2 数据预处理 |
3.3 特征量化与选择 |
3.4 模糊C-均值聚类 |
3.5 关联规则挖掘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Web的系统其他设计 |
4.1 系统技术背景简介 |
4.1.1 机房监控系统的技术特点 |
4.1.2 深入Java |
4.1.3 SSH框架 |
4.1.4 MySQL数据库技术 |
4.2 系统设计原则 |
4.3 系统架构设计 |
4.4 服务器集群负载均衡技术 |
4.4.1 服务器集群系统 |
4.4.2 自适应算法 |
4.5 系统实时监控模块设计 |
4.5.1 UPS监控模块 |
4.5.2 精密空调监控 |
4.5.3 配电监控 |
4.5.4 关联告警模块 |
4.5.5 风机监控 |
4.5.6 环境监控 |
4.5.7 安防门禁监控 |
4.5.8 系统管理 |
4.6 MySQL数据库设计 |
4.7 Web应用程序的设计 |
4.8 本章小结 |
5 系统的实施 |
5.1 部署环境 |
5.2 系统功能展示 |
5.2.1 登录客户端 |
5.2.2 实时界面 |
5.2.3 告警关联分析模块 |
5.2.4 温湿度检测 |
5.2.5 门禁模块 |
5.2.6 配电模块 |
5.2.7 UPS模块 |
5.2.8 精密空调模块 |
5.3 运行效果及分析 |
5.4 告警关联模型应用结果与分析 |
5.4.1 效率分析 |
5.4.2 精度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四、远程门禁系统的探讨与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VR的变电站辅助设备三维监控与半实物仿真平台研究[D]. 祁永超.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2]基于FreeRTOS的无线网络门禁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柯翔. 广西师范大学, 2021
- [3]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家庭安防系统设计与实现[D]. 吴奕樵.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基于ESP8266的温室大棚远程监控系统设计[J]. 王昊宇,李国利,周创,夏研育,姚科.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06)
- [5]大型文旅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D]. 叶茂.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基于窄带物联网的智能门禁锁的设计与实现[J]. 张天奇,王进,李跃华.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7]变电站智能辅助监控系统终端控制技术研究[D]. 黄平启.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8]基于云平台的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D]. 胡锋.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9]基于国密算法SM2的实验室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淑沛.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2)
- [10]基于关联规则的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D]. 张金. 重庆师范大学, 2020(05)
标签:智能门禁系统论文;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论文; 项目需求分析论文; 消防电源监控系统论文; 远程监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