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城电厂N100-90/535型汽轮机主油泵推力瓦磨损原因分析及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熊璟睿[1](2008)在《火电机组机炉仿真建模及局部仿真算法的改进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的投入运行和新技术在火电机组中的应用,电站系统日趋复杂,人们对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越来越重视,火电机组仿真技术在对运行人员的培训,火电机组调试、运行和改造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经济高效的火电机组仿真培训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仿真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基于工程模块化建模、流体网络、集总参数的方法,建立并调试了某电厂一机多模仿真机系统,同时结合仿真数学模型,对部分仿真算法进行了改进并加以应用。最后以现场运行数据和现象为依据,对建立的仿真模型进行了静态与动态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修改算法提高了系统精度,所建模型可以正确模拟该电厂两台机组运行特性,满足对运行人员培训的要求。
王世健[2](2004)在《连城电厂N100-90/535型汽轮机热力系统经济性分析及优化》文中提出论文通过对连城电厂#2汽轮机组热力试验的结果分析,利用对比的方法以及热力系统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影响该机组热效率降低的几个主要因素。其中,汽轮机相对内效率较设计值低是影响汽轮机组热力系统效率降低的主要因素;凝汽器真空低于设计值是影响汽轮机组热力系统效率降低的第二位因素:#5、 6高压加热器上、下端差大于设计值是影响汽轮机组回热系统效率降低的又一重要因素。论文中对汽轮机相对内效率低、凝汽器真空低于设计值以及#5、 6高压加热器上、下端差大于设计值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将各因素对整个热力系统效率降低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和计算。同时,针对几个因素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方案,对每个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证明所提方案不仅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而且在经济上是可取的。在所提的方案中,对#5、 6高压加热器优化方案进行了实施,对实施改造后的效果利用热系统定量分析法进行了计算,评价其改造的经济效益,并对改造的投资和效益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证明了该方案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经济合理的。
邓高军,张楠林,伊广超[3](2002)在《N100/90-535型汽轮机负荷摆动原因分析及处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牡丹江第二发电厂 2号机在近几年的运行过程中 ,经常发生负荷摆动现象。经过进行系统分析 ,发现负荷的摆动经常伴随喷嘴油压的变化 ,确定为油泵轴向推力小 ,主油泵转子带动调整速器发生轴向周期性窜动 ,造成机组负荷摆动。经过对主油泵密封环及联轴器的改进 ,解决了 2号机组负荷摆动的现象
乔万谋[4](2001)在《连城电厂N100-90/535型汽轮机热力系统经济性分析及优化》文中认为论文通过对连城电厂#2汽轮机组热力试验的结果分析,利用对比的方法以及热力系统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影响该机组热效率降低的几个主要因素。其中,汽轮机相对内效率较设计值低是影响汽轮机组热力系统效率降低的主要因素;凝汽器真空低于设计值是影响汽轮机组热力系统效率降低的第二位因素;#5、6高压加热器上、下端差大于设计值是影响汽轮机组回热系统效率降低的又一重要因素。论文中对汽轮机相对内效率低、凝汽器真空低于设计值以及#5、6高压加热器上、下端差大于设计值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将各因素对整个热力系统效率降低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和计算。同时,针对几个因素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方案,对每个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证明所提方案不仅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而且在经济上是可取的。在所提的方案中,对#5、6高压加热器优化方案进行了实施,对实施改造后的效果利用热系统定量分析法进行了计算,评价其改造的经济效益,并对改造的投资和效益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证明了该方案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经济合理的。
魏伟[5](2001)在《连城电厂100MW汽轮机节能和增容改造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学位论文,通过对甘肃电力公司所属100MW机组经济状况的分析,主要通过对连城电厂#2机组的全面性热力试验,进行了机组的热经济分析,分析了目前连城电厂100MW机组实际运行状况,存在的问题。并且从理论上分析了100MW机组普遍存在效率低、热耗高的原因。从理论上分析了旧有汽轮机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提高旧有汽轮机经济性,改进汽轮机结构的途径。介绍了现代汽轮机先进的设计方法、先进新技术及新工艺。机组改造后的性能保证。借鉴100MW机组、200MW机组通流部分现代化改造先进技术,提出对连城电厂机组进行全面技术改造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并提出了进行全面技术改造方案,相应系统的改造方案。对改造后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机组全面改造完成,对降低机组煤耗,提高机组效率,延长机组寿命都具有重大意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乔万谋[6](2000)在《连城电厂N100-90/535型汽轮机主油泵推力瓦磨损原因分析及处理》文中研究表明分析了连城电厂 2号汽轮机组主油泵推力瓦磨损的原因 ,阐述了主油泵转子窜动对调速系统的影响 ,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加以实施
孙家禄[7](1995)在《100MW汽轮机调节系统摆动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省网内相继安装投运了8台北京重型电机厂(以下简称北重厂)生产的N100-90/535型汽轮机,该机组自投运以来,调节系统一直存在着摆动问题,直接影响到电网的稳定和严重威胁着机组的安全运行.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对该类型机组调节系统摆动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力求找出摆动原因,从而达到消除调节系统的摆动,使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目的.1 N100-95/535型汽轮机调节系统结构特点
吕继奎,刘波[8](1993)在《N75-90/535型汽轮机主油泵推力轴承烧损原因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分析N75-90/535型汽轮机主油泵推力轴承烧损的原因,提出改善瓦面结构,更换磨损的齿轮,改变润滑油供油方式,加装温度调点,调整主油泵中轮密封环间隙等措施。
傅维雄[9](1992)在《N100-90/535型汽轮机存在问题浅析及改进措施》文中研究指明对N100-90/535型汽轮机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作了介绍。
高宏元[10](1991)在《主油泵推力轴承磨损问题探讨》文中研究表明 汽轮机主油泵推力轴承磨损问题的讨论在我国已有30年左右历史了,分析过不少原因,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是问题依然存在。也有少数机组的问题解决了,但总结出的经验却不能推广至所有机组。这都说明未见真谛。对于以离心调速器作调节系统敏感元件的机组矛盾比较突出,即使经常调整,也要减少发电。若调整不好,则无法运行,故应力求早日彻底解决。
二、连城电厂N100-90/535型汽轮机主油泵推力瓦磨损原因分析及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连城电厂N100-90/535型汽轮机主油泵推力瓦磨损原因分析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火电机组机炉仿真建模及局部仿真算法的改进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火电厂仿真技术研究动态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3.1 火电厂仿真主要数学模型的研究 |
1.3.2 100MW,200MW机组仿真的建立与调试 |
1.3.3 整体模型及事故的动态分析 |
1.3.4 局部模型算法的改进与测试 |
第二章 仿真支撑平台与电站仿真过程 |
2.1 NEWVG支撑系统 |
2.1.1 NEWVG支撑系统框架结构 |
2.1.2 NEWVG支撑系统主要功能及特点 |
2.2 NEWVG支撑系统的建模原理 |
2.2.1 工程模块化建模 |
2.2.1.1 模块化建模的特点 |
2.2.1.2 模块举例与应用 |
2.2.1.3 模块化仿真的实现方法 |
2.2.2 集总参数法 |
2.2.3 流体网络 |
2.3 NEWVG系统下的电站仿真实现过程 |
第三章 主要仿真数学模型的研究及部分算法的改进与应用 |
3.1 汽包数学模型 |
3.1.1 汽包压力计算数学模型 |
3.1.2 汽包水位计算数学模型 |
3.1.3 汽包上下壁温差数学模型 |
3.1.4 汽包算法中对上下壁温的改进与应用 |
3.2 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数学模型 |
3.2.1 工质侧数学模型 |
3.2.2 烟气侧数学模型 |
3.2.3 传热系数与烟气比热的修正与应用 |
3.3 下降管数学模型 |
3.3.1 能量平衡方程 |
3.3.2 下降管算法的改进与应用 |
3.4 除氧器数学模型 |
第四章 100MW、200MW机组机炉全过程仿真建模 |
4.1 某电厂100MW、200MW机组介绍 |
4.1.1 某电厂200MW机组介绍 |
4.1.2 某电厂100MW机组介绍 |
4.2 仿真模型的建立与调试 |
4.2.1 锅炉汽水系统 |
4.2.2 风烟系统 |
4.2.3 汽轮机本体 |
4.2.4 除氧给水系统 |
4.3 事故添加 |
第五章 整体模型及事故的仿真实验和验证 |
5.1 引言 |
5.2 静态参数分析 |
5.3 动态特性分析 |
5.3.1 1 号机组冲车过程中各主要参数的变化 |
5.3.2 风量变化对1 号机组重要参数的影响 |
5.3.3 1 号机组额定工况下燃料量扰动的影响 |
5.3.4 1 号机组锅炉灭火故障 |
5.3.5 上水过程中汽包水位的变化 |
5.3.6 抽汽逆止门关闭对3 号机组运行的影响 |
5.3.7 真空系统漏空对3 号机组运行的影响 |
5.3.8 蒸汽量扰动对3 号机组运行的影响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发表 |
附录一 火电厂仿真收资清单 |
附录二 仿真故障清单 |
附录三 仿真机主要DCS系统画面 |
(2)连城电厂N100-90/535型汽轮机热力系统经济性分析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国内外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研究综述 |
1.2 连城电厂N100-90/535型汽轮机热力系统现状 |
1.3 课题的实际意义及研究方法概述 |
第二章 #2机组热力试验及结果分析 |
2.1 热力试验的目的、试验项目及方法 |
2.1.1 试验目的 |
2.1.2 机组的主要技术特性 |
2.1.3 试验项目及负荷工况 |
2.1.4 试验方法及要求 |
2.2 热力试验的结果 |
2.3 对热力系统主要问题的分析及定量计算 |
2.3.1 额定负荷汽轮机各级热力过程分析 |
2.3.2 额定负荷汽轮机回热系统运行状况分析 |
2.3.3 热力系统存在主要问题的定量计算 |
第三章 高压加热器改造方案及分析 |
3.1 高压加热器存在问题分析及改造方案 |
3.1.1 高压加热器存在问题分析 |
3.1.2 高压加热器改造方案及实施方法 |
3.1.3 高压加热器配水节流孔板内径计算 |
3.2 高压加热器改造后的效果分析 |
3.2.1 高压加热器改造后热经济性的评价分析 |
3.2.2 高压加热器改造的技术经济比较 |
第四章 热力系统优化建议及分析 |
4.1 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的建议及可行性 |
4.1.1 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建议 |
4.1.2 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的可行性 |
4.1.3 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的经济效益分析 |
4.2 循环水系统改进建议 |
4.2.1 循环水系统存在问题分析 |
4.2.2 循环水系统改进方案及建议 |
4.2.3 循环泵改造的技术经济比较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N100/90-535型汽轮机负荷摆动原因分析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现状调查 |
2 原因分析 |
3 制定对策 |
3.1 确认目标 |
3.2 制定对策 |
3.3 具体实施 |
4 结论 |
(4)连城电厂N100-90/535型汽轮机热力系统经济性分析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国内外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研究综述 |
1.2 连城电厂N100-90/535型汽轮机热力系统现状 |
1.3 课题的实际意义及研究方法概述 |
2 #2机组热力试验及结果分析 |
2.1 热力试验的目的、试验项目及方法 |
2.1.1 试验目的 |
2.1.2 机组的主要技术特性 |
2.1.3 试验项目及负荷工况 |
2.1.4 试验方法及要求 |
2.2 热力试验的结果 |
2.3 对热力系统主要问题的分析及定量计算 |
2.3.1 额定负荷汽轮机各级热力过程分析 |
2.3.2 额定负荷汽轮机回热系统运行状况分析 |
2.3.3热力系统存在主要问题的定量计算 |
3 高压加热器改造方案及分析 |
3.1 高压加热器存在问题分析及改造方案 |
3.1.1 高压加热器存在问题分析 |
3.1.2 高压加热器改造方案及实施方法 |
3.1.3 高压加热器配水节流孔板内径计算 |
3.2 高压加热器改造后的效果分析 |
3.2.1 高压加热器改造后热经济性的评价分析 |
3.2.2 高压加热器改造的技术经济比较 |
4 热力系统优化建议及分析 |
4.1 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的建议及可行性 |
4.1.1 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建议 |
4.1.2 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的可行性 |
4.1.3 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的经济效益分析 |
4.2 循环水系统改进建议 |
4.2.1 循环水系统存在问题分析 |
4.2.2 循环水系统改进方案及建议 |
4.2.3 循环泵改造的技术经济比较 |
5 结论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连城电厂100MW汽轮机节能和增容改造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 国内外现状综述、项目概况 |
1.1 国内外现状综述 |
1.2 项目概况 |
1.3 本项目的编制依据 |
1.4 研究的范围 |
1.4.1 高压缸部分 |
1.4.2 低压缸部分 |
1.5 主要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 |
1.6 工作过程 |
2 #2机组热力试验及结果分析 |
2.1 热力试验的目的、试验项目及方法 |
2.1.1 试验目的 |
2.1.2 机组的主要技术特性 |
2.1.3 试验项目及负荷工况 |
2.1.4 试验方法及要求 |
2.1.5 试验运行方式和要求 |
2.2 热力试验的结果分析、讨论 |
2.2.1 试验计算方法说明 |
2.2.2 试验计算结果 |
2.3 额定负荷汽轮机各级热力 |
3 对现有汽轮机经济性的改进 |
3.1 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 |
3.1.1 级的工作过程 |
3.1.2 级的反动度 |
3.1.3 级的通流部分热力计算 |
3.1.4 扭叶片级 |
3.2 提高汽轮机经济性的方向 |
3.2.1 提高汽轮机的新汽参数 |
3.2.2 降低背压 |
3.2.3 改进热力循环 |
3.2.4 改进汽轮机的构造 |
3.3 调节方式的改进 |
3.3.1 减少经常运行负荷下的节流损失 |
3.3.2 该旁路进汽为喷嘴调节进汽 |
3.3.3 提高变工况时的效率 |
3.4 更换新型叶栅 |
3.4.1 改进喷嘴叶栅的效果 |
3.4.2 改进动叶栅的效果 |
3.4.3 级内动、静叶栅同时改进 |
3.4.4 叶片出口角的影响 |
3.5 调整级间的轴向间隙及加径向汽封片 |
3.5.1 封闭轴向间隙的影响 |
3.5.2 开口轴向间隙的影响 |
3.5.3 径向汽封片的影响 |
3.5.4 轴向间隙的调整与径向间隙的安装 |
3.6 减少余速损失 |
3.7 减少级间流通阻力 |
3.7.1 在部分进汽的机组中进汽弧段的相对位置 |
3.7.2 直径突变处阻力的减少 |
3.8 减少轴封漏汽损失 |
3.8.1 旧有机组轴封系统的缺陷 |
3.8.2 减少轴封漏汽面积 |
3.8.3 改进轴封系统 |
4 对100MW机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改造概况介绍 |
4.1 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 国内100MW机组改造概况简介 |
4.3 改造设计特点 |
4.3.1 通流部分气动热力先进设计方法与新技术 |
4.3.2 通流部分结构设计特点 |
4.4 各制造厂家改造特点 |
4.5 改造要求 |
4.6 技术措施及性能保证 |
4.6.1 技术措施保证 |
4.6.2 性能保证 |
4.7 热力设计 |
4.7.1 改造前热力核算 |
4.7.2 改造后热力设计 |
4.7.3 改造叶片的试验研究 |
4.8 厂家改造方案 |
4.8.1 关于单列调节级方案 |
4.8.2 关于双列调节级方案 |
4.8.3 关于只改造低压通流部分 |
4.9 保证调峰及两班制运行 |
4.9.1 汽封设计 |
4.9.2 转子设计 |
4.9.3 低压缸负荷特性 |
5 相应改造的设备系统 |
5.1 工艺系统改造设计原则 |
5.2 热机部分 |
5.3 电气部分 |
5.3.1 东汽电气部分改造(新疆玛纳斯电厂改造调研情况) |
5.3.2 北重电气部分改造 |
5.4 项目实施条件及轮廓进度 |
5.4.1 现场改造的主要工作内容 |
5.4.2 轮廓进度安排 |
5.5 环境保护及消防 |
6 机组的安全校核 |
6.1 轴向推力 |
6.2 隔板及静叶片的应力、挠度值 |
6.3 高压叶轮内应力 |
6.4 叶片强度校核 |
7 工程投资估算及改造效益预估 |
7.1 工程投资估算 |
7.2 电厂改造效益计算 |
结论及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连城电厂N100-90/535型汽轮机主油泵推力瓦磨损原因分析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主油泵结构及工作要求 |
1.1 主油泵结构 |
1.2 主油泵工作要求 |
2 主油泵推力瓦磨损原因分析及处理 |
2.1 主油泵推力瓦磨损经过 |
2.2 主油泵推力瓦磨损原因分析 |
2.3 故障处理 |
3 结 语 |
四、连城电厂N100-90/535型汽轮机主油泵推力瓦磨损原因分析及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火电机组机炉仿真建模及局部仿真算法的改进与应用[D]. 熊璟睿.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8(02)
- [2]连城电厂N100-90/535型汽轮机热力系统经济性分析及优化[D]. 王世健.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4(01)
- [3]N100/90-535型汽轮机负荷摆动原因分析及处理[J]. 邓高军,张楠林,伊广超. 现代电力, 2002(06)
- [4]连城电厂N100-90/535型汽轮机热力系统经济性分析及优化[D]. 乔万谋. 重庆大学, 2001(01)
- [5]连城电厂100MW汽轮机节能和增容改造可行性研究[D]. 魏伟. 重庆大学, 2001(01)
- [6]连城电厂N100-90/535型汽轮机主油泵推力瓦磨损原因分析及处理[J]. 乔万谋. 西北电力技术, 2000(06)
- [7]100MW汽轮机调节系统摆动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J]. 孙家禄. 云南电力技术, 1995(03)
- [8]N75-90/535型汽轮机主油泵推力轴承烧损原因及对策[J]. 吕继奎,刘波. 四川电力技术, 1993(03)
- [9]N100-90/535型汽轮机存在问题浅析及改进措施[J]. 傅维雄. 汽轮机技术, 1992(03)
- [10]主油泵推力轴承磨损问题探讨[J]. 高宏元. 华东电力, 19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