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2年中国医药市场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于嫣[1](2021)在《互联网医疗科技企业盈利模式研究 ——以卫宁健康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不论是老龄化的加速、民众对于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还是医疗资源调配不平衡都对医疗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几年,国家陆续推出有关医疗健康信息化的政策,全民医疗服务计划的改进需要依托信息技术,智慧医院、互联网医院等也明确表明对信息化的强劲需求。国内无论是传统医疗健康业务还是互联网医疗创新业务都依赖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医疗信息化行业呈加速发展的特征,卫宁健康作为医疗信息化行业的领军,对其盈利模式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为该行业中拓展“互联网+”业务的企业提供借鉴,另一方面有助于优化完善现阶段盈利模式的不足,在政策利好、需求劲增的背景下,保持持续的良好发展态势,继续拓宽市场,巩固优势地位。此外,在“互联网+”新经济形态的推动下,企业在强化自己医疗信息化业务的基础上,进军医疗健康云服务领域,卫宁健康有利用自己在传统业务方面的优势为在互联网医疗的拓展打下用户基础,但仍与其他企业发展现状相似,在该领域陷于亏损的窘境,是企业整体盈利能力提升的最大障碍。国内有关互联网医疗盈利模式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或是对国外成熟企业盈利模式进行的总结,仍需摸索探究。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给互联网医疗带来发展的机遇下,构建有效的盈利模式,找到一条持久性发展的道路,是当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梳理盈利模式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和互联网医疗的相关概念、行业状况以及其对医疗科技企业盈利模式的影响,并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卫宁健康的盈利模式进行剖析,结合卫宁健康发展现状及主要业务,对盈利模式五要素进行深入研究,并与同行竞争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找寻卫宁健康当前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的对策,以期为互联网医疗科技企业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胡辰树[2](2020)在《电动物流车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全球第一的制造业大国,第二大经济体,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日益显现,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物流行业必将发生深刻变革,物流车作为物流业的核心生产资料,在行业升级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的战略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断加速,物流车电动化的进程也开始提速,市场从2014年起步,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强力推动下,产销规模快速提升,2017年市场达到顶峰,电动物流车年产量突破15万辆。但随着补贴退坡,市场出现大幅下滑。目前由于电动汽车产品成熟度还不高,产品购置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续驶里程不足、充电不方便等问题使得用户对电动物流车信心不足,导致电动物流车市场化进程缓慢。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在政策的培育下,电动物流车在产品技术性能和产品丰富度上都有大幅提升,市场竞争格局虽然还未最终形成,但传统物流车的龙头企业已经开始布局电动物流车市场。根据对城市配送、快递运输、同城货运三大典型城市物流场景的调研,目前电动物流车虽然无法满足全业务流程的用车需求,但在特定场景中,电动物流车能够很好地适应作业需求,如果能够充分发挥电动车使用成本低、清洁环保的优势,城市物流的电动化转型能够为企业带来现实的经济效益。基于对行业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本文预测到2025年电动物流车的年产量将达到70万辆,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但达成这一目标需要企业进行全面的产品升级,需要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针对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产品开发,需要实现电动物流车产品平台的正向开发,并根据实际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技术配置,同时产品要进行智慧化升级,推动智能网联技术的应用,将电动物流车与物流产业链进行深度融合。
梅学聃[3](2020)在《基于机器学习的零售药店药品销量影响因素和预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医药分离改革的进行,零售药店逐渐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零售药店药品销量影响因素和销量预测方法。文中将药品销量的影响因素分为三类: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宏观背景,并在对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药品销量的预测。本文主体分为三个部分:内部因素和月份对药品销量的影响、零售药店选址即外部因素对药品销量的影响以及有限时间数据下零售药店药品销量的预测。在第一部分,文章以AB公司101家零售药店两年的单品销售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季节指数的方法分析了内部因素和月份对零售药店药品销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药店药品种类正向影响药品销量,药店应在考虑成本与药品陈列造成的舒适度的基础上适当丰富货架上的药品种类数;价格和价格变动负向影响药品销量,药店应在考虑价格弹性的基础上谨慎提价;药店工作人员数正向影响药品销量,药店应在合理安排服务人员数量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医保可用性负向影响药品销量,药店应从提高顾客体验着手,消除医保的负向影响;药店面积正向影响药品销量,药店应在考虑成本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药店面积,并且,通过优化装潢、药店陈设使顾客得到更好的体验。季节影响药品销量,药店应利用季节指数了解药品在不同月份的销量情况。在第二部分,文章吸取控制变量法的思想,以AB公司101家零售药店两年的单品销售数据为基础,利用加权PAM聚类和配对样本T检验研究了零售药店选址即外部因素对药品销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内部因素与宏观背景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总体上药品销量大小顺序为:医院旁药店<医院内药店<社区药店,医院旁药店<乡镇药店(或商业区药店)。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医疗体制改革,医院内零售药店有较好的前景,社区内零售药店业绩良好,但毗邻医院的零售药店业绩较差。这部分提出了一种在复杂环境中研究单个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方法,在选址决策中,药企可参考这部分的研究结论。在第三部分,在对零售药店销量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开业不久的零售药店及刚上市的新药缺乏长时间销售数据,难以进行AMIMA等时间序列分析,以及难以穷尽所有影响因素以进行因果预测的困难,文中提出了一种药品销量复合预测模型。该模型由三个部分组成:(1)指数平滑,用于获取销量趋势;(2)分类主成分分析,用于减少冗余信息;(3)后向传播前馈神经网络,用于回归预测。文章利用AB药房连锁有限公司24个药店的三九感冒灵、51个药店的江中健胃消食片和49个药店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两年半的销量数据对半年的销量以月为单位分别进行了预测验证,结果显示,三种药品的预测值与真实值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77、0.84、0.85,标准化均方误差分别为0.48、0.37、0.30,说明了文中模型的有效性。文中模型的提出,一方面有助于医药零售企业制定合适的库存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医药供应链上每个节点企业相应优化自身的决策。该论文有图9幅,表8个,参考文献66篇。
张延芳[4](2020)在《慢性肾脏病互联网辅助筛查项目市场需求分析研究》文中认为慢性肾脏病(简称CKD)是继高血压、糖尿病之后又一种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慢性疾病,呈现态势为患病率高达10.8%,据估计我国现约有1.4亿CKD患者,而早期知晓率低至12.5%,CKD终末期死亡率高以及医疗支出费用高昂,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慢性肾脏病专家组建议一般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白蛋白和血肌酐的检测;建议CKD高危人群采取防治措施,至少每6个月进行一次尿白蛋和血肌酐的检测,并估算尿白蛋/肌酐比值(ACR)作为筛查方案。然则,由于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和社区卫生尚未完善,我国居民对CKD的认知低,不积极体检,未能及时发现,给CKD的筛查防治增加难度,于是亟待需要既有效而又经济的筛查方式对CKD进行早期识别和风险预警,实现早期筛查、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延缓CKD的进展,降低整体CKD的治疗费用。本论文从投资项目评估的视角,运用市场需求分析研究“慢性肾脏病互联网辅助筛查项目”。研究目的及意义:为适应人群提供既有效而又经济的CKD辅助筛查模式,解决CKD辅助筛查的痛点并提供方案建议;为投资者在项目评估前期进行分析决策以及提前战略布局提供参考依据;具有社会价值、商业价值、经济价值的研究意义。本论文主要采用市场调查和预测的方法:通过近十年的相关文献检索和统计数据进行市场调查分析目前以及未来CKD市场需求量、市场需求结构以及影响需求的因素,并筛选全国各级规模具有代表的城市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研究该项目市场接受度。抽样调查一般人群样本数量669例,医护人员样本数量123例。研究结果:在抽样调查中,一般人群中的72%愿意接受该项目的模式,并接受支付于互联网辅助筛查的费用在1200元以内的占57.5%;医护人员愿意推荐辅助筛查项目方案给患者的比例为96.2%。此外,根据市场需求结构初步设计项目需求框架模型,为解决CKD辅助筛查项目市场的痛点提供方案建议。最后,本论文通过项目市场需求综合分析研究结论为,随着人口年老龄化的趋势以及居民医疗消费的增长,该项目具有长期投资前景。同时,有待解决一些问题,如:人群对CKD认知度低的问题、信息安全的问题、项目的技术精准度等问题,还需要在市场实践中逐步完善。
张越[5](2019)在《基于实物期权模型和EVA模型的未盈利生物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全球肿瘤药物市场的销售额为1106亿美元,占全球医药市场的9.1%。预期将于2030年达到4068亿美元,占到全球医药市场的16.6%。而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2017年国内医药市场总收入为2201亿美元,预计2030年前增长至5361亿美元。2018年4月底,香港证券交易所针对主板的企业上市修订了新的上市规则,允许未盈利生物技术企业上市,但是对这类未盈利的生物技术企业制定了以下两个规则:一是企业规模大,即市值要大于15亿港币;二是强大的研发能力,从时间上要求从事核心研究大于一年,从进度上要求核心产品的研发已经达到了第三期,即申请上市的阶段。在这种形势下,资本市场越来越关注生物技术板块领域的投资,从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角度,对生物企业进行合理的价值评估是做出投资、经营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综上,医药行业的市场需求滋生了资本市场对生物技术企业的青睐。但是未盈利生物技术企业在亏损情况下上市对于投资者来说价值几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从企业价值的角度入手,通过采用EVA估值法和实物期权法对百济神州进行评估,研究以百济神州为例的未盈利生物技术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然而,由于生物技术企业具有研发投入高、未盈利、风险大的特征,传统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的方法并不能准确评估出这类企业的实际价值。所以,本文应用实物期权法和EVA估值法进行未盈利生物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因为实物期权法和EVA估值法可以充分考虑企业的未盈利特性、研发支出高和未来收益的期权等特性,相比传统评估方法而言,更具评估优势。本文从企业价值评估的角度入手,选取港股IPO新规下的上市公司百济神州-B作为案例,分析了百济神州美股与港股市场截然不同的表现,以及高额研发支出培育的研发能力给企业带来的未来市场竞争力,再运用EVA法和实物期权法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通过2018年3月31日和2018年12月31日两个评估基准日的估值和市值的横纵向比较,分析两种评估方法的适用性和未盈利生物技术企业的实际价值。研究发现,EVA模型和B-S模型从评估方法来看都可以用于未盈利生物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从估值结果来看EVA模型估值更高,运用主观预测数据较多,B-S模型的估值结果更谨慎;与企业经济现象比较分析,发现B-S模型能较好地解释企业股价波动背后的估值原因,所以本文选择B-S模型的估值结果为企业的实际投资价值。通过比较发现此类企业研发能力强,未来可见扭亏为盈概率极大,市场竞争能力较强,有较大的投资价值。
栾福明[6](2018)在《创业导向与新创企业绩效 ——一个多重中介及调节性效应模型》文中研究说明自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来,经济环境和技术条件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知识呈现爆炸性增长,这些外界变化在给企业运营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创业企业作为开发机会利用机会的主体,以其独特的创新性、灵活性为技术创新、社会就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动力,并与推进产业升级、深化供给结构性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发展目标有着紧密的联系。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的以及不可替代的异质性资源是导致企业间呈现绩效差异的主要原因。而战略理论认为战略导向作为一种管理性资源,是导致企业呈现卓越绩效的原因。战略理论的学者们首先探讨了战略规划的必要性,然后对企业战略进行了划分,确定了企业战略选择的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彭秀青,蔡莉,陈娟艺,于海晶,2016;田莉,张玉利,2012)。借鉴上述两个理论,创业研究领域的学者提出创业导向这一概念(Miller,1983),是指企业所采取的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勇于承担风险的一种战略决策观念与模式(Covin and Slevin,1989;郑山水,2015)。创业导向对创业绩效的间接作用机制是什么呢?根据组织烙印学说(organizational imprinting),组织的初始战略在创业企业成立之后多年内保持一致,并发生持续性影响(Siggelkow,2002;田莉,2010)。对于新创企业而言,其在创新性、冒险性和前瞻性程度更高,这主要受创业者的背景和创业实践特殊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影响,创业企业通常都会选择创业导向作为企业初始战略,也是核心战略。此外,学者们发现其他非核心层战略确实在初始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这些非核心层的战略包括市场导向(Barker and sinkula,2009;郭雯和张宏云,2014)、学习导向(Wang,2008;康青松,2015)、技术导向(Hult,Hurley,&Knight,2004)等,但其中市场导向和学习导向更受学者们青睐(吴晓波,陈小玲,李璟琰,2015;储节旺和李善圆,2015)。市场导向强调由外而内的战略过程,而学习导向强调由内而外的战略过程(Day,1994;董保宝和李白杨,2014)。在创业企业运营中,这两种战略往往会同时存在,相互影响,并扮演不同的中介角色。但现有研究多着重于探讨单一的中介变量在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影响效果(Wang,2008),这一方面未能完整解释创业实践现象的内在机理。另一方面,单一的中介变量容易与调节变量的作用容易相互混淆,可能将中介效果误判为调节效果,从而导致错误的结论(Selmi et al.,2018;Wales et al.,2013)。因此,弄清多重中介变量在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之间的存在性以及其差异化影响效果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此外,针对实施创业导向的企业选用不同的战略中介路径影响绩效所适用的条件这个研究问题,只有少部分学者进行探讨(如Wang,2008),现有研究结论并不聚敛,且都是从单一中介变量出发。现有研究更多的聚焦于说明市场导向、学习导向等战略导向正向影响绩效的边界条件,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外界环境变量,如环境动荡性(阳银娟,陈劲,2015);一类是内部变量,主要是企业能力,包括资源整合能力、技术能力(吴晓云,张欣妍,2015)、吸收能力(Zahra等,2002)、信息通信技术能力(Wales等,2013)、学习能力(Grant,1996)等。由于企业外部环境不可预测也不可控制,考虑企业能力对非核心战略的影响作用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从企业能力的角度探讨具有创业导向的企业选择不同中介路径的适用条件更合适,但现有研究关于企业能力在创业导向-市场导向(学习导向)-绩效之间所发挥的有调节的作用的揭示并不完整。基于以上理论背景,本研究着眼于探索新创企业间的绩效差异,结合组资源基础观、组织管理理论、组织能力理论等理论知识,考察实施创业导向的新创企业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并重点考虑创业导向对企业绩效的间接作用路径以及不同路径的适用条件。综合而言,本研究所要探讨的研究问题包括:(1)对于新创企业而言,实施创业导向是否显着提升企业的绩效?(2)创业导向对企业绩效的间接作用机制是什么?市场导向、学习导向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3)不同中介路径的适用条件是什么?哪些企业能力在这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调节作用?基于182份有效问卷,本文探究了上述关系,得出的研究结论具体如下:(1)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探究了新创企业创业导向、市场导向、学习导向分别与成长性绩效和获利性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创业导向、市场导向和学习导向均对新创企业成长性绩效和获利性绩效有正向影响,但创业导向展现出的相关关系十分微弱,这进一步解释了创业导转化为绩效过程中中介变量的作用。。(2)利用中介回归方法,探究了市场导向和学习导向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市场导向在创业导向-新创企业成长性绩效和获利性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学习导向在创业导向-新创企业成长性绩效和获利性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即创业导向对新创企业成长性绩效和获利性绩效不仅有直接影响,还能通过实施市场导向和学习导向产生间接的影响。此外,本文还发现,学习导向在创业导向转化为成长性绩效的过程中所扮演的中介作用大于市场导向的中介作用,而市场导向在创业导向转化为获利性绩效的过程中所扮演的中介作用大于学习导向的中介作用。(3)从能力的视角出发,探讨市场预测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调节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结果表明:市场预测能力分别对市场导向与新创企业成长性绩效和获利性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的假设成立;创业导向通过市场导向对新创企业成长性绩效和获利性绩效的非直接影响分别受到市场预测能力正向调节的假设成立。学习能力对学习导向与新创企业成长性绩效和获利性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的假设成立;创业导向通过学习导向对新创企业成长性绩效和获利性绩效的非直接影响受到学习能力正向调节的假设成立。本文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构建并检验了创业导向到新创企业绩效的多重中介模型,并分析了提升企业成长性绩效和获利性绩效的不同途径,丰富了两者之间关系实现的多元化路径。本文经由整合先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建立起一个多重中介模型(a multiple mediation model)的整合性概念框架,以探讨创业导向如何经由市场导向与学习导向的多重中介变量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丰富了创业导向与绩效关系实现的多元化路径。值得指出的是,现有研究中单一的中介效用虽能够解释创业导向转化为绩效的中介机制,但其解释力却显不足(Rauch et al.,2009;Wales et al.,2013;Acosta et al,2018)。在多重中介模型中,将数个中介变量同时导入模型中,其优点是能够让研究者得以同时去探讨各项中介变量的相对效果强度。学习导向的中介效用高于市场导向,也进一步解释了学习对于新创企业的重要性,更说明了学习承诺、开放的心智和共享愿景对于新创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价值,这也进一步丰富了组织学习理论。第二,市场导向和学习导向分别在创业导向与新创企业成长性绩效和获利性绩效之间发挥中介效应,打开了创业导向到新创企业成长性绩效和获利性绩效的黑箱。基于“创业导向-其他战略导向-新创企业成长性绩效和获利性绩效”的理论逻辑,以东北三省和京津地区的高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解释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战略导向在创业导向与新创企业成长性绩效和获利性绩效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并对创业导向对市场导向和学习导向的影响进入了深入探讨。这有助于弥补现有对战略导向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不足,并推动创业导向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根据现有的创业导向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创业导向对新创企业成长性绩效和获利性绩效具有积极影响,也有学者试图从能力、网络等方面对其关系进行研究。对于处于快速更新环境中的高科技企业来讲,创业导向是新创企业实现和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从学习和市场的视角,对创业导向向市场导向、学习导向以及新创企业成长性绩效和获利性绩效的转化路径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导向和学习导向分别对创业导向与新创企业成长性绩效和获利性绩效关系间起到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在高度动态变化的市场中,创业导向对市场导向、学习导向以及新创企业成长性绩效和获利性绩效影响的深层作用机理。第三,探究了市场预测能力对市场导向与新创企业成长性绩效和获利性绩效的调节效应。通过研究市场预测能力对市场导向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市场预测能力的调节作用,弥补了创业领域市场预测能力研究匮乏的缺憾。通过研究市场预测能力的调节效应,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导向影响新创企业成长性绩效和获利性绩效的边界条件,深化了市场导向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分析市场预测能力有助于新创企业更好的实施市场导向,而这也将打开新创企业实现竞争优势与改善绩效的新视野。第四,探究了学习能力对学习导向与新创企业成长性绩效和获利性绩效的调节效应。通过研究学习能力对学习导向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学习能力的调节作用,从学习能力与学习导向交互的视角开展研究,提高了学习能力的理论适应范围。而且,通过研究学习能力的调节效应,进一步明确了学习导向影响新创企业成长性绩效和获利性绩效的权变条件,深化了学习导向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分析学习能力有助于新创企业更好的开展和实施学习导向,而这也将为新创企业实现竞争优势与改善绩效开辟新路径。第五,分别创新的探究了市场预测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调节的中介效应。本研究提出了两个有调节效应的中介模型,分别研究了在市场预测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调节作用下,市场导向和学习导向在创业导向与新创企业成长性绩效和获利性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往研究过度强调创业导向、市场导向及学习导向对新创企业绩效的直接关系,忽略了市场导向及学习导向在创业导向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作用(Sinkula等,2012),关于创业导向、市场导向、学习导向与新创企业成长和获利的相关研究匮乏,尤其是从中介视角出发的更少。本文首次从调节的中介视角出发,研究了创业导向-市场导向-新创企业绩效及市场预测能力在其间发挥的调节的中介作用,以及创业导向-学习导向-新创企业绩效及学习能力在其间发挥的调节的中介作用。市场预测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调节的中介效应也进一步分别解释了在市场预测能力和学习能力变化的情况下,市场导向和学习导向所展现出的中介效用的变化。能力变迁是企业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本文在强调市场预测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地解释了能力对战略导向的多元化影响。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本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有意义,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在后续研究中进行更深入的探讨。第一,多数研究主张使用纵向研究数据(Patel和Terjesen,2011;Reinholt等,2011),因为横截面的数据无法揭示研究变量的动态变化。虽然本研究使用了跨期数据,但所有的变量自身的数据都不是纵向数据,只是自变量和因变量在不同阶段的表现,这对于动态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一定价值,仍然无法揭示不同阶段自变量和因变量自身的动态变化。因为所得到的数据均是由受访人员填写,反应的是高科技企业在受访时点的状况,而对企业后续的经营活动(绩效因素除外)并没有跟踪调研,因此,无法揭示变量的动态变化,例如没有区分企业在初创期和成长期是领导风格的变化,也没有对高科技企业长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解。第二,本研究的数据虽然都通过了信度和效度检验,提出的理论假设也得到了数据的支持,但是由于调研时间和调研经费的的局限性,在样本收集范围上只选取了东北三省和京津地区的高科技企业作为调研对象,而东北三省的企业和京津地区的企业发展具有显着的区域性特点,无法代表我国高科技新创企业的发展。因此,由于数据的限制,本研究在普适性和代表性方面仍需要做进一步的检验。针对这一结果,笔者认为在日后的调研中可以扩大研究区域的范围,从而使研究结果更具普适性。第三,由于国内并无法律法规强制要求新创企业披露绩效,因此本文高科技新创企业的绩效采用了主观测量的方式,这难免会出现评定偏差。本文为了提高量表的可靠性,采取面对面访谈与现场问卷发放相结合的方式,还对收回的调研问卷进行了先期测评,剔除了一些不合格的测量题项,得到了最终观点测量量表。但本研究由于受到时间和能力的限制,量表的题项可能没办法完全反应要测量的变量,因此,量表的成熟性与可靠性相比国外成熟量表会有所欠缺,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其次是调研问卷上出现的偏差。虽然本文在大规模调研之前进行了预调研,并将区分度不好的题项删除。但是,有些题项并非区分度不好,而是由于表述问题或者拟受访者对表述理解偏差导致。本文将会对这些题项进行二次表述并在将来的研究中进行测试。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其他现有理论,探索了在市场预测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影响下,东北三省和京津地区的高科技新创企业创业导向、市场导向、学习导向与成长性绩效和获利性绩效之间的关系。尽管对创业导向有丰富的研究,但关于市场导向与学习导向作为创业导向与绩效间的中介变量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因此,本文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其次,虽然本文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明显,但是一篇文章不可能穷尽所有相关理论,以上列出的三个局限性方面仍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做进一步的完善。
王晔靖[7](2017)在《散货船市场预测与我国造船企业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世界散货船市场对促进国际贸易至关重要,全球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来,世界散货船市场进入谷底,迟迟不能复苏走出困境,作为观察全球经济走势的晴雨表之一的散货船市场,其未来的市场走向越来越引起关注。因此研究世界散货船市场的周期性特点,对近几年市场表现进行梳理,对未来市场走势进行预测和展望,是极为重要的工作。本研究首先从世界散货船市场大背景出发,探寻其研究意义与价值,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其次通过对行业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取长补短。再次对世界散货船市场进行系统性的梳理,通过市场要素、市场特征以及市场发展趋势揭示当前散货船市场环境。再对近年来世界散货船市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表格和图表观察研究散货船市场的运力供给与需求情况以及散货船市场的周期性,并对世界经济走势与世界散货船市场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对未来的散货船市场表现进行预测。本研究根据全球散货船市场的预测结果,结合我国散货船市场需求以及散货船企业的发展现状及预期,用管理学方法对我国船企的散货船市场战略、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并为我国现阶段造船企业发展战略和策略选择提供支持和建议。
杨寅娇[8](2015)在《反周期财政政策下VL公司产能过剩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四万亿”政策效应下工程机械行业近些年来大起大落的市场行情作为背景,描述了VL公司在“四万亿”后由于不科学的市场预测,乐观估计市场前景而大量投资中国市场,导致了近几年来中国市场严重产能过剩的案例。通过市场预测的理论,结合“四万亿”政策的特殊性,分析了VL公司市场预测的不科学性是来源于过度偏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这一单一变量,而忽视了由其它国家共同形成的全球行业背景这一重要的变量。本文对VL公司如何走出困境提供了短期解决方案,并对中国经济发展长期选择的艰难与不易进行了反思。
孟赞[9](2015)在《广义相对估值理论模型构建及动态优化研究 ——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数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之中国,恰遇“非常之世”、“非常之事”、“非常之时”。“非常之世”:超越、反腐、改革。超越:据IMF报告2014年底,经济总量上中国将第一次超越美国。反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必被扭转,价值投资的春天来了。改革:改革的红利,必催生股市的繁荣。非常之事:注册制、沪港通、成交量。注册制:股票发行的市场化,必促使投资者更注重内在价值的挖掘,价值投资将会真正大行其道。沪港通:带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价值活水来。”价值投资将真正从“理想王国”来到“现实世界”。成交天量,彰显股市无魂。非常之时,必待非常之人。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价值入我肠;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在投资领域,价值投资在中国到底是否可行?价值投资为什么能够长期战胜市场?价值投资的内含机理是什么?为什么提倡价值投资而不是其他投资?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焦点和尚未解决的难题。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如下:全文涵括九个章节:绪论一章、正文七章、结论一章。第一章属绪论性质,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的主要方法、主要创新点以及开展研究的前提假设等问题进行必要的界定和阐释。第二章至第八章是本文研究的主体内容。从形式上讲,第一章是从“总”的意义上构建本文的研究架构,第二章至第五章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第六章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第七章主要解决“如何做?”的问题,第八章主要解决“对与错”的问题。第二章到第六章是价值观,第七章是方法论。第二章的核心是基于内涵价值视角的IFP/S理论构建。首先,第一部分,对国内外价值投资理论主要研究精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概括了其关键特征和核心要点;第二部分,详细梳理和总结了与价值投资相关的行为金融理论,对行为金融的发展演变,及与数理金融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传统数理金融的缺陷和不足,行为金融对传统数理金融的挑战与修正;第三部分,简述了神经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决策、不确定性与大脑之间的原理和机理,介绍了神经科学的二维理论框架和自发性神经过程的基本特点。其次,是基于内涵价值视角的相对估值理论模型构建,首先探究了价值投资与中国传统智慧的思想渊源,实现道德经与价值投资,太极与价值投资、行为金融和神经经济的“互联互通”;然后,详释了从绝对估值论到相对估值论的理论演化,分别从逻辑推导、数理推导、经验观察到内含机理、一元模型到二元模型、狭义估值到广义估值、绝对估值论到相对估值论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推演,最终形成相对估值理论模型。最后,形成文章核心价值观IFP/S理论,随后具体阐释了IFP/S理论的基本释义、理论实质和理论模型。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基于IFP/S理论的产业研究。遵循文献综述、研究发现、实证检验的研究思路。首先,归纳整理了基于价值投资视角的产业分析与判断主要观点精萃。其次,从产业生命周期、产业盈利能力稳定性、产业资本结构稳定性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发现。最后。对中国现阶段各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特点,盈利能力稳定性,资本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基于IFP/S理论的财务研究。首先,汇总整理归纳了以格雷厄姆和巴菲特为代表的基于投资视角的相关财务分析观点精粹;然后,分别从资产质量、负债质量、利润质量、现金流量质量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完整具体的研究总结;最后,实现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表融会贯通,有机统一。第五章的主要内容是基于IFP/S理论的产品研究。首先,是基于价值投资视角的产品需求研究,分别从文献综述、需求黏性分析和产品需求与稳定性逻辑关系三个部分进行了探究;其次,是基于价值投资视角的产品品牌研究,分别从文献综述,品牌与稳定性的内含机理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接着,是基于价值投资视角的产品商誉研究,分别从文献综述、商誉与价值投资、商誉与经济特许权、商誉与消费垄断型企业、商誉的会计估值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发现;最后,是基于价值投资视角的产品价格研究,着重探究了议价能力与价值投资之间的内在关系,阐明了为什么定价权是价值投资产品分析的灵魂。第六章的核心内容是相对估值理论模型构建。首先,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双加工理论,阐释了投资决策的神经机理;其次,基于情绪—理性互动决策机理,构建了基于情绪—理性互动决策的二元估值模型;最后,在绝对估值理论模型和狭义相对估值模型的基础上,得出基于理性的广义相对估值理论模型。同时对影响投资决策的情绪变量测度指标进行了归理。第七章的主要内容是动态优化。首先,阐释了动态优化的内涵、原理和理论模型;其次,详释了动态优化的成因,客观详实的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基本特征、投资者结构特征和投资者认知偏差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最后,得出基于前景理论的动态优化风险决策机制。第八章的主要内容是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IFP/S理论实证检验。首先,进行了研究设计,行业选取和公司选择;其次,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最后,形成实证结论。第九章是研究结论、主要发现及未来规划。首先,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为:价值投资在中国可行、有道、行难。其次、本文主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研究发现:(1)构建了广义相对估值理论模型;(2)基于情绪—理性互动决策的二元估值模型;(3)基于产业企业产品的IFP/S理论;(4)科学阐释了价值投资持久成功的内在机理;(5)动态优化方法及理论模型;(6)实现了价值投资与中国传统智慧(道德经、易经、太极)的“互联互通”。最后,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价值投资的影响和意义,进行了展望,及自己下一步的研究学习规划。创新是论文的灵魂,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研究视角的创新、理论模型的创新以及实证方法的创新。具体阐述如下:一、研究视角的创新首先,虽然国内学者对价值投资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丰富异常,但尚未有基于基于神经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视角对价值投资进行探讨的,尚未有把价值投资与中国特殊证券市场相结合的全景研究。其次,注册制是我国金融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重大改革举措,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目前还没有文献对适合中国证券市场的价值投资理论和价值投资方法进行细致、系统、完整的研究,从这个角度看,本文的研究是一个有益探索。最后,国内对价值投资的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西方价值投资思想、理论和方法的传播上,即在国外价值投资“是什么”“如何做的”,但没有把价值投资与中国特殊国情、文化特征、法制特征、市场特征、投资者结构特征、行为特征,监管特征,系统结合起来研究,从这个角度看,本文的研究是做了较系统、较完整、较全面的研究尝试。基于神经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视角,这两个学科都是新兴学科,都是对金融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是革命性影响的新兴学科。作者相对独特的经历,对这两个学科,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对其的实践应用都有较为独到的感悟和理解,这使自己在研究中拥有了相对的优势,为较深入系统的创新研究打下了基础。二、理论模型的创新首先,文章基于内涵价值的视角,通过数理模型推导,指出了期望效用理论的缺陷和不足。接着将前景理论,神经经济学(不确定性、决策与大脑)和价值投资内在有机统一起来,揭示了价值投资的神经经济学原理和行为金融内含机理。然后融汇中国传统智慧,基于中国股票市场从产业、财务、产品的视角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实证检验,在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构建了二元估值模型,在狭义估值法的基础,得出广义估值法。最后,在绝对估值论的基础上,形成广义相对估值论。三、实证方法的创新首先,文章把大数据作为实证检验的工具,个人出资购买了最新的Choice软件,数据的质量得以保证。该数据库可以提供基于产业、财务、产品、时机四维视角的完整数据,为进行价值投资与中国证券市场相结合的全景研究提供了条件,而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一单一视角。其次,在研究过程中,文章以实事求是为基本指导思想,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总路线,既有大数据分析,又重视调查研究,这种既要有吃苦务实精神又要有勇气突破常规的研究方法在博士论文写作中并不常见。再次,广义估值法的构建上,借鉴了保险精算思想,把保险和风险,模糊判断和精确估值较好的结合了起来。最后,在对价值投资在中国具体运用的方法研究上,吸收借鉴了运筹学中的动态规划方法,同时融合了经济学中的动态和优化思想方法,形成了本文的动态优化方法论。研究体会在本文研究过程中,根据自己多年对金融的感悟和理解,市场中的摸爬滚打,血与火的洗礼,悟到“节点理性”,“节点有效”和“动态不均衡逆向转换”,三个“或有发现”,这三个“或有发现”已经得到大数据和本人投资业绩的证明,如能再得到金融心理学实验的证明,可能会具有重大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延伸”了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理论基石,有利于人们对金融市场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有利于金融理论的完善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徐培红,干荣富[10](2012)在《解读政策分析医药市场、抓住机遇研究药物创新》文中认为我国的相关政策与制度一直左右着医药市场,这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医药市场的发展是由药品生产、药品流通与药品使用等组成,产业链中医药、医疗和医保缺一不可。本综述通过对国家相关政策的解读和理解,深度分析医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希望医药行业利用已经到来的十年黄金发展时机,抓住药物创新与药用辅料发展的机遇,切实提高国内临床用药水平。
二、2002年中国医药市场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2年中国医药市场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医疗科技企业盈利模式研究 ——以卫宁健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盈利模式的文献综述 |
二、关于“互联网+”的文献综述 |
三、关于互联网医疗的文献综述 |
四、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盈利模式的概念 |
第二节 盈利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盈利模式要素理论 |
二、盈利模式价值创造理论 |
三、盈利模式评价理论 |
第三节 互联网医疗相关概述 |
一、互联网医疗的定义 |
二、互联网医疗宏观环境及发展状况 |
第四节 互联网医疗科技企业盈利模式理论概述 |
一、互联网医疗科技企业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 |
二、互联网医疗科技企业盈利模式的特点 |
三、互联网医疗科技企业的盈利模式类型 |
第三章 卫宁健康盈利模式分析 |
第一节 卫宁健康简介 |
一、公司概况 |
二、业务结构 |
第二节 卫宁健康盈利模式五维度分析 |
一、利润对象——客户范围 |
二、利润点——产品与服务价值 |
三、利润来源——软硬件销售+技术服务+互联网医疗增值服务 |
四、利润杠杆——优质服务+持续创新+品牌推广+双驱轮战略 |
五、利润屏障——产品力+研发力+品牌力 |
第三节 卫宁健康的盈利模式类型 |
一、传统医疗卫生信息业务盈利模式 |
二、互联网医疗云服务业务盈利模式 |
第四章 基于卫宁健康当前盈利模式的财务评价 |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一、盈利模式组成指标 |
二、盈利质量分析指标 |
三、利润评价分析指标 |
第二节 卫宁健康财务评价分析 |
一、盈利模式组成分析 |
二、盈利质量分析 |
三、利润评价分析 |
第五章 卫宁健康盈利模式评价及建议 |
第一节 卫宁健康盈利模式优点 |
一、利润对象定位明确、资源优质、扩展速度快 |
二、传统的医疗信息化业务利润点盈利能力强 |
三、利润源中主营业务信息化产品利润贡献大,盈利质量高 |
四、利润屏障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
第二节 卫宁健康盈利模式不足 |
一、重销售而忽视应收账款的内部管理 |
二、对成本费用的管控不到位 |
三、新老业务盈利能力发展不均衡 |
四、盈利杠杆效果未达到理想状态 |
第三节 卫宁健康盈利模式优化建议 |
一、基于自身内部经营管理的提升 |
二、扩展细分领域市场,培养用户忠诚度 |
三、加强研发,优化支持性技术,创新利润点 |
四、借助疫情,加速“4+1”布局的对象渗透 |
五、改进利润杠杆,放大效应:强化传统业务,提升创新业务 |
第四节 对其他企业的启示 |
一、盈利模式要根据发展需求灵活调整 |
二、充分整合和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 |
三、精准把握盈利模式的要素 |
四、不断探索互联网医疗新的利润点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电动物流车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主要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第2章 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
2.1 物流行业规模 |
2.1.1 中国社会物流总额 |
2.1.2 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 |
2.1.3 物流行业分类及占比 |
2.1.4 第三方物流 |
2.1.5 物流业总收入 |
2.2 公路物流业务模式 |
2.2.1 公路物流业务模式概述 |
2.2.2 公路物流业务分类 |
2.3 物流细分市场 |
2.3.1 电商物流 |
2.3.2 冷链物流 |
2.3.3 医药物流 |
2.4 物流行业竞争格局 |
2.5 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章 电动物流车行业发展现状 |
3.1 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发展现状 |
3.2 新能源物流车行业整体发展现状 |
3.2.1 城市物流车定义 |
3.2.2 城市物流配送市场及车辆发展现状 |
3.2.3 电动物流车市场发展现状 |
3.2.4 电动物流车市场驱动因素 |
3.3 电动物流车技术指标分析 |
3.3.1 电池指标分析 |
3.3.2 续航里程分析 |
3.3.3 车辆参数分析 |
3.4 电动物流车主要生产企业 |
3.4.1 东风汽车公司 |
3.4.2 陕西通家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3.4.3 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 |
第4章 电动物流车产品应用情况 |
4.1 电动物流车应用场景及运营模式 |
4.1.1 城市配送 |
4.1.2 快递运输 |
4.1.3 同城货运 |
4.2 电动物流车运营模式 |
4.3 电动物流车用户使用现状 |
4.4 电动物流车成本分析 |
第5章 电动物流车未来发展规模与趋势 |
5.1 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 |
5.2 中国快递业发展趋势 |
5.3 补贴政策分析与判断 |
5.4 发展趋势与规模预测 |
5.4.1 纯电动物流车产品发展趋势预测 |
5.4.2 纯电动物流车市场规模预测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机器学习的零售药店药品销量影响因素和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1.5 技术路线 |
2 理论基础和机器学习方法 |
2.1 营销组合理论 |
2.2 消费者购买理论 |
2.3 市场预测理论 |
2.4 机器学习 |
3 内部因素和月份对药品销量的影响 |
3.1 变量分析与模型构建 |
3.2 季节指数实证分析 |
3.3 多元线性回归实证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零售药店选址对药品销量的影响 |
4.1 模型构建 |
4.2 实证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有限时间数据下的零售药店药品销量预测研究 |
5.1 模型构建 |
5.2 实证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及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慢性肾脏病互联网辅助筛查项目市场需求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选题研究的背景 |
1.1.2 选题研究的目的 |
1.1.3 选题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的相关研究 |
1.2.2 国内外慢性肾脏病筛查项目相关研究 |
1.2.3 国内外互联网医疗应用的相关研究 |
1.2.4 文献综述小结 |
1.3 项目市场需求分析研究的基础理论 |
1.3.1 市场需求研究的概述 |
1.3.2 市场调查是认识项目市场需求的基本途径 |
1.3.3 市场预测是掌握项目市场发展的主要路径 |
1.3.4 市场需求分析是决定项目必要的关键步骤 |
1.4 论文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5 主要结论与可能的创新 |
第二章 CKD辅助筛查项目的市场需求调查 |
2.1 项目简介 |
2.2 项目市场需求调查的流程 |
2.3 项目市场需求调查的方法 |
2.3.1 运用文献检索调查法采集项目市场需求的要素信息 |
2.3.2 运用询问调查法问卷调查项目市场的接受度和需求结构 |
2.3.3 运用询问调查法进行深度访谈调查市场的预期和前景信息 |
2.4 项目市场需求调查的内容 |
2.4.1 调查项目的市场环境及现状 |
2.4.2 调查项目的市场需求量 |
2.4.3 调查项目的市场需求结构及变化 |
2.4.4 调查项目的市场购买动机与行为 |
2.5 市场需求调查的结果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CKD辅助筛查项目的市场需求预测 |
3.1 项目市场需求预测的目的 |
3.2 项目市场需求预测的基本流程 |
3.3 项目市场需求预测的方法 |
3.3.1 运用类推预测项目市场的环境变化 |
3.3.2 运用归纳类推预测项目市场未来需求量 |
3.3.3 运用回归求积移动平均模型预测项目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及购买行为 |
3.3.4 运用综合意见方法预测项目市场的发展趋势 |
3.4 项目市场需求预测的主要内容 |
3.4.1 预测项目市场的环境变化 |
3.4.2 预测项目市场未来的需求量 |
3.4.3 预测项目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及购买行为 |
3.4.4 预测项目市场的发展趋势 |
3.5 项目市场需求预测的结果 |
3.5.1 项目市场未来需求总量 |
3.5.2 项目市场的需求结构框架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KD辅助筛查项目的市场需求分析与必要性评估 |
4.1 CKD辅助筛查项目的市场需求分析 |
4.1.1 项目市场需求分析的方法 |
4.1.2 项目市场需求分析的内容 |
4.1.3 项目市场需求分析的小结 |
4.2 CKD辅助筛查项目的必要性评估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问题与思考 |
5.3 建议 |
5.3.1 从政府层面 |
5.3.2 从医疗机构的层面 |
5.3.3 从投资技术研发层面 |
5.3.4 从居民的层面 |
5.3.5 从大型疫情应急的角度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移动互联网医疗应用于居家健康管理及慢性病辅助筛查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移动互联网医疗应用于慢性肾脏病辅助筛查的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5)基于实物期权模型和EVA模型的未盈利生物技术企业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论文实践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分析框架 |
1.4 研究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EVA估值法研究现状 |
2.2 实物期权法研究现状 |
2.3 概括性评论 |
3 相关理论基础 |
3.1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相关理论 |
3.2 基于B-S模型未盈利企业价值评估架构 |
3.2.1 实务期权相关理论 |
3.2.2 B-S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假设 |
3.2.3 B-S实物期权定价模型的具体思路和计算公式 |
3.3 基于EVA估值模型的未盈利企业价值评估架构 |
3.3.1 EVA估值模型的相关理论 |
3.3.2 EVA估值模型的思路及相关调整 |
3.3.3 EVA估值模型的假设条件 |
3.3.4 EVA估值模型具体计算公式 |
3.4 本章小结 |
4 生物技术行业特点及企业评估特点 |
4.1 生物技术企业价值结构分析 |
4.2 未盈利生物技术企业评估现状 |
4.2.1 未盈利生物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的难点 |
4.2.2 三大传统评估法在生物技术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局限性 |
4.3 EVA模型在未盈利生物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的适用性分析 |
4.4 B-S模型在未盈利生物技术企业评估的适用性 |
4.5 本章小结 |
5 案例分析 |
5.1 案例选择 |
5.2 被评估企业简介 |
5.2.1 百济神州的诞生及发展历程 |
5.2.2 百济神州的经营模式财务分析 |
5.2.3 百济神州的研发投入 |
5.2.4 百济神州产品竞争力 |
5.3 B-S实物期权定价模型评估 |
5.3.1 实物期权法计算现有企业价值 |
5.3.2 实物期权法计算潜在企业价值 |
5.4 EVA估值模型评估 |
5.4.1 历史期EVA计算 |
5.4.2 初创期EVA预测 |
5.4.3 高速增长期及稳定期EVA预测 |
5.4.4 企业价值计算 |
5.5 评估结果分析 |
5.6 案例研究结论 |
6 结论与分析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改进空间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创业导向与新创企业绩效 ——一个多重中介及调节性效应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实践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实践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
2.1 与本文相关的基本理论 |
2.1.1 战略管理理论 |
2.1.2 资源基础观 |
2.1.3 企业能力理论 |
2.2 相关研究述评 |
2.2.1 创业导向相关研究 |
2.2.2 市场导向相关研究 |
2.2.3 学习导向相关研究 |
2.2.4 学习能力相关研究 |
2.2.5 市场预测能力相关研究 |
2.2.6 创业绩效相关研究 |
2.2.7 相关研究述评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理论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
3.1 变量的内涵及维度 |
3.1.1 创业导向的内涵及维度 |
3.1.2 市场导向的内涵及维度 |
3.1.3 学习导向的内涵及维度 |
3.1.4 学习能力的内涵及维度 |
3.1.5 市场预测能力的内涵及维度 |
3.1.6 新创企业绩效的内涵及维度 |
3.2 理论模型构建 |
3.2.1 创业导向与绩效的关系 |
3.2.2 市场导向、学习导向的中介效应分析 |
3.2.3 市场预测能力在创业导向-市场导向-企业绩效间发挥的调节的中介效应 |
3.2.4 学习能力在创业导向-学习导向-企业绩效间发挥的调节的中介效应 |
3.3 研究假设的提出 |
3.3.1 创业导向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假设 |
3.3.2 市场导向和学习导向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假设 |
3.3.3 市场导向和学习导向在创业导向-新创企业绩效间的中介效应假设 |
3.3.4 市场预测能力和学习学心能力的调节效应假设 |
3.3.5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假设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对象与调研流程 |
4.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4.1.2 调研流程 |
4.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4.2.1 问卷设计原则及流程 |
4.2.2 调查问卷内容的确定 |
4.2.3 变量测量 |
4.3 预调研 |
4.4 统计分析方法介绍 |
4.4.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4.4.2 信度分析 |
4.4.3 效度分析 |
4.4.4 相关分析 |
4.4.5 回归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证研究 |
5.1 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
5.1.1 数据收集 |
5.1.2 样本特征 |
5.2 信度和效度检验 |
5.2.1 信度分析 |
5.2.2 效度分析 |
5.3 实证分析 |
5.3.1 直接效应检验 |
5.3.2 中介效应检验 |
5.3.3 市场预测能力与学习能力的调节作用检验 |
5.3.4 市场预测能力与学习能力的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果讨论与启示 |
6.1 创业导向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的讨论 |
6.1.1 创业导向对企业成长性绩效的影响 |
6.1.2 创业导向对企业获利性绩效的影响 |
6.2 市场导向、学习导向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的讨论 |
6.2.1 市场导向对新创企业绩效影响的讨论 |
6.2.2 学习导向对新创企业绩效影响的讨论 |
6.3 市场导向和学习导向的中介作用的讨论 |
6.3.1 市场导向在创业导向和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讨论 |
6.3.2 学习导向在创业导向和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讨论 |
6.3.3 市场导向和学习导向的中介效应比较 |
6.4 市场预测能力和学习能力调节作用的讨论 |
6.4.1 市场预测能力对市场导向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讨论 |
6.4.2 学习能力对学习导向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讨论 |
6.5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的讨论 |
6.5.1 市场预测能力的调节的中介作用讨论 |
6.5.2 学习能力的调节的中介作用讨论 |
6.6 研究启示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本文的创新点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调研问卷 |
附录2 变量简写(缩写)表 |
在读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散货船市场预测与我国造船企业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分析法 |
1.3.2 定量分析法 |
1.3.3 战略分析法 |
1.4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散货船市场分析 |
2.1 散货船市场要素分析 |
2.1.1 散货物及其特征 |
2.1.2 散货船型分类及散货船队 |
2.1.3 散货船航行线路 |
2.2 散货船市场结构及其细分 |
2.2.1 散货船市场结构 |
2.2.2 散货船市场细分 |
2.3 散货船市场运作模式及表现 |
2.3.1 散货船市场运作模式 |
2.3.2 世界散货船市场表现 |
2.3.3 市场周期性萧条的原因分析 |
第三章 散货船市场研究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阐述 |
3.1 国内外对世界散货船市场研究综述 |
3.2 定量预测方法分类及评价综述 |
3.2.1 定量预测方法分类 |
3.2.2 散货船市场预测模型综述 |
3.2.3 散货船市场研究机构研究成果综述 |
3.3 本文研究方法的阐述 |
第四章 世界散货船市场预测 |
4.1 散货船市场需求分析 |
4.1.1 全球铁矿石运量需求分析 |
4.1.2 全球煤炭运量需求分析 |
4.1.3 全球粮食运量需求分析 |
4.2 散货船市场供应分析 |
4.2.1 当前散货船市场的运力分析 |
4.2.2 主要船型供应分析 |
4.2.3 散货船市场供应相关性分析 |
4.3 当前市场的周期性研究 |
4.4 全球经济增长与船舶市场发展相关性分析 |
4.5 未来五年内散货船市场预测 |
第五章 国内造船企业市场竞争力分析 |
5.1 国内经济运行趋势 |
5.2 国内散货市场进口需求分析 |
5.2.1 铁矿石需求分析 |
5.2.2 煤炭需求分析 |
5.2.3 谷物需求分析 |
5.3 国内散货船船队分析 |
5.3.1 船队规模分析 |
5.3.2 船队结构特点分析 |
5.3.3 国内散货船船东情况 |
5.4 国内船舶建造市场现状 |
5.4.1 散货船造船市场主要指标 |
5.4.2 船企盈利能力现状 |
5.5 国内船企散货船市场竞争力分析 |
第六章 我国造船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
6.1 我国造船企业面临的问题 |
6.1.1 接单困难加重 |
6.1.2 新船难以交付 |
6.1.3 开工缺口扩大 |
6.1.4 技术水平落后 |
6.1.5 配套国产化不足 |
6.1.6 盈利空间压缩 |
6.2 我国造船企业面临机遇 |
6.2.1 国内散货船新船型长远需求巨大 |
6.2.2 高端船型市场领域 |
6.3 我国造船行业政策环境 |
6.3.1 国家重大政策 |
6.3.2 船海领域相关政策 |
6.4 我国造船企业散货船市场战略分析 |
6.4.1 基于SWOT模型的战略分析 |
6.4.2 散货船建造市场的SWOT模型建立与分析 |
6.4.3 基于波士顿矩阵的战略分析 |
6.5 我国造船企业散货船市场战略建议 |
第七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反周期财政政策下VL公司产能过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市场预测 |
2.1 市场预测定义 |
2.2 市场预测的方法 |
2.2.1 质的分析预测方法 |
2.2.2 量的分析预测方法 |
2.2.3 各种分析方法总结与比较 |
2.3 相关文献 |
2.3.1 市场预测相关文献 |
2.3.2 工程机械行业市场预测相关文献 |
2.3.3 市场预测在本文中的难点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案例背景:“四万亿”下的工程机械行业 |
3.1 工程机械行业 |
3.2 “四万亿”计划 |
3.3 “四万亿”后国内工程机械行业 |
3.3.1 需求分析 |
3.3.2 供给分析 |
3.3.3 财务状况分析 |
3.4 同时期海外工程机械行业 |
3.5 同时期中国其它行业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四万亿”下VL公司产能过剩案例 |
4.1 产能过剩案例分析 |
4.1.1 VL公司中国区发展概述 |
4.1.2 “四万亿”后的VL公司 |
4.1.3 “四万亿”后的VL公司供应商生存现状 |
4.1.4 同时期VL公司海外市场行情 |
4.2 产能过剩带来的现实问题 |
4.2.1 产能利用率低 |
4.2.2 财务状况堪忧 |
4.2.3 工厂面临重组 |
4.2.4 社会负担沉重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目前困境的成因分析 |
5.1 微观原因 |
5.1.1 企业面对“四万亿”的不科学市场预测 |
5.1.2 “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的缺失 |
5.2 宏观原因 |
5.2.1 宏观财政政策长期可能的副作用 |
5.2.2 “四万亿”:加剧投资过多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如何走出困境 |
6.1 短期解决方案 |
6.1.1 定性定量结合的科学市场预测 |
6.1.2 加强“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 |
6.1.3 成本控制,缩小规模,结构调整 |
6.1.4 跨国企业内部风险共担 |
6.1.5 领域与空间上的突围 |
6.2 长期思考:长期选择的艰难与不易 |
6.2.1 短期经济平衡发展与长期经济增长效率 |
6.2.2 短期投资增长模式与长期最优路径的选择 |
6.2.3 地方政府短期考核机制与党的长期执政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广义相对估值理论模型构建及动态优化研究 ——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相关问题阐释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 时代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技术路线和主要方法 |
(一) 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 |
(二) 研究的技术路线 |
(三) 研究的主要方法 |
三、结构安排与继承创新 |
(一) 结构安排及逻辑导图 |
(二) 继承与创新 |
(三)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第一节 价值投资理论 |
一、国外关于价值投资理论的主要研究集点 |
二、国内关于价值投资理论的研究现状 |
三、简要评价 |
第二节 行为金融理论 |
一、数理金融到行为金融的发展演变及对比分析 |
(一) 发展历程:从数理金融到行为金融的演进 |
(二) 对比分析:数理金融和行为金融的比较 |
(三) 理想世界到现实世界 |
二、有效市场假说及行为金融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挑战与修正 |
(一) 有效市场假说 |
(二) 行为金融理论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挑战及修正 |
第三节 神经经济学:决策、不确定性与大脑 |
一、判断与决策的理性与非理性模式 |
二、神经科学的二维理论框架 |
三、自发性神经过程的基本特点 |
第四节 基于内涵价值视角的相对估值理论模型构建 |
一、思想渊源:中国传统智慧与价值投资 |
(一) 《道德经》与价值投资 |
(二) 太极与价值投资、行为金融和神经经济学 |
二、从绝对估值论到相对估值论的理论演化 |
(一) 逻辑导图 |
(二) 数理推导 |
(三) 经验观察→内含机理 |
(四) 一元模型→二元模型 |
(五) 狭义估值法→广义估值法 |
(六) 绝对估值论→相对估值论 |
三、基于产业公司产品内在稳定性的(IFP/S)理论 |
(一) IFP/S理论基本释义 |
(二) IFP/S理论实质 |
(三) IFP/S理论模型 |
第三章 基于IFP/S理论产业研究 |
一、研究集粹 |
二、产业生命周期的稳定性研究 |
(一)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演进 |
(二) 不同产业生命周期形态的投资特性 |
(三) 产业生命阶段特点 |
(四) 中国现阶段各产业生命周期实证分析 |
(五) 产业生命周期、公司生命周期与产品生命周期与IFP/S理论的关系 |
三、中国各产业盈利能力的稳定性研究 |
(一) 分析指标及内含机理 |
(二) 中国各行业盈利能力稳定性实证分析 |
四、产业资本结构稳定性研究 |
(一) 分析指标及内含机理 |
(二) 中国各行业资本结构实证分析 |
第四章 基于IFP/S理论财务研究 |
一、研究集粹 |
(一) 整体分析 |
(二) 现金流量表 |
(三) 销售净利率 |
(四) 会计舞弊 |
(五) 三个核心问题 |
二、基于IFP/S理论财务研究逻辑导图 |
三、资产质量研究 |
四、负债质量研究 |
五、利润质量研究 |
六、现金流量的质量研究 |
第五章 基于IFP/S理论产品研究 |
一、基于价值投资视角的产品需求研究 |
(一) 研究集粹 |
(二) 需求粘性分析 |
(三) 产品需求与稳定性逻辑关系 |
二、基于价值投资视角的产品品牌研究 |
(一) 研究集粹 |
(二) 品牌与稳定性内含机理 |
三、基于价值投资视角的产品商誉研究 |
(一) 研究集粹 |
(二) 商誉与价值投资 |
(三) 商誉与经济特许权 |
(四) 商誉与消费垄断型公司 |
(五) 商誉的会计估值 |
四、基于价值投资视角的产品价格研究 |
(一) 议价能力与价值投资 |
第六章 广义相对估值理论模型构建 |
第一节 情绪-理性互动决策二元估值模型 |
一、认知心理学的双加工理论 |
二、情绪—理性互动决策机理 |
三、情绪-理性互动决策二元估值模型 |
第二节 基于理性的相对估值理论模型 |
一、绝对估值理论模型 |
二、狭义相对估值理论模型 |
三、广义相对估值理论模型 |
第三节 投资者情绪变量测度 |
一、基于市场层面情绪投资者情绪测度指标 |
二、基于公司层面的投资者情绪测度 |
第七章 动态优化 |
第一节 动态优化概述 |
一、动态优化的内涵 |
二、动态优化的基本原理 |
三、动态优化的理论模型 |
第二节 动态优化的成因 |
一、中国资本市场的基本特征 |
二、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特征 |
三、投资者认知偏差及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
第三节 动态优化的风险决策机制 |
一、传统个人风险决策机制 |
二、基于前景理论的风险决策机制 |
三、动态优化下的风险决策机制 |
第八章 基于IFP/S理论的实证检验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一、行业选取 |
二、公司数据 |
第二节 定性分析 |
一、中药产业分析 |
(一) 中药产业生命周期 |
(二) 中药产业成长性分析 |
二、中药产品分析 |
(一) 产品需求分析 |
(二) 品牌分析 |
(三) 价格分析 |
第三节 定量分析 |
一、毛利率 |
二、盈利能力分析 |
三、资本结构分析 |
(一) 资产负债率 |
(二) 有息负债率 |
三、成长能力分析 |
(一) 营业收入增长率 |
(二) 营业利润增长率 |
四、现金流量分析 |
(一)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营业收入 |
第三节 实证结论 |
一、符合IFP/S理论公司投资组合 |
二、实证业绩 |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主要发现及未来规划 |
一、研究结论 |
二、主要发现 |
三、未来规划 |
附录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2002年中国医药市场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医疗科技企业盈利模式研究 ——以卫宁健康为例[D]. 于嫣.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电动物流车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研究[D]. 胡辰树. 吉林大学, 2020(03)
- [3]基于机器学习的零售药店药品销量影响因素和预测研究[D]. 梅学聃.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4]慢性肾脏病互联网辅助筛查项目市场需求分析研究[D]. 张延芳. 广西大学, 2020(07)
- [5]基于实物期权模型和EVA模型的未盈利生物技术企业价值评估[D]. 张越.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6]创业导向与新创企业绩效 ——一个多重中介及调节性效应模型[D]. 栾福明. 吉林大学, 2018(04)
- [7]散货船市场预测与我国造船企业对策研究[D]. 王晔靖.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8]反周期财政政策下VL公司产能过剩问题研究[D]. 杨寅娇.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8)
- [9]广义相对估值理论模型构建及动态优化研究 ——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数据[D]. 孟赞.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5(07)
- [10]解读政策分析医药市场、抓住机遇研究药物创新[J]. 徐培红,干荣富. 世界临床药物, 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