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陆兆麟并行散文的艺术特点

论陆兆麟并行散文的艺术特点

一、论卢照邻骈文的艺术特色(论文文献综述)

孙艳平[1](2019)在《卢照邻文的接受与经典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卢照邻是初唐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在唐五代时期就备受青睐。在后续的每一个时代中,卢照邻的接受都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以往对卢照邻的研究,只注重其诗文主要内容、艺术特色与风格方面,或者是对其人的生平行迹的研究。对其接受的话题,也只是涉及到卢照邻对前人的接受,尤其是对楚骚的接受,而涉及到后人对他的接受研究是极少的,尤其是对其文的接受研究近乎为零,那么也更加不会出现对卢照邻文的接受进行全面研究。所以笔者则将卢照邻文作为研究对象,从接受史的角度出发,对其在历代的批评接受情况与具体作品的经典化过程进行研究。论文由绪论、主体、结语三大部分组成。绪论主要阐述卢照邻在初唐文学史上的地位,卢照邻文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主体则论述卢照邻文在历朝历代的批评与接受情况,以及对卢照邻经典作品的经典化过程与原因进行探讨。第一部分论述卢照邻在唐五代时期的接受情况,总体而言是发轫中寓褒贬之象。唐五代卢照邻文集以二十卷本传世,对其文的载录相对偏少,而且这时期对卢照邻及其文的批评情况,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褒贬兼有。第二部分对宋元时期卢照邻文的批评与接受进行梳理,总体呈现出兴起但曲折之象。宋元时期其文集有二十卷本、十卷本、三卷本的说法,多种着录方式并存。卢照邻的载录情况则是北宋呈现多样化,南宋以私修着作为主,金元是载录的瓶颈期,稍显曲折,相对偏少。种种情况的出现,皆与宋元时期的学术思潮与社会风气有着莫大的关系。由于卢照邻文受六朝与初唐两种文风的影响,自身创作上仍未彻底扫除六朝靡弱文风,有其局限性。宋元人对卢照邻及其文的的批评与接受主要表现在:对唐五代“浮躁浅露”、“轻薄为文”等观点的继承与发展;“宗经尊韩”思潮对卢照邻文的影响;对卢照邻为唐文先驱地位的论定,肯定其为初唐文风上的革新之功。最后再对宋元时期一些文人着作中对卢照邻及其文有过评价的进行说明。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明清对卢照邻及其文的接受情况,经历宋元短暂曲折之后,明清则日渐繁荣。在卢照邻文集的流传来看,明代新增了七卷本之说,清代又新增了四卷与二卷之说。在经历金元时期的沉寂之况,受到当时的统治者的喜好、学风走向与文人审美的影响,明清时期对卢照邻文的载录呈复兴态势,总集、选本、类书、别集等着作的出现对其进行大量选录与引用。明清文人对卢照邻及其文在明清时期的接受情况,主要从两个大点来展开论述:一、探讨明代对卢照邻及其文的接受情况:首先分别从明代八股文的行文特色、明代“唐无赋”这一观点出发,论述它们对卢照邻文的影响;接着从明代各家口中的评价来看他们对卢照邻及其文的接受情况;最后再以明代批评大家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中对“四杰”的排序问题来说明其优劣情况。二、探讨清代对卢照邻及其文的接受情况:首先是从“唐无赋”的持续争议出发,看其对卢照邻文的影响情况;接着再具体论述清代各家对卢照邻及其文的品评情况;最后阐述在以六朝骈文为正声的背景下,对卢照邻文的褒赞多于贬损。第四部分论述近现代对卢照邻及其文的接受,总体上繁荣中趋平稳。卢照邻文集流传至近现代,主要以明代的张燮的七卷本为底本对卢照邻文集进行整理,对卢照邻文集的进行点校注释的有六家。近现代对于卢照邻文的载录虽与前代比较来看偏少,但从近现代的一些选本着作来看总体上还是平稳运行。对于分析卢照邻及其文在近现代的批评接受情况,则从沿袭至今的“唐无赋”论人们对它产生争议出发,看卢照邻在此背景下的影响状况;接着从各家文学着作对其文辞声色、情感抒发角度进行品评;最后对其文学地位的否定性论断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对卢照邻具体作品的经典化进行研究。主要针对的是《五悲文》《释疾文》两篇,通过对其在历代的流传与接受情况论述其经典化的过程,得出唐五代是其萌芽期,宋元时期是其发展期,明清时期是其繁盛期,而到了近现代则是其沉淀并保持期的规律。并从其文本内容的重要性、作品的感情共鸣性、各家点评的导向性、语言运用的灵活性等角度来探讨经典作品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大致分析了影响卢照邻有些作品未成经典的原因。结语部分总结卢照邻文在历代的接受与经典化形成的情况。

王秀玲[2](2019)在《骆宾王文的接受及其经典化》文中认为骆宾王是初唐时期重要的作家,其文鸿篇巨制,宏博瑰丽,震铄一时。骆宾王文的接受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接受状况。唐宋兴起古文运动,加之骆宾王曾参加扬州起义,被冠以“逆贼”之名,且骆宾王所作之文,基本上是骈体文,加之受到古文运动的影响,所以其传播范围、选本选录、文学品评、文人创作接受都处于一个比较低迷的时期。在明代,骆宾王被提到一个比较高的政治地位,清代骈文复兴,在这些大背景下,骆宾王文的传播范围、选本选录、文学品评、文人创作则掀起高潮。本文对于骆宾王文的研究现状的分析,参照西方接受美学原理,结合传统的文献梳理、分析等方法,考察对骆宾王文的接受。除绪论外,本文一共分为五个章节。绪论部分主要梳理了骆宾王的研究状况,以求骆宾王研究空白之处,为本文的书写打下理论基础。正文一共有五章,前四章是骆宾王文的接受,一共划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唐、宋元、明、清。每一时期又分别从骆宾王文的传播,文人对骆宾王文的评价、文人创作受骆宾王文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考查骆宾王文的接受问题。唐代主要讨论了《骆宾王文集》的成书问题及文集在唐代的流传情况。唐代文人有关骆宾王的评价主要是四杰的集体评价。文人品评主要是以杜甫、李商隐对骆宾王的评价影响最大,他们立足于作品实际,结合骆宾王文的写作背景,给予很高的评价。最后从创作方面,根据文人的创作,阐释其与骆宾王文存在的关系。宋元时期讨论了《骆宾王文集》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不同于唐的版本,但是版本流传较少,《文苑英华》对骆宾王文章的书录,对骆宾王文的流传有积极作用。宋元对骆宾王的评价和唐代一样,褒贬不一,没有定论。其中,计有功《唐诗纪事》中对于骆宾王的评价较多,且基本上持褒奖之辞。李廷忠在创作的过程中对骆宾王文有许多吸收借鉴的地方,笔者在文中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明代骆宾王的文集的传播中出现了四卷本、六卷本、八卷本、十卷本等不同的版本,在众多的目录学着作中有对《骆宾王文集》的详细记载。这一时期,对骆宾王最为推崇的文人是胡应麟,他专门作了《补唐书骆侍御撰》,且留下许多题跋、笔记,是研究骆宾王接受重要的文献材料。在文人创作接受方面,笔者主要分析了胡应麟在创作中对骆宾王文的接受以及骆宾王文对戏曲、传奇的影响。清代《骆宾王文集》也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流传,其中成就最大的当属陈熙晋编订的《骆临海集笺注》。这一时期,对骆宾王文的评价主要集中在骆宾王的檄文上。在文人创作接受方面,主要以文人的诗歌创作和戏曲、传奇、小说的创作而展开讨论。最后对文本的经典化过程及成因进行分析,首先讨论选本对骆宾王文的选录情况,哪些选本的选录对骆宾王文的传播有重大影响。其次是对骆宾王的经典作品分析,以《代徐敬业讨檄天下文》为例,分析其成为经典的原因。

力远思[3](2018)在《初唐骈文批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初唐从前世继承了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其中就有我们现在所称的“骈文”。骈文在六朝达到了全盛,这时的骈文在骈偶的基础上,已将其藻采、事典、声律等方面的特征发展成熟。对于这笔文学遗产,作为第一代批评者的唐太宗文学集团并非简单地承袭或抛弃,而是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与评价。在反思前代骈文文风的时候,他们既对梁末“淫声”进行了集中批评,又对六朝以来的美文表现出推重,在反思文章功能与文质关系的时候,他们往往能兼顾文章的抒情功能与政教功能,兼顾文章的内容与形式,他们的骈文批评促使骈文的形式美在初唐进一步发展。“初唐四杰”登上文坛的背景是“龙朔文场变体”,他们一方面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当时积弊已久的文坛,表现出强烈的革新意识,一方面以各具特色的骈文理论与实践,描绘出新时代的骈文审美理想。陈子昂的骈文批评与实践对骈文转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继“初唐四杰”之后他进一步要求革除文弊,提倡文章应当载“道”,因此被唐代的古文运动家视为先驱。陈子昂作为初唐最后一代批评者,其骈文批评在“复”的同时展现出明显的变革意味,已然使骈文的发展方向发生改变。本文从初唐近百年的时间内,选取在骈文批评上具有代表性的批评者或团体,以勾画出初唐骈文批评的概貌,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论述唐太宗文学集团的骈文批评。这一时期的骈文批评主要体现为对前代骈文的反思,其中既包括对骈文文风的反思,又包括对文章功能和文质关系的反思。第二部分论述“初唐四杰”的骈文批评。先介绍“初唐四杰”骈文批评的时代背景,即“龙朔文场变体”情况,再将“初唐四杰”划分为“卢骆”、“王杨”两代人,论述他们各具特色的骈文批评。第三部分论述陈子昂的骈文批评。陈子昂的骈文批评中,“复”与“变”同时存在,其“复”固然是骈文在初唐积重之结果,其“变”则透露出骈文转型的先声。

吴新阳[4](2017)在《骆宾王文研究》文中指出骆宾王是初唐文坛着名的文章家,他的《讨武曌檄》和王勃的《滕王阁序》被誉为“骈文双壁”,这篇檄文也是学者们长期以来关注的焦点,因而对其他文章的研究稍显不足。目前学界关于骆文较为全面的论述还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因此本文将以骆宾王的“文”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发掘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探讨文的艺术特色,以弥补前人研究之不足。全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主要探讨骆宾王的生平与人格。初唐“四杰”中,骆宾王较为年长,寿命也较长,人生经历更加复杂坎坷,特别是最后参与讨武行动,更使他的人生增添几分传奇。因此,首先分为四个阶段来梳理他的仕宦经历;然后在此基础上,探究他参与扬州起兵的原因;最后从人格追求、人格表现、自我认知三个方面来探讨骆宾王的人格。第二章是骆文的整体概述。首先是通过骈文的定义、分析骈文与辞赋的关系,来界定“文”的范围。其次是纵向分析,选取《骆宾王文集》的重要版本,探究骆文在历代的存佚状况,并对存疑篇目《圣泉诗序》探讨该文的作者。最后横向概述,参照陈熙晋《骆宾王集笺注》所收篇目,确定骆文共四十七篇,分为公文、论说文、书信、序文四类,考察各类的内容和特色。第三章是骆文的思想内容。骆文中有《对策文三道》,可能是他私下模拟考试、或者用来投赠干谒所作,其中的思想观点颇具代表性,便以三篇对策为纲,探讨骆文中蕴含的人才思想、时命观、鬼神文化等思想观念;第四节则分析他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写下的多篇军事文告,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晓喻敌人罪过、宣扬唐军声势、记录作战过程、哀痛牺牲将士;最后是感叹不遇、亲友情感等个人情感的简要分析。第四章是骆文的艺术特色。本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节从整体上探讨骆文慷慨悲凉的情感基调。第二节分析骆文继承中有新变的句法,包括承袭六朝的“潜气内转”之法和运用虚词、化骈为散的革新一面。第三节选择骆文最为明显的表现手法——“用典”艺术,从典故繁密、铸辞精工、用典方式的灵活多样三方面进行分析。第三、四节则是选择骆文运用最多的表达方式——议论与抒情,对其在行文过程中采用的独具特色的手法进行赏析。

高琳瑛[5](2016)在《初唐四杰诗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唐代是序文发展的变革时期,唐人的诗序既继承了魏晋南北朝的特点,又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初唐四杰正是这个革新中不可忽略的文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初唐四杰的诗序,文章分四章对四人的诗序进行了研究。第一章主要概括了四杰之前诗序的发展情况,分成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二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统计了四杰诗序的篇目,然后对这些篇目进行了分类,以诗歌的作者来进行分类。最后说明了四杰诗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作者与作品数量分布不均。第三章主要写了诗序中的文化内涵,分析了四杰诗序中惜时与仕隐这两个主题,并分析了其成因与发展,崇隐是四人诗序的重要内容,这都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坎坷的仕途相关。第四章是四杰诗序的艺术特色的分析,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说明了其诗序中的情景关系,他们的诗序因景生情,但景与情并没有真正的融合。其次,说明了他们诗序的语言特点,多为四六句式,但又有许多变化,显得更加灵活。

李静[6](2016)在《初唐四杰序文研究》文中认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即我们所熟知的初唐四杰。四杰虽然出身不同,性情各异,但他们却有着相似的命运,才高而位下,郁郁不得志,不能够顺利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他们均是才华横溢的大家,创作颇丰,诗文所涉及的体裁也相当丰富,其中序文是颇为精彩的部分。他们序文的种类也相当多,书籍和各类文体前的序、赠序、宴序、游序等散见在他们的文章中。相比较而言,书籍和各类文体前的序,言简意赅,简单明了。他们的赠序、宴序、游序则写得文采飞扬,不仅追求景物描写的形象性,而且重视情感的宣泄,做到了情景的交融,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性。在文学思想方面,四杰都主张文学要发挥一定的政治功能,崇尚骨气,强调抒情言志。四杰常借助序文来表达个人情怀。他们在序文中时不时表达建功立业的宏愿,抒发个人失意的情怀,倾诉真挚的友情与离别的伤感。他们的序文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内容而且还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在艺术上都追求辞采华美、用典贴切恰当、气势雄伟博大、对仗工整的特点,这集中体现在他们的序文呈现出骈俪化的倾向,典故的运用自如,景物描写各具特色。四杰的序文并没有完全摆脱六朝文学的影响,但是内容充实,感情充沛,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初唐文坛空洞无物、阴柔萎靡之风,在序文中所体现的文学思想如重视抒情的特质、追求刚健骨气,为初唐文坛带了新的文学元素,引领着以后诗文的革新。

王懿[7](2016)在《孙觌表启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孙觌是两宋之际的骈文大家。他的骈文在继承的基础上变通,兼取苏王两派之长,既合乎法度又不泥于准绳,严谨却不流于板滞,在整体的时代特色中又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然而由于政治原因以及对其人品的争议,关于孙觌骈文的研究成果很少。本文选取孙觌骈文中的表、启两类作为研究对象,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文学风尚、个人经历来探讨其表启文的思想、情感及艺术成就,借此来丰富对孙觌骈文的研究,并进一步窥探两宋之际骈文的整体风貌。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对孙觌表启文展开研究和论述。第一章:孙觌是一个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本章首先围绕影响孙觌为人评价的几件大事进行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力求对孙觌为人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继而结合孙觌的文学创作对其文学观念进行总结,具体来说包括价值观念、创作标准和评价标准三方面。第二章:首先从孙觌表启文的内容入手,对孙觌表启文进行分类分析。表文主要有谢表、贺表两种,启文主要是谢启、贺启、回启与答启三类,其中处处充溢着真情实感,折射出孙觌仕途的起伏,展现了其与朋友、同僚的交际往来。在深入详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而窥探孙觌的复杂主体情感、把握其表启文的现实针对性与参政精神、剖析其进退皆忧的仕宦心态。第三章:探究孙觌表启文的艺术特征。主要从表现手法、行文气势、结构方式三方面来具体分析,归纳出其表启文好用典故和类比的形象化笔法,跌宕多姿、气势宏阔,叙述多样、层次分明的艺术特征。在研究的过程中,坚持以文本为宗,同时注意文学风尚和前人创作对孙觌表启文的影响,将孙觌表启文放入时代背景中来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考察,从而既突出了孙觌表启文的独特魅力,也明确了艺术特色形成的原因。

张海军[8](2013)在《以悲为美 ——论卢照邻作品的审美倾向》文中提出卢照邻是“初唐四杰”之一。由于“四杰”之时代及文学承上启下的特殊原因,卢照邻实际上是继承了前朝的“悲美”文学思想。加之卢照邻特殊的人生际遇,其作品特别具有了一种“悲美”的气质和魅力。卢照邻“悲美”气质的形成,是卢照邻对人生痛苦的消解,也是他对现实社会反思的结果。这种消解和反思,也促成了“悲美”文学母题的丰满和成熟。本文旨在中国“悲美”文学的理论指导下,以卢照邻的现存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卢照邻“悲美”文学形成的客观背景和主观原因,推究卢照邻“悲美”文学的情感因子和强大的文学生命力。绪论,从本文的研究目的入手,对卢照邻文学研究现状进行综合梳理,并探讨“悲美”文学的理论来源,提出卢照邻“悲美”文学的研究价值,奠定全文的论述基础。第一章,卢照邻“悲美”文学形成的客观背景。本章以初唐文风的变革展开对卢照邻“悲美”思想形成的追踪,讨论屈原、陶渊明、文选等对卢照邻的影响,分析卢照邻“悲美”文学形成的客观背景。第二章,卢照邻“悲美”形成的主观原因。本章以卢照邻的生平经历为引子,探讨卢照邻“悲美”文学思想形成的直接原因。第三章,卢照邻作品之“悲美”特质。本章聚焦卢照邻现存诗文作品,探讨“病美人”行文的“悲美”特质,剖析其诗文的艺术特色,深度挖掘卢照邻作品“悲美”的动人魅力。结语,总结卢照邻“悲美”文学的成就,简要论述这一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张文静[9](2013)在《吴绮骈体文研究》文中提出吴绮(1619-1694),字园次,晚号听翁,号“红豆词人”。籍隶歙溪,寓居江都(今江苏扬州)。吴绮生于明末,明亡后入清做官,一度任湖州知府。清贫的家世、苦涩的生活没有阻挡其读书、创作的志气;故国的衰亡、新朝的建立也没有磨灭其为官的理想。他生性坦荡、为人洒脱。因与满人产生矛盾后,毅然“拂衣竟去”,“幡然将归,隐于康山”,此后专意访友、着述。一生着述颇丰,今存有《亭皋集》、《艺香词》、《林蕙堂文集》(三者与散曲合成《林蕙堂全集》)、《岭南风物记》、《扬州鼓吹词序》、《选声集》、《记红集》、《唐诗永》、《宋金元诗永》、《萧瑟词》,未见流传者《四声蕊宝》、《听翁六怀》、《燃松隶事》、《汇古图编》、《三芝集》、《<巾箱诗词>二韵》、《彤史》、传奇《忠愍怨》、《啸秋风》、《绣平原》等。本文以吴绮的骈体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骈文内容的把握,深入探究其骈文的创作思想、艺术特点以及其人其文在明清之际文坛上的地位和影响。全文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地介绍本论文的选题缘起、吴绮研究状况,并借此阐述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并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简述吴绮的家世、生平、交游和着述。因有汪超宏先生所着《吴绮年谱》,本章尽量简略。先对吴绮的家世进行简要叙述;接着概括吴绮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追求及心态,为后文骈体文的分析奠定基础;然后概述其交游情况;最后在着述部分主要是述评其着作,因已有学者对其着作做了梳理,故本节较简略,以补充既有研究中的空白为目的。第二章是对其骈体文进行具体研究。本章是论文的重点所在,首先是在总结吴绮骈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分析其文学的创作思想。然后结合具体的作品、朋友及后人们的评论对其骈文的艺术特点展开探讨。第三章主要讨论吴绮及其骈体文在清代文坛上的地位及影响。吴绮在清代文坛上是极为活跃的文人,曾多次号召组织文人集会,其文才超群,在他周围团聚一大批文化名流,本章通过人与作品之间的互证,呈现出吴绮在清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及影响。

裴会敏[10](2011)在《初唐四杰文研究》文中提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以出众的才识在初唐文坛占有重要地位,他们在人生际遇、思想性格、文学主张以及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之处,被后人并称为“初唐四杰”。四人并称,最初主要是指文章而言,后来兼指诗文。他们的文章不仅展现出丰富的内容,也体现出极具内涵的精神特质。本文即以现存四杰文集中的文章为研究对象。绪论部分首先略述关于四杰文研究的状况及意义。四杰研究是一个热点,但是多数情况下偏重于诗歌研究,而对他们文章的整体关照较少,对四人文章的比较分析还不够细致。其次介绍了本文所研究四杰之文的范围。本文主体部分分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介绍初唐四杰文章创作的生成基础,首先是时代背景,四杰生活在唐朝走向繁盛之时,唐王朝的取士制度给下层文人打开一条进入仕途的道路;军事及国力的强大深深激发着士人的建功立业之心。其次是文体文风,初唐虽然沿袭齐梁文风,但由于文学的自身发展,加之唐朝统治者对文学的干预,唐初文风呈现出将变而未全变的状态。最后是自身因素,又包含有家世家学、文学主张、交游经历三个方面。第二章主要对四杰的文章进行整体分析,通过按照中国古代文体的划分对他们的文章进行分类,并分析其在内容及创作上的特点,可以看出四杰在文章内容及形式创作上的丰富性。第三章主要对四杰文章进行比较研究,首先从词汇选择与心境表达两方面来分析四人文章的不同之处,这主要与他们个人的文学创作习惯及思想性情相关。其次从艺术形式及精神特质来分析四人文章的共同之处。艺术形式主要是从与六朝之文有所比较中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句式上的丰富性,助词、虚词、叠词、连绵词的运用,散行之气的贯穿以及恰当的典故运用。他们文章中呈现出的精神特质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清新之气、生活之味、功业之心、壮大之势、时间意识。结语部分主要对本文作简要总结,并对初唐四杰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作简要陈述。

二、论卢照邻骈文的艺术特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卢照邻骈文的艺术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1)卢照邻文的接受与经典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卢照邻文的研究现状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唐五代时期卢照邻文的接受:发轫中寓褒贬
    第一节 卢照邻文集的流传
    第二节 卢照邻文在唐五代的载录情况
    第三节 唐五代对卢照邻及其文的批评
        一、“才高而位卑”
        二、“有文才而浮躁浅露”
第二章 宋元时期卢照邻文的接受:兴起中显曲折
    第一节 卢照邻文集在宋元时期的流传
    第二节 宋元着作对卢照邻文的载录情况
        一、北宋着作对卢照邻文的引录呈现多样化
        二、南宋着作对卢照邻文的引录以私修为主
        三、金元着作对卢照邻文的引用相对偏少
    第三节 宋元时期对卢照邻及其文的批评与接受
        一、对唐五代文人观点的继承与革新
        二、“宗经尊韩”思潮影响下的卢照邻文的批评与接受
        三、卢照邻唐文先驱地位的论定
        四、其他相关着作对卢照邻及其文的批评情况
第三章 明清时期卢照邻文的接受:曲折后渐繁荣
    第一节 卢照邻文集在明清时期的流传
    第二节 明清着作对卢照邻文的载录情况
        一、明代着作对卢照邻文的载录情况
        二、清代着作对卢照邻文的载录情况
        (一)清代总集、选本对卢照邻文的选录
        (二)清代考据性类书对卢照邻文的载录
        (三)清代文人别集对卢照邻文的引用
        三、从选录的篇目看卢照邻文在明清时期的传播与接受状况不一
    第三节 明清时期对卢照邻及其文的批评与接受
        一、明代着作对卢照邻及其文的批评与接受
        (一)八股取士制度对卢照邻文批评与接受的影响
        (二)“唐无赋”论对卢照邻文批评与接受的影响
        (三)明代各家对卢照邻及其文的评价
        (四)“四杰”排序与文学优劣无关
        二、清代文人对卢照邻及其文的批评与接受
        (一)“唐无赋”持续争议的积极影响
        (二)清代各家对卢照邻及其文的评价
        (三)尚六朝骈文思潮对卢照邻文批评接受的影响
第四章 近现代卢照邻文的接受:繁荣中趋平稳
    第一节 卢照邻文集在近现代的流传
    第二节 近现代着作对卢照邻文的载录情况
    第三节 近现代对卢照邻及其文的批评与接受情况
        一、“唐无赋”论延续至近现代
        二、各家文学着作中对卢照邻及其文的批评
        (一)对卢照邻作品文辞声色方面的点评
        (二)对卢照邻文情感抒发方面的品评
        (三)对卢照邻文学地位否定性的论断
第五章 卢照邻具体作品的经典化
    第一节 《五悲文》《释疾文》的经典化过程
    第二节 《五悲文》《释疾文》成为经典的原因分析
        一、作品内容的解读为研究的前提
        二、作品的感情效应引起世人关注
        三、流传过程中的各类点评起导向作用
        四、语言运用灵活又不失协调读来愉悦
    第三节 影响卢照邻作品未成经典的原因
        一、内容单一,缺乏情思
        二、个人求助之作,无甚文学功能
        三、作品完整性、所属性问题
        四、选本、史书等着作载录、评论偏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骆宾王文的接受及其经典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课题来源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骆宾王文在唐代的接受
    第一节 骆宾王文在唐代的传播
        一、骆宾王文集的成书
        二、骆宾王文在唐代的流传
        三、骆宾王文集在唐代传播的成因考察
    第二节 唐代对骆宾王的品评
        一、“有文才而浮躁浅露”
        二、“江河万古”
    第三节 骆宾王文对唐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骆宾王文对杜甫文学创作的影响
        二、骆宾王文对李商隐文学创作的影响
        三、骆宾王文对其他文人创作的影响
第二章 骆宾王文在宋元时代的接受
    第一节 骆宾王文在宋元时期的传播
        一、骆宾王文集在宋元的版本流传
        二、骆宾王文在宋元的流传
        三、《文苑英华》对骆宾王文的选录
    第二节 宋元对骆宾王文的品评
        一、新旧唐书对骆宾王评价之对比
        二、宋元文人对骆宾王文的评价
        三、宋元文人对骆宾王赋的评价
    第三节 骆宾王文对宋元时期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骆宾王文对文人创作的影响
        二、骆宾王文对民间诗词创作的影响
        三、骆宾王文对李廷忠创作的影响
        四、骆宾王文对基础读本的影响
第三章 骆宾王文在明代的接受
    第一节 骆宾王文在明代的传播
        一、骆宾王文集在明代的版本流传
        二、骆宾王文在明代的流传
    第二节 明代对骆宾王文的品评
        一、胡应麟对骆宾王文的评价
        二、《四六法海》对骆宾王的评价
        三、其他文人对骆宾王文的评价
    第三节 骆宾王文对明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骆宾王文对胡应麟创作上的影响
        二、骆宾王文对李梦阳诗歌创作的影响
        三、骆宾王对文明代俗文学创作的影响
第四章 骆宾王文在清代的接受
    第一节 骆宾王文在清代的传播
        一、骆宾王文集在清代的版本流传
        二、《骆临海集笺注》的成书
    第二节 清代对骆宾王的品评
    第三节 骆宾王文对清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骆宾王文对清代诗歌创作的影响
        二、骆宾王文对俗文学创作的影响
第五章 骆宾王文的经典化
    第一节 历代选本对骆宾王作品的选录
    第二节 骆宾王文中的经典作品
        一、经典作品的特征
        二、经典作品分析..以《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为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初唐骈文批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初唐
        (二)骈文
    二、研究现状
        (一)有关初唐骈文批评者的研究
        (二)涉及初唐骈文批评相关问题的研究
    三、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四、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第一章 唐太宗文学集团对前代骈文的反思
    第一节 对骈文文风的反思
        一、对梁末“淫声”的集中批评
        二、对美文的推重
    第二节 对文章功能和文质关系的反思
        一、抒情功能与政教功能并重
        二、内容和形式并重
第二章 “初唐四杰”的骈文批评
    第一节 “龙朔文场变体”情况
    第二节 骈文批评新时代的到来
        一、“卢骆”的骈文批评
        二、“王杨”的骈文批评
第三章 陈子昂骈文批评的“复”与“变”
    第一节 陈子昂骈文批评之“复”
    第二节 陈子昂骈文批评之“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骆宾王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第一章 骆宾王的生平与人格
    第一节 骆宾王的仕宦经历
    第二节 骆宾王参与讨武的原因
    第三节 骆宾王的人格特征
第二章 骆宾王文概述
    第一节 “文”的界定
    第二节 骆文存佚状况
    第三节 骆文分类考察
第三章 骆宾王文的思想内容
    第一节 人才思想
    第二节 易学时命观
    第三节 鬼神文化
    第四节 军事文告
    第五节 感伤不遇、亲友情感
第四章 骆宾王文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慷慨悲凉的情感基调
    第二节 气韵流转的句法
    第三节 用典艺术
    第四节 周密而形象的议论
    第五节 委婉而遥深的抒情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初唐四杰诗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意义、方法与目的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目的
第一章 四杰前诗序发展概况
第二章 四杰诗序创作概况
    第一节 诗序的统计
    第二节 诗序的类别
    第三节 诗序数量上的特点
        一、类别与作品数量分布不均
        二、作家与作品数量分布不均
        三、唐代诗序创作自初唐四杰始盛
第三章 游宴序与饯别序的主题
    第一节 仕隐
        一、隐的描写
        二、仕的描写
        三、成因
        四、在仕慕隐的士人心态的发展
    第二节 惜时
        一、惜时的描写
        二、成因
        三、时不我待的生命意识的升华
第四章 四杰诗序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诗序中的情景关系
        一、渲染式的景物描写
        二、内化式的情感描写
        三、情景逐渐走向融合
    第二节 诗序中的语言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6)初唐四杰序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三、四杰序文研究所采用的文集
第一章 初唐四杰序文分类
    第一节 初唐四杰生平简介
    第二节 初唐四杰序文分类
第二章 初唐四杰序文的思想内容
    第一节 四杰序文的文学思想
    第二节 个人情怀的彰显
第三章 初唐四杰序文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骈俪化的倾向
    第二节 典故的运用自如
    第三节 景物描写的各具特色
第四章 四杰序文的文学史意义
    第一节 充实了空洞无物的骈文
    第二节 冲击了初唐阴柔的文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孙觌表启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孙觌为人平议及其文学观念
    第一节 孙觌为人平议
    第二节 孙觌的文学观念
第二章 孙觌表启文的众多体式与丰富内容
    第一节 常中有变的体式与政治内容的突显
    第二节 丰富的情感与多样的心态
第三章 孙觌表启文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用事切当与类比形象
    第二节 行文跌宕,气势宏阔
    第三节 手法多样,层次分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以悲为美 ——论卢照邻作品的审美倾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国内的卢照邻文学研究现状
    二、 国外的卢照邻文学研究现状
    三、 何为“悲美”
    四、 卢照邻之“悲美”
第一章 卢照邻“悲美”文学形成的客观背景
    第一节 、初唐文风的变革
    第二节 、屈原和陶渊明的影响
    第三节 、《文选》的影响
第二章 卢照邻“悲美”形成的主观原因
    第一节 、沉重的家族使命
    第二节 、坎坷的仕途际遇
    第三节 、难以启齿的恶疾
    第四节 、超远拔俗的思虑
第三章 卢照邻作品之“悲美”特质
    第一节 以悲苦愁怨为基本色调
        一、 悲情的标题
        二、 苦愁的用字
        三、 黯淡的色调
        四、 寂寥的氛围
        五、 失意的意象
    第二节 向骚雅精神复归
    第三节 向汉魏风骨靠近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吴绮骈体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家世、生平、着述与交游考述
    第一节 家世
    第二节 生平
    第三节 着述与交游
        一、着述
        二、交游
第二章 骈体文研究
    第一节 骈文源流
    第二节 吴绮骈体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吴绮骈体文的艺术特征
    第四节 吴绮骈体文反映出的文学思想
    第五节 吴绮骈体文的地位与影响
        一、清代骈体文的发展简述
        二、吴绮骈体文在明清文坛上的地位及影响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初唐四杰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初唐四杰文的研究现状
    二 本文研究四杰之“文”的范围
第一章 初唐四杰文章的生成基础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文体文风
    第三节 自身因素
第二章 初唐四杰的文章创作
    第一节 初唐四杰文集
    第二节 初唐四杰文的各体内容及特色
第三章 初唐四杰文比较
    第一节 初唐四杰文之异
    第二节 初唐四杰文之同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论卢照邻骈文的艺术特色(论文参考文献)

  • [1]卢照邻文的接受与经典化研究[D]. 孙艳平.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8)
  • [2]骆宾王文的接受及其经典化[D]. 王秀玲.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9)
  • [3]初唐骈文批评研究[D]. 力远思. 青海师范大学, 2018(02)
  • [4]骆宾王文研究[D]. 吴新阳.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2)
  • [5]初唐四杰诗序研究[D]. 高琳瑛. 西北大学, 2016(04)
  • [6]初唐四杰序文研究[D]. 李静. 辽宁师范大学, 2016(05)
  • [7]孙觌表启文研究[D]. 王懿.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8]以悲为美 ——论卢照邻作品的审美倾向[D]. 张海军. 江南大学, 2013(02)
  • [9]吴绮骈体文研究[D]. 张文静. 安徽大学, 2013(12)
  • [10]初唐四杰文研究[D]. 裴会敏. 河南大学, 2011(08)

标签:;  ;  ;  ;  ;  

论陆兆麟并行散文的艺术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