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理疗治疗急性乳腺炎42例

穴位注射理疗治疗急性乳腺炎42例

一、穴位注射配合理疗治疗急性乳腺炎42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佩瑶[1](2020)在《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量化分级”原则,通过现况调查及文献研究,补充乳痈(急性乳腺炎)常见症状,整合症状及体征量化标准,梳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内容与方法,构建优化版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以期进一步规范中医护理行为,提高中医护理质量,为其他中医护理方案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半结构化访谈法:通过前期文献阅读及回顾性分析确定访谈提纲,访谈北京市某三所三甲医院16例医务人员,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了解《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具体现状,分析现有方案存在的问题。2.问卷调查法:基于文献阅读并结合前期医务人员访谈结果自行研制《乳痈(急性乳腺炎)患者疾病状况调查问卷》,在研制过程中整合症状及体征量化标准;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应用自制问卷对北京市三所三甲医院乳痈患者开展调查,探索乳痈患者症状、体征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了解临床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状况。3.文献研究法:基于前期问卷调查结果明确检索主题,系统地检索与研究目的有关的现代文献,按照严格的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对其进行内容提取及描述性分析,整理成护理要点;筛选并提取与研究目的有关教材内容,形成护理要点。4.专家共识法:通过前期发放专家咨询问卷与后期开展专家会议相结合方式,对护理要点进行筛选及讨论,确定方案症状及其中医护理技术的护理条目,使其内容条目有据可循。研究结果:1.通过访谈16例医务人员,提炼出6个主题,即乳痈患者具有方案内未提及但较明显症状,如单纯性乳汁淤积等;症状有必要进行积分量化;中医护理技术的有效性、适宜性需进一步论证;操作方法手法排乳需进一步规范化;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中医护理方案可推广应用于门诊工作。2.通过对176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常见症状及严重程度,发生率且严重程度前4位分别为:乳房疼痛、乳房肿胀、排乳不畅、口渴;体征发生率且严重程度前4位分别为肿块、皮肤微红或焮红、体温升高、乳头破裂;中医护理技术有效程度采用百分比表示,前4位为手法排乳、中药外敷、耳穴贴压、穴位按摩。3.通过文献研究纳入手法排乳文献127篇,乳房疼痛-中药外敷13篇,乳房肿胀-中药外敷2篇,排乳不畅-中药外敷22篇,发热-中药外敷14篇,乳房疼痛-耳穴贴压24篇,乳房肿胀-耳穴贴压3篇,排乳不畅-耳穴贴压5篇,发热-耳穴贴压18篇,口渴-耳穴贴压18篇;纳入教材11部,对其进行内容提取及分析,形成护理要点。4.通过专家咨询,初步筛选为573个护理要点,根据选取专家支持人数超过一半者的护理要点原则形成专家讨论稿,经专家讨论后,确定最终的护理要点,形成中医护理方案内容。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从医务人员的改进需求及患者疾病特点出发,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整合症状及体征量化标准、完善症状及对应的中医护理技术内容,增加方案内容的适宜性、规范化,为其他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但本研究尚未进行方案的临床试点应用,后期需进一步探索临床实用性。

刘佳乐[2](2020)在《揿针联合青敷膏治疗乳痈初期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研究揿针联合青敷膏治疗乳痈初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乳痈初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60例采用SPSS中的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头孢西丁钠静脉滴注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穴位膻中、双侧内关、肩井、期门、足三里予揿针针刺,并在患侧乳房外敷青敷膏,在治疗5天后进行疗效观察,主要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体温恢复时间、白细胞计数及CRP,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到,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症状积分、体温恢复时间、白细胞计数、CRP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症状积分、体温恢复时间、白细胞计数、CRP浓度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疗效率比较,治疗组的总疗效率为1 00%,对照组总疗效率为9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联合青敷膏对乳痈初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体温快速恢复,降低白细胞计数及CRP浓度,提高临床疗效,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陈畅[3](2017)在《特定腧穴拔罐结合针刺辨证治疗早期乳痈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开展特定腧穴拔罐结合针刺辨证治疗早期乳痈的临床研究,旨在观察特定腧穴拔罐结合针刺治疗早期乳痈的临床疗效及作用规律,从而为临床寻找一种疗效肯定、简便安全、易于接受、无毒副作用,且能有效保护患者乳房、不影响患儿哺乳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20例早期乳痈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治疗组又分为肝气郁结型(26例)和胃热壅盛型(34例)两种证型,所有入选患者均清淡饮食,并予以心理疏导,保持心情舒畅,去除所有可能加剧乳痈的各种因素。治疗组予特定腧穴拔罐结合针刺辨证治疗,拔罐治疗取膺窗、乳根、神封、阿是穴,辨证配以相应背俞穴,每日1次;针刺治疗以膻中、肩井为主穴,佐以相应的配穴,施以相应操作手法,每日1次。对照组予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口服头孢羟氨苄胶囊,每次0.5g,每日2次。两组均以3日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行疗效判定。观察两组治疗患者前后疼痛、肿块等证候评分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彩超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均有差异,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前后肿块积分均有差异,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学积分均有差异,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两组彩超结果比较,肿块消散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定腧穴拔罐结合针刺能有效治疗早期乳痈,且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头孢羟氨苄胶囊治疗。

李荣娟,葛建立,张欣,宋易华,袁军,张素钊,李梅[4](2015)在《耳压拔罐联合治疗早期乳痈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通乳三穴"拔罐联合耳穴压豆法对早期乳痈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早期乳痈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通乳三穴"拔罐配合耳穴压豆法治疗,对照组以头孢硫脒静滴。通过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方面疗效评价,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7.5%;对照组分别为70.0%和77.5%。结论:"通乳三穴"拔罐配合耳穴压豆对早期乳痈疗效肯定。

马彬[5](2013)在《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国家对中医药领域研究的资助力度逐年递增,其科技论文数量亦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逐渐认识到,科技成果的质量才是重点。临床研究是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导致其研究成果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设计、实施与报告等各环节可能会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各因素以及与国外研究存在的具体差异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以促进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的改善与提高。目的1.通过文献计量学和质量评价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包括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研究现状、与国外同类研究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环节、要点和问题及其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回顾分析并进行对比分析,全面掌握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方法与报告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2.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确定在论文发表阶段影响其报告质量的因素,为临床研究报告规范今后在我国的推广和实施提供针对性的参考依据。3.基于以上研究的结果,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中医药研究的特性,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提高和改善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促进其成果的利用和转化。方法1.基于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回顾性分析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的研究现状、方法和报告质量。2.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等重点环节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3.基于CONSORT清单和STRICTA清单被引入国内的不同时间段,回顾性分析国内针灸RCTs的方法和报告质量是否随着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改善和提高。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采用频数、中位数和四分位距进行统计描述,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369篇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研究,突出表现的问题包括:45%的研究文献检索方法不全面甚至不正确(203篇/369篇);97.3%(359篇/369篇)的研究未检索不同发表类型的研究;96.5%(356篇/369篇)的研究未提供排除文献的清单;42%(155篇/369篇)的研究纳入标准宽泛不具体、甚至存在错误;58.8%(217篇/369篇)的研究未采用双人独立机制对文献和数据进行筛选和提取:55%(203篇/369篇)的研究未详细描述文献筛选纳入全过程及排除原因;70.7%(261篇/369篇)的研究数据合并方法不恰当,其方法与报告质量普遍较低。另外,其总体引用率较低,引用率为零的研究占到46.1%(170篇/369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亦较低(49.9%,184篇/369篇)。2.共纳入366篇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其中Chinese SRs共88篇,Other SRs共226篇,Ccohrane SRs共52篇。3种不同类型SRs研究在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中符合率大于8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Chinses SRs).vs73%(Other SRs).vs91%(Ccohrane SRs)和59%(Chinses SRs).vs74%(Other SRs).vs78%(Ccohrane SRs),其中Chinses SRs在两个清单中的符合率均最低。Chinese SRs与Other SRs和Cochrane SRs存在较大差距的方面主要包括:不同发表类型文献的纳入(2%.vs91%.vs100%)、广泛而全面的检索(40%.vs87%.vs100%)、相关利益冲突的说明(0%.vs61%.vs100%)、证据综合结果(23%.vs99%.vs96%)和计划书和注册信息(0%.vs4%.vs100%)等方面。此外,Chinese SRs, Other SRs和Cochrane SRs中被引次数为零的研究所占比例分别为53%.vs26%.vs40%,由临床医生完成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27%.vs63%.vs54%,进行更新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0%.vs3%.vs92%,可见Chinese SRs的被引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方面亦最低。3.共纳入1978篇国内针灸RCTs研究,1996年之前发表的为144篇其中针刺RCTs为122篇;1997年-2003年间发表为353篇,其中针刺RCTs为312篇;2004年-2012年间发表为1481篇,其中针刺RCTs为1301篇。虽然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刺RCTs在STRICTA清单各条目上的符合率均略有提高,但其实际比例依然很低,包括①针刺治疗的具体类型(6.6%.vs9.9%.vs12.7%);②针刺治疗的理由和依据(0%.vs0.3%.vs1.0%);③每位受试对象每个治疗单元所用针的数目(0%.vs0.3%.vs0.2%);④对针刺组施加的其他干预措施描述(19.7%.vs30.1%.vs33.7%);⑤对针灸师资质报告(0%.vs0%.vs0.4%);⑥无研究报告有关对治疗师的操作指导及其给患者的信息和解释等。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灸RCTs在CONSORT清单中符合率大于5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1996年).vs8%(1997年-2003年).vs26%(2004年-2012年)。主要问题主要包括:①研究方法阐述过于简单,包括资料收集的场所和地点(12.5%.vs24.6%.vs69.7%)、样本量确定依据(0%.vs0%.vs1.2%)等;②随机方法不消楚,包括对产生随机序列的方法报告(1.4%.vs15%.vs26.3%)、隐蔽分组机制(0%.vs1.4%.vs4.9%)和盲法实施(0%.vs5.7%.vs9.1%)等;③结果部分内容描述不清甚至缺少,包括受试者流程(0%.vs11.6%.vs20.6%)、招募受试者时期和随访时间(0%.vs2.1%.vs2.8%)、基线资料的提供(9.0%.vs17.8%.vs34.8%)和结局效应估计值及95%CI的报告(18.1%.vs36%.vs50.7%)等。此外,无任何研究注册及阐明可能的利益冲突。4.共纳入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杂志,其中SCl收录2种,Medline/Embase收录8种,CSCD收录7种,统计源收录46种。仅3种杂志在其“稿约”中提及并要求作者按照CONSORT声明各条目来规范报告RCTs,且给出了具体的版本和网址。此外,仅1种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CONSORT扩展版。无任何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PRISMA、MOOSE、TREND、STARD和STROBE等其他类型研究的报告清单。通过电话和E-mail方式,对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编审人员进行问卷调晒,54种期刊杂志给予回复,反馈率为85.7%,其中编辑为39人(占72.2%)、主编为3人(占5.6%)、编辑部主任为9人(16.7%)、其他人员为3名(占5.6%)。对于CONSORT声明,有8位编辑知道并子解,3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其中仅3位编辑表示对投稿的RCTs,该期刊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要求和遵循了CONSORT声明的要求,46%的编辑(2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CONSORT声明。对于PRISMA清单,仅2位编辑知道并了解,7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表示对投稿的SRs/Meta-分析,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未要求和遵循PRISMA清单的要求,65%的编辑(3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PRISMA清单。而对于其他类型临床研究报告清单,无任何人知晓并了解。结论临床研究质量是影响其转化和利用的关键因素,只有高质量的研究才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的研究显示:尽管国内中医药,特别是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在研究的题目、摘要、纳入研究的特征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阐述等方面的符合率较好,但在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文献检索方法不同发表情况的文献的纳入、对发表偏倚的评估、利益冲突的说明、文献筛选流程图的呈现、数据合并的合理性、研究间异质性或偏倚的分析以及对证据综合结果分析的的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同类研究存在较大差距。而对于国内针灸RCTs,尽管2003年之后发表的针刺RCTs的数量是之前所发表总数的3倍多,且各条目的符合率在不同的3个发表年代略有提高,但在多个条目上的实际符合比例上依然非常低,如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隐蔽分组的机制和实施、盲法细则、样本量计算依据和资料收集场所和地点等方面,其质量并未随着STRICTA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此外,国内中医药领域期刊“稿约”中对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情况不尽如人意,大部分期刊的编审人员对研究报告的规范、临床研究注册制度等信息的知晓率较低。而且,尽管大部分期刊有意愿在今后进入此类相关报告规范,以提高不同类型的临床研究报告质量,但均无任何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则和时间规划。因此,我们强烈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方法和报告质量:①国内医学期刊尽早在“稿约”中引入这些国际临床研究报告标准,以规范和提高国内临床研究的报告质量,提升临床研究水平;②从期刊协会层面制定相关制度,由鼓励和建议投稿作者、期刊编辑在文章投稿、编审和专家评审阶段遵循相关的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过渡到强制执行;③对期刊编审人员开展和加强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培训,并建立考核机制,促进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更新;④将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加入到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中,由国家授权各地区具备资质的科研单位,对其服务地区的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进行全面的SRs/Meta-分析方法学的培训:⑤在医学在校教育中引入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

龙佳佳[6](2005)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新进展》文中认为

王全权,陈林[7](2001)在《穴位注射配合理疗治疗急性乳腺炎42例》文中提出

秦楠[8](2010)在《关于乳痈的中医文献综述》文中研究说明乳痈是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临床表现为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并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本病的发病机制为乳汁郁积,肝郁胃热以及感受外邪。现代医学认为急性乳腺炎多由于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所致。在临床研究方面,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广谱抗菌,解热镇痛,减轻炎症,如脓肿已成穿刺抽脓后注入抗生素,或切开引流,创伤较大,效果不尽人意。中医内治无论是经方化裁还是自拟组方,以及中医外治方面如针灸、推拿、中药外敷等,都是建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起到清热解毒、疏肝解郁、通乳消肿等作用,达到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的目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中医中药治疗乳痈,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迅速改善症状,减轻痛苦,减少单纯西医治疗的相关不良反应,提示中医药在治疗乳痈方面有效,且临床应用安全。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和研究工作的不断完善,乳痈的中医药治疗必将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常晓波[9](2007)在《疏肝理气推拿法治疗乳痈32例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研究疏肝理气推拿法治疗早、中期乳痈(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肝气郁结型早、中期乳痈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其中治疗组用疏肝理气推拿法治疗;对照组口服中药瓜蒌牛蒡汤配大青膏外敷。结果:两组临床主要症状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有非常明显差异性(P<0.01);两组间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 0.05)。两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间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治疗后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 < 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疗程比较:治疗组为2.94±1.56天,对照组为4.56±1.39天,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87%,经Ridit分析,无显着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早、中期乳痈的治疗,疏肝理气推拿法与口服中药瓜蒌牛蒡汤配大青膏外敷法在改善患者的主要症状、降低白细胞计数,但疏肝理气推拿法明显优于口服中药瓜蒌牛蒡汤配大青膏外敷法。疏肝理气推拿法虽然与口服中药并外敷法有同等的疗效,但此法具有操作简单,疗程短,见效快,无毒副作用、复发率低、治疗费用相对较低、易于被患者接受等特点,可以为早、中期乳痈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陈碧玮,潘卫星,陈少宗[10](2020)在《针灸抗感染的临床研究概况与启示——主流医学飞速发展下的针灸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主流医学虽已高度发达,但与病原微生物的战斗强度并未减低。细菌耐药问题无解,疫苗与抗病毒药物研究艰难。针灸疗法从未脱离过与感染性疾病斗争的阵地,并在这种长期的斗争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包括部分急慢性细菌感染性疾病、部分急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及感染造成的危重症(脓毒症)的针灸治疗,都展现了一定的治疗价值。基于这种经验的积累,面对日益严峻的细菌耐药问题,针灸作为一种有益的补充疗法应当给予积极关注。另外,在缺乏疫苗或特效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针灸在病毒性感染(包括传染)的综合性治疗中的作用也值得探索。

二、穴位注射配合理疗治疗急性乳腺炎4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穴位注射配合理疗治疗急性乳腺炎42例(论文提纲范文)

(1)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现状调查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第二章 优化版《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的构建
    第一节 文献检索范围的确定及量化标准的整合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乳痈中医护理要点的提取与整合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优化版《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的形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优化版方案最终内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揿针联合青敷膏治疗乳痈初期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乳痈的认识
        1.1 病名来源
        1.2 病因病机
        1.3 乳痈辨证论治
    2. 现代医学对哺乳期乳腺炎的研究
        2.1 概念
        2.2 危险因素
        2.3 发病机制
        2.4 治疗
        2.5 现代医学与中医学联合治疗
        2.6 预防与调护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治疗疗程
        2.3 观察指标
        2.4 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2.6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3.2 体温恢复时间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WBC、CRP比较
        3.4 治疗前后总疗效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揿针
        1.1 穴位选择依据
        1.2 揿针介绍
        1.3 针刺镇痛
        1.4 揿针的临床应用
    2. 青敷膏
        2.1 青敷膏的药物组成
        2.2 青敷膏作用机制
        2.3 青敷膏的临床应用
        2.4 青敷膏的总结
    3. 实验室指标选择
        3.1 白细胞
        3.2 C-反应蛋白
    4. 研究结果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5.1 不足
        5.2 展望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特定腧穴拔罐结合针刺辨证治疗早期乳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治疗早期乳痈的临床发展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耳压拔罐联合治疗早期乳痈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5)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医药在我国卫生保健体系中作用
        1.1.2 中医药现代化是促进其发展和被广泛认可的唯一途径
        1.1.3 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材料与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回顾性调查
    2.1 研究背景
        2.1.1 系统评价的发展沿革及概念特点
        2.1.2 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与步骤
        2.1.3 系统评价方法质量与报告质量的评估工具
        2.1.4 系统评价在我国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2.2 研究内容
    2.3 材料与方法
        2.3.1 技术路线图
        2.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2.3.3 文献筛选流程
        2.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2.3.5 质量控制措施
    2.4 结果
        2.4.1 文献检索结果
        2.4.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2.4.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方法质量
        2.4.4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报告质量
    2.5 讨论
        2.5.1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2.5.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质量存在的问题
        2.5.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质量存在的问题
        2.5.4 研究的局限性
    2.6 结论
第三章 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对比研究
    3.1 研究背景
        3.1.1 针灸在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3.1.2 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针灸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3.2 研究内容
    3.3 材料与方法
        3.3.1 技术路线图
        3.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3.3.3 文献筛选流程
        3.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3.3.5 质量控制措施
    3.4 结果
        3.4.1 文献检索结果
        3.4.2 国内外针灸统评价/Meta-分析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3.4.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质量
        3.4.4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
    3.5 讨论
        3.5.1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基本特征和特点方面的差异
        3.5.2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方法质量方面的差异
        3.5.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报告质量方面的差异
        3.5.4 研究的局限性
    3.6 结论
第四章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与报告质量回顾性分析
    4.1 研究背景
        4.1.1 随机对照试验定义
        4.1.2 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工具简介
        4.1.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4.2 研究内容
    4.3 材料与方法
        4.3.1 技术路线图
        4.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4.3.3 文献筛选流程
        4.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4.3.5 质量控制措施
    4.4 结果
        4.4.1 文献检索结果
        4.4.2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4.4.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
    4.5 讨论
        4.5.1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存在的问题
        4.5.2 STRICTA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4.5.3 CONSORT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4.5.4 研究的局限性
    4.6 结论
第五章 中医药期刊编辑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认知率及“稿约”中规定和引入需求调查
    5.1 研究背景
    5.2 研究内容
    5.3 对象与方法
        5.3.1 研究对象
        5.3.2 调查方法
        5.3.3 技术路线
        5.3.4 统计分析
        5.3.5 质量控制措施
    5.4 结果
        5.4.1 纳入期刊数量和种类
        5.4.2 临床研究报告规范在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的规定
        5.4.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认知和应用现状调查结果
    5.5 讨论
        5.5.1 “稿约”中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引入率较低
        5.5.2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知晓和认知程度普遍较低
        5.5.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率较差
        5.5.4 研究的局限性
    5.6 结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特色与创新
    6.3 提高国内中医药研究质量的建议
    6.4 促进国内中医药研究成果转化的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6)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内治法
2 外治法
3 内外兼治法
4 针灸及其他
    4.1 针刺疗法
    4.2 推拿疗法
    4.3 艾灸疗法
    4.4 穴位注射疗法

(7)穴位注射配合理疗治疗急性乳腺炎42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2 治疗方法
3 治疗结果
4 病案举例
5 体会与讨论

(8)关于乳痈的中医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中医研究进展
    1.病名
    2.病因病机
        2.1 乳汁郁积
        2.1.1 乳头破碎
        2.1.2 吹奶
        2.2 肝郁胃热
        2.3 感受外邪
    3. 治疗
        3.1 中医内治
        3.1.1 分型分期论治
        3.1.2 专病专方
        3.1.2.1 经方化裁
        3.1.2.2 自拟组方
        3.2 中医外治
        3.3 内外合治
        3.4 针灸推拿疗法及其他
        3.4.1 针刺疗法
        3.4.2 艾灸疗法
        3.4.3 推拿疗法
        3.4.4 穴位注射疗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疏肝理气推拿法治疗乳痈32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五) 脱落标准
        (六) 疗效评定标准
        (七) 研究方法
    二、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一) 两组患者各项主要症状疗效比较
        (二)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三)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程比较
        (四) 两组治疗后总疗效分析
    四、典型病例
    五、安全性检测
    六、不良反应
讨论
    一、祖国医学对乳痈的认识
        (一) 概述
        (二) 乳痈的分类
        (三) 乳痈的病因病机
        (四) 乳痈的临床症状
        (五) 乳痈的辨证治疗
        (六) 乳痈的转归与预后
        (七) 预防与调摄
    二、现代医学对乳痈的认识
        (一) 概述
        (二) 分类
        (三) 临床表现
        (四) 病理改变
        (五) 诊断
        (六) 鉴别诊断
        (七) 治疗
        (八) 预后
    三、本研究所选穴位及推拿手法的机理探讨
    四、临床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详细摘要

(10)针灸抗感染的临床研究概况与启示——主流医学飞速发展下的针灸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针灸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概况
    1.1 针灸治疗细菌性炎症
        1.1.1 急性细菌性炎症
        1.1.1. 1 急性细菌性痢疾
        1.1.1. 2 急性阑尾炎
        1.1.1. 3 急性乳腺炎
        1.1.1. 4 急性盆腔炎
        1.1.1. 5 急性胆囊炎
        1.1.1. 6 其他急性感染性炎症
        1.1.2 针灸治疗慢性细菌性炎症
        1.1.2. 1 慢性盆腔炎
        1.1.2. 2 慢性胆囊炎
    1.2 针灸治疗病毒性炎症
        1.2.1 急性病毒性炎症
        1.2.1. 1 急性传染性肝炎
        1.2.1. 2 其他急性病毒性炎症
        1.2.2 慢性病毒性炎症
    1.3 脓毒症
2 针灸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启示
    2.1 针灸抗感染的特点
    2.2 应推广针灸抗感染的辅助作用

四、穴位注射配合理疗治疗急性乳腺炎4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D]. 李佩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揿针联合青敷膏治疗乳痈初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佳乐.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特定腧穴拔罐结合针刺辨证治疗早期乳痈的临床研究[D]. 陈畅. 河北医科大学, 2017(01)
  • [4]耳压拔罐联合治疗早期乳痈临床研究[J]. 李荣娟,葛建立,张欣,宋易华,袁军,张素钊,李梅.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5(03)
  • [5]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D]. 马彬. 兰州大学, 2013(05)
  • [6]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新进展[J]. 龙佳佳.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06)
  • [7]穴位注射配合理疗治疗急性乳腺炎42例[J]. 王全权,陈林. 四川中医, 2001(01)
  • [8]关于乳痈的中医文献综述[D]. 秦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2)
  • [9]疏肝理气推拿法治疗乳痈32例临床观察[D]. 常晓波.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03)
  • [10]针灸抗感染的临床研究概况与启示——主流医学飞速发展下的针灸价值[J]. 陈碧玮,潘卫星,陈少宗. 医学与哲学, 2020(08)

标签:;  ;  ;  ;  ;  

穴位注射理疗治疗急性乳腺炎4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