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弓上水库高压旋喷灌浆防渗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宋玉才[1](2014)在《深厚覆盖层坝基帷幕灌浆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文中提出我国各大流域河床中都分布有深厚覆盖层,其具有结构松散、岩性不连续、成因类型复杂、物理力学性质不均匀、透水性较强等特性,在深厚覆盖层上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存在一系列科学技术难题,如坝基土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建坝适应性、坝基水文地质结构和相对隔水层的空间分布、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和抗渗指标的选取、坝基渗漏、坝基变形、抗渗稳定及抗震液化稳定等,与此同时,对于深厚覆盖层坝基施工技术、施工机械、施工工艺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为例,基于坝址区地质资料和现场试验数据,确定了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坝体和坝基渗流场和位移场的变化规律,并与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深厚覆盖层防渗墙和帷幕灌浆关键施工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所示:(1)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铺盖的长度、厚度和渗透参数以及垂直防渗墙和防渗帷幕的深度、厚度和渗透参数对坝基渗流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游水平铺盖的防渗效果随其长度和厚度增加而增强,当水平长度超过4倍坝高或厚度超过2m时,防渗效果未有显着提高,而渗透系数降低时其防渗效果持续增强;垂直防渗墙和帷幕灌浆的防渗效果随其深度增加而增强,提高了垂直防渗体结构的渗透坡降,降低了下游坝坡的渗透坡降;无论垂直防渗结构是否完全截断覆盖层时,增加防渗结构厚度和降低渗透系数,对防渗效果无明显影响。(2)针对深厚覆盖层坝基防渗体布置的特点——上部采用混凝土防渗墙,下部采用防渗帷幕,本次数值模拟主要针对下部防渗帷幕进行优化,优化模型以防渗帷幕的工程量为目标函数,坝基渗流量和最大水力迫降为约束条件,计算结果表明:设置4排防渗帷幕,帷幕厚度为11.01m,最大水力坡降为5.45,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并且优化结果与实际工程帷幕排数一致。(3)针对深厚覆盖层不同地层交错、混合出现的情况,对不同级配的砂砾石和细砂进行室内灌浆试验,分析灌浆浆液在不同地层的扩散情况和可灌性,并获取相应砂砾石层的灌浆参数;通过压水试验,分析灌浆对各常见砂砾石地层渗透系数减小、抗渗性能提高的效果,分析在较高水头压力作用下不同地层的渗透稳定性,对防渗帷幕灌浆进行分析论证。(4)研究深厚覆盖层灌浆钻孔方法和固壁泥浆技术,解决覆盖层钻孔难、易塌孔的难题;开发适合深厚覆盖层施工且物理力学性能优异的灌浆新材料;优化现有帷幕灌浆施工设备和工艺,提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深厚覆盖层帷幕灌浆施工技术——孔口封闭循环灌浆法。(5)通过分析深厚覆盖层坝基渗流监测数据,掌握了渗透规律及防渗体运行状况;基于渗流场监测成果,采用BP神经网络反演坝基和防渗体渗透参数,并对坝基渗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正常蓄水位工况下在不同防渗体相连接处应进行加固,在防渗体下游排水部位应做好反滤层设置,避免发生破坏;库水位骤降工况下上游坝坡和混凝土内部浸润线高程影响较大,对下游坝坡影响较小,混凝土防渗墙和防渗帷幕内部渗透坡降随库水位下降而降低。
袁明道,潘展钊,吕文丽[2](2010)在《围井试验法在病险水库高压喷射灌浆工程中的应用及其关键点初探》文中研究说明在简要介绍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围井试验法对垂直防渗板墙防渗性能检测的优势,并结合工程检测实际,对围井法在病险水库高压喷射灌浆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围井法检测的关键点。
赵瑜[3](2009)在《堤坝防渗加固的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大坝失事事故中,土石坝所占比例高达70.5%。渗流问题是土石坝中的常见问题,严重影响水库的安全运行。目前,对水库防渗加固效果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开展土石坝防渗加固和安全监测及评价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且意义重大。本文以某水库堤坝防渗加固工程为背景,主要通过模型试验、有限元计算及实测数据分析,论证了影响土石坝防渗加固效果的各种因素,对加固工程的防渗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开发了渗流安全监测及评价系统。基于二维饱和-非饱和渗流的基本方程,应用伽辽金法对其进行了离散,得到有限元控制方程。针对某水库堤坝采用高压旋喷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全封闭的加固情况,采用有限元软件SEEP/W分析了影响堤坝渗流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在已建水库堤坝的防渗加固工程中,防渗墙的施工质量对加固效果影响最大。进行了不同堤坝断面、不同渗透系数的防渗墙水库堤坝加固前后的模型渗透试验研究,并与数值计算做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堤坝加固后,渗流速度明显减小,渗流量相应下降幅度可达26.9%71.6%;总水头和堤坝浸润线明显降低,渗透坡降普遍下降幅度可达29%75%,抗渗能力明显提高。对实测测压管水位值的相关分析,也说明整体加固效果良好。有限元数值计算也能够很好地模拟防渗加固工程的渗流形态,其结果可以作为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参考。通过振动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各种工况下堤坝的抗液化能力。结果表明,当与堤坝接触的土层为粘土时,堤坝不易液化破坏;当接触土层为粉土或者沙土时,堤坝较易液化破坏。加固后堤坝在地震波作用下具有较好的抗液化性能。研究了某堤坝各渗流影响因子与等效可监测效应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了渗流监测模型,F和T检验表明相关性很好。基于ACCESS 2003数据库,利用VB6.0语言,开发了科学实用且智能化的堤坝渗流监测及多级模糊识别综合评价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对水库堤坝性能起到监测、预测和安全评价作用。
高印军[4](2005)在《大粒径地层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许多已建、在建或待建的水利工程都座落于大粒径地层上。大粒径地层系指大于2cm以上颗粒含量占多数的不均匀地层,包括砾卵石层、卵漂石层、块石层以及它们的混合地层。这类地层广泛存在于山区河床,山前坡地等第四系覆盖层中。另外,某些人工形成的含大量石块、石渣、建筑弃料的回填土也归属于大粒径地层。大粒径地层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强透水性,在水头作用下不但漏水严重而且易产生管漏破坏,从而导致基础失稳,造成上部建筑物损坏。所以一旦要求在大粒径地层上进行重要建筑,往往需要对地基进行防渗加固处理。传统的处理措施一般多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和静压帷幕灌浆等方法,这些方法由于工艺和技术方面的原因有时很难满足工期和质量的要求,同时工程造价也较高,许多工程地基处理不当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开展“大粒径地层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技术”研究课题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本论文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高压喷射灌浆技术概况,大粒径地层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技术,工程应用实例和结语等内容。其中第二部分(大粒径地层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技术)详述了大粒径地层高喷灌浆成墙机理,高喷灌浆设计,高喷灌浆施工工艺及设备,质量检控与墙体质量检查;第三部分别介绍了两个工程实例。 本论文研究的“大粒径地层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技术”成果,从理论上阐述了大粒径地层中高喷成墙条件和机理;提出了设计原则和施工设备,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把高喷灌浆处理大粒径地层的防渗加固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并产生了很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户朝旺,冯玉宝,刘继红[5](2001)在《弓上水库高压旋喷灌浆防渗试验》文中提出为解决河南弓上水库坝基漏水严重的问题 ,提出以高压喷射灌浆为主、其它灌浆为辅的综合防渗处理方案 .高压喷射灌浆处理最大深度达 83m(要穿过上部 5 0m的粘土心墙 ) ,为保证大坝安全 ,施工前先在坝上进行围井试验 .注水试验表明 ,渗透系数K值满足设计要求 .据此在坝上正式施工后 ,下游坝脚明流全部消失 .工程节水效果显着 .
二、弓上水库高压旋喷灌浆防渗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弓上水库高压旋喷灌浆防渗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深厚覆盖层坝基帷幕灌浆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自认为的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深厚覆盖层勘探及地质成因研究 |
1.2.2 深厚覆盖层渗流特性研究 |
1.2.3 帷幕灌浆优化研究 |
1.2.4 深厚覆盖层防渗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
1.2.5 深厚覆盖层大坝安全监测研究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关键技术路线 |
2 深厚覆盖层坝基渗流场数值模拟及防渗帷幕优化 |
2.1 引言 |
2.2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
2.2.1 地形地貌 |
2.2.2 地层岩性 |
2.2.3 地质构造 |
2.2.4 水文地质条件 |
2.2.5 河床覆盖层 |
2.2.6 水库区渗漏问题及评价 |
2.3 深厚覆盖层坝基渗流控制形式 |
2.4 不同形式防渗措施渗流规律数值模拟 |
2.4.1 渗流计算数学模型 |
2.4.2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 |
2.4.3 计算参数 |
2.4.4 计算方案 |
2.4.5 计算结果及分析 |
2.5 防渗帷幕设计 |
2.5.1 防渗帷幕位置选择 |
2.5.2 防渗帷幕防渗标准 |
2.5.3 防渗帷幕的设计参数 |
2.6 防渗帷幕优化 |
2.6.1 遗传算法 |
2.6.2 防渗帷幕优化数学模型 |
2.6.3 优化结果及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3 深厚覆盖层砂砾石层可灌性分析 |
3.1 可灌性分析的必要性 |
3.2 可灌性室内试验内容 |
3.3 试验方案及方法 |
3.3.1 试验材料 |
3.3.2 试验模型及主要设备 |
3.3.3 试验过程及方法 |
3.4 试验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深厚覆盖层孔口封闭帷幕灌浆技术研究 |
4.1 深厚覆盖层孔口封闭帷幕灌浆方法的提出 |
4.2 深厚覆盖层孔口封闭灌浆研究内容 |
4.3 深厚覆盖层钻孔技术研究 |
4.3.1 深厚覆盖层钻孔特点 |
4.3.2 钻孔泥浆试验研究 |
4.3.3 钻孔工艺研究 |
4.3.4 钻孔孔斜控制研究 |
4.4 深厚覆盖层灌浆技术研究 |
4.4.1 灌浆浆液实验 |
4.4.2 灌浆压力研究 |
4.4.3 浆液变换及灌浆结束标准 |
4.4.4 “抱管”现象的试验研究 |
4.5 孔口封闭灌浆质量检查 |
4.5.1 压水试验检查 |
4.5.2 声波测试检查 |
4.5.3 灌浆结果分析 |
4.5.4 与套阀花管灌浆试验效果对比 |
4.6 本章小结 |
5 工程应用 |
5.1 坝基渗流监测分析 |
5.2 渗流参数反演 |
5.2.1 BP神经网络反演思路 |
5.2.2 初始参数及取值范围确定 |
5.2.3 计算模型 |
5.2.4 监测值与计算值对比分析 |
5.3 深厚覆盖层坝基渗流场模拟 |
5.3.1 正常蓄水位工况 |
5.3.2 水位骤降工况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博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附录2 攻博期间科研论文 |
致谢 |
(2)围井试验法在病险水库高压喷射灌浆工程中的应用及其关键点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压喷射灌浆的机理 |
2 防渗性能检测方法的选定 |
2.1 检测的目的及检测的主要方法 |
2.2 围井检测法的优势 |
2.3 检测数据的处理 |
3工程应用[10] |
3.1 工程概况 |
3.2 高喷施工参数 |
3.3 围井法检测及计算成果 |
4 围井检测法应用的关键点 |
5 结论 |
(3)堤坝防渗加固的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堤坝渗流计算分析 |
1.3 堤坝渗流试验分析 |
1.4 堤坝防渗加固措施 |
1.5 渗流安全监测及评价技术 |
1.6 土石坝防渗加固研究和评价的现状 |
1.7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
2.1 工程概况 |
2.2 工程地质 |
2.3 堤坝质量评价 |
2.4 堤坝防渗加固设计 |
2.5 堤坝基础地震液化处理设计 |
2.6 安全监测设计 |
第三章 渗流分析的理论基础及数值计算 |
3.1 渗流分析的理论基础 |
3.2 渗流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
3.3 水库堤坝防渗加固效果数值计算 |
3.4 渗流原型观测与计算对比分析 |
3.5 本章 小结 |
第四章 堤坝防渗加固试验研究 |
4.1 模型试验的相似设计 |
4.2 试验工况及观测内容 |
4.3 土性参数测定 |
4.4 模型设计制作 |
4.5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6 防渗加固效果的综合评价 |
4.7 本章 小结 |
第五章 地震液化模型试验 |
5.1 地震液化的数值分析 |
5.2 地震液化模型试验设计 |
5.3 模型的制备 |
5.4 试验过程 |
5.5 试验结果及分析 |
5.6 地震液化性能分析 |
5.7 本章 小结 |
第六章 堤坝渗流安全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
6.1 系统结构功能设计 |
6.2 监控模型的研究 |
6.3 监测系统的开发 |
6.4 堤坝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 |
6.5 本章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4)大粒径地层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综述 |
1.1 混凝土防渗墙 |
1.2 深层搅拌法 |
1.3 静压灌浆法 |
1.4 高压喷射灌浆技术 |
1.4.1 国内外技术现状 |
1.4.2 高喷灌浆方法和形式 |
1.4.3 高喷灌浆凝结体的性能 |
1.4.4 高喷灌浆技术特点 |
1.4.5 高喷灌浆适用范围 |
1.4.6 高喷灌浆中的技术难题 |
第二章 大粒径地层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技术 |
2.1 大粒径地层高喷灌浆成墙原理 |
2.1.1 射流作用地层的基本条件 |
2.1.2 高喷灌浆成墙机理 |
2.2 大粒径地层高喷灌浆设计 |
2.2.1 喷射方式及结构型式的选择 |
2.2.2 孔距选择 |
2.2.3 比能选择 |
2.2.4 旋转、摆动速度选择 |
2.2.5 高喷灌浆浆液 |
2.3 高喷灌浆施工工艺 |
2.3.1 造孔工艺 |
2.3.2 高喷灌浆工艺 |
2.3.3 高喷灌浆设备 |
2.4 质量检控措施 |
2.4.1 先导孔补充地质勘探 |
2.4.2 实行喷射通知单制度 |
2.4.3 喷射参数的自动监测 |
2.5 墙体质量检查项目 |
2.5.1 连续性、密实度 |
2.5.2 力学指标 |
2.5.3 防渗性能 |
第三章 工程应用实例 |
3.1 长江三峡二期上游围堰左接头段高喷灌浆试验工程 |
3.1.1 地质条件 |
3.1.2 单桩试验 |
3.1.3 生产性试验 |
3.1.4 效果检查 |
3.1.5 模拟70°陡坡高压喷灌浆试验 |
3.1.6 施工设备及工效分析 |
3.1.7 全自动监测台的应用 |
3.1.8 小结 |
3.2 河南弓上水库坝基防渗工程 |
3.2.1 工程概况 |
3.2.2 工程地质情况 |
3.2.3 高喷灌浆设计 |
3.2.4 主要施工设备 |
3.2.5 高喷灌浆施工 |
3.2.6 质量检查 |
3.2.7 效果与评价 |
3.3 技术经济指标与工程效益 |
第四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5)弓上水库高压旋喷灌浆防渗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坝防渗存在问题及处理方案 |
2 高压喷射灌浆现场试验 |
2.1 试验位置选择 |
2.2 围井试验 |
2.2.1 围井井型 |
2.2.2 试验设备及参数选择 |
2.2.3 围井试验施工 |
2.2.4 围井试验检验 |
3 结 语 |
四、弓上水库高压旋喷灌浆防渗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厚覆盖层坝基帷幕灌浆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D]. 宋玉才. 武汉大学, 2014(06)
- [2]围井试验法在病险水库高压喷射灌浆工程中的应用及其关键点初探[J]. 袁明道,潘展钊,吕文丽.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0(05)
- [3]堤坝防渗加固的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D]. 赵瑜. 天津大学, 2009(12)
- [4]大粒径地层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技术[D]. 高印军. 合肥工业大学, 2005(04)
- [5]弓上水库高压旋喷灌浆防渗试验[J]. 户朝旺,冯玉宝,刘继红.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