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与糖尿病性胃轻瘫的诊治

谷物与糖尿病性胃轻瘫的诊治

一、粮尿病性胃轻瘫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王一捷[1](2021)在《糖尿病性胃轻瘫不同干预方法及其取穴组方规律的研究》文中认为

贺丹[2](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辨证及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近10年发表的有关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类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辨证及用药规律。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2010年1月至202 0年12月以来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提取所需资料,录入文献名称、辨证分型、方剂组成信息,建立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辨证分型、中药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常用药对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取核心组方。将辨证分型拆分后所得证素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结果:1.辨证分型情况:共纳入75篇文献,归纳整理出37种证型,前3位中医证型依次为脾胃虚弱证(18篇)、肝郁脾虚证(7篇)、寒热错杂证(6篇)。2.将全部证型拆分成证素,病位类证素:“脾”占比51.72%、其次是“胃”占比34.48%、“肝”占比10.34%,病性类证素:“气虚”占比40.0%、其次是“气滞”占比11.3%、“湿”占比9.57%。3.中药频次使用情况:涉及单味中药共107味,总使用频次81 0次,前10味药物分别是白术、甘草、茯苓、半夏、党参、陈皮、黄芪、黄连、厚朴、山药。4.药物性味归经情况:药性依次为温性药(335次)、平性药(211次)、寒性药(192次)、热性药(22次)、凉性药(14次)。药味依次为甘味药(417次)、苦味药(38 3次)、辛味药(313次)、酸味药(88次)、咸味药(15次)。归经依次为脾经(665次)、肺经(424次),胃经(421次),心经(229次),肝经(191次),肾经(145次),大肠经(10 2次),胆经(91次),三焦经(25次),膀胱经(22次),小肠经(27次),心包经(3次)。5.中药功效统计情况:中药功效前5类依次为补虚类(26 8次)、理气类(107次)、清热类(68次)、利水渗湿类(59次)、化湿类(57次)。6.提取出8组药物组合,党参-白术、黄芪-白术、茯苓-白术、茯苓-半夏-白术、甘草-茯苓-白术、茯苓-黄芪-白术、茯苓-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白术。聚类分析得到8个新方组合。结论:1.通过研究得出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证型以脾胃虚弱证为多见。2.本病的病位证素主要以脾、胃、肝为主,病性证素主要以气虚、气滞、湿为主。3.分析得出本病常用10味药分别为白术、甘草、茯苓、半夏、党参、陈皮、黄芪、黄连、厚朴、山药。4.药物使用以补虚药为主,理气药、清热药次之;其中药性以温性、平性、寒性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脾、肺、胃为主。5.通过软件分析所提取出的8组核心药对及8个新方组合,对其组方原则进行分析,可作为基础方药用于本病的临床治疗。

刘无峡[3](2021)在《2型糖尿病胃肠道症状与糖脂等指标的相关性及其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观察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有胃肠道症状及无胃肠道症状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糖脂等相关指标的特点。2.得出2型糖尿病胃肠道症状患者中医病位、病性证素分布情况,及其与糖脂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来源: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厦门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明确T2DM诊断并同意配合完成数据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2.四诊信息及相关数据采集:采用由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基地提供的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及自制一般资料收集表对283例患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资料、人口学资料及糖脂代谢等指标的采集,运用中医证素辨证系统录入数据,得出相应证素积分,根据中医证素评分标准(证素积分≥70)得出2型糖尿病合并胃肠道症状患者的主要病位、病性证素分布情况;3.统计分析:通过SPSS20.0软件,对主要病位、病性证素与糖脂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多重回归分析等。以P<0.05为显着差异。研究结果:1.胃肠道症状发病情况:79.2%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胃肠道症状,其中下消化道症状更多见,达有症状人群的87.5%。2.一般情况:(1)男女性受试者胃肠道症状发生率存在显着差异,女性显着高于男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与无胃肠道症状组相比,有胃肠道症状组的年龄、BMI、腰围、病程、血压、烟酒史、治疗方式均无显着差异(P>0.05);随着病程延长,GSRS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3.糖脂等实验室指标:与无胃肠道症状组相比,有胃肠道症状组的Hb A1c、HOMA-IR、AST、ALT高于无胃肠道症状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胃肠道症状评分随着Hb A1c的升高呈现出升高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PG、2h PG、TG、TC、HDL、LDL均无明显变化,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4.T2DM合并胃肠道症状患者的病位、病性证素分布情况:(1)病位证素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肝、大肠、胃、肾、心神等。与无胃肠道症状组的患者相比,有胃肠道症状组的患者的脾证素、大肠证素、胃证素、小肠证素、表证素、胆证素的比例升高,其中脾证素、大肠证素、胃证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性证素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湿、阴虚、气滞、血虚、痰、阳虚等。与无胃肠道症状组的患者相比,有胃肠道症状组的患者的气虚证素、湿证素、阴虚证素、气滞证素、血虚证素、热证素、津亏证素、燥证素、寒证素的比例升高,其中气虚证素、气滞证素、血虚证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证素的相关因素分析:有胃肠道症状组的患者,肝证素相关的指标有:FPG、HOMA-IR;大肠证素相关的指标是Hb A1c;气虚证素相关的指标是FPG。无胃肠道症状组的患者,脾证素相关的指标是Hb A1c;与湿证素相关的指标是TC。研究结论:1.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合并胃肠道症状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并以稀便、排气增多、排便减少等下消化道症状为主。2.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有胃肠道症状的患者Hb A1c、HOMA-IR高于无胃肠道症状的患者,GSRS随Hb A1c增高而增高。3.厦门地域中2型糖尿病胃肠道症状患者的病理变化以虚实夹杂为主,其主要病位在脾、大肠、胃,主要病理改变为气虚、气滞、血虚。4.有胃肠道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肝证素可能与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相关;气虚证素可能与空腹血糖相关;大肠证素可能与糖化血红蛋白相关。

金旭[4](2021)在《健脾通络方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文通过观察应用健脾通络方对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客观分析本方的临床安全性,初步探讨其组方原理和立论依据,寻找本方配伍中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以期为中医辨治本病提供进一步的临床依据。方法本文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部的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经中医辨证分型为脾虚血瘀型的患者共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及治疗组31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基础糖尿病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采用导师自拟健脾通络方联合多潘立酮片,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治疗4周。分别观察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胃固体半排空时间(GET1/2)、中医症候积分、血糖以及相关安全性指标。疗程结束后,随访8周,观察复发情况。运用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实际完成病例数:治疗组有1例患者排出,对照组有1例患者脱出,因此实际完成病例总数为60例,治疗组、对照组均为30例。(2)临床疗效相比:治疗后,对照组1人基本痊愈,3人显效,12人有效,14人无效,总有效率为53.33%;治疗组5人基本痊愈,4人显效,16人有效,5人无效,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后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P<0.05),使用中药汤剂治疗组较单纯西药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更佳。(3)临床主要症状积分比较:(1)组内比较:对照组受试前后证候积分,经t检验,疲乏无力、大便不畅、胃脘部刺痛没有明显改善(P>0.05),其余症状的积分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所有的症状积分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在胃脘胀满、恶心呕吐、早饱纳呆、嗳气反酸的症状积分,经t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症状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对比GET1/2:受试前两组患者的GET1/2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受试后的GET1/2较受试前有明显缩短,经t检验(P<0.01);受试后两组GET1/2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着的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比对照组胃排空速率的增加更明显。(5)安全性比较:两组治疗6天后,对照组有1例出现上腹局部点状皮疹,安全等级为2级,可耐受,不影响继续用药;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整个受试过程中,两组受试者三大常规(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均正常。(6)复发情况比较:在8周随访过程中,试验组复发率是20.00%,对照组复发率是55.56%,两组相比较,治疗组复发情况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健脾通络方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脾虚血瘀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可以显着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2)健脾通络方联合西药多潘立酮片,能够明显缩短脾虚血瘀型DGP病人胃固体半排空时间,增强胃动力。(3)针对脾虚血瘀型DGP,应用健脾通络方联合多潘立酮片的疗法,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病情复发率明显少于仅单纯使用西药,值得未来进一步的临床探索。

吴凯文[5](2021)在《基于文献研究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用药规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检索中国期刊数据库,搜集近十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相关文献,采用数据挖掘相关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学习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今后临床诊疗DGP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医科研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材料与方法: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系统(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为检索工具及文献来源,搜集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所有有关中医药有效治疗DGP的文献,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所涉及中药的性、味、归经及药物归类,并运用频数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并运用SPSS 24.0对高频中药进行R型聚类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本病时所使用的药物配伍的规律及意义。结果:在本项研究中,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256篇,涉及中药156味,总频次为2791次。常用中药23味(频次>40次),累计频次1869次,构成比为66.97%,是治疗DGP的核心药物。在药物性味方面:温性药使用频次最高,平性药与寒性药次之,二者比例相近;甘味药使用最广泛,辛味药其次,苦味药居第三。在药物归经方面:入脾胃经药物最多,分别占比27.56%、19.21%,其次为入肺经药物,频率16.16%。在药物归类方面:频数超过200次的有补虚药、理气药、消食药、化痰药、化湿药,其中又以补虚药、理气药、消食药为多,三者总频率高达53.16%;另外,在占比最高的补虚药中,补气药以80.96%频率高居首位。结论:1.治疗DGP的核心药物是白术、半夏、甘草、茯苓、陈皮、党参等23味中药,其中白术为使用次数最多的药物。2.治疗DGP的药物以温性、甘味、入脾胃经为主。3.治疗DGP的药物以补虚药、理气药为主。其中补虚药中以补气药为首。4.通过聚类分析得到七个聚类结果,香砂六君子汤、柴胡疏肝散、半夏泻心汤、滋阴降胃汤为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主要方药。临床辨治本病时,可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加减:饮食积滞明显者,配伍三仙、枳实;气滞明显者,配伍枳壳、槟榔;呕恶明显者,配伍生姜、旋覆花。

刘艳[6](2020)在《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糖尿病健康宣教、糖尿病饮食处方、运动处方、维持原胰岛素降糖方案)的基础上,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试验组予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口服,总疗程4周。比较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评分及FBG、2h PG、GSP、胃排空率、胃泌素等医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试验组改善FBG、2h PG、GSP及胃泌素水平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胃排空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在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及总积分差值上有明显差别(P<0.01);单项积分中,试验组在改善胃脘胀满、餐后饱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及口干口苦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疲乏无力及大便改变的症状改善方面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3.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试验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4.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的病机特点,应用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以健脾和胃,清热化湿除痞,能显着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血糖及血清胃泌素水平,提高患者胃排空率,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阮婷婷[7](2020)在《疏郁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疏郁健脾汤对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评估其临床价值及安全性,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就诊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88例,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4例。在基础降糖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疏郁健脾汤,对照组选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30天。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胃排空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证候积分等基本资料在治疗前经数据比对分析,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即(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数据具有可比性。2.临床症状方面,经数据统计及检验分析得出,两组患者饮食减少及早饱、脘腹胀满、嗳气反酸、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善太息、便秘的症状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对于上述临床症状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排空率比较,经秩和检验P<0.05,提示两组治疗前后具有显着性差异,在改善胃排空率情况方面的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经配对t检验P<0.05,提示两组治疗前后具有显着性差异,在改善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G)情况方面的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通过统计分析可得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治疗组为93.1%。通过对秩和检验对两组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治疗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上,疏郁健脾汤的总体疗效优于枸橼酸莫沙必利片。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期间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说明两组药物均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疏郁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疗效确切,在改善患者饮食减少及早饱、脘腹胀满、嗳气反酸、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善太息、便秘等症状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可有效改善患者胃排空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BG)。

黄举凯[8](2020)在《佛香散经多巴胺介导的神经内分泌治疗脾虚气滞型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复杂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通常可引起糖尿病人血糖剧烈波动、脱水和营养不良。由于DGP的疾病进展较缓慢,且症状多具有隐匿性,常常被误诊或忽视。目前关于DGP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现代医学治疗方面也多为对症治疗,针对DGP的发病机制以及特异性治疗手段的研究仍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而随着神经胃肠病学以及神经内分泌学的发展,各种脑肠肽及神经递质介导的神经内分泌在本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愈来愈得到重视。传统医学认为本病归属于“消渴”、“痞满”等范畴。其发病是由于糖尿病病程日久,耗伤气阴;或七情不畅,肝气犯胃;或饮食伤脾滞胃;或血行不畅,瘀血内阻;或阴损及阳,胃阳虚衰,脾胃虚弱,受纳、升降失调。本课题基于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创制的具有理气健脾,化痰降逆功效的“佛香散”,临床应用疗效显着的基础上,运用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相结合,从多巴胺介导的神经内分泌调控角度探讨佛香散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潜在的机制和作用靶点。全文包括文献综述、临床研究、动物实验三个部分.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佛香散对DGP患者糖脂代谢、多巴胺的影响,分析佛香散治疗脾虚气滞型DGP患者的疗效及其疗效影响因素,初步探讨其作用靶点;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血糖代谢指标,胃动素、小肠推进率等胃动力指标、外周血多巴胺、脑组织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以及相关脏器病理形态改变的影响,研究佛香散经中枢和外周多巴胺靶点介导神经内分泌治疗DGP的部分机制方法:本课题临床研究部分以明确诊断为DGP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在健康教育、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较好水平,空腹血糖维持在6.0-8.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维持在8.0-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的基础上,西药组于餐前30分钟服用多潘立酮10 mg/次,3次/d;中药组餐前30分钟服用佛香散(主要成分:佛手、香橼、香附等),每日1剂,水煎服200 ml/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外周血多巴胺、脾虚气滞中医证候积分、中医症状疗效、胃轻瘫主要症状指数量表积分、钡条胃排空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运用ROC曲线分析佛香散治疗DGP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动物实验部分,以SD大鼠为载体,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在糖尿病大鼠模型基础上建立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西药组(多潘立酮)及中药(佛香散)高、中、低剂量组,并与正常SD大鼠(正常组)比较,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胃、脑组织变化,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多巴胺、胃动素水平,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各组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表达情况。所有实验数据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临床研究方面,与治疗前相比,中药治疗后可不同程度降低DGP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P<0.05),同时中药组治疗后提高钡条胃排空率,降低脾虚气滞痞满证候积分、胃轻瘫主要症状量表积分,减少外周血多巴胺水平(P<0.05);与西药组相比,治疗后中药组空腹血糖稍升高,中医痞满证候积分降低,证候积分减少率明显升高,外周血多巴胺水平减少(P<0.05);中药组在改善“饮食减少”、“疲乏无力”、“胸闷”、“善太息”、“身重困倦”、“大便稀溏”等症状的有效率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痞满积分与治疗前GCSI评分间有显着正相关关系(r>0,P<0.05),甘油三酯、钡条胃排空率与治疗前GCSI评分间有显着负相关关系(r<0,P<0.05),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钡条胃排空率越小,痞满积分越高,GCSI评分越高。中药组总体有效率为61.29%,西药组总体有效率66.67%,两组总体有效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在中药组中,有效和无效两组间DM病程、血脂异常史、钡条胃排空率、DA共4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效组DM病程、血脂异常史比率、DA水平显着高于有效组,无效组钡条胃排空率显着低于有效组(P<0.05),DM病程、DA共两个指标与疗效为无效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而且是影响中药组发生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1),即DM病程越大、DA值越高,病人发生无效的概率越高,进一步通过ROC曲线对中药佛香散临床疗效预测指标进行分析后发现DA水平(对应的诊断截点为86.3431)、DM病程(对应的诊断截点为10.5)两个指标预测疗效效能均较好,两个指标联合检测预测效能优于DA、DM病程两种方法的单独预测。2.动物实验研究发现正常组血糖显着低于西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小肠推进率有所降低;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和西药组小肠推进率升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其余各组胃动素均显着下降,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中药各剂量组胃动素水平明显升高,其中中剂量组对胃动素水平改善最为明显;光镜下也观察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胃组织肌间神经丛神经元数量减少,环形肌和纵行肌明显变薄,胃黏膜上皮细胞黏液变薄、缺失,细胞间隙变大,胞浆有空泡形成,毛细血管可见扩张,经中药治疗后,中剂量组胃肌间神经丛神经元数量增多,环形肌和纵行肌增厚,细胞间增宽,胞浆无空泡形成,无毛细血管扩张;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胞基质较疏松,胞浆内有空泡,胶质细胞环绕小血管,血管壁增厚,神经元胞浆着色浅淡,血管间隙增宽,中药治疗组大鼠神经元稍减少,尼氏小体染色海马神经元着色接近,皮质区神经元胞浆呈深蓝色,经中药治疗后,上述脑病理损伤改变有所改善;与正常组相比,其余各组DA水平均升高,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治疗DA水平有所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正常组大鼠和中药各剂量组的DA2R平均光密度明显升高(P<0.05),其中中药中剂量组升高最为显着(P<0.05)。结论:中药佛香散可不同程度改善DGP患者糖脂代谢紊乱,降低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外周血DA水平,提高胃排空率,降低GCSI积分,减轻胃排空延迟症状,同时对脾虚气滞证痞满积分和中医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因此,佛香散对防治脾虚气滞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排空延迟具有一定作用;DM病程、DA水平是预测佛香散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效果的指标,DA可能是佛香散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作用靶点之一。以糖尿病大鼠为基础建立的糖尿病胃轻瘫大鼠可出现大鼠小肠推进率明显下降,光镜下观察胃组织发生明显病变;佛香散可能通过激活脑纹状体DA2R,降低DA和提高胃动素水平,促进小肠推进率,提高DGP的胃排空能力,改善DGP大鼠血糖紊乱情况,延缓DGP大鼠胃、脑病理损伤,对糖尿病胃、脑并发症有一定防治作用。

陈青青[9](2020)在《养元通络针灸治疗糖尿病胃动力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养元通络针灸对糖尿病胃动力障碍患者的中医症候改善情况,总结分析其疗效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推广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6月到2019年12月期间于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胃动力障碍患者42例,按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1例。两组在基础治疗上(包括糖尿病健康宣教、正确饮食、合理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治疗组采用养元通络针灸法进行干预,选取百会、气海、命门、腰阳关、中脘、关元、双侧足三里、阳陵泉、胃俞、肝俞、三阴交、肾俞、脾俞、太冲进行针刺,刺深度0.5-1.0寸,采用常规进针手法后,留针时间为30 min,每隔10 min进行提插、捻转,行平补平泻的针刺手法,提插的幅度为0.3-0.5cm,频率为60-90次/min之间,提插捻转幅度和频率均采用均衡的手法;针刺同时对脾俞、肾俞进行艾灸,每个部位艾灸时间为15min。每天治疗1次,疗程2周。对照组予以吗丁啉(多潘立酮)片口服,每次10mg,1天3次,疗程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标准试餐加钡条X线摄片方法检测胃排空率,胃电图记录胃窦部的胃电节律、频率、振幅,检测胃肠激素(胃泌素、胃动素及生长抑素)水平的变化。治疗前后检查患者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作为安全性指标,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最后运用SPSS22.0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并评价各组临床疗效。结果1.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空腹血糖水平、病程长短、中医症候积分、胃排空率、胃电图指标、胃肠激素水平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疗效性指标比较:(1)中医症候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腹胀痛、饱胀感、嘈杂、食欲不振、嗳气吞酸等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9例,6例显效,4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5例,6例有效,总效率为70.00%,治疗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3)胃排空率比较:2组的胃排空率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在提高胃排空率提高上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4)胃电节律、振幅、频率比较:2组的胃电节律、振幅、频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胃肠激素水平比较:2组治疗后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生长抑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降低(P<0.05),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安全性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粪便常规、心电图等检测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养元通络针法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胃动力障碍患者的中医症候,提高临床疗效,增强胃排空率,调节胃电节律,增加胃电频率和胃电振幅,提升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浓度,降低生长抑素的水平。养元通络针灸治疗糖尿病胃动力障碍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胃电节律、调整胃肠激素水平相关,且安全性能高,无明显副反应,应用前景广泛。

许萧萧[10](2020)在《糖胃煎联合胃九针治疗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胃轻瘫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导师经验方糖胃煎联合胃九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并对其进行临床观察,评价其治疗DG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初步探讨糖胃煎及胃九针联合治疗DGP的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于武汉市中医院汉口院区内分泌门诊就诊的DGP患者中,筛选出60例,应用随机原则,将符合受试标准者分为糖胃煎联合胃九针组(治疗组)和多潘立酮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糖尿病基本治疗,使血糖控制在基本接近正常水平,受试前1周不使用其它促胃动力药物。治疗组给予导师经验方糖胃煎联合胃九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治疗过程为4周(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主、次要症状评分,4h胃排空率、血糖和不良反应。治疗过程完成后,进行8周的随访记录及观察复发情况。最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评价每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FPG、2hPG、HbA1c、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等方面进行治疗前的基线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本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试验比较。(2)从总体疗效来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则为80.00%,经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3)在对于DGP症状缓解上,两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食后腹胀、嗳气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在饮食减少、恶心呕吐的症状改善上,治疗组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次要临床症状均有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次要症状无明显缓解(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次要症状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在促进4h胃排空率上,治疗后两组4h胃排空率均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4h胃排空速率的增加优于对照组(P<0.05)。(5)在稳定血糖方面,治疗后两组FPG、2hPG及HbA1c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6)在复发率方面,治疗组的复发率是23.07%,对照组的复发率是28.00%,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7)从安全性而言,对照组有1例患者于治疗第9天出现轻度皮疹,安全等级为2级,在可耐受范围内,不影响继续治疗;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在为期4周的受试过程中,两组患者血常规、尿液常规、粪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糖胃煎联合胃九针治疗DGP,能够改善患者部分主要症状、次要临床症状、改善胃排空延迟、稳定血糖、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更广泛的应用。

二、粮尿病性胃轻瘫的诊断与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粮尿病性胃轻瘫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辨证及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胃轻瘫的研究
        1.1 古代对糖尿病胃轻瘫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病因病机
        1.3 现代名家经验治疗
        1.4 外治法
        1.5 针药并用
    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胃轻瘫的研究
        2.1 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
        2.2 糖尿病胃轻瘫的诊断标准
        2.3 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
资料与方法
    1 文献来源
    2 检索方法
    3 文献纳入标准
    4 文献排除标准
    5 文献筛选与整理
    6 建立数据库
    7 数据规范化处理
        7.1 中药名称规范化
        7.2 中医证型名称规范
        7.3 中医证候要素拆分
    8 统计分析
        8.1 辨证及用药规律统计
        8.2 证候要素情况统计
结果
    1 证型、证候要素统计结果
        1.1 证型统计
        1.2 证候要素统计
    2 用药规律分析统计结果
        2.1 中药使用频次
        2.2 药物性味归经
        2.3 中药功效统计
        2.4 药物组合
        2.5 新方组合
讨论
    1 证型情况分析
    2 用药规律分析
    3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3)2型糖尿病胃肠道症状与糖脂等指标的相关性及其中医证素分布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和调查工具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和剔除标准
    2 主要研究步骤
        2.1 设计问卷调查表
        2.2 采集资料
        2.3 证素辨证
        2.4 统计学分析
    3 质量控制措施
        3.1 医疗人员的质量控制
        3.2 研究对象的质量控制
        3.3 统计人员的质量控制
    4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糖尿病合并胃肠道症状患者基本情况
        1.1 胃肠道症状的分析
        1.2 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的分析
    2 2 型糖尿病胃肠道症状实验室指标
        2.1 血糖等方面
        2.2 血脂等方面
    3 2 型糖尿病合并胃肠道症状患者的中医证素研究
        3.1 两组病位证素分布情况
        3.2 两组病性证素分布情况
        3.3 两组证素的相关因素分析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2 型糖尿病胃肠道症状的认识
    2 中医对 2 型糖尿病合并胃肠道症状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论治糖尿病患者的胃肠道症状
    3 证素辨证法
        3.1 证素辨证法的特点
        3.2 证素辨证法的主要内容
        3.3 证素辨证法的优势
    4 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基本情况
        4.2 相关实验室指标
        4.3 中医证素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患者胃肠道症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健脾通络方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收集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1.1.2 中医诊断标准及证候评分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1.2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基础治疗
        2.1.2 分组治疗
    2.2 观察指标
        2.2.1 疗效性观察指标
        2.2.2 安全性指标
    2.3 疗效评定标准
        2.3.1 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2.3.2 胃固体排空时间测定
    2.4 安全性及远期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2.6 操作流程图
3 结果
    3.1 实际病例完成数
    3.2 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胃固体半排空时间比较
    3.4 两组治疗后证候疗效比较
    3.5 两组复发率比较
    3.6 不良反应监测
4 讨论
    4.1 疗效分析
        4.1.1 临床症状缓解
        4.1.2 胃排空改善
        4.1.3 临床疗效与复发率
        4.1.4 药物安全性
    4.2 西医对糖尿病胃轻瘫的认识
        4.2.1 糖尿病胃轻瘫(DGP)的发病机制
        4.2.2 临床诊断
        4.2.3 糖尿病胃轻瘫的现代治疗
    4.3 中医对糖尿病胃轻瘫的认识
        4.3.1 中医古籍对DGP的认识
        4.3.2 现代医家对DGP的认识
        4.3.3 辨证分型论治
    4.4 健脾通络方治疗DGP的理论基础
        4.4.1 组方分析
        4.4.2 单味中药现代药理研究
    4.5 健脾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机制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糖尿病胃轻瘫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5)基于文献研究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糖尿病性胃轻瘫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6)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标准
        1.6 病例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性判定标准
        2.5 安全性评价标准
        2.6 统计分析方法
    3.研究结果
        3.1 治疗前可比性分析
        3.2 治疗后结果分析
        3.3 安全性指标
讨论
    1.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胃轻瘫的认识
        1.1 发病机制
        1.2 糖尿病胃轻瘫西医治疗
    2.中医学对糖尿病性胃轻瘫的认识
        2.1 古代医学对糖尿病胃轻瘫的认识
        2.2 现代中医对糖尿病胃轻瘫的认识
    3.导师对糖尿病胃轻瘫的认识
        3.1 对本病病机的认识
        3.2 对本病中医治疗的认识
    4.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各药现代药理分析
    5.实验数据分析
        5.1 治疗前两组可比性分析
        5.2 临床疗效分析
        5.3 安全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7)疏郁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
    2.疗效分析
    3.安全性分析
讨论
    1.中医对糖尿病胃轻瘫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胃轻瘫的认识
    3.导师对糖尿病胃轻瘫的认识
    4.疏郁健脾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肝郁脾虚型的机理研究
    5.疗效分析
    6.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B
    附表1
    附表2
致谢
个人简介

(8)佛香散经多巴胺介导的神经内分泌治疗脾虚气滞型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多巴胺介导糖尿病胃轻瘫的神经内分泌效应研究进展
        1 DGP的流行病学概况
        2 DGP发病机制概述
        3 DA介导DGP神经内分泌调控
        4 展望
    综述二 糖尿病胃轻瘫中西医诊疗进展
        1 西医发病机制
        2 西医诊断
        3 西医治疗
        4 中医病因病机
        5 中医治疗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临床研究
    前言
    1 研究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4 讨论
第三章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佛香散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血糖代谢指标、胃肠动力指标和胃组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4 讨论
    实验二 佛香散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脑组织结构、外周血DA和纹状体DA2R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4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各组大鼠胃组织HE(40X)
附录2 各组脑组织HE(40X)
附录3 各组大鼠脑组织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IHC(40X)
附录4 一般资料
附录5 脾虚气滞证分级量化表
附录6 糖尿病胃轻瘫症状轻重程度评分量表(GCSI)
致谢
个人简历

(9)养元通络针灸治疗糖尿病胃动力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病例分组
    2.2 基础治疗
    2.3 治疗组治疗方案
    2.4 对照组治疗方案
    2.5 观察指标
    2.6 疗效评定标准
3 统计方法
4 临床观察技术路线
5 结果
    5.1 一般情况比较
    5.2 安全性比较
    5.3 疗效比较
讨论
    1 中医学对DGMD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原则
        1.4 治法
    2 现代医学对DGMD的认识
        2.1 定义及流行病学
        2.2 发病机制
        2.3 诊断及治疗
    3 选穴依据及各穴位治疗作用
        3.1 选穴依据
        3.2 各穴位治疗作用
    4 各观察指标的临床意义
        4.1 中医症候
        4.2 胃排空率
        4.3 胃电图指标
        4.4 胃肠激素
        4.5 安全性指标
    5 研究结果分析
        5.1 中医症候分析
        5.2 临床疗效分析
        5.3 胃排空率分析
        5.4 胃电图指标分析
        5.5 胃肠激素水平分析
        5.6 安全性分析
    6.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中医症候评分量表
    附录三 :典型病例胃电图报告
    附录四 :发表论文情况和在校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10)糖胃煎联合胃九针治疗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胃轻瘫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3.选择标准
        3.1 诊断标准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剔除标准
    4.研究方法
        4.1 随机方法
        4.2 治疗方法
        4.2.1 一般治疗
        4.2.2 治疗组
        4.2.3 对照组
        4.2.4 疗程
    5.针刺不良反应以及处理
    6.观察指标
        6.1 安全性检测指标
        6.2 疗效性观察指标
        6.3 中医疗效评价
        6.4 安全性评价
        6.5 远期疗效评价标准
    7.统计方法
    8.技术路线
    9.结果分析
        9.1 一般资料分析
        9.2 研究结果分析
        9.2.1 两治疗前后胃排空率对比
        9.2.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主要、次要症状积分比较
        9.2.3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糖比较
        9.2.4 两组总疗效比较
        9.2.5 两组病例复发率比较
        9.2.6 不良反应监测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患者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统计表
    附录3 主要、次要症状积分表
    附录4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四、粮尿病性胃轻瘫的诊断与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糖尿病性胃轻瘫不同干预方法及其取穴组方规律的研究[D]. 王一捷.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辨证及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D]. 贺丹.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2型糖尿病胃肠道症状与糖脂等指标的相关性及其中医证素分布特点[D]. 刘无峡.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健脾通络方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D]. 金旭.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基于文献研究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用药规律分析[D]. 吴凯文.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D]. 刘艳.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12)
  • [7]疏郁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D]. 阮婷婷.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8]佛香散经多巴胺介导的神经内分泌治疗脾虚气滞型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 黄举凯.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养元通络针灸治疗糖尿病胃动力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青青.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 [10]糖胃煎联合胃九针治疗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胃轻瘫临床观察[D]. 许萧萧.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谷物与糖尿病性胃轻瘫的诊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