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胆心综合症的心率变异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西亚[1](2014)在《胆心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胆心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心率变异性指标的相关性,探索能指导临床辨证分型的特异性指标,为胆心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的临床研究方法,收集本院胆石科2010年8月-2013年10月因胆系疾病住院的胆心综合征患者113例,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制定临床观察表,采集并填写详细的四诊资料及动态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的相关结果。根据该采集表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之后将106例常见证型患者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统计分析胆心综合征不同证型分布规律。通过不同证型之间的心率变异性对比分析,探索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关性。结果1.胆心综合征中医证型构成比中痰火扰心证占40.7%,心脉瘀阻证占34.5%,痰湿痹阻证占18.6%,其它占6.2%。胆心综合征各证型在年龄构成、性别比例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痰湿痹阻证患者伴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比例明显高于痰火扰心证及心脉瘀阻证。3.痰火扰心证对6个HRV指标影响强度最大的是PNN50,影响强度最小的是SDNN。而RMSSD则是痰火扰心证中最重要的指标。其中与痰火扰心证呈正相关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是RMSSD、PNN50、HF,呈负相关的指标是SDNN,而与SDANN及LF无明显相关性。4.心脉瘀阻证对6个HRV指标影响强度最大的是RMSSD,影响强度最小的是SDNN。同时RMSSD也是心脉瘀阻证中最重要的指标。其中与心脉瘀阻证呈正相关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有RMSSD、PNN50、HF,呈负相关的指标有SDNN、SDANN、LF。5.痰湿痹阻证对6个HRV指标影响强度最大的是RMSSD,影响强度最小的是SDANN。而HF则是痰湿痹阻证中最重要的指标。其中与痰湿痹阻证呈正相关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有RMSSD、PNN50、HF、SDNN,呈负相关的指标有SDANN、LF。结论本研究中胆心综合征中医证型以痰火扰心证、心脉瘀阻证为常见证型,其中痰火扰心证在胆心综合征中最为常见。胆心综合征各证型与心率变异性存在一定的关系,心率变异性可以作为胆心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的无创性参考依据之一。
邱倩[2](2013)在《中西医结合干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生存质量动态变化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中西医联合干预对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生存质量的动态变化影响。方法:1.试验对象:本研究采用多中心、三盲、区组随机、平行对照试验,采用赤香参通心颗粒组方联合西医基础治疗,针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2.分组方法:通过受试者招募、病例通过各项标准、依从性、理化检查、试卷完成能力筛选,合格的受试者按1:1比例按入组顺序随机分配进入临床试验,其中试验组、对照组各120例;3.干预措施:试验组给予赤香参通心颗粒联合西医基础治疗(阿司匹林0.1Qd,阿托伐他汀钙10mgQd,硝酸甘油必要时舌下含服),对照组予赤香参通心颗粒安慰剂联合西医基础治疗,疗程8周;4.评价工具:选取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以0周、2周、4周、8周、随访期为信息采集时间点;5.观察指标:不同时间点SAQ各维度组间差异;CCS心绞痛不同级别患者SAQ各维度试验组对照组组间比较;试验组CCS心绞痛不同级别患者SAQ各维度动态变化;赤香参通心颗粒临症加减用药规律特点;药物安全性、受试者依从性;6.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因子分析、X2检验、独立样本成组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选取PPS数据集,最终完成病例试验组111例,对照组110例。1.SAQ量表躯体活动受限维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维度(AS)、心绞痛发作情况维度(AF)、治疗满意度维度(TS)、疾病认识程度维度(DP)在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意义(P>0.05)。2.CSS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动态变化结果2.1CSS心绞痛Ⅰ级患者随访期DP维度试验组较对照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PL维度、AS维度、AF维度、TS维度、DP维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2.2CSS心绞痛Ⅱ级患者8周AF维度、DP维度试验组较对照组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PL维度、AS维度、AF维度、TS维度、DP维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3.赤香参通心颗粒单味药物使用情况统计显示,前五位分别为党参(95.02%)、黄芪(94.12%)、当归(93.21%)、赤芍(92.31%)、川芎(90.95%),经探索性的因子分析,共提取出3个公因子。这些公因子分别可描述为:综合因子、活血因子、行气因子。4.安全性评价:试验组有出现1例不良事件,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无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依从性评价:通过按照服药率评估受试者依从性,试验组为(97.50±3.44)%,对照组(97.61±3.76)%,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能够促进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自主科学认识疾病,减少Ⅱ级患者心绞痛发作,提高疾病治疗信心,调整生存质量的变化;2.证实异质人群对于生存质量不同时期、不同特点改变侧重不同;3.冠心病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认识程度和主动关注程度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而增强。
殷晓梅[3](2013)在《冠心病心绞痛诱发及危险因素在痰瘀互结证和气虚血瘀证的差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冠心病心绞痛诱发因素及危险因素在痰瘀互结证和气虚血瘀证两证型的差异性的分析,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对不同个人诱发因素的针对性预防依据,从而在临床上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以达到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防止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一个气虚血瘀证和痰瘀互结证中西医治疗心绞痛的多中心、盲法、区组随机、平行安慰剂对照试验,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东北地区10家医院开展研究,根据RCT试验制定的诊断、纳入及排除等相关标准,设置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及气虚血瘀证两证,招募受试者480例,两证型各240例。分别对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危险因素与证型之间的差异性,各危险因素与诱因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在三组危险因素下诱因与证型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纳入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共480例,痰瘀互结型240例,气虚血瘀型240例。平均年龄61.9±2.7岁,年龄≤60岁者207人,年龄>60岁者273例;男性203人,女性277人;体重正常者262人,超重或肥胖者218人。2.年龄与证型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性别与证型之间有差异,男性痰瘀互结证及女性气虚血瘀证差异较明显(P<0.05);体重指数与证型之间有差异,超重或者肥胖的痰瘀互结证差异较明显(P<0.05)。3.不同诱因在性别组之间存在差异,女性情绪波动诱发心绞痛较明显(P<0.05);不同诱因在年龄组之存在差异,老年组(>60岁)饱食、寒冷、提起或移动重物、室内散步、慢跑等诱发心绞痛较明显(P<0.05);不同诱因在体重指数组之间存在差异,体重正常者慢跑、爬小山等诱发心绞痛较明显(P<0.05)。4.在性别下研究诱因与证型之间的差异,得出女性痰瘀互结证患者情绪波动、户外活动、轻快步行一条街、爬小山等诱发心绞痛的差异较明显(P<0.05);男性痰瘀互结证饱食诱发心绞痛差异较明显,男性气虚血瘀证情绪波动、户外活动、轻快步行一条街、爬小山等诱发心绞痛差异较明显(P<0.05)。在不同年龄下研究诱因与证型之间的差异,得出老年组(年龄>60岁)诱因与证型无明显差异(P>0.05);年龄≤60岁气虚血瘀证情绪波动诱发心绞痛差异较明显(P<0.05)。在不同体重指数下研究诱因与证型之间的差异,得出超重或肥胖的痰瘀互结证慢跑、爬小山、户外活动、情绪波动等诱因诱发心绞痛差异明显(P<0.05);体重正常的气虚血瘀证寒冷、心动过速、提起或移动重物等诱因诱发心绞痛差异较明显(P<0.05)。结论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两种证侯类型在诱发因素的分布上的差异提示了诱发因素对于患者证侯类型的影响,从而提示了针对诱发因素敏感程度不同的患者在诊疗及预防方案确定上的个体化。2.年龄、体重指数这些危险因素在不同证型中的差异性分布提示了这些因素与证侯类型可能存在关联性。3.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危险与诱发因素之间的差异性提示了这些因素与心绞痛诱发因素之间可能存在关联性。4.通过在不同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危险因素下研究发现证型与不同诱发因素产生的差异性,提示了对于同一诱发因素、不同相关因素的患者在证型之间可能存在关联性。
魏颖[4](2012)在《初诊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初诊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确立诊断,探讨误诊原因,并针对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者经造影导管冠状动脉内给予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解放军第二零八医院收治的初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共108例,其中男49例,女59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54.53±9.74岁,入选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胸痛、胸闷等冠心病症状,排除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yiography, CTA)、心电图动态演变及心肌酶学检查已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和经CT、彩超等相关检查排除主动脉夹层、心脏瓣膜病、心肌病、肺栓塞等其他胸部疾病。患者入院后均常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ARB)、他汀类及改善循环药物。于入院1周内根据患者意愿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有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患者,经造影导管冠状动脉内给予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8ug/kg,10mmin注入,于给药10分钟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所有入选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明确冠心病的诊断,分析误诊原因;对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者观察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的疗效。结果:①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92例(92/108),准确率为85.1%,其中冠状动脉血管狭窄>50%的有42例(42/108),占38.8%;冠脉血管无明显狭窄但伴有造影剂染色的血栓形成的有50例(50/108),占46.2%。非冠心病组16例(16/108),即冠状动脉血管无明显狭窄(<50%),误诊率为14.8%;②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在年龄、BMI、吸烟、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方面,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③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心电图的关系:冠心病组心电图有ST-T改变的有75例(75/92),占81.5%,无ST-T改变的有17例(17/92),占18.4%。其中冠脉血管狭窄>50%存在ST-T改变的有36例(36/42),占85.7%,无ST-T改变的有6例(6/42),占14.2%。冠状动脉内血栓的有ST-T改变的有39例(39/50),占78.0%,无ST-T改变的有11例(11/50),占22.0%。非冠心病组存在ST-T改变的有12例(12/16),占75.0%,无ST-T改变的有4例(4/16),占25.0%。经统计学分析,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④冠脉内血栓形成者,经造影导管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治疗,症状明显改善的有44例(44/50),占88.0%,无效的有6例(6/50),占12.0%。给药10min后复查冠脉造影血栓明显减少或消失的有42例(42/50),占84.0%,无明显变化的有8例(8/50),占16%,术后心电图比术前明显好转(除外术前无变化者)的有25例(25/39),占64.1%;术后心电图比术前无明显好转(除外术前无变化者)的有14例(14/39),占35.8%。结论:1、在胸痛、胸闷症状者中初诊冠心病存在一定的误诊率。依据心电图变化和危险因素等不能鉴别。2、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脉血管无严重病变,但合并有血栓形成者高达46.2%,冠脉内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效果显着。
其其格[5](2010)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及炎症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冠心病是多种危险因素所导致的慢性疾病。尽管很多因素(如年龄、吸烟、饮酒、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遗传等)已被证明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但还不能对所有冠心病的发生作出满意的解释。因此,对导致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其他生物学标志物,尤其是炎症标志物(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等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中医学运用病证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具有独特优势,而中医辨证论治又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和精髓。不同中医证候可能存在不同的生物学基础。本论文对125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对其理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做白介素-1、6、肿瘤坏子因子-a、细胞间黏附因子-1、血清淀粉样蛋白A等炎症相关指标,旨在探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证候分布特点及不同证候间是否存在不同理化指标及炎症相关因子的差异,并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不同中医证候与理化指标、炎症相关因子做相关性分析。为临床寻找简便、有效的判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不同证候及预后的指标。结果:①125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特点:涵盖血瘀证、痰浊证、气滞证、寒凝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等7个证候;其中单证31例,占24.60%,以血瘀证为主,占51.61%,其次气虚证,占12.90%;两证组合64例,占51.20%,以气虚血瘀证最多,占48.88%,其次痰瘀互阻证,占14.06%;三证组合22例,占16.80%,以气虚血瘀痰浊证最多,占28.57%,其次为气虚血瘀气滞证,占23.81%;四证组合和五证组合少见,各占4.76%和2.38%;从两证到五证组合在气虚血瘀证的基础上以气虚-阴虚-气滞为组合变化轴线;气虚血瘀并见者51例,占总病例数的40.80%;虚实兼夹证71例,占总病例数的56.80%;②证候与理化指标间Spe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瘀证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TC)、载脂蛋白B(apoB100)、直接胆红素(DBIL)相关;气虚证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直接胆红素(DBIL)等相关;气虚血瘀证与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直接胆红素(DBIL)等相关;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单核细胞(M)、胆红素、载脂蛋白B (apoB100).载脂蛋白AI(apoAI)、白细胞计数(WBC)等为血瘀证主要影响因素;气虚证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等;气虚血瘀证影响因素依次为胆红素、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压积(HCT)、单核细胞(M)、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等;③证候与炎症相关性研究中结果显示:血瘀证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及纤维蛋白原(FIB)相关;气虚证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核因子-KB(NF-KB)相关;气虚血瘀证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相关;④炎症指标间及血脂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与血清甘油三酯(TG)正相关(r=0.246,p=0.004)、与白细胞介素-1(IL-1)正相关(r==0.192,p=0.025),与载脂蛋白AI(apoAI)负相关(r=-0.182,p=0.03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载脂蛋白AI(apoAI)负相关(r=-0.179,p=0.037),与载脂蛋白B100 (apoB100)负相关(r=-0.192,p=0.025),与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正相关(r=0.323,p=0.000);纤维蛋白原(FIB)与载脂蛋白AI(apoAI)负相关(r=-0.188,p=0.029),与白细胞介素-1(IL-1)、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正相关(r=0.301,p=0.000;r=0.339,p=0.000);白细胞介素-1(IL-1)与载脂蛋白(apoAI)负相关(r=-0.180,p=0.036);白细胞介素-6(IL-6)与载脂蛋白(apoAI)负相关(r=-0.178,p=0.039);细胞间黏附因子因子(ICAM-1)与高密度脂蛋白(HDL)负相关(r=-0.217,p=0.011)。结论:①125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证候涵盖血瘀证、痰浊证、气滞证、寒凝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等7个证候;证候组合以两证组合为主;从两证到五证组合在气虚血瘀证的基础上以气虚-阴虚-气滞为组合变化轴线;气虚血瘀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主要病机;②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与外周血白细胞、清总胆固醇水平、载脂蛋白B、胆红素水平相关;气虚证与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胆红素水平相关;气虚血瘀证与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胆红素水平相关,提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不同证候有自己的生物学基础;③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发展与炎症相关,且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不同中医证候存在炎症相关因子表达差异:血瘀证与肿瘤坏死因子-a、纤维蛋白原相关;气虚证与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a、细胞间黏附因子-1、核因子-KB相关;气虚血瘀证与白细胞介素-1、6、肿瘤坏死因子-a、细胞间黏附因子-1相关;④各种炎症相关指标之间及炎症指标与血脂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反应有关。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气虚证、气虚血瘀证候与炎症反应有关。结果进一步支持了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这一理论假说。并提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不同证候中释放急性时相蛋白、炎症因子有一定的差异。
郎涛[6](2010)在《益气化痰祛瘀汤治疗老年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益气化痰祛瘀汤治疗老年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方法:60例老年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证属心脾气虚、痰瘀痹阻证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益气化痰祛瘀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化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四周后,中医症状总体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轻心绞痛发作程度及减少发作频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对血脂、心电图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化痰祛瘀汤可显着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具有调节血脂、改善心电图血流变等指标的作用。本研究丰富了中医治疗老年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理论内容,肯定了益气化痰祛瘀汤的临床疗效。
鲁永菊,罗建设,周蜜,李峰,谢辉,宋微[7](2007)在《慢性胆囊炎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变化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慢性胆囊炎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CANF)变化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对61例慢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标准CANF试验,据测试结果分成阳性组(CANF+)及阴性组(CANF-)。健康人60例为对照组。记录24h动态心电图并进行HRV分析。结果慢性胆囊炎患者CANF异常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72.1%vs28.3%,P<0.05),且主要表现为迷走神经功能异常;与对照组比较,CANF+组HRV分析中时域指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每5min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减少(P<0.05),且反映迷走神经张力改变的指标在CANF+组及CANF-组中均明显增高,低频与高频比值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慢性胆囊炎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以副交感神经张力增加为主。HRV分析是临床早期发现慢性胆囊炎患者CANF异常的较好方法。
李晟[8](2007)在《冠心病心绞痛病人中医证型及证型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提出目的:探索冠心病心绞痛(CHD)中医证型的流行趋势,明确主要危险因素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中的分布规律,更好地开展冠心病一级预防。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病历540份。非CHD对照组150份。冠状动脉造影(CAG)病人病历142份。根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危险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血压、血糖、血脂、吸烟与冠心病有关,可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性。血脂指标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各单项指标TG、TC、LDL-C对冠心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可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对冠脉造影的秩和检验分析显示痰阻心脉、气阴两虚两种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最为密切,其中痰阻心脉型、气阴两虚型以三支病变为主;心血瘀阻、气虚血瘀、阴寒凝滞、心肾阴虚以单支病变为主;阳气虚衰、气滞血瘀以单支和双支为主。结论:血压、血糖、血脂、吸烟是冠心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以冠脉造影为客观依据的中医证型中,痰阻心脉、气阴两虚是主要证型,其中痰阻心脉型、气阴两虚型以三支病变为主;心血瘀阻、气虚血瘀、阴寒凝滞、心肾阴虚以单支病变为主;阳气虚衰、气滞血瘀以单支或双支为主。冠脉造影病人中医证型中血脂指标改变最明显亦以痰阻心脉,气阴两虚型为主。
许祥林,崔敏[9](2001)在《胆心综合症的心率变异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胆心综合症的HRV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正常组 (2 5例 )、胆心综合症ST -T正常组 (2 4例 )及胆心综合症ST -T异常组 (19例 )的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以及HRV的改变。结果 胆心综合症两组的房早、房速和室早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 ,ST -T异常组的室速发生率高于ST -T正常组。正常对照组与ST -T正常组的SDNN和rMDS无显着性差异 ,而ST -T异常组的SDNN和rMSD明显降低。结论 胆心综合症的房早、房速和室早发生率增高可能与神经反射有关 ,ST -T异常组的HRV降低 ,室速发生率增高 ,提示可能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存在
二、胆心综合症的心率变异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胆心综合症的心率变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胆心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与观察指标 |
2.1 研究方法 |
2.2 研究指标 |
3 结果 |
3.1 113 例胆心综合征患者证型分布情况 |
3.2 106 例胆心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及分析 |
3.3 胆心综合征常见证型患者之间动态心电图 HRV 单指标分析 |
3.4 胆心综合征常见证型与动态心电图 HRV 指标 logistic 回归分析 |
4 讨论 |
4.1 胆心综合征 |
4.2 心率变异性 |
4.3 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其分布规律 |
4.4 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 |
5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2)中西医结合干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生存质量动态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与观察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数据管理 |
5. 统计学处理 |
6. 结果 |
分析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冠心病心绞痛诱发及危险因素在痰瘀互结证和气虚血瘀证的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研究目的 |
2.临床资料 |
3.受试者选择 |
5.信息采集 |
6.数据管理 |
7.统计分析方法 |
8.伦理学要求 |
9.研究结果 |
分析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初诊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第二章 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及炎症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第一部分 综述 |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研究进展 |
心脏标志物临床应用进展 |
第二部分 125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人口学特征及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本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125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与炎症相关性研究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本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益气化痰祛瘀汤治疗老年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资料与方法 |
(一) 诊断标准 |
(二) 病例选择 |
(三) 研究对象 |
(四) 治疗及观察方法 |
(五) 疗效评定标准 |
(六) 统计分析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一) 中医症状总体疗效比较 |
(二) 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
(三) 心电图疗效比较 |
(四) 两组患者硝酸甘油减停情况比较 |
(五) 对血脂的影响 |
(六) 对血流变学的影响 |
(七) 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
(八) 安全性监测 |
讨论 |
一、理论探讨 |
(一) 心脾相关的理论依据 |
(二) 心脾气虚、因虚致瘀、因虚生痰、痰瘀互结、痹阻心脉为本病的重要病机 |
(三) 痰瘀同源,互生互化 |
(四) 痰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贯穿疾病发生发展全过程 |
二、方药分析 |
三、疗效评价 |
四、本课题的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着作 |
详细摘要 |
(7)慢性胆囊炎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变化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试验前的准备 |
1.2.2 SCANFT[3] |
1.2.3 HRV分析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CANF比较 |
2.2 两组HRV的比较 |
3 讨论 |
(8)冠心病心绞痛病人中医证型及证型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调查对象 |
1.1 选择医院及病历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病例标准 |
1.4 排除病例标准 |
1.5 病历的选取 |
2.调查内容 |
2.1 人口学资料 |
2.2 症候学资料 |
2.3 诊断学资料 |
2.4 治疗学资料 |
3.调查方法 |
3.1 调查质量控制 |
3.2 调查资料处理 |
3.3 数据的统计分析 |
3.4 流行病学研究及统计学处理 |
结果与分析 |
1.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均衡性比较 |
2.logistics回归分析 |
2.1 冠心病危险因素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
2.2 冠心病危险因素logit对数线性分析 |
2.3 血脂指标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
2.4 血脂指标logit对数线性分析 |
3.冠心病辨证分型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
3.1 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 |
3.2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
3.3 冠脉造影中医证型与血脂蛋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1.冠状动脉疾病(CAD) |
2.吸烟与冠心病 |
3.高血压与冠心病 |
4.糖尿病与冠心病 |
5.血脂异常与冠心病 |
6.中医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 |
7.导师对冠心病中医证型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 |
8.本文对冠心病住院病人中医证型及证型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
发表论文 |
四、胆心综合症的心率变异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胆心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D]. 张西亚.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2]中西医结合干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生存质量动态变化研究[D]. 邱倩.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3(05)
- [3]冠心病心绞痛诱发及危险因素在痰瘀互结证和气虚血瘀证的差异研究[D]. 殷晓梅.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3(05)
- [4]初诊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的临床分析[D]. 魏颖. 延边大学, 2012(02)
- [5]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及炎症相关性研究[D]. 其其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0)
- [6]益气化痰祛瘀汤治疗老年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 郎涛.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2)
- [7]慢性胆囊炎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变化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J]. 鲁永菊,罗建设,周蜜,李峰,谢辉,宋微.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04)
- [8]冠心病心绞痛病人中医证型及证型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D]. 李晟.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07(S2)
- [9]胆心综合症的心率变异分析[J]. 许祥林,崔敏.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