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猫抓伤引起人畜共患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体癣1例(论文文献综述)
石刚,吴建博,杨飞,付志新,尹孟慧[1](2022)在《3种人宠共患皮肤病的防控》文中指出近年来,由宠物引发的人类皮肤病病例明显增多。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咨询及到多个皮肤专科门诊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宠物源性人类皮肤病的发生种类和特点,并提出科学防控建议,为临床医生、宠物医生、宠物主人及密接人群提供防治参考。
龚寒春[2](2017)在《融安县犬猫皮肤病病因及治疗效果调查》文中指出皮肤病是宠物临床诊疗中的常见病,发病原因复杂。为了调查融安县城区宠物犬和猫的皮肤病发病原因,本课题自2015年2月开始至2016年8月止,一共收集了 126例犬猫的皮肤病,均为临床接诊的病例,其中犬病例为97例,猫病例为29例。根据患病犬猫的临床症状表现的不同,分别选用皮肤刮片法、耳拭子检查法、皮肤真菌培养法、拔毛检查法进行检查,126例皮肤病病例中有54例为细菌性皮肤病(犬51例,猫3例);29例为耳炎(犬21例,猫8例),真菌感染病例有36例(犬21例,猫15例)。寄生虫性皮肤病感染的有91例(犬65例,猫26例),有25例蠕形蹒感染(犬15例,猫10例);7例为犬疥螨感染,20例为耳螨感染(犬10例,猫10例);感染跳蚤病例数有35例(犬19例,猫6例),蜱虫感染的14个病例皆为犬。在97例犬皮肤病病例中,体形、品种、年龄、饮食结构、生活环境,发病率有明显的差异。从不同的体形来看,小型犬感染率最高,中型犬感染率最低。从不同品种来看,贵宾犬发病率最高,其次是金毛犬,大陆玩具犬皮肤病发病率第三。从年龄来看,1岁以内幼年犬猫发病率最高,1~2周岁的成年犬皮肤病发病率次之。从饮食结构差异来看,126例患病犬猫中有86例长期食用米饭肉类等营养结构单一的食物,营养均衡的犬猫感染皮肤病的概率较低。从生活环境来看,居家生活的犬猫患病率高于放养生活的犬猫患病率。皮肤病发病时间比较集中,季节差异大,3~5月是犬猫皮肤病高发季节,发病率为45.23%(57/126),9~10月发病率位居第二,为22.22%(28/126)。此外,因剃毛引发的外伤皮肤病病例有5例,发病率为3.97%。随机挑选细菌性皮肤病病例进行病原菌分离与鉴定,得到8株细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氏菌、出血性巴氏杆菌、小肠结核耶尔森氏菌、阴沟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模仿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疑似真菌感染的16例病例进行病原菌分离,获得3株真菌,分别是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毛癣菌。根据皮肤病类型与病原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细菌感染病例选择高度敏感的药物,头孢曲松钠、恩诺沙星分别进行治疗;体外寄生虫跳蚤、蜱、虱子感染的皮肤病例选用福莱恩滴剂;蠕形螨感染的犬猫可选用多拉菌素、伊维菌素、双甲脒治疗;耳螨感染的犬猫可选用赛拉菌素治疗;真菌感染的犬猫选用盐酸特比萘芬、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全身或大面积感染病例使用药用沐浴露定期洗浴治疗效果更佳。
马晓平,叶娇,王承东,古玉[3](2017)在《大熊猫源石膏样小孢子菌培养条件的筛选》文中研究说明为探明大熊猫源石膏样小孢子菌的最佳培养条件,在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等条件下培养石膏样小孢子菌,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每天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石膏样小孢子菌在沙氏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改良沙氏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高盐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但在皮肤癣菌鉴定培养基和子囊孢子培养基上生长缓慢;5种碳源对菌株生长的影响不大,其中葡萄糖使该菌生长较好;在5种氮源培养基中,除了在以尿素为氮源的培养基中该菌株不能生长外,在以蛋白胨、硝酸钠、草酸铵、硫酸铵为碳源的培养基中该菌均能生长,且在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好;该菌株生长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5℃,在1535℃均可生长,在35℃时生长最差;在pH值为10时生长最好,在pH值为5、6、8、9时均能够良好生长,比在pH值为7时的生长更好,在pH值为4、11时的生长较差。
张悦天,马晓平,古玉,袁思遥,李德生,黄小丽,曹三杰,黄小波,凌珊珊,余树民,左之才,邓俊良,沈留红,伍锐,文翼平,任志华,杨天意,王承东[4](2015)在《大熊猫源石膏样小孢子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研究大熊猫皮肤病的病因及有效防治该病,对患皮肤病的大熊猫病变部位的皮屑进行了真菌学检查与分离,并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学特征鉴定、ITS序列分析以及小鼠的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到的真菌为石膏样小孢子菌(编号为MXP-13-11-1)。分离株MXP-13-11-1的ITS序列的长度为573bp,该片段包括ITS1、5.8SrDNA和ITS2的全部序列以及18SrDNA和28SrDNA的部分序列。BLAST序列比对结果显示,MXP-13-11-1与编号GU348990.1的石膏样小孢子菌的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9%。根据形态学鉴定、BLAST比对结果和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可以将分离株MXP-13-11-1鉴定为石膏样小孢子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皮肤致病性强。
曾梅华,陈军,孔庆涛,桑红,邓德权,胡文星,颜文良[5](2012)在《石膏样小孢子菌面部感染1例并文献回顾》文中指出报道1例由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所致的面癣。患者为5岁男童,外伤后致右侧面颊部红斑、丘疹、脓疱20余日于我科就诊。真菌镜检显示菌丝阳性;真菌培养生长石膏样小孢子菌。皮损外用酮康唑乳膏两周后复诊,痊愈。随诊观察1个月未见复发。
陈曦[6](2010)在《犬用伊曲康唑凝胶剂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犬皮肤真菌病为一种兽医临床常见多发疾病,该病不仅侵袭犬,同时也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现在对于犬皮肤真菌病的治疗,临床上可选的药物有限,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用药量大,毒副作用明显等缺点。本实验尝试将广谱抗真菌药伊曲康唑设计为外用剂型,旨在降低给药剂量,减少毒副作用,并有针对性的治疗真菌性皮肤感病。本实验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伊曲康唑的含量,该方法在给出特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及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符合要求,最小检测限量(LOD)为0.01μg/mL,方法灵敏度较高符合检测要求。对伊曲康唑稳定性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其对光不稳定,需避光保存,对高温及低温稳定。应用HPLC法测定伊曲康唑以正辛醇为油相的油/水分配系数,可知其极难溶于水,易溶于脂类,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技术包合伊曲康唑。以包合率为指标,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包合条件:伊曲康唑与HP-β-CD用量比(1:35)、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24h)、滴加时间(20min)。通过单因素考察及以8h累计释药百分率为指标,设计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犬用伊曲康唑凝胶剂的处方:伊曲康唑1.5%(药物有效浓度),浓盐酸0.3%,无水乙醇5.0%,HP-β-CD 52.5%,卡波姆-940 1.5%,聚乙二醇-400(PEG-400)10.0%,尼泊金乙酯0.1%,蒸馏水适量,三乙醇胺适量调节pH值至5.0,标示量15.0mg/g;考察犬用伊曲康唑凝胶剂含量及稳定性,结果表明胶体呈淡黄色,透明均匀,性状稳定,符合标准,对温度稳定,对光不稳定需用避光包装。实验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为药物渗透及释放装置,进行体外皮肤渗透性及离体皮肤中伊曲康唑滞留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犬用伊曲康唑凝胶剂药物渗透效果良好,皮肤内药物含量较高,利于治疗皮肤真菌病。通过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及皮肤致敏性试验进行皮肤毒理研究,以单剂量给药的方法,将低、中、高三种浓度的伊曲康唑凝胶剂涂抹于大鼠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观察结果:大鼠皮肤无急性毒性反应;通过单剂量及多剂量给药方法,将伊曲康唑凝胶剂涂抹于家兔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家兔皮肤刺激反应平均分值小于0.5,属于无刺激药物;用伊曲康唑凝胶剂、空白凝胶及阳性致敏物涂抹于豚鼠完整皮肤,犬用伊曲康唑凝胶对豚鼠皮肤过敏反应分值为0,致敏率为0,具有弱致敏性,结果表明研制的犬用伊曲康唑凝胶剂无刺激、无毒、弱致敏,用于治疗犬皮肤真菌病安全无毒。临床疗效观察:治疗10只就诊于兽医院门诊患真菌性皮肤病的犬,分别在病犬患处涂抹犬用伊曲康唑凝胶(15mg/g),厚度约为2mm,连续给药4周后,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为90%,表明犬用伊曲康唑凝胶剂治疗犬皮肤真菌病治愈率较高,初步证明该制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贺丹,郭亮,王丽[7](2007)在《人兽共患真菌病的现状》文中认为人兽共患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人和动物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一些原本被认为是非致病或条件致病性的真菌,如曲霉、隐球菌、组织胞浆菌、马尔尼菲青霉等引起的人兽共患病不断增加,严重地威胁着人和动物的健康。本文主要介绍了皮肤、皮下组织及深部感染3类人兽共患真菌病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以阐明预防、控制人兽共患病发生的重要意义。
许菊芬[8](2003)在《当心宠物惹病》文中研究说明病例 抱狗引发体癣 刘女士向医生诉说,每到夏季她裸露的手臂上就会出现疱疹,奇痒难熬,并有皮屑脱落。曾使用过多种激素类药膏和止痒药膏,都没什么大效果。 接诊的陈医生问她,平时手臂接触些什么? 刘女士说,除了抱抱家中的宠物狗外,没什么特别的东?
陈挺,许爱娥[9](2002)在《猫抓伤引起人畜共患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体癣1例》文中研究说明患者,女性,6岁,左面部猫抓伤后出现丘疹丘疱疹2周。外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皮疹扩大.取患者面部皮损边缘鳞屑作真菌学检查,直接镜检检得菌丝,真菌培养结果为石膏样小孢子菌生长,取猫爪和猫身上鳞屑作真菌直接镜检结果为阴性,真菌培养结果为石膏样小孢子菌生长。患者抗真菌治疗后痊愈。
二、猫抓伤引起人畜共患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体癣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猫抓伤引起人畜共患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体癣1例(论文提纲范文)
(1)3种人宠共患皮肤病的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1 由宠物癣菌引发的人类皮肤癣菌病 |
1.1 概述 |
1.2 流行情况 |
1.3 发病特点 |
1.4 治疗及防控 |
2 由宠物螨虫引发的人类螨虫皮炎 |
2.1 概述 |
2.2 流行情况 |
2.3 发病特点 |
2.4 治疗及防控 |
3 由猫汉森巴尔通体引发的人猫爪病 |
3.1 概述 |
3.2 流行情况 |
3.3 发病特点 |
3.4 治疗及防控 |
(2)融安县犬猫皮肤病病因及治疗效果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宠物的来源 |
1.2 宠物行业现状 |
1.3 犬猫皮肤病研究状况 |
1.4 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皮肤病临床诊断与治疗 |
2.1 器材与试剂 |
2.2 病例来源 |
2.3 皮肤病临床诊断方法 |
2.4 皮肤病临床治疗方法 |
2.5 典型病例剖析 |
2.6 典型病例诊断与治疗效果 |
第三章 典型病例的病原检测 |
3.1 药品与试剂 |
3.2 主要器材 |
3.3 典型病例的病原检测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4.1 融安县皮肤病发病原因分析 |
4.2 细菌分离鉴定结果讨论 |
4.3 临床药物的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
4.4 典型皮肤病病例讨论 |
4.5 营养对皮肤病防治的重要性 |
4.6 皮肤病临床诊断中的注意事项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大熊猫源石膏样小孢子菌培养条件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菌株 |
1.2 培养基 |
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
1.4 石膏样小孢子菌的形态学观察 |
1.5 不同培养条件对石膏样小孢子菌菌落生长影响的试验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石膏样小孢子菌的形态学观察结果 |
2.2 不同培养条件下石膏样小孢子菌菌落的生长 |
2.2.1 不同培养基对石膏样小孢子菌菌落生长的影响 |
2.2.2 不同碳源对石膏样小孢子菌菌落生长的影响 |
2.2.3 不同氮源对石膏样小孢子菌菌落生长的影响 |
2.2.4 不同温度对石膏样小孢子菌菌落生长的影响 |
2.2.5 不同p H值对石膏样小孢子菌菌落生长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4)大熊猫源石膏样小孢子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料 |
1.2 主要试剂 |
1.3 设备和仪器 |
1.4 引物 |
1.5 大熊猫皮肤真菌病的诊断 |
1.5.1 临床症状 |
1.5.2 实验室诊断 |
1.6 真菌的分离纯化 |
1.6.1 病料的采集 |
1.6.2 分离、培养和纯化 |
1.6.3 形态学鉴定 |
1.7 分子生物学鉴定 |
1.7.1 真菌DNA的提取 |
1.7.2 ITS区的PCR扩增 |
1.7.3 PCR产物的电泳鉴定 |
1.7.4 序列分析 |
1.8 治疗 |
1.9 动物致病性试验 |
2 结果 |
2.1 实验室诊断 |
2.2 分离培养 |
2.3 形态学特征 |
2.4 分子生物学鉴定 |
2.5 治疗 |
2.6 致病性试验 |
2.6.1 临床症状 |
2.6.2剖检变化 |
2.6.3 病理组织学变化 |
3 讨论 |
(6)犬用伊曲康唑凝胶剂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皮肤真菌病概述 |
1.1.1 致病性真菌 |
1.1.2 致病机理 |
1.1.3 临床症状及流行特点 |
1.2 抗真菌药物 |
1.3 伊曲康唑 |
1.3.1 伊曲康唑简介 |
1.3.2 伊曲康唑剂型研究进展 |
1.3.3 环糊精包合技术在伊曲康唑制剂中的应用 |
1.3.4 伊曲康唑凝胶剂研制的意义 |
1.4 实验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主要实验器材 |
2.1.2 药品及试剂 |
2.1.3 试验用试剂配制 |
2.1.4 实验动物 |
2.2 实验方法 |
2.2.1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伊曲康唑含量的分析方法建立 |
2.2.2 伊曲康唑包合物溶液的制备 |
2.2.3 犬用伊曲康唑凝胶的制备 |
2.2.4 犬用伊曲康唑凝胶剂的体外皮肤渗透性及离体皮肤中伊曲康唑滞留量的研究 |
2.2.5 犬用伊曲康唑凝胶剂的皮肤毒理实验研究 |
2.2.6 犬用伊曲康唑凝胶剂的临床疗效研究 |
3 实验结果 |
3.1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伊曲康唑含量的方法建立 |
3.1.1 检测波长的选择 |
3.1.2 高效液相色谱图及标准曲线 |
3.1.3 方法专属性考察 |
3.1.4 回收率考察结果 |
3.1.5 精密度实验结果 |
3.1.6 最小检测限(LOD) |
3.1.7 伊曲康唑甲醇溶液高温、低温及强光照射稳定性试验结果 |
3.2 伊曲康唑包合物溶液的制备 |
3.2.1 伊曲康唑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结果 |
3.2.2 溶解一定量伊曲康唑时盐酸的用量选择 |
3.2.3 包合物溶液制备工艺最优条件 |
3.2.4 包合物鉴定结果 |
3.3 犬用伊曲康唑凝胶剂的制备 |
3.3.1 犬用伊曲康唑凝胶剂处方单因素实验结果 |
3.3.2 凝胶剂体外的释放试验标准曲线绘制 |
3.3.3 伊曲康唑凝胶剂的处方筛选 |
3.3.4 伊曲康唑凝胶剂质量考察结果 |
3.3.5 伊曲康唑凝胶剂稳定性实验结果 |
3.4 体外皮肤渗透性及离体皮肤中伊曲康唑滞留量的实验结果 |
3.4.1 体外经皮渗透测定方法专属性结果 |
3.4.2 体外经皮渗透测定方法的标准曲线结果 |
3.4.3 体外经皮渗透测定方法精密度试验结果 |
3.4.4 体外经皮渗透测定方法回收率实验结果 |
3.4.5 伊曲康唑凝胶剂体外经皮渗透试验累积释药量结果 |
3.4.6 伊曲康唑凝胶剂离体皮肤滞留量的测定方法专属性考察结果 |
3.4.7 伊曲康唑凝胶剂离体皮肤滞留量标准曲线的绘制 |
3.4.8 伊曲康唑凝胶剂离体皮肤滞留量方法精密度实验结果 |
3.4.9 伊曲康唑凝胶剂离体皮肤滞留量方法回收率实验 |
3.4.10 伊曲康唑凝胶剂离体皮肤药物累积滞留量结果 |
3.5 犬用伊曲康唑凝胶剂的皮肤毒理实验研究 |
3.5.1 大鼠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
3.5.2 家兔皮肤刺激试验结果 |
3.5.3 豚鼠皮肤致敏试验 |
3.6 犬用伊曲康唑凝胶剂的临床疗效结果 |
4 讨论 |
4.1 伊曲康唑含量的检测方法分析 |
4.2 关于伊曲康唑包合物 |
4.3 犬用伊曲康唑凝胶处方 |
4.3.1 单因素对犬用伊曲康唑凝胶的制备的影响 |
4.3.2 伊曲康唑凝胶剂的处方优化 |
4.4 伊曲康唑凝胶剂体外经皮渗透性的探讨 |
4.5 犬用伊曲康唑凝胶剂的使用安全性初步分析 |
4.6 犬用伊曲康唑凝胶剂临床疗效的观察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人兽共患真菌病的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皮肤癣菌病 (dermatophytosis) [5, 7~10] |
2孢子丝菌病 (sporotrichosis) [2, 11] |
3 常见深部真菌病 |
3.1 假丝酵母病 (candidiasis) [2~6, 12] |
3.2 隐球菌病 (cryptococcosis) [2, 4, 5, 13] |
3.3 曲霉病 (aspergillomycosis) [2, 4, 14] |
3.4 组织胞浆菌病 (histoplasmosis) [2, 4, 15] |
3.5 其他深部真菌病 |
四、猫抓伤引起人畜共患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体癣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3种人宠共患皮肤病的防控[J]. 石刚,吴建博,杨飞,付志新,尹孟慧. 中国动物保健, 2022(01)
- [2]融安县犬猫皮肤病病因及治疗效果调查[D]. 龚寒春. 广西大学, 2017(01)
- [3]大熊猫源石膏样小孢子菌培养条件的筛选[J]. 马晓平,叶娇,王承东,古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4]大熊猫源石膏样小孢子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J]. 张悦天,马晓平,古玉,袁思遥,李德生,黄小丽,曹三杰,黄小波,凌珊珊,余树民,左之才,邓俊良,沈留红,伍锐,文翼平,任志华,杨天意,王承东. 中国兽医科学, 2015(06)
- [5]石膏样小孢子菌面部感染1例并文献回顾[J]. 曾梅华,陈军,孔庆涛,桑红,邓德权,胡文星,颜文良.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2(03)
- [6]犬用伊曲康唑凝胶剂的研制[D]. 陈曦. 东北农业大学, 2010(05)
- [7]人兽共患真菌病的现状[J]. 贺丹,郭亮,王丽.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7(06)
- [8]当心宠物惹病[N]. 许菊芬. 解放日报, 2003
- [9]猫抓伤引起人畜共患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体癣1例[J]. 陈挺,许爱娥.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