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教师的心理困扰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卢彭[1](2021)在《基于阅读疗法的高校图书馆阅读与心理健康指导服务》文中指出高校图书馆在解决大学生心理困扰的问题中起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教师、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开展基于阅读疗法的阅读与心理健康指导服务,并将基于阅读疗法的阅读与心理健康指导服务纳入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体系。基于阅读疗法的阅读与心理健康指导服务可以是传统的图书阅读与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也可以是影视作品欣赏与心理健康指导服务,音乐欣赏、弹唱与心理健康指导服务,听书与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书画欣赏、创作与心理健康指导服务,真人图书阅读与心理健康指导服务等。
季道帅[2](2021)在《特殊时期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要课题,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使全世界都进入了一段特殊时期,由于体育本身的特性主要以运动技能的表现为主,所以在特殊时期背的景下,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就业问题更加凸显。第一:特殊时期背景下,就业方式、就业信息来源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压力增大;第二,体育学科专业性较强,就业局限大,体育专业在面试内容与其他学科不同,在当前特殊时期背景下,处于劣势地位。所以,通过对特殊时期影响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因素调查研究和对哈尔滨师范大学近几年体育专业研究生初次就业率进行调查,发现当前所面临的就业困境并提出发展对策,帮助体育专业研究生在特殊时期走出就业困境。本文以特殊时期背景下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困境为研究对象,以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级至2021级体育专业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综述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以期找出体育专业研究生在特殊时期背景下所面临的就业困境并提出发展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特殊时期背景下,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初次就业率下降明显;第二,体育专业研究生自身的专业素质、就业观念、人际交往能力、个人自身条件等因素;来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现有条件因素;来自社会的供需关系、国家宏观调控和地区差异等因素;就业信息获取、信息筛选、笔试和面试的流程因素对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带来了影响。第三,在特殊时期给体育专业研究生自身理论知识和专项技能以及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恐不能顺利毕业,无法安心就业以及来自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很多体育专业研究生心理困扰增多,导致就业面临困境。第四,学校针对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下降,能力得不到提升;同时,学校忽视研究生的就业指导,这使处在特殊时期背景下的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竞争力不够,给就业带了一定的难度。第五,在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大量2020年及以前毕业的体育专业研究生和2021年毕业的体育专业研究生同台竞争;同时受影响的企业为降低经济压力大幅度降低就业岗位甚至出现减员,这样造成了人才供给和岗位需要的不行匹配;此外,地区不同的运动项目、生活方式、气候等因素给体育专业研究生在就业的选择上带来了一定的困境。第六,研究生整个就业流程都发生了变化,就业流程的各因素都转为线上,首先,特殊时期背景下,所有线下招聘都被取消,招聘信息来源大部分都来源于网络,招聘信息的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笔试和面试的方式也由线下转为线上;对于体育专业研究生而言,招聘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各项基本和专项的技能展示,特殊时期居家隔离,限制外出,许多面试的动作因场地问题训练受到限制,同时线上的招聘方式给体育专业研究生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难。
王铁成[3](2021)在《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困扰及其调适研究》文中指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在适应周围环境、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具有自卑与自尊交织、焦虑与抑郁并存、敏感与孤僻共生的特征。顺利解除青年教师的心理困扰关系教育的成败,国家应该重视,社会应该关注。
罗雄[4](2020)在《高等学校时代新人培育研究》文中认为
吴茵琪(Ngyanki)[5](2020)在《粤港两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其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香港与广州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分析比较香港和广州在校大学生在中医五态人格量表测评方面的差异,探索香港与广州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重点探讨两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家庭教养方式等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效应,提出进一步完善两地高校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减少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提高预防心理危机工作水平的对策。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和香港3所综合院校1038名大学生,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APGAR)和中医五态人格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通过t检验、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结果:本次共发放问卷1050份,回收有效问卷103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8.86%,其中香港450例(43.35%),广州588例(56.65%)。(1)按SCL-90量表测评结果显示,香港大学生中出现心理异常144例,占总数的32.00%,其中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家庭氛围大学生的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父母婚姻现状的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家庭月收入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未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329)。广州大学生中出现心理异常162例,占总数的27.55%,其中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家庭氛围大学生的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父母婚姻现状的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不同家庭月收入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未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39)。(2)SCL-90因子得分显示,香港大学生中,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父母婚姻现状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家庭氛围的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广州大学生中,未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父母婚姻现状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家庭氛围的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全国常模得分比较中,广州大学生心理状况中,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得分大部分低于与全国常模得分,偏执因子得分大部分高于与全国常模得分;香港大学生心理状况得分中,躯体化因子、偏执因子和精神因子高于与全国常模得分,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和恐怖因子低于与全国常模得分(P<0.05)。(3)按自杀意念量表测评结果显示,香港大学生中有自杀意念66例,占总数的15.49%,其中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父母婚姻现状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不同家庭氛围的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广州大学生中有自杀意念72例,占总数的12.37%,其中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未发现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按家庭关怀度量表测评结果显示,香港大学生中家庭关怀度障碍240例,占总数的53.33%,其中不同年级、性别、学院、父母婚姻现状、家庭氛围、家庭月收入的大学生家庭关怀度障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不同年级、性别、学院、父母婚姻现状、家庭氛围、家庭月收入的大学生家庭关怀度指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广州大学生中家庭关怀度障碍474例,占总数的80.61%,其中不同年级、学院、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婚姻现状、家庭氛围、家庭月收入的大学生家庭关怀度障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不同年级、学院、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婚姻现状、家庭月收入的大学生家庭关怀度指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按中医五态人格量表测评结果显示,太阳得分中,广州大学生14.02±4.93,香港大学生10.92±4.21;少阳得分中,广州大学生16.77±4.61,香港大学生13.81±4.60;阴阳和平得分中,广州大学生为8.51±2.21,香港大学生7.25±2.70,;少阴得分中,广州大学生16.84±3.05,香港大学生15.20±3.75;太阴得分中,广州大学生8.78±6.86,香港大学生9.41±6.15;经统计检验,广州与香港在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少阴、太阴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与全国常模得分比较中,香港大学生中医五态人格得分中,少阳、阴阳和平、少阴得分高于全国常模中医五态人格得分,太阳得分低于全国常模中医五态人格得分;广州大学生中医五态人格得分中,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少阴得分高于全国常模中医五态人格得分,太阴得分低于全国常模中医五态人格得分。(6)在香港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logistic模型中,单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级、性别、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对本专业满意、曾补考和(或)留过级、有宗教信仰、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恋爱受到别人干涉是影响香港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级、性别、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对本专业满意、曾补考和(或)留过级、有宗教信仰、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恋爱受到别人干涉是香港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恋爱受到别人干涉(OR=44.818,P<0.001)、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OR=3.366,P=0.013)、曾补考和(或)留过级(OR=2.918,P=0.005)、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OR=2.783,P=0.002)、年级(OR=2.611,P<0.001)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对本专业满意(OR=0.237,P<0.001)、性别(OR=0.294,P=0.001)、有宗教信仰(OR=0.465,P=0.022)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在广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logistic模型中,单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级、性别、学院、独生子女、父母婚姻、家庭氛围、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对本专业满意、是学生会干事、曾补考和(或)留过级、有宗教信仰、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是否谈恋爱、恋爱受到别人干涉、曾有服药或割腕等自伤或自杀行为是影响广州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级、性别、学院、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对本专业满意、曾补考和(或)留过级、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是否谈恋爱、恋爱受到别人干涉、曾有服药或割腕等自伤或自杀行为是广州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曾有服药或割腕等自伤或自杀行为(OR=43.523,P<0.001)、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OR=36.141,P<0.001)、恋爱受到别人干涉(OR=11.730,P<0.001)、曾补考和(或)留过级(OR=4.093,P<0.001)、学院(OR=1.910,P<0.001)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年级(OR=0.504,P=0.008)、谈恋爱(OR=0.259,P<0.001)、性别(OR=0.151,P<0.001)、对本专业满意(OR=0.078,P<0.001)、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OR=0.073,P<0.001)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结论:香港和广州大学生心理方面存在认知障碍、自卑、抑郁苦闷、家庭关怀度障碍、自杀意念等问题,且检出率较高。香港大学生在认知障碍、自卑感、忧郁苦闷心境等问题较广州大学生更为严重,同时香港大学生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比广州大学生更严重,若未得到良好开导,容易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在SCL-90心理状况得分方面,香港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正常水平,但广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高于正常水平。在中医五态人格得分方面,香港大学生性格较随和、沉着冷静、善于辨认是非、自我警惕性较强、不易患得患失、但进取心较差、抗打击能力弱,广州大学生进取心和抗打击能力强、自我警惕性较低、稳定性较强、有奉献精神、但易盲信别人。家庭情绪氛围、个人经历、宗教信仰和个人不良习惯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如父母暴力打斗、恋爱受别人干涉和重大事件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因此,应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训与宣教,合理引导大学生恋爱与情感依恋,鼓励父母采用关爱、和谐家庭情绪氛围与鼓励的教养方式,综合多途径、个性化、针对性的方式预防和控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连选,谭鑫,张江华[6](2020)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重大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都面临着巨大考验。对中南大学1437名大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和电话访谈,结果显示:焦虑、强迫、恐怖这三种不良情绪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心理困扰,高年级学生易出现抑郁和焦虑心理,低年级学生易出现恐怖心理,女生比男生更易出现心理问题,男生比女生更易产生敌对情绪。高校要通过加强信息引导,提供援助支持,开通心理热线,调整疫后心态等途径建立健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干预方案。
李天琦[7](2020)在《CJ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四困”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最满意的现代服务业。随着国家实现由“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战略的持续推进,社会对高素质旅游职业人才的要求更高、需求更迫切。然而,随着当今职教与普教的矛盾的日益加剧,中职学生存在的“四困”问题(思想困惑、心理困扰、学习困难、就业困境)日渐突出。尤其是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中职学校普遍设立的热门专业,旅游职业人才培育问题已受到相关专家学者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因此,研究破解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存在的“四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CJ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广泛搜集与疏理相关研究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分析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四困”问题的现状,运用相关理论深入探究剖析其突出问题与根源,寻求其破解路径改进对策,以期指导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工作,从而推进该类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同时,对中职其他专业学生、普高学生、高职学生等各类受教育者群体的成长成才提供一定的借鉴。
薛茸茸[8](2020)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践其行”,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了亲和力,学生才能从内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产生认同并践行之。教师亲和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仍是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探讨如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使得学生亲近教师、信任教师、认同教师,是摆在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研究者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和全面挑战。论文以学生感受性评价为着力点,在相关文献梳理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得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的构成要素,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包含教学的温情与热情、深厚的知识素养、生动形象的话语体系、恰当的教学方法、亲和的态度与优雅的形象。在厘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构成要素为指标设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现状调查问卷,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客观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得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第二,教学方法单一;第三,师生情感交流不足;第四,教学话语缺乏感染力。从整体来看,教师亲和力与学生期待有一定差距。论文结合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心理学、教师发展理论、习近平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入分析得出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主要是教师自身修养不足、学生自身存在问题、学校相关制度不完善、社会不良氛围的影响。因而,需要从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构建良性互动师生关系、完善教师队伍保障机制建设这四个方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论文的研究方法是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实证调查研究,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得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提升的相关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以学生感受性评价为着力点,通过设置问卷调查分析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更具针对性与时效性。同时,论文从系统维度分析教师亲和力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相关对策建议更加全面合理。
李梦真[9](2020)在《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广西高校朋辈心理辅导资源管理开发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外朋辈心理辅导相关研究成果与广西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现状的基础上,以广西高校大学生与专业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自编《广西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现状的调查问卷》,结合访谈的方法,对广西高校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广西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整体水平,以及大学生对朋辈心理辅导的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广西高校大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与形式满意度均较低,而期望值较高。2.广西高校存在多种形式的朋辈心理辅导活动,但大学生对活动了解程度较低。3.大学生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个性特质要求较高,专业教师也认为朋辈心理辅导员应具备独特的人格特征。4.高校具有可开发的异质性资源,具备开发学生朋辈资源的条件与能力,大学生具有参与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积极性。本文认为,广西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满足在校学生的需求,由于形式主义、专业素质、宣传与活动形式单一等原因导致大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较低。广西高校现有多种形式的朋辈心理辅导活动,但朋辈心理辅导制度存在普及面较窄、管理部门不够重视、吸引力较弱、学生参与度较低、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朋辈心理辅导员选拔与培训体系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朋辈心理辅导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借鉴斯坦福大学“桥”项目与中国人民大学朋辈心理咨询中心的制度化模式,利用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开发”途径,研究提出广西高校朋辈心理辅导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建议,包括:健全朋辈心理辅导制度,建设系统化的朋辈资源配置体系,建立广西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文化基地,发挥高校管理部门的资源开发作用,健全大学生自主管理机制等。
马欣[10](2020)在《内蒙古地区朋辈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年中期的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在情绪、人际交往等方面出现问题。这种尚未完全成熟的心理状态所产生的心理问题更加复杂多变,也更加具有独特性,仅仅依靠高校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的力量无法有效地缓解大学生心理服务需求量大的问题。因此,朋辈心理辅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兴形式逐渐被许多高校运用和重视,它对于专业心理咨询是一种有效补充,是大学生助人自助的良好方式,也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对朋辈心理辅导的界定是:朋辈心理辅导由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和辅导技能的同学,向身边同学提供类似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活动,给予有需要的同学心理慰藉、支持、包容、鼓励等力所能及的心理帮助服务,以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助人自助”的目的。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调查问卷研究方法,运用自编《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现状的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内蒙古自治区三所高校850名学生,对当前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需求、工作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朋辈心理辅导具有较高的需求,但目前朋辈心理辅导在高校重视程度、制度和培训体系、专业督导和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朋辈心理辅导的持续发展。笔者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充分认识朋辈心理辅导的独特优势,转变辅导理念,完善朋辈心理辅导的途径与方式,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体系化建设等对策,希望拓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高校教师的心理困扰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教师的心理困扰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阅读疗法的高校图书馆阅读与心理健康指导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图书馆开展基于阅读疗法的阅读与心理健康指导服务的必要性 |
1.1 加强和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 |
1.2 拓展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需要 |
2 基于阅读疗法的高校图书馆阅读与心理健康指导服务的科学性 |
3 高校图书馆开展基于阅读疗法的阅读与心理健康指导服务的具体举措 |
3.1 建设基于阅读疗法的阅读与心理健康指导服务工作队伍 |
3.2 建设基于阅读疗法的阅读与心理健康指导服务需要的图书资源 |
3.2.1 丰富有关图书资源 |
3.2.2 分类整理并设计可供参考的阅读治疗“书单” |
3.3 建设基于阅读疗法的阅读与心理健康指导的组织机构和服务空间 |
3.4 设计基于阅读疗法的阅读与心理健康指导服务方式 |
3.4.1 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的阅读与心理健康指导服务 |
3.4.2 影视作品欣赏与心理健康指导 |
3.4.3 音乐欣赏、弹唱与心理健康指导 |
3.4.4 听书与心理健康指导 |
3.4.5 书画欣赏、创作与心理健康指导 |
3.4.6 真人图书阅读与心理健康指导 |
4 高校图书馆开展基于阅读疗法的阅读与心理健康指导服务的配套措施 |
4.1 建设“阅读与健康”网站 |
4.2 建设学生社团———阅读与健康协会 |
(2)特殊时期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2.1 选题的目的 |
1.2.2 选题的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特殊时期 |
2.1.2 就业困境 |
2.2 关于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相关研究 |
2.3 关于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的研究 |
2.4 关于特殊时期就业的研究 |
2.5 关于就业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调查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影响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的因素 |
4.1.1 体育专业研究生自身的因素 |
4.1.2 学校因素 |
4.1.3 社会因素 |
4.1.4 就业流程因素 |
4.2 特殊时期背景下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所面临的困境 |
4.2.1 个人因素所带来的就业困境 |
4.2.2 学校因素所带来的就业困境 |
4.2.3 社会因素所带来的就业困境 |
4.2.4 就业流程因素所带来的就业困境 |
4.3 针对特殊时期所面临的困境的应对策略 |
4.3.1 针对个人因素困境的应对策略 |
4.3.2 针对学校因素困境的应对策略 |
4.3.3 针对社会因素困境的应对策略 |
4.3.4 针对就业流程因素困境的应对策略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困扰及其调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的心理困扰 |
1. 教育环境适应中的心理困扰。 |
2. 教学工作中的心理困扰。 |
3.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困扰。 |
二、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困扰的特点分析 |
1. 自卑与自尊交织。 |
2. 焦虑与抑郁并存。 |
3. 敏感与孤僻共生。 |
三、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困扰的对策分析 |
1. 建立健全帮扶机制。 |
2. 积极进行自我控制。 |
3. 正确进行自我评价。 |
(5)粤港两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其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
2.2 调查方法与样本量计算 |
2.3 调查内容与工具 |
2.4 研究内容 |
2.5 统计方法 |
2.6 质量控制 |
第三章 结果 |
3.1 香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
3.1.1 香港高校大学生的人口学资料 |
3.1.2 香港高校大学生SCL-90 测评结果 |
3.1.3 香港高校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情况 |
3.1.4 香港高校大学生的家庭关怀度情况 |
3.1.5 香港高校大学生的中医五态人格测评情况 |
3.1.6 香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
3.2 广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
3.2.1 广州高校大学生的人口学资料 |
3.2.2 广州高校大学生SCL-90 测评结果 |
3.2.3 广州高校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情况 |
3.2.4 广州高校大学生的家庭关怀度情况 |
3.2.5 广州高校大学生的中医五态人格测评情况 |
3.2.6 广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
3.3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分析 |
3.3.1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人口学资料的比较 |
3.3.2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
3.3.3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情况的比较 |
3.3.4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家庭关怀度的比较 |
3.3.5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中医五态人格比较 |
3.3.6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
第四章 讨论分析 |
4.1 两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
4.2 造成两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
4.3 中医五态人格的认识及两地大学生在中医五态人格量表测评方面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
4.3.1 中医五态人格的认识 |
4.3.2 两地大学生在中医五态人格量表测评方面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
第五章 建议 |
5.1 建立健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体制机制 |
5.2 完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 |
5.3 优化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
5.4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中国德育文化教育相结合 |
5.5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中医学相结合 |
第六章 结语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不足 |
6.4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英文缩略词 |
个人学习经历 |
致谢 |
综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6)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工具 |
(三)统计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SCL-90得分结果 |
(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同年级大学生的SCL-90得分比较 |
(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同性别大学生的SCL-90得分比较 |
三、讨论 |
(一)大学生易出现焦虑、强迫、恐怖心理困扰与问题 |
(二)高年级学生易出现抑郁和焦虑心理困扰,低年级学生易出现恐怖心理困扰 |
(三)女生比男生更易出现心理困扰与问题,男生比女生更易产生敌对情绪 |
四、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对策 |
(一)加强信息引导,稳定学生情绪 |
(二)提供援助支持,增强学生信心 |
(三)开通心理热线,深入学生内心 |
(四)调整疫后心态,发展学生品质 |
(7)CJ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四困”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思想困惑的概念 |
2.1.2 心理困扰的概念 |
2.1.3 学习困难的概念 |
2.1.4 就业困境的概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
2.2.2 多元智能理论 |
2.2.3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
2.2.4 罗森塔尔效应 |
第3章 CJ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四困”问题的现状调查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目的 |
3.1.3 调查过程 |
3.2 调查数据的统计 |
3.2.1 学生对自身“四困”问题的认知现状 |
3.2.2 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四困”问题的认知现状 |
3.2.3 学校应对学生“四困”问题的现有措施 |
第4章 CJ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四困”问题剖析 |
4.1 “四困”问题的主要表现 |
4.1.1 思想困惑的主要表现 |
4.1.2 心理困扰的主要表现 |
4.1.3 学习困难的主要表现 |
4.1.4 就业困境的主要表现 |
4.2 “四困”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思想困惑的原因分析 |
4.2.2 心理困扰的原因分析 |
4.2.3 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
4.2.4 就业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5章 CJ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四困”问题破解路径改进对策 |
5.1 强化思想引导,解除思想困惑 |
5.2 深化心理疏导,消除心理困扰 |
5.3 加强学习辅导,克服学习困难 |
5.4 增强就业指导,摆脱就业困境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A 关于CJ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四困”的调查问卷 |
附件B 关于CJ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四困”问题的访谈提纲 |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8)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内研究进展 |
1.2.2 国外研究进展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中的新见解 |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概述 |
2.1 教师亲和力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 |
2.1.1 亲和力 |
2.1.2 教师亲和力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 |
2.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构成要素 |
2.2.1 教学的温情与热情 |
2.2.2 深厚的知识素养 |
2.2.3 生动形象的话语体系 |
2.2.4 恰当的教学方法 |
2.2.5 亲和的态度与优雅的形象 |
2.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
2.3.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
2.3.2 心理学相关理论 |
2.3.3 教师发展理论 |
2.3.4 习近平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 |
2.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提升的现实意义 |
2.4.1 有利于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
2.4.2 有利于夯实学生思想基础 |
2.4.3 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质量 |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现状调查 |
3.1 调查与实施 |
3.1.1 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
3.1.2 调查内容与调查问卷设计 |
3.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
3.2.1 教师亲和力水平 |
3.2.2 师生情感沟通 |
3.2.3 学生学习态度 |
3.2.4 教师职业认同度 |
3.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存在的问题 |
3.3.1 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
3.3.2 教学方法单一 |
3.3.3 师生情感交流不足 |
3.3.4 教学话语感染力不足 |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影响因素分析 |
4.1 教师自身修养 |
4.1.1 知识储备不足 |
4.1.2 对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把握不够 |
4.1.3 教学艺术方面的欠缺 |
4.1.4 缺乏与学生有效沟通 |
4.2 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
4.2.1 学习热情不够,动力不足 |
4.2.2 思政课价值性认识存在误区 |
4.3 学校相关制度建设 |
4.3.1 教师队伍保障机制建设不完善 |
4.3.2 思政课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
4.4 社会环境 |
4.4.1 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 |
4.4.2 多元化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 |
5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的对策建议 |
5.1 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
5.1.1 完善知识结构 |
5.1.2 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
5.1.3 提升教学艺术水平 |
5.1.4 优化话语体系 |
5.2 持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
5.2.1 实现教学理念创新 |
5.2.2 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
5.2.3 优化教学方法 |
5.2.4 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
5.3 构建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 |
5.3.1 提升师生交往意识 |
5.3.2 拓宽师生交往渠道 |
5.3.3 建立师生交流机制 |
5.4 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 |
5.4.1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 |
5.4.2 改革教师考核评价制度 |
5.4.3 健全思政课教师培训培养体系 |
5.4.4 选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典型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和获奖情况 |
(9)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广西高校朋辈心理辅导资源管理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广西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现状 |
1.3.4 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思路 |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朋辈心理辅导 |
2.2 人力资源管理开发 |
2.3 资源基础理论 |
2.3.1 异质性资源的属性 |
2.3.2 异质性资源的获取与管理 |
2.4 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 |
2.4.1 管理过程的人力资源开发 |
2.4.2 组织管理中的其他人力资源开发形式 |
第三章 朋辈心理辅导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方法 |
3.1.4 研究假设 |
3.2 信效度检验 |
3.2.1 信度分析 |
3.2.2 效度分析 |
3.3 调查分析 |
3.3.1 广西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活动概况 |
3.3.2 广西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问题 |
3.3.3 广西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工作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4 优化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可行性 |
3.4 结论 |
第四章 国内外经验探析 |
4.1 国外经验借鉴——以斯坦福大学为例 |
4.1.1 斯坦福大学“桥”项目发展历程 |
4.1.2 朋辈心理辅导制度 |
4.2 国内经验借鉴——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 |
4.2.1 我国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活动概况 |
4.2.2 中国人民大学“朋辈心理咨询中心” |
第五章 广西高校“朋辈”资源管理开发改革与创新 |
5.1 健全朋辈心理辅导制度 |
5.1.1 规划适合广西高校大学生身心特点的辅导形式 |
5.1.2 重视学生个性特质的选拔机制 |
5.1.3 建立专业化的培训机制 |
5.1.4 健全高校心理督导机制 |
5.1.5 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 |
5.1.6 构建多元主体评价机制 |
5.1.7 调整朋辈心理辅导员报酬机制 |
5.2 建设系统化的朋辈资源配置体系 |
5.2.1 建立专业化的分工梯队 |
5.2.2 构建心理问题学生的预警体系 |
5.2.3 建设形式多样的辅导体系 |
5.2.4 建立广西高校校际互助系统 |
5.3 建设广西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文化基地 |
5.3.1 构建健康的校园文化渗透环境 |
5.3.2 提高学生社团的活动有效性 |
5.3.3 改善场地设施等硬件资源 |
第六章 广西高校朋辈心理辅导资源管理开发外部保障机制 |
6.1 发挥高校管理制度的开发作用 |
6.1.1 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完善活动宣传机制 |
6.1.2 财务部门建立专项经费管理制度 |
6.1.3 人事部门保障师资力量 |
6.1.4 建立监督机制,杜绝形式主义 |
6.2 健全大学生自主管理机制 |
6.2.1 管理部门的权力下放 |
6.2.2 实现大学生自主管理的路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电子文档 |
着作 |
期刊 |
硕博士论文 |
附录 A 关于广西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 B |
教师访谈提纲 |
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10)内蒙古地区朋辈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
1.1.2 朋辈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设计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对象 |
1.3.3 研究工具 |
1.3.4 研究思路 |
2 研究综述 |
2.1 国内外朋辈心理辅导的概念研究 |
2.2 国内外朋辈心理辅导的应用研究 |
2.3 国内外朋辈心理辅导的效果研究 |
2.3.1 朋辈心理辅导对当事人的影响 |
2.3.2 朋辈心理辅导对辅导者的影响 |
2.3.3 朋辈心理辅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响 |
2.4 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背景 |
2.4.1 社会学习理论 |
2.4.2 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理论 |
2.4.3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 |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1 调查结果 |
3.1.1 大学生对朋辈心理辅导的需求分析 |
3.1.2 各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现状 |
3.1.3 大学生对朋辈心理辅导活动的评价 |
3.1.4 参与朋辈心理辅导经验的影响 |
3.2 目前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 |
3.2.1 高校对朋辈心理辅导重视不够 |
3.2.2 朋辈心理辅导缺少制度保障 |
3.2.3 朋辈心理辅导缺少专业培训体系 |
3.2.4 朋辈心理辅导缺乏专业督导 |
3.2.5 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机制存在问题 |
4 朋辈心理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
4.1 充分认识到朋辈心理辅导的独特优势 |
4.1.1 情感的友谊性 |
4.1.2 关系的平等性 |
4.1.3 范围的广泛性 |
4.1.4 实施的便捷性 |
4.2 完善朋辈心理辅导的途径与方式 |
4.2.1 朋辈团体辅导与朋辈个体辅导相结合 |
4.2.2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
4.2.3 重在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
4.2.4 优化辅导方式,建设朋辈心理辅导网络平台 |
4.3 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队伍体系化建设 |
4.3.1 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 |
4.3.2 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养 |
4.3.3 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监督管理与评价体系 |
5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高校教师的心理困扰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阅读疗法的高校图书馆阅读与心理健康指导服务[J]. 卢彭.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5)
- [2]特殊时期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D]. 季道帅.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3]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困扰及其调适研究[J]. 王铁成. 经济研究导刊, 2021(10)
- [4]高等学校时代新人培育研究[D]. 罗雄. 湘潭大学, 2020
- [5]粤港两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其比较研究[D]. 吴茵琪(Ngyanki).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6]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J]. 连选,谭鑫,张江华. 高教学刊, 2020(34)
- [7]CJ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四困”问题研究[D]. 李天琦.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8]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提升研究[D]. 薛茸茸. 西安理工大学, 2020(11)
- [9]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广西高校朋辈心理辅导资源管理开发研究[D]. 李梦真. 广西大学, 2020(07)
- [10]内蒙古地区朋辈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马欣.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