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味四君麦冬汤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胃肠道反应36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郭妍男[1](2021)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中医病机演变思路探讨及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的病机演变思路进行论述,并基于现代文献研究探索其用药规律及差异,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的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以期对临床辨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三大数据库(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中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的相关文献,按照纳排标准进行筛选,建立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系统对三个病理阶段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脾胃虚弱为三个病理阶段的发病之本。萎缩阶段以气滞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的重要环节,热毒为病进之助,胃络瘀阻贯穿始终。肠上皮化生阶段为热毒是推进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气滞与瘀血次之。上皮内瘤变阶段以热毒与瘀血为重,气滞次之。2.文献研究:(1)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要求的的文献有99篇,涉及中药134味,累计频次1116次;按功效划分可分为17类,排在前6位的为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活血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20,置信度设置为0.8,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得到33个常用药对,聚类分析挖掘出6个核心处方。(2)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符合要求的文献有57篇,涉及中药141味,累计频次705次;按功效划分可分为18类,排在前6位的为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活血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14,置信度设置为0.5,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得到28个常用药对,聚类分析挖掘出3个核心处方。(3)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上皮内瘤变符合要求的的文献有32篇,涉及中药108味,累计频次436次,排在前5位的为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药>理气药>化痰药;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10,置信度设置为0.8,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得到33个常用药对,聚类分析挖掘出3个核心处方。结论:1.慢性萎缩性胃炎三个病理阶段均以脾胃虚弱为发病之本。2.气滞、热毒、瘀血等病理因素对疾病的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3.三个阶段的治疗主要以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活血药、化湿药、化痰药为主,每个阶段的用药各有侧重。萎缩阶段以补虚药为主,配伍以理气药、清热药、活血药;肠上皮化生阶段以补虚药为主,配伍以清热药、理气药、活血药;上皮内瘤变阶段以补虚药为主,配伍以清热药、活血药。
张响婕[2](2019)在《中药健脾降浊内外合治急性痛风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背景:急性痛风关节炎是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防控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团队前期通过证候调查、专科医师问卷调查发现,湿浊困脾为痛风的核心病机,治宜健脾降浊,标本兼顾;兼以局部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据此拟健脾降浊中药口服、降浊清热中药外用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目的:研究中药健脾降浊内外合治中药对急性痛风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纳入的受试者须符合急性痛风关节炎西医诊断,且中医证候诊断整体辨证符合湿浊困脾证,局部辨证符合热痹证。所有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予健脾降浊中药口服,降浊清热中药外洗及中药湿包裹。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0天。主要疗效指标:(1)局部关节疼痛、关节红肿和活动受限的改善情况(显效、有效、无效率);(2)中医证候积分指数=(基线证候积分-干预后证候积分)÷基线证候积分×100%。次要疗效指标:(1)干预期内两组受试者秋水仙碱的使用率;(2)干预前后血沉、血尿酸、白细胞计数的下降率;(3)随访30天,试验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安全性指标:干预前后肝功能、肾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受试者纳入2014年1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原北京市通州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痛风患者,随机分入试验组57例,对照组56例。受试者基线人口学资料组间基本一致。主要疗效指标:(1)局部关节疼痛、关节红肿和活动受限改善情况,干预后与基线比较,试验组评分下降率72.8%±31.7%,对照组评分下降率83.0%±23.4%(P>0.05),试验组显效率56.5%、有效率28.3%、无效率13.0%,对照组显效率74.4%、有效率23.3%、无效率2.3%,两组显效、有效、无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5>0.05);(2)中医证候积分指数:湿浊证,试验组积分指数31.8%,积分下降值1.56±2.22(P<0.01);对照组积分指数5.8%,积分下降值0.60±2.50(P>0.05);湿浊证积分指数组间比较(P<0.05);校正的干预后湿浊证积分,试验组2.45,对照组3.72(P<0.05);脾虚证,试验组积分指数35.7%,积分下降值1.12±2.11(P<0.01);对照组积分指数32.0%,积分下降值1.83±2.91(P<0.01);脾虚证积分指数组间比较P>0.05。次要疗效指标:(1)干预期内两组受试者秋水仙碱的使用情况,试验组使用率24.4%(11/45),对照组使用率6.8%(3/44)(P<0.05);(2)干预后血沉、血尿酸、白细胞计数的下降情况:(1)血沉,干预后与基线比较,试验组下降率-8.3%,下降值4.84±18.08mm/h(P>0.05);对照组下降率3.7%,下降值4.28±8.51mm/h(P<0.01);校正血沉水平基线的干预后血沉水平,试验组为18.38mm/h,对照组为14.00mm/h(P>0.05);(2)白细胞计数,干预后与基线比较,试验组下降率18.5%,下降值(2.05±2.35)×109/L(P<0.01);对照组下降率16.3%,下降值(1.50±1.93)×109/L(P<0.01);下降率组间比较P>0.05;(3)血尿酸水平,干预后与基线比较,试验组下降率-7.3%,下降值-7.75±99.50μmol/L(P>0.05);对照组下降率-1.4%,下降值8.91±100.76μmol/L(P>0.05);下降率组间比较P>0.05;(3)复发率:随访30天,试验组复发率24.4%(10/41),对照组复发率7.1%(3/42)(P<0.05)。安全性指标:(1)肝功能比较,试验组,基线与干预后总胆红素分别为15.90±6.50mmol/L、12.83±5.30mmol/L(P<0.05);对照组,基线与干预后总胆红素分别为19.45±26.82mmol/L、12.60±5.13mmol/L(P<0.05);ALT、AST在干预前后两组未见差异(P>0.05);(2)肾功能比较,试验组,基线与干预后血尿素氮分别为5.42±2.54mmol/L、5.02±2.36mmol/L(P<0.05);血肌酐在干预前后两组未见差异(P>0.05);(3)不良事件:试验组发生4例,包括恶心、皮疹、上腹部轻微不适,无受试者因不良事件中止观察;对照组发生4例,包括腹泻、痰中带血(重要不良事件)、恶心合并上腹不适,其中2例受试者因不良事件中止观察;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7.8%(4/51),对照组8.2%(4/49)(P>0.05),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中药健脾降浊内外合治法,可改善试验组急性痛风关节炎受试者的局部关节症状,与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的效果相当;试验组中医证候的湿浊证明显改善,对照组的湿浊证无明显改善;两组未发现显着肝肾功能不良影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组间无差异。
张林芳[3](2019)在《百合固金汤加味治疗肺肾阴虚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观察百合固金汤加味对肺肾阴虚型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NTM)肺病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胸部CT、肺功能、痰涂片、痰培养、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综合评价百合固金汤加味治疗肺肾阴虚型NTM肺病的疗效。研究方法:筛选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60例符合肺肾阴虚型NTM肺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抗NTM基础治疗,试验组予以百合固金汤加味+抗NTM基础治疗。试验疗程为3个月.最后整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受试者60人(对照组30人,试验组30人)。其中,试验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进入符合方案分析集者57例(对照组29例,试验组28例)。2.中医临床症状疗效评价:治疗后两组中医临床症状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中医单项临床症状(主症)疗效评价:治疗后两组咳嗽、咯痰、盗汗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咯血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胸部CT评价:治疗后两组胸部CT病灶吸收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5.肺功能评价: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相当。6.痰涂片及痰培养转阴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痰涂片、痰培养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治疗后两组CD3+、CD3+CD4+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升高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CD3+CD48计数、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两组安全性结果:试验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百合固金汤加味联合抗NTM基础治疗在改善肺肾阴虚型NTM肺病患者中医临床症状、促进胸部CT吸收、提高患者CD3+、CD3+CD4+计数水平上优于单纯应用抗NTM基础治疗方案,我们认为百合固金汤加味对治疗肺肾阴虚型NTM肺病有增效作用。
张艺严[4](2017)在《支气管镜下中医望诊探索肺痨局部辨证规律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目前中医四诊在肺痨的辨证分型以及治疗上一直停滞不前,针对这一现状,本研究通过支气管镜镜下肉眼观察作为望诊资料,从而探索肺痨局部辨证规律,力求提出新的肺痨中医辨证分型,为创制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3年5月2016年10月间在自贡市中医院呼吸内科、自贡市结核病防治所经支气管镜刷检、痰涂片进行确诊的123例肺、支气管结核的病例资料。通过收集符合肺、支气管结核诊断标准病例的症状、舌脉以及相关辅助检查,再用奥林巴斯支气管镜进行气道内观察,使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理论相结合。把得出的结果与整体中医诊断不同证型结合舌苔、舌质与脉象,利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进行比对,找出肺痨病理发展的规律。结果:1)肺、支气管结核患者的发病年龄虽呈递增趋势,但目前仍以壮年、中老年为主。发病年龄段在4069岁,占了总样本量70.65%。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总比值为1.41:1。男性发病年龄高峰期在5059岁,女性发病年龄高峰在4049岁。2)临床表现:主要以持续性或刺激性咳嗽、咯痰、胸痛、口干、咽燥为主,而传统上常见的低热、潮热盗汗、消瘦、咯血、神疲乏力等症状则少见。影像结果以肺纹影增多紊乱、肺门区钙化灶居多,而肺部阴影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则未见。3)支气管镜下肉眼观察:支气管粘膜充血、粘膜水肿、粘膜浅表溃疡等炎性渗出及浅表溃疡为主要病变表现;其次是黏膜黄斑、腔内肉芽肿、浅表血管单根或呈网状曲张等炎性增殖为主;再者为眨眼征、软骨环间肌肉瘦削、管腔狭窄,粘膜苍白则最少。4)支气管镜下病变波及部位以支气管为主。5)支气管镜下中医局部辨证证型与中医证型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气管镜下中医局部辨证证型与舌质的关系,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气管镜下中医局部辨证证型与舌苔、脉象的关系,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Spearman相关性系数均为正值,P<0.05,支气管镜下中医局部辨证证型与舌苔、脉象存在相关性。结论:肺痨的发病是长期不愈的慢性发展过程,按照传统的中医临床辨证方法均以“阴虚”为中心,“正气不足”贯穿始终,治疗上强调扶正养阴。本研究显示肺痨的早、中期是以“邪实”占主导地位,正虚特别是肺阴不足并不明显。只有久病正气虚弱、邪实渐去,镜下才得以表现为“正虚邪恋”的特点。因此从理论上,可结合中医四诊辨证与支气管镜下望诊、病理变化进行新的中医局部辨证分型,即分为痨热毒郁肺血败肉腐型、气滞血瘀痰凝湿阻型和气血不足气阴亏虚型[1]三型。
张焱[5](2016)在《贾六金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整理挖掘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山西省名中医、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梳理导师学术渊源,凝练学术思想,总结临床经验。领悟导师治病思想与方法,阐明学习心得体会,以加深认识,提高自身诊疗水平。小儿肺系疾病常见多发,其中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率日渐增高,占居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的首位,影响小儿身心发育。围绕小儿肺系疾病深入系统地总结贾六金教授的诊疗经验,探析导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用药规律,总结用药经验。推新师意,进一步评价自拟方宣清化痰汤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本课题的研究将为中医药防治小儿肺系疾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为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丰富治疗方法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研究探索有效的研究模式。研究内容与方法1.理论研究结合临床实践,归纳总结,凝练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总结其临床经验。通过文献调研、跟师侍诊、医案整理、听师讲座、临床观察等多种途径,结合深度访谈等方法,高度凝练贾六金教授的学术思想,归纳总结导师诊疗儿科疾病的临床经验,尤其围绕小儿肺系疾病全面系统总结导师证治经验。从病证方药体系全面反映导师学术思想在临证中的应用。2.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贾六金教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用药规律。针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入选病例为研究对象,以回顾性研究的观察方法,采用EXCEL和SPSS数据挖掘,用Ward聚类分析,采用clementine关联规则方法,分析贾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用药规律,总结用药经验。3.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价宣清化痰汤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评价自拟方宣清化痰汤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针对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特需门诊与儿科门诊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符合纳入标准的,进行暴露分组,进入队列,治疗组口服宣清化痰汤,对照组口服孟鲁司特钠,观察周期21天。对咳嗽的程度、证候总积分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统计分析方法应用SAS统计分析系统进行。研究结果1.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渊源贾六金老作为新中国成立初始的一代中医人,为山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巨大贡献。峥嵘岁月痴国医,志在活人施妙药,贾六金学术思想的形成源于他系统学习,研读经典,师从名医,勤于实践,善于总结的过程。他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尤以专科四经典《小儿药证直诀》、《幼科发挥》、《幼幼集成》、《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奠定导师学术思想的理论基础;又深得恩师李翰卿先生、张光煜先生的真传,经五十余载精勤不倦积累,形成其学术思想与诊疗特色。2.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2.1贾六金学术思想体现2.1.1中西结合,优势互补:贾师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模式是研究疾病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只有各取所长,为我所用,合理结合,才能提高临床疗效。2.1.2重视组合,继承创新:他善用组合思维的模式,给我们一把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贾师古不泥古,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识病的基础上,重视证的组合,治法方药的组合,提高临床疗效。2.1.3四诊合参,重于望诊:贾师非常重视望诊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他博采众家之长,不仅对神色形态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发掘望小儿口咽、气池色泽、诊察指纹等内容,以此指导临床辨证。2.1.4纵横识病,动态辨证:贾师擅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注重病证方药体系的构建,纵横识病,并认识证的运动变化性,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2.1.5脏腑证治,突出肺脾:贾师临证擅用脏腑辨证方法指导临床实践,强调一证之中,各有侧重,定要审清辨明,从而指导有效的治疗。针对儿病,重视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论,并注重肺脾的密切联系,以此指导常见病的辨治。2.1.6多法并举,擅用和清:贾师辨证施治常多法并用,擅用和法,和解表里,兼顾虚实,顾护肺脾;又因儿科温热病多,则擅用清法,按不同脏腑、不同病位与不同阶段,选择相应治法。2.1.7对方组药,用之多效:贾师审明主治从治,擅用复方,特别是两两相合,组成对方,增强疗效。临证遣方用药,擅用药组,增效减毒,用药平和。2.2总结贾六金教授对儿科病证的临床经验,通过临床实践医案整理,围绕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咳嗽、胸膜炎6个肺系疾病,与5个疑难病症(复杂型热厥、癫痫、脑性瘫痪、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总结贾师证治经验。从病证方药体系反映导师诊治儿科病证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特色。小儿肺炎重视痰热闭肺的影响,注意后期调护肺脾;反复呼吸道感染擅用和法,自拟复感灵疗效卓着;哮喘以三期辨治,辨病辨证结合,急性期首重西药的治疗,持续期重在辨治寒热,缓解期注意肺脾肾调治;咳嗽变异性哮喘以祛痰为要;慢性咳嗽辨病辨证相结合,注意病的诊断和证的辨识;胸膜炎分阶段辨治,消补兼施,重视和法。总结贾师治肺系疾病的“治肺十二法”。归纳贾师在肺系疾病治疗中常用的3首自拟方(银柴退热汤、解毒透脓汤、加味苍耳子散)的应用;并选取贾师临证常用6组药物,阐发其遣方用药精华。3.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3.1贾六金教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用药规律探析:通过对76例患儿门诊160诊次的处方分析,贾六金教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共用中药53味总计2057味次。用Ward法聚类分析获得5类,集中体现化痰止咳平喘药物。12味中药出现频率大于50%,出现频率在10%~50%之间的有12味中药。用药归经以入肺脾胃经药物为核心药物,其中入肺经药物有42味,使用频次1667次,占据总使用药物频次的81%,占据总药物数的79.24%。clementine关联规则结果显示麻黄、杏仁、甘草、陈皮、茯苓、姜半夏、桔梗、贝母、地龙、紫菀、冬花的关联性较强。3.2宣清化痰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纳入患儿共计69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34例,脱落8例,纳入统计分析61例。咳嗽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治疗组治疗前6.52±1.02,治疗后2.14±1.38;对照组治疗前6.44±1.11,治疗后3.09±1.6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周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影响,治疗组治疗前23.34±2.70,治疗后8.66±3.89;对照组治疗前22.78±2.47,治疗后11.78±4.72,经过治疗后两组间证候总积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81.26%,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贾六金教授勤思敏学,博采众长,通过研读经典、师从名医、勤于实践五十余载的业医历程,形成系统的学术思想,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贾师精于儿科,擅长小儿肺系疾病、感染性疾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系统总结贾师论治小儿肺系疾病的理法方药,加深了认识,丰富了儿科疾病的治疗方法。通过挖掘整理贾六金老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提高了认识水平,促进了现代中医药继承与发展,大量的宝贵经验急需进一步整理与挖掘。2.贾六金教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重视小儿体质特点,突出肺脾论治的学术思想,重视和法与清法在本病治疗中的应用,立足于伏痰,重在化痰止咳兼顾祛风宣肺,注重复方化裁活用,擅用组药协同增效,一药多效药取兼功,精方简药贵在平和,用药经验值得学习应用。3.通过跟师学习,研究自拟宣清化痰汤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提示该方可有效减轻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咳嗽程度,改善中医证候,疗效确切。但更需要进一步优化临床研究方法以进一步证实作用机理。本研究提示应用导师从清肺法着手论治本病有效,丰富了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认识与临床诊疗方案。
雷勇[6](2014)在《消癌平注射液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象影响的回顾性临床研究》文中指出恶性肿瘤已成为世界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最大的疾病,世界癌症发病率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许多国家急剧增长。化疗是恶性肿瘤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不论是对于恶性肿瘤手术和非手术患者。临床实践证明:化疗在消除肿瘤术后残留、减轻肿瘤负荷、缓解病情、控制肿瘤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确能给患者带来临床受益。但化疗可引起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不良反应、周围神经病变等毒副反应。其中,化疗引起的外周血象下降(骨髓抑制)是临床最常见,也是影响化疗能否顺利进行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从临床角度分析,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都会有很强的血液学毒性。因不同的化疗药物对外周血象产生的影响不同,且无法准确预测骨髓抑制的发生时间,故临床治疗中不能针对化疗相关性的骨髓抑制预防性用药,需待到骨髓抑制出现后才能采取相应治疗。西医针对骨髓抑制的治疗,一方面会增加患者医疗负担和身体负担,而且这些治疗措施有其相应的缺点,另一方面会影响化疗药物剂量和推迟化疗时间而影响肿瘤治疗效果。抗肿瘤中药注射剂联合化疗是目前中国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消癌平注射液可以减轻化疗引起的血小板下降。目的第一部分:通过回顾性临床研究,观察消癌平注射液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评价消癌平注射液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象的保护作用。第二部分:通过回顾性临床研究,观察消癌平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外周血象、气血两亏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消癌平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外周血象的保护作用、气虚两亏证的疗效、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第一部分:以东直门医院肿瘤血液科恶性肿瘤化疗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临床实际治疗情况,分为治疗组(消癌平注射液+化疗组)和对照组(单纯化疗组),以外周血象为观察指标,观察消癌平注射液对化疗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第二部分:以东直门医院肿瘤血液科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临床实际治疗情况,分为治疗组(消癌平注射液+化疗组)和对照组(单纯化疗组),以外周血象、中医气血两亏证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等为观察指标,评价消癌平注射液对NSCLC化疗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气血两亏证的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结果第一部分:纳入统计分析的病例共88例次,治疗组与对照组各为44例次。化疗周期第8天,治疗组的血小板为(175.52±61.12)×109/L,对照组为(167.15±42.83)×109/L,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血小板平均体积(8.30±1.46)f1,对照组为(10.18±1.46)f1,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在两组间的比较中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着差异(P>0.05)。第二部分:纳入统计分析的病例共64例次,其中治疗组31例次,对照组33例次。化疗周期第8天,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小板分别为:(223.71±95.31)x109/L、(173.48±52.51)×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分别为(8.22±1.18)f1、(10.45±1.55)f1,经统计学分析,PLT、MPV在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在两组间的比较中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着差异(P>0.05)。化疗周期第8天治疗组气血两亏证疗效判定:显效0例次、有效0例次、进步11例次、无效20例次,对照组为:显效0例次、有效0例次、进步6例次、无效27例次,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显着差异(P>0.05)。化疗周期第8天治疗组KPS评分疗效判定:改善3例次、稳定12例次、下降16例次,对照组为:改善4例次、稳定6例次、下降23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消癌平注射液可以减轻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血小板下降。②消癌平注射液可以减轻NSCLC化疗患者的血小板下降。③消癌平注射液可以改善NSCLC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姚丹,邓国华[7](2013)在《加减沙参麦冬汤合四君子汤治疗老年结核病胃肠道反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加减沙参麦冬汤合四君子汤治疗老年结核病气阴两虚型患者化疗期胃肠道反应的疗效。方法:68例化疗期老年结核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以中药加减沙参麦冬汤合四君子汤治疗,对照组32例给与复合维生素B片,多酶片,或胃复安、吗叮啉(多潘立酮)等对症治疗,两周后观察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好转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32例,显效12例,好转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5.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加味四君麦冬汤治疗老年结核病气阴两虚型患者胃肠道反应有较好的疗效。
张丽颖[8](2013)在《中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 Hp)临床研究文献的理论、方法及研究设计等进行总结概述,分析目前优势及不足,为临床、科研提供参考;对中医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Hp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 control trial, RCT)进行系统评价,了解目前治疗现状;对辨证应用中药汤剂、中药散剂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提高Hp根除率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最后贯穿理论与临床研究进行讨论及展望。[方法]系统评价:确定严格的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充分检索中药联合标准治疗方案治疗Hp相关文献,并进行评价筛选,纳入最终符合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对符合纳入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按入组顺序申请中心随机号码,并给予相应治疗,A组为对照组,给予西药标准三联疗法: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克拉霉素0.5,每日2次(Bid),持续10天,B、C、D组为试验组,分别给予同对照组西药10天+中药散剂2周,Bid、同对照组西药10天+中药汤剂4周,Bid、同对照组西药10天+中药汤剂2周,Bid,停用西药后1个月为疗后访视点,复查Hp、安全性检查项目,填写症状量表、SF-36量表、PRO量表,对观测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系统评价:最终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7篇,全部纳入的病例总数为1115例,试验组669例,对照组446例。完成治疗1058例,退出研究57例,其中拒绝复查失访45例,未按医嘱服药6例,因不良反应中止6例。各研究均报告了受试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等,具有基线可比性。Hp根除率方面,中药同期联合西药组根除Hp和单独西药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5,RR=1.12,95%Cl [1.03,1.21]),中药同期联合西药组根除率高于单独西药组,;消化性溃疡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 RR=1.13,95%Cl [1.02,1.25]);慢性胃炎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9,RR=1.22,95%Cl [0.78,1.91]);疗程7天中西医结合组和单纯西药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RR=1.09,95%Cl [1.00,1.18]);疗程14天中西医结合组和单纯西药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 RR=1.35,95%Cl [1.08,1.70]);中成药联合西药vs西药的根除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25, RR=1.07,95%Cl [0.95,1.22]),而汤药联合西药vs西药的根除率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09, RR=1.17,95%Cl [1.07,1.29])。中药同期联合西药组和单独西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14,0R=0.47,95%Cl [0.17,1.27])。亚组分析,汤药联合西药组和单纯西药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4, OR=0.27,95%Cl [0.11,0.66])。中药同期联合西药组和单独西药组的溃疡愈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46, RR=1.16,95%Cl [0.79,1.70])。临床研究:共入选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768例,其中61例因无任何治疗后疗效记录不纳入FAS分析,FAS分析707例;有21例因依从性低不纳入PPS分析,PPS分析686例;SS集分析714例。所有受试者性别、年龄、既往病史与合并疾病、合并用药情况在四组中分布均衡,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受试者基线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PRO量表各维度评分四组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Hp根除率(FAS)方面:A组为67.6%,B组为76.0%,C组为78.9%,D组为81.1%;Hp根除率(PPS):A组为67.6%,B组为76.6%,C组为78.1%,D组为80.4%。FAS分析结果:四组的Hp根除率比较,P=0.0489<0.05,四组不完全相同;PPS分析结果:四组的Hp根除率比较,P=0.0750>0.05,无统计学差异。对FAS进行两两比较,按照校正水准修正值α=0.0083,得到A组和C组之间(P=0.0081<0.0083)、A组和D组之间(P=0.0065<0.0083),根除率有统计学差异,C、D组的Hp根除率比A组高。受试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情况,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显着,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B、C、D三组症状积分改善值高于A组,但组间比较,P>0.05,并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各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一致。受试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8个维度评分组内比较,P<0.05,各组治疗后均有改善,生活质量均有提高。但组间比较,仅有身体疼痛维度评分四组不完全相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身体疼痛维度做两两比较,只A组和D组维度评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D组对身体疼痛的改善明显比A组好。受试者PRO量表各维度评分在四个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改善有统计学意义。四个组组间比较,仅有反流、消化不良维度的改善情况,P<0.05,四个组不完全相同;对其进行两两比较,反流维度的改善情况,只有A组与D组比较,P<0.05,D组改善较A组改善明显。消化不良维度,A组与C组、D组比较,P<0.05,C、D组对消化不良的改善都比A组明显。治疗前后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及心电图,发现有临床意义的指标变化记录为不良事件,如肝损害等,未发现其它有临床意义的指标变化。治疗过程中发生与试验药物可能相关的不良事件23例,其中A组11例(6%),B组7例(4%),C组2例(1.1%),D组3例(1.7%),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多组间比较,P<0.05,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全相同;再进行两两比较,得到只有A组和C组、D组之间比较,P<0.0083,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D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都低于A组。[结论]系统评价:中药同期联合西药组的Hp根除率高于单独西药组。亚组分析结论: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根除率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慢性胃炎的根除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无论疗程为7天还是14天,中西医结合组根除率均优于单独西药组;中成药联合西药组和单纯西药间根除率无统计学差异,汤药联合西药组和单独西药组间根除率有统计学差异;中药同期联合西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单独西药组没有统计学差异,汤药联合西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独西药组间。临床研究:辨证应用中药汤剂联合标准三联疗法能够提高Hp根除率,对患者生活质量及PRO改善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张海超,丁乾,刘倩,苏进义,吴振永,孟婷[9](2013)在《中医药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胃肠反应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胃肠反应为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之一,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多在抗结核后2~4周出现。胃肠反应可使抗结核治疗中断一段时间,严重者甚至因不能耐受而放弃治疗。近年来发现中医药在缓解抗结核药的毒副作用,尤其是胃肠反应方面作用明显,能有效提高患者对于化疗方案的耐受性及依从性,从而有效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罗秀清[10](2012)在《加味五苓散对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不同部位尿酸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实验观察以仲景经方五苓散加茵陈、萆薜(简称“加味五苓散”)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血清、肾组织、尿液、关节腔液等不同部位尿酸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以期为临床应用经方防治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40只,动物适应性饲料7d后随机分5组:空白组8只、其余四组为模型组,造模组8只、中药加味五苓散组8只、西药别嘌呤醇组8只、加味五苓散+别嘌呤醇组8只。空白组按10ml/kg给予0.9%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以腺嘌呤和盐酸乙胺丁醇混悬液灌胃制造大鼠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采取上午固定时间造模、下午固定时间给药,每日1次,其中,加味五苓散组按7ml/kg灌胃给药;别嘌呤醇组按45mg/kg灌胃给药;加味五苓散+别嘌呤醇组先以西药45mg/kg灌胃给药,2小时后再以中药7ml/kg灌胃给药。造模及给药第22天分别检测血清、肾组织、关节腔、尿液不同部位尿酸含量及尿量、体重等指标。结果:与空白组相比,造模组血清、肾组织、关节腔、尿液等不同部位尿酸含量及尿量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造模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不同部位尿酸含量均有下降,差异显着(P<0.01),尿量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中西药组各部位尿酸下降不明显,甚至升高,尿量也无变化,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中药组、西药组均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肾组织、关节腔、尿液等不同部位的尿酸含量,中药组优于西药组,表明通过调节大鼠不同部位的尿酸水平可防治高尿酸血症,体现中医药在高尿酸血症的防治过程中可发挥出多环节、多靶点的协同作用。而中西药组无明显降低大鼠尿酸水平,可能中西药物同用会存在相互拮抗作用。提示并不是所有的疾病中西药联合使用都有疗效。
二、加味四君麦冬汤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胃肠道反应36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味四君麦冬汤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胃肠道反应36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中医病机演变思路探讨及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中医病机演变思路的探讨 |
1 萎缩阶段 |
2 肠上皮化生阶段 |
3 上皮内瘤变阶段 |
第二部分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的用药规律研究 |
1 资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2)中药健脾降浊内外合治急性痛风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痛风认识进展 |
1 流行病学研究 |
2 痛风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 |
3 痛风的诊疗及管理 |
4 急性痛风药物治疗疗效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进展 |
1 古代中医文献对痛风的认识 |
2 结合现代医学知识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
3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方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 |
4 疗效判定 |
5 数据分析 |
研究结果 |
1 病例纳入情况 |
2 一般资料基线情况 |
3 主要疗效指标评价 |
4 次要疗效指标评价 |
5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本研究整体概况 |
2 主要疗效指标 |
3 次要疗效指标 |
4 安全性指标 |
5 研究的局限性 |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中医证候积分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百合固金汤加味治疗肺肾阴虚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病例标准 |
1.3.1 纳入标准 |
1.3.2 排除标准 |
1.3.3 剔除和脱落标准 |
1.3.4 退出标准 |
1.3.5 中止试验标准 |
1.4 研究方法 |
1.4.1 随机对照分组方法 |
1.4.2 治疗方案 |
1.4.3 观察指标 |
1.4.4 评分及疗效评价标准 |
1.4.5 安全性评价 |
1.4.6 随访 |
1.4.7 流程图 |
1.5 统计学分析 |
1.5.1 统计分析集选择 |
1.5.2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病例来源及统计分析人群划分 |
2.2 基线资料比较 |
2.2.1 人口学资料 |
2.2.2 治疗前两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 |
2.2.3 治疗前两组中医临床症状(主症)积分比较 |
2.2.4 治疗前两组胸部CT情况比较 |
2.2.5 治疗前两组痰涂片、痰培养比较及菌种分布情况 |
2.2.6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比较 |
2.2.7 治疗前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
2.2.5 入组前安全性指标 |
2.3 治疗后疗效比较 |
2.3.1 中医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
2.3.2 中医单项症状(主症)疗效结果比较 |
2.3.3 胸部CT评价结果比较 |
2.3.4 痰涂片、痰培养转阴结果比较 |
2.3.5 肺功能疗效比较 |
2.3.6 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
2.4 不良事件及安全性评价 |
3.讨论 |
3.1 百合固金汤的立方依据 |
3.2 百合固金汤的方义分析和现代研究 |
3.3 百合固金汤加味中的药物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 |
3.4 研究结果分析 |
3.4.1 中医临床症状疗效结果分析 |
3.4.2 胸部CT评价结果分析 |
3.4.3 痰涂片、痰培养转阴情况分析 |
3.4.4 肺功能结果分析 |
3.4.5 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分析 |
3.4.6 安全性结果分析 |
4.结论 |
5.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4)支气管镜下中医望诊探索肺痨局部辨证规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中医学对肺痨的认识 |
1.1 历史背景 |
1.2 肺与其他四脏的关系 |
2.中西医对TB的认识 |
2.1 中西医对TB治疗的研究进展 |
2.2 中西医结合对TB“理论假说”的认识 |
3.支气管镜技术 |
3.1 历史背景 |
3.2 支气管镜诊断肺结核理论基础 |
3.3 肺部局部辨证规律研究的应用价值 |
4.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试验研究 |
1.临床资料和纳入标准 |
1.1 样本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各临床观察指标 |
1.4 支气管镜下观察内容 |
1.5 纳入标准 |
1.6 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研究方法 |
2.2 研究内容 |
2.3 样本容量的估计 |
2.4 统计分析 |
2.5 仪器设备 |
2.6 各项检查具体要求 |
2.7 技术路线图 |
3.质量控制 |
3.1 观察病例的选择 |
3.2 观察者的操作要求 |
3.3 知情同意书签订 |
3.4 数据的整理与管理 |
3.5 技术要求 |
3.6 医德问题 |
4.研究结果 |
4.1 基本资料统计分析 |
4.2 西医临床诊断 |
4.3 中医症候及分型 |
4.4 支气管镜下结果 |
4.5 支气管镜下中医局部辨证规律与中医症候的相关性 |
5.讨论 |
5.1 基本情况 |
5.2 西医诊断 |
5.3 中医诊断 |
5.4 肺、支气管结核支气管镜下西医分型 |
5.5 肺、支气管结核支气管镜下中医局部辨证分型 |
5.6 肺、支气管结核支气管镜下中医局部辨证规律与中医症候相关性分析 |
6.病例分析 |
7.小结 |
创新性 |
问题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1: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附件2:统计表 |
附件3:症状分级表 |
附件4:舌、脉象表 |
附件5:支气管镜镜下表现 |
附件6:附图 |
附件7:知情同意书 |
(5)贾六金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渊源及相关流派学术观点 |
1 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渊源 |
1.1 研读经典,注重传承与创新 |
1.1.1 四大经典的学习 |
1.1.2 四小经典的学习 |
1.1.3 专科四经典的学习 |
1.2 师从名医,专注儿科数十载 |
1.2.1 李翰卿 |
1.2.2 张光煜 |
1.3 勤于实践,衷中参西善总结 |
2 相关流派的学术观点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 |
1 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概述 |
1.1 中西结合,优势互补 |
1.2 重视组合,继承创新 |
1.3 四诊合参,重于望诊 |
1.4 纵横识病,动态辨证 |
1.5 脏腑证治,突出肺脾 |
1.6 多法并举,擅用和清 |
1.7 对方组药,用之多效 |
2 贾六金教授论治肺系疾病与疑难病经验总结 |
2.1 贾六金治疗小儿肺炎经验总结 |
2.2 贾六金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总结 |
2.3 贾六金治疗支气管哮喘经验总结 |
2.4 贾六金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总结 |
2.5 贾六金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经验总结 |
2.6 贾六金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经验总结 |
2.7 贾六金治疗复杂型热厥经验总结 |
2.8 贾六金治疗小儿癫痫经验总结 |
2.9 贾六金治疗脑性瘫痪经验总结 |
2.10 贾六金治疗过敏性紫癜经验总结 |
2.11 贾六金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总结 |
3 贾六金教授“治肺十二法”概述与常用方药总结 |
3.1 贾六金教授“治肺十二法”概述 |
3.2 贾六金教授常用方药总结 |
3.2.1 贾六金教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常用方总结 |
3.2.2 贾六金教授常用组药集萃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
综述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研究内容一 贾六金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用药规律探析 |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研究内容二 宣清化痰汤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
1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3 结论 |
4 讨论 |
5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消癌平注射液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象影响的回顾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综述一:消癌平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
综述二:恶性肿瘤化疗相关骨髓抑制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前言 |
第一部分 :消癌平注射液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象影响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
临床资料 |
1 病例来源 |
2 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治疗方法 |
5 研究内容 |
6 观察指标 |
7 统计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两组化疗前血象情况 |
3 两组化疗后血象情况 |
讨论 |
不足与展望 |
第二部分 :消癌平注射液对NSCLC化疗患者外周血象影响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
临床资料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治疗方法 |
6 研究内容 |
7 观察指标 |
8 统计学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化疗前观察指标情况 |
3.化疗后指标观察情况 |
讨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中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Hp感染的治疗文献综述 |
综述一 Hp感染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Hp感染的中医药治疗综述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中西医结合根除Hp的系统评价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2 检索策略 |
1.3 数据提取 |
1.4 资料分析 |
2 结果 |
2.1 检索结果 |
2.2 纳入研究特征 |
2.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4 Meta分析结果 |
3 总结 |
3.1 结论 |
3.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4 讨论 |
4.1 中西医结合根除Hp的文献质量评价 |
4.2 中西医结合根除Hp感染的RCT展望 |
4.3 Hp根除治疗中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辨证应用中药汤剂、中药散剂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
前言 |
1 研究目的 |
2 资料与方法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标准 |
2.5 研究设计 |
2.6 干预方案 |
2.7 观测指标 |
2.8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及基线情况 |
3.2 临床疗效比较 |
3.3 安全性分析 |
4 结论 |
5 讨论 |
5.1 中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的疗效评价 |
5.2 中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的安全性评价 |
5.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中医药根除Hp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探讨及展望 |
前言 |
1 Hp感染现代医学治疗存在问题 |
2 Hp感染的中医药治疗理论分析 |
2.1 Hp感染的中医药认识 |
2.2 中医药治疗Hp的机制探讨 |
3 Hp感染的中医药临床研究疗效 |
3.1 文献综述疗效 |
3.2 系统评价疗效 |
3.3 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疗效 |
4 Hp感染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 |
4.1 临床研究设计 |
4.2 临床研究实施 |
4.3 临床研究结果报告 |
5 中西医结合根除Hp感染的展望 |
5.1 理论愿景 |
5.2 临床研究展望 |
5.3 总结 |
参考文献 |
论文小结 |
1 研究结论 |
2 创新点 |
3 不足及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介 |
附录1、疗效评价量表 |
附录1-1、症状量表 |
附录1-2、PRO量表 |
附录1-3、SF-36量表 |
附录2、查新报告 |
(9)中医药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胃肠反应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辨证论治 |
1.1 宿食停滞, 脾胃升降失调 |
1.2 脾胃虚弱 |
1.3 脾胃虚弱, 气阴 (不足) 两虚 |
1.4 脾胃虚弱, 气血不足 |
1.5 脾虚湿困 |
1.6 脾胃虚弱, 夹杂痰湿 |
1.7 脾胃气虚, 中气不运 |
1.8 湿热毒邪, 侵犯中焦 |
1.9 肺阴虚, 脾胃虚 |
2 自拟方 |
3 外治法 |
4 展望 |
(10)加味五苓散对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不同部位尿酸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及饲养环境 |
1.2 实验药品及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模型复制 |
2.3 给药方法 |
2.4 标本采集与制备 |
2.5 指标检测 |
3. 统计学处理 |
4. 实验结果 |
4.1 一般情况 |
4.2 大鼠体重的变化 |
4.3 血清尿酸的变化 |
4.4 肾组织尿酸的变化 |
4.5 关节液尿酸的变化 |
4.6 尿量及尿尿酸的变化 |
第二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中医药对高尿酸血症的认识 |
1.1 中医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辨证施法 |
1.4 五苓散治疗HUA的优势及组方药理研究 |
2. 现代医学对高尿酸血症的认识 |
2.1 尿酸的生理作用、代谢及危险因素 |
2.2 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 |
2.3 HUA与相关疾病 |
2.4 HUA西药治疗及其不良反应 |
2.5 中西医结合治疗HUA |
3. HUA动物模型的探讨 |
4. 探讨测定血清、关节腔、肾组织、尿液等不同部位尿酸的意义 |
4.1 血尿酸 |
4.2 关节腔尿酸 |
4.3 肾组织尿酸 |
4.4 尿尿酸 |
5. 加味五苓散减低尿酸含量的机制探讨 |
5.1 利小便以促进尿酸排泄 |
5.2 微发汗以增加尿酸排泄 |
5.3 改善肾功能 |
5.4 解热抗炎,治疗痛风 |
6. 结论 |
7. 存在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四、加味四君麦冬汤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胃肠道反应36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中医病机演变思路探讨及用药规律研究[D]. 郭妍男.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中药健脾降浊内外合治急性痛风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张响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3]百合固金汤加味治疗肺肾阴虚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观察[D]. 张林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支气管镜下中医望诊探索肺痨局部辨证规律的临床研究[D]. 张艺严.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12)
- [5]贾六金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D]. 张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6]消癌平注射液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象影响的回顾性临床研究[D]. 雷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8)
- [7]加减沙参麦冬汤合四君子汤治疗老年结核病胃肠道反应[A]. 姚丹,邓国华. 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3
- [8]中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 张丽颖.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3(11)
- [9]中医药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胃肠反应的研究进展[J]. 张海超,丁乾,刘倩,苏进义,吴振永,孟婷. 新中医, 2013(05)
- [10]加味五苓散对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不同部位尿酸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D]. 罗秀清.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