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四季管理(一)

兰花四季管理(一)

一、洋兰的四季管理(1)(论文文献综述)

丁绵勇,李佐,肖文芳,陈和明,吕复兵[1](2021)在《广东地区中小株型卡特兰优良种质筛选》文中指出【目的】筛选适合广东地区亚热带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且具有较高观赏应用价值的中小株型卡特兰新优品种。【方法】以14个引进的卡特兰属种质为试材,在广州开展适应性栽培管理与比较筛选。通过连续多年的观察、性状测定和统计分析,系统评价不同种质的田间生长特性、观赏品质性状及抗性特点。【结果】11个候选种质在广东地区都有一定的适应性,较适合在广东地区栽培应用。其中筛选出的I级和II级种质,植株生长性更好、抗性更强、成花较容易、观赏价值较高,建议向市场推荐进行景观美化使用。【结论】从14个种质中优选出的I级种质卡特兰‘豹王’(C-3)、卡特兰‘金孔雀’(C-12)和卡特兰‘四季樱花’(C-14)3个杂交园艺品种,可作为适于广东地区栽培应用的优先推荐发展品种,建议对这些优势品种开展优先栽培生产和主导示范应用。同时对于其他非优势种质,根据育种需求作为种质资源进行保存。

李祎凡[2](2021)在《《草木皆缤-走进植物配置》(节选)慕课字幕英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具有传统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在对外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草木皆缤——走进植物配置》系列慕课旨在科普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相关知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此,译者选取慕课《草木皆缤——走进植物配置》(节选)的字幕翻译项目作为源文本,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实践报告。本报告重点介绍了理论框架,翻译过程和案例分析。在理论框架部分,本报告主要阐述了字幕翻译与功能对等理论的关联性,以及采用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指导的合理性。在翻译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在词汇层面,翻译难点在于对术语,专有名词,四字词以及昵称的处理;在句子层面,翻译难点在于对古诗句,引用语以及习语的处理。在案例分析中,报告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分析了上述翻译问题,并根据对等效应的四个原则(言之成理;传达原文精神风格;表达自然流畅;产生共鸣)给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最后,报告总结了参与该翻译项目的收获和译文的局限性,希望本报告能对未来的慕课字幕翻译供一定的指导。

周晓琴[3](2021)在《《有花为伴》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有花为伴》原文作者是澳大利亚作家Annabelle Hickson,这是一本关于现代插花、生活美学的英文图书。本报告作者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指导下将原英语文本翻译成汉语,旨在将海外插花文化艺术介绍到中国,从而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其汉语版《有花为伴》已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于2020年11月出版发行。本报告在《有花为伴》汉译的基础上,讨论和分析本文作者在翻译实践中如何实现语言、文化和交际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包括译前、译中和译后工作,从而将翻译学理论成功运用到英汉翻译实践中去。具体来讲,分析在翻译实践中如何通过修辞手法的使用、汉语四字格词语的运用和词类转换来实现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如何通过异化、归化策略和套译法来实现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如何通过语气转换、变词成句和句子重组来实现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随着译本已经出版数月,证明此次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是一次成功的实践。通过实践,本报告作者意识到了翻译理论对指导翻译实践的重要性,学习到了译文出版需要达到的标准,并认识到了译者在中国与世界文化传播过程中的责任所在。

张礼萌,周天,杨梓萌[4](2020)在《五指山兰花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文中认为五指山气候适宜,具有发展以蝴蝶兰、石斛、文心兰、卡特兰为主的热带兰花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当地兰花企业正依托现代化兰花种植技术加快发展。同时,五指山摘下国定贫困县的帽子不久,需要政府、兰花企业、干部及农民共同努力,以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庞兴宸,陈景锋,孙芝倩,吴永彬[5](2020)在《广州兰圃公园兰花种质资源迁地保护》文中提出广州兰圃公园(下称"兰圃")是一个以兰花种质资源收集和保护的专类园圃。对兰圃收集的兰花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统计,共鉴定出各种兰花15属113种(含变种和栽培品种,下同),其中有国兰81种,洋兰32种。兰属(Cymbidium Sw.)种类最为丰富,有86种,其次为兜兰属(Paphiopedilum Pfitzer),有10种。兰圃兰花的花期以春季与秋季为主。参考国兰鉴赏理论对园内兰花的花色、花香、瓣型、唇型、鼻型、叶形等方面的欣赏价值进行分析,提出对兰花迁地保护与利用的四种模方式,为保护和利用华南地区的兰花资源提供参考。

宋云珊[6](2020)在《日本植物园规划设计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植物园网络的发展壮大,植物园逐渐成为世界各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面临着时代性的挑战与机遇;同时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下,植物园逐步发展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植物园历史悠久,有其发展的独特性,且日本与我国在气候条件与植物区系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研究意图促进两国植物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完善东亚地区的植物园网络体系。现阶段,国内对日本植物园的研究普遍局限于植物园概况及个案的介绍,有关区域层面的研究仅涉及到东京。日本植物园的发展建设主要依托于日本植物园协会,且已逐步形成全国性网络体系。鉴于此,论文选取了加入日本植物园协会的114个植物园为研究对象,从系统性的植物园网络体系和典型性的植物园个案两个层面开展研究。论文综合运用了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定量与定性、聚类分析、整体与局部的研究方法,从日本植物园发展历程的系统梳理、发展现状的客观分析,到规划设计特征的体系化探究与发展趋势的总结性探讨,依次展开,层层推进。论文基于国内外文献与实地调研的基础材料,结合日本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系统梳理了植物园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性事件,将日本植物园380余年的历史演变解析为5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对于现阶段日本植物园的发展特征,论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从地理空间分布、权属运营、面积发展、植物收集以及设施活动5个方面进行详细整理和客观分析,并运用聚类分析总结其发展类型及特征。在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及类型研究的基础上,论文从规划设计的基础、主体、生态及社会服务功能4个层面,对应选取并探究日本植物园在选址规划、布局与植物展示、植物多样性保护及环境教育方面的规划设计特征。该部分运用整体与局部的分析方法,从整体和各类型的层面进行特征归纳,并通过典型性个案深入解析。最后,论文探讨性提出日本植物园具有建设体系化、类型多元化及展示人性化3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植物园发展建设的可借鉴之处。

吴南清[7](2019)在《翁源县江尾镇兰花种植主体博弈分析》文中指出解决“三农”问题对于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路径。江尾镇兰花产业还处在转型升级发展阶段,兰花企业和兰花种植户仍停留在传统的经营模式,缺乏新理念,存在博弈现象,兰花企业、兰花种植户之间的博弈也影响产业升级发展,优化他们之间的博弈关系非常重要,因此本文开展对兰花企业、兰花种植户的博弈行为的相关研究。本文梳理了农业主体间博弈的相关理论,分析翁源县江尾镇兰花产业发展的现状,针对兰花企业、兰花种植户在博弈行为中可能采取的策略,分别建立古诺模型、斯塔尔伯格模型、伯特兰模型分析兰花种植户之间、兰花企业与兰花种植户之间、兰花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从兰花种植户之间的博弈可以得出,他们的收益大小取决于兰花专业合作社带来的影响。从兰花企业及兰花种植户之间的博弈分析发现,兰花企业和兰花种植户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会采取积极的兰花种植策略。从兰花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发现,兰花质量及兰花品牌差异决定企业的利润。本文主要对策建议有:在优化兰花种植户之间博弈关系方面,加强种植户之间联系,促进信息交流,并且发挥自身种植经验优势,形成产品差异,最后规范兰花合作社的运作,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在优化兰花企业与兰花种植户博弈关系方面,一是加大兰花企业的研发力度,提升研发能力,二是提高兰花种植户的主动性,提供差异兰花产品,三是发挥政府的引导及扶持作用,提供技术培训服务。在实现兰花企业之间合作方面,首先是建立兰花企业联盟,形成兰花产品差异,其次是延长兰花产品产业链,提供精深加工产品,最后是提升兰花产品质量,打造产品品牌。

周建忠[8](2011)在《兰花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的文化传统(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弘扬廉政文化,加强廉政教育,南通市纪委、南通大学、南通电视台和南通廉政文化研究所从2009年起联合举办"江海廉政大讲坛",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南通作专题讲座。本刊分两期刊出周建忠教授《兰花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的文化传统》的精彩演讲内容,以飨读者。

周雅莲[9](2020)在《江西产兰属花卉挥发性化合物代谢组学研究》文中指出兰科(Orchidaceae)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具有极高的观赏、药用和经济价值。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植物与周围环境互动的“特殊语言”,帮助植物吸引传粉者,抵御各种逆境胁迫。兰科以欺骗性传粉着称,通过释放VOCs模拟其它含蜜花的气味或雌性昆虫性激素等吸引传粉者,VOCs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兰科的有效传粉和生殖发育。江西省兰科种质资源极其丰富,拥有该科60属153种植物,但有关江西兰花VOCs研究报道却相对较少。本文首先以建兰为实验材料,通过研究吸附方式、萃取温度和样品状态等对检测效果的影响,建立并优化了适用于分析兰科植物VOCs的样品预处理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应用建立的方法,对产自江西的墨兰(C.sinense)、建兰(C.ensifolium)、春兰(C.goerinngii)、蕙兰(C.faberi)、寒兰(C.kanran)、多花兰(C.floribundum)和兔耳兰(C lancifolium)等7种兰属植物花的VOCs化学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最后,研究了建兰花VOCs释放的日变化规律及相关基因表达规律。本研究结果为兰花VOCs生物合成途径、调控机制以及兰花传粉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优化建立了适用于兰花样品VOCs采集分析的方法。以建兰花为实验材料,对比分析了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和动态顶空(Dynamic Headspace Sample,DHS)两种样品吸附方式,分别在 30℃、45℃和60℃萃取温度下,对鲜样和粉末2种样品VOCs检出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SPME在60℃下收集到8个类别的32种建兰粉末VOCs,7个类别的32种建兰鲜样VOCs,而DHS在室温下收集到6个类别的24种化合物。SPME简便、快速、分析准确、有机溶剂消耗低,主要是收集酯类、醛类和萜烯类物质,共检出72种化合物;DHS可直接检测新鲜样品,更能反映植物真实状态,主要是收集酯类、烷烃和醛类物质,共检出24种化合物。结果表明,采用SPME方法在60℃下更能有效地收集建兰花的挥发性成分。从萃取温度分析,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组成随萃取温度的升高而逐渐丰富。从30℃到60℃,建兰鲜样VOCs由6种增加到32种,化学组成由3类增加到7类,建兰粉末VOCs由8种增加到32种,化学组成由5类增加到8类。结果表明,60℃高温萃取出的建兰VOCs种类最多,组成最丰富。从样品状态分析,30℃低温萃取时,粉末样品检测出5个类别8种化合物,离体鲜样检测出3个类别6种化合物。45℃萃取时,粉末样品检测出8个类别25种化合物,离体鲜样检测出5个类别17种化合物。在低温度萃取下,粉末样品检测出的VOCs组成明显比离体鲜样丰富。而60℃高温萃取下,离体鲜样与粉末样品挥发性成分组成一致,都以醛类物质为主,其次为萜烯类物质和其它类物质。但考虑到鲜样比粉末样品更能反映植物的真实状态,最终选定鲜样进行下一步实验。(2)采用建立的方法,分别以建兰、春兰、多花兰、墨兰、寒兰,兔耳兰和蕙兰等7种江西产兰属植物为实验材料,通过GC-MS对花VOCs进行了鉴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对鉴定的化合物进行了聚类。结果表明,采用GC-MS从建兰、春兰、多花兰、墨兰、寒兰、兔耳兰和蕙兰中检测到的VOCs数量依次为32、26、24、23、22、19和19种。多花兰、蕙兰和建兰VOCs以醛类化合物为主,相对含量最高的分别为苯乙醛、2-乙基丁醛和2-正戊基呋喃;春兰和兔耳兰VOCs以醇类化合物为主,相对含量最高的为苯甲醇和橙花叔醇;寒兰VOCs中的萜烯类物质以(E)-α-香柑油烯相对含量最高;墨兰VOCs则以酮类物质为主,β-紫罗兰酮占总成分的76.07%。PCA分析中,PCl、PC2和PC3累积贡献率达73.5%,7种兰花可有效区分;CA分析中,当临界值为10时,墨兰和春兰归为一类,共同拥有(E)-2-庚烯醛、甲基庚烯酮、和辛醛等10种挥发性物质,蕙兰和兔耳兰归为一类,共同拥有对甲酚、壬醛和2-正戊基呋喃等5种VOCs。寒兰和多花兰在临界值为4时聚在一起,共同拥有蘑菇醇、β-甜没药烯和壬醛等7种化合物,并在临界值为8时与建兰聚成一大组。综上所述,7种兰属植物花挥发性成分丰富,具有苯乙醛、2-乙基丁醛和2-正戊基呋喃等不同主成分。2-正戊基呋喃和壬醛等多种VOCs在7种兰属植物花种均有检测到,是江西产兰属花卉VOCs重要组成部分。(3)明确了建兰VOCs释放日变化规律,并探索了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分别采用 SPME-GC-MS 和 DHS-GC-MS 对 4:00、8:00、12:00、16:00、20:00 和24:00时采集的建兰花鲜样和粉末样品进行吸附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兰花VOCs的释放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从凌晨4:00到晚上24:00,VOCs的种类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2:00时VOCs种类数量及组成类别最为丰富。建兰花VOCs主要组成化合物为茉莉酸甲酯及其同分异构体[1-α,2-α(Z)]-3-氧代-2-(2-戊烯基)-环戊烷乙酸甲酯,也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并于12:00时达到最高相对含量。为明确其相关合成基因表达规律,采用qRT-PCR检测了其关键合成基因CeLOX、CeAOS、CeAOC、CeJMT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在12:00时达最高,而在20:00时为最低。这些关键合成基因在表达模式上表现出与挥发物相似的变化规律,进一步调控挥发物的合成。研究首次对江西兰属植物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系统探究,丰富了江西省兰花香气研究的数据资源,为今后兰科VOCs生物合成途径、调控机制以及兰花传粉生物学等多方面研究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兰科植物保育和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杨兰香[10](2020)在《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兰园的使用后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植物园(含植物专类园)属城市公园绿地系统重要内容,是城市文明的标志,植物专类园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我国植物专类园方兴未艾,但有关植物专类园评价研究的报道尚少见,故选定广西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兰园作为研究对象。论文通过采用POE对兰园使用状况进行评价研究,构建兰园POE指标体系,分析兰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优化的策略,为兰园改造提升、养护管理以及青秀山后续建设的其他植物专类园乃至南亚热带城市植物专类园的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论文以使用状况评价(POE)理论及方法为基础,采用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图表法等方法,对兰园使用者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运用里克特量表法和层次分析法对26项因素分析其满意度及重要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实地调查法结合问卷调查法,对兰园使用者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工作日,兰园使用者以晨练、健身锻炼的老年人和参加团体活动或科普活动的青少年为主,老年人活动范围主要在亭廊附近,青少年活动范围多在大草坪;周末和节假日游客以家庭、朋友结伴出行为主,活动多是观赏和游玩。2.采用里克特量表法,分析评价使用者对兰园26项因素满意度,结果表明:使用者满意度较高的五项因素排序为:自然景观总体印象>植物数量>植物种类>水体景观>植物色彩;满意度较低的五项因素排序为:无障碍设施>垃圾桶分布>卫生间分布>商业服务>旅游商品。3.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评价专家对兰园26项因素重要性,结果表明:重要性较高的五项因素排序为:文化氛围>科普教育活动>景观总体印象>植物色彩>可达性;重要性较低的五项因素排序为:亭廊分布>工作人员及时指引>路面铺装>商业服务>旅游商品。4.综合分析兰园26项因素结果表明:26项因素中有7项属于优势区,3项因素属于修补区,9项因素属于机会区,7项因素属于保持区。应着重提升修补区与机会区的因素,提高使用者满意度。根据调研结果及综合分析,总结兰园使用状况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提升文化建设、加强科普教育的普及性、提升配套设施及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二、洋兰的四季管理(1)(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洋兰的四季管理(1)(论文提纲范文)

(1)广东地区中小株型卡特兰优良种质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性状指标调查测定
        1.2.2 性状评价标准制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卡特兰种质品质性状评分
    2.2 卡特兰种质评价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2)《草木皆缤-走进植物配置》(节选)慕课字幕英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1.2 Project Descrip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1.3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Chapter2 Subtitle Translation and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2.1 Subtitle Translation
    2.2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2.2.1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2.2.2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nd Equivalent Effect
Chapter3 Translation Process
    3.1 Before Translation
        3.1.1 Research for Background Knowledge
        3.1.2 Translation Tools
    3.2 While Translation
        3.2.1.Lexical Level
        3.2.2.Syntactical Level
    3.3 After Translation
        3.3.1 Self-examination
        3.3.2 Group-examination
        3.3.3 Editor-examination
Chapter4 Case Analysis
    4.1 Translation at Lexical Level
        4.1.1 Terminologies& Proper Nouns
        4.1.2 Four-character Expressions
        4.1.3 Nicknames
    4.2 Translation at Syntactical level
        4.2.1 Classical Chinese Poems
        4.2.2 Quotations
        4.2.3 Idioms
Chapter5 Summary
    5.1 Limitations of the Project
    5.2 Findings and Gains
References
Appendix A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3)《有花为伴》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1.2 Significance and 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1.3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parations before Translation
        2.1.1 Communication with the Editor
        2.1.2 Source Text Analysis
        2.1.3 Reading of Parallel Text
    2.2 Language Transformation
    2.3 Tools and Resources Used
Chapter Three Case Studi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Eco-translatology
    3.1 Eco-translatology
        3.1.1 The Concept and Three Dimensions of Eco-translatology
        3.1.2 The Application and Guiding Role of Eco-translatology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3.2 Adaptiv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Linguistic Dimension
        3.2.1 Application of Rhetorical Techniques
        3.2.2 Application of Chinese Four-character Idioms
        3.2.3 Conversion of Word Classes
    3.3 Adaptiv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Cultural Dimension
        3.3.1 Foreignization
        3.3.2 Domestication
        3.3.3 Structure-borrowing
    3.4 Adaptiv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Communicative Dimension
        3.4.1 Change of Linguistic Tone
        3.4.2 Turning Phrases into Clauses
        3.4.3 Restructuring
Chapter Four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Assessment
    4.1 Entrusting Party’s Assessment
    4.2 Supervisor and Peer’s Assessment
    4.3 Self-assessment and Reflections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Acknowledgments
Bibliography
Appendix A: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of A Tree in the House
Appendix B: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The Author's Recent Publications and Research Involved

(4)五指山兰花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五指山环境资源
二、五指山洋兰主要种植品种简介
    (一)蝴蝶兰
    (二)石斛
    (三)文心兰
    (四)卡特兰
三、兰花规模化种植模式
    (一)智能温室种植
    (二)兰花组培技术
    (三)种苗管理
四、五指山兰花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一)气候优势
    (二)政策导向不力,科研脱节生产
    (三)跨省交通不便
五、兰花产业助推五指山乡村振兴

(5)广州兰圃公园兰花种质资源迁地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概况
2 兰花资源
    2.1 兰花资源概况
    2.2 兰圃国兰和洋兰的种类
    2.3 兰花花期分布
3 兰圃国兰鉴赏
    3.1 花香
    3.2 花色
        3.2.1 素瓣兰
        3.2.2 复色瓣
    3.3 瓣型
        3.3.1 梅瓣
        3.3.2 荷瓣
        3.3.3 水仙瓣
        3.3.4 竹叶瓣
        3.3.5 奇瓣
    3.4 肩型
    3.5 唇型与鼻型
    3.6 花茎
    3.7 叶艺与叶型
        3.7.1 叶艺
        3.7.2 叶型
    3.8 兰花铭品
4 发展与建议
    4.1 兰花景观现状
    4.2 兰花景观提升
        4.2.1 地栽兰景观营造
        4.2.2 构建立体附生兰景观
        4.2.3 悬挂式容器种植景观
        4.2.4 创意应用展示景观

(6)日本植物园规划设计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世界植物园
        1.2.2 中国植物园
        1.2.3 日本植物园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植物园相关综述
    2.1 植物园的定义
        2.1.1 国际上对植物园的定义
        2.1.2 日本对植物园的定义
    2.2 植物园的分类及特征
3.日本植物园的发展历程
    3.1 发展历程概况及发展阶段划分
    3.2 江户时期至明治初期(1638-1877年)
        3.2.1 发展背景和概况
        3.2.2 典型植物园分析:小石川植物园
    3.3 明治初期至大正中期(1877-1919年)
        3.3.1 发展背景和概况
        3.3.2 典型植物园分析:新宿御苑
    3.4 大正中期至昭和前期(1919-1947年)
        3.4.1 发展背景和概况
        3.4.2 典型植物园分析:京都府立植物园
    3.5 昭和前期至昭和末期(1947-1983年)
        3.5.1 发展背景和概况
        3.5.2 典型植物园分析:广岛市植物公园
    3.6 昭和末期至令和时期(1983年至今)
        3.6.1 发展背景和概况
        3.6.2 典型植物园分析:鲜花竞放馆
    3.7 本章小结
4.日本植物园的发展现状
    4.1 地理空间分布
        4.1.1 自然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4.1.2 人文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4.2 权属运营
    4.3 面积发展
    4.4 植物收集
        4.4.1 植物资源概况
        4.4.2 植物分类系统的选用
        4.4.3 植物收集现状
    4.5 设施活动
        4.5.1 设施类别与功能
        4.5.2 活动形式
    4.6 现状特征分析
        4.6.1 依据现状要素的聚类分析
        4.6.2 各类型植物园发展特征
    4.7 本章小结
5.日本植物园的规划设计特征
    5.1 选址规划
        5.1.1 选址的演变特征
        5.1.2 影响选址的主要因素
        5.1.3 各类型植物园的选址特征
    5.2 布局与植物展示
        5.2.1 总体布局
        5.2.2 植物展示区布局
        5.2.3 典型植物专类园设计
        5.2.4 温室展示设计
    5.3 植物多样性保护
        5.3.1 植物多样性保护据点园体系
        5.3.2 有用植物资源的保护
        5.3.3 植物多样性的研究管理
    5.4 环境教育
        5.4.1 植物园与环境教育
        5.4.2 教育对象与目标
        5.4.3 相关教育设施
        5.4.4 相关教育活动
    5.5 本章小结
6.日本植物园的发展趋势
    6.1 建设体系化
    6.2 类型多元化
    6.3 展示人性化
7.结论与讨论
    7.1 研究结论
    7.2 经验借鉴
    7.3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日本植物园植物收集统计表
附录B 图表目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奖成果目录
致谢

(7)翁源县江尾镇兰花种植主体博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简要评价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兰花种植主体
        2.1.2 兰花企业
        2.1.3 兰花种植户
        2.1.4 兰花中间商
    2.2 理论基础
        2.2.1 古诺模型
        2.2.2 斯塔尔伯格博弈模型
        2.2.3 伯特兰模型
        2.2.4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5 博弈模型的区别
3 江尾镇兰花产业发展现状
    3.1 江尾镇兰花产业发展的基础
        3.1.1 自然环境
        3.1.2 外商带动
        3.1.3 人文环境
        3.1.4 政府扶持
    3.2 江尾镇兰花生产情况分析
        3.2.1 江尾镇兰花生产总体情况
        3.2.2 江尾镇兰花生产模式分析
        3.2.3 江尾镇兰花种植主体情况
    3.3 江尾镇兰花销售情况分析
        3.3.1 江尾镇兰花产业销售模式分析
        3.3.2 江尾镇兰花市场分析
    3.4 江尾镇兰花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4.1 兰花企业研发力度不足,缺少育苗企业
        3.4.2 兰花种植用水及土地流转问题逐步显现
        3.4.3 兰花产业集中于种植环节,综合效益差
        3.4.4 种植主体观念保守,兰花销售模式单一
4 江尾镇兰花种植主体博弈分析
    4.1 兰花种植户之间的博弈分析
        4.1.1 兰花种植户之间的博弈现状描述
        4.1.2 兰花种植户之间的博弈分析
        4.1.3 兰花种植户之间的博弈结论
    4.2 兰花企业与兰花种植户之间的博弈分析
        4.2.1 兰花企业与兰花种植户之间的博弈现状描述
        4.2.2 兰花企业与兰花种植户之间的博弈分析
        4.2.3 兰花企业与兰花种植户之间的博弈结论
    4.3 兰花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
        4.3.1 兰花企业之间的博弈现状描述
        4.3.2 兰花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
        4.3.3 兰花企业之间的博弈结论
5 对策建议
    5.1 优化兰花种植户之间博弈关系的建议
        5.1.1 加强种植户之间联系,促进信息交流
        5.1.2 发挥自身种植经验优势,形成产品差异
        5.1.3 规范兰花合作社的运作,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
        5.1.4 正视线上零售价值,应用电子商务平台
    5.2 优化兰花企业与兰花种植户博弈关系的建议
        5.2.1 加大兰花企业的研发力度,提升研发能力
        5.2.2 提高兰花种植户的主动性,提供差异兰花产品
        5.2.3 发挥政府的引导及扶持作用,提供技术培训服务
        5.2.4 着力重点,解决供水及土地流转问题
    5.3 实现兰花企业之间合作的建议
        5.3.1 建立兰花企业联盟,形成兰花产品差异
        5.3.2 延长兰花产品产业链,提供精深加工产品
        5.3.3 提升兰花产品质量,打造产品品牌
        5.3.4 拓宽销售渠道,应用电子商务平台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与不足
    6.3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件

(9)江西产兰属花卉挥发性化合物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兰科研究概述
        1.1.1 兰科分布
        1.1.2 兰科的重要生物学特性
        1.1.3 兰科应用价值
    1.2 植物挥发性成分研究概述
        1.2.1 植物挥发性成分的定义和分类
        1.2.2 挥发性成分对植物的作用
        1.2.3 植物挥发性成分的生物合成
    1.3 兰科挥发性成分的研究概述
        1.3.1 洋兰挥发性成分研究概述
        1.3.2 国兰挥发性成分研究概述
    1.4 兰科挥发性成分相关基因及转录调控
    1.5 本文研究内容与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兰花植物挥发性成分收集方法优化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植物材料
        2.2.2 试剂和仪器
        2.2.3 样品采集方法
        2.2.4 GC-MS检测条件
        2.2.5 定性和定量
        2.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方法收集建兰挥发性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
        2.3.2 不同方法收集建兰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分析
        2.3.3 不同方法收集建兰挥发性成分的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7种江西产兰属花卉挥发性成分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植物材料
        3.2.2 试剂和仪器
        3.2.3 样品采集方法
        3.2.4 GC-MS检测条件
        3.2.5 定性和定量
        3.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7种兰属花挥发性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
        3.3.2 7种兰属花挥发性成分组成分析
        3.3.3 兰属花挥发性成分主成分分析
        3.3.4 7种兰属花挥发性成分聚类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兰挥发性成分日变化规律及形成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植物材料
        4.2.2 试剂和仪器
        4.2.3 样品采集方法
        4.2.4 GC-MS检测条件
        4.2.5 定性和定量
        4.2.6 基因表达量分析
        4.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时间段建兰挥发性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
        4.3.2 不同时间段建兰挥发性成分组成分析
        4.3.3 不同时间段建兰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4.3.4 不同时间段建兰主要挥发性成分相关基因表达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兰园的使用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同类研究综述
        1.3.1 国内外植物专类园研究与实践
        1.3.2 国内外兰科植物专类园研究与实践
        1.3.3 使用后评价(POE)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概况、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环境概况
        2.1.1 自然环境概况
        2.1.2 人文历史资源概况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兰园景观调查与分析
    3.1 建设理念
    3.2 功能分区
    3.3 道路系统
    3.4 兰科植物景观
        3.4.1 兰科植物概况
        3.4.2 兰科植物景观
    3.5 管理服务设施
第四章 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兰园使用后评价研究
    4.1 兰园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2 评价指标因素集建立
    4.2 实地调查法研究
        4.2.1 实地调查法构建
        4.2.2 行为观察结果与分析
        4.2.3 行为痕迹结果与分析
    4.3 访谈法研究
        4.3.1 访谈法构建
        4.3.2 使用者访谈结果与分析
        4.3.3 管理者访谈结果与分析
    4.4 问卷调查法研究
        4.4.1 问卷调查法构建
        4.4.2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4.5 使用者满意度研究
        4.5.1 问卷调查信度与效度分析
        4.5.2 满意度结果与分析
    4.6 评价指标权重研究
        4.6.1 两两对比矩阵表构建
        4.6.2 评价指标权重结果与分析
    4.7 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4.7.1 四分图模型构建
        4.7.2 综合结果与分析
    4.8 兰园提升策略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3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兰园使用后评价因子权重研究调查问卷(专家)
致谢

四、洋兰的四季管理(1)(论文参考文献)

  • [1]广东地区中小株型卡特兰优良种质筛选[J]. 丁绵勇,李佐,肖文芳,陈和明,吕复兵.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 [2]《草木皆缤-走进植物配置》(节选)慕课字幕英译实践报告[D]. 李祎凡.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有花为伴》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周晓琴.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4]五指山兰花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J]. 张礼萌,周天,杨梓萌.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11)
  • [5]广州兰圃公园兰花种质资源迁地保护[J]. 庞兴宸,陈景锋,孙芝倩,吴永彬.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0(09)
  • [6]日本植物园规划设计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D]. 宋云珊.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7]翁源县江尾镇兰花种植主体博弈分析[D]. 吴南清.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9(07)
  • [8]兰花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的文化传统(上)[J]. 周建忠. 廉政文化研究, 2011(02)
  • [9]江西产兰属花卉挥发性化合物代谢组学研究[D]. 周雅莲. 南昌大学, 2020(01)
  • [10]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兰园的使用后评价[D]. 杨兰香. 广西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兰花四季管理(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