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注射致腰大肌CT改变误诊为肿瘤1例

腰部注射致腰大肌CT改变误诊为肿瘤1例

一、腰部注射药液致腰大肌CT改变误诊为肿瘤1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康[1](2020)在《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缓解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数字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结合艾灸阿是穴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10天1疗程,每个疗程休息2天,连续治疗2疗程。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JOA下腰痛评分、腰椎活动度,并在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将收集的数据通过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本次研究共计完成病例59例,治疗组剔除1例。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VAS疼痛评分、JOA下腰痛评分、腰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及右旋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6例,好转22例,未愈1例,治愈率20.69%,有效率96.55%;对照组治愈2例,好转23例,未愈5例,治愈率6.67%,有效率83.3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结合热敏灸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结合艾灸阿是穴。3.两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与治疗前进行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VAS疼痛评分;治疗后治疗组VAS疼痛评分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刺结合热敏灸在改善患者VAS疼痛评分优于针刺结合艾灸阿是穴。4.两组治疗前后JOA下腰痛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JOA下腰痛评分与治疗前进行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JOA下腰痛评分;治疗后治疗组JOA下腰痛评分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刺结合热敏灸在改善患者JOA下腰痛评分优于针刺结合艾灸阿是穴。5.两组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及右旋活动角度与治疗前进行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腰椎各方向的活动角度;治疗后治疗组腰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及右旋活动角度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刺结合热敏灸在改善患者腰椎各方向的活动角度优于针刺结合艾灸阿是穴。结论:针刺结合热敏灸和针刺结合艾灸阿是穴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效,且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腰腿痛症状,改善腰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及右旋的活动角度;在疗效、缓解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度方面,针刺结合热敏灸优于针刺结合艾灸阿是穴的治疗。

孟昊[2](2020)在《大黄牡丹方油膏贴敷神阙穴辅助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急性阑尾炎在西医外科和中医外科中都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针对急性阑尾炎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治疗,比较主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传统开放阑尾切除术、腹腔镜下的阑尾切除术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手术治疗虽然有其优势但也有其弊端,同时我们也发现,我国患者更倾向于通过保守治疗来达到解除病痛的目的,但就目前的相关研究和临床报告来看,西医保守治疗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中医学中,对于现代医学所讲的急性阑尾炎及其并发症的认识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时代,它归属于中医学中的“肠痈”范畴。目前国内有大量的临床试验可以表明,对于急性阑尾炎一病在单纯西医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中医治疗,能够有效提升其临床疗效。同时中医外科的治疗方法灵活多变,除口服给药这种常用方式外,还有例如中药灌肠、穴位贴敷等众多特色给药方式。本课题就选取穴位贴敷为基本的治疗方法,同时选取中医外科治疗肠痈的经典方剂——大黄牡丹方作为主要方剂,将大黄牡丹方颗粒制成大黄牡丹方油膏后贴敷于神阙穴治疗急性阑尾炎并以此来研究和观察其对急性阑尾炎的疗效。目的本研究是以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对照实验,来探究本课题研究的大黄牡丹方油膏在急性阑尾炎上的临床辅助疗效,以此为急性阑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所收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仅给予单纯的规范化西医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西医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大黄牡丹方油膏(方剂主要组成为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颗粒剂经黄酒溶解后以薄荷油调制)外敷神阙穴治疗,分别记录患者入院的生命体征、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治疗过程中以改良疼痛数字评分系统来记录患者腹痛程度,同时在病历记录表上记录肠鸣音恢复时间;通过腹部超声来评价病变阑尾的大小和演变;炎症的评价由血液检查体现。然后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判定,最后用统计学方法来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性,以此来探讨大黄牡丹方油膏外敷神阙穴在急性阑尾炎上的临床疗效。结果经统计学方法分析后发现,疼痛缓解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在第2~3天两组已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在这两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疗效;血液检查中,降钙素原的改变在第3天出现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白细胞、淋巴细胞和C-反应蛋白的改变在第7天出现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在第14天出现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对于阑尾大小的影响在14天之内两组患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阑尾大小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虽然两组对阑尾大小的影响差异不大但均有效。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为32.3%,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率为21.9%,有效率为96.8%,两组有效率基本相近但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说明在单纯西医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牡丹方油膏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结论经过临床研究可以得出结论,本课题所用的大黄牡丹方油膏外敷神阙穴对急性阑尾炎的症状缓解上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疗效,同时该治疗方法在炎症的消除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薛红琴[3](2018)在《基于弓弦力学理论针刀干预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临床腰腿疼痛的常见病症之一,以体力劳动者为多见,主要症状表现为:下腰部及臀部疼痛,可放射至下肢,但很少超过膝关节;同时常可在髂腰三角处触及条索样硬物或压痛点,按压后可以诱发或加重原有的疼痛症状。由于臀上皮神经在身体的走行有一段位于骨纤维管中,位置较为固定,容易因长时间弯腰、突然改变姿势而损伤,因临床的腰腿痛有40~60%是由于臀上皮神经卡压引起的。目前本病的治疗主要以保守疗法为主,常用的方法有针刺、艾灸、推拿、特殊针法、火针、穴位注射封闭、针刀等疗法。但是这些疗法在治疗靶点主要以痛点(入臀点)局部治疗为主,因此,虽然治疗当时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程度,但是总有效率较低、远期疗效不佳,常可因姿势改变而诱发。导致该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局部的力学失衡没有被完全改变。弓弦力学系统是对人体骨(弓)与软组织(弦)之间力学关系/规律的归纳与应用,实现了针刀治疗从局部向整体的跨越性转变,对于提高针刀疗法的有效率及远期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目的:本研究以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为观察对象,设立针刺对照组,观察:1)基于弓弦力学系统的针刀整体松解术对受试患者VAS评分、JOA评分的影响;2)在治疗后随2周和4周,观察针刀整体松解术的远期疗效,旨在为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方法:本研究纳入的患者均为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康复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患者,就诊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符合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为针刀组与电针组,每组各30例患者。针刀组给予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2次;电针组给予压痛点、夹脊穴、秩边等穴位针刺治疗,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治疗结束后2周、4周进行随访。观察治疗前后、2周及4周随访时,患者VAS评分、JOA评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种疗法的总有效率。结果:1.两种治疗方法对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VAS评分的影响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着降低(P<0.01),提示针刀疗法与针刺疗法均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在不同时间点、组别及交互效应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针刀疗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远期疗效更佳,优于单纯电针组;同一时间点的组间比较显示,针刀组的VAS评分均显着低于电针组,提示针刀治疗对患者的疼痛减轻程度优于针刺疗法。2.两种治疗方法对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JOA评分的影响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均显着升高(P<0.01),提示针刀疗法与针刺疗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腰腿疼痛症状;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在不同时间点、组别及交互效应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针刀疗法对患者腰腿症状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针刺治疗组;同一时间点的组间比较显示,针刀组的JOA评分均显着高于电针组,提示针刀治疗对患者腰痛疼痛的减轻程度优于针刺疗法。3.两种治疗方法有效率比较针刀组30例患者,经针刀治疗后12患者腰臀部症状完全消失(治愈),16位患者的疼痛症状明显好转,有2例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3.3%;30例电针组患者中,治愈8例,17例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针刀组的有效率显着高于电针组(P<0.05),提示基于弓弦力学理论运用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明显优于电针组。结论:1.针刺疗法与针刀疗法均能够显着降低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疼痛症状;同时,针刀组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的远期疗法均明显优于针刺疗法。2.以弓弦力学理论为指导,从病灶局部的整体角度分析、治疗疾病,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刀的总有效率,并发挥更持久的治疗作用。

刘焱[4](2018)在《经皮椎间孔镜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伤科常见和多发病,临床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虽能改善症状,但仍存在不足。那么,如何更加有效地治疗LDH俨然成为了临床研究的热点。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加味补肾活血方对患者术后疼痛及机体功能等残留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入选于2016年02月至2017年02月期间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附属靖江市中医院并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予以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两组术后均嘱卧床休息,指导功能锻炼。随访时间为6个月,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腰腿痛情况,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估腰椎功能改善状况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同时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进行术后临床疗效评定。随访期间,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填写相应的VAS评分、JOA评分及ODI指数量表,并于术后3个月、6个月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共纳入60例患者,治疗组30例,平均年龄(54.50±11.92)岁,平均病程(4.15±5.23)年,其中突出节段位于L3-4、L4-5、L5-S1的患者分比为5例、18例、7例;对照组30例,平均年龄(54.20±13.76)岁,其中突出节段为L3-4、L4-5、L5-S1的患者4例、17例、9例。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1周及1个月时VA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着(P<0.01),而术后3个月、6个月时,两组VAS评分较术前下降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JOA评分升高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而术后6个月时,两组JOA评分较术前升高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随访时间点ODI指数均较术前降低,治疗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ODI指数下降均较对照组更显着(P<0.01),术后6个月时,两组ODI指数较术前下降相对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总优良率分别为90%、86.7%,术后6个月总优良率分别为93.3%、90%。两个随访时间节点,两组总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1例患者出现术后短暂性患侧肢体疼痛,服用中药汤剂后第三天缓解,随访6个月期间未发现复发病例,对照组中1例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半年后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显着,有利于患者术后机体功能的恢复;加味补肾活血方有利于患者术后残余症状的改善。

钱澍[5](2014)在《骶骨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骶骨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以期为减少骶骨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早期诊断骶骨肿瘤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回顾我科自2000年至2010年收治的65例骶骨肿瘤中的15例骶骨肿瘤首诊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具体分析15例骶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性质,首诊主要临床症状、体征,首诊X光、CT、MR检查,分析总结相关误诊原因。结果:本组65例患者中误诊病例为15例(占23.1%)。15例中男7例,女8例。年龄14~68岁,平均46岁。15例中高位骶骨肿瘤11例,低位者4例。首诊为L3/4椎间盘突出症1例,L4/5者8例, L5/S1者6例。有外伤史者3例。腰部、腰骶部及骶尾部疼痛者12例,会阴区麻木疼痛者3例,大小便功能障碍者3例,无明确下肢症状者3例(表现为会阴区疼痛、麻木不适),双下肢疼痛、麻木者3例,单侧肢体疼痛、麻木者9例,疼痛麻木至膝关节以下者8例,股部疼痛麻木限者4例。腰骶压痛10例(4例并有下肢放散痛),会阴区皮肤感觉减退6例,下肢皮肤感觉减退11例(股部4例,膝关节以下7例,伴有会阴区皮肤感觉减退4例)。15例患者腰椎正侧位X线片均未见报告骶骨异常。再分析15例中4例未完全包括骶骨,余11中1例累及骶1骨巨细胞瘤正位可见一侧骶1神经根孔扩大,1例累及骶2脊索瘤侧位骶前疑似有软组织膨大阴影,1例骶1转移瘤正位可见一侧近耳状面骨密度减低,似有骨破坏,1例累及骶2骨巨细胞瘤正位一侧骶骨边缘似有膨隆改变。行CT扫描11例,11例扫描线均设定在腰3/4、腰4/5、腰5骶1椎间隙(报告1例L3/4、4例L4/5、6例L5/S1椎间盘突出),15例均未行MR检查。结论:1、腰骶部骨及神经组成的局部解剖学特点是导致误诊的根源。2、应注意甄别骶骨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腰腿痛症状的异同。3、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支配相应肌肉肌力减弱、皮肤感觉区障碍、腱反射改变定位明确,骶骨肿瘤则常因肿瘤性质不同、侵犯部位高低及范围不同、时限不同等,临床表现出的肌力减弱、皮肤感觉区障碍、腱反射改变等不具“定位特征性”。4、影像学检查是识别腰椎间盘突出症或骶骨肿瘤的重要手段,腰椎间盘突出症X光片仅有椎间隙高度改变,而骶骨肿瘤X光片早期由于腹部脏器等影响缺乏特征性表现;CT扫描常因设定的扫描线仅限于椎间隙而遗漏骨结构尤其是骶骨结构;腰椎MR检查由于其成像特点,尤其是该图像几乎能完整呈现腰骶椎,而成为早期发现腰骶骨病变的“金手段”。5、相较腰椎间盘突出症,骶骨肿瘤是少见病,医务人员应加强骶骨肿瘤相关知识的认知。

郭蓉蓉[6](2014)在《针刺疗法与推拿手法治疗腰突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腰突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1](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的简称,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科慢性病,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多伴有后臀部、下肢酸痛及下肢麻木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祖国医学无腰突症的病名,但是根据其临床症状多把这一类型归属为“腰痛”、“腰腿痛”、“腰痛连膝”的范畴。该病发病率较高,且多见于青壮年,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现代医学多认为本病多系腰椎间盘退变和损伤所致,临床治疗上包括有针对病因治疗的手术疗法及针对临床症状治疗的药物疗法,如消炎镇痛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神经根水肿的甘露醇,营养神经的B族维生素等。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后要承担手术的风险,而选择口服西药后出现的肝损害及肾损害的副作用也存在很多。祖国传统医学中传统的保守疗法以其简便,便宜,操作简单易行,无副作用的特征,在临床上治疗腰腿痛已广泛被患者接受。尤其以推拿手法及针刺疗法,本着中医辩证辨病思维,结合病因病机整体观、经络腧穴等理论治疗本病有很大的特色,临床疗效显着,避免了西医学治疗的高风险、药物依赖性及毒副作用。然而单一的治疗方法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多种有效的单一疗法结合后更易被患者接受,本课题中使用针刺与推拿结合治疗腰突症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显着。本论文对有关腰突症的概念、流行病学特点、病因病机、病理因素及发病机制及临床应用等在文献综述里分别从西医学及祖国医学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和探讨,本研究以针刺与推拿组合疗法治疗临床腰突症患者,与单纯针刺及单纯推拿治疗患者进行比较,并对其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能客观的评价其临床疗效。研究目的客观观察及评价针刺推拿结合疗法是否优越于单纯疗法。研究方法依据就诊先后顺序,分别对门诊腰突症患者编排号码,采用随机表法纳入病例,共66例。针刺疗法:患者取俯卧位,75%酒精局部消毒,选取命门、下极俞、腰阳关、十七椎、双侧腰夹脊穴,患侧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昆仑穴。命门、腰阳关均向上斜刺0.5-1寸,采用平补平泻法;下极俞、十七椎直刺0.5-1寸,采用平补平泻法;双侧腰夹脊穴直刺0.3~0.5寸,采用平补平泻法;患侧环跳:双手夹持进针,直刺2-3寸,单手快速提插至酸麻胀痛呈足底放射感,留针;委中、阳陵泉均直刺1-1.5寸,快速提插至酸麻胀痛呈足底放射感,留针;悬钟:直刺0.5~0.8寸,采用泻法;昆仑:直刺0.5~0.8寸,快速提插至酸麻胀痛呈足底放射感,留针;每次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2次,每次2分钟。每周一至周五连续治疗5天,休息2天。两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推拿手法:患者俯卧位。在患者腰臀及下肢沿受损神经根及其分布区域用滚、按、点、揉、拿等法治疗,再用双手有节奏地按压腰部,使腰部震动,然后在固定患部的情况下,用双下肢后伸扳法,使腰部过伸,在仰卧位时,用强制直腿抬高用双手向外侧按压骨盆。每次手法30min,每周一至周五连续治疗5天,休息2天。两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病例筛选入组后于治疗前1天,治疗后2周、4周;疗程结束后2周、1个月随访共5个时间点进行观察,以了解病人的起效时间、疗效、安全性、不良事件的发生等,采用JOA评分表评分并记录数据,以SPSS20.0统计治疗前后的数据。研究结果三组内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三组治疗均有效,但针刺推拿结合疗法在治疗2周后就见效,而单纯针刺组及单纯推拿组在2周后未见效,并且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针刺推拿组与单纯针刺组、单纯推拿组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显效率针刺推拿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组和单纯推拿组,有效率针刺推拿组疗效高于单纯针刺组和单纯推拿组;疗程结束后2周,三组组内与治疗4周后疗效自身对照均无显着性差异,说明疗程结束后2周三组均未复发。疗程结束后1月,三组组内与治疗4周后疗效自身对照,针刺推拿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单纯针刺组与单纯推拿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三组组间比较,针刺推拿组较单纯针刺组及单纯推拿组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组间比较,单纯针刺组及单纯推拿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针刺推拿组无复发,而单纯针刺组及单纯推拿组复发并且复发率相当。三种方法治疗腰突症均有效,但显效率针刺推拿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组和单纯推拿组,有效率针刺推拿组疗效高于单纯针刺组和单纯推拿组,复发率针刺推拿组低于单纯针刺组和单纯推拿组,说明针刺推拿结合治疗本病比单纯疗法见效快,疗效好,复发率低,效果更好。患者性别、年龄对本病的治疗无明显影响。患者病程、病情对本病的治疗有明显影响,病程越短,病情越轻,治疗起效时间也越快,达到的治疗效果也越好。研究结论(1)针刺推拿结合疗法治疗腰突症较单纯针刺疗法和单纯推拿手法治疗见效快,疗效高,复发率低。(2)患者性别、年龄对本病的治疗无明显影响。患者病程、病情对本病的治疗有明显影响,病情越轻,病程越短治疗起效时间越快,治疗效果越好。(3)针刺推拿结合疗法治疗腰突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更易被患者接受。

郑门杰[7](2012)在《侧卧位直腿牵拉法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疼痛麻木的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LIDP)是由于腰椎间盘的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着压迫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俗称“腰突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主要症状为腰痛,下肢疼痛或麻木等,中医推拿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下肢疼痛麻木独具特色,疗效肯定。因此设立本研究即“侧卧位直腿牵拉法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疼痛麻木的效应”,应用中医推拿学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下肢疼痛麻木,评价推拿治疗治疗此症的疗效。[目的]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研究侧卧位直腿牵拉法辅助治疗下肢疼痛麻木的效应。[方法]临床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对照试验的原则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进行单纯推拿手法配合侧卧位直腿牵拉法和单纯推拿手法的治疗10次为1疗程。通过比较试验前后量表记分的变化情况,评价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下肢疼痛麻木的临床疗效。根据VAS(视觉模拟评分)和改良JOA评估指标得分情况对推拿手法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下肢疼痛麻木进行系统疗效评价,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统计处理,并通过详细记录不良反应,验证其安全性。[结果]1.根据JOA评估指标比较做出,治疗组30例患者中10例为显效,10例为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3%,对照组30例患者中10例为显效,14例为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0%。经统计分析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疼痛的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根据VAS值可知,治疗组30例患者中,9例为显效,16例为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3%。对照组30例患者中,8例为显效,13例为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0%。2.腰痛及自觉症状:两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对照两种手法治疗均有良好的疗效(P<0.05)但治疗后的两组疼痛程度及自觉症状评分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3.下肢疼痛麻木及日常生活:两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对照两种手法治疗均有良好的疗效(P<0.05)但治疗后的两组下肢疼痛麻木及日常生活评分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侧卧位直腿牵拉法对下肢症状及日常生活活动方面有更好的治疗作用。[结论]1.侧卧位直腿牵拉法配合单纯常规推拿治疗与单纯常规推拿手法对治疗LIDP都有治疗作用。2.侧卧位直腿牵拉法配合单纯常规推拿治疗较单纯常规推拿手法有更好的缓解下肢症状的作用

陈孝慈[8](2012)在《针罐疗法配合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祖国医学“腰腿痛”的范畴,目前其治疗分为手术疗法及非手术疗法。针刺和拔罐疗法作为传统医学使用频率最高的两种非手术疗法,具有消除炎症水肿,缓解局部肌肉痉挛,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针罐疗法则兼具两者的作用,可有效地阻断“肌紧张-疼痛”恶性循环,从而对该病起治疗作用。基于本病的高发病率及高复发率,给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探讨针对该病的积极有效的疗法具有显着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目的观察针罐疗法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探求一种安全、操作简便而又疗效确切的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合格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电针疗法进行治疗,取穴:腰3-5夹脊穴(双)、肾俞(双)、大肠俞(双)、秩边(患侧)、环跳(患侧)、委中(患侧)、阳陵泉(患侧);同时治疗组于电针治疗后予配合应用针罐疗法,对照组于电针结束后予结合拔罐疗法治疗,每天1次,1周5次,1周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一疗程结束后各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评分(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中医证型等一般资料及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及JOA总评分等治疗前指标进行对比,经统计学分析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自身前后对照: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JOA量表各评分因子、JOA总评分均有所下降,治疗前后对比P<0.05,说明治疗前后各指标均存在显着性差异,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日常行为能力。2.组间对照: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经治疗后VAS评分、JOA总评分的差值经对比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对照组。3.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痊愈8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1例,愈显率为76.7%,总有效率为96.7%;而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1例,愈显率为50.0%,总有效率为93.3%;两组疗效对比,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电针为基础,运用针罐疗法及拔罐疗法均具有确切的疗效,两者均可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日常行为能力,但针罐疗法疗效更优,且与电针具有协同作用。

杨波[9](2012)在《骶管注射疗法中激素种类、浓度及碱化溶液选择的安全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一、糖皮质激素是骶管注射疗法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也是最易滥用导致诸多临床意外发生的药物。糖皮质激素具有保钠排钾的作用,易导致钠水潴留,以及引起肝脏肿大和哮喘等不良反应,不同的激素引起以上不良反应的程度不同。为此,考察不同的糖皮质激素在骶管注射疗法中的安全性十分必要。但既往文献多为临床病例的报道或不同激素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基础研究匮乏。故本课题组设计实验一主要研究临床常用激素泼尼松、地塞米松、及曲安奈得硬膜外腔注射对SD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及形态学的影响,为规范化的激素安全选择与药物配伍提供实验依据。二、骶管注射疗法是从麻醉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普遍认为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是通过糖皮质激素注入硬膜外腔直接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阻断化学刺激因了对神经根的刺激,并抑制无菌性炎症,消除水肿及抑制粘连而达到治疗目的,以致临床上有人随意加大局麻药或糖皮质激素的用量,以期增加临床疗效。关于麻药用量的安全性已有相关的深入研究,且已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但关于激素的用量,由于其部分不良反应并非立即出现,比如对血糖、血脂及电解质的影响等,需要经过数天甚至数周才有一定变化,故有许多医师盲目加大激素的用量,甚至将两种激素一起使用,对于激素的用量没有严格的控制。针对以上情况设计实验二主要研究硬膜外腔注射不同浓度泼尼松对SD大鼠血糖、血脂及股骨头形态学的影响,为硬膜外注射激素的浓度选择提供实验依据。三、目前,注射不同的复合药物用于临床治疗各种顽固性疼痛已成为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且运用肌电图等检查手段对骶管注射前后患者神经、肌肉功能进行的研究,已进一步证实了骶管内药物注射疗法是肯定的。常用的复合药液一般多从神经根阻滞、炎症消除、血管扩张、粘连剥离及神经营养等角度考虑,但也有学者从改变骶管内环境的pH值角度着手,在治疗药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直接提高pH值,通过减轻局部组织酸中毒,降低H+和局部致痛物质的生成,以增强治疗效果。根据pH值的分配学说,如果pH值越大,则离解度越小,非离子状态的局麻药物浓度就会愈高,继而抵达神经细胞发挥作用的非离子局麻药物明显增多,最终使局麻药物的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全时间均明显缩短。这种碱化溶液疗法从临床报道看来也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此碱性液体是否会对硬膜外腔内的组织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尚缺乏基础实验的支持,故本课题组设计实验三初步地探索硬膜外腔注射碱化溶液对SD大鼠神经根功能及组织学的影响,为硬膜外注射碱化溶液提供依据。方法:一、将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前3组为实验组,其中第1组为泼尼松组,硬膜外腔注射醋酸泼尼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比例为1ml:2ml:17m1;第2组为地塞米松组,硬膜外腔注射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比例为lml:2m1:17ml;第3组为曲安奈得组,硬膜外腔注射醋酸曲安奈得+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比例为lml:2m1:17m1.第4组为对照组,硬膜外腔注射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比例为2m1:18ml,各组药液用量均为1ml/kg/次。第5组为正常组,仅参与麻醉,不做其他任何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硬膜外腔给药每周1次,连续注射3周,注射及评估方法参照文献介绍的硬膜外穿刺造模及评估方式,将药液由腰椎5、6间隙注入到大鼠硬膜外腔。第4周统时间段采取大鼠血液,离心后仔细收集上清,用大鼠皮质醇(Cortisol)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清中皮质醇含量。并取各组大鼠双侧肾上腺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常规方法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并测量肾上腺皮质厚度及束状带所占的比例。所有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LSD法)进行统计处理,比较各组大鼠血清皮质醇含量均数,肾上腺皮质厚度及束状带所占比例。二、将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前3组为实验组,分别为泼尼松低、中、高浓度组,其中泼尼松低浓度组的药物配伍为醋酸泼尼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用药比例为lml:2ml:17ml,泼尼松中浓度组的药物配伍为醋酸泼尼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用药比例为2ml:2ml:16ml,泼尼松高浓度组用药配伍为醋酸泼尼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比例为4ml:2ml:14ml。第4、5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正常组。对照组硬膜外腔注射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比例为2ml:18ml,各组药液用量均为lml/kg/次。第5组为正常组,仅参与麻醉,不做其他任何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硬膜外腔给药每周1次,连续注射3周,第1次治疗前及每次治疗后1周均取血1次,连续对比观察各组的血糖(GLU)、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的变化,于第4周用过量的10%水合氯醛麻醉处死所有实验大鼠,取双侧股骨头,福尔马林溶液固定,脱钙,清水浸泡过夜,梯度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所有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数据的方差分析进行分析。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采用多重比较方法(LSD方法)。用药前的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方差比较;用药后同一时间点的组间比较由于需要考虑用药前的因素,故采用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实验组,即碱化溶液组,不加碱化溶液的对照组,以及正常组。碱化溶液组的药物配伍为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碳酸氢钠,用药比例为lml:2ml:12ml:5ml,对照组的药物配伍为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用药比例为lml:2ml:17ml,各组药液用量均为lml/kg/次。正常组仅参与麻醉,不做其他任何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硬膜外腔给药每周1次,连续注射3周。测量实验前及第4周大鼠对机械刺激缩爪阈值,与马尾神经传导速度,并于第4周将经电生理检测完毕的大鼠取各组大鼠脊膜脊髓及神经根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常规方法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用药前的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方差比较。用药后的组间比较由于需要考虑用药前的因素,故采用协方差分析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第1、4、5组均分别与第2组、3组比较,血清皮质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肾上腺组织HE染色观察测量显示,2组和3组的束状带所占皮质的比例与1、4、5组相比下降明显(P<0.01)。实验过程中动物死亡数:第3周(即第2次注射后)泼尼松组死亡大鼠1只,地塞米松组和曲安奈得组均先后死亡2只,均表现为腹部膨隆,尸检发现腹部大量腹水,肠管胀气,推测应是钠水潴留引起的心衰致死。对照组与正常组各有1只大鼠死于实验过程中麻醉药物过量。二、(1)泼尼松高浓度组和中浓度组用药后1周GLU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2)高浓度组的血清CHO, TG均在用药后1周其升高趋势就开始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用药后2周达到峰值,中浓度组CHO, TG用药后2周其升高变化趋势高于低浓度组、对照组和正常组,而低浓度组相对于对照组和正常组也有轻微升高血清TG的作用;(3)高浓度组股骨头出现空骨陷窝,骨小梁排列紊乱,变短变细的情况比中、低浓度组更多见、更严重。实验过程泼尼松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各有1只大鼠出现钠水潴留且均死亡,对照组和正常组各有1只大鼠由于麻醉药物过量致死。钠水潴留的大鼠均表现为腹部膨隆,尸检发现腹部大量腹水,肠管胀气。三、实验前后各组大鼠机械刺激后肢缩爪阈值及马尾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神经根病理切片也未见明显损害改变。在实验过程中碱化溶液组中的钠水潴留发生率较其他组别高,有4只大鼠出现钠水潴留,其中3只死亡,而对照组中有2只出现钠水潴留且均死亡,正常组有1只大鼠由于麻醉药物过量致死。钠水潴留的大鼠均表现为腹部膨隆,尸检发现腹部大量腹水,肠管胀气,推测应均为钠水潴留引起的心衰致死。结论:一、硬膜外腔注射对全身影响大的长效激素,如地塞米松和醋酸曲安奈得会引起雄性SD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并导致肾上腺组织学上的萎缩改变,而使用对全身影响较小的中效激素醋酸泼尼松不会引起此类变化,可能是由于长效激素的半衰期时间较长,连续给药导致药物浓度蓄积过高,长期抑制肾上腺的正常功能所致,也可能是由于不同的激素其效价不同引起。而且醋酸泼尼松引起钠水潴留风险较低,故进行硬膜外腔激素注射治疗时,选用以局部效应为主的中效制剂醋酸泼尼松,相对于对全身影响较大的长效制剂地塞米松和醋酸曲安奈得而言更为安全。硬膜外激素注射还存在一些少见的、潜在的、甚至严重的神经系统、周围组织器官及其他系统等并发症,如脑和脊髓梗塞、硬膜外血肿、椎间隙感染、月经紊乱、过敏等。部分并发症机制仍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探讨。面对以上的不安全因素,应该尽快制定一套标准的规范化操作程序来指导临床应用。在以后的科研实践中关注硬膜外注射的基础研究,并在将来的临床试验中运用标准统一的疗效监测指标与时间评估终点,且长期观察临床反应的相关因素,并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效果差异,建议多个临床中心联合研究,集合有效的资料进行循征医学分析,用科学的结论指导临床应用。二、高浓度泼尼松硬膜外腔注射对血糖、血脂产生不良影响,并使股骨头产生类似坏死的病理学变化,故行硬膜外腔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疼痛相关疾病时,应注意严格把握适应症,对于糖尿病患者,肥胖或血脂较高的患者,以及严重的骨质疏松,主要靠单侧股骨头负重,应力较为集中的患者应慎用硬膜外类固醇激素治疗,并注意不可多次注射。在多次硬膜外腔注射的其他患者中,应注意常规监测血糖、血脂、血小板及血浆黏度等这些对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防治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便捷指标。就目前的研究结果,硬膜外腔少次低浓度的激素使用是更为安全的选择。三、碱化药液组、常规硬膜外注射药液的普通对照组在实验前后神经根功能未发生明显敏感或迟钝的改变,也未见到明显的神经根组织学损害。表明本实验组及对照组的药物组成并不会造成明显的神经根功能及组织学影响,是相对安全的药物选择,即碱化溶液骶管注射不会造成神经根功能及组织学的有害影响,可作为安全的配方选择。但由于长效激素有易导致钠水潴留的可能,若再加入碱化溶液更容易导致体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紊乱,从而引发钠水潴留或使钠水潴留的情况加重。考虑到钠水潴留风险的存在,相信通过减少目前临床常规的5%碳酸氢钠5ml的用量能降低此类风险的发生,至于具体的理想用量需进一步的基础实验及临床研究指导,从而更好地在安全的前提下发挥其临床价值。

崔虎山[10](2011)在《三种入路神经阻滞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估骶管注射疗法、腰部椎旁神经阻滞、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和三种入路神经阻滞联合交替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160例同期收治的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骶管注射疗法组(A组)、腰部椎旁神经阻滞组(B)组、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组(C)组、三种入路神经阻滞联合交替治疗组(D)各40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活动功能评分法评价4组疗效。结果 A组有效率80%,B组有效率90%,C组有效率90%,D组有效率95%。B组和C组疗效优于A组,而D组疗效又明显优于其他三组。结论腰部椎旁神经阻滞和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疗效优于骶管注射疗法,而三种入路神经阻滞联合交替应用,则疗效又明显优于任何一种神经阻滞单独应用,且能明显降低单独应用某一种神经阻滞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二、腰部注射药液致腰大肌CT改变误诊为肿瘤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腰部注射药液致腰大肌CT改变误诊为肿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标准
        1.6 剔除、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不良反应处理方案
    3 统计学处理
    4 伦理学要求
    5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临床疗效分析
        2.1 两组治疗后总体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JOA下腰痛评分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前屈、后伸角度比较
        2.5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左侧屈、右侧屈角度比较
        2.6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左旋、右旋角度比较
        2.7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
分析与讨论
    1 课题设计分析
        1.1 中医学对LDH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LDH的认识
        1.3 LDH的非手术治疗
        1.4 选择针刺结合艾灸的中医理论依据
        1.5 选择针刺结合艾灸的西医理论依据
        1.6 选择艾灸热敏点与艾灸阿是穴的理论依据
        1.7 选穴依据
        1.8 选择测量腰椎活动度的理论依据
    2 临床疗效指标的选择依据
        2.1 VAS疼痛评分
        2.2 JOA下腰痛评分
        2.3 腰椎活动度
    3 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临床观察指标分析
    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大黄牡丹方油膏贴敷神阙穴辅助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急性阑尾炎的西医研究进展
        1 阑尾炎的命名及急性阑尾炎的分型
        2 阑尾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3 急性阑尾炎的病因
        4 急性阑尾炎的诊断
        5 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急性阑尾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名
        2 中医病机
        3 中医辨证
        4 中医治疗
        5 穴位贴敷治疗的相关研究
        6 大黄牡丹方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技术路线图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中止研究标准
        6 分组方法
        7 治疗方法
        8 观察记录项目
        9 疗效评价标准
        10 统计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性别分布
        2 年龄分布
        3 基本生命体征比较
        4 入院时改良Alvarado评分比较
        5 中医辨证分型
        6 腹痛程度比较
        7 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
        8 血液及影像学检查比较
        9 疗效评价
        10 安全性观察及不良反应
    三、讨论
    四、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1 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
附录2 改良疼痛数字评分表
附录3
附录4
个人简历

(3)基于弓弦力学理论针刀干预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内容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
        2.2 与急性骶髂关节损伤鉴别
        2.3 与腰椎小关节紊乱鉴别
    3 纳入标准
    4 排除及剔除标准
    5 研究方法
        5.1 分组及干预方法
        5.2 观察指标
        5.3 疗效评定标准
        5.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两组患者入组时年龄、性别及病程比较
        1.1 年龄比较
        1.2 性别比较
        1.3 病程比较
    2 针刀组与电针组患者入组时及干预前后VAS评分比较
        2.1 针刀组与电针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的变化(组内比较)
        2.2 两组VAS评分变化比较(组间比较)
        2.3 同一时间点VAS评分比较(组间比较)
    3 两组患者入组时及干预前后JOA评分比较
        3.1 两组治疗后JOA评分的变化(组内比较)
        3.2 两组JOA评分变化比较(组间比较)
        3.3 同一时间点JOA评分组间比较
    4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讨论
    1 中、西医学对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认识及治疗
        1.1 臀上皮神经的解剖学
        1.2 现代医学对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认识
        1.3 中医学对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认识
        1.4 中西医疗法对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2 针刀医学与中医学的关系
        2.1 针具的起源
        2.2 指导理论的联系
        2.3 施术部位的联系
        2.4 作用机制的联系
    4 弓弦力学系统及其应用
        4.1 弓弦力学系统的概念
        4.2 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不正与不平
        4.3 腰段的弓弦力学结构
        4.4 针刀与针灸镇痛的治疗作用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4)经皮椎间孔镜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经皮椎间孔镜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
        1.2 手术方法及过程
        1.3 中药治疗
        1.4 分组及治疗方法
        1.5 术后处理
        1.6 随访方法
        1.7 临床疗效评价指标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2.2 手术及随访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评价指标比较
        2.4 手术并发症及不良事件
    3. 讨论
        3.1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应用
        3.2 术中用药和手术结束标准
        3.3 补肾活血方的应用
        3.4 对LDH术后临床表现的分析
        3.5 不足与展望
    4. 结论
第二部分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状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
    1. 术后残余症状的发生率
    2. 术后出现残余症状的相关因素
        2.1 自身因素
        2.2 术前因素
        2.3 术中因素
        2.4 术后因素
        2.5 其他因素
    3. 术后残余症状的西医治疗
        3.1 药物治疗
        3.2 硬膜外注射治疗
        3.3 再次手术治疗
        3.4 其他治疗
    4. 术后残余症状的中医药治疗
        4.1 中医药治疗方法
        4.2 其他治疗方法
        4.3 补肾活血法在术后残余症状治疗中的应用
    5. 结论
    6. 展望
第三部分 加味补肾活血方对LDH术后残余症状的初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分组方法
        1.7 治疗方法
        1.8 随访方法及评价标准
        1.9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2.2 腰痛组、下肢痛组VAS评分结果
        2.3 腰痛组、下肢痛组、麻木组JOA评分结果
        2.4 腰痛组、下肢痛组、麻木组ODI评分结果
        2.5 腰痛组、下肢痛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对比
    3 讨论
        3.1 对术后残余症状的认识
        3.2 术后残余症状的中医治疗
        3.3 本研究的中医药治疗特色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1 古文献记载及对病名的认识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治疗原则
        1.4 中医治疗方法及现状
    2.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2.1 定义
        2.2 流行病学
        2.3 发病机制
        2.4 临床表现
        2.5 诊断与鉴别
        2.6 治疗
        2.7 保守治疗的现状
        2.8 手术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部分术中图片
英文缩略词和英汉对照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骶骨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骶骨肿瘤的概述及诊治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述及诊治进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采集时间
    1.3 病例选择标准
    1.4 一般资料及误诊原因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首诊主要临床症状
    2.2 首诊主要临床体征
    2.3 首诊影像学检查
3 讨论
    3.1 局部解剖学特点是导致误诊的根源
    3.2 应注意骶骨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腰腿痛症状的异同
    3.3 注意相应肌力减弱皮肤感觉障碍的仔细甄别,对两者鉴别大有裨益
    3.4 正确合理的影像学检查对判断骶骨肿瘤至关重要
    3.5 骶骨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或是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
    3.6 其他原因
4 小结
5 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6)针刺疗法与推拿手法治疗腰突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腰突症的概念及流行病学特点
        1.1.1 腰突症的概念
        1.1.2 腰突症的流行病学特点
    1.2 腰突症的临床表现
        1.2.1 腰突症的临床症状
        1.2.2 腰突症的临床体征
        1.2.2.1 一般体征
        1.2.2.2 特殊体征
    1.3 腰突症的诊断与分期分型
        1.3.1 腰突症的诊断标准
        1.3.1.1 腰突症的西医诊断标准
        1.3.1.2 腰突症的中医诊断标准
        1.3.1.2.1 腰腿痛的中医诊断标准
        1.3.1.2.2 腰腿痛中医辩证辨病及证候判定标准
        1.3.2 腰突症的分期
        1.3.2.1 腰突症的病情演变分期
        1.3.2.2 腰突症的病程进展分期
        1.3.2.3 腰突症的病理分期
        1.3.3 腰突症的分型
        1.3.3.1 根据髓核突出的部位与方向不同分型
        1.3.3.2 根据突出物所处解剖位置不同分型
        1.3.3.3 根据病理变化分型
    1.4 腰突症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
        1.4.1 现代医学对腰突症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1.4.1.1 腰突症的病因
        1.4.1.1.1 腰突症的主要病因
        1.4.1.1.2 腰突症的诱发因素
        1.4.1.2 腰突症的病理
        1.4.1.3 腰突症的发病机制
        1.4.2 祖国医学对腰腿痛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1.4.2.1 腰腿痛的病因
        1.4.2.2 腰腿痛的病机
    1.5 腰突症治疗现状
        1.5.1 非手术治疗
        1.5.1.1 自行治疗
        1.5.1.2 药物治疗
        1.5.1.3 牵引治疗
        1.5.1.4 物理治疗
        1.5.1.5 推拿治疗
        1.5.1.5.1 单纯推拿疗法
        1.5.1.5.2 推拿联合疗法
        1.5.1.6 针灸治疗
        1.5.1.6.1 单纯针刺疗法
        1.5.1.6.2 针灸联合疗法
        1.5.1.7 封闭疗法
        1.5.1.8 针刀疗法
        1.5.1.9 拔罐疗法
        1.5.1.10 穴位注射疗法
        1.5.2 手术治疗
        1.5.2.1 常规开放手术
        1.5.2.2 椎间盘镜微创手术
        1.5.2.3 经皮穿刺的切吸术
        1.5.2.4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
        1.5.3 介入治疗
        1.5.3.1 胶原酶化学溶解疗法
        1.5.3.2 臭氧注射疗法
        1.5.3.3 超低温消融疗法
        1.5.3.4 射频热凝靶点穿刺技术
        1.5.4 其他疗法
        1.5.4.1 SDS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
        1.5.4.2 饮食疗法
        1.5.4.3 功能锻炼
        1.5.5 预防常识
    1.6 小结
前言
第2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腰突症诊断标准
        2.1.2.1 腰突症西医诊断标准
        2.1.2.2 腰突症中医诊断标准
        2.1.2.2.1 腰腿痛中医诊断标准
        2.1.2.2.2 腰腿痛中医辨证辨病及证候判定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脱落标准
        2.1.7 中止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设计方法
        2.2.1.1 样本量的计算
        2.2.1.2 分组
        2.2.2 治疗设施
        2.2.2.1 针具
        2.2.2.2 酒精
        2.2.2.3 推拿床
        2.2.3 治疗方法
        2.2.3.1 针刺疗法
        2.2.3.1.1 针刺取穴
        2.2.3.1.2 针刺操作
        2.2.3.2 推拿手法
        2.2.4 治疗周期
        2.2.5 观察时点
        2.2.6 观察指标
        2.2.6.1 一般项目观察
        2.2.6.2 疗效性项目观察
        2.2.7 安全性检查
        2.2.7.1 一般项目
        2.2.7.2 不良事件检查
        2.2.8 病例脱落与依从性
        2.2.8.1 病例脱落的判定
        2.2.8.2 病例脱落原因及依从性
        2.2.8.3 脱落病例的处理
        2.2.9 统计学方法
        2.2.10 总体疗效评价
    2.3 研究结果及分析
        2.3.1 病例基本情况
        2.3.2 研究结果
        2.3.2.1 治疗前后腰腿痛症状积分比较
        2.3.2.2 治疗后疗效评分比较
        2.3.2.2.1 治疗2周后疗效评分比较
        2.3.2.2.2 治疗4周后疗效评分比较
        2.3.2.3 各基线治疗前后有效率比较
        2.3.2.3.1 各年龄段有效率比较
        2.3.2.3.2 性别有效率比较
        2.3.2.3.3 病程有效率比较
        2.3.2.3.4 病情有效率比较
    2.4 结论
    2.5 讨论
        2.5.1 论文设计动机及研究目的
        2.5.2 祖国医学病因病机探讨
        2.5.3 祖国医学治则治法
        2.5.4 取穴依据及推拿手法要点
        2.5.5 针刺推拿结合疗法及单纯疗法疗效评价
        2.5.6 安全性评价
        2.5.7 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2.5.8 治疗心得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7)侧卧位直腿牵拉法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疼痛麻木的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病因病机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检查及诊断标准
        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分型
        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现状
        5.小结
    综述二 西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病因病机
        2.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人群及发病前的征兆
        3.症状产生的机制
        4.病理分型
        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检查及诊断标准
        6.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3.试验方案
    4.观察方法及指标
    5.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6.研究结果
    7.讨论
    8.总结
    9.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针罐疗法配合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上篇 文献研究
    1、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辩证分型
        1.4 中药治疗
    2、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解剖生理及力学
        2.3 腰椎间盘突出的分类
        2.4 病因及发病机制
        2.5 病理
        2.6 诊断
        2.7 治疗
    3、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
        3.1 针灸取穴
        3.2 针灸疗法治疗方法
    4. 结语
下篇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2. 随机分组方法
    3. 治疗方法
        3.1 基础治疗
        3.2 分组治疗
    4. 观察方法
        4.1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评分表(JOA量表评分)
        4.2 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
    5. 疗效标准
    6. 统计分析
    7. 结果
        7.1 基线数据
        7.2 疗效评价
    8. 讨论
        8.1 结果分析
        8.2 研究方案分析
        8.3 针罐疗法治疗本病的作用分析
        8.4 穴位的作用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9)骶管注射疗法中激素种类、浓度及碱化溶液选择的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硬膜外腔注射不同糖皮质激素对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及组织学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硬膜外腔注射不同浓度泼尼松对大鼠血糖、血脂及股骨头组织学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硬膜外腔注射碱化溶液对大鼠神经根功能和组织学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附表
综述
    一、骶管注射疗法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二、经骶管硬膜外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统计学证明

(10)三种入路神经阻滞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1]
    1.2 一般资料
    1.3 治疗方法
        1.3.1 骶管注射疗法
        1.3.2 腰部椎旁神经阻滞
        1.3.3 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
        1.3.4 三种入路神经阻滞联合交替治疗
    1.4 疗效观察
2 结果
3 讨论
    3.1 关于骶管注射疗法
    3.2 关于椎旁神经阻滞
    3.3 关于腰大肌间沟神经阻滞

四、腰部注射药液致腰大肌CT改变误诊为肿瘤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康.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2]大黄牡丹方油膏贴敷神阙穴辅助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观察[D]. 孟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基于弓弦力学理论针刀干预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薛红琴.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4]经皮椎间孔镜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刘焱.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2)
  • [5]骶骨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分析[D]. 钱澍. 第四军医大学, 2014(01)
  • [6]针刺疗法与推拿手法治疗腰突症的临床研究[D]. 郭蓉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7]侧卧位直腿牵拉法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疼痛麻木的效应研究[D]. 郑门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8]针罐疗法配合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D]. 陈孝慈.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9]骶管注射疗法中激素种类、浓度及碱化溶液选择的安全性研究[D]. 杨波. 南方医科大学, 2012(04)
  • [10]三种入路神经阻滞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 崔虎山. 中国医药指南, 2011(32)

标签:;  ;  ;  ;  

腰部注射致腰大肌CT改变误诊为肿瘤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