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41例临床分析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41例临床分析

一、4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梁翘楚[1](2020)在《广州中医抗击“非典”口述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2002年末至2003年8月,“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又称“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肆虐中国。“非典”疫情在广州流行期间,中医医务人员共同抗击“非典”,成绩斐然。广州中医的口述史料是了解和研究中医抗击“非典”史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收集整理相关文献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抗击“非典”时期广州中医界典型人物有关抗击“非典”的口述史料,梳理广州中医界抗击“非典”的历程,进一步了解广州中医专家赴港抗非的情况,解读中医医务人员集体记忆与个体记忆的内涵。根据以上研究,分析广州中医抗击“非典”对于中医医务人员个人的影响,总结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的历史意义,彰显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的当代价值,为未来传承与发扬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经验提供借鉴。方法:1.口述史研究法依据口述史研究规范,对中医医生(含赴港专家)、护士、医院管理人员、“非典”患者、普通民众等多个群体开展口述访谈,同时向他们征集工作记录、手稿、照片等资料。采访完成后根据访谈录音听写出逐字稿,然后对逐字稿进行整理、归纳,运用“集体记忆”和“个体记忆”理论对逐字稿进行分析。2.文献调研法借助现有的广州抗击“非典”相关史料,全面查阅、搜集、整理各类年鉴,相关档案资料,检索CNKI、万方、读秀等数据库及互联网中“非典”相关论文、报道,收集相关专着、采访报道等文献史料。3.多学科综合研究综合利用口述史学、医学、社会学、文献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全面收集广州抗击“非典”史的相关资料,凝练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的基本轨迹,总结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的经验,分析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成果:结合口述史料与文献史料,将中医医务人员的抗非历程分为“初发阶段”、“高发阶段”、“控制阶段”、“援外阶段”、“基本胜利”五个时间段进行回顾。通过医务人员的口述史料,分析医务人员建构的集体记忆和个体记忆,挖掘出作为集体记忆模式的“抗击‘非典’精神”具有“无畏”、“团结”、“奉献”“中医药自信”的内涵,而个体记忆的精神内涵呈现则分为“机遇”、“温暖”、“伤痛”、“幕后英雄”及“警觉”五种类型,分别解读集体记忆与个体记忆建构的原因。结论:广州中医抗击“非典”成功,对于医务人员而言,促使其敬畏生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工作能力等;对于中医界而言,推动中医药进入国家疫病防治体系、广东省走上“中医药强省”之路、中医进入香港公立医院系统和提升了中医药的国际地位;对于2019年末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而言,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当代中医抗击疫情殷鉴不远。

靳英辉,蔡林,程真顺,程虹,邓通,范逸品,方程,黄笛,黄璐琦,黄桥,韩勇,胡波,胡芬,李柄辉,李一荣,梁科,林丽开,罗丽莎,马晶,马琳璐,彭志勇,潘运宝,潘振宇,任学群,孙慧敏,王莹,王云云,翁鸿,韦超洁,吴东方,夏剑,熊勇,徐海波,姚晓梅,袁玉峰,叶太生,张笑春,张莹雯,张银高,张华敏,赵剡,赵明娟,訾豪,曾宪涛,王永炎,王行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课题组[2](2020)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完整版)》文中指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的肺炎,因2019年12月发生在武汉的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并于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命名。在之后的一个月时间内,2019-nCoV在湖北省内外甚至其他国家传播造成了数以千计的病例出现,同时也引起了民众一定程度的恐慌。

吕小东,蔡蜀菁,周星,崔晓兰,李文慧[3](2013)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012年载文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以下简称本刊)创刊于1953年,经过两次停刊、四次更名,至今已有六十年的历史。一甲子的办刊历程,虽然有诸多坎坷,但在5位总编辑、9届编委会以及历届办刊人的共同努力下,取得骄人的成绩,特别是2011年获得中国出版界最高奖项——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首次设立期刊奖)[1]。但同时本刊的发展也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优质稿源外流、同类期刊的分流等。为了总结办刊经验,摸索期刊发展的客观规律,本研究应用文

许汝福,沈渝菊,曹佳,熊鸿燕[4](2005)在《87例院内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文中指出

杨伟康,刘翱,陈宇英,李妍,樊满齐[5](2005)在《4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表现》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X线表现的发展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的4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对一系列胸片和CT片影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均以高热为早期症状,大部分患者在起病一周内肺部出现斑片状模糊影,并且发展迅速,2周内病变发展达高峰,有75.0%患者两肺受累,4例呈“白肺”改变。40例患者经治疗后在1个月左右肺部病灶逐渐消散,18.0%的患者出现肺间质纤维化的改变,其中1例死亡。结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早期却可出现肺部渗出性改变,且发展迅速,大部分患者两肺受累,易致肺间质纤维化。

林宁[6](2005)在《中医为主治疗卫、气分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理论探讨和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理论方面,探讨运用温病学理论认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病因病机以及辨证论治。 临床方面,分析中医辩证属卫、气分证的SARS患者的证候特征;探讨用中医为主治疗卫、气分证的SARS患者的疗效。 [方法] 理论探讨:从西医方面对SARS的研究状况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总结中医对于SARS病名、发病、病因病机、辩证等的认识;对中医药治疗SARS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 临床研究: 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辨证属卫、气分证的SARS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及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证候特征。 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为治则,拟定基础方及加减法,对60例卫、气分证SARS患者进行以中医为主的治疗。对其疗效指标(入院后平均退热时间、平均住院天数、胸片炎症阴影开始吸收平均时间、胸片病灶明显吸收或完全吸收时间、治愈率)进行统计分析。在难以设立严格的西医治疗对照组的情况下,取文献报导的同期可比性较好的西医治疗组进行疗效指标的对照。 对该组患者中的一部分在出院半年后进行随访,随访项目主要包括血、尿常规,部分血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髋关节X线照片、髋关节核磁共振、胸部螺旋CT等影像学检查等。估计该组中医为主治疗的SARS患者的远期疗效,其中部分检查结果与同期健康人进行对照,部分检查结果同患者入院时相应结果进行自身前后对照。 [结果] 证候特征:60例辩证属卫、气分证的SARS患者入院时有明显的风热、挟湿、热毒等的证候特征。 近期疗效:60例全部治愈出院。平均退热时间(4.1±1.9)d,胸片炎症阴影开始吸收平均时间(4.2±3.2)d,病灶明显吸收或完全吸收时间(8.4±4.6)d。平均住院天数(9.0±4.9)d。治愈率100%。无1里传入营血分,无1例出现ARDS,无1例使用免疫球蛋白和抗病毒西药,有1例使用了面罩持续正压吸氧。60例患者中,有5例(8.20%)短期应用过地塞米松,住院期间无1例出现肺纤维变或骨质坏死。与同期西医治疗组比较优势明显。 远期疗效:参加随访的31例治愈者血清IgG,IgM抗体,补体C3,C4含量,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和NK细胞)计数结果与同期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例治愈者血生化ALT、AST、BUN、CREA等仅少数人轻度异常,ALT、

邹宝兰,吕嘉春,叶启慈,苏燕莉,刘立炜,马惠容,刘绪清,龚政红[7](2005)在《广州市儿童非典型肺炎41例临床特点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非典型肺炎(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的临床特征,为临床防治SARS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某SARS定点收治医院41例SARS住院患儿与同期住院44例普通肺炎患儿的性别、年龄、人口学特征及父母亲职业分布、SARS接触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41例感染SARS患儿病例组,男性22例,女性19例,男女发病没有明确性别差异。发病前有明确SARS接触史、以家庭聚集发病5例。本组年龄分布,发病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12岁,平均年龄7岁。以11岁年龄组发病较多(7例占17%)。本组儿童发病以散发为主,未见学校、托幼机构内流行。41例SARS患儿治疗痊愈出院后,追综调查1年暂未发现传染他人感染致病的证据。【结论】儿童SARS发病率较低,临床症状较轻,预后好。

杨伟康,刘翱,陈宇英,樊满齐,李少莹,李妍[8](2004)在《4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测死亡的可能危险因素,达到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目的。方法:对北京小汤山医院2003年5月9日至2003年6月12日救治的4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患者:男24例,女17例;年龄17-64岁,平均(35.85±12.68)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100%)、畏寒(46%)、咳嗽(88%)、气促(76%)、咽痛(15%)、肌肉酸痛(46%)。血常规:白细胞(WBC)<4×109/L者7例(17%)、WBC(4.0-10.0)×109/L者25例(61%)、WBC>10.0×109/L者9例(22%),淋巴细胞小于0.20者33例(80%),血小板小于100×10∧9/L者5例(12%)。胸部X线和CT显示肺部斑片状浸润影,短期内病灶增多,累计单侧18例(44%)、双侧23例(56%)。出现急性肺损伤(ALI)17例(41%),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4例(9.8%),合并基础病9例(22%),40例患者治愈出院,1例出现ARDS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SARS是具有较强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传染途径是近距离飞沫空气传播。流行病接触史、发热、X线肺浸润影及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是诊断的临床依据,综合干预、支持治疗措施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SARS患者若出现血小板下降,年龄>50岁合并基础疾病或有感染者有可能增加死亡危险性。

杨伟康,刘翱,陈宇英,李妍,樊满齐[9](2004)在《4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表现》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X线表现的发展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的4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对一系列胸片和CT片影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均以高热为早期症状,大部分患者在起病一周内肺部出现斑片状模糊影,并且发展迅速,2周内病变发展达高峰,有75%患者两肺受累,4例呈“白肺”改变。40例患者经治疗后在1个月左右肺部病灶逐渐消散,18%的患者出现肺间质纤维化的改变,1例死亡。结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早期却可出现肺部渗出性改变,且发展迅速,大部分患者两肺受累,易致肺间质纤维化。

江桂华,田军章,郑丽吟,颜剑豪,王玲,梁联保,李武铭,文华[10](2004)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2002年12月~2003年5月符合诊断标准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74例,其中46例曾做报道。所有病例均行胸部摄片,67例住院期间每隔1~2d摄胸片1次,9例行胸部CT扫描。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结果:病变累及单侧肺50例(67.57%,50/74),以双下肺为多,占39例;病变累及双侧肺24例(32.43%,24/74),以同时累及右下肺和左下肺为多,占16例。肺部病变表现为多形态改变占28例,以肺部同时出现淡薄片状、云絮状及点片状影多见,占11例;单形态改变45例,以双肺纹理增多增粗、纹理间散在点片状影多见,占24例。67例有完整资料的住院患者影像学表现变化模式具有多样性,以进展~逐渐吸收模式多见,占42例;2例出现实变;5例出现胸膜增厚及胸腔积液。67例中有3例在住院后期出现条索状影,2例复查后条索影吸收好转。所有病例纵隔均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结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多出现于单侧下肺,可表现为单形态或多形态,主要形态有点片状影、淡薄片状影、磨玻璃影、云絮状影、网状影及实变;病变的发展变化过程具有多样化。

二、4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广州中医抗击“非典”口述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广州中医抗击“非典”历程
    第一节 初发阶段(2003年1月31日前)
    第二节 高发阶段(2003年2月1日~3月31日)
    第三节 控制阶段(2003年4月1日~30日)
    第四节 援外阶段(2003年5月1日~31日)
    第五节 基本胜利(2003年6月1日后)
第二章 广州中医的集体记忆
    第一节 “无畏”的记忆内涵
    第二节 “团结”的记忆内涵
    第三节 “奉献”的记忆内涵
    第四节 “中医药自信”的记忆内涵
第三章 广州中医的个体记忆
    第一节 “机遇”的记忆内涵
    第二节 “温暖”的记忆内涵
    第三节 “伤痛”的记忆内涵
    第四节 “幕后英雄”的记忆内涵
    第五节 “警觉”的记忆内涵
第四章 中医抗击“非典”的影响与意义
    第一节 中医抗击“非典”对个人的影响
    第二节 中医抗击“非典”的历史意义
    第三节 中医抗击“非典”的当代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与课题情况
致谢
附件

(2)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完整版)(论文提纲范文)

1指南制订方法学
    1.1组建指南制订小组
    1.2指南的目标用户
    1.3指南的目标人群
    1.4快速评估利益冲突
    1.5指南结构的确定
    1.6证据来源与评价
        1.6.1一般性说明
        1.6.2检索资源
        1.6.3本次疫情一手资料收集与汇总
    1.7证据及推荐意见分级标准
    1.8推荐意见确定
    1.9指南撰写和发布
2流行病学特征
    2.1爆发范围
    2.2宿主
    2.3传播途径
    2.4病因学及发病机理
    2.5分子流行病学
    2.6潜伏期和感染期
    2.7影响预后的因素
3疾病筛查及人群预防
    3.1病例定义
        3.1.1疑似病例
        3.1.2确诊病例
        3.1.3聚集性病例
        3.1.4密切接触者
        3.1.5可疑暴露者
    3.2人员预防
        3.2.1密切接触者及可疑暴露者
        3.2.2疑似2019-nCoV感染患者
        3.2.3出行人员
    3.3口罩的使用[29]
        3.3.1口罩的类型及使用对象
        3.3.2使用后口罩处理原则
        3.3.3儿童佩戴口罩的标准
    3.4药物预防
        3.4.1疫苗研发
        3.4.2单克隆抗体研发
        3.4.3中医中药预防
4疾病诊断
    4.1临床表现
    4.2体格检查
    4.3影像学检查
        4.3.1 CT影像学检查(强推荐)
        4.3.2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一线数据分享
    4.4鉴别诊断
    4.5实验室检测技术
        4.5.1血液学检查
        4.5.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
        4.5.3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一线数据分享
    4.6其他早期诊断方法
5治疗
    5.1治疗原则
    5.2治疗方案
    5.3药物治疗
        5.3.1抗病毒药物治疗
        5.3.2抗菌药物治疗
        5.3.3激素治疗
        5.3.4其他药物治疗
    5.4中医中药治疗
        5.4.1指导原则
        5.4.2预防
        5.4.3治疗[12]
    5.5重症病人治疗
        5.5.1低氧性呼吸衰竭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救治
        5.5.2感染性休克处理
    5.6阶段评估和治疗效果评估
        5.6.1撤离ECLS标准
        5.6.2撤离有创呼吸标准
        5.6.3转出ICU标准
    5.7出院标准
6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7疾病护理
    7.1居家隔离患者的护理
    7.2普通住院患者的护理
        7.2.1氧疗护理
        7.2.2用药护理
        7.2.3营养支持
        7.2.4心理护理
    7.3危重症患者的护理
        7.3.1病情监测
        7.3.2序贯氧疗护理
        7.3.3特殊治疗护理
        7.3.4感染预防
        7.3.5营养支持
        7.3.6心理护理
8本指南的局限性
附件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案例分析
    1病例救治经过
        1.1患者入院经过
        1.2患者在我院诊疗经过概述
    2病例成功救治经验分享
        2.1及时复查肺部影像学是病情评估必不可少的手段
        2.2 ECMO的早期评估和运用是危重症病毒性肺炎的重要治疗手段
        2.3抗凝的管理是ECMO正常运行的关键
        2.4做好个人防护是医护人员自我保护的重要保障
附件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院救护经验与教训
    1集中病例发现时应立刻响应医院应急方案,从组织、信息、流程、诊疗、救治、防控、保障等迅速反应
    2标准预防原则,尤其是非隔离区域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保障
    3对潜伏期患者要引起足够重视
    4对医务人员防护及时充分必要的培训
    5对患者要给予及时充分必要的科普
    6保证后勤保障物资通道顺畅
    7常规治疗
        7.1氧疗
        7.2抗病毒药物选择
        7.3抗菌药物的选择方案
        7.4糖皮质激素
    8疾病进展较快,密切观察、复查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9疑似病人居家隔离

(4)87例院内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人群分布特征
    2.3 发病时间分布特征
    2.4 传染源分析
    2.5 传播途径分析
        2.5.1 接触史分析
        2.5.2 传播链分析
3 讨论

(5)4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影像学检查
2 结果
    2.1 发病期影像表现
    2.2 病程进展期影像表现
    2.3 转归期影像表现
3 讨论
    3.1 影像学表现
    3.2 起病和变化规律
    3.2 预后

(6)中医为主治疗卫、气分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理论探讨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文献研究
    一、概述
    二、SARS西医研究成果
        1.病原学
        2.流行病学
        3.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4.临床表现
        5.诊断依据及诊断标准
        6.西医治疗
    三、中医对SARS的认识和防治
        1.中医对SARS病名、病因、发病、病机、辩证等的认识
        2.中医治疗SARS的研究状况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临床研究结果
        1.入院时中医辩证及实验室检查资料
        2.中医为主治疗卫、气分阶段SARS的近期疗效研究
        3.中医为主治疗卫、气分阶段SARS的远期随访研究
    三、讨论
        1.关于中医辩证的讨论
        2.关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讨论
        3.关于近期疗效的讨论
        4.关于远期疗效的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4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广州中医抗击“非典”口述史研究[D]. 梁翘楚.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2]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完整版)[J]. 靳英辉,蔡林,程真顺,程虹,邓通,范逸品,方程,黄笛,黄璐琦,黄桥,韩勇,胡波,胡芬,李柄辉,李一荣,梁科,林丽开,罗丽莎,马晶,马琳璐,彭志勇,潘运宝,潘振宇,任学群,孙慧敏,王莹,王云云,翁鸿,韦超洁,吴东方,夏剑,熊勇,徐海波,姚晓梅,袁玉峰,叶太生,张笑春,张莹雯,张银高,张华敏,赵剡,赵明娟,訾豪,曾宪涛,王永炎,王行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课题组. 医学新知, 2020(01)
  • [3]《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012年载文分析[J]. 吕小东,蔡蜀菁,周星,崔晓兰,李文慧.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3(12)
  • [4]87例院内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J]. 许汝福,沈渝菊,曹佳,熊鸿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5(22)
  • [5]4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表现[J]. 杨伟康,刘翱,陈宇英,李妍,樊满齐. 西南国防医药, 2005(02)
  • [6]中医为主治疗卫、气分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理论探讨和临床研究[D]. 林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5(06)
  • [7]广州市儿童非典型肺炎41例临床特点分析[J]. 邹宝兰,吕嘉春,叶启慈,苏燕莉,刘立炜,马惠容,刘绪清,龚政红.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5(01)
  • [8]4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分析[A]. 杨伟康,刘翱,陈宇英,樊满齐,李少莹,李妍. 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一), 2004
  • [9]4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表现[A]. 杨伟康,刘翱,陈宇英,李妍,樊满齐. 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二), 2004
  • [1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学表现[J]. 江桂华,田军章,郑丽吟,颜剑豪,王玲,梁联保,李武铭,文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4(01)

标签:;  ;  ;  ;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41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