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我十月怀孕三月

困难我十月怀孕三月

一、难我的十月怀胎进行曲(论文文献综述)

贺捷生[1](2020)在《元帅的女儿》文中认为第一章:走完长征的婴儿我的父亲和母亲一九三五年的十月就将过去。进入深秋的湘西,已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天比一天冷的风从逶迤起伏的山里吹过来,渐渐地,有一种利刃割面的感觉。接到北上长征命令的红二、六军团,此时以我父亲故乡桑植为中心,开始收拢队伍,筹备粮草,努力寻找一道缝隙,以期杀出重围,去追赶遵义会议之大踏步前进的中央红军。

向天一[2](2020)在《莫言小说的音乐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莫言小说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这种“有声”既呈现在小说的外在形态上,一方面莫言用文学的叙述腔调进行音乐形式的创作与小说音乐性的书写,另一方面莫言用音乐的戏曲腔调进行小说音乐性书写的借鉴与摹仿;同时,也体现在小说的内在结构中,莫言将自己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和理解折射到小说结构的曲式呈现。就此,本论文以莫言部分具备音乐性特质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以莫言的个人音乐观为研究依据,以中国传统音乐和戏曲音乐为主要理论背景,试图透过跨艺术的视角从“小传统”——民间传统音乐元素、传统戏曲音乐语言到“大传统”——中国传统音乐曲式结构对莫言小说与音乐之间发生的微妙关系进行新的解读,对音乐与情感进行深层剖析。莫言是一位“用耳朵阅读”的小说家,音乐自然成为莫言生活与文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亦是笔者介入莫言小说中音乐领域研究的动机所在。“自然声响”是莫言用文学腔书写的第一种音乐形式。笔者先对莫言熟知的故乡高密自然声响进行外围梳理,认识到故乡的部分自然声响作为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对莫言文学创作的重要价值。而后进入到具体的小说文本研究之中,揭示出四种主要自然声响——“洪水声”、“马声”、“植物(高粱)声”与“蛙声”在文本中具备的外在音乐“表情”性特质,诠释出莫言如何用文学的叙述腔调(语言)对自然声响进行二次创作与音乐书写。为了凸显莫言音乐书写的独特性与独创性,笔者通过反复的文本细读,对这四种自然声响进行音乐性特质的深入发掘,初探到自然声响在文本中呈现出“标题音乐”与“自然乐声”(语言诗化)的特殊表现力,极大地增添了、丰富了音乐性呈现的文本效果。“插曲”是莫言用文学腔书写的第二种音乐形式。“插曲”介入莫言小说的方式类似于配置在电影或话剧艺术中的音乐歌曲,它是作为叙述内容与手段共同出现在小说之中,构成对文本外在音乐性特质的基本呈现。莫言对于传统歌曲有一套独特的音乐书写方式,他在小说叙事中——论文以《黑沙滩》、《十三步》、《天堂蒜薹之歌》以及《檀香刑》四部小说为主,惯用两种“插曲”排列组合方式——“单曲循环”、“多曲杂烩”,和一种“戏曲化”的传统唱段演事手段进行对歌曲契合文学创作的二次音乐书写。“插曲”不仅仅是莫言叙事性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之一,更是作为一种隐喻手段影响小说叙事过程的表达。“戏曲腔”是莫言运用的一类特殊传统音乐手段及其小说中音乐性特质呈现的特殊内容。笔者通过莫言的两部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与《红高粱家族》为代表进行戏曲“拖腔”的具体研究。“拖腔”属戏曲腔的一类表现范畴,“拖腔”介入文本的基本类型有两种:单一型与组合型,目的有二:既是为歌者情感的需要作出延伸,以放大歌者情感特征之表现,揭示歌者难以言表的情感内蕴;同时,也是指向“拖腔”为唱段本身营造出对包蕴其间重要主题事件的重申与展示。“唱腔”属戏曲腔的另一类表现范畴,笔者主要是从小说语言层面体现出来的节奏与韵律之“戏曲化音乐性”特质进行细读考察。戏曲唱腔形式繁多,在莫言小说中主要以念白中的贯口、哭头与叫头三种音乐形式共同制造出人物的“言”外之音。在小说《蛙》与《红高粱家族》中,念白作为一种“无腔调”的贯口表现,戏曲的腔调隐匿在言语表达之间,言语的韵律隐匿在人物话语状态及其情感节奏叙述之间;在小说《檀香刑》中,念白作为一种“有腔调”的贯口表现,言语的韵律隐匿在戏曲的腔调之间,人物话语状态及其情感节奏充斥着浓浓的戏曲腔味,呈现出一股众声喧哗的“有声”语言氛围;在小说《檀香刑》中,“哭头”除了对人物情绪起到渲染的目的,更是为小说叙事作出准备,它对人物情感变化的因素进行推动,对人物情感制造的行为方式进行演绎,对人物情感衍生的主题进行暗喻。“叫头”和“哭头”一样在叙事过程中不止充当着戏曲开场白的作用,它们还具备着“唱、念、做、打”的舞台效果,让整部小说的叙事形成一定的戏曲化风格。“曲式”是笔者介入莫言小说内在结构进行的一类文本音乐性特质探讨,主要透过莫言作为一位小说家持有的音乐观去理解其小说文体结构中存在着的对部分中国传统音乐基本曲式的借鉴与摹仿痕迹。值得注意的是,笔者并不是以“曲”谈“文”,而是以“文”论“曲”,在反复潜心“文本细读”的前提下,结合莫言个人的音乐(创作)观进行互文性曲式诠释与分析。其中,小说《红高粱家族》和《蛙》便契合莫言对“东北二人转”的音乐创作观,明显具有中国传统音乐无再现单三部曲式的痕迹;小说《民间音乐》和《春夜雨霏霏》便契合莫言“牛羊歌手”与“触摸人的灵魂”的音乐创作观,有中国传统音乐叠奏曲式的痕迹,另这两部小说内在结构的叙事方式也契合了叠奏曲式的基本特质;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生死疲劳》与《天堂蒜薹之歌》便契合莫言“勾勾弯弯不断头”的音乐创作观,有中国传统音乐循环曲式的痕迹,另在循环曲式中,笔者加入了音乐“复调”内容与“复二部曲式”内容作为延伸进循环曲式在文本中主题递进的情感把握与结构扩充。此外,笔者还结合大型传统音乐套曲曲式进行综合性论述,从小说《丰乳肥臀》的重要主题表现中流露出中国传统音乐套曲曲式渗入叙事过程的深刻内蕴,以及对传统音乐发展的基本手法:“溯型”进行曲式微观层面的论述。基于以上研究,笔者作出如下结论:莫言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将中国传统音乐与文学创作进行有机交融最为深刻且“大踏步撤退”得最远的一位小说家。难怪莫言的挚友大江健三郎会由衷感慨到莫言作品中释放出的强烈音乐“能量”。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创新,在中国文学史中,莫言虽不是第一人,但无疑是最佳人。

王蒙[3](2020)在《笑的风》文中研究说明致读者二○一九年七月八月,我写完中篇小说《笑的风》近八万字。同年十二月发表于《人民文学》杂志。杂志卷首语特别提到,此作"是一篇显然具有长篇容量的中篇小说"。二○二○年一月、二月,《笑的风》分别被《小说选刊》与《小说月报》选载。同时出现了一个在我写作史上前所未有的情况,发表与选载后的小说,把我自己迷上了,抓住了。我从发表出来的文本中,发现了那么多蕴藏

歩川[4](2018)在《碧血慈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时间:1915—1949年。地点:江西省遂川县。人物:秀娘——43—56岁,本名张龙秀,陈林的母亲。陈林——男,21—42岁,后改名为陈正人,出场时任中共遂川县委书记,后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辛古崽——8—17岁,少年陈林。王慈亮——男,26岁,遂川工农兵政府县长。枫香——23—36岁,陈林的大姐。肖三炮——男,28—49岁,本名肖宗全,遂川县靖卫团团总,县参议长。乡民、工农革命军战士、赤卫队队员、解放军战士若干。靖卫团团丁、国民党士兵若干。

门朋丽[5](2018)在《民俗文化视野下的重庆巴南区接龙镇吹打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吹打乐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构成,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十分宝贵的理论意义和民俗旅游价值,值得研究和保护。重庆市巴南区接龙吹打乐是有将近600年历史的民间吹打乐,它依附于民间民俗活动而存在与发展,接龙吹打乐有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是由包括民间信仰基础、吹打乐技艺传承、人生仪礼及公共祭祀的实践活动、区域民众的审美习惯、同质的乡土环境、区域文化交流等构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而发展的。接龙吹打乐班是有一定体系的民俗文化组织,有固定的行业技艺传承与收入分配模式,传统民俗活动是其存在的文化根基,与接龙吹打乐有关的民俗内容包括民间信仰、人生仪礼、祭灶习俗、工艺美术、书法、语言文学、娱乐、生产、建筑、岁时节日等等,戏剧舞蹈等民俗事项,其中各民俗元素彼此交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接龙吹打乐所依附的礼俗活动非常多,例如婚礼、丧礼、祝寿、建房、祛病消灾、出师、庙会等,其民俗文化内涵几乎体现在民众日常生活之中,在当代社会,巴南区接龙吹打乐在民间的活动主要体现在丧礼中,繁琐的仪式程序、民俗信仰、民间仪式专家以及以民间科书为底本的民间口头说唱艺术、曲牌、完成了接龙吹打乐的完整演绎,吹打乐曲牌类型多样,其中多与民间礼俗活动相对应,反映民众的生活与审美情趣,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繁荣也有挫折。接龙吹打乐2006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开启了新的发展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是盛行于民间的传统民俗活动,接龙吹打乐的非物质遗产价值离不开其背后蕴含的多方面的民俗内涵,对接龙吹打乐的民俗内涵的讨论和研究将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本文即依托文献典籍(包括民间艺人的手抄本和碑刻等等文献)和实地调查民俗传统与口头资料相结合的方式相结合来分析重庆市巴南区接龙吹打乐的民俗内涵,进而对接龙吹打乐的保护、传承、弘扬、发展提出建议与对策。

张广玲[6](2015)在《你是谁》文中研究说明琴,琴是谁?怎么没听你说过?儿子眼睛盯着电脑,漫不经心地问。我的胸口好似被重物撞击了一下,一阵晕眩。滚到一边儿去,谁让你动我的电脑!我冲过去,从儿子手里抢过鼠标,疯了似的一把按断电源。儿子惊诧地看着我,一副不认识的模样。妈妈,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知道,不该对儿子这样,儿子无意间触碰了我的禁地。夜晚无数次的梦魇,每次撕裂的伤痛,在该来的时候,都不可避免地来了,无论我怎样隐藏和回避,都不能把她从我心里拔除,我的

葛兆远[7](2015)在《音乐家钱君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钱君匋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着名的艺术家,其一生在音乐、出版、书法、绘画、诗词、篆刻、收藏、装帧、教育等领域均取得巨大成就。尤其是在音乐领域,他创作抒情歌曲和儿童歌曲,为我国近现代抒情歌曲和儿童歌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介作用;他创办专门的音乐出版机构,为当下两大音乐出版机构(人民音乐出版社和上海音乐出版社)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编撰音乐读物介绍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作为音乐教育者,游走于浙沪地区,为近现代音乐文化的传播种下了希望。然而,在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中,这样一位卓有成绩的音乐家,却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能够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和重视,他的音乐行为虽然在一些零星的文论和着作中稍有提及,但是系统化、深入化的研究却没有。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将选取音乐家钱君甸作为研究对象,在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力争能够给予钱君匋一个客观、公正的历史评介,使人们真正的了解钱君匋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做出的重要性历史贡献。本文的研究除了绪论以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将音乐家钱君匋作为研究对象的缘由、论域的界定、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创新之处和研究意义;第一部分阐述了钱君匋生活的社会背景和生命历程;第二部分讲述的是钱君匋发起春蜂乐会与践行音乐教育;第三部分讲述了钱君匋音乐创作与编辑事业;第四部分是对钱君匋的历史评价与钱君匋所引起的当代反思。

赵燕飞[8](2013)在《给我一个理由》文中研究说明我完了。幺妹一只手撑住下巴,一只手抚着一个大纸杯。在一家肯德基里面,幺妹一边说"我完了",一边吸着冰可乐。夜已深,太阳早就无影无踪,而余威,尚在大街上的滚滚热浪里意犹未尽。正所谓强中自有强中手,太阳再毒再辣,也敌不过空调的吞云吐雾。肯德基里,三四台立式空调联合作战,冷冷地,将炎夏酷暑拒之门外。怪不得幺妹一有心事,就拉我来这里"清火"。完了再要一杯嘛。我低下头,也开始猛吸可乐。幺妹难得主动请

岳培红[9](2013)在《抗战歌曲视阈下的妇女社会生活变迁研究》文中提出抗战歌曲是在抗击日本入侵中国的大背景下所产生一系列为争取抗战胜利而谱写的各种样式和各种曲调的乐曲。抗战歌曲诞生在血与火交织的历史时代,抗战歌曲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走向胜利的曲折之路,抗战歌曲也是中国女性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迁的历史缩影。抗战歌曲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反映了抗战时代女性“巾帼不让须眉”刚强的一面:《女青年战歌》塑造了英勇抗敌的女战士形象;《山里的消息带来了》塑造了机智勇敢的女情报员形象;《姑娘们放哨树下边》塑造了心细多智的女民兵形象;塞克的《洗衣歌》塑造了热情的女服务员形象;《英雄赵一曼》歌颂了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抗战叙事歌曲《晋察冀小姑娘》塑造了一位为国耻家仇英勇献身的小女英雄的形象;刘雪庵的《巾帼英雄》则塑造了抗战时代璀璨无比的“花木兰”群体形象。抗战歌曲反映出抗战时代女性“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另一面:以姚呐的《妇女参加生产》为代表的抗战歌曲,塑造了冀中边区劳动妇女里里外外都是生产者的形象;以《赶双军鞋送前方》为代表的长白山民谣,塑造了当地妇女拥军支前的形象;以老舍的《丈夫去当兵》为代表的抗战歌曲,塑造了深明大义的妻子形象;以夏之秋的《卖花词》为代表的抗战歌曲,塑造了生活在海外的女华侨为国家抗战募捐的形象。抗战时期,妇女社会活动蓬勃开展,并逐渐走向历史舞台。伴随国立上海高等音乐专科学校、鲁迅艺术学院的建立,以周淑安、瞿希贤、安娥为代表的女性作曲家,谱写了大量抗战爱国歌曲。以周小燕、喻宜萱、唐荣枚为代表的女性歌唱家,在国统区、解放区、海外等各种场合与舞台上,用美丽的歌喉唱响抗战之歌。河南偃师县出现了轰动一时的“老太婆剧团”与“老妇救国宣传队”。她们以音符为标枪,抗击着日寇的入侵,鼓舞着军民的斗志。抗战岁月开启了妇女追求独立和思想解放的大潮。民谣《自由结婚小调》记录了名叫王俊花的青年女子与李三娃自由恋爱结婚的故事;女子小学校歌《争取妇女解放》激励女孩子进学堂学本领;开封民谣《参加妇救会》赞扬小妮子参加妇救会组织的真实情景;冼星海的《黄河怨》反映了广大妇女反抗压迫的心声;《放脚歌》、《你看那大脚的走路多稳当》、《放足歌》反映了广大妇女破除陋俗的呼唤;塞克的《三八妇女节歌》等反映了广大妇女崇尚自由的呐喊。抗战时期是歌曲史上歌颂中国女性的“黄金时代”,是开启中国女性社会新纪元的重要历史阶段,而抗战时期有关女性的歌曲正是这一新纪元的典型历史符号。抗战歌曲浸染着浓厚的战时色彩,是中国广大女性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迁的真实历史见证。

马英[10](2012)在《坚守与超越 ——近三十年湖北女作家日常生活叙事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一共分为六章。绪论部分主要是借助中西方学者有关“日常生活”的理论,对“日常生活”这一概念进行梳理,并考察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中的日常生活理论。尔后从地域文化视角考察了湖北女作家与日常生活叙事的关系,梳理近30年来中国女作家日常生活叙事的线索和湖北女作家日常生活叙事的发展脉络及其文化特色。论文第一章“近三十年湖北女作家创作概览”梳理近三十年湖北女作家的创作概况,分五节论述。大体看来,1980年代初是湖北女作家的蓄势期,那个时候的池莉和方方的创作尚显幼稚,还未形成明确的女性意识,她们的创作大多符合男性社会所认同的女性风格。1980年代中后期池莉和方方终于一炮走红,被评论家纳入“新写实”潮流,她们的创作遵循着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并写出了新的境界——远离了诗化现实的路数,而在描写普通百姓的烦恼人生方面返璞归真。1990年代叶梅佳作叠出,湖北女作家的创作在“汉味”之外平添了一份“土味”。姚鄂梅此时也写出了不少引人注目的力作,显示出视野开阔,笔力遒劲的风格。她们的出现,为湖北女性作家的日常生活叙事增添了新的风景。21世纪林白加盟武汉,同时更多的青年女作家涌现出来,文学创作呈现出斑斓多彩的面貌。本章最后一节对湖北女作家进行代际考量,认为以方方、池莉为代表的一代是“关注日常”的一代;以姚鄂梅、王芸、王君等为代表的是“发现问题”的一代;80后更多作家书写的则是光怪陆离的日常生活,她们是书写光怪陆离日常的一代。论文的第二章主要讨论湖北女性小说中的“水”文化情结。本章首先阐释了“水”的文化内涵以及湖北女作家她们眼中的“水”;尔后分析了湖北女作家小说中的“水”性意象:江河意象、雨意象、月亮意象;最后探讨了湖北女作家笔下的“水”样女人,其中既有体现了顽强泼辣的生命意识的女性,也有充满上善若水任方圆的俗世智慧的女性,展现本真如水朴野狂之自然意识的土家女性,还有人格分裂的女性形象。总体看来,“女人如水”的传统命题在当今湖北女作家的笔下呈现出了新的意义,新女性在新生活的浪潮冲击下,焕发出泼辣、顽强、机智的生命力。第三章分析湖北女作家的日常空间叙事,本章分四节。第一节分析了女性生存的逼仄乡村生活空间,湖北女作家对逼仄乡村空间的书写表现了身处封建文化传统之下的乡村女性的悲剧命运;写出了乡土的逼仄对乡村女性梦想的挤压;同时湖北女作家为我们重构底层。相对那些反复强调底层苦难、悲惨状况的作品来说,湖北女作家普遍不渲染底层女性的苦难,而更强调她们渴望通过抗争、奋斗来改变生存境遇的拼搏精神。第二节分析了湖北女作家笔下充满“汉味”的市井生活空间,重点分析了武汉“里份”和“街道”文化对武汉女性的影响;在“变化的空间”一节以农民工姐妹、保姆和白领丽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她们各自的命运。第四节“空间焦虑”指出了空间对女性的特别意义,它不仅是女性的容身之地,也是她们的心灵寓所。湖北女作家对于生活空间的种种书写透视了当代女性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挣扎,对女性的性属角色和自我认同进行深入的思索、艰难的探询和积极的建构。第四章分析的是湖北女性小说中的日常交往书写。分三节进行论述:第一节讨论日常“闲聊”中所蕴含的丰富意蕴,进一步探讨了池莉、方方、林白等作家的方言写作,并提出“闲聊体”一说,认为“闲聊体”展示了人最本真的生存状态,原汁原味的民间意味使我们获得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感受。第二节重点分析了日常交往中的游戏,其中重点讨论赌博与丧葬礼仪,分析其中所透露出来的文化信息和内在意蕴。第三节讨论了湖北女作家笔下的神秘文化书写,湖北女作家对神秘文化的表现主要集中在神秘巫术和鬼神信仰方面,对神秘文化的借鉴在某种程度上放飞了作家的想象力,使文本具有独特的魅力。第五章探讨湖北女性小说中的情爱书写状况,第一节重点分析方方和池莉等50后湖北女作家,分析方方对现实爱情的绝望和池莉对世俗婚姻的认同;第二节重点讨论了60、70后女作家小说中所传递出来的爱的“温暖”和“传奇”;第三节以紫百合为例分析80后女作家笔下所造的“新好男人”形象,认为湖北女作家对于情爱的书写经历一个从“来来往往”的凡俗大地到情爱天堂的追寻过程,表达了她们内心深处对于理想爱情的向往。论文第六章主要考察湖北女作家笔下的生育主题和母爱书写。第一节主要探讨的是生育主题,大体来说,湖北女作家对女性生育这一行为是持肯定态度的。第二节对小说中表现的母爱主题进行分析,第三节分析了湖北女作家笔下的另类母亲形象。文章认为大多数湖北女作家对母亲形象的书写是审慎的,一方面她们写出了母亲的奉献、付出,但不使母性一味理想化,以至陷入父权文化对母性集中想象的陷阱,另一方面,她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母亲形象,但是并未陷入人性阴暗论的泥潭,而写出了作为一种自然本能和人类伦理的母爱的珍贵与伟大,烛照出母性的光芒、人性的光亮。结语部分认为湖北女作家群体呈现出“对本土女性命运的多维书写”、“知识分子的承担精神”、“大气而开放的女性文学”等特质,她们在日常生活叙事之中,从未放弃对社会的关怀、对痼疾的批判、对人性的思考、对底层的探究,这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遥相承接,也是湖北女作家最重要的精神特质。她们因此有别于张扬女权主义和痴迷“身体写作”的女性写作潮流。当然,湖北女作家的创作也有欠缺之处。对于更年轻一代的湖北女作家来说,在多产之外提升作品的文化与精神内涵,写出有口皆碑的优秀之作,力争在中国文坛上占据重要的位置,是她们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难我的十月怀胎进行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难我的十月怀胎进行曲(论文提纲范文)

(1)元帅的女儿(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走完长征的婴儿
    我的父亲和母亲
    捷报中诞生
    臭孩子
    遗落在草丛里
    猴子把马牵走了
    天苍苍,野茫茫
    饥饿什么感觉?
    痛别觅子镇
第二章洪江不相信眼泪(上)
    育婴堂
    宝庆馆里一棵草
    远方的眼睛
    鸿蒙初开
    家庭教师
    兰姐的逝水流年
    养父说出的秘密
第三章洪江不相信眼泪(下)
    大杂院
    云层中露出一缕阳光
    天下苦命人
    三哥逃向飞虎队
    断线风筝
第四章生命是一种奇迹
    迎着寒风细雨
    乾州那条石板路
    又见史先生
    保靖省立八中
    学潮
    罗文杰这个人
    大浪淘沙
    “铁匠打孩子……”
    父亲的胸膛,母亲的怀抱

(2)莫言小说的音乐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莫言小说与音乐”研究成果综述
    三、研究难点、对象、方法与内容
上篇 莫言小说“腔调”叙述的外在音乐性特质
    第一章 莫言的音乐观
        第一节 莫言谈“音乐感受”
        第二节 莫言谈“音乐与小说”
        第三节 莫言谈“音乐创作”
        小结
    第二章 “文学腔”音乐书写:自然声响
        第一节 故乡地理版图的“自然声响”
        第二节 故乡文学版图中“自然声响”与人物间的情感交流
        第三节 故乡文学版图中“自然声响”与人物间的渗透关系
        小结
    第三章 “文学腔”音乐书写:插曲
        第一节 小说《黑沙滩》之“单曲循环”
        第二节 小说《十三步》之“多曲杂烩”
        第三节 小说《天堂蒜薹之歌》与《檀香刑》之“戏曲化”唱段演事
        小结
    第四章 “戏曲腔”文本表现:拖腔
        第一节 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之“单一型”拖腔
        第二节 小说《红高粱家族》之“组合型”拖腔
        小结
        附:茂腔《西京》唱段(片段)
    第五章 “戏曲腔”文本表现:唱腔
        第一节 小说《蛙》与《红高粱家族》之“无腔调”贯口
        第二节 小说《檀香刑》之“有腔调”贯口
        第三节 小说《檀香刑》之“叫头”与“哭头”
        小结
下篇 莫言小说内在结构的音乐性“曲式”特质
    第一章 无再现单三部曲式
        第一节 小说《红高粱家族》之“无再现单三部曲式”特质
        第二节 小说《蛙》之“无再现单三部曲式”特质
    第二章 叠奏曲式
        第一节 小说《民间音乐》之“叠奏曲式”特质
        第二节 小说《春夜雨霏霏》之“叠奏曲式”特质
    第三章 循环、复调与复二部曲式
        第一节 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之“循环曲式”特质
        第二节 小说《生死疲劳》之“复调”特质
        第三节 小说《天堂蒜薹之歌》之“复二部曲式”特质
    第四章 小说《丰乳肥臀》之“套曲曲式”特质
        第一节 生存单曲
        第二节 灾祸单曲
        第三节 生机单曲
        第四节 孕育单曲
    第五章 莫言小说“曲式”发展手法:“溯型”
    “曲式”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科研及奖励情况
致谢

(3)笑的风(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春风飘扬“喜”从天降
第二章大媳妇的力量与风景
第三章暖和的小家家
第四章动荡年代的平安与幸福
第五章啊!北京
第六章患病见真情
第七章一曲温柔《乡恋》痴
第八章嘛事儿啊,他妹子
第九章大上海、《小街》、蓬拆拆
第十章火星、仙女、窑子货
第十一章只不过是想念你
第十二章一九八五年西柏林地平线上
第十三章洲际饭店梦幻曲
第十四章滚石击打爱情生猛
第十五章枪杀了也是爱了
第十六章离婚过堂
第十七章拳打脚踢目标清
第十八章为妇女出气“哈勒绍”
第十九章要不,你还是回去吧
第二十章快意咏新歌
第二十一章神秘的烤箱究竟要烤什么呢
第二十二章幸福总是携带着一点尴尬
第二十三章至人无梦
第二十四章神童现身满乾坤
第二十五章谁为这些无端被休的人妻洒泪立碑
第二十六章田园将芜胡不归
第二十七章玉堂春暖餐厅
第二十八章金丝雀与外语桥
第二十九章不哭

(5)民俗文化视野下的重庆巴南区接龙镇吹打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1.1.1 选题的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民间吹打乐研究
        1.2.2 接龙吹打乐研究
        1.2.3 仪式理论研究
    1.3 研究视角与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重庆市巴南区接龙吹打乐与相关民俗的历史与现状
    2.1 接龙吹打乐与相关民俗在文献中的记载
        2.1.1 地方志与四川地区竹枝词中吹打乐与送子习俗
        2.1.2 四川地区竹枝词中的吹打乐手的经济收入状况
        2.1.3 地方志与四川地区竹枝词中的祭灶习俗
    2.2 接龙吹打乐的现状
第3章 重庆市巴南区接龙吹打乐的特征
    3.1 雇佣性
        3.1.1 接龙吹打乐的技艺传承
        3.1.2 接龙吹打乐班的类别与运作
        3.1.3 接龙吹打乐班的收入与分配
    3.2 礼仪功能性
        3.2.1 接龙吹打乐曲牌的分类
        3.2.2 接龙吹打乐曲牌的使用场合与功能性
    3.3 程序性
        3.3.1 接龙镇佛教三天丧礼仪式的基本程序
        3.3.2 接龙镇佛教三天丧礼仪式中的进灶环节
第4章 接龙吹打乐依附的民间信仰
    4.1 民间信仰的复杂性
    4.2 灶神观念的多样性
第5章 接龙镇佛教丧葬礼俗活动中的民俗内涵
    5.1 丧礼科书中的民俗内涵
        5.1.1 感恩父母艰辛
        5.1.2 演绎目连救母
        5.1.3 巧融妙善传说
        5.1.4 妙解赏车科
        5.1.5 蕴含人生哲理
        5.1.6 妙趣横生赞八仙
        5.1.7 说花文中的薛平贵传说
        5.1.8 二十四节气
        5.1.9 说花文的新内容
第6章 结语
    6.1 结论
    6.2 民间事民间办
    6.3 多方参与
        6.3.1 政府部门职能的发挥
        6.3.2 学界职能的发挥
        6.3.3 商界的职能的发挥
        6.3.4 新闻媒体职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6)你是谁(论文提纲范文)

(7)音乐家钱君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1. 历史意义
        2. 现实意义
    (三) 论域厘定
    (四)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采访调查法
        3. 归纳分析法
        4. 跨学科研究法
        5. 个案研究法
        6. 历史研究法
    (五) 创新之处
    (六) 文献叙事
        1. 音乐文献梳理
        2. 其它艺术领域研究概谈
        3. 钱君匋创作文献
        4. 外国文献综述
一、社会背景与生命历程
    (一) 社会背景
        1. 政治经济背景
        2. 文化教育背景
        3. 生活人文背景
    (二) 生命历程
        1. 求学经历
        2. 从教经历
        3. 出版征程
        4. 其它经历
二、发起春蜂乐会与践行音乐教育
    (一) 发起春蜂乐会
        1. 发起组织音乐社团
        2. 春蜂乐会性质宗旨
        3. 春蜂乐会意义影响
    (二) 践行音乐教育
        1. 编写音乐教材
        2. 音乐教育思想
        3. 音乐教育贡献
三、音乐创作与编辑事业
    (一) 音乐创作
        1. 艺术歌曲创作
        2. 儿童音乐创作
        3. 音乐创作贡献
    (二) 编辑人生事业
        1. 开明书社积淀
        2. 万叶书社经验
        3 编辑出版贡献
四、历史评价与当代反思
    (一) 历史评价
        1. 音乐教育
        2. 音乐创作
        3. 音乐出版
    (二) 当代反思
        1. 作品时代局限
        2. 当代音乐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钱君匋编撰的部分音乐图书)
    附录2 (万叶书店出版部分图书)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

(9)抗战歌曲视阈下的妇女社会生活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言
第一章 抗战歌曲与其时代背景
    1.1 抗战歌曲
        1.1.1 抗战歌曲的概念
        1.1.2 抗战歌曲的分类
    1.2 时代背景
        1.2.1 在血与火交织的历史时代
        1.2.2 走向民族胜利的曲折之路
第二章 抗战歌曲反映的女性形象
    2.1 “巾帼不让须眉”
        2.1.1 角色多元
        2.1.2 抗战英雄
    2.2 舍“小家”为“大家”
        2.2.1 从事生产
        2.2.2 拥军支前
        2.2.3 深明大义
        2.2.4 社会募捐
第三章 抗战歌曲与妇女社会活动
    3.1 女性作曲家与抗战歌曲创作
    3.2 女性歌唱家与抗战歌曲演唱
    3.3 抗战歌曲与妇女抗日社会活动
第四章 抗战歌曲与妇女思想改造
    4.1 追求女性独立
        4.1.1 婚姻自主
        4.1.2 妇女教育
        4.1.3 社会参与
    4.2 掀起思想解放
        4.2.1 反抗压迫
        4.2.2 破除陋俗
        4.2.3 崇尚自由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坚守与超越 ——近三十年湖北女作家日常生活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日常生活概说
        一. “日常生活”概念的梳理
        二.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中的“日常生活”理论
        三. 近30年女性文学日常生活叙事的崛起
    第二节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湖北女作家与日常生活叙事
        一. 湖北女作家的文学地图
        二. 湖北女作家的女性意识与日常生活叙事
    第三节 研究现状和意义
        一. 研究现状
        二. 研究意义
第一章 近三十年湖北女作家创作概览
    第一节 1980年代初:新时期“女儿”的歌声
    第二节 1980年代中后期:“新眼睛”里的“新现实”
    第三节 1990年代:“汉味”“土味”自芬芳
    第四节 新世纪:湖北女性文学的绚烂多彩
    第五节 近三十年湖北女作家的代际考量
第二章 “水”:湖北女作家的文化情结
    第一节 “水”的文化内涵
        一. 传统文化中的“水”
        二. 湖北女作家与“水”
    第二节 “水”性意象
        一. “江”“河”意象
        二. “雨”意象
        三. “月亮”意象
    第三节 “水”样女人:多重意味的显现
        一. 顽强泼辣
        二. 似水方圆
        三. 本真朴野
        四. 另类精灵
第三章 女性日常空间观照
    第一节 逼仄的乡村空间
        一. 文化倾轧
        二. 逼仄乡土
        三. 重构底层
    第二节 “汉味”市井空间
        一. “里份”
        二. “街道”
    第三节 变化的空间
        一. “农民工姐妹”
        二. “保姆”的故事
        三. “南征北战”丽人行
    第四节 空间焦虑
        一. “一间自己的屋子”
        二. “何处是我家园”
第四章 日常交往书写
    第一节 闲聊
        一. “闲聊”种种
        二. 方言写作
        三. “闲聊体”
    第二节 游戏
        一. 丧葬:勾连神人的游戏
        二. 赌博:拷问道德底线
    第三节 神秘文化
        一. 神秘巫术
        二. 鬼神信仰
第五章 情爱书写
    第一节 爱情绝望与婚姻认同
        一. 方方:对现实爱情的绝望
        二. 池莉:对世俗婚姻的认同
    第二节 爱的温暖与传奇
        一. “温暖”
        二. “传奇”
    第三节 “新好男人”骑马归来
第六章 “生育”主题与“母爱”表达
    第一节 生育:痛并快乐着
    第二节 母爱:讴歌或质疑
    第三节 另类母亲
结语
附录:部分湖北女作家访谈录
    附录一 王芸访谈录
    附录二 郭海燕访谈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以武汉大学名义发表的论文

四、难我的十月怀胎进行曲(论文参考文献)

  • [1]元帅的女儿[J]. 贺捷生. 芳草, 2020(04)
  • [2]莫言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 向天一. 吉林大学, 2020(08)
  • [3]笑的风[J]. 王蒙.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20(03)
  • [4]碧血慈云[J]. 歩川. 剧本, 2018(10)
  • [5]民俗文化视野下的重庆巴南区接龙镇吹打乐研究[D]. 门朋丽. 重庆工商大学, 2018(07)
  • [6]你是谁[J]. 张广玲. 北方文学, 2015(07)
  • [7]音乐家钱君匋研究[D]. 葛兆远. 浙江师范大学, 2015(02)
  • [8]给我一个理由[J]. 赵燕飞. 翠苑, 2013(02)
  • [9]抗战歌曲视阈下的妇女社会生活变迁研究[D]. 岳培红. 河南师范大学, 2013(S2)
  • [10]坚守与超越 ——近三十年湖北女作家日常生活叙事研究[D]. 马英. 武汉大学, 2012(12)

标签:;  ;  ;  ;  ;  

困难我十月怀孕三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