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溃结灵气雾弥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9例(论文文献综述)
孙屿昕[1](2021)在《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证据图评价及网状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1.文献角度梳理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现况,理清现有干预措施种类及结局指标类型,了解临床对该病研究侧重点,确定待加强研究领域,为学者开展领域内研究提供参加依据。2.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中成药进行疗效评价与排序,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研究一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nae Library从建库至2021.03(更新检索时间)。纳入不同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干预措施包括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药物疗法,不区分剂型与给药途径;对照措施药物、剂型、给药途径不做限制;结局指标包括临床疗效、安全性结局、中医症状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学指标、血液指标、电子肠镜表现、肠道菌群。研究采用Mapping review研究方法绘制纳入研究的证据分布情况,并使用AMSTAR 2评估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报告质量。研究二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从建库至2020年6月收录的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工作,分析其方法学和临床特征。研究三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10月收录的中成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贝叶斯框架下的网状Meta分析方法,偏倚风险评价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OB量表,使用Revman 5.3进行直接比较分析,使用ADDIS 1.16.5和STATA 16软件进行网状间接比较分析,对每个结局指标绘制网状结构图和Rank排序图,寻求当前最佳治疗方案。研究方案于2020年10月注册于PROSPERO平台(CRD420213867)。结果研究一纳入73项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报告质量都为极低。1.4%(1/73)系统评价受试者限定为疾病活动期,1.4%(1/73)系统评价受试者为缓解期,1.4%(1/73)系统评价受试者为非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爆发期,13.7%(10/73)系统评价不限制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其他研究未对受试者病情做明确限定。46.6%(34/73)系统评价的干预措施仅为中医药干预,其余均为中西医结合干预。干预措施给药途径包括口服、灌肠、栓塞纳肛、静脉注射、穴位贴敷、超声诱导。对照措施通常包括西医临床一线用药,如美沙拉秦、柳氮磺胺吡啶、激素制剂、肠道益生菌、安慰剂等。没有研究使用空白对照。58.9%(43/73)的研究报告了有基金支持,39.7%(29/73)的研究未报告受试者的诊断标准。研究二纳入410项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试验,涉及35727名受试者。方法学特征方面,单中心试验占比最多(337/410,82%),10.9%(45/412)试验未报告研究对象来源,双中心的试验有18项,3中心试验7项,4中心试验1项,9中心试验1项,13中心试验1项,18中心试验1项。5.1%(21/410)试验对患者或研究者进行盲法,没有试验报告结局评价人员相关盲法信息。1.7%(7/410)试验进行了随机分配隐藏。64.9%(266/410)试验未报告详细的随机序列生成方法,29.5%(/121/410)使用简单随机方法,其中随机数字表法是最常用的(n=109),随机抽签法(n=9),抛硬币法(n=1),有1项试验仅报告使用简单随机未说明具体方法;另外还包括中央随机法(n=3)、软件随机(n=13)、区间随机法(n=1)。有1项试验报告了样本量估算。0.5%(2/410)试验报告有方案注册。8.5%(35/410)试验报告了存在缺失数据,27.1%(111/410)试验报告有基金支持。平均样本量为(84.2±40.3)例。临床特征方面,59.3%(243/410)试验针对活动期UC患者,2.2%(9/410)试验针对缓解期患者,1项试验针对活动期+缓解期患者,其余38.3%(157/410)未报告疾病分期情况。涉及干预措施265种,其中中成药21种。有3种干预措施的试验超过10项,包括18种中药剂型。干预组中的中药给药途径包括7种,频率前三依次是口服(n=214)、灌肠(n=128)、口服结合灌肠(n=86),其次为药物纳肛(n=4)、静脉点滴(n=1)、口服结合贴敷(n=1)、口服结合静脉点滴(n=1)。纳入研究报告最多的结局指标是临床综合疗效指标,其次为安全性结局、中医症状评分等。研究三纳入33项中成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受试者涉及2862例,其中男性受试者多于女性受试者(男性1209例,女性960例),每组的基线特征在特征方面具有可比性。33篇RCT中,42.4%(14/33)的试验没有报告随机数字生成的方法。三项研究实施了双盲。没有试验对结局统计分析人员实施盲法。18.2%(6/33)的试验得到了资金支持。研究共涉及19种干预措施,多数为中成药与美沙拉嗪联合使用。单独应用中成药的研究较少。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脓血便/腹痛消失率方面使用锡类散联合美沙拉嗪可能优于单独使用美沙拉嗪,并且安全性可能优于其他干预措施;在腹泻消失率/里急后重消失率方面使用康复新液联合美沙拉嗪可能优于单独使用美沙拉嗪。结论关于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数量较多,方法学和临床特征的报告存在一定不足,导致整体研究质量偏低,并且对照措施采用安慰剂的研究较少,目前得出的中成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阳性结果结局指标尚不能被视为确证性结论。领域内涉及干预措施范围较广,需要关注对于缓解期患者的药物干预及卫生经济学、生命质量、安全性指标等结局指标的报道,有针对性的开展数量更多、方法学设计更严谨、研究报告质量更高的临床研究。
赵辉[2](2020)在《基于圆运动理论加味芍药汤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圆运动理论辨证下加味芍药汤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加味芍药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粘膜的病理变化、通透性以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以明确圆运动理论辨证下加味芍药汤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临床研究:将中医辨证为大肠湿热型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加味芍药汤观察组和美沙拉嗪肠溶片(4g/d)对照组,每组30例。维持8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临床缓解率、主要症状积分、症状消失率、中医证侯疗效评分以及症状改善情况、镜下结肠粘膜评分、C-反应蛋白和血沉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以及用药安全性等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研究:选取DSS法制备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并随机分成中药高剂量观察组、低剂量观察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四组(9只/组),各组持续给予相应药物干预1周,观察并记录每组小鼠体重变化情况、结肠粘膜大体形态和结肠粘膜组织变化情况,选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法测定小鼠血清TNF-α、IL-1、IL-4和IL-6的含量,选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小鼠结肠组织中TLR4、NF-κB、COX-2的表达,选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临床试验:加味芍药汤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较美沙拉嗪对照组具有优势。中药观察组症状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腹泻、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口苦口干等症状的消失率方面,中药观察组(70.00%、86.67%、90.00%、86.21%、94.12%)高于美沙拉嗪对照组(43.33%、56.67%、50.00%、40.00%、33.33%)(P<0.05);中药观察组结肠粘膜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亦为明显(P<0.05)。中药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沉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中药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提高(P<0.05)。动物实验:经加味芍药汤干预后UC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结肠粘膜损伤评分、组织学评分以及血清TNF-α、IL-1、IL-4、IL-6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加味芍药汤观察组小鼠的TLR4、NF-κB、COX-2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下降,且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此外,加味芍药汤观察组小鼠的ZO-1、Occludin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均升高(P<0.05),但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圆运动理论加味芍药汤治疗轻中度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美沙拉嗪肠溶片,特别表现在患者中医证候、结肠粘膜病变和生活质量方面。实验研究结果提示:加味芍药汤通过下调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和COX-2在UC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并通过上调结肠粘膜中Occludin、ZO-1蛋白水平恢复结肠粘膜通透性,促进结肠粘膜屏障修复,这可能是其对UC治疗有效的两个作用机制。
王轶[3](2008)在《隔姜灸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1目的溃疡性结肠炎,又称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发生于结肠的弥漫性黏膜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为特点的慢性疾病,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主要侵犯大肠(直肠与结肠)的黏膜与黏膜下层,并以溃疡为主,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因复杂,发病环节多,治愈难度大,病程冗长,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常反复发作,并与结肠癌的发病关系密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自我国于1956年报道了首例溃疡性结肠炎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溃疡性结肠炎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认为其发病涉及多方面因素,如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免疫因素等,而关于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功能异常方面。由于不明确发病的确切原因,因此目前的西医治疗仍是以支持疗法和改善症状为主,仅能缓解病情,尚不能使疾病痊愈。由于病程冗长,患者精神及身体上均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因此对于痛苦小、使用方便、疗效好的治疗方法的需求日益增加。隔姜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其使用方便,甚至患者可自行于家中进行治疗,而且价格低廉、无痛苦,容易接受,临床研究已证实隔姜灸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有确切的疗效,而关于其治疗机制的实验研究尚少。因此,开展隔姜灸甚至中医外治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临床上均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选用临床常见肝郁脾虚证型进行研究,目的是观察隔姜灸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结肠炎症性细胞因子以及神经肽的影响,从而探讨隔姜灸治疗的内在机理。2方法实验研究分为三个部分,采用限食限动加TNBS/乙醇液灌肠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模型。实验一观察隔姜灸(GJJ)及疏肝健脾颗粒(SGJP)对造模大鼠的影响。造模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包括情绪行为、反应、毛发色泽、饮食、大小便等),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实验性治疗三周后取肛门至回盲部结肠,肉眼及镜下观察结肠黏膜变化,并进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实验二观察GJJ及SGJP对造模大鼠结肠组织VIP的影响。实验性治疗三周后取距肛门8cm以上处结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结肠组织VIP的含量。实验三观察GJJ及SGJP对造模大鼠结肠组织IL-1β、IL-10的影响。实验性治疗三周后取距肛门8cm以上处结肠,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IL-1β、IL-10的含量。3结果3.1一般情况:溃疡性结肠炎造模成功后第2天模型大鼠即出现稀便,随后相继出现黏液便、脓血便,同时伴有竖毛、毛色失去光泽、消瘦、拱背、喜聚集、懒动、饮食减少等现象,伴有体重下降等溃疡性结肠炎的整体症状表现,于实验结束(3周)时最为明显。经过三周的实验性治疗后,各治疗组动物的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大便渐从黏液脓血便恢复至不成行或正常,无黏液、脓血,进食增加,自主活动增加,毛色润泽,体重增加。3.2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模型大鼠结肠各层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溃疡及急慢性炎性改变。经过三周的实验性治疗后,可见溃疡愈合,各层组织结构完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上皮细胞有一定异型(修复的表现)。3.3疾病活动指数:造模成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模型组的DAI值有上升趋势,而经过治疗后逐渐下降。3.4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值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其中中医治疗组效果明显好于西药治疗组。3.5结肠组织VIP: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VIP显着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着的差异(P<0.01)。治疗组大鼠结肠VIP含量均明显下降,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中医治疗各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P<0.01),中医治疗组中GJJ与SGJP两组效果接近,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3.6结肠组织IL-1β:模型对照组大肠结肠IL-1β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3周后,各治疗组大鼠结肠IL-1β均明显下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之间,中医治疗组效果均优于西药治疗组,其中尤以GJJ组明显,与西药治疗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3.7结肠组织IL-10:模型组大肠结肠IL-10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经治疗后,各治疗组大鼠结肠IL-10含量有所增加,中医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效果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其中GJJ组与GJJ+SGJP组疗效接近,没有统计学差异。4结论采用限食限动加TNBS/乙醇液灌肠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成功,符合实验要求。隔姜灸,可以降低大鼠结肠组织IL-1β、VIP含量,增加大鼠结肠组织IL-10含量,可能通过对神经肽和炎症性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而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为临床应该隔姜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高了实验基础。
贾鹏[4](2002)在《石菖蒲应用述要》文中研究指明石菖蒲辟秽恶而利清阳 ,化湿浊而开心窍 ;祛舌下之痰 ,利肺出声 ;豁痰开窍平癫痫 ;流利五脏 ,通达九窍 ;通利气血达窍道 ,祛除湿浊止诸痛 ;舒心气而畅心神 ,悦心情而定心志 ;禀水草之精英 ,乃延年之要药 ,临床应用广泛
王宗荣,施根祥,侍洪江[5](2002)在《溃结灵气雾弥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9例》文中认为目的 :评价“溃结灵”气雾弥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门诊随机分组对照法 ,将 12 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溃结灵”气雾弥散灌肠组 (治疗组 ) 6 9例和SASP灌肠组 (对照组 ) 5 3例 ,对 2种方法治疗 2个月后疗效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组6 9例中近期治愈 2 1例 ,好转 4 5例 ,总有效率 95 6 % ;对照组 5 3例中近期治愈 11例 ,好转 36例 ,总有效率 88 6 % ;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着性 (P <0 0 1)。结论 :“溃结灵”气雾弥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具有疗效可靠、使用安全、操作简便等特点。
二、溃结灵气雾弥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9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溃结灵气雾弥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9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证据图评价及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说明 |
文献综述 |
1. 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概述 |
1.1 定义 |
1.2 临床表现与诊断 |
1.3 病情严重程度分类 |
2. 流行病学信息 |
3. 患者生活质量 |
4. 疾病治疗 |
4.1 现代医学治疗现况 |
4.2 我国传统医学治疗现况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证据图评价 |
1. 背景 |
2. 研究方法 |
2.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2.2 资料来源与检索 |
2.3 文献筛选 |
2.4 数据提取与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 |
2.5 资料分析 |
3. 结果 |
3.1 文献检索与筛选 |
3.2 文献基本情况 |
3.3 文献发表情况 |
3.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
3.5 结局指标报告情况 |
3.6 证据分布图 |
4. 讨论 |
4.1 研究主要发现 |
4.2 研究优点与局限性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临床特征系统性评价 |
1. 背景 |
2. 资料与方法 |
2.1 文献检索策略 |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3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纳入研究方法学设计特征 |
3.3 纳入研究临床特征 |
3.4 结局指标报告情况 |
4. 讨论 |
4.1 该领域RCT方法学特征存在的不足 |
4.2 该领域RCT临床特征存在的不足 |
4.3 研究的局限性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中成药辅助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的网状Meta分析 |
1. 背景 |
2. 方法 |
2.1 研究方案注册 |
2.2 资料来源与检索 |
2.3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2.4 文献筛选 |
2.5 数据提取 |
2.6 偏倚风险评估 |
2.7 资料分析 |
3. 结果 |
3.1 研究筛选 |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3.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
3.4 Meta分析结果 |
3.5 网状Meta分析结果 |
3.6 一致性分析及发表偏倚 |
3.7 Rank排序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基于圆运动理论加味芍药汤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圆运动理论概述 |
1.1 圆运动理论的历史沿革 |
1.2 圆运动理论的具体内容 |
2. 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
2.1 传统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
2.2 现代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疗效评定标准 |
1.7 干预方法 |
1.8 观察指标 |
1.9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患者治疗前临床资料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的比较 |
2.4 两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比较 |
2.5 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消失率的比较 |
2.6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 |
2.7 两组患者肠粘膜情况变化的比较 |
2.8 两组患者缓解率的比较 |
2.9 两组患者血清CRP、ESR水平的比较 |
2.10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
2.11 两组患者的安全性评价 |
3. 讨论 |
3.1 选方立法的依据 |
3.2 加味芍药汤处方的探讨 |
3.3 临床治疗效果的分析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主要实验试剂(见表3-1) |
1.4 主要实验仪器(见表3-2) |
2. 实验方法 |
2.1 造模及分组给药方法 |
3. 观察指标 |
3.1 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 |
3.2 结肠粘膜损伤指数评分(Colonic Mucosa Damage Index scoring,CMDI) |
3.3 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TNF-α、IL-1、IL-4和IL-6含量 |
3.4 HE染色和评分标准 |
3.5 免疫组化法测定小鼠结肠组织中TLR4、NF-κB、COX-2的表达及评价标准 |
3.6 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ZO-1、Occludin蛋白的表达 |
3.7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DAI和CMDI评分的比较 |
4.2 组织学结果的比较 |
4.3 炎症细胞因子的比较 |
4.4 TLR4、NF-κB、COX-2表达的比较 |
4.5 ZO-1、Occludin蛋白表达的比较 |
5. 讨论 |
5.1 圆运动理论与UC辩治 |
5.2 TLR4/NF-κB信号通路 |
5.3 肠粘膜通透性与粘膜屏障 |
6.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隔姜灸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上篇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
第一部分 病因病机认识 |
第二部分 临床治疗研究 |
第三部分 灸法应用研究 |
第四部分 肝郁脾虚动物模型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溃疡性结肠炎的西医研究进展 |
第一部分 发病机制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动物模型制备与应用 |
参考文献 |
中篇 理论研究 |
1 溃疡性结肠炎“肠痈”论 |
2 溃疡性结肠炎非“肠澼”、“泄泻”、“痢疾”论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下篇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隔姜灸及疏肝健脾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一般情况以及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隔姜灸及疏肝健脾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隔姜灸及疏肝健脾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结肠组织 IL-1β及 IL-10 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讨论 |
1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现状 |
2 隔姜灸疗法和穴位的选择 |
3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以及隔姜灸的治疗机制 |
参考文献 |
特色和创新点 |
不足和展望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图 |
四、溃结灵气雾弥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9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证据图评价及网状Meta分析[D]. 孙屿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2]基于圆运动理论加味芍药汤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 赵辉.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隔姜灸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D]. 王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12)
- [4]石菖蒲应用述要[J]. 贾鹏. 四川中医, 2002(10)
- [5]溃结灵气雾弥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9例[J]. 王宗荣,施根祥,侍洪江. 四川中医, 2002(01)
标签:溃疡性结肠炎论文; 芍药汤论文;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论文; 灌肠疗法论文; 肠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