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体功热转化演示器的制作与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韩煦晖[1](2021)在《鞍山市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
胡敏[2](2019)在《初二物理概念、规律教学关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是在“中小学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实践研究”项目的初中物理课题研究组提炼出初中物理教学关键问题的基础上,对初二物理概念、规律教学关键问题的解决做了进一步的实践研究,并形成了相应的教学案例,以此为教师提供思路与方法。第一部分,遵循“自上而下”的研究理念,将物理概念、规律教学关键问题与初二物理的具体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研读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初二物理教材、访问老教师以及解读初二物理概念、规律教学的六大关键问题,整理出与物理概念、规律教学关键问题相匹配的初二知识,将六大教学关键问题与整个初二学年的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相结合,研究成果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帮助有需要的教师了解授课内容所需要解决的教学关键问题,并掌握初二整学年授课内容的范畴与对应的问题分类。第二部分,基于相关教学理论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初步理论的基础上将教学关键问题的解决策略具体化至初二年级,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相应的教学案例。解决策略及相关案例如下:(1)关于相异构想的教学关键问题:准确把握学生的相异构想,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能使学生经历认知冲突,有效形成概念或建立规律。相应的教学案例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关于比值定义法的教学关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由“点”生“线”,从图像中寻找规律,进而形成比值定义的概念,能促进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相应的教学案例为“速度”。(3)关于类比法的教学关键问题:灵活利用已知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现象进行类比教学,不仅使学生习得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还能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相应的教学案例为“速度”。(4)关于实验法的教学关键问题: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部分室内实验改为室外活动课,能够更有效地使学生经历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进而掌握物理规律。相应的教学案例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5)关于融入物理学史的教学关键问题:在课堂中有效地融入物理学史,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体会物理学家的良好品质。同时,让学生在课外查阅物理学史,能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素养。相应的教学案例为“摆的故事与启示”。(6)关于复习课的教学关键问题:在复习课中,展示“结构化”板书,鼓励学生利用“符号”绘制知识结构图,开设实验对比课,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意识、方法与能力。相应的教学案例为“《声》单元复习”。第三部分,在为期一学期的代课期间,对教学关键问题的理论进行了实践研究。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测与后测成绩的对比分析,发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致力于解决教学关键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且有助于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在实际教学中致力于解决教学关键问题,有助于教师的自身成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以表格与案例形式去体现物理教学关键问题的相关研究,能够通过教学案例呈现具体的教学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初中物理教师深入理解教学关键问题的相关理论以高质量地开展教学,提供实在、具体的载体,为初中物理的案例教学提供一定参考与资源,能帮助有需要的物理教师了解实践方式,提高自身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的能力,提高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能力。
柳福提[3](2005)在《中学生对分子运动论理解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对教学过程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地开始重视学生已有的认识经验。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利用他们的已有经验,采取合理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原有概念。调查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念对于科学教育很有必要。人类对热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尤其是要从“热质”转变到“热动”存在很大困难,学生对热的认识发展过程与人类认识发展历史过程是相似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分子运动论是中学物理教学难点之一,针对难点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有助于改进教学。本论文共九个部分,先就有关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及一些相关概念、论文理论基础及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阐述;然后对中学生关于分子运动论的理解进行研究调查,分析学生认知策略与理解水平;针对分子运动论这个内容在中学进行探究式教学实验,检验教学效果是否有区别;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存在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教学要求,最后对论文进行反思。本研究主要以气体温度变化问题的解决来研究学生对分子运动论理解的水平,选取湖南武冈市第二中学(初二到高二)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主要调查:中学生理解分子运动论的水平及影响他们理解的主要因素;随着科学学习的增加对分子运动论的理解的发展变化趋势怎样;研究结果对教学实践的有何价值。在所选取的样本中,学生在解决气体温度变化问题时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策略:压强策略、拟人化的类比策略、密度策略、宏观能量转化策略、摩擦生热及发生热传递策略、温度是强度物理量策略、分子碰撞策略、热胀冷缩策略等。根据学生所使用的认知策略和在解决问题是所信奉或隐含的观点,把学生们的理解水平划分为四个层次:感觉经验水平、多个策略并用水平、一个策略统摄水平、科学理解水平,初二、三和高一大部分同学处于第一、二水平,高二大部分同学处于第三水平。研究发现:经传统的教学之后能真正运用分子运动论来解释气体温度变化问题的同学很少,很大一部分同学对热的认识还是持“热质”的观点。随着年级的升高,理解水平逐渐的加深,尤其从初二到初三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显着。通过采用简易气体内能变化演示仪进行探究式教学,发现该工具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建构分子运动论模型。归纳了学生有关分子运动论的几种相异构想,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根据研究结论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
李盈,徐国超[4](2004)在《气体功热转化演示器的制作与使用》文中认为
石静蕾[5](2002)在《热声压缩机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热声,是热能与声功之间的一种转换现象。热声机械因其结构简单,没有运动部件,运行可靠,寿命长等特点,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研究这种新型机械,提高它的工作性能(如效率,功率等)就成为当今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简要回顾了热声学的历史和研究现状,并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热声机械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论述,介绍了流体网络理论并将其应用于热声压缩机的频率计算和性能分析中。在原有双边气库型热声压缩机的基础上,提出混合气库型热声压缩机。并从理论和实验角度对两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型热声压缩机优于双边型压缩机。 设计了一台新型的行波热声压缩机,该压缩机不仅克服了驻波热声机械中由于气体与板叠有限热接触所引起的效率低下的缺点,而且基本解决了Ceprley行波热声机械中存在的摩擦损失大等主要问题。 在研究单级热声压缩机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二级热声压缩机的概念。从根本上克服单级热声压缩机振幅小的不足。初步设计了一台二级热声压缩机,并用网络模型理论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是一种有发展前途设想。
二、气体功热转化演示器的制作与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气体功热转化演示器的制作与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2)初二物理概念、规律教学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新课标指导下的物理教学 |
1.1.2 “中小学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实践研究”项目 |
1.1.3 目前初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现有研究的启发与不足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思路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核心素养 |
2.1.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2.1.3 教学关键问题 |
2.2 相关理论 |
2.2.1 认知发展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概念转变理论 |
第3章 概念、规律教学关键问题与初二物理教学内容结合之研究 |
3.1 教学关键问题一:如何让学生经历认知冲突,有效形成概念或建立规律? |
3.1.1 问题的提出与价值 |
3.1.2 问题与教学内容的结合 |
3.2 教学关键问题二:如何改进用比值定义概念的教学,促进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 |
3.2.1 问题的提出与价值 |
3.2.2 问题与教学内容的结合 |
3.3 教学关键问题三:如何运用类比习得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知识体系? |
3.3.1 问题的提出与价值 |
3.3.2 问题与教学内容的结合 |
3.4 教学关键问题四:如何组织有效的实验活动,指导学生经历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 |
3.4.1 问题的提出与价值 |
3.4.2 问题与教学内容的结合 |
3.5 教学关键问题五:如何在概念和规律过程中融入物理学史,帮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 |
3.5.1 问题的提出与价值 |
3.5.2 问题与教学内容的结合 |
3.6 教学关键问题六:如何利用复习课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
3.6.1 问题的提出与价值 |
3.6.2 问题与教学内容的结合 |
第4章 初二物理概念、规律教学关键问题解决的策略研究及相关案例 |
4.1 教学关键问题之相异构想知识点 |
4.1.1 揭示学生原有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
4.1.2 创设教学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
4.1.3 引用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 |
4.1.4 进行探究式教学 |
4.1.5 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认知顺应 |
4.1.6 案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4.2 教学关键问题之比值定义法 |
4.2.1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比值定义概念 |
4.2.2 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
4.2.3 利用表格和图像方式合理地处理实验数据 |
4.3 教学关键问题之类比法 |
4.3.1 类比教学在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的应用 |
4.3.2 类比教学的主要环节 |
4.3.3 案例:速度 |
4.4 教学关键问题之实验法 |
4.4.1将演示实验有质量地转化成学生探究实验 |
4.4.2 将室内学生实验转化为室外活动 |
4.4.3 在组织学生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注意教学转换 |
4.4.4 案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4.5 教学关键问题之物理学史 |
4.5.1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物理学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研究方法 |
4.5.2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物理学史,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 |
4.5.3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物理学史,使学生感受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
4.5.4 在课外自主学习物理学史,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素养 |
4.5.5 案例:摆的故事与启示 |
4.6 教学关键问题之复习课 |
4.6.1 结构化板书,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 |
4.6.2 发挥符号在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中的重要作用 |
4.6.3 实验对比,锻炼学生知识构建的能力 |
4.6.4 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
4.6.5 案例:《声》单元复习 |
第5章 应用物理概念、规律教学关键问题解决策略开展初二物理教学的实验研究 |
5.1 实施对象与实验程序 |
5.2 实施过程与数据分析 |
5.2.1 变量的选择和控制 |
5.2.2 实验材料 |
5.2.3 实验步骤 |
5.2.4 实验过程 |
5.3 实验数据分析 |
5.3.1 前测数据分析 |
5.3.2 第一次后测数据分析 |
5.3.3 第二次后测数据分析 |
5.4 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目录 |
表目录 |
附录一 初二物理光学部分典型概念的相异构想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初二物理光学部分典型概念的相异构想调查问卷作答 |
附录三 实验班测试成绩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中学生对分子运动论理解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前言 |
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2. 相关概念辨析 |
二、相关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1、理论基础 |
1.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机制 |
1.2 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论 |
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人类对热的认识发展 |
1. 热质说 |
2. 热动说 |
3、相关的研究文献综述 |
三、研究设计 |
1、研究内容 |
2、研究工具、方法和程序 |
3、分子运动论理解的调查 |
四、进一步讨论及分析 |
五、教学实践活动及建议 |
六、结语 |
七、主要参考文献 |
八、附录 |
九、致谢 |
(5)热声压缩机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符号表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和意义 |
§2 历史及现状 |
§2.1 热声理论 |
§2.2 热声应用 |
§3 本文研究目标 |
第二章 基本原理和方法 |
§1 热声效应 |
§2 热声的热力学基础 |
§3 网络模型理论 |
§3.1 集中参数模型 |
§3.2 分布参数流体网络 |
§4 小结 |
第三章 对驻波实验装置及其改进的研究 |
§1 前言 |
§2 原有驻波实验装置和实验 |
§2.1 原有实验装置 |
§2.2 实验结果分析 |
§3 改进后的混合型气库热声压缩机 |
§3.1 理论分析 |
§3.2 实验和计算结果之比较 |
§4 小结 |
第四章 行波型热声压缩机 |
§1 驻波与行波的区别 |
§1.1 声学角度 |
§1.2 热力学角度 |
§1.3 流体的流动和摩擦损失 |
§2 混合型压缩机 |
§2.1 实验装置 |
§2.2 模型分析 |
§3 值得关注的问题 |
§3.1 Gedeon直流 |
§3.2 瑞利流 |
§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二级热声压缩机的初步探讨 |
§1 前言 |
§2 二级热声压缩机 |
§2.1 基本原理 |
§2.2 基本装置 |
§2.3 关于多级热声压缩机放大流程的讨论 |
§3 结论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气体功热转化演示器的制作与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鞍山市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韩煦晖. 西南大学, 2021
- [2]初二物理概念、规律教学关键问题研究[D]. 胡敏.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3]中学生对分子运动论理解的调查研究[D]. 柳福提. 广西师范大学, 2005(08)
- [4]气体功热转化演示器的制作与使用[J]. 李盈,徐国超.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4(X1)
- [5]热声压缩机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 石静蕾. 浙江大学, 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