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控发动机开发系统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君[1](2020)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以《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为例》文中提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个分支,随着我国对于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逐步增加,职业教育在我国愈发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进一步增加,我国汽车后市场急需大量专业的汽车维修技术人才。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已不能适应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已在职业院校当中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普及。但目前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专业课教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当中,还存在角色转换不到位的现象,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一些教师还会存在教学方法选择单一、教学方法应用不规范、没有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等现象,未能充分发挥出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最佳效果。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在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基础进行探究,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归纳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内涵和应用规范,综合考虑到了教学方法内涵、心理学基础、重点培养能力、建议应用教学过程,多环节全流程进行跟踪分析。本研究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对于汽车维修专业课教师及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进行了课堂教学现状的调研与分析。以《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为例,将职业教育学习理论作为理论指导,进行了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将本文归纳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使用规范研究成果在《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中进行了教学实验,在教学实验中采用了等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并辅以调查问卷,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使用规范研究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本文通过分析得出,汽车维修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对于自身专业技术技能进行提高,也要有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专业课教师应对于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再学习,尤其是在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中,对于教学方法的选用要根据学习情境、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等进行科学的选用,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周少璇[2](2020)在《某型电控发动机综合实训台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为适应国家政策导向,满足行业、企业的用工需求,高职院校已成为培养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维修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要配备有与企业技术水平相适应的教学环境、教学软硬件设备,特别是综合性实训教学台。利用实训台培养学生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措施,如何设计实训台,以提升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人才的质量,成为了高职院校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解决有关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相关课程中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内容;2.解决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化教学;3.解决还原发动机故障,使企业维修过程转化为教学过程。4.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本文完成了如下工作:(1)通过对国内外实训台的技术状况的分析,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2)通过对企业和高职院校的需求调查研究,总结了实训台的功能需求,并完成了实训台总体设计方案,经过对比分析,选择了主台架、示教版和软件系统三个组合的综合实训台设计方案。(3)完成了硬件系统组成设计、硬件系统故障设置设计、智能故障设置系统设计、多媒体综合教学管理平台系统、考核系统和网络教学扩展系统的设计,并完成了仿真教学系统的设计。(4)制定了软件和硬件的制作计划,并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制作了实训台。(5)对实训台系统的软件、硬件功能和关键数据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符合实训台的使用要求,能够满足高职院校教学需要。(6)最后,对本次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实训台教学的实施提出了建议和改进意见。
徐光荣[3](2020)在《二冲程电控发动机分层扫气试验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某型二冲程分层扫气发动机APU项目为研究课题,对其进行电控改造及进气系统设计,通过对分层扫气发动机进行台架试验,分析了试验数据结果并阐述了不同进气系统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搭建了化油器原机的试验台架,测试了原型机性能,包括扭矩,功率,油耗率等。对改造的电喷样机进行台架改建,增加了电控ECU控制的点火及喷油控制系统。建立了发动机状态监控系统与发动机标定控制系统。通过台架试验标定了Φ18和Φ14两种节气门直径进气系统的喷油脉宽和点火提前角。(2)利用GT-Power搭建了原型机的一维性能仿真模型,根据原机的台架试验数据,调整燃烧模型参数与传热模型参数等校正仿真模型。保证仿真的功率、油耗率结果和试验数据误差在5%以内。(3)应用UG8.5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了三种不同节气门直径(Φ18和Φ14以及双进气管)的进气系统三维样机模型;并加工制造后装上发动机进行测试与标定试验。(4)根据对原型机和电喷样机的数据分析,Φ18单进气管在小节气门开度时便达到了大负荷,发动机功率输出过大,不利于发动机的负荷控制;双进气管系统对发动机性能具有最大的提升,但是双进气管的双节气门控制是非线性的,具有一定的控制难度;Φ14单进气管居中,更符合发动机功率调节与匹配。
邵泽增[4](2018)在《基于数据流的发动机故障诊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车载诊断系统已经成为汽车的标准配置,要求车辆安装车载诊断系统,以便更好地监测汽车发动机的工作状况和尾气排放情况。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汽车设计复杂程度的提高,汽车发动机发动机已经变成一个高度集成化的汽车动力输出系统。维修过程中查找故障原因排除故障,使发动机恢复到原来的工作状态变得越来越困难。目前,汽车制造商、汽车研究机构及广大车主共同面对的问题。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点火故障、喷油故障等都都可以导致发动机单缸失火。发动机失火不仅会造成发动机工作效率下降、油耗增加、排放不达标而且还会对大气造成污染。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汽车发动机数据流的分析区分发动机喷油系统故障和点火系统故障。通过前期通过收集大量参考文献,了解国内外利用数据流解决发动机故障的现状。文中先首先分析影响发动机喷油和点火的主要因素,之后通过实验获取数据流,用小波分析对获取的数据流进行分析并总结规律,得出一般结论。
程新[5](2018)在《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台的设计》文中认为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行业专业人才的专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以前的乘用车发动机培训平台已不能满足教育需求。针对目前国内电控发动机实训平台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探讨了电控发动机实训平台的智能化系统,研究开发了新型汽车发动机电控实训平台。目前,汽车发动机在控制技术上的发展和应用非常迅速,电控发动机的故障不再仅仅是油路、电路、机械等的故障,还包括传感器、ECU、执行器或电路的故障部分,特别是汽车燃油喷射的电子点火系统,该系统作为整个发动机电控部分的中心,这些问题对许多汽车维修工作者和高职院校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和困难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进行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台的开发也能发挥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教学价值,适合相应的科研和培训。本文在分析各类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发动机的汽车发动机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常见故障。通过对发动机的结构特点的分析,对电控试验台进行了总体设计和布置。并对电子电路以及诊断终端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培训控制台控制面板。采用模块化的思维方案,建立智能化测试设备。使用AT89C51单片机控制继电器完成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点火电路、起动电路、喷油器回路、油泵回路、主继电器电路、怠速控制回路、各种断路器进行问题的设定,也可对传感器信号进行故障设定。完成了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解码器、液晶显示器和键盘控制器电路控制方案,用WINCC实现人机交互功能。通过对发动机电控试验台的怠速试验、加速试验和启动试验,进行了原机试验和故障定型试验,验证了智能故障计划的可行性,达到了预期效果。本文结合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开发,主要内容如下:(1)论述了研制电气控制系统故障仿真实训车辆试验台的必要性,从分析汽车维修专业的现状和汽车专业培训教育的现状,了解国内外当前培训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开发和利用电气控制实训台汽车发动机的意义。(2)通过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深入研究。分析了发动机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及诊断方法,为电子控制系统常见故障的模拟提供了理论探讨的依据。(3)提出了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模拟方法。采用故障模拟电路和开关控制故障模拟方法,开发和控制发动机电控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单元ECU和电子电路的故障模拟电路,如损坏、短路、断路、接触不良、信号缺失或信号偏差等。完成了发动机外台架电控系统常见故障的仿真和演示。(4)开发了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模拟试验台。根据模拟电路和开关控制式故障模式重合方法,只需通过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即可完成故障设置,并可直接在面板上测试各传感器、执行器和发动机控制单元管脚的电信号,从而完成故障的分析、检测和清洗,完成故障检测和诊断的培训。(5)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模拟试验台进行了试验测试。利用该训练平台对发动机电控系统典型故障进行了模拟诊断,试验结果表明,本文开发的训练平台能够可靠地模拟和演示预期的故障,原理清晰,直观性强,安全可靠,对发动机故障检测诊断训练具有实用意义。
冯勇[6](2017)在《电控发动机检修教学测控平台的开发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针对在目前电控发动机检修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开发一种基于网络化的电控发动机检修教学测控平台,通过设计构建电控发动机实验台,设计开发测控模块和网络教学软件,解决电控发动机检修课程实训教学因学生人数多实训设备和指导教师少的问题,为保证学生人人动手创造了条件。
杨振海[7](2016)在《浅析电控发动机标定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标定系统的开发工作是提升电控发动机运行质量的重要工作,本文深入的分析了电控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并对相关技术在电控发动机领域的使用策略进行了完整的研究处理,对提升电控发动机的运行质量十分重要。
吴刚[8](2016)在《电控发动机智能混合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目前,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理论和方法已成为研究的热门课题。作为先进控制技术应用的代表,发动机电控系统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因而依靠传统的故障诊断理论和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目前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系统所应用的故障诊断方式比较单一,故障诊断的准确度不高。研究多种故障诊断方式相结合的、准确度高的智能故障诊断系统是值得关注和支持的。本文从电控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出发,研究了电控发动机的故障特点,分析了电控发动机的数据流与故障原因之间的关系,开发了基于故障代码和数据流分析的智能混合故障诊断系统。该系统综合了基于故障代码的故障诊断效率高和数据流分析的故障诊断准确度高的优点,缩短了汽车故障诊断的时间,提高了汽车维修行业的服务质量。在对电控发动机控制系统仿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丰田卡罗拉的故障征兆表,分析了电控发动机故障征兆及故障原因,提出了电控发动机故障征兆与故障原因之间的关系模型;最后重点研究了电控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数据流,研究表明:控制系统的故障原因能以数据流的形式表示。论文进行了智能混合故障诊断系统的诊断方法研究。首先分析了智能混合故障诊断系统的诊断方式,并利用实际故障征兆,研究了数据流分析的故障诊断流程,提出了分级故障诊断的原则。然后分析了神经网络的结构参数对故障诊断结果的影响,并对故障征兆进行描述,阐述了电控发动机故障征兆模糊化实质和模糊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最后定义了电控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的信息表达和邻域决策系统,分析了邻域粗糙集数据约简算法的实现过程。智能混合故障诊断系统的开发和验证。首先设计了智能混合故障诊断系统的完整组成结构,完成了故障诊断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然后以丰田卡罗拉2ZR-FE型号的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利用Access数据库建立了故障代码查询系统的数据库,并编写了查询系统和数据流分析的故障诊断程序,利用MATLAB GUI开发了故障代码查询系统和数据流分析的故障诊断系统。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说明智能混合故障诊断系统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郑凯[9](2015)在《基于P-TEC电控发动机课程项目教学改革》文中提出基于P-TEC电控发动机进行的课程项目综合教学改革,统一了电控发动机的教学设备,改变传统的学科式教学内容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形成了针对性强的P-TEC电控发动机教材,建立了基于P-TEC电控发动机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快速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技术水平和设备完好率,这项教学改革最终能使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
黄超[10](2014)在《面向车联网的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本体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高速发展,车联网已成为汽车迈入智能化时代的重大标志。车联网相关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为实现汽车发动机远程故障诊断技术提供了条件和基础。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工作条件恶劣,因此故障率相对较高。而电控发动机结构更加复杂,产生的故障更加繁杂,故障诊断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但是目前汽车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知识往往是异构的且相互之间缺乏语义关联,造成该领域没有通用的可共同理解的概念模型,知识的获取、表达、共享和复用成为困难。本体论可提供通用的可共享的领域知识模型,本文利用本体论对电控发动机远程故障诊断知识获取、表达及其本体推理进行了研究,并实现系统诊断推理功能。使不同厂家、不同使用者等在车联网的环境下,让汽车故障诊断变得简单有效。论文的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本文分析了车联网、本体工程应用和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的研究现状,制定本文的研究内容和设计路线。二、本文分析了车联网的实现条件和支撑技术,设计了车联网环境下汽车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的系统构架,并对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设计体系的深入研究提出建设性的构想。三、本文引入本体工程理论,并对其在工程领域应用的几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根据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的特点,应用改进的七步法构建了电控发动机的本体模型,获取整理了故障本体知识。对于电控发动机故障知识分布广又复杂的问题,将电控发动机故障分解定义了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故障源、故障修理四个模块,利用本体工具Protege对获取的知识构建了语义映射关系网。四、本文利用可视化的网页编程工具Dream Weaver8.0和本体推理机等插件设计制作了电控发动机远程故障诊断本体推理网,解析本体知识模型和完成基于OWL文件的查询、推理以实现系统功能。结合电控发动机的常见故障进行了本体推理,实现了电控发动机远程故障诊断,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二、电控发动机开发系统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控发动机开发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以《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1.3.1 研究的方法 |
1.3.2 相关的技术路线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中等职业教育 |
1.4.2 理实一体化 |
1.4.3 教学方法 |
1.4.4 《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 |
第2章 职业教育学习理论心理学基础 |
2.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4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2.5 杜威“做中学”教育思想 |
2.6 能力本位教育理念 |
2.7 体验学习理论 |
2.8 合作学习理论 |
第3章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分析及使用规范研究 |
3.1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分析 |
3.1.1 案例教学法 |
3.1.2 任务驱动法 |
3.1.3 讨论式教学法 |
3.1.4 角色扮演法 |
3.1.5 直观演示法 |
3.1.6 头脑风暴法 |
3.1.7 引导文法 |
3.1.8 小组工作法 |
3.1.9 张贴板法 |
3.2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应用规范 |
第4章 汽车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
4.1 调查目的 |
4.2 调查问卷设计 |
4.3 调查对象和方法 |
4.4 调查结果及分析 |
4.4.1 教师问卷结果及分析 |
4.4.2 学生问卷结果及分析 |
第5章 《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分析及设计 |
5.1 《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分析 |
5.2 《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设计思路 |
5.3 《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教学设计 |
5.3.1 教学目标 |
5.3.2 教学对象 |
5.3.3 教学内容 |
5.3.4 教学资源设计 |
5.3.5 课程教学方法 |
第6章 《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验设计 |
6.1 实验对象 |
6.2 实验材料设计 |
6.2.1 《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基础测验》的设计 |
6.2.2 《任务评价表》的设计 |
6.3 实验变量设计 |
6.3.1 自变量的选择 |
6.3.2 因变量的监测 |
6.3.3 无关变量的控制 |
第7章 《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验实施 |
7.1 实验过程 |
7.1.1 教学实验内容 |
7.1.2 理实一体化教案的编写 |
7.1.3 理实一体化教室的布置 |
7.1.4 工作页的编写 |
7.1.5 实验前测 |
7.1.6 教学实验 |
7.1.7 实验后测 |
7.2 研究的结果 |
7.2.1 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基础测验前测结果 |
7.2.2 《电控发动机故障检测与维修》能力后测结果 |
7.2.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2.1 师资团队一体化建设 |
8.2.2 转变现有的教学理念 |
8.2.3 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
8.2.4 构建互助共赢的深度校企合作体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Ⅰ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 Ⅱ 学生问卷 |
附录 Ⅲ 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基础测验 |
附录 Ⅳ 任务评价表 |
附录 Ⅴ 学生后测问卷 |
(2)某型电控发动机综合实训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实训台技术现状 |
1.2.1 国外实训台技术现状 |
1.2.2 国内实训台技术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4 本章小结 |
2 电控发动机综合实训台总体设计 |
2.1 企业人才需求、职业教育需求分析 |
2.2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分析 |
2.3 实训台功能分析 |
2.3.1 动态运行功能 |
2.3.2 实时显示功能 |
2.3.3 检测功能 |
2.3.4 信号模拟功能 |
2.3.5 自诊断功能 |
2.3.6 电路图功能 |
2.3.7 软件系统功能 |
2.4 实训台软硬件总体架构设计 |
2.4.1 实训台总体设计方案一 |
2.4.2 实训台总体设计方案二 |
2.5 设计方案对比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实训台硬件设计 |
3.1 实训台发动机选型分析 |
3.2 发动机技术参数分析 |
3.3 实训台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设计 |
3.4 实训台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设计 |
3.4.1 空气供给系统 |
3.4.2 燃油供给系统 |
3.4.3 电子控制喷射系统 |
3.5 实训台发动机电控点火系统设计 |
3.6 实训台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设计 |
3.6.1 电控发动机故障原因分析 |
3.6.2 实训台故障设置与传感器信号模拟 |
3.7 主要传感器电路故障设计 |
3.7.1 曲轴位置传感器 |
3.7.2 霍尔传感器 |
3.7.3 爆震传感器 |
3.7.4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
3.7.5 氧传感器 |
3.7.6 节气门控制单元 |
3.7.7 进气温度传感器 |
3.7.8 空气流量计 |
3.8 主要执行器电路故障设计 |
3.8.1 点火线圈 |
3.8.2 喷油器 |
3.9 发动机控制单元电路故障设计 |
3.10 本章小结 |
4 实训台软件系统设计 |
4.1 智能故障设置系统 |
4.2 多媒体综合教学管理平台系统 |
4.2.1 平台系统模块 |
4.2.2 教学模块课程设计 |
4.2.3 仿真教学课程系统 |
4.2.4 仿真教学系统主要特点 |
4.2.5 基于Unity3D仿真系统的优点 |
4.3 考核系统 |
4.4 网络教学扩展系统 |
4.5 本章小结 |
5 实训台软硬件制作 |
5.1 实训台软硬件制作分工 |
5.2 实训台硬件制作 |
5.2.1 实训台硬件制作材料和参数 |
5.2.2 实训台主台架与示教台硬件制作 |
5.2.3 软件系统配套硬件制作 |
5.3 实训台软件制作 |
5.3.1 智能故障设置系统制作 |
5.3.2 多媒体综合教学管理平台系统制作 |
5.3.3 考核系统制作 |
5.3.4 网络教学扩展系统系统制作 |
5.3.5 仿真教学课程系统制作 |
5.4 本章小结 |
6 实训台测试 |
6.1 实训台硬件测试 |
6.1.1 主要传感器测试 |
6.1.2 主要执行器测试 |
6.1.3 实训台动态测试 |
6.2 实训台软件测试 |
6.2.1 测试项目和方法 |
6.2.2 测试结果 |
6.2.3 软件系统调试 |
6.3 本章小结 |
7 实训台测试数据分析 |
7.1 实训台硬件测试数据分析 |
7.1.1 曲轴位置传感器测量数据分析 |
7.1.2 霍尔传感器测量数据分析 |
7.1.3 水温传感器测量数据分析 |
7.1.4 氧传感器测量数据分析 |
7.2 实训台硬件测试数据分析结果 |
7.3 实训台软件系统测试数据分析 |
7.3.1 软件系统测试对象与方法 |
7.3.2 软件系统测试考核方式 |
7.3.3 软件系统教学对比数据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智能故障设置系统程序代码 |
附录B 仿真教学课程系统部分程序代码 |
(3)二冲程电控发动机分层扫气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二冲程发动机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1.2.1 尾气处理及排气调谐技术 |
1.2.2 各种扫气方式 |
1.2.3 缸内直喷技术 |
1.2.4 分层扫气技术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二冲程汽油机数值模拟仿真模型搭建与验证 |
2.1 GT-Power软件介绍 |
2.2 GT-Power中数学模型与计算原理 |
2.2.1 管道流体计算理论 |
2.2.2 传热模型 |
2.2.3 燃烧模型 |
2.2.4 扫气模型 |
2.3 原型机数值仿真建模 |
2.3.1 试验原型机的主要参数 |
2.3.2 主要模块的建立 |
2.4 原机仿真模型验证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进气系统的设计及样机GT-power仿真 |
3.1 UG软件介绍 |
3.2 设计进气系统模型 |
3.2.1 Φ18 单进气道模型 |
3.2.2 Φ14 单进气道模型 |
3.2.3 双进气道模型 |
3.3 样机数值模拟仿真 |
3.3.1 改造样机的仿真模型 |
3.3.2 优化参数设置 |
3.3.3 Φ18 进气系统的喷油MAP仿真 |
3.3.4 Φ14 进气系统的喷油MAP仿真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发动机试验台架搭建 |
4.1 发动机介绍 |
4.2 电控发动机整机电路介绍 |
4.2.1 发动机电控单元ECU |
4.2.2 点火控制系统 |
4.2.3 燃油喷射系统 |
4.3 搭建台架试验平台 |
4.3.1 试验条件和设备 |
4.3.2 联轴器选型 |
4.3.3 发动机监控与标定系统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标定试验与试验数据对比 |
5.1 新进气系统的发动机标定试验 |
5.1.1 标定方法及内容 |
5.1.2 标定试验方案 |
5.1.3 基本喷油脉宽的标定 |
5.1.4 喷油脉宽MAP读值 |
5.1.5 喷油脉宽MAP修正 |
5.1.6 基本点火提前角的标定 |
5.2 样机仿真试验验证 |
5.2.1 标定前后喷油脉宽对比 |
5.2.2 样机仿真与试验功率验证 |
5.3 不同进气系统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5.3.1 低速小负荷工况 |
5.3.2 外特性工况 |
5.3.3 负荷特性工况 |
5.4 双进气系统主副节气门开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4)基于数据流的发动机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基于数据流的发动机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2 通过数据流进行故障诊断的可行性分析 |
2.1 发动机数据流主要参数分析 |
2.1.1 转速传感器分析 |
2.1.2 空气流量传感器分析 |
2.1.3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分析 |
2.1.4 氧传感器分析 |
2.1.5 喷油脉宽信号分析 |
2.2 小波变换分析理论 |
2.2.1 dbN小波 |
2.2.2 dbN小波的阶数 |
2.2.3 dbN小波的分解层数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数据流的发动机故障诊断实验研究 |
3.1 因喷油失效造成发动机失火的实验研究 |
3.1.1 电控发动机正常状态下试验 |
3.1.2 电控发动机有一缸喷油系统故障的试验 |
3.1.3 汽车电控发动机喷油故障诊断试验结果分析 |
3.2 因点火失效造成发动机失火的实验研究 |
3.2.1 V6电控发动机 |
3.2.2 电控发动机正常工况试验 |
3.2.3 电控发动机有一缸点火系统故障的试验 |
3.2.4 点火系统故障诊断分析流程 |
3.3 本章小结 |
4 典型案例 |
4.1 典型案例 |
4.2 典型案例小结 |
5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台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电控发动机培训平台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
1.3 研究开发培训平台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电子控制引擎的工作原理 |
2.1 电子控制发动机的开发 |
2.2 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
2.2.1 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
2.2.2 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 |
2.2.3 传感器 |
2.2.4 电控单元ECM |
2.2.5 执行器 |
2.2.6 电子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
2.3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控制策略和参数确定 |
3.1 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3.2 电控发动机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 |
3.3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控制策略 |
3.3.1 空燃比控制策略 |
3.3.2 点火控制策略 |
3.3.3 怠速控制策略 |
3.4 电控系统脉图谱的实验研究 |
3.4.1 喷油脉图谱 |
3.4.2 点火脉图谱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实训台的设计 |
4.1 故障诊断培训平台的设计要求 |
4.2 电控发动机支撑架的设计 |
4.3 智能故障设置装置的开发与设计 |
4.4 智能化故障设置系统 |
4.4.1 软件设置 |
4.4.2 故障设置的可行性分析 |
4.4.3 智能化故障设置系统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故障仿真体系总体方案剖析与设计 |
5.1 系统整体解析 |
5.2 硬件系统设计 |
5.3 故障模拟系统软件设计 |
5.3.1 软件开发环境 |
5.3.2 开发工具及语言 |
5.3.3 显示模块的实现及其算法 |
5.3.4 输入模块的实现及算法 |
5.3.5 电压输出模块的实现及算法 |
5.3.6 通道选择模块的实现及算法 |
5.3.7 方波模块的实现及算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故障模拟系统仿真与实验 |
6.1 仿真电路 |
6.2 仿真实验 |
6.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电控发动机检修教学测控平台的开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软件界面的选择 |
(一) 目录框架结构式软件界面 |
(二) 图形化原理图式软件界面 |
二、上位机测控主机软件功能构建 |
三、网络化教学测控平台软件功能的实现 |
(一) 教师机软件功能的实现 |
1.模拟量信号采集功能 |
四、网络化教学测控平台的应用 |
五、总结 |
(8)电控发动机智能混合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电控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
2.1 电控发动机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 |
2.1.1 进气系统子模型 |
2.1.2 燃油系统子模型 |
2.1.3 动力输出系统子模型 |
2.1.4 仿真分析 |
2.2 电控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 |
2.2.1 电控发动机的典型故障征兆及故障原因 |
2.2.2 电控发动机的故障特征分析 |
2.3 电控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数据流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混合故障诊断系统的诊断方法研究 |
3.1 智能混合故障诊断系统的诊断方式 |
3.1.1 基于故障代码的故障诊断 |
3.1.2 基于数据流分析的故障诊断 |
3.2 基于数据流分析的故障诊断系统结构 |
3.2.1 单层故障诊断 |
3.2.2 双层故障诊断 |
3.2.3 三层故障诊断 |
3.3 智能混合故障诊断系统的诊断模型 |
3.3.1 一级故障诊断系统的故障诊断模型设计 |
3.3.2 二级故障诊断系统的故障诊断模型设计 |
3.3.3 三级故障诊断系统的故障诊断模型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能混合故障诊断系统的总体设计 |
4.1 智能混合故障诊断系统的组成结构 |
4.1.1 智能混合故障诊断系统的组成 |
4.1.2 智能混合故障诊断系统的建模 |
4.2 智能混合故障诊断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
4.2.1 故障代码查询系统的功能设计 |
4.2.2 基于数据流分析的故障诊断系统的功能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能混合故障诊断系统的开发 |
5.1 系统开发软件的选择 |
5.2 故障代码查询系统的开发 |
5.2.1 数据库的建立 |
5.2.2 数据库的查询 |
5.2.3 查询功能的实现 |
5.3 一级故障诊断系统的开发 |
5.3.1 一级故障样本搜集系统的开发 |
5.3.2 一级故障诊断网络的建立及训练 |
5.4 二级故障诊断系统的开发 |
5.4.1 实验数据的获取及预处理 |
5.4.2 数据约简的实现 |
5.4.3 数据约简的结果分析 |
5.4.4 二级故障样本搜集系统的开发 |
5.4.5 二级故障诊断网络的建立及训练 |
5.5 三级故障诊断系统的开发 |
5.5.1 三级故障样本搜集系统的开发 |
5.5.2 三级故障诊断网络的建立及训练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智能混合故障诊断系统的验证 |
6.1 系统验证的实验平台 |
6.2 故障代码查询系统的验证 |
6.3 基于数据流分析的故障诊断系统的验证 |
6.3.1 一级故障诊断系统的验证 |
6.3.2 二级故障诊断系统的验证 |
6.3.3 三级故障诊断系统的验证 |
6.4 智能混合故障诊断系统的封装 |
6.4.1 MATLAB Compiler技术的研究 |
6.4.2 智能混合故障诊断系统的移植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 数据采集表 |
附录B 数据处理表 |
附录C 智能混合故障诊断系统关键程序 |
(9)基于P-TEC电控发动机课程项目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电控发动机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
二、P-TEC 电控发动机的特点 |
三、基于 P-TEC 电控发动机的课程项目教学改革 |
1.基于 P-TEC 电控发动机进行教学内容改革 |
2.基于 P-TEC 电控发动机开发教材 |
3.基于 P-TEC 电控发动机进行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 |
4. 基于 P-TEC 电控发动机可以快速提高教师技术水平和设备完好率 |
四、结语 |
(10)面向车联网的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本体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背景及意义 |
1.3 本论文研究对象的现状 |
1.3.1 车联网技术 |
1.3.2 本体论工程应用 |
1.3.3 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 |
1.4 论文技术路线与章节安排 |
1.4.1 研究任务及目标 |
1.4.2 技术路线 |
1.4.3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车联网环境下的汽车远程故障诊断构架 |
2.1 车联网概述 |
2.2 汽车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的构架设计 |
2.2.1 汽车远程故障诊断的意义 |
2.2.2 汽车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的逻辑结构 |
2.2.3 汽车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的硬件框架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控发动机诊断本体的理论基础 |
3.1 本体论概述 |
3.1.1 本体的概念 |
3.1.2 本体建模原语 |
3.1.3 本体的构建原则 |
3.2 本体的开发方法 |
3.2.1 基本方法 |
3.2.2 改进的七步法 |
3.3 本体的描述语言 |
3.3.1 本体的描述语言 |
3.3.2 本体描述逻辑 |
3.4 本体建模工具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控发动机诊断本体的构建与表达 |
4.1 电控发动机故障本体构建流程 |
4.2 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知识的获取 |
4.2.1 故障知识的收集与整理 |
4.2.2 故障知识分析 |
4.2.3 故障常用词汇 |
4.3 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本体的构建 |
4.3.1 故障本体中类的构建 |
4.3.2 故障本体中类的关系 |
4.3.3 故障本体的构建 |
4.4 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本体的表达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控发动机故障本体远程诊断的开发与实现 |
5.1 车联网环境下的汽车远程故障诊断系统构架 |
5.2 车联网应用界面的开发 |
5.2.1 系统开发过程 |
5.2.2 人机交互开发工具 |
5.2.3 各种插件与工具 |
5.3 电控发动机远程故障诊断本体的应用实例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及展望 |
论文总结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电控发动机开发系统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以《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为例[D]. 李文君.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8)
- [2]某型电控发动机综合实训台设计[D]. 周少璇. 西华大学, 2020(01)
- [3]二冲程电控发动机分层扫气试验研究[D]. 徐光荣.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4]基于数据流的发动机故障诊断研究[D]. 邵泽增.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6)
- [5]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台的设计[D]. 程新.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3)
- [6]电控发动机检修教学测控平台的开发技术研究[J]. 冯勇.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7(11)
- [7]浅析电控发动机标定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J]. 杨振海. 科技展望, 2016(25)
- [8]电控发动机智能混合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吴刚. 广东工业大学, 2016(01)
- [9]基于P-TEC电控发动机课程项目教学改革[J]. 郑凯.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5(05)
- [10]面向车联网的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本体的应用研究[D]. 黄超. 广东工业大学,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