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干部的军龄如何计算?

调动干部的军龄如何计算?

一、军转干部的军龄应该怎么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贺婧[1](2020)在《大连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军转干部就业安置制度是我国军事制度的重要一环,该制度能够切实维护军人的利益,它能够为退伍军官转变职业角色提供有效支持,确保他们在转业后能够拥有稳定的生活条件。2001年,我国制定的转业安置方案将政府分配与自主择业相结合,使军转安置的灵活性得到了极大改善,安置渠道逐渐拓展,许多军队干部在转业后进入合适的领域工作,继续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贡献个人力量。近年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军队建设越来越完善,这种安置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些缺陷,影响了军队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给军事建设带来了阻碍,难以有效推进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军转干部就业安置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法,既能够完善军转干部就业安置制度,也能够切实维护广大军人的利益,促使社会实现和谐发展。转业干部安置是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与军队建设、国防安全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今,市场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计划经济背景下提出的安置方式已经无法适用于当前的现实情况,这种安置制度给行政体制改革带来了阻碍,不利于加快军事建设步伐。在此形势下,必须按照当前的经济情况和社会发展情况建立新的安置模式。本研究课题将制度分析作为切入点,对军转干部安置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军转干部安置制度属于福利保障制度的范畴,它能够确保退伍军官拥有稳定的生活条件,顺利实现职业的转变。但是在当前的安置制度下,军转干部在安置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通过制度分析可知,为了有效安置军转干部,必须兼顾公平和效率原则,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建立新的安置模式。如今,我国不断加快和谐社会构建步伐,站在理论层面探讨和分析军转干部安置问题,有利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促使我国军事建设实现快速发展。本研究课题依照科学的思路开展研究分析工作,利用社会保障、现代管理等多项理论研究相关问题,在对军队职业化的发展情况进行论述后,分析当前实施的军转干部安置政策,指出其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将大连市2016年到2018年的军转干部作为研究样本,在分析人员构成、个人诉求、安置情况等问题后,对该市实施军转安置政策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该市在政策实施中取得的成果;指出该市军转安置中暴露出的缺陷,将相关理论作为指导,借鉴一些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前的现实情况提出解决策略,验证新方案发挥的作用;在对相关政策进行分析后,依照我国当前的经济情况和社会情况,针对军转安置问题提出一些科学的建议。

喻源[2](2020)在《军改背景下绵阳市军转安置工作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军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的根基。我们国家建立起了一支人民的军队,和平年代,每当国家有大灾大难的时候,总能看见人民解放军的身影。为了加快国防和军队建设现代化,实现人才新老的加速更替,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军官脱下军转,就出现了一群军转干部这样的群体。2016-2020年期间,国防和军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大量的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参加经济建设。军转安置部门作为安置军转干部的业务主管部门,安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到军转干部的命运,影响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全国各地在国家政策的范围内,都有一套自己的安置模式,安置过程中存在对军转干部得利益不重视、安置不公平等现象,岗位得不到落实,待遇得不到保证,降职安置等情况时有发生,个别时候还被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炒作,极大的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近年来,国家下大力气解决涉及军人的相关事务,并成立了退役军人事务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对于军转安置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是为了国家对军转群体奉献国防的一种补偿。尤其是军改期间,更是照顾到广大退役军人群体的利益,享受改革的红利。各地根据自己安置的实际需要,都有自己的安置措施,绵阳市军转安置更多的考虑到平衡照顾所有军转干部的利益,经过长时间的经验探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安置方式,符合大家的利益,达到了安置的要求。本文运用人力资源理论和政府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军改背景下军转安置为例,以四川省绵阳市为切入点,探究如何给军转安置干部创造一个公平和谐的安置环境,通过对能力与岗位匹配、岗位与待遇匹配和服务保障供给方面来做好工作,并从中分析影响因素,总结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军转安置模式。只有政府做好各项工作,按照政策制度,挖掘好其能力,保障好其待遇,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形成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形成支持,对其他地区政府军转安置可供借鉴。

岳宗福,李赛赛[3](2020)在《我国军人退役养老保险补助政策法规评论》文中研究表明自1998年开始筹办军人退役养老保险以来,经过20余年的演进,我国已经形成了由中央政府财政全额支付的退役养老保险资金补助政策,切实维护和保障了军人退役养老保险权益。在新时代背景下,需顺应退役军人事务治理机制的重大变革,遵循《军人保险法》确立的原则,与国家"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重要部署相衔接,通过调整退役养老保险补助办法、优化退役养老保险补助结构、理顺退役养老保险补助与退役金关系、改进退役职业年金补助资金转移办法,进一步补充完善退役养老保险补助政策法规,以彰显军人职业的社会尊崇性。

郭擎[4](2019)在《济南市市中区军转干部自主择业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国防建设现代化的进程,军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持续提高,自主择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人民军队发展建设的历史过程,发挥了其历史作用。但政策实行18年来,也始终存在着各种现实问题,在与国际接轨、参照发达国家“大社会小政府”解决退役军官问题的过程中,除了相对较高的退役金和逐步完善的各项补助,其他相关的配套“安全网”政策体系并不完善。自主择业的基础是自主,核心是择业,目的是融入社会、实现价值。实现就业可以说是基础保障,成功创业无疑是锦上添花,但如果一部分的自主择业演变为被动待业(失业),丧失了融入社会的立足支点,那就偏离了政策制定的最初目的。脱离了体制和社会的约束,失去了价值追求,人员将不可避免的出现“闲散化”“游民化”。让正值壮年的军转干部“自主择业”后即演变成变相“退休”,不仅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更有巨大隐忧,脱离组织约束、没有单位管理、缺少工作羁绊,加剧不稳定因素。本文通过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择业选择、生活现状、现实问题纳入到分析范畴,系统分析就业情况、创业情况、待业情况,探究问题的症结所在,着重探讨进一步完善自主择业政策的着力点,改变原先面上分析为分层分析。有针对性的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分为三个大类:分别是就业稳定群体;退养群体;被动待业群体,并引入自建的“自主择业能力分析模型”,借助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深入分析,从政府、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分析探究,指出各自应负的责任、提出解决路径和参考意见,希望可以对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有所裨益。

刘长伟[5](2019)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背景下天津市退役军官转业安置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入实施,退役军官转业安置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天津作为直辖市之一,因其政治影响力、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和地理位置等因素,退役军官转业安置首选天津的倾向性增加,与往年相比较多的安置人数给天津的退役军官转业安置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在改革背景下,如何通过改进工作,推进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实现,缓解天津市地方政府安置压力高效完成退役军官转业安置工作,发挥退役军官特长继续为经济社会建设做出贡献,是摆在天津市退役军官转业安置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对比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对文中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退役军官转业安置的发展历程、基本程序、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接着梳理了天津市退役军官转业安置现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随后结合以美国为代表的“自谋职业型”和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双轨型”退役军官安置政策,以及国内部分省市退役军官转业安置经验,综合分析了国外国内政策经验带来的启示;最后,结合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以及天津市实际,对天津市退役军官转业安置提出对策建议。

王倜[6](2019)在《常州市军转干部安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退役军人的有效安置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国防能力,是新时期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实现国防现代化的基础之一。本研究以常州地区的军转干部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访谈调研等方法,梳理总结了探讨军转干部的安置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并讨论了军转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文章最后从政策和实践层面优化常州市军转安置的优化对策。文章在系统回顾国内外军转干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军转干部研究的相关政策、理论,并结合常州地区军转干部安置的历史与现状,指出:目前军转干部未能平稳顺利地实现从军队到地方的转变,军转干部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的矛盾往往使得地方政府在接纳、安置军转干部过程中的积极性并不高,同时军转干部自身诉求也很难得到满足。其原因可以归结于:(1)在单中心供给的制度框架制约之下,接收单位与地方政府话语权的薄弱;(2)军转干部的角色转换与职务需求脱节;(3)系统化安置运行机制薄弱;(4)用人单位管理的后继乏力。事实上,在地方政府岗位编制及财政支出的压力之下,逐步放弃计划安置转而实现自主择业是地方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必然选择,也是地方政府解决现有军转干部安置问题的途径。然而,向自主择业的转变,必须转变既有的地方政府被动接收、安置以及作为单一服务提供者的现状,将对军队转业人员提供的就业服务作为一项多主体主动提供的公共产品。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私人部门与其他第三方公共服务机构如NGO等必须相互配合,一方面提高军队转业人员的就业能力、水平,同时给予军队转业人员家庭、生活与心理等多方面的辅助;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通过税收、政策优惠等措施提高公私部门接纳军队转业人员的积极性,共同实现军队转业人员从军队向地方的平稳过渡。

张梓麟[7](2019)在《军改背景下边疆团职军官退役安置问题研究 ——以武警XX总队退役安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退役军官安置问题影响着军事人才的去留、部队发展建设的稳定性以及退役军官离开部队后再就业取向,是加快推进部队人事制度革新,服务于军队与国防现代化目标的关键工作。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新形势下,做好军转安置工作是一项特殊的政治任务。根据党中央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裁减员额30万的战略部署,退役安置工作将面对很多新情况、新考验、新矛盾。本文围绕军改背景下边疆团职军官退役安置问题开展研究,以武警XX总队退役安置为例开展调查分析,结合国内外军转安置成功经验与先进做法,给出开展团职军官退役安置工作的对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本概念阐述及理论基础分析。对本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边界廓清与内涵定义,并对问题中核心概念的特征、特点进行分析;分析与本研究紧密相关的基础理论,综述退役安置工作发展历程,为后续研究工作做好准备。(2)军改背景下边疆团职军官退役安置的困境与原因分析。本研究结合军改背景下边疆团职军官退役安置工作现状,设计调查问卷,面向武警XX总队开展调查分析工作,阐述调查实施情况并分析所得结果,总结出当前团职军官退役安置工作的几大问题,并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3)外军退役军官安置经验及借鉴分析。对外军退役军官安置做法进行分析,包括完全市场化的就业安置模式,市场、计划相结合的就业安置模式,完全计划性的就业安置模式等。此外,分析外军做法优势及对我军借鉴作用;最后,针对如何构建军改形势下的军转工作革新模式,提出一些思考与设想。(4)团职军官安置的对策分析。为了能够触及问题的各个方面,我们不仅对转业退役安置工作紧密相关的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同样也针对退役军官个体提出一些建议,使对策建议体系更加完善。

桑斯日[8](2018)在《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呼和浩特市政府在军转干部安置上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借鉴国内其他省市的先进经验,结合边疆地区实际,自2014年起,首次施行了量化考核积分选岗的安置办法,自此呼和浩特市的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在阳光、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关系到国家安全战略,关系到加强国防建设、促进军队发展。201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习主席向世界宣布将裁军30万。次年,我国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就开始在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很多优秀的现役干部转业到地方,并非是因为能力素质不强,而是由于军队改革和规模结构调整的客观需求。顺利完成裁军30万的历史性任务,实现强军目标,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共由五个部分构成,导论主要是介绍了选题背景、选题意义、采用的研究方法、针对的研究内容以及国内外文献综述等。第一章对军转干部安置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本文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第二章客观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军转干部安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是呼和浩特市军转干部安置存在问题原因的分析。第四章是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了完善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的对策建议。

何宪[9](2018)在《中国军官转业安置制度改革研究》文中认为军官转业安置制度是与军队和国防建设直接相关的一项重要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曾经实行过完全的计划安置制度、以计划安置为主以自主择业为辅的双轨安置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军官职业化的改革方向,这对军官转业安置制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文回顾了军转安置制度的发展和改革历程,论述了下一步全面深化军转安置制度改革需要遵循的四个规律,从改革目标、过渡方案、配套措施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建立新型中国退役军官安置制度的改革设想。

郇小杰[10](2015)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军转安置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以宿迁为例》文中认为军官转业安置工作是一项繁琐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一直以来,军转安置工作始终延续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由政府对符合转业条件的军队干部统一安排到地方工作。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2001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随之出台,该办法在原有的安置方式基础上,拓展了转业安置方式,提出自主择业。从该办法的颁布至今已历十余年,军转安置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仍然滞后于社会转型期对军转安置工作的要求。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军官退役安置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当前运行状态,并以宿迁为例进行深入剖析,阐述宿迁市军转安置保障制度的改革历程,通过对计划分配、自主择业及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具体而言,首要的问题是思路要改变,要从传统的就业安置思维向待遇安置思维转变,要在社会转型期这个大的背景下去思考和把握未来的改革方向,同时要通过法治的道路来规范军转安置工作的开展。当然,回到最紧迫的问题上来,探讨如何让计划分配更科学、更合理显然比探讨如何降低计划分配的占比、甚至取消计划分配更有现实意义,尽管后者是更为根本的解决途径。之所以有如此之言,只是为阐述这样一个情况:本文在探讨创新举措和改革方向时,既关注了现实的需要,又注重了长远的考虑。需要提及的是,希望本文提出的关于降低自主择业门槛的对策建议能够于事有益。

二、军转干部的军龄应该怎么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军转干部的军龄应该怎么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大连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军队干部
        2.1.2 军队转业干部
        2.1.3 军队转业干部就业安置
    2.2 理论基础
        2.2.1 军人保障理论
        2.2.2 公共负担平等理论
3 大连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现状分析
    3.1 大连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目前所采取的举措与成效
        3.1.1 采取的举措
        3.1.2 取得的成效
    3.2 大连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3.2.1 军转干部安置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
        3.2.2 计划分配的军转干部工作匹配难
        3.2.3 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
        3.2.4 现有安置模式与地方政府体系改革的矛盾
        3.2.5 自主择业后的生活保障水平低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配套政策不健全
        3.3.2 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
        3.3.3 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
        3.3.4 自主择业缺乏吸引力
        3.3.5 机构精简与指令性分配的冲突
4 国外与国内其他城市军转干部安置经验做法与借鉴
    4.1 国外退役军官安置的举措
        4.1.1 美国:制定完备的立法政策
        4.1.2 俄罗斯:制定成熟的培训机制
    4.2 国内其他城市军转干部安置的举措
        4.2.1 济南:成立专门服务机构
        4.2.2 呼和浩特:积分制选岗安置
        4.2.3 丰城: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4.3 经验借鉴
        4.3.1 完善的法制建设
        4.3.2 健全的组织机构
        4.3.3 合理的培训措施
5 加强大连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的对策分析
    5.1 创新的择业观念与安置理念
        5.1.1 创新的择业观念
        5.1.2 更新安置理念
    5.2 提升计划分配的军转干部工作匹配度
        5.2.1 修订完善配套制度
        5.2.2 规范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
    5.3 健全管理服务体系
        5.3.1 建立健全管理服务体系
        5.3.2 搭建服务平台
    5.4 完善现有安置模式与地方政府体系改革
        5.4.1 完善安置管理模式
        5.4.2 建立退役军人社会保障体系
    5.5 提升自主择业后的生活保障水平
        5.5.1 合理降低自主择业限定条件
        5.5.2 完善军官福利保障方面的法制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2)军改背景下绵阳市军转安置工作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依据
        1.1.3 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3.1 相关概念
        1.3.2 理论基础
    1.4 研究思路和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绵阳市军转安置工作案例的研究价值
    2.1 我国军转安置工作的基本情况
        2.1.1 我国军转安置工作发展沿革
        2.1.2 我国军转安置工作的现状
        2.1.3 我国军转安置工作发展趋势
    2.2 我国军转安置工作的存在的主要困惑
        2.2.1 地方政策待遇落实力度不够
        2.2.2 退役军人荣誉感还需加强
        2.2.3 监管职能未充分发挥作用
    2.3 绵阳市军转安置工作典型性分析
        2.3.1 绵阳是国家重要的军转民基地
        2.3.2 绵阳市军转安置工作进行了制度创新
        2.3.3 绵阳市军转安置工作实践得到广泛认同
第三章 绵阳市军转安置工作的案例描述
    3.1 绵阳市军转安置工作的案例描述产生的背景
        3.1.1 绵阳市军转安置工作基本情况
        3.1.2 绵阳市军转安置工作的必要性
        3.1.3 绵阳市军转安置工作的重要性
    3.2 绵阳市军转安置工作的主要历程
        3.2.1 1950 —1979 年军转安置工作
        3.2.2 1980 —2013 年军转安置工作
        3.2.3 2014 年—现在军转安置工作
    3.3 绵阳市军转安置工作的主要做法
        3.3.1 科学把握岗位安置
        3.3.2 认真落实政策待遇
        3.3.3 合理执行服务保障
第四章 绵阳市军转安置工作的能力与岗位匹配分析
    4.1 绵阳市军转安置工作的能力与岗位匹配的基本准则设定
        4.1.1 公开透明准则
        4.1.2 能力与岗位匹配准则
        4.1.3 信访与处理准则
    4.2 影响绵阳市军转安置工作的能力与岗位匹配的基本因素分析
        4.2.1 政府公信力因素分析
        4.2.2 计划分配人员对岗位需求因素分析
        4.2.3 绵阳市辖区政府岗位供给因素分析
    4.3 绵阳市军转安置工作的能力与岗位匹配的主要实践探索
        4.3.1 团职(技术8、9 级)转业军官的安置
        4.3.2 营职(技术10 级)以下转业军官的安置
第五章 绵阳市军转安置工作的岗位与待遇匹配分析
    5.1 绵阳市军转安置工作的岗位与待遇匹配的基本准则设定
        5.1.1 遵照国家相关规定
        5.1.2 选择性建立绵阳市岗位与待遇匹配政策
        5.1.3 奉献与待遇关联原则运用
    5.2 影响绵阳市军转安置工作的岗位与待遇匹配相关因素分析
        5.2.1 军、地岗位待遇差异的客观性因素分析
        5.2.2 地方岗位变化后的待遇适应性分析
        5.2.3 安置人员参与岗位培训待遇机会大小因素分析
    5.3 绵阳市军转安置工作的岗位与待遇匹配主要经验
        5.3.1 团职(技术8、9 级)转业军官的安置待遇
        5.3.2 营职(技术10 级)以下转业军官的安置待遇
第六章 绵阳市军转安置工作中服务保障供给分析
    6.1 绵阳市军转安置工作中的服务保障供给的准则设定
        6.1.1 人尽其才准则
        6.1.2 才尽其用准则
        6.1.3 才尽其优准则
    6.2 影响绵阳市军转安置工作中的服务保障供给的主要因素分析
        6.2.1 绵阳市军转安置部门军转安置工作效率高低
        6.2.2 绵阳市相关职能部门协同效率高低
        6.2.3 绵阳市财政资金投入大小
    6.3 绵阳市军转安置工作中的服务保障供给的主要尝试
        6.3.1 制定好人才安置规划
        6.3.2 挖掘和培育才能潜能
        6.3.3 做好军转安置后勤保障
第七章 绵阳市军转安置工作案例的启示
    7.1 提升核心能力,促进安置公平
    7.2 落实军转待遇,完善安置机制
    7.3 实施人才战略,打牢安置基础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我国军人退役养老保险补助政策法规评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军人退役养老保险补助政策法规的演进与现状
    (一)退役养老保险无财政补助阶段(1998—2001年)
    (二)退役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一次性补贴阶段(2002—2011年)
    (三)退役基本养老保险资金补助+个人账户一次性补贴阶段(2012—2014年)
    (四)退役基本养老保险补助+退役职业年金补助阶段(2015年以后)
二、我国军人退役养老保险补助政策法规的特征与局限
    (一)“低比例”补助与法定“补助标准”存在差距
    (二)“全口径”补助与法定“个人缴费”原则似有不符
    (三)退役养老保险补助与退役金之间缺乏弹性转换机制
    (四)退役职业年金补助资金转移办法不尽合理
三、完善军人退役养老保险补助政策法规的建议
    (一)落实“个人缴费”的法定原则,调整军人退役养老保险补助办法
    (二)根据国家“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部署,优化军人退役养老保险补助结构
    (三)理顺退役养老保险补助与退役金关系,激励领取退役金的军人参加养老保险
    (四)改进退役职业年金补助资金转移办法,发挥职业年金的补充养老保险功能

(4)济南市市中区军转干部自主择业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问卷法
        1.3.2 访谈法
        1.3.3 比较研究法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1 经济补偿理论
        1.4.2 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理论
    1.5 军转干部自主择业能力的分析模型
第二章 军转干部自主择业的政策研究
    2.1 自主择业的基本条件
    2.2 自主择业的基本待遇
第三章 济南市市中区军转干部自主择业情况分析
    3.1 全国自主择业政策执行的整体情况
    3.2 济南市市中区自主择业政策执行情况
        3.2.1 济南市市中区军转干部自主择业的意愿及信心
        3.2.2 济南市市中区军转干部对自主择业收入的期望
        3.2.3 济南市市中区军转干部自主择业的领域分布
        3.2.4 济南市市中区军转干部主动退养与被动待业(失业)
    3.3 济南市市中区军转干部自主择业管理服务的主要做法
        3.3.1 坚持人员管理属地化
        3.3.2 下沉管理服务重心
        3.3.3 营造和谐氛围促进互信合作
第四章 济南市市中区面临问题的分析
    4.1 政府提供的专业训练和就业指导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4.2 服务军转干部群体的社会服务组织匮乏,功能性“缺失”
    4.3 部分军转干部对身份的转变难接受,再次就业起步难
第五章 完善军转干部自主择业的对策
    5.1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现充分可预期的“溢价”补偿
    5.2 将教育培训渗透到服役期间的日常训练
    5.3 重视军转干部个性化的自主择业培训,凸出“因人而异”
    5.4 优化自主择业“稳岗补贴”政策,推进自主择业失败后的“安全网”建设
    5.5 发挥社会服务组织“缓冲带”“传声筒”“泄压阀”作用
    5.6 加强心理疏导和组织关怀,保障军转干部身心健康
结语
附录
    调查问卷
    访谈提纲
        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访谈提纲
        服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背景下天津市退役军官转业安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2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退役军官转业安置概述
        2.1.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主要发展阶段
        2.1.3 基本程序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就业理论
        2.2.3 人力资源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3.1 国内研究综述
        2.3.2 国外研究综述
第3章 天津市退役军官转业安置现状分析
    3.1 天津市退役军官转业安置基本情况
        3.1.1 政策依据
        3.1.2 安置办法
        3.1.3 主要程序
        3.1.4 数量规模及结构特点
    3.2 天津市退役军官转业安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政策依据还不够完善
        3.2.2 退役军官获取转业安置信息的渠道不顺畅
        3.2.3 自主择业安置方式接受度还不够高
        3.2.4 双向选择洽谈会还不够高效
        3.2.5 各区的选岗安置工作还存在一定差异
        3.2.6 各类培训效果还有待提升
        3.2.7 退役军官转业安置效果不佳引发连锁反应
    3.3 天津市退役军官转业安置存在当前问题的主要原因
        3.3.1 军地改革同步展开带来更大挑战
        3.3.2 个别区和单位重视程度不高
        3.3.3 影响选择自主择业的客观因素尚未改变
        3.3.4 退役军官自身的观念还存在一定偏差
        3.3.5 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职能发挥仍需进一步强化
第4章 国外国内典型退役军官安置政策经验及启示
    4.1 国外典型退役军官安置政策
        4.1.1 以美国为代表的“自谋职业型”退役军官安置政策
        4.1.2 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双轨型”退役军官安置政策
    4.2 国内部分省市退役军官转业安置经验
        4.2.1 山东省开展考试考核经验
        4.2.2 河南省阳光安置经验
        4.2.3 南京市“护航”就业创业经验
        4.2.4 上海市退役军官转业安置经验
    4.3 国外国内政策经验带来的启示
        4.3.1 政策规定要因地制宜
        4.3.2 工作全程要有法可依
        4.3.3 工作机构要发挥更大作用
        4.3.4 保障措施要与时俱进
        4.3.5 教育培训要摆到更突出位置
第5章 天津市退役军官转业安置的对策建议
    5.1 在完善国家政策顶层设计上提出天津建议
        5.1.1 健全退役军人安置工作的法律法规
        5.1.2 拓宽渠道缓解退役军官转业安置压力
        5.1.3 大力推进自主择业的安置方式
    5.2 在提升退役军官对转业安置满意度上完善天津办法
        5.2.1 进一步完善计划分配安置办法
        5.2.2 进一步加强退役军官教育培训
        5.2.3 进一步完善“阳光安置”办法
    5.3 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加强军地配合机制上探索天津方案
        5.3.1 最大限度实现信息共享
        5.3.2 建立军队向地方推荐转业干部制度
        5.3.3 推进军地联署办公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关于2018年度天津市退役军官转业安置相关情况的问卷

(6)常州市军转干部安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1.2.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1.2.3 研究的未尽与未及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点与创新
        1.4.1 研究重点与难点
        1.4.2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军转干部
        2.1.2 计划分配
        2.1.3 自主择业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
        2.2.3 需求与激励理论
    2.3 军转干部安置政策分析
        2.3.1 建国后军转干部政策沿革
        2.3.2 政策转移与尺度效应
        2.3.3 新时期相关政策转移与实践
3 常州市军转干部安置现状
    3.1 军转干部的安置规模
    3.2 军转干部的安置去向
    3.3 军转干部的安置程序
4 常州市军转干部安置困境与成因
    4.1 常州军转干部安置主要困境
        4.1.1 计划安置压力与编制紧缩矛盾突出
        4.1.2 军转干部工作积极性与对口性不足
        4.1.3 接收单位用人模式挤压其晋升空间
    4.2 军转干部安置存在问题的原因解析
        4.2.1 地方政府与接收单位话语权的薄弱
        4.2.2 军转干部角色转换与职务要求脱节
        4.2.3 安置工作实践主体单一、管理僵化
5 常州市军转干部安置工作优化建议
    5.1 安置前军转干部政策实践体系优化与完善
        5.1.1 计划编制的统筹与扩充
        5.1.2 接收单位的精选与平衡
    5.2 安置中安置工作服务供给转型与多中心化
        5.2.1 安置工作的服务供给转型
        5.2.2 安置服务供给的多中心化
    5.3 安置后创新军转干部人事管理与考核体系
        5.3.1 军转干部监督与考评体系的重新构建
        5.3.2 军转干部岗位“特殊”晋升通道的建立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常州市市区团级职务军队转业干部积分制安置办法
附录2 常州市市区安置营职以下及专业技术军队转业干部考试考核暂行办法
附录3 访谈人员列表

(7)军改背景下边疆团职军官退役安置问题研究 ——以武警XX总队退役安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军官退役安置研究综述
        1.2.2 国内军官退役安置研究综述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创新点
        1.3.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础概念和理论引入
    2.1 基本概念
        2.1.1 团职军官
        2.1.2 退役安置制度
        2.1.3 军改期退役安置政策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物品理论
        2.2.2 人力资本理论
    2.3 相关发展及总结
        2.3.1 退役安置工作发展历程
        2.3.2 已有工作总结
第三章 军改背景下边疆团职军官退役安置的问题与原因
    3.1 军改期间武警XX总队团职军官退役安置现状
        3.1.1 武警XX总队部队建设概况
        3.1.2 武警XX总队特殊性分析
        3.1.3 武警XX总队团职军官转业情况
    3.2 问卷调查设计与实施
        3.2.1 问卷调查目的
        3.2.2 问卷设计原则
        3.2.3 问题具体编制
        3.2.4 调查实施及结果分析
    3.3 边疆团职军官退役安置存在的问题
        3.3.1 自主择业政策带来“18年负效应”
        3.3.2 工作安排困境影响安置方式选择
        3.3.3 编制压缩转改文职新方式遭受冷遇
    3.4 边疆团职军官退役安置问题的原因
        3.4.1 退役安置政策制度改革不能适应改革强军进程
        3.4.2 政府精简公共物品稀缺与需求增加矛盾
        3.4.3 家庭现实困难左右安置方式选择
        3.4.4 固有陈旧安置观念影响择业取向
        3.4.5 军官综合素质与地方岗位要求存在差距
第四章 外军退役军官安置的实践及经验借鉴
    4.1 外军退役军官安置主要模式
        4.1.1 完全计划性安置模式
        4.1.2 完全市场化安置模式
        4.1.3 计划市场双轨并行安置模式
    4.2 外军做法对我军启示分析
        4.2.1 设立专业机构负责军官退役安置工作
        4.2.2 构建系统完善军官退役安置法规体系
        4.2.3 提供优惠合适的军官退役后福利待遇
        4.2.4 多方渠道为退役军官再就业提供支持
    4.3 如何构建军改形势下的军转工作革新模式
第五章 解决边疆团职军官退役安置问题的对策构想
    5.1 紧跟强军步伐深化退役安置政策制度改革
        5.1.1 构建体现科学性和尊崇感的退役保障制度
        5.1.2 优化自主择业干部安置补贴测算
        5.1.3 妥善安排计划分配的军转干部
        5.1.4 做好退役安置军官绩效考核评价
    5.2 紧抓历史机遇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与教育工作
        5.2.1 设立退役军人事务专业保障服务部门
        5.2.2 积极鼓励军转干部自主择业
        5.2.3 做好深化文职转改工作教育
    5.3 紧盯矛盾问题加强军地协调深化军民融合
        5.3.1 加强党政机关与地方政府组织管理
        5.3.2 增强转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深度力度
        5.3.3 军地协调保障提升社会对其尊崇氛围
    5.4 紧贴职业化要求着力提升个人素质能力
        5.4.1 自身技能提升不畏挑战
        5.4.2 在岗尽职尽责坚守初心
        5.4.3 退役不怕归零永葆本色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1 调查问卷

(8)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比较研究法
        3.调查研究法
    (四)相关文献综述
        1.国内文献综述
        2.国外文献综述
        3.国内外研究评述
一、军转干部安置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军队干部、军队干部转业概念
        2.军转干部安置主要途径
        3.军转干部安置特点
    (二)理论基础
        1.军人保障理论
        2.人力资本配置理论
二、呼和浩特市军转干部安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呼和浩特市军转干部安置现状
        1.计划安置现状
        2.自主择业现状
    (二)呼和浩特市军转干部安置存在的问题
        1.计划安置热度不减退
        2.积分选岗政策不完善
        3.安置岗位专业不对口
        4.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
三、呼和浩特市军转干部安置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计划安置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安置政策滞后
        2.缺少专门法律
        3.军地落实不力
    (二)自主择业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制度设计欠缺
        2.政策执行不力
        3.社会环境制约
    (三)军转干部自身的原因分析
        1.择业观念陈旧
        2.自身条件限制
        3.职业倦怠突出
四、完善退役军官转业安置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域外经验借鉴
        1.美国
        2.俄罗斯
        3.域外经验借鉴
    (二)国内经验总结
        1.济南市军转干部安置主要做法
        2.大连市军转干部安置主要做法
        3.国内经验总结
    (三)完善退役军官转业安置的对策建议
        1.完善政策引导
        2.推广双向选择
        3.鼓励自主择业
        4.完善积分标准
        5.发挥民间力量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9)中国军官转业安置制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军官安置制度的形成及特点
    (一) 中国军官安置制度的形成
    (二) 军转安置制度的基本特点
    (三) 形成中国军官转业安置制度的原因
二、中国军官安置制度改革探索
    (一) 中国军官转业制度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二) 军转安置制度改革探索的主要内容
    (三) 改革的主要成效
三、现行安置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计划安置存在的问题
        1. 计划安置压力仍然很大
        2. 按部队职务对应安置岗位矛盾突出
        3. 地方严格进行编制管理面临严重挑战
        4. 与公务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要求存在矛盾
    (二) 自主择业存在的问题
        1. 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年龄偏大, 已经不是就业创业的最佳年龄
        2. 政策导致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分布与市场的需求错位
        3. 管理跟不上, 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有失落感
        4. 待遇政策不尽合理, 一些地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有意见
四、深化军转安置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 军转改革必须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尊重军事人才资源开发的科学规律
    (二) 军转改革必须适应人力资源发展的要求, 尊重人才成长的科学规律
    (三) 军转改革必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尊重地方行政管理科学规律
    (四) 军转改革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尊重市场机制配置人才的规律
五、建立新型中国退役军官安置制度的改革设想
    (一) 改革的目标
    (二) 设置改革的过渡期
    (三) 进行配套制度改革

(10)社会转型期我国军转安置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以宿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社会转型期军转安置保障制度变革的内在需求
        (二)社会转型期军转安置保障制度的相关研究
        (三)总结与归纳
    四、相关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一)相关理论基础
        (二)概念界定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新中国以来军转安置保障制度简要沿革
    一、我国军转安置保障制度的初步形成
    二、我国军转安置保障制度遭到破坏
    三、社会转型期军转安置保障制度概述
    四、社会转型期军转安置保障制度取得的成就
        (一)军转安置工作在制度设计上取得突破
        (二)军转安置工作在认识上不断深化
第三章 宿迁市军转安置保障制度改革探索
    一、宿迁市概况
        (一)宿迁市情概况
        (二)军转干部分布情况
        (三)宿迁军转安置历史进程
    二、计划经济时代宿迁军转安置的成效与不足
        (一)计划经济时代的成效
        (二)计划经济时代的不足
    三、宿迁市军转安置保障制度改革探索
    四、当前宿迁军转安置保障制度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一)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越来越难
        (二)自主择业模式困难重重
        (三)安置方式与时代要求存在差别
    五、宿迁军转安置保障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计划分配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二)自主择业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其他方面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社会转型期军转安置保障制度的改革思路
    一、国外退役军官安置保障制度分析
        (一)美国的退役军官安置保障制度
        (二)俄罗斯的退役军官安置保障制度
    二、国外退役军官安置保障制度对我们的启示
    三、社会转型期军转安置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和方向
        (一)改革原则
        (二)改革方向
第五章 社会转型期完善军转安置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依法安置制度
    二、成立军转安置专门机构
    三、完善职业培训制度
    四、降低自主择业门槛
    五、改革退役金领取制度
    六、走军官职业化道路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宿迁市军转安置工作调查问卷
致谢

四、军转干部的军龄应该怎么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连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问题研究[D]. 贺婧.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2]军改背景下绵阳市军转安置工作案例研究[D]. 喻源.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3]我国军人退役养老保险补助政策法规评论[J]. 岳宗福,李赛赛. 南海法学, 2020(01)
  • [4]济南市市中区军转干部自主择业问题研究[D]. 郭擎. 山东大学, 2019(09)
  • [5]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背景下天津市退役军官转业安置研究[D]. 刘长伟. 天津大学, 2019(06)
  • [6]常州市军转干部安置问题研究[D]. 王倜.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7]军改背景下边疆团职军官退役安置问题研究 ——以武警XX总队退役安置为例[D]. 张梓麟.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2)
  • [8]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为例[D]. 桑斯日. 内蒙古大学, 2018(12)
  • [9]中国军官转业安置制度改革研究[J]. 何宪.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8(03)
  • [10]社会转型期我国军转安置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以宿迁为例[D]. 郇小杰. 苏州大学, 2015(02)

标签:;  ;  ;  ;  ;  

调动干部的军龄如何计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