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状疱疹继发银屑病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樊娇娇,曹艳,张安平[1](2021)在《1598例老年皮肤病住院病人临床资料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老年皮肤病住院病人的患病状况及病种构成。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2017~2019年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皮肤病住院病人(≥60岁)共1598例,占同期皮肤性病科总住院人数的29.34%,男女比例为1.41∶1。老年住院病人皮肤病病种共分18类48种,其中病例数位列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473例(29.60%)、病毒性皮肤病448例(28.04%)及自身免疫性大疱病228例(14.27%)。60~69岁住院病人以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为主,其次为病毒感染性皮肤病;70~79岁和80~89岁住院病人均以病毒感染性皮肤病为主,其次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90岁及以上住院病人则以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为主,其次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分层分析显示,导致老年皮肤病病人住院位列前6位的皮肤病依次为带状疱疹(28.04%)、湿疹(12.70%)、药疹(9.64%)、大疱类天疱疮(9.51%)、银屑病(7.38%)及荨麻疹(4.46%),其中湿疹和银屑病多见于男性病人,而带状疱疹、药疹和荨麻疹则多发于女性病人。另外,上述皮肤病在老年病人及老年前期(45~59岁)病人间的患病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皮肤病住院病人约占同期皮肤病住院病人总数近1/3,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之间的皮肤病病种类型分布存在差异。
樊娇娇[2](2021)在《老年皮肤病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已大大延长,全社会人口老龄化态势日趋明显。与其他所有器官衰老一样,皮肤的自然老化和皮肤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改变,使得老年人群更易臃患各种皮肤疾病,这不仅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加了个人与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某些皮肤疾病(如重症药疹、皮肤肿瘤)还可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因此,探讨老年性皮肤病的患病状况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加强疾病的防治,切实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和生活质量,已成为当今皮肤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安徽地区老年皮肤病住院患者的患病状况、病种构成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老年重症药疹的临床诊治,为阐明老年性皮肤病的发生规律积累相关的临床数据,并为重症药疹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纳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2014年0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住院的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老年患者3051例,对患病类别、病种构成、临床特点及其药物诱因等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病种分类参照赵辨主编《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的诊断标准,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以p<0.05认定为统计学检验的显着性差异。研究结果:(1)老年住院患者3051例占同期皮肤性病科总住院人数的28.53%,其男女比例为1.36:1。所患皮肤病病种涉及18类57种,其中排列前3位的皮肤病类别依次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908例(29.76%)、病毒感染性皮肤病880例(28.84%)、免疫性大疱病406例(13.31%)。对疾病类别分层分析显示,导致老年人患病住院的列前6位的皮肤病依次为带状疱疹880例(28.84%)、湿疹396例(12.98%)、药疹280例(9.18%)、大疱类天疱疮278例(9.11%)、银屑病225例(7.37%)及荨麻疹145例(4.75%),涉及病种的性别比较显示,湿疹和银屑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女=4.08:1.0和2.88:1.0),而带状疱疹、药疹及荨麻疹则女性患者为多(男:女=0.93:1.0、0.96:1.0和0.38:1.0)。3051例患者中合并1种或1种以上慢性疾病者约占74%(2258例),其中高血压病(39.43%)、慢性呼吸道疾病(18.42%)、糖尿病(15.80%)分列前3位。(2)老年重症药疹50例患者中,TEN 17例(34%),SJS 21例(42%),ED 11例(22%)及DHS 1例(2%),其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发病的平均潜伏期17.63±12.15天。致敏药物种类排列首位者为抗癫痫药物(11例,占22%),单一致敏药物以别嘌呤醇最多(10例,占20%)。治愈或好转出院者43例,其总有效率达86%,治疗失败者7例,其中死亡1例。研究结论:(1)老年皮肤病住院患者占年均住院患者总数近1/3,其中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列病类之首,带状疱疹则列病种之首。(2)老年重症药疹类型以SJS和TEN最多见,致敏药物常为抗癫痫药和别嘌呤醇,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
加倩[3](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叶文珍[4](2020)在《萧贤忠皮肤科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介绍萧贤忠辨治皮肤疾病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一、萧贤忠学术观点渊源。主要从中医世家,代代传承;厚德精医,仁心仁术;勤求博采,传承传新三个方面阐述了萧贤忠从医的经历、精湛的医术、晨兢夕厉、心怀患者的高尚医德对萧贤忠学术观点形成的影响。二、萧贤忠学术观点述要。主要阐述萧贤忠在皮肤疾病方面的病机观、辨治观、预防观。萧贤忠认为,皮肤病病因病机应以“整体观”为指导。其发病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虫毒、蛇毒、药毒、食物毒、疫疠之毒、外来伤害等,内因包括情志、饮食、劳逸、先天等。各个脏腑功能失常,导致气血瘀滞或虚损,经络失和失养,肌肤不固,失于濡润,反映于外则表现为各种皮肤病变。萧贤忠辨证治疗皮肤疾病亦重视“整体观”,强调“外科实从内出”的观点。其根据辨证结果和皮肤病特点将内治法大致归纳为:疏风解表止痒、清热燥湿收敛、和解疏肝理气、清热凉血消斑、健脾除湿利水、解毒杀虫止痒、活血破瘀软坚、温经散寒通络、养血润肤止痒、补益肝肾扶正等。萧贤忠认为这些治法并不是孤立的、单一的,而是密切联系的、相互作用的。治疗时应该根据疾病的发展情况,采用一个或两个及两个以上治法,依法立方,证法方相应,疗效可奏。在临床处方上,萧贤忠善于应用古方辨治皮肤病,常用方剂有:双解汤、五神汤、香薷散、除湿胃苓汤、五根汤、防风通圣散、逍遥散、化斑汤、疏风清肝汤、银翘散、消风导赤散、泻白散、甘露饮等。并根据经验自拟经验方治疗,如止痒汤、消疣汤等。萧贤忠临床用药强调,在疾病治疗的始末一定要顾护脾胃,扶正祛邪。萧贤忠临床常配合特色外治疗法,常用萧氏自制大成散、三黄洗液等治疗。另指出,皮肤病的预防也需遵循“整体观”,防治结合,效果更佳。三、萧贤忠论治常见皮肤病经验。主要从概述、病因病机、内治法、外治法、防护措施五个方面论述了萧贤忠诊治粉刺、乳痈、湿疮、丹毒、白疙、蛇串疮、奶癣、疔疮、瘾疹、风瘙痒十种疾病的临床经验。萧贤忠立志于中医外科事业,将萧氏—族治疗皮肤疾病的中医经验薪火相传,并逐渐发扬光大,为我国中医事业贡献出—份力量。
郭清清[5](2020)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在常见皮肤病的水平检测》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的类固醇激素,可以调节磷酸盐与钙代谢和维持骨细胞的正常功能及分化。维生素D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多种细胞,具有促进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清除、增强机体免疫耐受、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减少组织损伤、调节免疫等作用,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已有多项研究证明维生素D与多种皮肤病相关,如特应性皮炎、银屑病、荨麻疹等。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是人体多种来源的维生素D水平总和,是评价体内维生素D含量的最佳指标。本研究意在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在银屑病、湿疹/特应性皮炎、带状疱疹住院患者及正常人群中的水平差异及临床意义。研究目的检测常见皮肤病(银屑病、湿疹/特应性皮炎、带状疱疹)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中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探讨25羟基维生素D在上述皮肤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方法经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收集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148例住院患者作为常见皮肤病组(银屑病患者48例,湿疹/特应性皮炎患者50例,带状疱疹患者50例),同时间段在山东省立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健康人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入组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并采集入组人员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健康对照组和常见皮肤病组性别组成: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常见皮肤病组(银屑病、湿疹/特应性皮炎、带状疱疹)性别组成无差异(P分别为0.129、0.402、0.402)。2.健康对照组和常见皮肤病组年龄组成: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银屑病组年龄组成无差异(P=0.473),湿疹/特应性皮炎组平均年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带状疱疹组平均年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3.健康对照组和常见皮肤病组的BMI组成: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银屑病组BMI均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湿疹/特应性皮炎组的BMI均值无差异(P=0.052),带状疱疹组BMI均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4.健康对照组和常见皮肤病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比较: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银屑病组患者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特应性皮炎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338);带状疱疹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473)。5.健康对照组和常见皮肤病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缺乏率:健康对照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缺乏率为60%;银屑病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缺乏率为80%;湿疹/特应性皮炎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缺乏率为62%;带状疱疹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缺乏率为64%。6.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缺乏的相关影响因素。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缺乏作为因变量,性别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缺乏相关,女性发生维生素D缺乏是男性的2.867倍,OR值2.867,95%CI(1.524-5.393);年龄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缺乏不相关(P=0.059);BMI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缺乏不相关(P=0.37)。结论1.银屑病组患者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提示25-羟基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银屑病发病和发展的危险因素。2.3种常见皮肤病(银屑病、湿疹/特应性皮炎、带状疱疹)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缺乏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3.性别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缺乏相关,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4.进食富含高维生素D食物及增加户外活动,有可能纠正病理及健康状态下低维生素D的普遍现象。
乔美玲[6](2020)在《火针治疗鳞屑角化型手足癣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手足癣是由感染浅部真菌引起的一种发病率高,容易反复的传染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鳞屑角化型手足癣为手足癣中最为常见也是最为难治的一型,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本研究通过观察火针治疗鳞屑角化型手足癣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火针疗法治疗鳞屑角化型手足癣中提供依据。同时,通过观察火针清除真菌的效果,探讨应用火针疗法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通过对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明确诊断为鳞屑角化型手足癣的患者,选取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患者共70例,随机分配到火针组或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组(NHKC组),每组各35例。火针组予火针疗法治疗,每周1次,NHKC组予局部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随访后对两组患者的皮损面积、红斑、丘疹、脱屑、角化、皲裂、瘙痒、疼痛等八项临床症状按照四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并于治疗前后、随访后在皮损部位刮取标本进行真菌镜检。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真菌清除情况以及随访1个月后疾病的复发情况判定临床疗效。结果:1.综合疗效:火针组总有效率82.4%,NHKC组总有效率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症状体征总积分(TSS):治疗后火针组TSS为3.41±2.27,NHKC组TSS为4.74±2.93,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随访后火针组TSS为3.32±2.32,NHKC组TSS为4.83±2.99,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3.单项症状改善情况:火针和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在改善红斑、丘疹、鳞屑、皲裂、瘙痒、疼痛等单项症状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改善角化及皮损面积上火针优于NHKC组(P<0.05)。4.真菌清除率:治疗结束时火针组真菌清除率为70.6%,NHKC组的真菌清除率为91.4%(P<0.05),即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即时清除真菌的效果优于火针,随访1月后火针组真菌清除率为67.6%,NHKC组的真菌清除率为77.1%(P>0.05),二者的远期真菌清除率无明显差异。5.复发率:对基本痊愈的患者进行为期1月的随访,火针组复发1例(4.2%),NHKC组复发3例(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疗法治疗鳞屑角化型手足癣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在改善皮肤角化及皮损面积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火针疗法具有一定清除真菌效力,可应用于治疗皮肤浅表性真菌病的治疗;火针疗法在治疗结束后显示出一定的针刺后效应的优势,安全性高,成本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羊措吉[7](2020)在《常见疾病的藏医治疗进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属藏医临床医技医法理论基础研究。首先通过藏区十个县地级藏医院的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出院病人诊断病例为主,通过对疾病类别进行统计、分析和整理,筛选出四十余种藏区多发病。并以《秘诀补遗》和《工竹元旦加措藏医笔记》、《新编藏医学》三大藏医着作为主要指导依据,通过拜读名着、收集经验治疗药方、专家采访、临床实地考察以及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藏区常见病及多发病的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把具有藏医特色的内服藏药及老药新用和新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整理,特别对已失传多年但近年来已恢复的藏医脉泻发等。重点研究对藏区常见病及多发病中极富成效,又顺应时代要求且经济实用的藏医药临床治疗方法中濒临失传的部分外治疗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简便化的总结。最终对这些藏区常见病的内服藏药,外治疗法的具体用药、用法、用量及疗程进行了系统且相对完整的整理和研究,以期为藏医药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临床理论支撑,使其临床使用更为方便。
孙立威[8](2020)在《十年皮肤科住院危重病例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调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近10年住院重症病例,通过对164例一级护理病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旨在通过分析住院危重病例发生的临床特征、危重及死亡原因、治疗及转归情况,为今后临床工作中皮肤科危重症病例的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2008年11月-2018年10月住院诊治期间一级护理的患者病例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天数、皮肤科原发病种类、伴随疾病、一级护理天数、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死亡原因、首发皮疹至死亡时间、转归等项目列表进行登记,将患者的资料录入Excel软件,建立住院危重症患者病例数据库,使用Excel及SPSS25.0等软件,对收集到的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及统计学分析。结果:164例住院危重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22:1。年龄从1岁-94岁不等,平均56.34±20.15岁,60岁以上人群占比48.78%(80例)。住院危重病例皮肤科原发病种类主要集中在药疹,红皮病,大疱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危重病例最常见的伴随疾病为高血压、肾损害、离子紊乱、冠心病、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最常见的危重原因为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神经系统损害、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危重病例中,药疹患者最多,致敏药物排名前五位的为:抗感染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中药,抗痛风药。治疗上,共119例患者(72.56%)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大剂量(>60mg/d强的松)应用者为67例,占164例危重病例的40.85%。共44例(26.83%)患者使用了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14例(8.54%)使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继发感染45例(27.44%),感染发生率排名前三位的病种为皮肌炎、大疱性疾病及红皮病。118例(71.95%)患者好转后出院,22例(13.41%)转院,2例(1.22%)转入ICU,11例(6.70%)放弃治疗,11例(6.70%)死亡。11例死亡患者中,大疱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药疹是死亡病例最多的病种,7例(63.64%)死于皮肤科原发病及并发症,4例(36.36%)患者死于基础疾病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患者的死亡具体原因主要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继发感染,DIC,死亡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为呼吸衰竭、循环衰竭、低蛋白血症。将危重病例按年龄分为2组,≥60组发生感染及肝肾功能异常的比例高于<60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危重病例可发病于各个年龄段,60岁以上患者占比更高,男性占比较女性稍高。2.住院危重病例皮肤科原发病种类主要为:药疹,红皮病,结缔组织病,大疱性疾病,带状疱疹。上述疾病的诊治应当引起重视。3.危重病例最常见的伴随疾病为:高血压、肾损害、离子紊乱、冠心病、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最常见的危重原因为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神经系统损害、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对潜在的危险因素提高警戒,积极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诊治。4.死亡患者并非全部死于皮肤科原发病,63.64%死于皮肤科原发病及并发症,36.36%患者死于基础疾病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具体原因主要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继发感染和DIC。5.45例(27.44%)的危重病例合并感染,感染发生率排名前三位的病种为皮肌炎、大疱性疾病及红皮病,诊治过程中应重视感染的预防和控制。6.60岁以上危重病例发生感染及肝肾功能异常的比例更高,提示我们在诊治过程中应注意防治感染,定期检测肝肾功能。
陈马可(Mark Chern)[9](2019)在《紫草地黄汤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应用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中医证治特点,提出中医药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思路及方法,为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的参考。方法:收集整理近代与激素依赖性湿疮有关的研究文献,总结激素依赖性湿疮的临床表现及血热证的辨证论治,结合个人临床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有效案例,提出该病的治疗策略及紫草地黄汤的应用方法。结果:激素依赖性湿疮为湿疮演变而成的病理情况。激素依赖性湿疮的产生取决于湿疮患者长期、反复性的激素使用,且必须有湿疮患者停用激素使用方出现戒断后的“反跳现象”,此为激素依赖性湿疮,即使度过急性期后亦可持续停留于皮炎发作状态。此病在临床表现上有广泛的特征,患者可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皮炎症状,因此给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带来困难。激素依赖性湿疮的病因基于激素的使用,西医多使用激素治疗皮炎,对此治疗效果不佳。本文通过疾病辨证论治,展现了中医药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优势,应用中药帮助消退皮炎,不仅能缓解停用激素后的急性皮炎发作,亦可终止疾病的周期性复发,使疾病得以痊愈。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宜用凉血之法,在紫草地黄汤(紫草、生地、丹皮、赤芍)的基础上随症加减,可在临床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结论:长期或过量外用激素软膏而停止使用是导致激素依赖性湿疮的主要因素。激素软膏导致邪气阻滞于肌肤,浸淫血脉,日久化热化毒,伏于血分。虽然激素软膏能明显改善皮疹症状,一旦停止使用则热毒释放于局部,散发至周围,甚至全身。血热证表现为皮色鲜红或暗红,散于局部或弥漫全身,皮下有灼热感,体内热盛兼有明显恶寒,皮肤瘙痒剧烈,夜间不能入眠,舌面多光滑,舌色偏紫,脉洪大有力或滑数而沉等症状。经51病例观察,其中40例表现为血热证,以紫草地黄汤为主方,随症加减,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这表明在治疗皮肤科疑难杂症方面,中医药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深入研究。
梁凤珍[10](2019)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白介素水平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评价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以了解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否能够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2.通过比较受试者治疗前、后与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清IL-10,IL-17,IL-22,IL-23水平,探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试验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加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卡泊三醇软膏外涂,两组均治疗6周。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中IL-10,IL-17,IL-22,IL-23的水平,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主要疗效为患者皮疹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评分,次要疗效为患者瘙痒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评分以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最后采用SPSS17.0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病例4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各有1例脱落,实际完成试验38例。经6周治疗后,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68.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6周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ASI、瘙痒、DLQI、HA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ASI、DLQI、HAMA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瘙痒评分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IL-10水平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17、IL-22、IL-2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IL-17、IL-22、IL-23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以试验组下降明显;治疗后两组的IL-17、IL-22、IL-23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试验过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用药部位皮肤干燥,试验组2例和对照组1例有皮肤灼痛感。结论:1.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轻中度寻常银屑病有效,联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能够提高疗效;2.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白介素的水平,降低IL-17、IL-22、IL-23细胞因子的表达来呈现。
二、带状疱疹继发银屑病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带状疱疹继发银屑病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1598例老年皮肤病住院病人临床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老年住院病人的病种构成及分布情况 |
2.2 不同性别老年住院病人皮肤病种类的分布比较 |
2.3 不同年龄组病人的病种分布比较 |
2.4 老年组及老年前期组常见皮肤病分布比较 |
2.5 老年住院皮肤病病人合并系统性疾病情况 |
3 讨论 |
(2)老年皮肤病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老年皮肤病住院患者3051 例临床分析 |
1.引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资料收集 |
2.2 老年人群分类标准 |
2.3 皮肤病分类标准 |
2.4 方法及统计学处理 |
3.结果 |
3.1 一般临床特征 |
3.2 老年住院患者皮肤病病种构成与分布状况 |
3.3 老年住院患者皮肤病种类男女性别与年龄组别分布 |
3.4 老年皮肤病住院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状况 |
4.讨论 |
5.结论 |
第二部分 老年重症药疹50 例临床分析 |
1.引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方法 |
3.结果 |
3.1 一般临床特征 |
3.2 用药原因及可疑致敏药物 |
3.3 平均潜伏期 |
3.4 辅助检查结果 |
3.5 治疗及转归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历 |
致谢 |
课题综述 老年银屑病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3)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
1. 经文解读 |
2. 天文历法溯源 |
3. 气象数据分析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
前言 |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讨论 |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
3 研究意义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
简历 |
(4)萧贤忠皮肤科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萧贤忠学术观点渊源 |
1 萧贤忠生平简介 |
2 萧贤忠学术观点渊源 |
2.1 中医世家 代代相承 |
2.2 厚德精医 仁心仁术 |
2.3 勤求博采 传承创新 |
第二章 萧贤忠学术观点述要 |
1 病机观 |
2 辨治观 |
2.1 辨证原则 |
2.2 治则治法 |
2.3 遣方用药 |
3 预防观 |
第三章 萧贤忠辨治常见皮肤病经验举隅 |
1 粉刺 |
1.1 概述 |
1.2 病因病机 |
1.3 临证经验 |
2 乳痈 |
2.1 概述 |
2.2 病因病机 |
2.3 临证经验 |
3 湿疮 |
3.1 概述 |
3.2 病因病机 |
3.3 临证经验 |
4 丹毒 |
4.1 概述 |
4.2 病因病机 |
4.3 临证经验 |
5 白疕 |
5.1 概述 |
5.2 病因病机 |
5.3 临证经验 |
6 蛇串疮 |
6.1 概述 |
6.2 病因病机 |
6.3 临证经验 |
7 奶癣 |
7.1 概述 |
7.2 病因病机 |
7.3 临证经验 |
8 疗疮 |
8.1 概述 |
8.2 病因病机 |
8.3 临证经验 |
9 瘾疹 |
9.1 概述 |
9.2 病因病机 |
9.3 临证经验 |
10 风瘙痒 |
10.1 概述 |
10.2 病因病机 |
10.3 临证经验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在常见皮肤病的水平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维生素D与皮肤相关性疾病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火针治疗鳞屑角化型手足癣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研究内容 |
2.研究对象 |
2.1 病例来源 |
2.2 病例诊断标准 |
2.3 病例纳入标准 |
2.4 病例排除标准 |
2.5 病例剔除标准 |
2.6 病例脱落标准 |
2.7 病例剔除及脱落的处理 |
2.8 知情同意 |
3.研究方法 |
3.1 试验设计 |
3.2 研究流程 |
3.3 治疗方案 |
3.4 观察指标 |
3.5 评价指标 |
3.6 统计分析 |
3.7 伦理审查 |
4.研究结果 |
4.1 病例完成情况 |
4.2 基线情况比较 |
4.3 临床疗效评价 |
4.4 安全性评价 |
4.5 依从性评价 |
讨论 |
1.研究背景 |
2.选题依据 |
3.现代医学对手足癣的认识 |
3.1 手足癣的流行病学特点 |
3.2 发病机制 |
3.3 主要致病菌及其特性 |
3.4 临床表现及分型 |
3.5 治疗现况 |
4.祖国医学对手足癣的认识 |
4.1 中医病名 |
4.2 病因病机 |
4.3 辩证分型 |
4.4 治疗现况 |
5.火针治疗鳞屑角化型手足癣的理论依据 |
5.1 火针的源流 |
5.2 中医理论依据 |
5.3 西医理论依据 |
6.对照组治疗方案的理论依据 |
7.研究结果讨论与分析 |
7.1 基线资料分析 |
7.2 临床疗效分析 |
7.3 安全性分析 |
7.4 依从性分析 |
7.5 火针治疗鳞屑角化型手足癣的优势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 综述 火针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2 病例观察表 |
附件3 不良事件记录 |
附件4 试验完成情况总结 |
附件5 病例图片展示 |
附件6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7)常见疾病的藏医治疗进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正文 |
参考文献 |
(8)十年皮肤科住院危重病例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资料 |
2.1.1 病例资料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164例危重病例的年龄构成 |
3.3 年龄与原发疾病分布 |
3.4 性别分布 |
3.5 2008-2018年历年住院患者的病死率 |
3.6 危重病例的皮肤科病种构成 |
3.7 每年危重病例的死亡率 |
3.8 危重病例的主要危重原因 |
3.9 危重病例合并症 |
3.10 危重病例的感染情况 |
3.11 治疗与转归 |
3.12 药疹危重病例的药疹类型及致敏药物 |
3.13 死亡病例相关临床分析 |
3.14 年龄与感染、肝、肾功能异常的关系 |
4 讨论 |
4.1 各危重疾病分析 |
4.2 死亡病例分析 |
4.3 正确使用激素是降低危重患者病死率的关键措施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紫草地黄汤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湿疮的基本概念 |
1.1 病因病机 |
1.2 临床表现 |
1.3 西医的治疗对策 |
1.4 中医的治疗对策 |
1.6 总结 |
2. 激素依赖性湿疮的基本概念 |
2.1 发病机制 |
2.2 临床表现 |
2.3 诊断标准 |
2.4 治疗方法 |
2.5 存在问题 |
3. 中医对激素依赖性湿疮的认识 |
3.1 病因病机 |
3.2 证候类型 |
3.3 治病对策 |
3.4 常用方药 |
4. 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治探析 |
4.1 病机特征 |
4.2 辨证要点 |
4.3 局部辨证 |
4.4 全身辨证 |
4.5 治法撷要 |
4.6 紫草地黄汤方解 |
4.7 紫草地黄汤临床化裁 |
4.8 临床注意 |
5. 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验案举例 |
6.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病例汇总表 |
附录2: 近19年有关激素依赖性湿疮中药治疗的研究 |
附录3: 不同皮肤病之血热证治 |
参考文献(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白介素水平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民族医治疗银屑病的概况 |
1.1 壮医治疗银屑病的概况 |
1.2 其他民族治疗银屑病的概况 |
2 中医对银屑病的研究概况 |
2.1 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
2.2 中医治疗银屑病的概况 |
3 现代医学对银屑病的研究概况 |
3.1 现代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
3.2 现代医学治疗银屑病的概况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终止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临床观察项目及指标 |
2.4 实验室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2.5 疗效评价标准 |
2.6 统计分析 |
2.7 研究流程 |
第三部分 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分析 |
2.1 主要疗效分析 |
2.2 次要疗效分析 |
2.3 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
2.4 不良反应分析 |
3 实验室研究结果分析 |
3.1 安全性指标结果 |
3.2 白介素水平分析 |
4 小结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概述 |
1.1 壮医药线点灸的作用 |
1.2 壮医药线点灸的实验研究进展 |
2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对寻常型银屑的临床作用探讨 |
3 壮医药线点灸对寻常型银屑病白介素水平调节作用机制探讨 |
3.1 白介素水平对银屑病发病机制的影响 |
3.2 壮医药线点灸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白介素水平的影响 |
4 本研究的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图 |
附录2 评分表 |
缩略词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科研经历 |
四、带状疱疹继发银屑病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1598例老年皮肤病住院病人临床资料分析[J]. 樊娇娇,曹艳,张安平. 实用老年医学, 2021(10)
- [2]老年皮肤病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D]. 樊娇娇.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萧贤忠皮肤科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研究[D]. 叶文珍.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在常见皮肤病的水平检测[D]. 郭清清. 山东大学, 2020(02)
- [6]火针治疗鳞屑角化型手足癣的临床疗效观察[D]. 乔美玲.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常见疾病的藏医治疗进展研究[D]. 羊措吉.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 [8]十年皮肤科住院危重病例回顾性分析[D]. 孙立威.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9]紫草地黄汤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应用探讨[D]. 陈马可(Mark Chern).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10]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白介素水平影响[D]. 梁凤珍.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