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冲填填筑设计与施工实践

路基冲填填筑设计与施工实践

一、冲填土填筑路基的设计施工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秦梓航[1](2021)在《膨胀土填方路基变形稳定特性及处治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膨胀土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区,随着交通建设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设计与施工中的膨胀土问题越来越普遍。由于膨胀土具有湿胀干缩的变形特性,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容易引起路基的不均匀变形,造成多种路基病害,严重影响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因此,本文依托“新柳南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基综合处治技术应用研究”课题项目,采用模型试验、现场监测、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深刻剖析了膨胀土路基的变形开裂机理,系统研究了膨胀土路基填料利用与路基变形控制技术及其工程应用问题。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对新柳南高速公路沿线的膨胀土代表土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质研究,探明了膨胀土抗剪强度指标与饱和度的关系和击实功与膨胀量、CBR指标的关系,并基于标准吸湿含水率分类法,提出了以CBR膨胀量作为工程判别填料膨胀性强弱的评价方法。(2)通过开展路基模型的受压试验,揭示了在不同约束条件和水分迁移条件下路基的变形发展规律,并采用泊松比描述膨胀土侧向塑性变形的时变过程,对不同工况下膨胀土的变形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为理论计算和施工实践提供参数。(3)通过自动化监测的技术手段,研究了包边路堤的工后沉降、水平位移及土壤温湿度的变化规律,验证了复合支护结构及防渗保湿措施的处治效果,并优化加固设计参数,指导膨胀土路基设计和施工。(4)根据三向变形沉降理论,推导了三向附加应力增量的计算表达式,对膨胀土路基变形进行预测分析;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原路基及加固路基结构的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在不利工况下膨胀土路基的受力变形特征,分析了土工格栅与固脚墙和路基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结构的支护机理,并结合理论结果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5)结合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膨胀土填料利用的试验评价方法,并从基底处理、固脚墙支护、包边界面补强压实、加筋材料利用及土工布嵌入等方面阐述了膨胀土路基填筑质量控制的施工要点,从而科学地指导膨胀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的设计与施工。

冯亚松[2](2021)在《镍锌复合重金属污染黏土固化稳定化研究 ——可持续固化剂研发与性能测评》文中研究表明工业污染场地的绿色可持续修复及安全再利用不仅是当前环境岩土工程学科的难点,也是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工作的迫切需求。当前固化稳定化技术中广泛使用的水泥具有能耗高、污染重等环境友好性差的弊端。因此研发可持续固化剂并开展固化工业重金属污染土的效果测评研究,对丰富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内容,推进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9YFC1806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41877248、41472258)、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No.2013AA06A206)和江苏省环保科研课题(No.2016031)为依托,以工业重金属污染土的高效修复和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为目标,结合我国工业污染场地污染特征和绿色可持续修复需求,通过室内试验、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对可持续固化剂研发与性能测评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发了针对镍锌污染土的钢渣基可持续固化剂,查明了固化土的环境土工特性。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钢渣基固化剂对污染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重金属浸出浓度、酸碱度、电导率和基本土性等环境土工特性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钢渣基固化剂能够提高污染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p H值,降低污染土浸出毒性与电导率;钢渣基固化剂加入后,污染土的液限、比表面积、有机质含量、黏粒组分含量降低,阳离子交换量、比重、最大干密度及砂粒组分含量增加。(2)揭示了污染土强度提升和重金属稳定的控制机理。通过对污染土的孔隙结构、酸缓冲能力、重金属化学形态、X射线衍射及对固化剂净浆的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查明了固化土的微观特性和反应产物。结果表明:水合硅酸钙对土颗粒的胶结作用及钙矾石、氢氧化钙石和重金属沉淀的填充作用,减少污染土孔隙体积,促进固化土强度提升;氢氧化镍、镍铁双层状氢氧化物、锌酸钙和碱式氯化锌等产物、水合硅酸钙的物理包裹及钙矾石的离子交换作用促进重金属化学稳定性增加;碱性反应产物显着提升污染土的酸缓冲能力;污染土酸缓冲能力和重金属化学稳定性的增加共同导致重金属浸出浓度降低。(3)研究了不同拌和含水率和压实状态下固化土的重金属浸出特性。通过毒性浸出和半动态浸出试验,查明了拌和含水率和固化土压实度(干密度)对固化土重金属浸出浓度和表观扩散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拌和含水率(17%~26%)对固化土重金属浸出浓度的影响高达50%;重金属浸出浓度最低值对应的拌和含水率与击实试验获得的固化土最优含水率接近;固化土压实度(75%~100%)的增加促进重金属浸出浓度和重金属表观扩散系数降低。拌和含水率对固化土浸出特性的影响源于重金属化学形态和固化土孔隙分布的差异。重金属化学形态和固化土粒径分布造成不同压实度条件下固化土浸出特性的变化。(4)研究了干湿交替作用下固化土环境土工特性的演化规律。通过改进ASTM D4843试验,分析了干湿交替作用下固化土的质量损失、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重金属浸出浓度的响应过程,阐明了固化土的劣化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24次内),固化土相对累积质量损失率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转折点对应干湿循环次数均为18次;重金属浸出浓度变化率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转折点对应干湿循环次数为6次。固化土劣化的主要原因是固化土的孔隙分布和重金属化学形态变化。(5)测评了扩散和渗透作用下固化土的重金属运移参数。通过柱状扩散试验和柔性壁渗透试验,研究了一维扩散和渗透作用下重金属的运移特征,对比了污染土固化前后重金属的有效扩散系数、分配系数和渗透系数。结果表明:随着扩散时间的增加,与土样接触溶液中重金属浓度增加;随着渗透时间的增加,渗透液中重金属浓度降低。固化剂改变污染土的重金属运移参数。固化剂掺量8%的固化土的镍和锌有效扩散系数分别为污染土的3.75%和3.60%;重金属镍和锌分配系数分别为污染土的169和175倍。固化剂掺量8%的固化土渗透系数较污染土降低约2个数量级。(6)评价了钢渣基固化剂固化土作为道路路基填土的工程、环境和经济性能。通过现场试验,建立了固化土作为路基填土再利用的技术工艺,论证了固化土作为路基填土安全再利用的可行性,并与传统的水泥和生石灰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钢渣基固化剂固化土是一种性能优越的道路路基填土。固化土的回弹模量满足《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中快速路和主干路回弹模量设计值,重金属浸出浓度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IV类地下水标准限值。钢渣基固化剂工程性能指标与水泥接近,优于生石灰;钢渣基固化剂环境和经济性能指标均优于水泥和生石灰。(7)研究了自然暴露场景下固化重金属污染土的长期稳定性和污染物运移特征。通过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固化土作为路基填土安全再利用的长期稳定性,预测了固化土中重金属向离场土的运移距离。结果表明:监测600天内,固化土重金属浸出浓度持续降低、回弹模量持续增加。固化土的重金属运移距离小于5 cm;服役50年后,污染土中锌向离场土的扩散距离为18.9 cm,而固化土中锌向离场土的扩散距离为3.2 cm。

来春景[3](2020)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高填方建设场地变形与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城镇发展受到地形和空间的限制,为了破解城市发展中的土地资源短缺的制约瓶颈,大多城市通过对低丘缓坡、荒山沟壑等未利用地资源进行科学有序地开发,增加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削山头,填沟壑,平高差,建造人工小平原,将数条沟壑填平形成建设用地。填沟造地和削峁建塬后形成大面积、大厚度的人工填土层,由此产生的高填方建设场地沉降变形和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等一系列地质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兰州市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高填方工程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黄土的击实特性、压实黄土的强度特性、变形特性和湿化特性。针对压实高填方黄土建设场地的沉降变形和高边坡的稳定问题,采用离心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研究。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和获得的结论如下:1.以研究区填筑体的Q3黄土为研究对象,考虑含水率和击实功的耦合作用,采用击实试验研究了Q3黄土的全击实特性,构建了不同击实条件下的击实曲线模型,确定了全击实曲线的特征参数。采用直接剪切试验、三轴试验、固结压缩试验、渗透试验,研究了不同含水率和干密度条件下的压实黄土的强度特性、压缩变形特性、固结特性、次固结特性和渗透湿化特性。分析了压实黄土在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应变软化和硬化的非线性特性,构建了非线性的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模型,采用归一化的方法对压实黄土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得到了应力-应变曲线的归一化方程。采用一维高压侧限压缩试验,分析了压实黄土的变形和时效特性,分别构建了压缩应变与竖向应力和时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压实土层的次固结沉降计算方法。2.在研究离心模型试验相似性的基础上,确定了土体固结压缩过程和渗流过程中的相似比。以兰州Q3黄土为填筑材料,设计高填方沉降变形的离心模型试验,考虑含水率、干密度和填筑高度对高填方体沉降变形的影响,对不同含水率、不同干密度、不同填筑高度的填筑体在超重力条件下的沉降变形和稳定时间进行分析,得到了压实黄土高填方填筑体沉降变形与填筑高度的关系曲线,及地基沉降变形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为黄土高填方沉降变形的计算与稳定时间的预测提供了方法。3.探讨了高填方原地基和填筑体沉降变形和长期沉降的计算方法,分析高填方沉降变形的影响因素。利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对压实黄土高填方的自由场地和沟谷场地在形成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进行数值模拟。考虑原地基的不同处理方式,计算场地的沉降变形。考虑土体模量的应力相关性和非线性特性,采用土体硬化模型对填筑场地变形进行计算,并与理想弹塑性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考虑沟底宽度和侧岸坡度的影响,对高填方沟谷场地的沉降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沟谷效应对沉降变形的影响。4.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进行研究,探讨了填料类别、填筑高度、坡比和斜坡地基等因素对高填方边坡稳定的影响,分析了坡体的变形特性和潜在滑移面的特点。考虑地下水渗流和坡前蓄水等条件,分析了水作用前后对高填方边坡坡体的变形和稳定性的影响。5.以兰州市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项目为例,提出了压实黄土高填方工程中对原地基处理、填筑体设计和施工、填方边坡设计的质量控制措施。

李成龙[4](2020)在《掺隧道洞渣改良高液限土路用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山区的特殊土,高液限土对工程施工带来很多不利影响。随着山区高速公路数量的不断增加,在路基修筑过程中越来越可能遇到高液限土导致的病害。此外,高液限土具有区域性,在不同地区其工程特性差异较大。因此,对高液限土进行研究和改良是有必要的,可以为相关地区路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广西荔玉高速公路工程沿线高液限土分布广泛,具有强度低、水稳定性差的特点。本文以此工程为研究背景,以沿线高液限土为研究对象,因地制宜开展了掺隧道洞渣改良高液限土的路用特性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试验地区高液限土进行颗粒分析试验、化学组成分析试验、界限含水率试验,研究其物理性质。通过击实试验、剪切试验、承载比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静回弹模量试验,对试验地区高液限土的力学性质进行研究。根据文献查阅和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方法:掺隧道洞渣改良。(2)在高液限土中掺不同比例的隧道洞渣,控制不同的压实度进行击实试验、直剪试验、承载比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干湿循环试验,对改良后高液限土相关的工程性质和水稳定性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最佳洞渣掺比。研究结果表明,改良土掺隧道洞渣比例为15%左右时,可使其各项性能达到相对最佳水平,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3)通过GeoStudio2018软件对掺15%隧道洞渣改良高液限土路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首先基于极限平衡法对路基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到改良土路基的安全系数大于1,说明采用掺隧道洞渣改良后的路基边坡稳定性较好,满足规范要求。再基于摩尔—库伦准则与有效应力法联合分析的方法,对改良后高液限土路基的沉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路基变形主要在施工期和固结期,使用期间路基变形量较小;在使用期间改良土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较小,符合设计要求。(4)通过现场试验对改良高液限土路用特性进行研究。通过试验段高液限土路基碾压工艺的研究,找到了合适的碾压次数,解决掺隧道洞渣改良高液限土难压实的问题;通过对试验路段断面的沉降观测,分析改良土路基沉降现状,进行沉降预测和指导后续施工。最后就高液限土路基边坡防护设计提出几点合适的建议。

乐杉楠[5](2020)在《吹填土地区道路地基处理方案比选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浙江沿海地区,广泛分布深厚淤泥质黏土,沿海地区因开发建设需要,大面积围海筑地,吹填成陆,深厚淤泥质黏土层上部覆盖着吹砂层、素填土层。这类土层含水量高、土质不均匀、级配不良、压缩性高,地基承载力差。在这类土层上部建造高填土道路,由于地基承载力不足,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沉降量过大等问题,进而引起工程事故,特别对于高等级道路、大面积吹填筑地区域,地基处理效果将影响工程进度、工程投资,所以针对此类工程选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案,对工程施工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舟山市绿色石化基地位于鱼山岛,工程大部由促淤围涂吹填形成。因鱼山跨海大桥下桥接线段道路建设需要,对接线段区域进行地基处理。因此,本文以鱼山跨海大桥下桥接线段工程为背景,结合国内外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鱼山岛吹填土地基道路地基处理方案,计算分析不同高压旋喷桩工况以及地基土不同材料情况下,地基承载力、地基沉降情况差异,选取地基处理最优方案,并汇集整理鱼山跨海大桥下桥接线段路基沉降观测数据,对比分析实际沉降与计算沉降结果,结合规范要求,反映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处理结果。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总结吹填土地基基本特性、国内外吹填土地基常用处理方法,了对软土地基处理研究所得出的成果,提出鱼山跨海大桥下桥接线段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地基处理的方案;(2)汇总舟山地区相关的地质特性以及鱼山跨海大桥下桥接线段吹填土地质勘察报告,整理工程所在路段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场地类别等基本情况,表明该路段吹填成陆填料来源复杂,空间上吹填土层不均匀分布,接线段道路下部已进行碎石桩软土地基处理,成陆后场地上部工程车辆较多,地质土情况复杂。(3)在路基填筑材料的选取不同以及吹填土地基高压旋喷桩处理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利用理正岩土软件计算分析接线段地基土承载力情况以及地基沉降情况;(4)汇集整理鱼山跨海大桥下桥接线段路基沉降观测数据,分析接线段沉降规律,并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得出吹填土地基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处理效果。该工程在浙江沿海区域具有典型意义,可为吹填区域新建道路地基处理方案的选取提供积极的参考价值。

于景铭[6](2020)在《既有线黄土路基沉降调查分析及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治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西北地区分布着数条铁路干线。近年来,兰局管内数条铁路线在运营过程中,部分路基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沉,为研究下沉原因及采取合理的整治工程,对部分路基沉降整治工点进行了实地考察,选取某高速铁路K1642+400-K1642+610段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整治路基下沉工程,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规律,荷载作用下地基应力场和位移场特性进行研究,可对黄土地区类似路基下沉病害整治工程提供借鉴,对新建铁路路基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既有线、某高速铁路沉降情况的调查,得出既有线黄土路基沉降易发生在高填方路段、桥涵过渡段以及冲沟附近等容易受到水流侵蚀的路段,在所调查沉降路段,多数沉降处附近涵洞存在积水,排水设施排水不畅。路基填料均为细颗粒土,水稳定性差。综合认为,路基发生沉降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路基在建设时压实度不够,填料的水稳定性差,降雨量逐年增加,雨水渗入路基土体,造成路基承载力不足。建议新线建设运营时,选择级配良好的填料,做好路基周围排水,尽量减小或防止地面积水等长时间浸泡铁路路基,在雨季加强运营维护。(2)在不过多影响铁路运营情况下,既有线路基沉降病害整治主要采用注浆加固方式;在有施工条件下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可以选择夯实水泥土桩、旋喷桩复合地基加固,可有效提高路基的承载力,控制沉降量,保证稳定性;路基下沉过大地段还可以结合线路大中修时恢复路基面高程。(3)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桩体设计参数(桩体材料、桩径、桩间距、桩长)对复合地基沉降量影响较大;垫层加筋及增大桩体材料水泥掺和量可以提高桩土应力比,改变复合地基受力特征。(4)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建议本文所依托实际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可取为:桩间距1.0m-1.2m;桩长6m-8m;桩径0.4m-0.5m;桩体材料水泥掺和比6%-8%;垫层厚度为0.8m-1.0m;水泥掺和量取值为6%-8%;垫层中设置一层土工格栅。

谢卫红[7](2019)在《乐海围垦区道路网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道路建设进入高峰期,保障道路建成后的安全高效运营是重中之重。但沿海地区软土地基分布区域十分广泛,软土因为其压缩性高、变形量大且持续时间长,抗剪强度低等缺点,可能会引起路面开裂、桥头跳车、路堤严重变形甚至失稳等工程灾害,是道路的安全和稳定的重大隐患。因此,为了解决沿海地区软土地基带来的沉降或者差异沉降等问题,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本文主要介绍了软土的定义及其工程特点,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等。以浙江省温州市乐海围垦道路网工程为工程实例,首先对该工程的地质特征和水文特征等进行调查研究,结合项目存在特殊的周边环境和复杂的软土地质条件,从施工成本、工程进度等方面进行了对比,选择了低能量强夯法作为该工程的地基处理方法。低能量强夯法在处理地基过程中可适当的降低夯击能量,有效的提高地基承载力性能,处理的成本低,同时操作也很简单,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低能量强夯法在地基处理过程中被经常采用,该工法是近年来经10多年开发研究、渐趋成熟的加固软土新技术。该工法和强夯处理法之间有着显着的差异,根据强夯法的基本原理,在处理过程中,首先要将土体的结构进行破坏,然后再重新施加力,达到重新固结的目的;但是强夯法在软粘土的处理过程中,由于软粘土本身的性质不同,所以导致在强度恢复过程中非常缓慢,因此这种方法只能适用于粘性土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的情况。而采用低能量强夯法,可以在确保土体的结构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或不发生显着的破坏情况下,采用合适的工艺方法对土体进行夯实。通过对低能强夯法加固机理及关键指标分析,为数值模拟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有限元数值模型的基本假定和基本理论,使用Midas GTS NX建立了数值计算模型,通过对不同夯击能加固深度的计算,得出了1500kN·m为项目最佳的夯击能选择,所以选择落距为7.5m。通过对现场进行了低能强夯法试验段,来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通过现场监控数据和监测数据的分析,采用低能量强夯法对地基的处理效果能够满足规范和工程需要,且其经济性较好,是所有地基处理方法中最适合本工程的地基处理方法。根据低能量强夯法的特点,制定了地基处理加固的方案,拟定了地基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低能量强夯法的验收标准等。最后,利用监测工作从而对软土地基的操作结果展开了研究,根据结果我们观察到,此次项目中围绕软土地所运用的低能量强夯法可以实现加固的效果。在进行针对性处理后,后续形成的软土地可以符合设计标准,为同类型软土地区的地基处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蔡历颖[8](2019)在《泡沫轻质土在路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泡沫轻质土作为一种新型的填筑材料,为解决我国沿海地区存在的软土地基沉降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本文将以厦沙高速公路德化段上涌互通匝道工程为研究载体,通过理论分析、试验研究、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得到了相关结论:(1)结合实际工程要求,在相关规范的基础上,对泡沫轻质土的制备工艺、原材料的使用、配合比的设计方案以及最后的制作流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室内试验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泡沫轻质土制备方案。(2)通过试验对泡沫轻质土的湿容重、流动度、吸水性、干缩性、抗折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CBR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泡沫轻质土的湿容重、无侧限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收缩率随着水固比的减小而逐渐增大,泡沫轻质土的吸水率和流动度随着水固比的减小而逐渐减小的影响规律,得到了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适用于本文实际工程中的最佳配合比为1m3泡沫轻质土需水泥430kg、水258kg、泡沫30kg。(3)对本文中的实际工程的工程概况以及病害成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给出了泡沫轻质土方案、抗滑桩方案、桥梁方案、桩板路基方案四种解决方案。通过施工技术和经济效益的对比,选出泡沫轻质土方案作为最佳解决方案。(4)通过建立相应的实体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不同填筑材料下的路基应力位移变化、不同容重和不同弹性模量的泡沫轻质土路堤以及不同泡沫轻质土填筑高度下的路基应力位移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析表明泡沫轻质土路堤的最终沉降量仅仅只有普通填土路堤沉降量的31%,基底最大竖向应力只有普通填土的34%。随着泡沫轻质土容重的增大以及填筑高度的增加,其地基的沉降量和基底应力也会随之增大。泡沫轻质土弹性模量的变化对路基沉降和基底应力的影响很小。

胡志强[9](2019)在《路基加宽不均匀沉降及其对路面结构应力影响分析》文中认为随着公路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对已运行的公路进行加宽,增加车道数来提高通行能力,对交通负荷大的高速公路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这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还能节约公路建设用地。路基加宽之后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以及变形问题严重影响日后扩建公路的使用效果,本文针对新老路基差异沉降问题开展路基加宽新老路基沉降变形规律和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技术作用效果的研究。本文建立了路基加宽的ABAQUS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新老路基分层填筑及运营若干年后的路基变形规律,较全面地分析加宽方式、路基高度、宽度、路基土和地基土参数、路基填筑速率等因素对新老路基变形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单侧加宽而言,双侧加宽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和侧向位移都有所减少,双侧加宽路基顶面沉降曲线呈老路中心部位沉降小,新路路肩附近沉降最大的形状。软土地基高度和压缩模量对新老路基间的不均匀沉降影响明显。分别建立了削坡与开挖台阶、轻质土加宽路基、土工格室铺设在台阶上三种处治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它们对新旧路基的沉降和侧向位移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老路边坡削坡和开挖台阶并不能减少路基的沉降和水平位移,但利于新老路基的结合和施工。轻质土路堤和土工格室都能有效地减小差异沉降和路基侧向位移。最后,基于加宽路基的差异沉降变形特性,对路面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分析了扩建工程中沥青路面结构在新老路基差异沉降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和路面结构附加应力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各因素综合影响下不均匀沉降路面结构附加应力计算公式,并得到考虑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扩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姜起斌[10](2019)在《深茂铁路阳西至马踏段高液限土改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深圳至茂名铁路阳西至马踏段DK318+800DK341+000的高液土分布广泛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踏勘、室内试验、现场填筑工艺试验等手段,对石灰改良阳西至马踏段DK318+800DK341+000的高液土用作铁路路基填料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现场调查取样和室内试验,研究了阳西至马踏段高液限土的区域性特征。该区段高液限土具有区域性显着、细粒含量高、高天然含水率、高液限和高塑性指数等特征,导致土体具有压缩性高、渗透性低、强度低、土体性质差异大等不良性质。区段内高液限土还具有种类较多、土质极为不均,粗颗粒含量变化很大,胀缩性不明显等特点。研究在在晾晒法和掺石砂改良高液限土不能满足路基填料要求的试验之后,通过室内试验进行了石灰改良高液限土的可行性研究。选择有代表性土样进行了不同掺灰比例的液塑限试验和击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掺加5%的石灰后,高液限改良土的液塑限、击实性能都发生了改善,高液限改良土的无侧限强度能够满足路基设计规范对改良土填料的要求。选择了3%和5%两种掺灰比例进行了填筑工艺试验,通过试验检测结果对掺灰率、碾压方式、含水量、摊铺厚度等工艺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石灰改良高液限土的填筑工艺参数为:石灰掺灰比例5%,摊铺厚度45cm、含水量21%、碾压方式为静1+振7+静1。结合填筑工艺试验结果,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写了石灰改良高液限土的填筑施工指南,并对施工后的效果进行了说明。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相似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二、冲填土填筑路基的设计施工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冲填土填筑路基的设计施工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膨胀土填方路基变形稳定特性及处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膨胀土胀缩变形特性研究
        1.2.2 沉降变形计算理论及方法研究
        1.2.3 膨胀土路基变形处治技术研究
    1.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主要内容
        1.4.2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膨胀土工程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2.1 膨胀土基本物理性质试验
    2.2 膨胀土力学性质研究
        2.2.1 土的击实试验
        2.2.2 泡水膨胀量试验
        2.2.3 承载比CBR试验
        2.2.4 膨胀土抗剪强度特性
    2.3 膨胀土胀缩特性研究
        2.3.1 膨胀性指标
        2.3.2 土的收缩性指标
    2.4 膨胀等级的确定
        2.4.1 标准吸湿含水率分类法
        2.4.2 CBR膨胀量分类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考虑变形特性的膨胀土模型试验研究
    3.1 轴向压缩模型试验
        3.1.1 土的压缩机理
        3.1.2 模型箱的设计
        3.1.3 材料的选取
        3.1.4 试验方案
        3.1.5 试验过程
        3.1.6 试验结果及分析
    3.2 无侧向约束下的模型受压试验
        3.2.1 泊松比的计算
        3.2.2 试验仪器
        3.2.3 试验方案及过程
        3.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3.3 水分迁移条件下的模型收缩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填方试验路基变形监测研究
    4.1 工程简介
        4.1.1 试验路工程概况
        4.1.2 试验场地确定
    4.2 膨胀土加固路基设计
        4.2.1 包边宽度的确定
        4.2.2 固脚墙尺寸设计
        4.2.3 试验段加固设计方案
    4.3 自动化监测系统及仪器布设
        4.3.1 监控量测内容及仪器布置总方案
        4.3.2 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组成
    4.4 路堤基顶沉降监测及分析
        4.4.1 监测原理和设备选型
        4.4.2 测点布置和仪器安装
        4.4.3 试验结果分析
    4.5 路基水平位移监测及分析
        4.5.1 监测原理和设备选型
        4.5.2 测点布置和仪器安装
        4.5.3 试验结果分析
    4.6 土壤温湿度监测及分析
        4.6.1 监测原理和设备选型
        4.6.2 测点布置和仪器安装
        4.6.3 试验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膨胀土路基沉降变形计算分析
    5.1 路基三向变形沉降理论
        5.1.1 三向变形沉降计算方法
        5.1.2 泊松比及孔隙比的确定
        5.1.3 不同工况下路基沉降计算值
    5.2 路基变形特征有限元分析
        5.2.1 计算模型的建立
        5.2.2 计算工况和计算参数的选定
        5.2.3 计算结果分析
    5.3 沉降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公路膨胀土填方路基处治技术
    6.1 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6.2 填料的选择与评价
    6.3 基底处理与固脚墙加固技术
    6.4 包边加筋技术
    6.5 路基防排水措施
    6.6 路基填筑施工流程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7.3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镍锌复合重金属污染黏土固化稳定化研究 ——可持续固化剂研发与性能测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固化稳定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我国污染场地现状及修复需求
        1.2.2 固化稳定化技术技术特征及应用现状
        1.2.3 固化剂应用现状
        1.2.4 固化稳定化效果评价研究现状
        1.2.5 固化稳定化效果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3 钢渣在岩土工程和环境工程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钢渣的物理化学特性
        1.3.2 钢渣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1.3.3 钢渣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1.3.4 钢渣激发研究现状
    1.4 现有研究存在问题的进一步分析总结及问题的提出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钢渣基固化剂处理镍锌污染土的机理研究
    2.1 概述
    2.2 可持续型固化剂研发
        2.2.1 研发思路
        2.2.2 激发剂筛选
        2.2.3 电石渣和磷石膏的化学属性
    2.3 试验材料与方法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方案
        2.3.3 试样制备
        2.3.4 测试方法
    2.4 固化剂组分优化试验结果
        2.4.1 转炉钢渣、电石渣和磷石膏固化土的强度和重金属稳定率
        2.4.2 固化剂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2.5 BCP固化土环境土工特性
        2.5.1 固化土的基本土性参数
        2.5.2 固化土的酸碱度和电导率
    2.6 BCP固化土的强度特性
        2.6.1 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2.6.2 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酸碱度/电导率的关系
    2.7 BCP固化土的浸出毒性
        2.7.1 硫酸硝酸法重金属浸出浓度
        2.7.2 固化土浸出液的酸碱度和电导率
        2.7.3 重金属浸出浓度与浸出液酸碱度和电导率的关系
        2.7.4 浸提液p H对重金属浸出浓度的影响
        2.7.5 液固比对重金属浸出浓度的影响
    2.8 BCP固化土的环境土工特性变化机理
        2.8.1 固化土的酸缓冲能力
        2.8.2 固化土中重金属化学形态
        2.8.3 固化土的孔隙特征
        2.8.4 BCP固化剂与重金属镍和锌反应机理
        2.8.5 BCP掺量和龄期对固化土环境土工特性影响机理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拌和含水率和压实度对固化稳定化效果影响研究
    3.1 概述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方案
        3.2.3 试样制备
        3.2.4 测试方法
    3.3 污染土拌和含水率对固化土环境土工特性影响
        3.3.1 无侧限抗压强度
        3.3.2 重金属浸出浓度
        3.3.3 固化土酸碱度
        3.3.4 固化土含水率
        3.3.5 固化土干密度和比重
        3.3.6 固化土颗粒分布
        3.3.7 重金属化学形态
        3.3.8 固化土孔径分布
        3.3.9 固化土微观形态
        3.3.10 固化剂掺量和污染土拌和含水率进行优化
    3.4 压实度对固化土环境土工特性影响
        3.4.1 无侧限抗压强度
        3.4.2 重金属浸出浓度
        3.4.3 固化土酸碱度
        3.4.4 固化土界限含水率
        3.4.5 固化土粒径分布
        3.4.6 重金属的化学形态
        3.4.7 固化土粒径减小后金属浸出浓度
        3.4.8 固化土半动态浸出特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干湿交替作用下固化土重金属浸出行为演化规律研究
    4.1 概述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方案
        4.2.3 试样制备
        4.2.4 测试方法
    4.3 传统试验方法测试结果与讨论
        4.3.1 浸泡液p H值和重金属浓度
        4.3.2 试样质量和无侧限抗压强度
        4.3.3 重金属浸出浓度和重金属全量空间分布
        4.3.4 试样破坏情况
        4.3.5 ASTM D4843 试验方法的局限性
    4.4 改进试验方法测试结果与讨论
        4.4.1 浸泡液p H值和重金属浓度
        4.4.2 试样质量和无侧限抗压强度
        4.4.3 土样空间均质性
        4.4.4 试样破坏情况
        4.4.5 土样中重金属浸出浓度和全量
        4.4.6 土样pH值
        4.4.7 土样干密度和粒径分布
        4.4.8 重金属化学形态
        4.4.9 土样孔隙分布
    4.5 土样环境土工参数变化对应的干湿循环次数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固化土重金属扩散和渗流运移参数测评研究
    5.1 概述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方案
        5.2.3 试样制备
        5.2.4 试验方法
    5.3 扩散试验结果与讨论
        5.3.1 试验前后土样土性指标
        5.3.2 试验前后土样孔隙水中金属浓度
        5.3.3 上层溶液金属浓度
        5.3.4 有效扩散系数和分配系数计算
        5.3.5 有效扩散系数的讨论
    5.4 渗透试验结果与讨论
        5.4.1 渗透系数
        5.4.2 渗出液pH值
        5.4.3 渗出液镍和锌浓度
        5.4.4 渗出液钙浓度
        5.4.5 USEPA 1314和USEPA 1316 试验结果比较
        5.4.6 基于柔性壁渗透试验结果求算重金属运移参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重金属污染土固化稳定化现场试验研究
    6.1 概述
    6.2 试验场地
        6.2.1 污染场地概况
        6.2.2 污染土
        6.2.3 下卧土
        6.2.4 固化剂
    6.3 固化稳定化修复
        6.3.1 试验方案
        6.3.2 施工工艺
    6.4 固化稳定化效果评价
        6.4.1 取样点位
        6.4.2 测试方法
    6.5 试验结果与讨论
        6.5.1 气温及固化土温度
        6.5.2 干密度和含水率
        6.5.3 贯入阻力
        6.5.4 回弹模量
        6.5.5 无侧限抗压强度
        6.5.6 固化土浸出毒性、酸碱度和电导率
        6.5.7 固化土中重金属化学形态
        6.5.8 下卧层土重金属全量
        6.5.9 BCP与传统固化剂性能比较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固化污染土填筑路基的耐久性与重金属运移特征研究
    7.1 概述
    7.2 试验场地概况
        7.2.1 污染场地概况
        7.2.2 污染土
        7.2.3 离场土
        7.2.4 固化剂
    7.3 固化稳定化修复及监测
        7.3.1 试验方案
        7.3.2 固化稳定化施工工艺
        7.3.3 原位测试及取样点位
        7.3.4 测试方法
    7.4 试验结果与讨论
        7.4.1 试验期间气象条件
        7.4.2 干密度
        7.4.3 贯入阻力
        7.4.4 回弹模量
        7.4.5 重金属浸出浓度
        7.4.6 固化土p H值和EC值
        7.4.7 固化土中重金属化学形态分布
        7.4.8 固化土重金属向离场土运移特征
        7.4.9 固化土重金属向离场土体扩散运移距离预测
        7.4.10 多场作用下固化土土性参数空间变异性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3)黄土丘陵沟壑区高填方建设场地变形与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填方工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压实黄土工程性质的相关研究
        1.2.2 高填方场地的沉降变形相关研究
        1.2.3 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1.2.4 填方工程沉降变形的离心模型试验的相关研究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3.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1.3.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研究区内压实黄土的工程特性研究
    2.1 研究区环境地质条件
        2.1.1 研究区的地形地貌
        2.1.2 研究区的地层岩性特征
        2.1.3 研究区的气象与水文条件
        2.1.4 兰州第四系黄土的颗粒组成特征
    2.2 黄土的压实特性
        2.2.1 细粒土的压实机理
        2.2.2 黄土填料压实的影响因素
        2.2.3 土体标准击实曲线的特征分析
        2.2.4 黄土的全击实曲线
    2.3 压实黄土的抗剪强度特性
        2.3.1 压实黄土的直接剪切试验
        2.3.2 压实黄土的三轴剪切试验
        2.3.3 压实黄土应力-应变关系归一化特性
    2.4 压实黄土的压缩固结变形特性
        2.4.1 高应力下侧限压缩特性分析
        2.4.2 压实黄土的固结压缩的时间效应分析
        2.4.3 压实黄土的次固结变形特性分析
    2.5 压实黄土的增湿变形特性
    2.6 压实黄土的渗透特性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黄土高填方场地沉降变形离心模型试验
    3.1 离心模型试验技术
        3.1.1 离心模型试验技术的发展现状
        3.1.2 离心模型试验的相似性分析
    3.2 黄土高填方沉降变形的离心模型试验
        3.2.1 离心模型试验设备
        3.2.2 高填方沉降变形离心模型试验设计
        3.2.3 离心模型制作及参数
    3.3 压实黄土填筑体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3.3.1 离心模型试验结果
        3.3.2 离心模型试验中填筑体的沉降变形计算
        3.3.3 压实黄土高填方填筑体沉降变形量与填筑高度的关系
    3.4 压实黄土离心模型试验沉降变形的时效特性
        3.4.1 离心模型试验中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3.4.2 离心模型试验中加载过程中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3.4.3 离心模型试验中稳定阶段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黄土高填方场地沉降变形研究
    4.1 黄土高填方场地沉降变形控制
        4.1.1 黄土高填方场地填筑过程与病害分析
        4.1.2 黄土高填方场地沉降变形的稳定标准
    4.2 高填方场地沉降变形计算
        4.2.1 高填方场地原地基压缩沉降变形分析
        4.2.2 高填方填筑体自身沉降变形的计算方法
    4.3 高填方自由场地沉降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4.3.1 高填方自由场地沉降变形计算的有限元模型
        4.3.2 压实黄土的固结压缩本构模型
        4.3.3 高填方自由场地沉降变形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4.4 高填方沟谷场地沉降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研究
    5.1 压实黄土高填方边坡的特点
        5.1.1 压实黄土高填方边坡病害特征分析
        5.1.2 影响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5.2 高填方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
        5.2.1 边坡稳定性传统计算方法
        5.2.2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位移有限元法-强度折减法
    5.3 压实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计算
        5.3.1 压实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计算有限元模型
        5.3.2 压实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5.4 浸水条件下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分析
        5.4.1 考虑地下水渗流的高填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5.4.2 考虑坡前蓄水条件下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兰州黄土高填方建设场地的工程实施
    6.1 高填方工程的质量控制方法
    6.2 研究区黄土高填方工程项目实施
        6.2.1 黄土高填方底部天然地基的处理措施
        6.2.2 黄土填筑体的质量控制措施
        6.2.3 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控制措施
        6.2.4 黄土高填方工程的防洪排水措施
    6.3 研究区工程关键技术效果评价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编规程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做的科研项目

(4)掺隧道洞渣改良高液限土路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液限土工程特性
        1.2.2 高液限土改良处置方法
        1.2.3 高液限土路基沉降和运营稳定性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1.3.1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目标
    1.4 技术路线
2 荔玉高速公路高液限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2.1 高液限土的分类及规范对路基的要求
    2.2 高液限土物理特性试验
        2.2.1 颗粒分析试验
        2.2.2 化学组成分析试验
        2.2.3 界限含水率试验
    2.3 高液限土力学特性试验
        2.3.1 击实试验
        2.3.2 剪切试验
        2.3.3 承载比试验
        2.3.4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3.5 静回弹模量试验
    2.4 本章小结
3 高液限土掺隧道洞渣改良技术研究
    3.1 高液限土改良
        3.1.1 改良材料选择
        3.1.2 隧道洞渣特性
        3.1.3 改良原理
        3.1.4 试验方案
    3.2 改良土工程特性研究
        3.2.1 击实试验
        3.2.2 剪切试验
        3.2.3 承载比试验
        3.2.4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3.3 改良土水稳定性研究
        3.3.1 吸水量和脱水量
        3.3.2 膨胀率
    3.4 本章小结
4 改良高液限土路基稳定性分析
    4.1 Geo Sudio2018 软件介绍
    4.2 常见的高液限土路基稳定性分析方法
        4.2.1 高液限土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4.2.2 高液限土路基沉降分析方法
    4.3 路基模拟方案
        4.3.1 路基模型和边界条件
        4.3.2 路基填筑加载过程
        4.3.3 有限元参数的选取
    4.4 改良高液限土路基边坡稳定性效果分析
    4.5 改良高液限土路基路基沉降效果分析
        4.5.1 路基填土内部土应力的变化情况
        4.5.2 路基沉降量与时间关系
    4.6 本章小结
5 改良高液限土路用特性研究
    5.1 试验路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5.1.1 施工准备工作
        5.1.2 施工工艺流程
        5.1.3 施工技术要求
    5.2 试验路段碾压效果检测
        5.2.1 压实度检测
        5.2.2 回弹弯沉值检测
    5.3 现场沉降观测
        5.3.1 测试元件的埋设及观测
        5.3.2 沉降观测数据及结果分析
    5.4 高液限土路基边坡防护设计方法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和工程项目及成果

(5)吹填土地区道路地基处理方案比选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围海筑地吹填土地基处理
        1.2.1 吹填土的基本工程特性
        1.2.2 吹填土常用地基处理方法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鱼山跨海大桥下桥接线段工程地质特性
    2.1 工程背景
        2.1.1 工程概况
        2.1.2 地理位置
        2.1.3 工程重要性
        2.1.4 气象水文
        2.1.5 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
        2.1.6 场地地震效应及场地类别划分
    2.2 鱼山跨海大桥下桥接线段工程地基特性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鱼山岛跨海大桥下桥接线段承载力理论分析
    3.1 理正岩土软件基本介绍
    3.2 地基承载力理论计算
        3.2.1 地基土填筑材料的方案选取
        3.2.2 不同桩径高压旋喷桩地基承载力计算分析
        3.2.3 不同桩长高压旋喷桩地基承载力计算分析
        3.2.4 不同桩间距高压旋喷桩地基承载力计算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鱼山岛跨海大桥下桥接线段沉降理论分析
    4.1 地基处理不同工况方案选取
    4.2 地基沉降理论计算
        4.2.1 挡墙后不同填筑材料沉降理论计算
        4.2.2 不同桩长地基沉降理论计算
        4.2.3 不同桩径地基沉降理论计算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鱼山岛跨海大桥下桥接线段沉降效果分析
    5.1 地基处理方案确定
    5.2 鱼山跨海大桥接线段沉降规律统计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6.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6)既有线黄土路基沉降调查分析及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治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黄土的工程特性研究现状
        1.3.2 黄土路基研究现状
        1.3.3 路基沉降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1.3.4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兰局管段部分黄土路基沉降调查分析与整治技术研究
    2.1 干武线路基沉降情况调查
        2.1.1 干武线概况
        2.1.2 干武线路基沉降情况
        2.1.3 干武线K40+876调查情况
        2.1.4 干武线K129+780-K129+810调查情况
    2.2 陇海线天兰段部分工点路基沉降情况调查
        2.2.1 陇海线概况
        2.2.2 陇海线K1584+640-K1584+810段调查情况
        2.2.3 陇海线K1578处调查情况
    2.3 某高速铁路个别地段路基沉降调查
        2.3.1 某高速铁路K1689+700-K1723+230段调查情况
        2.3.2 某高速铁路K1726+500-K1728+055段调查情况
        2.3.3 某高速铁路K1771+300-K1771+374段调查情况
        2.3.4 某高速铁路K1771+939-K1773+323段调查情况
        2.3.5 某高速铁路K1642+400-K1642+610段调查情况
    2.4 本章小结
3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加固某高铁路基工作性能数值模拟分析
    3.1 有限元法及ABAQUS有限元软件简介
        3.1.1 有限元法概述
        3.1.2 ABAQUS有限元软件简介
    3.2 数值模拟
        3.2.1 建立计算模型
    3.3 桩的参数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工作性能的影响
        3.3.1 桩间距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工作性能的影响
        3.3.2 桩长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工作性能的影响
        3.3.3 桩径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工作性能的影响
        3.3.4 桩体材料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工作性能的影响
    3.4 垫层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工作性能的影响
        3.4.1 垫层厚度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工作性能的影响
        3.4.2 垫层材料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工作性能的影响
        3.4.3 垫层加筋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工作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乐海围垦区道路网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软土与软土地基处理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软土特征及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2.1 软土特征
        2.1.1 软土地基的鉴别
        2.1.2 软土的工程性质
    2.2 处理目的
    2.3 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2.3.1 化学加固法
        2.3.2 减轻荷载法
        2.3.3 换填法
        2.3.4 排水固结法
        2.3.5 注浆加固法
        2.3.6 高压旋喷桩
        2.3.7 复合地基法
        2.3.8 水泥搅拌桩法
        2.3.9 CFG桩法
        2.3.10 强夯法及低能量强夯法
    2.4 本章小结
3 温州市乐海围垦区道路网工程项目概况
    3.1 项目背景及地理位置
    3.2 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3.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2.2 工程意义
    3.3 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3.4 沿线环境敏感区分布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3.5 项目区域内其他运输方式对项目的影响
    3.6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3.6.1 气象条件
        3.6.2 水文地质条件
    3.7 工程地质条件
    3.8 地基土分析与评价
    3.9 道路技术标准
        3.9.1 道路设计标准
        3.9.2 桥涵设计标准
    3.10 本章小结
4 温州市乐海围垦区道路网项目地基处理方法研究
    4.1 地基处理方法适用性分析
    4.2 地基分区域处理方案
    4.3 吹砂区域地基处理要点
        4.3.1 水泥土搅拌桩处理要点
        4.3.2 高压旋喷桩处理要点
        4.3.3 泡沫混凝土处理要点
    4.4 主次要区域低能强夯法施工要点
        4.4.1 低能量强夯施工要点
        4.4.2 低能量强夯检测验收
        4.4.3 乐海围垦区道路网低能量强夯注意事项
    4.5 路基处理施工要求
        4.5.1 路基填筑与压实度要求
        4.5.2 雨天施工措施
        4.5.3 保质保量措施
    4.6 本章小结
5 低能量强夯法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研究
    5.1 强夯法加固机理及关键指标分析
        5.1.1 强夯法加固机理
        5.1.2 强夯法关键指标分析
    5.2 有限元数值模拟
        5.2.1 模型建立理论基础
        5.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3 夯击能对有效加固深度的影响
    5.4 低能强夯法现场处理效果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泡沫轻质土在路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泡沫轻质土概述
    1.3 泡沫轻质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理论研究现状
        1.3.2 试验研究现状
        1.3.3 工程应用研究现状
    1.4 泡沫轻质土的工程应用
    1.5 问题的提出和本文的研究内容
        1.5.1 问题的提出
        1.5.2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泡沫轻质土配合比设计与制备
    2.1 泡沫轻质土配合比设计
        2.1.1 配合比设计的原则
        2.1.2 配合比原材料要求
        2.1.3 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步骤
        2.1.4 配合比设计的方案
    2.2 泡沫轻质土制作流程
        2.2.1 泡沫轻质土制作设备
        2.2.2 泡沫轻质土制作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泡沫轻质土的基本性能试验研究
    3.1 泡沫轻质土基本物理性能
        3.1.1 湿容重
        3.1.2 流动度
        3.1.3 吸水性
        3.1.4 干缩性
    3.2 泡沫轻质土基本力学性能
        3.2.1 无侧限抗压强度
        3.2.2 抗折强度
        3.2.3 弹性模量和CBR特性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程实例
    4.1 工程概况
        4.1.1 原设计内容
        4.1.2 路堤病害概况
        4.1.3 应急处理措施
        4.1.4 工程地质概况
    4.2 病害成因分析
    4.3 软基路堤稳定性分析
        4.3.1 软基路堤失稳破坏的形式
        4.3.2 极限平衡法
        4.3.3 路堤稳定性计算
    4.4 治理设计内容
        4.4.1 泡沫轻质土方案
        4.4.2 抗滑桩方案
        4.4.3 桥梁方案
        4.4.4 桩板路基方案
    4.5 方案对比分析
        4.5.1 造价估算
        4.5.2 方案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泡沫轻质土路基有限元应力位移分析
    5.1 有限元模型建立
        5.1.1 本构模型的选择
        5.1.2 基本假定
        5.1.3 模型参数
        5.1.4 几何建模
    5.2 不同填筑材料下的路堤应力位移响应
        5.2.1 不同填筑材料下的路堤竖向位移分析
        5.2.2 不同填筑材料下的路基应力分析
    5.3 不同容重泡沫轻质土下的路堤应力位移响应
        5.3.1 不同容重泡沫轻质土下的路堤竖向位移分析
        5.3.2 不同容重泡沫轻质土下的路基应力分析
    5.4 不同弹性模量泡沫轻质土下的路堤应力位移响应
        5.4.1 不同弹性模量泡沫轻质土下的路堤竖向位移分析
        5.4.2 不同弹性模量泡沫轻质土下的路基应力分析
    5.5 不同填筑高度下泡沫轻质土的路堤应力位移响应
        5.5.1 不同填筑高度下泡沫轻质土的路堤竖向位移分析
        5.5.2 不同填筑高度下泡沫轻质土的路基应力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泡沫轻质土路基填筑施工
    6.1 施工准备
        6.1.1 现场配合比试验
        6.1.2 现场场地准备
    6.2 施工工艺及方法
        6.2.1 施工工艺流程
        6.2.2 主要工序施工方法
    6.3 施工工序及要点
        6.3.1 施工工序
        6.3.2 施工要点
    6.4 施工质量检测与控制
        6.4.1 现场控制指标
        6.4.2 固化后的试验检测
    6.5 工程运营情况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路基加宽不均匀沉降及其对路面结构应力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 公路加宽工程主要病害及原因分析
        1.2.1 公路加宽工程主要病害
        1.2.2 公路加宽工程主要病害原因分析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理论研究
        1.3.2 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1.3.3 差异沉降对路面结构的影响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有限元基本理论与数值模型的建立
    2.1 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
    2.2 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2.2.1 相关概念介绍
        2.2.2 沉降计算方法
        2.2.3 岩土本构关系
    2.3 路基加宽有限元模型
        2.3.1 基本假设
        2.3.2 路基模型尺寸
        2.3.3 路基模型参数
        2.3.4 网格划分
        2.3.5 计算流程
    2.4 有限元模型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3.1 不同拓宽方式下拓宽路基变形性状分析
        3.1.1 单侧加宽
        3.1.2 双侧加宽
    3.2 不同拓宽宽度下拓宽路基变形性状分析
    3.3 路基高度对拓宽路基变形性状分析
    3.4 新路基土质差异下拓宽路基变形性状分析
        3.4.1 不同新路基模量的影响
        3.4.2 不同新路基填土重度的影响
    3.5 软土地基性质对差异沉降的影响
    3.6 路基填筑速率对差异沉降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均匀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4.1 削坡与台阶开挖
        4.1.1 削坡与台阶开挖的作用
        4.1.2 削坡与台阶开挖的方式
        4.1.3 削坡计算结果分析
        4.1.4 台阶开挖计算结果分析
    4.2 轻质土拓宽路基
        4.2.1 轻质土路基
        4.2.2 轻质土填筑厚度与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关系分析
        4.2.3 轻质土重度与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关系分析
    4.3 土工材料处治不均匀沉降
        4.3.1 材料性能
        4.3.2 加固机理
        4.3.3 土工格室处治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4.3.4 土工材料在公路扩建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路面结构的影响分析
    5.1 不均匀沉降对路面结构的力学影响
        5.1.1 计算模型的建立
        5.1.2 路面结构材料参数
        5.1.3 路面各结构层附加应力分析
        5.1.4 基层参数对路面附加应力影响
        5.1.5 底基层参数对路面附加应力影响
        5.1.6 面层参数对路面附加应力影响
        5.1.7 不均匀沉降量和路面宽度对附加应力影响
        5.1.8 考虑不均匀沉降下的路面附加应力计算
    5.2 考虑不均匀沉降的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深茂铁路阳西至马踏段高液限土改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液限土工程特性
        1.1.2 高液限土填筑路堤病害及影响因素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工点高液限土的工程性质
    2.1 引言
    2.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2.3 填料来源调查原则
    2.4 填料来源土的土工试验内容
        2.4.1 填料的试验内容
        2.4.2 颗粒分析
        2.4.3 液塑限试验
    2.5 填料初选结果
        2.5.1 高液限粉质粘土D组填料
        2.5.2 低液限粉质粘土C组填料
        2.5.3 细圆砾土A组填料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点高液限土改良研究
    3.1 引言
    3.2 晾晒法
    3.3 掺砂、碎石改良法
    3.4 掺石灰改良法
        3.4.1 石灰改良高液限土原理
        3.4.2 石灰改良效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石灰改良高液限土填筑工艺试验
    4.1 引言
    4.2 填筑工艺试验方案
    4.3 填筑工艺试验施工
    4.4 填筑工艺试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液限土改良土填筑施工指南与效果评价
    5.1 引言
    5.2 高液限土改良土填筑施工主要参数
    5.3 填筑工艺试验流程
    5.4 石灰改良高液限土填筑施工指南
        5.4.1 改良土配合比确定
        5.4.2 路基填筑
        5.4.3 基底处理
        5.4.4 施工测量
        5.4.5 填料摊铺整形
        5.4.6 碾压
        5.4.7 检测
    5.5 施工注意事项
    5.6 填筑效果评价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工作简历

四、冲填土填筑路基的设计施工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膨胀土填方路基变形稳定特性及处治技术研究[D]. 秦梓航. 广西大学, 2021(12)
  • [2]镍锌复合重金属污染黏土固化稳定化研究 ——可持续固化剂研发与性能测评[D]. 冯亚松. 东南大学, 2021(02)
  • [3]黄土丘陵沟壑区高填方建设场地变形与稳定性研究[D]. 来春景.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2)
  • [4]掺隧道洞渣改良高液限土路用特性研究[D]. 李成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5]吹填土地区道路地基处理方案比选及效果分析[D]. 乐杉楠.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6]既有线黄土路基沉降调查分析及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治理技术研究[D]. 于景铭.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7]乐海围垦区道路网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D]. 谢卫红.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1)
  • [8]泡沫轻质土在路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蔡历颖.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4)
  • [9]路基加宽不均匀沉降及其对路面结构应力影响分析[D]. 胡志强. 湖南大学, 2019(01)
  • [10]深茂铁路阳西至马踏段高液限土改良研究[D]. 姜起斌.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路基冲填填筑设计与施工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