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分复用星形网的波长重用扩容(论文文献综述)
高鹏[1](2018)在《大连移动XG-PON接入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互联网的发展促进家庭宽带的迅猛增长,运营商新增收入的主攻方向已经由话务转为宽带业务并日趋成为支柱业务。现有PON网络已经无法支撑未来的网络发展,迫切需要将现有网络向支持更大带宽的XG-PON网络发展。本文通过介绍现光纤接入网PON接入的种类优点及下一代PON发展趋势,同时介绍了 ODN无源光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着重介绍XG-PON技术为代表的下一代GPON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结合大连移动现有网络接入结构,以FTTX为接入方式设计基础,分别对OLT上层光缆建设,OLT和ONU之间ODN网络进行规划和预配置,对现网运用常见的一二级分光经验、分光比的选择进行测试说明,并对整个光路衰减、ONU放置距离等关键参数进行设计并测试合理性。最后,结合XG-PON在大华名城居民小区实际项目中的实例对网络的整体规划建设、分光比分光器选择、合波器的选用、网管及业务开通进行了设计和业务测试,项目达到了设计要求,建设成果令人满意。
曹海涛[2](2011)在《中国铁通葫芦岛分公司城域网和光接入网的设计与建设》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商业竞争的需求,利用网络获取最新信息,在网上进行交易、宣传、娱乐、医疗、教育等的用户数量大幅增加。业务量和数据流量持续快速增长,互联网对带宽的需求呈飞速增长的势头,设计建设新一代城域网,使企业在新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形势,已成为各电信运营商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系统分析了近年来城域承载网、IP城域网、GPON基础网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讨论了中国铁通葫芦岛分公司城域网具有的功能和实现的方法,分析了DWDM、IP、GPON技术在城域网建设中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本论文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对中国铁通葫芦岛分公司城域网的建设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基于DWDM、GPON技术的宽带IP城域网具有自己独特的构成原理和技术特点,规划建设时应根据具体业务需求、目标灵活的选用最适合的组网策略,达到效益最佳化目的,注重日后系统的平滑升级,并对城域网技术发展及前景进行了展望。中国铁通葫芦岛公司城域网的建设将极大的促进当地IP宽带业务的发展,满足人们不断增加的网络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的不断优化,基于DWDM、GPON技术的宽带IP城域网将更加完美,为人们提供更加廉价、方便的全方位的通信服务。
王硕[3](2010)在《铁通城域传送网扩容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高速发展,电信网已经取代了其他通信网成为我国最大通信网络。为通信系统提供自动化控制使整个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转,是保证优质通信服务必要条件。使庞大的通信系统能够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必须为其配备现代化先进信息传递系统,将从通信站所监测到的各种运行保护等信息及时准确地发送到网络管理中心,便于网管中心进行判断发出调度指令确保通信网安全可靠运行。另外,随着电信客户数量的不断增长,大量的办公自动化信息,话音,图像,网络性能采集信息都需要传输,这就对通信的质量,通道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电信市场出现多家运营公司竞争的局面,各家运营公司都竭尽全力拓展自己的服务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竞争的气氛日益浓厚;各种电信业务特别是IP业务的竞争势必引发传输领域的竞争。在此背景下,既要为客户提高传输速率,又必须确保传输网络安全、可靠,网络设计和组网的合理性将决定给客户提供的网络服务质量。本课题首先论述了城域网的概念、结构及几种组网的技术,对SDH、波分技术、MSTP技术进行了介绍,探讨了城域传输网建设的原则和要求,’通过分析城域网承载的业务类型引出了天津铁通各业务网的发展规划及对城域网提供传输通路的需求。并根据天津城域网现状结合业务发展预测了传输通路的需求,确定了天津城域光传送网的扩容方案(网络结构及规模)。从网络规划、设备选型、工程实施等方面论述了城域传输网建设中实际的发展与具体措施。
马德发[4](2008)在《SDH&DWDM技术在濮阳本地网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随着电信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步数字系列(SDH)逐渐取代了准同步数字系列(PDH)。SDH体制具有传输容量大、组网灵活、长途传输质量高等有点,因而其广泛应用于光纤传输系统中,成为通信运营商建设光传输网络的主流技术。密集型光波复用(DWDM)是能组合一组光波长用一根光纤进行传送。这是一项用来在现有的光纤骨干网上提高带宽的激光技术,这样,在给定的信息传输容量下,就可以减少所需要的光纤的总数量,大大地提高传输资源利用率。DWDM的一个关键优点是它的协议和传输速度是不相关的。基于DWDM的网络可以采用IP协议、ATM、SONET/SDH、以太网协议来传输数据,因此,基于DWDM的网络可以在一个激光信道上以不同的速度传输不同类型的数据流量。SDH技术和DWDM技术的结合为通信传输网络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组网结构和配置应用。本论文在介绍和分析DWDM和SDH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濮阳本地传输网建设的实践,探讨了城域传输网建设的原则和要求,并且根据作者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和处理方法,从网络规划、设备选型、工程实施,实用效果等方面论述了城域传输网建设中实际的发展与具体措施,本文研究内容对其他城域传输网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存义[5](2007)在《光网络的组网优化设计》文中指出光纤通信的产生和发展是电信史上的一场重要革命,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数据业务的增长,网络的带宽需求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这使光网络成为光纤通信技术活跃的领域。光网络优化设计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本文首先明确了光网络的概念、分层模型、发展、特点、应用以及研究现状。接着阐述了光网络组网技术的优化,然后较详细地讲述了光网络优化设计的具体方法,并针对旅行商(Travalling Salesman Problem,TSP)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蚁群算法。这种算法引入了人工蚂蚁的最大最小信息素和信息素更新机制等,避免了过早停滞的缺点,增强了局部和全局的搜索能力,提高了解的质量。同时对改进算法进行了二十五个节点的仿真,其结果表现出较好的特性。目前我国的工程现状都是根据设计人员的经验和用户的需求来进行网络设计的,本文规划和仿真出九个节点的最短环路,用来指导环形光网络设计,随后使用华为的光网络设备组建网络,进一步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光网络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和预测。
吕翔[6](2006)在《波长路由光网络相关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光纤由于其巨大带宽和极低的传输损耗而迅速替代铜缆而成为干线网的主要传输介质。而随着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WDM)的发展,使得光纤链路上可用的波长数目大大增加,并促使WDM层的形成。如何利用WDM层的巨大带宽来实现灵活的组网,是网络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波长路由光网络(WRON)以其强大的可管理性、灵活性、透明性成为最主要的WDM层组网技术之一。它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类型。路由与波长分配问题(RWA)是其核心问题;在其上实现故障管理,为用户提供有服务质量(QoS)保障的服务是当前对它的一个要求。 本文主要围绕波长路由光网络展开,对波长路由光网络中的路由与波长分配问题、故障管理问题、相关图论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工作主要有: 1.研究了环形拓扑结构的波长路由光网络中的RWA问题; 2.研究了星形拓扑结构的波长路由光网络中的静态RWA问题; 3.对动态星形拓扑的波长路由光网络进行了建模与分析; 4.对于考虑采用了保护机制的波长路由光网络进行了建模仿真; 5.研究了网络中的K-shortest寻径问题; 6.研究了网络中的多约束QoS寻径问题。 未来光网络的一个发展趋势是IP over DWDM。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波长路由光网络必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甘朝钦,张明德,孙小菡[7](2002)在《波长二次重用的双向WDM星形单跳网》文中认为针对有限的数据信道波长数对波分复用星形单跳网容量的限制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波长二次重用、单纤双向传输和多耦合器内连相结合的组网扩容解决方法.与常规波分复用星形网相比,该方法不但将网络所支持的节点数增加了两倍;而且网络的所有数据信道波长都得到二次重用,网络最大吞吐量也增加了两倍;在网络节点数不变的条件下,不但可节省一半的光纤,而且通过波长的二次重用,可大大减小网络中通信节点的排队时延,缓和各通信节点对数据信道波长使用权的竞争矛盾,有效地改善网络性能。
甘朝钦,张明德,孙小菡[8](2002)在《波分复用星形单跳网的波长二次重用扩容》文中研究说明有限的数据信道波长数严格限制着波分复用星形单跳网容量 .对此 ,本文提出了一种波长二次重用和多耦合器内连相结合的组网扩容方法 .和常规波分复用星形网相比 ,该方法不但将网络所支持的节点数增加两倍 ;而且网络的所有数据信道波长都得到二次重用 ,网络最大吞吐量也增加两倍 ;在网络节点数不变的条件下 ,通过波长的二次重用 ,可大大减小网络中通信节点的排队时延 ,缓和各通信节点对数据信道波长使用权的竞争矛盾 ,有效地改善网络性能 .此外 ,该方法结构简单 ,易于实施
刘继红[9](2002)在《WDM星形全光网络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研究了WDM星形光网络中静态业务条件下的路由与波长分配问题。首先,概述了全光网络的概念、结构以及WDM波长路由光网络中的关键技术,详细阐述了波长路由光网络中路由与波长分配的原理,研究了已有算法的实现策略。接着,在改进星形波长路由光网络保护方式的基础上,构造了一种分析星形网络波长分配问题的模型,并由此得出确定波长下限范围的有效方法。然后,利用禁忌搜索算法和图着色理论,提出了一种解决星形网络中RWA问题的启发式算法,利用该算法研究了星形光网络在链路光纤和节点配置不同时的网络特性和生存性设计。最后,本文还构造了一个解决环网中路由与波长分配问题的启发式算法,利用算法的计算结果研究了用环形和星形两种结构设计WDM光网络时的不同特性。
甘朝钦,张明德,孙小菡[10](2001)在《波分复用星形网的波长重用扩容》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有限的数据信道波长对波分复用星形单跳网容量限制 ,提出了一种波长重用和多耦合器内连相结合的组网扩容方法 .该方法不但可将网络所支持的节点数 (网络容量 )扩大一倍 ;而且网络的所有数据信道波长都得到重用 ,网络的吞吐量增加一倍 .在网络节点数不变的条件下 ,通过波长重用 ,可大大减少网络中通信节点的排队时延 ,缓和各通信节点对数据信道波长使用权的竞争矛盾 ,有效地改善网络性能 .此外 ,该方法结构简单 ,易于实施 .
二、波分复用星形网的波长重用扩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波分复用星形网的波长重用扩容(论文提纲范文)
(1)大连移动XG-PON接入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XG-PON产生与技术特点 |
1.1 PON的基本概念与标准化历程 |
1.2 现网主用PON的技术特点 |
1.2.1 EPON |
1.2.2 GPON |
1.3 现网主用PON的10G升级版 |
1.3.1 XEPON |
1.3.2 XG-PON |
1.3.3 两种10GPON技术的比较 |
第二章 XG-PON系统构成与发展 |
2.1 XG-PON结构概况 |
2.2 XG-PON系统重要技术 |
2.2.1 DBA(动态带宽分配)技术 |
2.2.2 数据加密技术AES |
2.2.3 数据校验FEC |
2.2.4 突发同步 |
2.2.5 测距与时延补偿 |
2.2.6 XG-PON认证机制 |
2.3 XG-PON的下一代技术 |
第三章 XG-PON接入场景分析与链路保护 |
3.1 XG-PON与GPON共存的可行性 |
3.2 共存组网下带宽的分配 |
3.3 XG-PON接入场景 |
3.3.1 FTTH新建 |
3.3.2 FTTH改造 |
3.3.3 FTTB新建 |
3.3.4 FTTB改造 |
3.4 XG-PON的TypeB保护 |
3.4.1 Type B保护的定义 |
3.4.2 Type B单归属场景 |
3.4.3 Type B双归属场景 |
3.5 XG-PON的TypeC保护 |
3.5.1 Type C保护的定义 |
3.5.2 Type C单归属场景 |
3.5.3 TypeC双归属场景 |
第四章 大连移动XG-PON接入设计 |
4.1 大连移动XG-PON升级的背景与原则 |
4.1.1 设计背景 |
4.1.2 设计原则 |
4.2 ODN的设计规划 |
4.2.1 ODN覆盖范围测算 |
4.2.2 ODN末端设备选择 |
4.2.3 分光器的位置与分光比选择 |
4.2.4 共享组网下ODN改造方式 |
4.2.5 商用/民用ODN模型 |
4.3 大连移动XG-PON部署场景选择 |
4.4 网络保护设计规范 |
4.5 Vlan与IP地址规划 |
4.5.1 Vlan使用规划 |
4.5.2 IP使用规划 |
4.6 现有网络开展大带宽业务容量计算 |
4.7 光功率设计规范 |
4.8 FTTH模式下入户光缆的敷设 |
第五章 某居民小区项目实例 |
5.1 项目概述 |
5.2 工程建设方案 |
5.2.1 OLT机房选址 |
5.2.2 通信管道设计方案 |
5.2.3 光缆设计方案 |
5.2.4 XG-PON设备设计方案 |
5.2.5 网络保护方案 |
5.3 园区光缆设计指标 |
5.4 网管系统 |
5.5 业务激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中国铁通葫芦岛分公司城域网和光接入网的设计与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城域综合承载网建设 |
1.1 业务发展对城域综合承载网的需求 |
1.2 城域综合承载网的建设思路 |
1.2.1 波分复用(WDM)技术的发展 |
1.2.2 城域网(MAN)建设 |
1.2.3 波分复用技术 |
1.3 DWDM城域综合承载网建设方案 |
1.3.1 DWDM在城域网的现状 |
1.3.2 构建DWDM城域综合承载网 |
1.4. 中国铁通葫芦岛分公司城域综合承载网建设方案 |
1.4.1 当前现状 |
1.4.2 网络规划与设计 |
第二章 IP城域网建设 |
2.1 IP城域网概述 |
2.1.1 IP城域网的概念 |
2.1.2 IP城域网的业务定位 |
2.1.3 IP城域网的分层结构 |
2.2 IP城域网的建设 |
2.2.1 采用高速路由器为核心组建IP城域网 |
2.2.2 采用高速LAN交换机为核心组建IP城域网 |
2.2.3 两种方案的技术特点比较 |
2.3 IP城域网需要规划与设计 |
2.3.1 IP城域网规划与设计的意义 |
2.3.2 IP城域网规划与设计的指标 |
2.4. IP城域网网络拓扑结构的规划与设计 |
2.4.1 IP城域网所采用的三种技术 |
2.4.2 IP城域网网络拓扑结构 |
2.5 IP城域网网络层的规划与设计 |
2.5.1 路由设计 |
2.5.2 IP地址规划和域名体系结构 |
2.5.3 流量工程 |
2.5.4 QOS策略 |
2.5.5 MPLS VPN技术规划 |
2.6 宽带接入认证的优化 |
2.6.1 宽带接入平台的要求 |
2.6.2 宽带接入认证的方式和现状 |
2.6.3 宽带接入认证平台建设方案 |
2.6.4 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 |
2.7 IP城域网网络管理的规划与设计 |
2.7.1 IP城域网所需要的网管功能 |
2.7.2 IP城域网网管的基本功能 |
2.7.3 IP城域网网管的特殊要求 |
2.8 IP城域网网络安全的规划 |
2.8.1 黑客网络攻击的一般过程 |
2.8.2 网络安全的几项关键技术 |
2.8.3 网络的安全策略 |
2.9 城域传送网络技术 |
2.9.1 IP城域网的特点 |
2.9.2 当前城域传送网的现状及不足 |
2.9.3 城域传送网络优化的原则 |
2.9.4 当前发展的城域传送网络技术 |
2.9.5 城域传送网络的优化策略 |
2.10 中国铁通葫芦岛分公司IP城域网建设方案 |
2.10.1 网络现状分析 |
2.10.2 网络规划与设计 |
第三章 GPON基础网建设 |
3.1 GPON技术浅析 |
3.2 GPON系统组成及特点 |
3.2.1 GPON系统组成 |
3.2.2 GPON技术特点 |
3.3 GPON在FTTN中的应用模式 |
3.3.1 FTTB应用模式 |
3.3.2 FTTH应用模式 |
3.4 GPON组网方案 |
3.4.1 星型方式 |
3.4.2 树形方式 |
3.4.3 总线方式 |
3.5 GPON工程建设原则 |
3.5.1 OLT设置原则 |
3.5.2 ONU选择类型 |
3.5.3 主干光缆及配光缆配套原则 |
3.5.4 光分路器配置原则 |
3.5.5 光通道衰减核算 |
3.5.6 ODN光缆容量配置 |
3.6 GPON在某社会住宅项目中的应用实例 |
3.6.1 项目概况 |
3.6.2 解决方案 |
3.7 中国铁通葫芦岛分公司GPON基础网建设 |
3.7.1 GPON设备FTTN的主要可应用形态 |
3.7.2 GPON基础网建设情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铁通城域传送网扩容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城域网组网方式—SDH网络 |
2.1 SDH概述 |
2.1.1 SDH简介 |
2.1.2 SDH特点 |
2.1.3 SDH网络的常见网元 |
2.2 SDH的速率与帧结构 |
2.2.1 网络节点接口 |
2.2.2 同步数字体的速率 |
2.2.3 SDH的帧结构 |
2.3 SDH的段开销字节 |
2.3.1 STM-1段开销字节的安排和功能 |
2.3.2 STM-N(N=4,16,64)段开销字节的安排 |
2.4 SDH网络规划 |
2.4.1 SDH的组网原则 |
2.4.2 SDH网络拓扑的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城域网组网方式——WDM业务平台 |
3.1 DWDM技术产生背景 |
3.2 DWDM原理概述 |
3.3 DWDM网元组成 |
3.4 其他波分系统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城域网组网方式——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 |
4.1 MSTP技术特点 |
4.2 MSTP应用场合及应用注意的问题 |
4.2.1 MSTP应用场合 |
4.2.2 MSTP应注意的问题 |
4.3 MSTP技术的发展趋势 |
4.4 其他传输技术简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城域传送网组网结构与规划原则 |
5.1 城域传送组网结构及各层功能 |
5.2 城域传送网规划建设中注意的问题 |
5.3 城域传送网建设思路和原则 |
5.4 城域传送网容量配置原则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天津铁通城域传输网的扩容方案 |
6.1 城域传输网扩容背景 |
6.1.1 天津市概况简介 |
6.1.2 天津市本地城域网网络现状 |
6.1.3 存在问题及扩容该网络的必要性 |
6.2 新组网方案 |
6.2.1 业务需求及资源分析 |
6.2.2 网络结构及设计方案的确定 |
6.3 设备的选型及功能说明 |
6.3.1 设备选型 |
6.3.2 所选设备的技术特点和适用性 |
6.4 光纤中继距离计算 |
6.5 新建核心层波分环 |
6.6 新建SDH2.5/10G MSTP汇聚环 |
6.7 网络同步设计 |
6.8 公务系统设计 |
6.9 设备说明 |
6.10 扩容方案实施分析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天津铁通城域网扩容总结 |
7.2 未来城域网发展展望 |
7.2.1 现有城域光网络的不足 |
7.2.2 城域光网络的发展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SDH&DWDM技术在濮阳本地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作者在该项工程中的工作 |
1.3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SDH和DWDM技术介绍 |
2.1 SDH技术 |
2.1.1 概述 |
2.1.2 SDH结构 |
2.1.3 映射和复用 |
2.1.4 组网与保护 |
2.2 DWDM技术 |
2.2.1 概述 |
2.2.2 DWDM技术原理 |
2.2.3 DWDM网元组成 |
第三章 濮阳本地DWDM网的网络规划 |
3.1 濮阳本地DWDM网现状 |
3.2 濮阳本地DWDM网的组网方案 |
第四章 濮阳本地DWDM网的设备选型 |
4.1 设备选型的过程 |
4.2 所选设备的技术特点和适用性 |
第五章 濮阳本地DWDM网工程的实施 |
5.1 设备硬件的安装与调测以及业务配置 |
5.2 网管的安装与使用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获奖情况 |
(5)光网络的组网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光网络概述 |
1.1 光网络概述 |
1.1.1 光网络的概念 |
1.1.2 光网络的分层结构 |
1.1.3 光网络的横向分割结构 |
1.2 光网络的发展 |
1.3 光网络的应用 |
1.4 光网络的优点 |
1.5 光网络的演进 |
1.6 光网络的研究现状 |
1.7 本文的内容安排 |
2 光网络组网技术的优化 |
2.1 光网络的节点优化 |
2.1.1 光网络的节点技术的发展 |
2.1.2 光交叉连接设备(OXC) |
2.1.3 光分叉复用设备(OADM) |
2.1.4 节点设备的关键技术 |
2.2 光网络的线路优化 |
2.2.1 光纤技术 |
2.2.2 光缆技术 |
2.2.3 传输损伤和改善 |
2.3 光放大技术 |
2.3.1 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 |
2.3.2 拉曼放大器(FRA) |
2.3.3 半导体光放大器(SOA) |
3 光网络的优化设计 |
3.1 光网络的拓扑结构 |
3.1.1 网络的物理拓扑 |
3.1.2 网络的逻辑拓扑 |
3.1.3 自愈网 |
3.2 光网络的优化设计 |
3.2.1 网络优化设计概述 |
3.2.2 表征光网络的参数 |
3.2.3 光网络优化设计的主要思想 |
3.2.4 光网络优化设计的原则 |
3.2.5 光网络优化设计的主要任务 |
3.2.6 光网络优化设计的内容 |
3.2.7 光网络优化设计的步骤 |
3.3 几种典型网络的优化设计 |
3.3.1 树状网的优化设计 |
3.3.2 环形光网络的优化设计 |
3.3.3 网状光网络的优化设计 |
4 改进的蚁群算法及其在环形光网络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
4.1 旅行商和光缆路由问题 |
4.2 蚁群算法 |
4.2.1 蚁群的觅食过程 |
4.2.2 蚁群算法的原理 |
4.2.3 蚁群算法的特点 |
4.2.4 蚂蚁算法的研究现状 |
4.2.5 蚂蚁算法的应用 |
4.3 改进的蚁群算法及其仿真试验 |
4.3.1 改进的蚁群算法 |
4.3.2 仿真试验 |
4.4 组网实例 |
4.4.1 用改进的蚁群算法求最短路径 |
4.4.2 设备选型 |
4.4.3 系统设计 |
5 结语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波长路由光网络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英文摘要) |
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1.1 本论文中的研究对象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论文的内容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1.6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光纤通信网络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
2.1 引言 |
2.2 光纤通信网络中常用器件介绍 |
2.3 光纤通信网络中的带宽复用技术 |
2.4 当前光纤通信网络的格局 |
2.5 本章小结 |
2.6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波长路由光网络概述及RWA问题研究 |
3.1 波长路由光网络简介 |
3.2 波长路由光网络中的主要设备 |
3.3 波长路由光网络中RWA问题 |
3.4 静态环形波长路由光网络的RWA问题 |
3.5 静态星形波长路由光网络的RWA问题 |
3.6 WDM星形网中的动态 RWA问题及相关模型的建立 |
3.7 本章小结 |
3.8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波长路由光网络的故障管理及建模仿真 |
4.1 网络故障管理相关概念介绍 |
4.2 波长路由光网络中的QoS概念及分析 |
4.3 多故障网络的建模与仿真 |
4.4 仿真程序的建立及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4.6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与波长路由光网络相关的图论问题研究 |
5.1 概述 |
5.2 图着色问题 |
5.3 最短径寻径问题 |
5.4 K-shortest寻径问题 |
5.5 多约束QoS寻径问题 |
5.6 本章小结 |
5.7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的总结 |
6.2 光网络的发展趋势 |
6.3 进一步工作及展望 |
6.4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波长二次重用的双向WDM星形单跳网(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波长二次重用的双向WDM星形单跳网结构 |
2.1 可调波长选择路由器 |
2.2 网络结构 |
3 网络数据波长的二次重用特性 |
4 对光放大器的要求 |
4.1 增益 |
4.2 输出功率 |
5 网络的最大节点数 |
6 结论 |
(8)波分复用星形单跳网的波长二次重用扩容(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波长二次重用的WDM星形单跳网结构 |
3 网络波长的二次重用特性 |
4 对光放大器的要求 |
4.1 增益 |
4.2 输出功率 |
5 网络的最大节点数 |
6 网络的最大信道波长数 |
7 结论 |
(9)WDM星形全光网络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第一章 全光网概述 |
1.1 全光网络概念及其特点 |
1.2 光通信网络结构 |
1.2.1 光通信网络演化过程 |
1.2.2 光通信网络分层结构 |
1.3 构建WDM波长路由全光网络的关键技术 |
1.3.1 传输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
1.3.2 网络节点技术 |
1.3.3 网络拓扑结构 |
1.3.4 网络控制与管理 |
第二章 WDM光网络中路由与波长分配的原理 |
2.1 RWA问题基本概念 |
2.2 RWA问题的优化模型 |
2.2.1 整数线性规划 |
2.2.2 RWA问题的ILP模型 |
2.3 解决RWA问题的算法原理 |
2.3.1 启发式算法 |
2.3.2 RWA算法原理与策略 |
2.3.3 RWA算法性能分析 |
2.4 禁忌搜索算法 |
2.4.1 局部搜索算法 |
2.4.2 禁忌搜索算法 |
2.5 RWA优化设计的其它几个问题 |
2.5.1 RWA优化目标 |
2.5.2 波长分配下限范围分析 |
2.5.3 影响RWA问题求解的几个因素 |
第三章 WDM星形光网络中的路由与波长分配 |
3.1 星形网络结构设计 |
3.2 RWA优化模型建立与分析 |
3.2.1 业务模型与研究对象 |
3.2.2 波长分配优化目标的选择 |
3.2.3 工作波长分配优化模型 |
3.2.4 波长分配问题的复杂性与理论下限范围分析 |
3.3 算法设计与验证 |
3.3.1 核心算法描述 |
3.3.2 核心算法程序设计说明 |
3.3.3 算法验证 |
3.4 对称连接时的波长分配 |
3.4.1 单光纤网络 |
3.4.2 多光纤网络 |
3.4.3 WR具有波长转换功能 |
3.5 不对称连接时的波长分配 |
3.5.1 单光纤网络 |
3.5.2 多光纤网络 |
3.6 WR有本地业务时的波长分配 |
3.7 星形网络生存性优化设计 |
3.7.1 WP网络设计 |
3.7.2 VWP网络设计 |
3.7.3 设计结果与分析 |
3.8 小结 |
第四章 星形和环形网络结构的比较 |
4.1 引言 |
4.2 WDM环网RWA算法 |
4.2.1 优化模型分析 |
4.2.2 启发式算法 |
4.2.3 结果分析 |
4.3 采用环形和星形结构的网络优化设计比较 |
4.3.1 两种网络结构的差别 |
4.3.2 光纤用量和设备复杂性的比较 |
4.3.3 其它特性的比较 |
4.4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A |
附录B |
(10)波分复用星形网的波长重用扩容(论文提纲范文)
1 波长重用的WDM星形单跳网结构 |
1.1 可调多波长选择路由器 |
1.2 网络结构 |
2 网络的波长重用特性 |
3 对光放大器的要求 |
3.1 增益 |
3.2 输出功率 |
4 网络的最大节点数 |
5 网络的最大信道波长数 |
6 结论 |
四、波分复用星形网的波长重用扩容(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连移动XG-PON接入设计与实现[D]. 高鹏. 大连交通大学, 2018(08)
- [2]中国铁通葫芦岛分公司城域网和光接入网的设计与建设[D]. 曹海涛.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4)
- [3]铁通城域传送网扩容设计与实现[D]. 王硕.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2)
- [4]SDH&DWDM技术在濮阳本地网中的应用[D]. 马德发. 西北大学, 2008(10)
- [5]光网络的组网优化设计[D]. 李存义. 兰州大学, 2007(04)
- [6]波长路由光网络相关问题研究[D]. 吕翔. 浙江大学, 2006(09)
- [7]波长二次重用的双向WDM星形单跳网[J]. 甘朝钦,张明德,孙小菡.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2(10)
- [8]波分复用星形单跳网的波长二次重用扩容[J]. 甘朝钦,张明德,孙小菡. 电子学报, 2002(04)
- [9]WDM星形全光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 刘继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2(02)
- [10]波分复用星形网的波长重用扩容[J]. 甘朝钦,张明德,孙小菡. 应用科学学报, 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