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将增加新成员

中国工程院将增加新成员

一、中国工程院将添新成员(论文文献综述)

徐莉莎[1](2021)在《瞄准“碳中和+” 天府永兴实验室来了》文中研究指明12月23日清早,天府新区兴隆湖畔的天府海创园12号楼,硕大的“天府实验室”灯牌被点亮。9时40分,一楼大厅掌声热烈。在省市相关领导和碳中和领域院士专家的见证下,“天府永兴实验室”的牌匾徐徐展露。继今年6月天府兴隆湖实验室揭牌后,天府实验室体系再添新成员——天?

黄栗[2](2020)在《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研究》文中认为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是我国土家族最早的起源地之一,也是目前保留土家民俗文化较为完整的地区之一,湘西土家族民俗文化是土家人长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共享、传承的文化体系,也是土家族特有的文化惯例。然而当前湘西地区的土家民俗文化现状令人担忧:传统土家村落呈“空心化”和“分散化”日益严重,社会的不断发展让土家民俗文化失去了原来的功能价值和社会作用。面对眼下的生存困局,如何找出切实有效的文化保护措施,为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寻找到新的机遇正是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对此,本文选择从教育研究的角度切入,探讨教育是如何在湘西土家地区多个“文化场”中建构起特有的传承机制,通过教育来构建不同“场”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协同机制。进一步思考了教育对于土家民俗文化在当前传承起到何种关键作用,通过运用技术资源,运用更合理、更有效的教育手段来帮助民俗文化传承走出现实泥淖。第一章“湘西州土家民俗文化的基本状况”,本章主要对湘西地区土家民俗文化当前现状作研究概述,内容包括介绍土家族在湖南省湘西地区的分布情况,以及对当地土家族的发展历史进行全面考据。通过查阅已有的相关文献资料和多次的实地走访考察,并与多位当地土家文化学者进行交流之后,重新梳理了湘西土家民俗的文化起源。另外,本文从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角度,在已有基础上建立湘西土家民俗文化研究框架,试图将土家民俗按照“物质生产民俗”“节庆仪式民俗”“人生礼仪民俗”“社会关系民俗”进行分类。第二章“‘家庭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本章内容的核心问题在于探讨家庭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研究家庭教育机制的建立并分析家庭教育模式特点。对于土家地区的民俗文化传承问题而言,“家庭场”中的教育内涵机制与行为模式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论文中试图明晰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在家庭的文化空间里遵循着怎样的特殊规律,为制定土家民俗文化保护措施提供了哪些富有价值的参考。第三章“‘学校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家庭场”教育的逐渐退场导致文化传承陷入危机之后,当地中小学校部门构成的“学校场”开始了新的传承接力。本章以土家族地区的中小学校开展教学情况为研究主线,一方面探讨了中小学校如何帮助民俗文化向下传承,在文化教育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创新尝试;另一方面也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进行客观分析,并结合实际来提出应对策略。第四章“‘职训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从中小学校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湘西地区的学校教育搭建起了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新的思路。本章主要以分析土家民俗文化作为打造湘西地区的文化品牌,如何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职业教育又将如何能够让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朝向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推进,为民俗文化传承赋予更多的新生动力,成为了实现文化长久保护发展的有效举措。第五章“‘媒介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本章主要探讨新媒体技术对文化传承教育具有哪些重要优势。作为文化教育的“第四系统”,从社交媒体平台到移动自媒体技术再到VR虚拟现实技术,新媒体传播正在打破文化传承在各个不同的“教育场”间的边界,让土家民俗文化进入到了更大、更自由、更包容的教育空间里。因此,“媒介场”应当成为今后研究土家民俗文化新的传承教育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去思考能否拥有更多可能性。第六章“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体系构建”,本章试图将文化传承教育的“家庭场”“学校场”“职训场”“媒介场”打造成为“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当中目的在于探讨不同“教育场”之间如何形成集体合力,包括制定文化教育目标、建构文化教育体系、思考文化教育路径,以此来对湘西地区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体系进行全局统整,让文化传承教育能够走向全民化、终生化学习教育方向。论文以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为研究对象,剖析了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的价值规律、传承机制和教育发展问题。从家庭教育、中小学校教育、职业教育、互联网传播等多个面向展示了土家民俗文化的传承脉络和教育逻辑,贯穿了“家庭场——学校场——职教场——媒介场”的整体研究思路,希望能够为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柳珊,德才[3](2017)在《浅谈科技记者职业素养——以《科技日报》及中国科技网对AlphaGo报道为例》文中提出运用文本分析法,通过统计2016年3月10日4月10日之间《科技日报》及中国科技网对AlphaGo的有关报道,对每篇新闻构造11项维度,并分析后得出,我国科技记者在科学传播行为中除了有新闻来源权威化、报道方式灵活化等优点之外,也有科学传播模式单一和新闻报道深度不足等不足之处,并结合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特色给出相应的建议及意见。

冯昭昭[4](2016)在《大学生社团的价值研究》文中认为大学生社团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随着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提高了对大学生社团在高校育人领域的认识,也更多地关注到大学生社团的建设。然而,目前有关大学生社团的价值研究少见且不系统,更缺乏对大学生社团本质的探究。因此,本研究基于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高校育人体系,在梳理大学生社团起源、产生及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大学生社团及其价值范畴为研究起点,以大学生社团的价值目标为研究主线,着力探索和寻找大学生社团价值矛盾及化解价值矛盾的策略,试图在一定程度解释“大学生社团价值为何”的问题。本研究梳理大学生社团300多年的发展历史,探究了大学生社团的起源、产生及发展。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学生同乡会、行会组织和团体可以说是现今学生社团最早的形式,但是,这些社团雏形并不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生社团。真正大学生社团是在大学变成了本科生的生活圈之后,大学受其结构和组织的变革影响,并分化出了一种学生亚文化后,现代意义的大学生社团才得以产生。后来,由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需求、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以及社会对大学和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社团得以快速发展,并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大学生社团的价值关系和价值追求是本研究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本研究从价值关系说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社团的价值主体、价值客体和主客体的关系,认为大学生社团的价值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社团活动及其因活动产生的社团文化和校园文化间的关系,以及作为客体的社团活动、文化是否满足主体人的需要。大学生社团的价值追求属于精神价值,具体表现为娱乐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等。本研究还探讨了大学生社团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大学生的民主能力、激发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促进大学生的特长发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大学生社团的主要价值目标。这六个方面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统一于大学生社团价值主体内在的、客观的需要,统一于大学生社团价值客体外在的、实际的存在。大学生社团的价值目标是大学生社团价值的起点也是其终点,是大学生社团的价值主体和客体需要共同完成的任务,大学生社团的价值目标是大学生社团对其价值主体具备了哪些功能、作用、意义和影响,价值目标的实现则是大学生社团的价值客体完成了对价值主体的某些功能、作用、意义和影响。本研究认为大学生社团价值矛盾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社团的价值主体矛盾,二是大学生社团的价值观念冲突。影响大学生社团价值矛盾的主要因素在于大学生社团价值主体的需求冲突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大学生社团的价值矛盾影响了大学生社团价值目标的实现。尽管化解大学生社团的价值矛盾存在许多现实困难,但在遵循一定的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大学有效引导和管理、大学生社团的自身治理及社会适时引导,化解大学生社团的价值矛盾也是有路径可依。

本刊综合[5](2016)在《国士无双耀中华——两院院士增选亮点纷呈》文中提出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又添了新成员。2015年12月7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公布新增院士名单,两院共新增131名院士,60岁以下的新增院士占八成以上。至此两院院士超过1600人。作为2014年6月两院院士大会修订章程后的首次院士增选,本次增选的院士身上有哪

陈继军,赵伟嘉[6](2015)在《煤制烯烃再添技术路径,可与MTO、MTP形成互补 甲醇制丁烯联产丙烯开发成功》文中提出【本刊讯】9月14日,甲醇制丁烯联产丙烯技术(CMTX)万吨级工业化试验项目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组认定:该工业化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工艺合理,技术指标先进,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至此,我国甲醇制烯烃家族再添新成员,可为丰富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探索新路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袁晴棠任主

滕静茹[7](2010)在《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的若干议题研究》文中认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现代主义建筑遭遇严重的发展危机;与此同时,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却风起云涌、震撼全球。在这一背景下,西方建筑学领域产生出一个新的理论分支:女性主义建筑学,这即是本文所试图研述的客体。女性主义建筑学是建筑学与社会学、哲学、人类学等学科交叉形成的新知识,主题纷繁、涉及面广。本文仅选取其中几个主要方面展开论述,包括:女建筑师、女性主义建筑设计、女性主义建筑教育、女性与居住建筑、女性与公共建筑和女性与城市安全。其中,前三者是以女性主义视角对建筑专业的审视,后三者是以女性主义视角对建成环境的审视,它们分别组成论文的上篇“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建筑专业”和下篇“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建成环境”。本文的上篇首先围绕女建筑师历史的重建、专业贡献的认可和生存状态的批判进行深入探讨。在建筑设计方面,提出了通过女性象征、女性原理建构一种女性主义建筑形式,并尝试建立女性主义的建筑设计路径,包括:使用者的深度参与、适应使用者的方案表达、与业主和建造者的平等关系。在建筑教育上,明确指出男性主导的思维模式导致了传统建筑教育的存在危机,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女性主义建筑教育模式:服务学习、权威分享、合作依靠和强调伦理。在下篇,阐述了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在解决职业女性顾家与工作之间矛盾的两种方法,即家务劳动社会化和居住场所与工作场所的结合,并对单亲母亲等少数女性群体的居住问题给予关注。在公共建筑使用上,指出已有公共建筑对女性的感受和需求考虑不足,强调了女性创造的、服务于女性的公共建筑对女性的价值。关于女性与城市安全,分析了女性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恐惧与强奸之间的密切关系,指出城市的色情化街道景观在塑造强奸文化中发挥的影响,并提出具体的物质环境设计措施,以预防针对女性的犯罪;针对家庭女性的安全环境,提出建立服务于受暴女性的家庭暴力庇护所的措施。基于对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理论及实践的研究,结语部分总结了对中国建筑学研究的一些启示,包括:反思女建筑师的生存状况、以女性主义建筑和女性主义建筑设计方式完善现有建筑实践、改良传统建筑学教育环境、从社会层面上解决居住与工作之间的矛盾、关心弱势女性群体的居住状况、改良现有的公共建筑设施、发展城市女性空间以及抑制城市色情景观、建立家庭暴力庇护所等。

胡卫娜[8](2010)在《八年院长徐匡迪》文中研究说明"匡迪同志回家了!"8年前,徐匡迪接任中国工程院院长一职,老院长宋健拍着徐匡迪的肩膀这样说道。2010年6月8日下午,站在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的主席台上,徐匡迪面带笑容,跟每个人亲切握手、拥抱,把院士证一一颁发给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外籍院士,向家长一样欢迎着新成员进入中国工程院。这是徐匡迪最后一次行使中国工程院院长这一职责。

周铮[9](2006)在《关注60%以上人口主食发展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被称之为全国稻米界“奥林匹克”盛会的第五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11月10日-12日在素有“九州粮仓”的湖南长沙隆重举办。全国政协常委、农业部原部长、中国农技推广协会会长陈耀邦,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湖南省副省长杨泰波、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巡视员马淑萍、全国农业

孙杨生,殷日新[10](2002)在《精亚最新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纺织滤尘家族又添新成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5月25日,江苏江阴精亚集团的最新产品JYFL复合笼除尘机组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梅自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毕国典、中国纺织研究院院士、高级工程师梅建华等10多位与会专家组成的鉴定小组对其给予了充分的肯

二、中国工程院将添新成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工程院将添新成员(论文提纲范文)

(1)瞄准“碳中和+” 天府永兴实验室来了(论文提纲范文)

为什么要建这个实验室
实验室怎么建
“碳中和+”,加了些啥?

(2)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审视土家民俗文化传承的当前现状
        (二)探索土家民俗文化传承的教育机制
        (三)挖掘土家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优势
    二、研究目的
        (一)思考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在哪些不同“教育场”中发生
        (二)分析各“教育场”如何形成特有的民俗文化传承方式
        (三)推动“教育场”之间寻求合作以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际意义
    四、概念厘清
        (一)文化
        (二)民俗文化
        (三)传承教育
    五、文献综述
        (一)梳理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问题已有论着
        (二)分析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问题研究论文
        (三)研究小结
    六、研究方法
        (一)田野调查法
        (二)深度访谈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案例分析法
        (五)文献分析法
    七、研究创新
        (一)研究范式
        (二)研究视角
    八、研究难点
第一章 湘西州土家民俗文化的基本状况
    一、湘西州土家族地区文化现状考察
        (一)区域分布总览
        (二)族源、族称考据
        (三)族群分布调查
    二、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构成解析
        (一)土家民俗中的物质生产描述
        (二)土家民俗中的节庆仪式内涵
        (三)土家民俗中的人生礼仪价值
        (四)土家民俗中的社会关系建立
    小结
第二章 “家庭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
    一、信念·场域·秩序: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家庭教育功能
        (一)“信念”建构下的家庭文化空间
        (二)“场域”空间下的家庭权力分配
        (三)“秩序”规训下的家庭契约形态
    二、模仿·想象·认知: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家庭教育方式
        (一)“身体影像”中的模仿学习教育
        (二)“游戏经验”中的行为感知教育
        (三)“集体认知”中的自我养成教育
    三、现实思考: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一)“差异性”思维:家庭文化价值认同式微
        (二)“市场化”经济:家庭生产模式迅速消失
        (三)“打工潮”现状:家庭代际传承脱节严重
    小结
第三章 “学校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
    一、学生的需求:中小学校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现状
        (一)民族身份的认同程度
        (二)文化接触的信息途径
        (三)学校教学的课程侧重
        (四)学生群体的兴趣方向
    二、学校的探求:中小学阶段的文化传承教育思路
        (一)阶段式教学:不同学校的目标任务与总体布局规划
        (二)系统化教学:土家民俗文化的教学设计与培养方向
    三、改革与创新:中小学阶段的文化传承教育突破
        (一)尝试课堂教改,鼓励教学创新
        (二)开发校本教材,鼓励设计创新
        (三)建设校园数据库,鼓励技术创新
    四、短板与不足:中小学校民俗文化传承教育问题
        (一)经费不够,课程教改难以推进
        (二)学时不够,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三)定位不够,教材内容缺乏新意
        (四)奖励不够,个人评价缺乏标准
    小结
第四章 “职训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
    一、职业化生存:探讨民俗文化职业教育价值功能
        (一)拉动民俗文化产业,培养职业技术人才
        (二)落实教育扶贫工作,彰显职业教育功能
    二、精准化推进:实践民俗文化职业教育特色发展
        (一)扩大传统工艺职教规模,增强企业人才综合实力
        (二)发挥职业部门社教功能,加大职业群体培训力度
        (三)扶持文化竞技专业项目,培养民族体育项目人才
    三、困难与瓶颈:反思民俗文化职业教育面临问题
        (一)培训效果不明显:专业培训推动难度大
        (二)招生人数不增加:职业院校办学难度大
        (三)产品销售不乐观:企业商品外销难度大
    小结
第五章 “媒介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
    一、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对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教育技术的偏向:媒介属性对文化教育的影响
        (二)文化传输的偏向:价值输出对文化教育的影响
        (三)感官效果的偏向:情绪体验对文化教育的影响
    二、新媒体1.0:社交媒体阶段民俗文化传承教育更新
        (一)现状调查:湘西地区微博、微信平台运营情况
        (二)裂变式推广:社交媒体对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意义
        (三)有序化改进:社交媒体传承教育的分析思考和建议
    三、新媒体2.0:自媒体阶段民俗文化传承教育升级
        (一)现状调查:湘西地区短视频自媒体平台运营情况
        (二)以“抖音APP”为例:短视频自媒体技术优势分析
    四、新媒体3.0:VR技术阶段民俗文化传承教育思考
        (一)创新设想:VR虚拟现实技术属性
        (二)创新开发:VR虚拟现实技术设计
        (三)创新优势:VR虚拟现实技术特点
    小结
第六章 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体系构建
    一、不同“场”的民俗文化传承教育价值目标
        (一)在人的发展中追求文化烙印的葆有
        (二)在和谐社会中突显文化标识的自信
        (三)在未来发展中探照文化教育的方向
    二、不同“场”的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结构体系
        (一)“家、校、职、媒”的不同功能和作用
        (二)各个“场”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协调机制
    三、不同“场”的民俗文化传承教育路径策略
        (一)“家庭场”的文化传承教育改进建议
        (二)“学校场”的文化传承教育改进建议
        (三)“职训场”的文化传承教育改进建议
        (四)“媒介场”的文化传承教育改进建议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一)外文译着
        (二)中文论着
        (三)工具书类
    二、论文类
        (一)期刊论文
        (二)学位论文
    三、政策文件,研究报告
附录
    附录一:实地走访考察报告
    附录二:各地区、各部门实地考察访谈问题汇总
    附录三:湘西地区中小学生调查问卷设计及数据汇总
    附录四: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语文课教案
    附录五:《我的家乡红石林》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申报
    附录六:湘西州土家地区实地考察走访实录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情况

(3)浅谈科技记者职业素养——以《科技日报》及中国科技网对AlphaGo报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科技日报》及中国科技网对AlphaGo的报道统计
2《科技日报》及中国科技网对AlphaGo的报道分析
    2.1《科技日报》及中国科技网有关AlphaGo的报道的优点
        2.1.1 标题客观真实, 活泼灵动。
        2.1.2 报道题材、领域多样化。
        2.1.3 新闻来源权威化。
    2.2《科技日报》及中国科技网有关AlphaGo的报道的缺点
        2.2.1 科学传播以“缺省模式”为主。
        2.2.2 新闻内容不深入。
        2.2.3 传播形式单一。
3 提高科技记者科学素养的建议对策
    3.1 注重完善科技记者岗位专业素养
    3.2 利用新兴媒体技术, 提升科技传播能力
4 结束语

(4)大学生社团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缘起与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核心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及其属性
    2.1 大学生社团的发展
    2.2 大学生社团的基本属性
3 大学生社团的价值范畴
    3.1 社团及其功能
    3.2 大学生社团的价值关系
    3.3 大学生社团的主要价值追求
    3.4 大学生社团价值的实现方式
4 大学生社团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
    4.1 大学生社团的价值目标及其认同
    4.2 大学生社团价值目标的实现及意义
5 大学生社团的价值矛盾及其影响因素
    5.1 价值矛盾解析
    5.2 大学生社团的具体价值矛盾
    5.3 大学生社团价值矛盾的影响因素
6 大学生社团价值矛盾的化解
    6.1 化解大学生社团价值的必要性
    6.2 化解大学生社团价值矛盾的策略
7 研究结论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附录2 大学生社团调查问卷
附录3 大学生社团访谈提纲

(7)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的若干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女性主义运动使女性成为广被关注的对象
        1.1.2 性别成为研究与实践的新维度
        1.1.3 中国建筑学研究中女性和性别因素的缺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综述
        1.3.1 西方的研究
        1.3.2 台湾地区的研究
        1.3.3 中国大陆地区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1.5.1 丰富本土建筑学理论
        1.5.2 指导本土建筑学实践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发展概况
    2.1 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2.1.1 女性主义运动的兴盛
        2.1.2 现代主义建筑的失败
        2.1.3 女性主义建筑学者的产生
    2.2 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的发展阶段
        2.2.1 1970-1979:起步
        2.2.2 1980-1989:发展
        2.2.3 1990-1999:鼎盛
        2.2.4 2000-:纵深
上篇: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建筑专业
    第3章 女建筑师
        3.1 本章导言
        3.2 女建筑师的历史及贡献
        3.2.1 女性从事建筑活动的业余者传统
        3.2.2 对女性的早期建筑教育
        3.2.3 注册女建筑师的出现及其活动
        3.2.4 女建筑师的历史贡献
        3.3 女建筑师的生存状况
        3.3.1 事业发展机会的有限
        3.3.2 设计领域的局限
        3.3.3 家庭与事业的矛盾
        3.3.4 工作回报的偏差
    第4章 女性主义建筑设计
        4.1 本章导言
        4.2 女性主义建筑的形式
        4.2.1 女性象征的建筑
        4.2.2 女性原理的建筑
        4.2.3 女建筑师与女性主义建筑的关系
        4.3 女性主义的建筑设计方式
        4.3.1 女性主义设计小组:MATRIX
        4.3.2 方案过程
        4.3.3 方案表达
        4.3.4 方案实施
    第5章 女性主义建筑教育
        5.1 本章导言
        5.2 女性主义建筑教育思想
        5.2.1 WSPA的女性主义建筑教育实践
        5.2.2 服务学习
        5.2.3 分享权威与知识
        5.2.4 合作学习与相互依靠
        5.2.5 伦理价值与人群多样性
        5.3 建筑教育中的性别歧视
        5.3.1 被忽视与过度关注
        5.3.2 被低估的能力
        5.3.3 女性特点不被认可
        5.3.4 缺乏女性榜样
下篇: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建成环境
    第6章 女性与居住建筑
        6.1 本章导言
        6.2 职业女性的居住
        6.2.1 职业与家庭的矛盾
        6.2.2 家务劳动社会化
        6.2.3 作场所与家庭场所的结合
        6.3 少数女性群体的居住
        6.3.1 难以找到合适的安身之所
        6.3.2 自我救助或女性帮助女性
        6.3.3 为少数女性群体设计的居住建筑
    第7章 女性与公共建筑
        7.1 本章导言
        7.2 有公共建筑:以产科医院为例
        7.2.1 作为救济设施的产科医院
        7.2.2 男性控制的产科医院
        7.2.3 分娩中心作为产科医院的替代
        7.3 女性创造的新公共建筑:以洛杉矶女性大楼为例
        7.3.1 女性主义艺术运动与女性空间
        7.3.2 一间自己的屋子:女性大楼的兴衰
        7.3.3 女性空间与女性文化
    第8章 女性与城市安全
        8.1 本章导言
        8.2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女性安全
        8.2.1 女性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恐惧
        8.2.2 强奸文化与女性的恐惧
        8.2.3 "拿回黑夜"运动与反色情游行
        8.2.4 建造对女性安全的城市环境:METRAC的实践
        8.3 城市私密空间中的女性安全
        8.3.1 针对女性的家庭暴力的普遍存在
        8.3.2 西方国家的反家庭暴力体系
        8.3.3 家庭暴力庇护所
    第9章 结语及未来展望
        9.1 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对中国建筑学研究的启示
        9.1.1 对建筑学专业发展的启示
        9.1.2 对建成环境设计的启示
        9.2 本研究的创新点
        9.3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西方建筑院校女性主义课程
附录B 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重要会议
附录C 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重要展览
附录D 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重要杂志专刊
附录E 西方女性主义建筑组织
附录F 台湾大学《性别与空间研究室通讯》各期目录
附录G 台湾地区性别空间研究论文目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中国工程院将添新成员(论文参考文献)

  • [1]瞄准“碳中和+” 天府永兴实验室来了[N]. 徐莉莎. 四川日报, 2021
  • [2]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研究[D]. 黄栗. 西南大学, 2020(01)
  • [3]浅谈科技记者职业素养——以《科技日报》及中国科技网对AlphaGo报道为例[J]. 柳珊,德才.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7(13)
  • [4]大学生社团的价值研究[D]. 冯昭昭. 华中科技大学, 2016(08)
  • [5]国士无双耀中华——两院院士增选亮点纷呈[J]. 本刊综合.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6(01)
  • [6]煤制烯烃再添技术路径,可与MTO、MTP形成互补 甲醇制丁烯联产丙烯开发成功[J]. 陈继军,赵伟嘉.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15(10)
  • [7]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的若干议题研究[D]. 滕静茹. 清华大学, 2010(05)
  • [8]八年院长徐匡迪[J]. 胡卫娜. 中国科技奖励, 2010(07)
  • [9]关注60%以上人口主食发展问题[N]. 周铮. 农民日报, 2006
  • [10]精亚最新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纺织滤尘家族又添新成员[J]. 孙杨生,殷日新. 江苏纺织, 2002(06)

标签:;  ;  ;  ;  ;  

中国工程院将增加新成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