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拟杆菌毒素灭活初步研究

烟草拟杆菌毒素灭活初步研究

一、烟草低头黑病菌毒素钝化物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媚,黄永辉,舒灿伟,李瑜婷,周而勋[1](2012)在《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粗毒素特性的研究》文中提出对香蕉枯萎病病菌粗毒素进行高温高压(121℃,0.103MPa)、不同pH值、紫外线照射以及甲醇沉淀处理后,测定其致病活性的变化,以明确其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该毒素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经高温高压处理20min后仍然保持强的致病活性;偏酸(pH36)或偏碱(pH810)条件均会降低毒素的致病活性;紫外线照射对该毒素的毒性具有削弱作用;经甲醇沉淀处理后,上清液具有致病活性,而沉淀不具有致病活性:说明该毒素属于极性较高的一类小分子非蛋白物质。香蕉枯萎病菌粗毒素对不同种类作物种子的萌发和胚芽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是一种非寄主专化性毒素。

刘雪英[2](2011)在《番茄灰霉病病原菌毒素致病机理及其钝化的研究》文中认为由灰葡萄孢菌侵染引起的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世界性作物病害,其代谢产物毒素是最重要的致病因子。本文对灰葡萄孢菌毒素的生物活性、致病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筛选了毒素的钝化物,并对其钝化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本研究为番茄灰霉病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对番茄灰霉病原菌进行鉴定,确定所分离的番茄灰霉病原菌菌株属于葡萄孢属,丝孢纲中的灰葡萄孢菌。采用离体叶片浸泽法和幼苗浸泽法检测灰葡萄孢菌粗毒素的生物活性。毒素能使番茄幼苗产生萎蔫症状,离体叶片出现褪绿症状,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症状越明显。从灰葡萄孢菌粗毒素对番茄叶片叶绿体、膜透性及四种防御酶的影响三个方面研究了毒素的致病机理。结果表明,毒素对番茄叶片叶绿体的破坏程度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剧;毒素导致番茄叶片的MDA含量上升,对细胞膜造成一定伤害;毒素使番茄叶片CAT、POD、SOD、PPO四种防御酶活性下降,最终导致番茄叶片感病。采用离体叶片针刺法、菌丝生长抑制法及分生孢子萌发抑制法对21种供试化合物的钝化作用进行了筛选,筛选出对灰葡萄孢菌粗毒素具有较强钝化作用的KMnO4、Na2CO3、C6H8O7、H3BO3、K3C6H5O7五种化合物;对灰葡萄孢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KMnO4、Na2CO3、C6H8O7、Na2Si03、Na2HPO4五种化合物;对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KMnO4、Na2CO3、C2H2O4三种化合物。用浓度为0.5L-1及5gL-1Na2CO3分别处理番茄灰霉病原菌粗毒素,测定不同的毒素钝化体系对番茄叶片四种防御酶的动态影响。其中Na2CO31.5gL-1与Na2CO33gL-1的毒素钝化体系处理的番茄叶片四种防御酶的酶活整体水平均高于无菌水对照和毒素处理,整体变化趋势与无菌水对照一致,钝化效果较好。灰葡萄孢菌毒素钝化体系能减轻毒素对番茄叶片细胞器超微结构的破坏。无菌水处理的番茄叶片组织,其细胞器排列整齐;叶绿体多呈长梭形,双层膜均一,片层结构整齐有序;线粒体嵴清晰,基质均匀细密;细胞核核膜完整。毒素处理后的番茄叶片组织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细胞壁受到严重破坏;叶绿体基粒片层模糊紊乱,大部分解体;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受到严重破坏;线粒体嵴消失,空泡化。毒素+1.5gL-1Na2CO3处理后,细胞壁发生轻微的皱褶;叶绿体稍变形,双层膜均一、完整,基粒片层减少,但排列整齐、有序;线粒体部分嵴消失,没有出现空泡化。灰葡萄孢菌毒素钝化体系能一定程度的减缓毒素对番茄叶片基因组DNA造成的破坏。与毒素处理相比较,毒素钝化体系处理后的番茄叶片基因组DNA断裂条带明显减少。

林春花,彭建华,刘先宝,时涛,蔡吉苗,黄贵修[3](2010)在《10种无机盐对橡胶树多主棒孢病菌的抑菌作用及对粗毒素的钝化》文中指出以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原菌及其产生的粗毒素为供试材料,研究了10种无机盐对多主棒孢菌株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和对其粗毒素的钝化作用。结果表明:CuSO4.5H2O、FeCl3和FeSO4.6H2O在2~5mg/mL浓度范围内对多主棒孢病菌菌丝生长及其孢子萌发都有很强抑制作用,菌丝生长抑制率为100%,孢子萌发率为0。KMnO4在0.5~5 mg/mL浓度范围内能够完全抑制孢子的萌发,而1~5 mg/mL浓度范围内却促进菌丝的生长。KMnO4和FeCl3在浓度为0.5 mg/mL时对该毒素均有很强的钝化作用,萎蔫指数分别为2.04%和3.97%。

孟令军[4](2009)在《水稻纹枯病菌毒素的提纯、组分分析及钝化》文中研究说明采用不同方法提取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毒素,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方法为:将水稻纹枯病菌培养滤液于60℃旋转蒸发浓缩至原体积的1/5,加等体积甲醇、离心去沉淀,60℃旋转蒸发去甲醇。取水相加等体积的乙醚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40℃旋转蒸发去乙醚,即得水稻纹枯病菌粗毒素。该粗毒素对水稻胚根的伸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以粗毒素针刺接种水稻叶鞘后,接种部位出现典型的纹枯病病斑。不同方法提取的粗毒素具有相同的紫外吸收曲线,吸收峰在220nm左右。粗毒素经第1次Sephadex G-75硅胶柱层析,共收集43瓶洗脱液,主要活性成分集中在718瓶。将第1次层析后718瓶洗脱液同法进行第2次层析,共收集21瓶洗脱液,其中79瓶含活性成分最多。本研究将第2次层析后79瓶洗脱液定为精毒素。对精毒素进行HPLC检测,发现其至少有4个特异吸收峰,即可能含有4种活性组分。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该毒素可能含有N-H(或O-H)、C=O、C-N(或C-O)基团。薄层色谱分析表明该毒素为糖类物质。经气质联用进一步检测发现该毒素含有葡萄糖、N-乙酰氨基甘露糖和蔗糖。同时表明该毒素不含苯甲酸、苯乙酸及其衍生物。将9种化合物与病菌粗毒素按一定浓度(100、500和1000μg/ml)混合后,测定其对水稻胚根伸长的抑制率。结果表明,多种化合物对毒素具有显着的钝化作用,其中KMnO4钝化率最大,达80%左右。对水稻叶鞘针刺接种显示,KMnO4与毒素混合接种仅出现褐色斑,而未见枯白色坏死斑,表明其病害症状比单用毒素明显减轻。比较水稻纹枯病菌不同菌株的产毒能力与对水稻的致病力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呈显着正相关,即菌株产毒能力越强,其致病力也越强。由此可见,毒素是水稻纹枯病菌致病的重要因子之一。

张作刚,郭尚,王建明,姚艳萍[5](2008)在《不同化合物对黄瓜镰刀菌培养滤液活性的抑制效果》文中研究说明采用幼苗浸渍法,测定3种不同浓度的12种化合物对黄瓜镰刀菌培养滤液活性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化合物、不同质量浓度的抑制效果不相同。10μg/mL的烟酸、NaOH、FeCl3和ZnSO4的效果最好,相对抑制效果在95%以上,抑制作用表现稳定、持久;50μg/mL的维生素B1、CuSO4、KAl(SO4)2和100μg/mL的MnSO4相对抑制效果在90%以上;50μg/mL的KMnO4、KOH相对抑制效果在85%以上;维生素B6、蛋氨酸效果较差,相对抑制效果低于70%。该研究为进一步筛选镰刀菌酸毒素的抑制物质,探索黄瓜枯萎病防治新途径提供了参考。

徐玲,张世珖[6](2007)在《云南省烟草野火病菌毒素的致病性评价》文中指出主要通过对烟草野火病菌菌株(Pseudom onas syringae pv. tabaci)致病力与其粗毒素毒力的相关性的研究,评价了烟草野火病菌毒素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①野火菌毒素毒力与其菌株的致病力呈极显着相关性,相关系数r达0.928;②高感和中感品种K326,云85对病原菌的感病性与对菌毒素的敏感性在P<0.05的水平上有相关关系;③从病斑处可以分离到该毒素,再接种能重现野火病症状;④抑菌物质对病原菌和病菌毒素的抑制作用相一致。

刘力强[7](2006)在《玫瑰黄链霉菌几丁质酶基因及抗生素合成基因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链霉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阳性菌,是重要的天然抗生素和几丁质酶产生菌。几丁质酶可通过催化几丁质的水解,破坏植物病原真菌细胞壁的主要组分,从而起到抑制植物病害发展的作用。本研究应用平板稀释法从棉花根围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了360株链霉菌,采用双层平板法测定它们对棉花黄萎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此外还对本实验室保存的24株生防链霉菌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这24株生防链霉菌对棉花黄萎菌都表现出很好的抑菌效果。 对表现抑菌活性的185株拮抗链霉菌菌株使用透明圈法测定,发现其中115株有几丁质酶活性。采用水煮法、STE法、SDS法、微波法等4种方法提取链霉菌的DNA,并以链霉菌16SrDNA引物来扩增提取到的DNA。结果表明除STE法外,其他3种方法所提样品都能扩增出预想的约1.6Kb的片段,且利用水煮法可以更快速、有效的提取出适用于PCR分子探测的链霉菌DNA。 从GenBank中检索到26个链霉菌几丁质酶基因序列,根据保守序列,设计了两对PCR引物(Chi-1/Chi-2和Chi-3/Chi-4)。对115株有几丁质酶活性的菌株进行PCR扩增,有112株可以扩增出预期的特异片段。其中48株菌株对两对引物都有扩增产物,92株对Chi-1/Chi-2引物有产物,68株对Chi-3/Chi-4引物有产物。分别选择两菌株的两对引物组合的扩增产物测序,BLAST比较发现这些产物与其对应的几丁质酶基因类型一致,从而证明了两对引物的可靠性,建立了一套可以快速鉴定几丁质酶产生菌的PCR探测方法。 Men-myco-93-63菌株是从马铃薯疮痂病自然衰退土壤中分离得到链霉菌菌株,经鉴定为玫瑰黄链霉菌。该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对不同致病力的棉花黄萎病菌及其它多种植物病原菌均表现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该菌株生防相关基因克隆的研究: 1.克隆了Men-men-93-63几丁质酶基因C的催化域区域;PCR扩增得到包含信号肽区、纤维素结合区、几丁质结合区三个结构功能域的变铅青链霉菌几丁质酶C(S.lividans ChiC)基因片段,此片段与催化域部分、质粒pET23b(+)连接,构建成表达载体pLCH转化大肠杆菌,转化子诱导表达后在几丁质酶培养基上表现几丁质酶蛋白活性。

黄丽丹[8](2006)在《茶藨生柱锈重寄生菌(Pestalotiopsis sp.)的生物学特性及毒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华山松疱锈病(Armandii pine blister rust)是由茶藨生柱锈菌(Cronartium ribicola J.C.Fischer)引起的一种毁灭性松干锈病,主要危害华山松中幼林,导致受害华山松高生长、径围生长和材积量明显下降,当病部溃疡斑环绕树干周长一半以上时造成枝干枯萎,最终整株死亡。化学防治在华山松疱锈病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此方法虽然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往往由于操作困难、难以持久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大部分病区的华山松疱锈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且有继续蔓延扩张的趋势,严重威胁着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建立,给生态恢复带来极大困难。重寄生菌是一类对植物病原菌有控制作用的重要微生物资源,广泛用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生防菌多数是植物病原菌的重寄生菌。《洱源枝顶孢侵染华山松疱锈菌机理研究》项目组成员在过去的研究中筛选出一株华山松疱锈病病原茶藨生柱锈的重寄生菌——MM011菌株,该菌对锈孢子具有很强的伤害作用,且以毒素伤害为其作用机理。开展该重寄生菌生物学特性及毒素的研究对开发新型生防制剂防治华山松疱锈病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对重寄生菌MM011的生物学特性、产毒条件、毒素的提取和基本性质及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进行了较系统的初步分析和研究,并对MM011活菌体及毒素原液对华山松幼苗的安全性和对华山松疱锈病感病枝干的室内、室外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营养物质对MM011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同碳源对菌丝生长存在显着差异,多糖比单糖或二糖更有利于MM011生长,可溶性淀粉、玉米粉对菌丝生长最为有利,而对乳糖利用最差。MM011能有效利用有机氮中的蛋白胨、酵母浸膏、黄豆粉和各类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但对无机氮中的铵态和硝酸态氮利用较差。无机盐离子明显影响MM011菌丝生长,以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最好,其中又以磷酸二氢钠最佳,并极显着高于其它几种无机盐处理。不同生长因子对MM011菌丝生长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促进作用不明显,仅复合VB处理后,菌落直径较对照组大,而其余各种维生素对菌丝生长促进作用不大。(2)环境因子对MM011菌丝生长的影响:MM011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 535℃下均能生长,但以2030℃生长较好。低温(<15℃)或高温(>35℃)菌丝生长都会受到抑制。光照与MM011菌丝生长关系不密切,不同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差别不大。MM011在pH2~9范围内都能够生长,但以pH为4~7的微酸性环境内生长较好,过碱(pH大于7)或过酸(pH小于4)对菌丝的生长都不利。在-0.23~-6.487MPa水势下,菌丝均能生长,低于-8.0MPa,菌丝完全不能生长。MM011是一种好气性真菌,摇床速度达到150r/min最有利于该菌生长;接种量对菌丝最大产量影响不大,

刘保友[9](2006)在《原子力显微镜在细菌研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发展迅猛,主要在于AFM在研究生物学材料时有几个优于普通显微镜技术的好处。例如,AFM可直接对大多数生理状态的生物学分子和细胞进行成像,并且不需要样品的繁琐处理,以分子分辨率可获得样品表面形貌结构的三维图像。 许多学者使用AFM已在微生物学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包括形貌观察、药物机制的探讨、如弹性等表面性质的研究、纳米机械运动的实时检测等。AFM尤其在细菌样品上研究得较多,这是因为细菌的通常尺寸(μm)也正适合于用AFM进行研究。据文献资料,细菌AFM制样还存在问题,富勒醇对细菌的作用效果还未见报道,等等。鉴于此,本文使用新技术AFM就细菌制样、戊二醛在细菌上的固定作用效果、富勒醇等物质对细菌的作用机制、枯草杆菌的自溶等内容进行了初步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本文首先选择了在烟草植株上普遍发生并引起毁灭性病害的烟草野火病菌,系统研究了该菌在不同衬底上的粘附固定效果,寻找到更为简便有效的制样衬底APTES-云母;并验证了APTES-云母衬底对另一种G-细菌棉花角斑病菌和一种G+细菌枯草杆菌亦获得较好的结果。 2.使用AFM评价了戊二醛在不同细菌上的固定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戊二醛固定后,AFM观察结果发生了明显改变,包括细菌高度增加、表面皱褶的出现和更清晰图像的获得。 3.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富勒醇对烟草野火病菌和枯草杆菌的个体大小和表面形貌未发生明显的影响,但可显着促进两种细菌的繁殖。通过AFM所获得这些直观结果,结合前人对富勒烯衍生物的研究结果,推测富勒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胞间信号转导作用有关。 4.对自溶的过程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枯草杆菌不论是否存在于含有C源和N源培养环境中,在冷激和单价阳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总能发生自

徐玲,张世珖[10](2006)在《烟草野火病毒素对烟草叶片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把用毒素处理过的叶片组织和正常叶片组织做成超薄切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毒素对烟草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毒素导致叶绿体内膜系统破坏,基粒片层解体,叶绿体形成泡囊;淀粉粒增多并膨大,连成淀粉区;细胞壁扭曲变形或断裂;细胞壁附近密集电子沉淀物。

二、烟草低头黑病菌毒素钝化物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烟草低头黑病菌毒素钝化物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粗毒素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香蕉枯萎病病菌培养滤液的制备
    1.3 香蕉枯萎病病菌培养滤液致病活性的测定
        1.3.1 活体植株 (香蕉苗) 浸根法
        1.3.2 离体叶片针刺接种法
    1.4 香蕉枯萎病病菌粗毒素的提取及致病活性测定
    1.5 香蕉枯萎病病菌粗毒素的基本理化性质测定
        1.5.1 高温高压处理
        1.5.2 pH值调整
        1.5.3 紫外线照射
        1.5.4 甲醇对香蕉枯萎病菌培养滤液沉淀处理
    1.6 香蕉枯萎病病菌粗毒素的寄主专化性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香蕉枯萎病病菌粗毒素的确定
    2.2 香蕉枯萎病病菌粗毒素的基本理化性质
        2.2.1 对高温高压的耐性
        2.2.2 对酸碱的耐性
        2.2.3 对紫外线的耐性
        2.2.4 甲醇处理毒素培养滤液的致病活性
    2.3 香蕉枯萎病病菌粗毒素的寄主专化性
3 讨论

(2)番茄灰霉病病原菌毒素致病机理及其钝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研究
        1.2.1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分类
        1.2.2 真菌毒素的产生与提取
        1.2.3 真菌毒素的生物活性测定
        1.2.4 真菌毒素的致病机理
        1.2.5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钝化
    1.3 灰葡萄孢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4.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番茄灰霉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形态学观察
        2.2.2 分子生物学鉴定
    2.3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番茄灰霉病原菌毒素的致病机理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3 数据处理和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灰葡萄孢菌粗毒素生物活性测定
        3.2.2 灰葡萄孢菌粗毒素对番茄叶片叶绿体的影响
        3.2.3 灰葡萄孢菌粗毒素对番茄叶片MDA的影响
        3.2.4 灰葡萄孢菌粗毒素对番茄叶片四种防御酶的影响
    3.3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番茄灰霉病原菌毒素钝化物的筛选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1.3 数据处理和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供试化合物对灰葡萄孢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4.2.2 供试化合物对灰葡萄孢菌丝生长的影响
        4.2.3 供试化合物对灰葡萄孢菌粗毒素的钝化作用
    4.3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番茄灰霉病原菌毒素钝化机理初步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1.3 数据处理和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毒素钝化体系对番茄叶片四种防御酶的影响
        5.2.2 毒素钝化体系对番茄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5.2.3 毒素钝化体系对番茄叶片基因组DNA的影响
    5.3 讨论与小结
结论
展望
本研究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10种无机盐对橡胶树多主棒孢病菌的抑菌作用及对粗毒素的钝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和方法
    1.1 供试橡胶树品种和多主棒孢菌株
    1.2 实验方法
        1.2.1 不同化合物对橡树胶多主棒孢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1.2.2 不同化合物对橡胶树多主棒孢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1.2.3 不同化合物对橡胶树多主棒孢粗毒素的钝化作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10种化合物对橡胶树多主棒孢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2.2 10种化合物对橡胶树多主棒孢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2.3 10种化合物对橡胶树多主棒孢粗毒素的钝化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4)水稻纹枯病菌毒素的提纯、组分分析及钝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植物病原真菌致病因子
        (一) 胞壁降解酶
        (二) 毒素
        (三) 激素
    二、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研究进展
        (一)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种类
        1、寄主专化型毒素
        2、非寄主专化型毒素
        (二)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化学成分
        1、多糖和糖肽
        2、酚类和杂环化合物
        3、氨基酸衍生物
        4、类萜化合物
        5、其他
        (三)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提取与纯化方法
        1、毒素提取
        2、毒素纯化
        (四)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组分分析技术
        1、紫外光谱(UV)
        2、红外光谱(IR )
        3、核磁共振谱(NMR )
        4、质谱(MS )
        (五)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致病机理
        1、对寄主细胞结构的破坏作用
        2、对寄主植物酶的影响
        3、其他
        (六)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应用
        1、在植物病害防治与杂草防除上的应用
        2、在真菌分类上的应用
        3、在抗病育种上的应用
        (七)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钝化
        1、非生物钝化作用
        2、生物钝化作用
    三、丝核菌毒素研究现状
        (一) 毒素的提纯
        (二) 毒素的本质
        (三) 毒素的作用
    四、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菌株
    二、培养基
        (一) 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
        (二) 改良的 Richard 培养液
    三、主要供试药剂与仪器
        (一) 主要药剂
        (二) 主要仪器
    四、毒素产生方法
    五、粗毒素提取方法
        (一) 活性炭吸附法
        (二) 酸度调节萃取法
        (三) 活性炭吸附萃取法
        (四) 乙醚萃取法
    六、毒素生物活性检测方法
        (一) 胚根伸长抑制法
        (二) 叶鞘针刺接种法
    七、毒素纯化与检测方法
        (一) 粗毒素紫外扫描分析
        (二) 粗毒素柱层析分离纯化
    八、毒素组分分析方法
        (一) 精毒素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检测
        (二) 精毒素红外光谱(IR)分析
        (三) 精毒素薄层层析(TLC)分析
        (四) 精毒素气质联用(GL-MS)分析
        1、检测物甲酯化处理
        2、检测物衍生化处理
    九、毒素钝化方法
        (一) 不同化合物处理后毒素对水稻胚根伸长的抑制测定
        (二) 高锰酸钾钝化后毒素对水稻叶鞘的致病力测定
    十、水稻纹枯病菌苗期致病力测定
结果与分析
    一、水稻纹枯病菌毒素的提取
        (一) 不同有机溶剂萃取的粗毒素的生物活性
        (二) 不同方法提取的粗毒素的生物活性
        1、不同方法提取的粗毒素的生物活性
        2、乙醚萃取法分步萃取后各相生物活性监测
        3、不同浓度的粗毒素对水稻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
        4、粗毒素对水稻叶鞘的致病力
    二、水稻纹枯病菌毒素的分离纯化
        (一) 粗毒素的提取
        1、不同溶剂提取毒素的紫外吸收图谱
        2、不同方法提取毒素的紫外吸收图谱
        (二) 粗毒素的纯化
        1.S ephadex G-75 第一次柱层析
        2.S ephadex G-75 第二次柱层析
    三、水稻纹枯病菌毒素的组分分析
        (一) 精毒素HPLC 检测
        1、流动相检测条件
        2、HPLC 检测结果
        (二) 精毒素红外光谱(IR)分析
        (三) 精毒素薄层色谱(TLC)分析
        (四) 精毒素气质联用(GL-MS)分析
        1、苯甲酸、苯乙酸及其衍生物类检测结果
        2、糖、糖胺类检测结果
    四、水稻纹枯病菌毒素的钝化
        (一) 不同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毒素的钝化作用
        (二) KMnO4 钝化后毒素对水稻叶鞘的致病力
    五、水稻纹枯病菌产毒能力与致病力的关系
讨论
    一、水稻纹枯病菌毒素的提取
    二、水稻纹枯病菌毒素的本质
    三、水稻纹枯病菌毒素的钝化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云南省烟草野火病菌毒素的致病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品种
    1.2 供试菌株
    1.3 烟草野火菌粗毒液的制备[5, 6]
    1.4 菌株致病性及其粗毒液毒力的测定[7~9]
    1.5 柯赫氏法则证明毒素的致病性
    1.6 抑菌物质对病原菌和毒素的作用
        1.6.1 抑菌物质对野火菌的抑制作用[10]
        1.6.2 抑菌物质对野火病菌毒素活性的钝化效果[11]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致病力的菌株及其粗毒液的致病斑面积分析
    2.2 病斑处毒素的分离和接种
    2.3 不同抑菌物质对病原菌和毒素的抑制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7)玫瑰黄链霉菌几丁质酶基因及抗生素合成基因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拮抗链霉菌几丁质酶基因分子探测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菌株
        2.1.2 培养基
        2.1.3 试剂
        2.1.4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链霉菌菌株的分离
        2.2.2 拮抗链霉菌菌株的筛选
        2.2.3 链霉菌菌株的保藏
        2.2.4 产几丁质酶菌株的筛选
        2.2.5 链霉菌DNA提取方法
        2.2.6 几丁质酶基因保守引物设计、合成和扩增
        2.2.7 PCR扩增测序
        2.2.8 PCR扩增片段的BLAST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拮抗链霉菌分离
        3.2 拮抗链霉菌菌株的几丁质酶活性测定
        3.3 快速提取链霉菌DNA的方法
        3.4 几丁质酶基因保守引物设计
        3.5 几丁质酶基因的PCR探测
        3.6 PCR产物序列分析
        3.6.1 Men-myco-93-63菌株PCR产物序列分析
        3.6.2 S93菌株PCR产物序列分析
    4 讨论
        4.1 拮抗链霉菌菌株的筛选
        4.2 产几丁质酶生防链霉菌菌株的筛选
        4.3 几丁质酶的PCR检测
    5 结论
第二章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几丁质酶基因ChiC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菌株与质粒
        2.1.2 培养基
        2.1.3 试剂与酶
        2.1.4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链霉菌孢子悬液的制备
        2.2.2 链霉菌DNA提取:
        2.2.3 Men-myco-93-63几丁质酶基因ChiC催化域的扩增
        2.2.4 Men-myco-93-63几丁质酶基因ChiC催化域的克隆
        2.2.5 E.coli质粒DNA小量提取
        2.2.6 E.coli质粒DNA大量提取
        2.2.7 限制酶切反应
        2.2.8 去磷酸化反应
        2.2.9 DNA连接反应
        2.2.10 E.coli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2.2.11 质粒DNA转化E.coli
        2.2.12 E.coli转化子的快速鉴定
        2.2.13 Men-myco-93-63 ChiC基因的表达及活性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Men-myco-93-63几丁质酶基因ChiC催化域的克隆和表达
        3.1.1 Men-myco-93-63几丁质酶基因ChiC催化域的克隆
        3.1.2 表达载体的构建
        3.1.3 SDS-PAGE分析
        3.1.4 几丁质酶活性测定
        3.2 Men-myco-93-63几丁质酶基因ChiC拼接后表达
        3.2.1 几丁质酶基因ChiC催化域PCR扩增
        3.2.2 几丁质酶前端序列的PCR扩增
        3.2.3 表达载体的构建
        3.2.4 SDS-PAGE分析
        3.2.5 几丁质酶活性测定
    4 讨论
        4.1 几丁质酶催化域的克隆及E.coli表达
        4.2 几丁质酶基因拼接表达
    5 结论
第三章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初步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菌株与质粒
        2.1.2 培养基
        2.1.3 试剂
        2.1.4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链霉菌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2.2.2 链霉菌DNA提取:
        2.2.3 E.coli质粒DNA提取
        2.2.4 E.coli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2.2.5 质粒酶切、去磷酸化、连接
        2.2.6 总DNA的Sau3AI不完全酶切
        2.2.7 蔗糖浓度梯度离心
        2.2.8 噬菌外壳蛋白包装
        2.2.9 E.coli LE392感受态细胞制备
        2.2.10 噬菌体转导
        2.2.11 挑选转化子
        2.2.12 文库的筛选
        2.2.13 Southem印迹杂交
        2.2.14 链霉菌质粒提取
        2.2.15 链霉菌的原生质体制备,转化及再生程序
        2.2.16 转化子活性检测
        2.2.17 抗性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基因文库的建立
        3.1.1 总DNA的Sau3AI不完全酶切
        3.1.2 DNA片段的蔗糖梯度离心
        3.1.3 质粒载体pKC505的处理
        3.1.4 载体与外源片段的连接、包装及侵染
        3.1.5 文库质量分析
        3.2 鸟枪法克隆抗生素合成基因簇
        3.3 探针的获得
        3.3.1 PKS类引物的合成和扩增
        3.3.2 糖苷类引物的合成和扩增
        3.3.3 NRPS类引物的合成和扩增
        3.3.4 抗生素抗性基因引物的合成和扩增
        3.4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β-内酰胺酶基因的克隆
        3.4.1 质粒文库的构建
        3.4.2 文库筛选
    4 讨论
    5 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8)茶藨生柱锈重寄生菌(Pestalotiopsis sp.)的生物学特性及毒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植物锈菌重寄生菌研究概况
        1.1.1 国外研究进展
        1.1.2 国内研究进展
    1.2 林木病原真菌毒素及病原重寄生真菌毒素研究进展
        1.2.1 林木病原真菌及病原重寄生真菌毒素的化学类型
        1.2.2 林木病原真菌及病原重寄生真菌毒素作用机理
        1.2.3 毒素合成的调控机制
        1.2.4 林木病原真菌及病原重寄生真菌毒素的应用
    1.3 拟盘多毛孢的研究进展
        1.3.1 拟盘多毛孢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1.3.2 拟盘多毛孢代谢产物的研究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实验的技术路线
2 重寄生菌MM011 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重寄生菌MM011 的分离
        2.1.2 重寄生菌MM011 的培养性状
        2.1.3 重寄生菌MM011 的生物学特性
    2.2 结果与分析
        2.2.1 MM011 的形态特征及鉴定
        2.2.2 重寄生菌MM011 的生物学特性
    2.3 结论与讨论
3 重寄生菌MM011 产毒培养条件筛选及粗毒素基本性质研究
    3.1 MM011 菌株的复壮及产毒培养条件的筛选
        3.1.1 材料和方法
        3.1.2 结果与分析
    3.2 MM011 毒素物质的提取及基本性质研究
        3.2.1 材料和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3 结论与讨论
        3.3.1 MM011 产毒条件的优化
        3.3.2 MM011 毒素的基本性质研究
4 MM011 毒素组分的分离与纯化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培养方法
        4.1.2 粗毒素样品的制备
        4.1.3 试剂
        4.1.4 主要仪器设备
        4.1.5 毒素的分离纯化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展开剂的选择
        4.2.2 柱层析分离
        4.2.3 柱层析生测结果
        4.2.4 毒素的紫外吸收特性研究
    4.3 结论与讨论
5 MM011 活菌体及其毒素原液的应用研究
    5.1 MM011 活菌体及其毒素原液对华山松幼苗的安全性检测
        5.1.1 材料与方法
        5.1.2 结果与分析
    5.2 MM011 不同接种体对华山松疱锈病的室内控制效果
        5.2.1 材料与方法
        5.2.2 结果与分析
    5.3 MM011 活菌体及其毒素原液对华山松疱锈病的野外控制效果
        5.3.1 材料与方法
        5.3.2 结果与分析
    5.4 结论与讨论
        5.4.1 安全性试验
        5.4.2 室内防治试验
        5.4.3 室外防治试验
6 问题与展望
    6.1 存在问题
        6.1.1 关于毒素的生物测定
        6.1.2 关于毒素的提取与纯化
        6.1.3 关于活体菌的应用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原子力显微镜在细菌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微生物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进展
        1 前言
        2 AFM及其研究微生物的优势
        3 AFM样品制备技术
        3.1 微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3.2 衬底的选择和修饰
        3.3 细胞在衬底上的固定
        3.4 细胞的固定与成像模式/参数对结果的影响
        4 AFM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4.1 细胞表面细微结构的检测及表面成分的操纵
        4.2 揭示细胞的动态发育过程
        4.3 单细胞药物筛选及其机理研究
        4.4 细胞在固体表面的粘附作用
        4.5 细胞的弹性等机械性质的测定
        4.6 细胞表面电荷的测定
        4.7 其他
        5 结论与展望
    第二章 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在生物方面的研究进展
        1 引言
        2 富勒烯的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
        2.1 富勒烯C_(60)的结构
        2.2 富勒烯C_(60)的物理性质
        2.3 富勒烯C_(60)的化学性质
        3 C_(60)及其衍生物在生物方面的研究进展
        3.1 C_(60)及其衍生物对细胞繁殖的影响及其在体内的分布
        3.1.1 C_(60)及其衍生物对细胞繁殖和代谢的影响
        3.1.2 C_(60)及其衍生物的体内分布及代谢机制
        3.1.3 C_(60)及其衍生物对细菌的作用
        3.2 抗艾滋病毒(HIV)活性
        3.3 切割DNA活性
        3.4 清除自由基
        3.5 对生物膜的作用
        4 展望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第一章 细菌在不同衬底上吸附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菌株
        2.2 仪器与试剂
        2.3 细菌培养及预处理
        2.4 不同衬底的制备
        2.4.1 云母
        2.4.2 硅与玻璃的清洗
        2.4.3 玻璃的硅烷化修饰
        2.5 AFM样品制备
        2.6 AFM观察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二章 戊二醛对细菌细胞固定效果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细菌预处理和戊二醛处理
        2.1.1 细菌培养及预处理
        2.1.2 戊二醛处理
        2.2 AFM样品制备
        2.3 AFM观察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三章 富勒醇对两种细菌的作用效果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菌株
        2.2 仪器与试剂
        2.3 细菌培养及预处理
        2.4 富勒醇对细菌生长量的影响
        2.4.1 种子液制备
        2.4.2 标记编号
        2.4.3 接种培养
        2.4.4 生长量测定及曲线的绘制
        2.5 云母衬底的APTES硅烷化修饰
        2.6 AFM样品制备
        2.7 AFM观察
        3 结果与分析
        3.1 富勒醇对烟草野火病菌和枯草杆菌生长量的影响
        3.2 富勒醇处理前后烟草野火病菌和枯草杆菌的表面形貌AFM观察
        3.3 富勒醇处理前和处理后烟草野火病菌和枯草杆菌的个体大小测定
        4 讨论
    第四章 枯草杆菌自溶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菌株
        2.2 仪器与试剂
        2.3 细菌培养及预处理
        2.4 硅烷化云母(APTES)的修饰过程及样品制备
        2.5 AFM观察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五章 壳聚糖对细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菌株
        2.2 供试药剂
        2.3 室内药剂抑菌实验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10)烟草野火病毒素对烟草叶片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草野火菌粗毒素的制备[6, 7]
    1.3 毒素接种处理
    1.4 电镜制样及观察[8, 9]
2 结果与分析
    2.1 处理4h以上的超微结构
    2.2 处理2d后的超微结构
    2.3 发病后期的超微结构
3 讨论

四、烟草低头黑病菌毒素钝化物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粗毒素特性的研究[J]. 杨媚,黄永辉,舒灿伟,李瑜婷,周而勋. 园艺学报, 2012(03)
  • [2]番茄灰霉病病原菌毒素致病机理及其钝化的研究[D]. 刘雪英. 山东理工大学, 2011(01)
  • [3]10种无机盐对橡胶树多主棒孢病菌的抑菌作用及对粗毒素的钝化[J]. 林春花,彭建华,刘先宝,时涛,蔡吉苗,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2010(07)
  • [4]水稻纹枯病菌毒素的提纯、组分分析及钝化[D]. 孟令军. 扬州大学, 2009(12)
  • [5]不同化合物对黄瓜镰刀菌培养滤液活性的抑制效果[J]. 张作刚,郭尚,王建明,姚艳萍. 中国瓜菜, 2008(05)
  • [6]云南省烟草野火病菌毒素的致病性评价[J]. 徐玲,张世珖.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7(05)
  • [7]玫瑰黄链霉菌几丁质酶基因及抗生素合成基因簇研究[D]. 刘力强. 河北农业大学, 2006(08)
  • [8]茶藨生柱锈重寄生菌(Pestalotiopsis sp.)的生物学特性及毒素研究[D]. 黄丽丹. 西南林学院, 2006(01)
  • [9]原子力显微镜在细菌研究中的应用[D]. 刘保友. 山东农业大学, 2006(12)
  • [10]烟草野火病毒素对烟草叶片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J]. 徐玲,张世珖.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01)

标签:;  ;  ;  ;  ;  

烟草拟杆菌毒素灭活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