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力发展我国的城市林业(论文文献综述)
刘新元[1](2021)在《湖南中方县森林城市的评价体系与专项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纽带。创建森林城市,能形成良好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为人民添加生态福祉;为地方发展提供大量机遇和挑战,促进社会劳动力的有效利用,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森林城市的创建将提升中方县的森林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绿化内涵,推进中方县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升综合效益,实现乡村振兴。研究中方县森林城市创建能为发展重点决策提供支撑,为中方县森林城市规划提供科学指导,为推动中方县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新方向,为未来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基础,同时希望能给其他创森城市提供借鉴和帮助。本文从解决中方县森林城市创建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查阅、整理相关文献对国内外森林城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梳理了森林城市的建设发展历程,对森林城市有了完整的认知。阐释了森林城市的相关概念,在森林文化学、森林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湖南省中方县森林城市创建规划研究。以湖南省地方标准《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为主要标准构建指标评价体系,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构建判断矩阵、求取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对中方县森林城市创建的整体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论述和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通过指标权重和综合评价计算,得到中方县森林城市综合评价指数为66.605 3分,27项指标中有17项指标属于“良好”范畴,中方县森林城市在综合评价等级中处于“良好”的等级。意味着中方县森林质量较高,生态系统维持较好,森林文化价值效益良好,湿地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整体建设条件较好,但同时还存在文化科普场所少、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够、绿化水平有待提高、休闲旅游场所较少、森林投入管理监测力度不足等问题。各项权重按照从大到小排列为:文化科普场所>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标识建设>水岸绿化≥通道绿化>休闲游憩绿地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公众态度>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义务植树>营造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其他绿地>村庄绿化>树种配置>城镇绿化覆盖率>森林保护>林产基地>科普活动>生态监测>科学规划>生境保育与森林经营>古树名木>森林认证>生态服务>组织领导>保障措施。(2)针对中方县森林城市综合评价结果与城市森林发展现状,提出了“生态中方”的理念,综合推进森林健康、经济与文化建设。以中方县城区城市森林建设为中心,以道路林网和水系林网建设为主轴,以刺葡萄和油茶产业建设为动力,以森林旅游和森林文化建设为牵引,以百村千点森林体系建设为基础,努力实现“山水林城,生态中方”的总目标,构建“一核一屏、二网二产、百村千点”的城市森林总体布局。(3)根据中方县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权重结果,对文化科普场所、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标识建设、水岸绿化、通道绿化、休闲游憩绿地建设、公园绿地面积、生态休闲旅游、树种配置、义务植树等指标内容进行重点专项规划。全面提升中方县的环境质量、经济水平和城市影响力。为中方县森林城市建设规划提供科学指导,也希望能给其他创森城市提供借鉴和帮助。
彭昭[2](2020)在《常德鼎城区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指标权重分析与专项规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化城市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急剧增长,城市灰色空间不断扩增,生态环境也随之遭受严重破坏。但社会文明的进步促使人们对良好的绿色人居环境有了更高的向往与要求,建设结构合理、生态服务功能高效的生态化城市,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热潮。而森林城市的建设则是实现生态化城市的关键,它对改善城市自然条件、提高环境质量、优化生态格局、统筹城乡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4年起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的评定程序,越来越多的城市正积极投身于森林城市建设队伍中来。本文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森林城市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背景,对鼎城区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与资源概况、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城市建设现状并总结其森林城市建设的潜力;通过对比省级评价指标要求,得出能否成功创森的硬性指标;以森林生态学、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参考,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依据现有的湖南省地方标准《森林城市评价指标》(DB43/T1315-2017)中5大体系28项指标内容,形成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各项指标权重以及综合评价分值,分析总结出影响鼎城区森林城市建设的关键性指标,并根据硬性指标与关键性指标来确定重点项目建设,以此进行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森林城市理论进行研究,深入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基于研究地城市建设实际情况,分析出其在森林城市建设中的建设潜力,包括市域森林覆盖率有待提高;城市绿地系统有待完善;森林网络连接度不够、树种结构单一且缺乏层次;特色林业产业有待提升;生态旅游及生态文化有待发展等5个方面。(2)通过对比湖南省地方标准《森林城市评价指标》(DB43/T1315-2017)中指标要求,结合鼎城区实际,得出森林城市建设28项指标中,已有11项达到指标要求,10项指标还有待建设,另有7项暂未达标。该7项指标也是鼎城区能否成功创森的硬性指标,分别为:市域森林覆盖率、城镇绿化覆盖率、休闲游憩绿地建设、村庄绿化、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态休闲旅游。(3)依照现有的指标体系,构成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森林城市指标体系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每项指标的权重,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一致性检验。得出系统层指标权重城市森林网络B1>城市森林健康B2>城市林业经济B3>城市生态文化B4>城市森林管理B5,权重值分别为:0.3801、0.2881、0.1712、0.1041、0.0565,其中城市森林网络指标最为重要,其次是城市森林健康指标,两者之和约占总体的67%。在28项指标层中共有7项权重值超过0.05,是影响鼎城区森林城市建设的关键性指标。其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域森林覆盖率(0.1054)、林产基地(0.1052)、生物多样性保护(0.0991)、营造林面积(0.0933)、树种配置(0.0843)、森林保护(0.0569)、城镇绿化覆盖率(0.0521),其中市域森林覆盖率以及林产基地重要性最为突出。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综合评定,得出总体综合评价分值为VB=3.8410,评价结果为“森林城市建设基础较好”,即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森林城市建设基础较好,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状态。而系统层中城市森林管理评价结果最好,属于Ⅰ级,其余四项评价结果均属于Ⅱ级。按照评分结果对各指标排序,从高到低为城市森林管理VB5=4.1840、城市生态文化VB4=3.8860、城市森林网络VB1=3.8730、城市林业经济VB3=3.8470、城市森林健康 VB,=3.7090。(4)鼎城区应在城市森林网络、城市森林健康两个方面进行重点规划,尤其是城市森林网络建设最为重要。而在城市森林网络中市域森林覆盖率权重值最大,建设紧迫性越强,且目前鼎城区森林覆盖率暂未达标,后续规划中应积极开展生态廊道建设,加强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林网的网络建设,增强网络之间的连接度,从而促进生物多样性,同时山体造林绿化、植被恢复也是努力建设的方向。(5)本文森林城市的规划紧扣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硬性指标和关键性指标,以此来确定重点建设内容。以点、线、面布局理念为指导,构建“一心二核、二屏三网、百村千点”的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并进行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管理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的森林城市专项规划建设,以期为鼎城区森林城市发展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李想[3](2020)在《北京市城市林业与城市协调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生态系统,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是建设宜居城市、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和保障。城市林业作为城市资源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北京市为例,在梳理北京市城市林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尺度出发,在时序变迁的层面上对北京市城市林业与城市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就北京市各生态系统的空间构成变化、演进及转换特征而言,森林生态系统在北京市生态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扩张空间不大,且其他类型生态系统在近年开始呈现出向森林生态系统转换的趋势,转换幅度还有待提升。(2)北京城市林业系统与城市系统之间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程度测算结果表明,2001年起城市林业系统与城市系统的耦合程度均为优质耦合,二者实现了关系紧密的交互作用与共生发展;北京城市林业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在2000-2015年呈波动中上升趋势,在2016-2018年连续3年呈现了稳定的上升趋势;北京市城市林业与城市发展正在逐步协调,城市林业建设已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阶段。(3)基于市民对城市林业的利用和需求的选择实验结果表明,北京市民对绿色空间的利用频率较高,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需求逐渐提升,而对基础和特定设施的价值偏好降低,反映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市民更加渴望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原生态需求。基于此,研究提出了北京市城市林业发展的优化建议,包括: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持续增加城市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小微绿地等多样化的城市绿色生态空间;以市民的需求为导向,建设生物种群丰富、配置多样化的近自然森林;进一步扩大生态宣传和提升环境教育,促使市民在享受绿色空间带来的各项生态福利的同时对其价值有充分的认知等。
叶天一,周鑫,黄艳[4](2018)在《发达国家城市林业发展法律实践及启示》文中提出阐述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城市林业发展的立法、执法和公众参与实践,分析发达国家城市林业发展法律实践对我国的启示:科学、严谨的法制是城市林业发展良好的必要前提;建立权威的专门行政机构进行行政直接调控和管理是解决国家环境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高投入和民众参与支持是城市林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指出我国现阶段城市林业正处于"破坏与建设相持"的新时期,尚未制定规范城市林业建设的法律制度,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城市林业法律实践,可借鉴其成功经验,避免走其误区。
林文昌[5](2018)在《肇庆市城市林业建设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林业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北美,以美国为首的城市林业代表世界林业的前进发展方向,而后“近自然林业”思想的快速发展,国外在人少地多的优势下,加上强大的经济后盾,近四五十年城市林业的发展、科研、教学得到巨大的进步。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问题越来越突出:人口激增、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热岛效应等,在如此背景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已变得尤为重要,“城市林业”也越来越受重视。“国家森林城市”的开展,对传播城市森林理念、提升城市林业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起到重要作用,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本文以肇庆市城市林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城市林业相关理论知识、肇庆市林业基本情况多方位进行阐述。通过文献研究、统计分析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对肇庆市城区绿化覆盖率、城区人均公园绿地、城区乔木种植、城区街道绿化状况、城区地面停车场绿化、森林健康建设的基本思路、森林结构特征、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市域生态廊道、区域绿道、市域水岸绿化、市域村屯农田林网建设情况、森林公园建设情况和森林康养等14项数据分析研究出肇庆市城市森林网络建设情况、肇庆市城市森林健康情况、肇庆市城市特色景观生态林带建设情况和肇庆市森林公园和森林康养情况。依照城市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遵循城市林业三大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本原则,建立肇庆市城市林业效益指标体系,收集数据和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计算得出肇庆市城市林业总效益为1022.94亿元,2016年肇庆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肇庆市城市林业彰显出它独有的特色。通过与专家咨询面谈,深层次的交流肇庆市城市林业建设发展主要障碍,特别是森林资源、城市发展、体制制度、经营管理等方面制约,统计分析专家的观点和意见,结合肇庆市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提出对策,促进肇庆市城市林业健康发展。
李睿[6](2018)在《森林城市规划研究 ——以辽阳市为例》文中提出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渐渐失去了平衡。研究表明,建设森林城市能较好地处理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保持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开展城市林业规划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林业建设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分析,优化现有的森林格局,探索使城市林业更好的服务于生态环境的方式,并归纳总结出一套完整科学的城市林业规划方法理论来指导森林城市的建设,促进城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文以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学、植物造景学等多个学科理论为指导,采用基础调查与查阅文献的方法、SWOT分析法结合3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理论的普遍性与实践的特殊性相结合,根据辽宁省辽阳市的自然状况、地域特点、森林城市建设现状及其发展需求等,针对辽阳市创建森林城市中遇到具体问题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案,对辽阳市域范围内城市林业的配置、景观结构的布局进行规划,研究城市林业规划的方法、步骤、布局依据及森林功能效益的落实与应用,为其他即将建设森林城市的现代城市提供借鉴和指导。经过研究得知,城市林业规划应注重考虑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高度可行性等原则,配置植物及生态工程规划时要充分结合生态多样性、景观异质性等多学科理论,协调城市森林内部的关系。在辽阳市森林城市建设的实践中,为辽宁省辽阳市规划了“一主三副,一轴两环,一带三区,三网多点”的城市森林总体布局和“一带一屏,两环四区”的中心城区布局并根据指标规划了生态、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和支撑保障体系的工程。同时,规划研究中发现,建设森林城市不光需要林业工作者的努力,还需要政府、居民的大力支持,来满足在资金投入、城市林业管理的方面的需求。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公众的生态意识,提高公众的创森参与度,发挥城市森林更大的效益。
王雨[7](2017)在《城市林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林业是城市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的主体,是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目标,城市林业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定位,确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色惠民、协同发展理念,以海绵城市、森林城市建设为手段,完成建设城市绿色环境、发展城市绿色产业、培育城市绿色文化的重要任务。
李格[8](2017)在《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研究 ——以重庆市荣昌区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森林城市的建设也被纳入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建设森林城市,不仅响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更符合十八大“四个着力”的新目标,重庆市荣昌区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对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绿色增长、建设林水相依的生态河流、挖掘城市森林保健功能、发展森林游憩产业、建设网络化生态廊道、保护和提高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挖掘森林生态文化、构建多元化的科普模式等皆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荣昌区位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位置,对于整个长江三角洲的生态安全格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借鉴国内外城市森林建设的先进理论及经验,针对重庆市荣昌区的地域特点、城市森林建设现状,对基础资料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分析重庆市荣昌区森林城市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并结合GIS图像的提取,分析重庆市荣昌区的城市森林发展潜力,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指标和实地调研情况,对重庆市荣昌区全域范围进行国家森林城市规划。以“一轴、两核、三区、四中心、两网、多极、多点”的市域总体布局,结合中心城区的“两屏、两楔、三廊、三带、七片区、多点”布局,突出“海棠香国美丽荣昌区,宜居宜业幸福森林城”的建设理念,通过森林城市生态体系建设、生态产业体系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地构建一座宜居宜业的森林城市。最后,对重庆市荣昌区建设规划的结果进行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分析和评价,对国内外森林城市建设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探究。
祁惠,吴茂仓[9](2016)在《我国城市生态林业保障体系建设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会议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施"生态立县"等目标,本文以我国城市生态林业建设保障体系构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结合当前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提出改善策略.
张林娟,何东进,洪伟,游巍斌,曹彦,连素兰[10](2016)在《福州城市林业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在对福州城市林业建设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林业建设取得的成效,剖析城市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富有针对性的建议与举措,以期把福州城市林业建设成结构优化、功能高效、布局合理的生态体系,并为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目标提供参考。
二、大力发展我国的城市林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力发展我国的城市林业(论文提纲范文)
(1)湖南中方县森林城市的评价体系与专项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森林城市相关概念 |
2.1.1 城市林业 |
2.1.2 生态城市 |
2.1.3 园林城市 |
2.1.4 森林康养 |
2.1.5 生物多样性 |
2.2 理论基础 |
2.2.1 森林文化学 |
2.2.2 森林生态学 |
2.2.3 生态经济学 |
3 中方县城市概况 |
3.1 城市基本概况 |
3.1.1 自然地理概况 |
3.1.2 社会经济情况 |
3.2 生态环境概况 |
3.2.1 环境质量情况 |
3.2.2 自然资源情况 |
3.3 森林资源现状 |
3.3.1 林地资源 |
3.3.2 野生动植物资源 |
4 中方县创建森林城市评价分析 |
4.1 评定指标体系 |
4.2 灰色关联分析指标权重 |
4.2.1 层次分析法构建权重矩阵 |
4.2.2 灰色关联改良计算权重 |
4.3 中方县森林城市综合评价 |
4.3.1 评价等级标准确定 |
4.3.2 模糊关系矩阵建立 |
4.4 评价结果分析 |
4.4.1 总体情况分析 |
4.4.2 指标情况分析 |
5 中方县森林城市规划研究 |
5.1 规划原则 |
5.2 规划目标 |
5.2.1 总体目标 |
5.2.2 分期目标 |
5.3 规划布局 |
6 重点工程专项规划 |
6.1 城市森林网络工程 |
6.1.1 绿色廊道 |
6.1.2 绿色城镇 |
6.1.3 美丽乡村 |
6.1.4 郊野公园 |
6.1.5 绿色屏障 |
6.2 城市森林健康工程 |
6.2.1 生物多样性保护 |
6.2.2 树种配置 |
6.2.3 森林保护 |
6.3 城市林业经济工程 |
6.3.1 生态休闲旅游 |
6.3.2 林产基地 |
6.3.3 森林认证 |
6.4 城市生态文化工程 |
6.4.1 文化科普场所 |
6.4.2 生态标识 |
6.4.3 生态文化宣传 |
6.4.4 义务植树 |
6.4.5 科普教育活动 |
6.5 城市森林管理工程 |
6.5.1 支撑体系 |
6.5.2 保障措施 |
7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中方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评价指标重要性评判专家咨询表 |
附录B 中方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评价打分表 |
附录C 湖南省中方县森林城市主要动植物 |
致谢 |
(2)常德鼎城区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指标权重分析与专项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国家政策背景 |
1.1.2 湖南省政策背景 |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森林城市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森林城市研究概况 |
1.2.2 国内森林城市研究概况 |
1.3 基础理论 |
1.3.1 森林生态学理论 |
1.3.2 城市规划理论 |
1.3.3 系统工程理论 |
1.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方法 |
2.2.1 对比分析法 |
2.2.2 层次分析法 |
2.2.3 模糊综合评价法 |
2.3 数据来源 |
2.4 技术路线 |
3 研究区概况 |
3.1 自然环境概况 |
3.1.1 地理位置 |
3.1.2 地貌形态 |
3.1.3 母质母岩及土壤特征 |
3.1.4 气候特征 |
3.1.5 水文特征 |
3.2 社会经济情况 |
3.2.1 行政区划及人口概况 |
3.2.2 社会经济概况 |
3.2.3 交通条件 |
3.3 自然资源状况 |
3.3.1 森林资源 |
3.3.2 湿地资源 |
3.3.3 旅游资源 |
3.4 生态环境质量概况 |
3.4.1 水环境质量 |
3.4.2 大气环境质量 |
3.4.3 声环境质量 |
3.4.4 土壤污染防治 |
3.5 森林城市建设现状与潜力分析 |
3.5.1 建设现状 |
3.5.2 建设潜力 |
3.5.3 与省级森林城市指标对比分析 |
4 鼎城区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研究 |
4.1 规划思想 |
4.2 规划原则 |
4.3 规划范围和期限 |
4.4 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
4.5 指标权重的计算 |
4.5.1 基本步骤 |
4.5.2 结果分析 |
4.6 综合评价 |
4.6.1 基本步骤 |
4.6.2 专家评价统计 |
4.6.3 模糊评价矩阵 |
4.6.4 综合评价与分析 |
4.7 森林城市总体规划思路 |
4.7.1 规划目标 |
4.7.2 规划布局 |
5 鼎城区森林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
5.1 森林生态体系 |
5.1.1 城乡绿色人居环境建设 |
5.1.2 郊野公园建设 |
5.1.3 绿色多彩廊道建设 |
5.1.4 生态安全与绿色屏障建设 |
5.1.5 树种选择与配置建设 |
5.1.6 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 |
5.1.7 森林防控建设 |
5.2 林业产业体系 |
5.3 生态文化体系 |
5.4 管理保障体系 |
6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图册 |
附录B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森林城市指标权重专家咨询表 |
附录C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森林城市综合评价咨询表 |
致谢 |
(3)北京市城市林业与城市协调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综述 |
2.1 基本概念 |
2.1.1 城市生态系统 |
2.1.2 城市林业 |
2.2 理论基础 |
2.2.1 系统学理论 |
2.2.2 发展社会学理论 |
2.2.3 生态经济学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城市生态建设及城市林业功能研究综述 |
2.3.2 生态-城市化与生态-经济耦合协调研究综述 |
2.3.3 城市林业对市民福利影响研究综述 |
2.3.4 文献研究评述 |
3 北京市城市林业与北京市发展概况 |
3.1 北京市发展概况 |
3.2 北京城市林业发展状况 |
3.3 北京市生态系统间的关联及演进关系 |
3.3.1 研究方法 |
3.3.2 城市生态系统的空间构成及演进分析 |
3.3.3 城市生态系统的空间转换强度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北京市城市林业与北京市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分析 |
4.1 研究方法 |
4.1.1 综合评价方法及相对发展类型评价标准 |
4.1.2 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计算方法及评价标准 |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3 北京市林业与北京市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 |
4.4 北京市林业系统与北京市系统耦合协调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北京市发展背景下城市林业与市民需求的协调分析 |
5.1 样本选取与调查数据概况 |
5.1.1 调查研究方式 |
5.1.2 样本描述统计 |
5.2 市民对城市绿色空间利用情况分析 |
5.2.1 城市绿色空间的功能及分类 |
5.2.2 市民对城市绿色空间利用情况及差异性评价 |
5.3 基于选择实验法的市民对绿色空间需求分析 |
5.3.1 实验设计 |
5.3.2 市民需求偏好及需求偏好的变化分析 |
5.3.3 属性边际价值统计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1 北京市城市林业与城市发展正在逐步协调 |
6.1.2 北京市城市林业建设从数量增长阶段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 |
6.1.3 北京市城市林业建设存在完善和发展的空间 |
6.2 研究创新点 |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北京市城市林业功能利用与效果评价调查问卷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4)发达国家城市林业发展法律实践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发达国家城市林业法律实践概况 |
1.1 美国 |
1.1.1 美国城市林业立法实践 |
1.1.2 美国城市林业执法实践 |
1.1.3 美国公众参与实践 |
1.2 日本 |
1.2.1 日本城市林业立法实践 |
1.2.2 日本城市林业执法实践 |
1.2.3 日本公众参与实践 |
1.3 德国 |
2 发达国家城市林业法律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
2.1 法律体系科学完备 |
2.2 城市林业建设机构健全 |
2.3 政府高投入和民众大力支持 |
3 结论 |
(5)肇庆市城市林业建设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城市林业的发展现状 |
1.1 国外城市林业发展现状 |
1.2 国内城市林业发展现状 |
1.3 广东省城市林业发展现状 |
2 研究地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2.1 肇庆市概况 |
2.1.1 肇庆市地理状况 |
2.1.2 肇庆市社会经济状况 |
2.1.3 肇庆市城市发展状况 |
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3 研究方法 |
2.4 主要研究内容 |
2.5 研究技术路线 |
3 肇庆市城市森林网络建设 |
3.1 城区绿化覆盖 |
3.2 城区人均公园绿地 |
3.3 城区乔木种植 |
3.4 城区街道绿化况 |
3.5 城区地面停车场绿化 |
4 肇庆市城市森林健康管理 |
4.1 森林健康建设的基本思路 |
4.2 森林结构特征 |
4.3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
5 肇庆市城市特色景观生态林带建设 |
5.1 市域生态廊道 |
5.2 区域绿道 |
5.3 市域水岸绿化 |
5.4 市域村屯农田林网 |
6 肇庆市森林公园建设与森林康养 |
6.1 肇庆市森林、湿地公园建设情况 |
6.2 肇庆市的森林康养 |
7 肇庆市城市林业效益评价 |
7.1 城市林业效益评价方法 |
7.2 城市林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7.3 城市林业效益评价 |
7.3.1 经济效益 |
7.3.2 社会效益 |
7.3.3 生态效益 |
7.3.4 肇庆市城市林业总效益 |
8 主要结论和发展对策 |
8.1 主要结论 |
8.2 肇庆市城市林业发展障碍 |
8.2.1 森林资源制约 |
8.2.2 城市发展制约 |
8.2.3 体制制度制约 |
8.2.4 经验管理制约 |
8.3 肇庆市城市林业发展对策 |
8.4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6)森林城市规划研究 ——以辽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城市林业概述 |
1.2.1 国内外城市林业的发展概况 |
1.2.2 国内外城市林业发展趋势 |
1.2.3 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指标计算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森林城市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生态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 生物多样性理论 |
2.3 森林美学 |
2.4 生态学理论 |
2.4.1 森林生态学 |
2.4.2 城市生态学 |
2.4.3 景观生态学 |
2.5 植物造景理论 |
3 城市林业规划研究 |
3.1 城市林业的功能 |
3.1.1 生态功能 |
3.1.2 社会服务功能 |
3.1.3 经济功能 |
3.2 城市林业规划原则 |
3.2.1 生态安全原则 |
3.2.2 以人为本原则 |
3.2.3 因地制宜原则 |
3.2.4 高度可行性原则 |
3.2.5 重视效益发展原则 |
3.3 城市林业规划内容框架 |
3.4 城市林业规划时的考虑因素 |
3.4.1 自然因素 |
3.4.2 布局因素 |
3.4.3 经济因素 |
3.4.4 文化因素 |
3.5 城市林业规划的布局和规划指标 |
3.5.1 布局 |
3.5.2 规划指标 |
4 案例——辽阳市 |
4.1 基本概况 |
4.1.1 自然状况 |
4.1.2 社会经济状况 |
4.2 生态环境状况 |
4.2.1 空气环境 |
4.2.2 水环境 |
4.2.3 声环境 |
4.2.4 固体废物 |
4.2.5 土壤环境 |
4.2.6 矿区环境 |
4.2.7 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 |
4.2.8 农村生态环境 |
4.3 森林与绿地资源现状 |
4.3.1 森林资源现状 |
4.3.2 绿地资源现状 |
4.4 SWOT及对策分析 |
4.4.1 分析 |
4.4.2 对比 |
4.5 辽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达标情况分析表 |
4.6 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及总体布局 |
4.6.1 指导思想 |
4.6.2 建设愿景 |
4.6.3 建设目标 |
4.6.4 规划期限 |
4.6.5 总体布局 |
4.7 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
4.7.1 人居环境绿色福利空间建设与提升工程 |
4.7.2 森林城市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工程 |
4.7.3 森林生态屏障建设与质量提升工程 |
4.7.4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
4.7.5 闭坑矿山生态治理工程 |
4.8 生态产业体系建设 |
4.8.1 名优特经济林基地建设工程 |
4.8.2 林下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
4.8.3 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
4.8.4 苗木花卉产业升级建设工程 |
4.8.5 生态休闲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
4.9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
4.9.1 建设现状 |
4.9.2 建设目标 |
4.9.3 建设内容 |
4.10 森林支撑体系建设 |
4.10.1 林火防护体系建设 |
4.10.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 |
4.10.3 林业信息化体系建设 |
4.10.4 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
5 总结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5.2.1 不足 |
5.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第一导师简介 |
第二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7)城市林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城市林业的定义与定位 |
2 城市林业的发展理念 |
2.1 生态优先理念 |
2.2 绿色发展理念 |
2.3 绿色惠民理念 |
2.4 协同发展理念 |
3 城市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 |
3.1 建设城市绿色环境 |
3.2 发展城市绿色产业 |
3.3 培育城市绿色文化 |
4 城市林业发展对策 |
4.1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
4.2 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
4.3 强化科技支撑 |
4.4 扎实有序推进 |
(8)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研究 ——以重庆市荣昌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内外城市森林研究 |
1.1.2 国内外森林城市研究 |
1.1.3 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研究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重庆市荣昌区概况 |
2.1 基本概况 |
2.2 森林与绿地资源现状 |
3 规划前期分析 |
3.1 SWOT分析 |
3.2 指标及潜力分析 |
4 建设理念、建设目标及建设依据 |
4.1 建设理念 |
4.2 建设原则 |
4.3 规划期限 |
4.4 建设目标 |
4.5 规划依据 |
5 总体布局 |
5.1 布局依据 |
5.2 布局框架 |
6 生态体系建设 |
6.1 人居环境绿色福利空间建设与提升工程 |
6.1.1 中心城区 |
6.1.2 重点镇街 |
6.1.3 其他镇街 |
6.1.4 森林乡村建设 |
6.2 森林城市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工程 |
6.2.1 绿道建设 |
6.2.2 道路林网建设 |
6.2.3 水岸林网建设 |
6.3 森林生态屏障建设与质量提升工程 |
6.3.1 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
6.3.2 生态公益林 |
6.3.3 退化防护林提质改造 |
6.4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
6.4.1 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 |
6.4.2 建设工程多样性保护 |
7 生态产业体系建设 |
7.1 林下经济产业基地建设 |
7.2 麻竹生物产业基地提质建设 |
7.3 用材林基地建设 |
7.4 名优特经济林基地建设 |
7.5 苗木花卉产业升级建设 |
7.6 生态休闲产业建设 |
8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
8.1 城市生态物质文化建设 |
8.2 城市生态精神文化建设工程 |
9 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
9.1 林火防护体系建设 |
9.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 |
9.3 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
9.4 林业信息化体系建设 |
10 投资估算 |
10.1 估算范围 |
10.2 估算依据 |
10.3 投资构成 |
10.4 资金筹措 |
11 效益分析 |
11.1 效益计算方法 |
11.2 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 |
11.3 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
11.4 社会效益分析及评价 |
12 结论与讨论 |
12.1 规划成果 |
12.2 经验总结 |
12.3 问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9)我国城市生态林业保障体系建设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城市林业资源发展的现状 |
1.1 城市生态规划和城市林业规划不足和滞后 |
1.2 城市可用绿地规模过低 |
1.3 城市森林质量有待提升 |
1.4 城市绿地总量大, 人均低 |
1.5 产业化建设滞后, 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
2 造成城市林业生态建设问题的原因 |
2.1 城市林业建设意识不强 |
2.2 生态环境脆弱, 防护能力较低 |
2.3 资源保护难度大, 出现边建设边毁坏现象 |
2.4 产业化建设滞后, 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
2.5 项目建设投入不足, 缺乏健全完善的投入机制 |
3 巩固和发展城市林业生态对策 |
3.1 提高认识, 确立生态优先思想 |
3.2 科学区分功能, 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 |
3.3 科学调整林业产业结构,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3.4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坚持依法治林 |
3.5 多渠道筹集资金, 增加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 |
3.6 造就自主创新的人才队伍 |
3.7 建立一批科技研发中心 (机构) |
(10)福州城市林业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
2 福州城市林业建设现状分析 |
2.1 城市林业建设现状 |
2.2 城市林业建设的构成要素特色 |
3 福州城市林业建设基础分析 |
3.1 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
3.2 科学规划与持续投入 |
3.3 经济效益持续增加与城乡一体化发展 |
4 福州城市林业建设存在问题 |
4.1 城市森林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
4.2 城市林业经营管理较为粗放 |
4.3 城市林业建设可持续能力不强 |
4.4 城市林业建设地域特色不明显 |
5 福州城市林业的发展对策 |
5.1 配置结构合理的城市森林 |
5.2 完善城市林业管理机制 |
5.3 提升城市林业管理水平 |
5.4 凸显城市林业的地域特色 |
四、大力发展我国的城市林业(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南中方县森林城市的评价体系与专项规划研究[D]. 刘新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2]常德鼎城区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指标权重分析与专项规划[D]. 彭昭.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1)
- [3]北京市城市林业与城市协调发展研究[D]. 李想.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4]发达国家城市林业发展法律实践及启示[J]. 叶天一,周鑫,黄艳. 林业调查规划, 2018(06)
- [5]肇庆市城市林业建设发展研究[D]. 林文昌.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6]森林城市规划研究 ——以辽阳市为例[D]. 李睿.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7]城市林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 王雨. 林业勘查设计, 2017(02)
- [8]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研究 ——以重庆市荣昌区为例[D]. 李格.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9]我国城市生态林业保障体系建设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 祁惠,吴茂仓.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16(03)
- [10]福州城市林业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 张林娟,何东进,洪伟,游巍斌,曹彦,连素兰. 福建林业科技,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