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北南南-河池成矿带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遗传环境

桂西北南南-河池成矿带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遗传环境

一、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ANITES AND ITS STRUCTURAL GENETIC ENVIRONMENT IN THE NANDAN-HECHI METALLOGENETIC BELT, NORTHWEST GUANGXI(论文文献综述)

曾广乾,梁恩云,刘庚寅,邹光均,黄远能[1](2021)在《桂北丹池成矿带南段五圩矿田构造变形、控矿特征和找矿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五圩矿田处于桂北丹池成矿带南段,通过矿田尺度地质构造调查与矿床范围控矿构造解析,识别出4期构造应力场和2类控矿构造样式。4期构造应力场分别为:(1)NE向挤压(D1),为印支运动的产物,与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即印支地块与华南板块的碰撞、拼合有关;(2)NWW—近EW向挤压(D2),形成于中侏罗世中晚期的早燕山运动,其动力来源于古太平洋板块(或伊泽奈崎板块)对华南板块的俯冲;(3)近SN向挤压(D3),发生于晚白垩世早期,其动力学背景可能是古太洋板块或伊泽奈崎板块对华南的N—NNW向俯冲、碰撞;(4)近SN向引张(D4),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过程中的高角度俯冲或板片后撤引发的弧后扩张作用有关。两类控矿构造样式分别是NEE—NE向切层断裂、裂隙控矿和顺层滑动破碎带控矿。切层断裂、裂隙于D4期的伸展活动控制了雁列式脉状矿体的形成,使得单矿体具向西的侧伏趋势,而矿带则呈现朝东侧伏的规律。似层状矿体受D1期褶皱虚脱空间和D3期构造挤压影响,表现出局部膨大、尖灭再现等现象。根据构造控矿规律和控矿构造组合特征,认为Ⅰ号主矿体南南东方向(矿带侧伏方向)是下一步找矿的首选区段;近EW向褶皱、NEE—NE向断裂和NNW—近SN向顺层滑动破碎带的复合部位是重要的找矿方向;NNW—近SN向顺层滑动破碎带具等距性控矿特点,应加强其走向上的追索。

刘舒飞[2](2017)在《广西地球化学区带规律与异常分布分形解析》文中认为论文在全面分析广西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78个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使用广西全区63519个1:200000水系沉积物化探数据,以Au、Mn、Pb、Zn、Sn、Sb、W等12种元素为分析对象,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因子分析等手段,系统研究了区域典型成矿元素及组合的分布特征;划分了6个地球化学单元,与区域成矿构造单元划分一致。基于分形理论,利用含量-面积模型、多重分形谱、分形滤波技术与奇异性指数等方法,研究了各构造单元的元素富集规律和异常分布情况;综合探讨了不同分形方法及其组合对地质-成矿异常提取的物理意义,并揭示了不同地质构造对于元素分形分布结构的制约作用。右江盆地内Au、Sb、Mn含量较高,C-A模型提取了大部分元素的致矿异常,S-A模型和奇异性指数识别并增强了局部弱异常或隐伏异常,并刻画了区内北西向主构造。Au-As-Sb元素组合异常分布与主构造方向一致。桂中盆地Mn、W、Cu含量较高,S-A模型识别了永福-临桂一带的Sn高背景弱异常,以及中部Mn高背景叠加的强致矿异常。大瑶山隆起内Au、W、Sn含量较高,S-A模型和奇异性指数提取了中部Au强致矿异常,W-Sn-Pb-Zn中高温元素组合异常分布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附近。桂北地区Cu、Sn、W含量较高,Cu、Sn异常与摩天岭和猫儿山一带的花岗岩侵入位置一致,矽卡岩型钨矿床矿致异常强度弱于岩浆热液型钨矿床,奇异性指数有效提取了大厂一带Sn元素富集。十万大山盆地Sn、W异常分布与区域主构造方向北西西向一致,并且与大容山花岗岩体关系密切,W-Sn-Pb-Zn中高温元素组合和As-Au-Hg-Sb中低温元素组合异常分布分别与区内花岗岩和沉积地层关系密切。云开地块内W异常主要在油麻坡岩体附近,强奇异性点主要沿着博白-岑溪深断裂带分布,Pb、Zn异常主要围绕陆川一带的燕山期花岗岩和凤山一带的加里东期花岗岩分布。对比分析了几种化探异常提取方法,C-A模型对低背景强异常、高背景弱异常的识别效果欠佳,S-A模型可以不同尺度的滤去背景,突出局部剩余异常。奇异性指数可进一步圈定有利成矿区和度量元素富集程度,强奇异性区总体走向与区域主构造方向、岩体侵入方向等主要控矿地质体的产状通常是一致的,强奇异性区域的面积和集中度与元素富集程度和矿化强度成正相关关系。

梁婷,王登红,蔡明海,黑欢,黄惠明,郑阳[3](2014)在《桂西北矿集区锡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概要》文中研究指明桂西北矿集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之一,成矿条件好,找矿潜力大,研究程度高。本文概要介绍了矿集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矿产分布。以南丹-昆仑关成矿带为重点,总结了矿床类型、矿化和围岩蚀变分带特征,提出矿田、矿床的产出一方面受NW向构造与NE向构造的交汇隆起部位、背斜核部、NW向断裂和褶皱的拐弯部位、背斜轴部的局部隆起地段等有利构造部位的控制,另一方面也受岩体侵入构造的控制。围绕隐伏花岗岩体,围岩蚀变由内向外表现为云英岩化→矽卡岩化、角岩化→钾长石化、电气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岩化→绢云母、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矿化组合表现为高温W-Mo矿化、Zn-Cu-Sn矿化→高中温Sn多金属矿化→中低温Pb-Zn矿化→低温Sb-Hg-As矿化的正向分带特征,中低温的W-Sb矿化叠加于近岩体矽卡岩型Zn-Cu矿化之上,使得晚期成矿表现出逆向分带特征。利用硫、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空间变化,探讨了成矿物质运移方向是由近岩体向远离岩体运移,证实了矿集区内矿床的成因为岩浆热液成因。依据赋矿围岩的性质、矿体产出的部位、矿体的类型和形态等特征建立的区域成矿模式,直观地反映了成矿带的成矿特征,对指导该地区的找矿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王瑞湖[4](2012)在《桂中凹陷周缘铅锌锡多金属矿床的界面成矿与找矿预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质界面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地质体(含地质流体)之间的接触交界部分,是两者之间的陡变过渡带。界面两侧的地质体(含地质流体)具有不同的岩性类型、不同的矿物组成、不同的化学成分、不同的结构构造,以及不同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地质界面的成矿作用实际是构造-成矿作用的主要类型和重要方式,界面成矿不仅仅涉及到单纯的成矿空间,它还涉及到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化学的地质作用,其核心问题是构造界面和成矿流体的形成、演变、运动以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桂中凹陷北邻桂北隆起,南至凭祥-大黎深大断裂;东北以龙胜-永福-东乡深大断裂为界与桂东北凹陷相连,东南与大瑶山隆起接界;西以南丹-河池-昆仑关深大断裂为界与右江海槽毗邻。桂中凹陷在区域上属于扬子及华夏两大古陆之间的活动带——南华裂谷带的一部分,为裂谷海槽型沉积盆地,是一个晚古生代大型沉积凹陷区,其周缘发育多种类型、多个级次的地质界面。加里东运动后,南华裂谷带闭合、消亡,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拼合成古华南大陆壳。处在扬子和华夏两大陆块之间拼接、缝合部位的桂中-桂东北地区和桂西地区,是扬子和华夏两大古陆多次发生开合作用的主要地区,为大地构造的薄弱地带,区域性的大地构造运动仍具有相当强烈的活动性,在D-T2大陆形成发展时期,桂中-桂东北地区仍旧长期下沉,形成具陆缘盆地性质的大型桂中凹陷盆地和桂东北凹陷盆地。桂中凹陷周缘铅锌锡多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超大型、大中型矿床10余处,小型矿床或矿点数百处,如南丹大厂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北山、盘龙大型铅锌矿床,大明山大型钨矿床,龙头山、福六岭、六九顶中型金矿床,两江中型铜矿床,泗顶中型铅锌矿床等,它们在空间上主要产于:①沉积盆地与隆起区接壤地带;②地层角度不整合面及其上、下地层中;③中酸性侵入岩体周围;④多组断裂构造的交汇地带,其形成与分布明显受到凹陷周缘地质界面的控制,体现了地质界面控岩、控矿和成矿的特点。桂中凹陷周缘主要地质界面类型按规模大致可分为三个级次:扬子古陆边缘构造、深大断裂与泥盆纪-寒武纪地层不整合面及大型岩体接触带、中-小型构造系统分别为桂中凹陷周缘第一、二、三级成矿-控矿地质界面;按形成的地质作用又可归类为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质界面(包括地层不整合面、层序边界面及高孔度生物灰岩、白云岩等)、岩浆作用形成的地质界面(包括岩体接触带、火山机构等)和构造作用形成的地质界面(包括古陆边缘、深大断裂带、次级断裂(节理)裂隙系统、褶皱虚脱部位、层间滑脱(破碎)带等),并分别论述了各级次地质界面的成矿-控矿意义。从地质界面成矿-控矿作用出发,将桂中凹陷周缘铅锌锡多金属矿床大致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与沉积型地质界面有关的铅锌多金属矿床、与岩浆型地质界面有关的金铜多金属矿床、与复合型地质界面有关的锡多金属矿床,并详细论述了其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与沉积型地质界面有关的铅锌多金属矿床是指产于桂中盆地边缘沉积不整合界面附近沉积岩中的铅锌多金属矿床,其成因多与盆地热卤水有关,是由各种非岩浆成因的盆地流体发生改造所形成的矿床,属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与岩浆型地质界面有关的金铜多金属矿床是指产于桂中盆地边缘与隆起区过渡带中靠隆起区一侧的中酸性岩浆岩接触带及其附近的金铜或铜钨多金属矿床,其成矿作用主要与酸性和中酸性中-小型岩浆岩体有关,是由岩浆来源的气水热液交代与充填作用导致成矿物质富集所形成的矿床,属岩浆热液型或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与复合型地质界面有关的锡多金属矿床是指产于桂中盆地边缘深大断裂带上隐伏或半隐伏的中酸性岩浆岩接触带及其附近的锡多金属矿床,其成矿作用主要与泥盆纪同生沉积作用和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改造富集作用有关,属岩浆热液-盆地热卤水复合型锡多金属矿床。基于地质界面成矿-控矿理论,分别建立了与沉积型地质界面有关的铅锌多金属矿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与岩浆型地质界面有关的金铜多金属矿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和与复合型地质界面有关的锡多金属矿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在近年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基础上,运用相似类比法初步圈定了武宣盘龙-司律铅锌矿、宾阳六章钨铜铝矿、河池北香锡多金属矿、南丹罗富铅锌多金属矿和贵港镇龙山银铅锌多金属矿等5个具有大型-超大型资源潜力的找矿远景区。

范森葵[5](2011)在《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地质特征、矿床模式与成矿预测》文中指出广西大厂矿田以拥有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闻名于世,研究其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意义重大。论文以成矿系列、多因复成成矿、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地质条件组合控矿原理、地质异常致矿原理等理论为指导,开展大量的野外地质工作,从大厂矿田的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入手,运用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数学地质等多学科知识,对大厂矿田的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矿床成因、成矿模式、控矿主要因素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并在全面总结成矿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成矿预测。系统地研究了丹池地区的岩相古地理环境演化过程,进而分析了主要地层、岩相形成和演变过程,深化了成矿地质背景认识。利用最新的勘查地质成果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重新系统研究了大厂矿田的成矿地质特征,深入研究了大厂矿田的成矿规律与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重新认识了矿田的矿化分带,对找矿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充分研究了各种主要地质条件与成矿的关系,深刻地研究了主要控矿因素,促进了成矿规律和矿床成因的研究,为成矿预测奠定了基础。提出了新的矿床成因观点。基底有过较强的矿化活动,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各种地下水等携带成矿物质在相对稳定的地段储存为高浓度的成矿流体;泥盆纪时期海底喷流沉积成矿,形成部分层状矿体;华力西期构造运动导致成矿物质在构造应力集中的地段聚集;燕山期岩浆作用推动原有的成矿流体和岩浆流体带来的成矿物质在减压地带成矿,矿液反复脉动,多次成矿叠加。大厂矿田的成矿作用是多阶段、多成因的产物。首次提出隆起构造与包容构造联合控矿,对与岩体有关的有色金属内生矿床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的创新观点。该构造能够引导矿液在隆起构造附近聚集和储存,易于形成大规模矿床;张开构造广泛发育,可能起破坏矿液聚集和分散矿液作用,难以具备成矿物质聚集和沉淀条件。根据矿田内不同的矿化分带,重新建立了不同类型矿床的矿床地质模式,结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找矿模式,更新为实用性更强的综合地学找矿模式。首次运用地质综合研究和数学地质方法以及物化探等找矿综合信息,建立了一套适合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地区的真正三维空间的深部隐伏矿床探测技术。运用这项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找矿进展,找到的锌金属资源储量近于超大型矿床规模。将大厂矿田的找矿深度从600米左右,推进至1000至1500米,大大地拓宽了找矿空间,也大幅度提高了地质找矿认识。

胡志军[6](2008)在《广西大厂铜坑(长坡)锡矿外围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广西大厂铜坑(长坡)锡矿外围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是根据国家危机矿山项目-《广西南丹铜坑锡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编号200545022)的专题研究《广西南丹铜坑锡矿深边部综合地学信息研究与矿体定位预测》的科研需要而选题。在全面收集铜坑(长坡)及其外围矿床地学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地学信息数字化,研究三维地学信息,以成矿预测为中心,研究地层岩性、岩浆活动和构造等控矿因素与矿床、矿点、矿化点、物化探和遥感地质异常等成矿信息在空间上的特征,并根据空间特征建立综合信息矿产资源找矿模型。通过研究三维地学信息与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的关系,确定并优选找矿靶区。通过以上研究,取得如下主要成果:1、大厂矿田内各矿床之间,在控矿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产出类型、规律和矿物组合特征上,均具相似性与可对比性。据此规律,结合其它地物化遥等方法,可以为成矿与找矿预测提供更全面的指导。2、在矿床成因上,大厂矿田是个多层位、多成因、多阶段、多来源、多类型的复成因矿带。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层,泥盆纪时期经热液对流成矿作用形成最初的矿源层和层状矿体;后经燕山期多期岩浆的侵入作用,带来部分成矿物质,并提供了足够的热能,对原生矿体进一步叠加改造,形成了如今的复杂矿床。3.在综合信息成矿预测过程中,以地质信息为前提,确定性信息(已知矿床、矿点)为模型,遥感信息和地球化学信息为向导,运用地球物理信息来深部定位,这样的方法是极其有利的。

宋书巧[7](2004)在《矿山开发的环境响应与资源环境一体化研究 ——以广西刁江流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矿山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矿山开发所遗留的环境问题构成了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威胁。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揭示矿山资源与环境问题,探讨污染治理的技术和路线。广西刁江流域的源头地带是我国着名的大厂矿区,较典型地反映了矿山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对立关系。本研究重点解剖了刁江流域矿山资源开发的环境响应,探讨了尾砂资源化、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等若干个治理矿山环境问题的技术环节,并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探论了矿山资源环境一体化思路的必要性和做法。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比较全面地调查了矿山废弃地类型、自然定居植物的种类、生境,分析了它们的重金属含量; (2)利用手持GPS 和1:1 万地形图调查了刁江流域矿山废弃地分布与面积; (3)利用南方n200GPS 定位系统测量了刁江沿岸重点污染区历史洪水位,与传统的土壤采样分析相结合,分析洪水淹没区与土壤污染区的关系; (4)在刁江沿岸设置了12 个采样断面,采了近200 个土壤样,分析土壤中污染物含量与分布规律; (5)比较全面地收集了刁江流域矿山开发与环境监测资料; (6)在车河坑马尾砂库上进行了一年的植被恢复与重建野外试验; (7)在温室内进行了半年的尾砂、垃圾肥和P 肥的不同组合对银合欢生长的影响研究。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取得如下主要认识: (1)上游的矿山开发已造成刁江流域严重的环境问题。其影响远远超出了矿区范围,影响到了距矿区200 多公里以外的下游地带,主要影响区域包括矿区、上游的拉么溪、平村河、车河河和刁江干流沿岸历史洪水淹没区。(2)在刁江流域上游地带存在大量矿山废弃地。包括随意堆放的尾砂、废石、尾砂库、废弃了的采矿与选矿场及因受污染而废弃了的耕地。这些废弃地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稳定性不好,是刁江流域最大的安全隐患和次生污染源。废弃地上自然定居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高于一般植物,有可能对矿区生态系统构成长期危害。(3)刁江河水被严重污染,河床上沉积了大量尾砂。严重的水环境污染破坏了河流水生生态系统,曾造成刁江中上游河段鱼虾绝迹。河床上的尾砂沉积范围广、厚度深,重金属As、Pb、Zn、Cd 含量非常高,除了直接危害了水环境质量外,还造成河道泄洪能力下降和洪水淹没范围的扩大,构成对沿江土壤环境和生态环

二、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ANITES AND ITS STRUCTURAL GENETIC ENVIRONMENT IN THE NANDAN-HECHI METALLOGENETIC BELT, NORTHWEST GUANGXI(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ANITES AND ITS STRUCTURAL GENETIC ENVIRONMENT IN THE NANDAN-HECHI METALLOGENETIC BELT, NORTHWEST GUANGXI(论文提纲范文)

(1)桂北丹池成矿带南段五圩矿田构造变形、控矿特征和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 矿田地质背景
2 矿田构造变形与应力场恢复
    2.1 NE向挤压构造应力场
    2.2 NWW—近EW向挤压构造应力场
    2.3 近SN向挤压构造应力场
    2.4 近SN向引张构造应力场
    2.5 构造应力场演替序列
3 拔旺矿床控矿构造样式
    3.1 切层断裂、裂隙控矿
    3.2 顺层滑动破碎带控矿
4 讨论
    4.1 区域构造动力学背景
    4.2 控矿规律与找矿预测
5 结论

(2)广西地球化学区带规律与异常分布分形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
        1.2.1 区域地质背景研究进展
        1.2.2 区域勘查地球化学分析进展
        1.2.3 分形理论及其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1.2.4 成矿预测模型
        1.2.5 存在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5 完成工作量
2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中-上元古界地层
        2.1.2 下古生界地层
        2.1.3 上古生界地层
        2.1.4 中生界及新生界地层
    2.2 区域断裂
    2.3 区域岩浆岩
        2.3.1 侵入岩特征
        2.3.2 火山岩特征
    2.4 区域矿产
    2.5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5.1 区域元素分布特征
        2.5.2 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特征
        2.5.3 元素异常特征
3 数学模型的原理与应用
    3.1 简单分形理论
        3.1.1 自相似分形
        3.1.2 含量-面积模型
    3.2 多重分形理论
        3.2.1 多重分形的计算过程
        3.2.2 能谱-面积模型
        3.2.3 奇异性理论
    3.3 因子分析
    3.4 证据权及模糊证据权原理
4 右江盆地元素异常分形解析
    4.1 成矿地质背景
        4.1.1 地层及构造
        4.1.2 岩浆岩
    4.2 元素地球化学参数
    4.3 异常提取与解析
        4.3.1 元素多重分形谱特征
        4.3.2 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提取
    4.4 成矿预测
        4.4.1 金矿床预测
        4.4.2 锑矿床预测
5 桂中盆地元素异常分形解析
    5.1 成矿地质背景
        5.1.1 地层及构造
        5.1.2 岩浆岩
    5.2 元素地球化学参数
    5.3 异常提取与解析
        5.3.1 元素多重分形谱特征
        5.3.2 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提取
6 大瑶山隆起元素异常分形解析
    6.1 成矿地质背景
        6.1.1 地层及构造
        6.1.2 岩浆岩
    6.2 元素地球化学参数
    6.3 异常提取及解析
        6.3.1 元素多重分形谱特征
        6.3.2 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提取
7 桂北地区元素异常分形解析
    7.1 成矿地质背景
        7.1.1 地层及构造
        7.1.2 岩浆岩
    7.2 元素地球化学参数
    7.3 异常提取及解析
        7.3.1 元素多重分形谱特征
        7.3.2 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提取
8 十万大山盆地元素异常分形解析
    8.1 成矿地质背景
        8.1.1 地层及构造
        8.1.2 岩浆岩
    8.2 元素地球化学参数
    8.3 异常提取及解析
        8.3.1 元素多重分形谱特征
        8.3.2 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提取
9 云开地块元素异常分形解析
    9.1 成矿地质背景
        9.1.1 地层及构造
        9.1.2 岩浆岩
    9.2 元素地球化学参数
    9.3 异常提取与解析
        9.3.1 元素多重分形谱特征
        9.3.2 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提取
    9.4 成矿预测
10 讨论与结论
    10.1 不同分形方法提取异常对比
    10.2 区域地球化学分区
    10.3 各构造单元元素异常分布规律
    10.4 分区-复合分形解析
    10.5 存在问题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桂西北矿集区锡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概要(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1.1 地层分布
    1.2 构造特征
    1.3 岩浆活动特征
    1.4 沉积-构造-岩浆演化
2 区域矿产分布
3 南丹-昆仑关成矿带成矿规律
    3.1 矿田、矿床产出与构造的关系
    3.2 侵入岩体与成矿关系
    3.3 矿床类型
    3.4 围岩蚀变和矿化分带特征
        3.4.1 芒场矿田
        3.4.2 大厂矿田
        3.4.3 五圩矿田
        3.4.4 大明山矿田
    3.5 成矿物质来源和运移
        3.5.1 硫同位素组成及变化特征
        3.5.2 δ13C、δ18O组成及变化特征
    3.6 成矿时代
    3.7 区域成矿模式
4 结论

(4)桂中凹陷周缘铅锌锡多金属矿床的界面成矿与找矿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边缘成矿作用研究现状
        1.2.2 流体地球化学界面成矿作用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与选题创新点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
    §2.1 桂中凹陷的大地构造特点
        2.1.1 广西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2.1.2 桂中凹陷的大地构造位置
    §2.2 桂中凹陷的沉积建造特征
    §2.3 桂中凹陷及其周缘岩浆岩
        2.3.1 龙头山-龙山地区的岩浆岩
        2.3.2 南丹-河池地区的岩浆岩
        2.3.3 大明山-昆仑关地区的岩浆岩
    §2.4 桂中凹陷大地构造演化
        2.4.1 广西大地构造演化特点
        2.4.2 桂中凹陷大地构造演化过程
        2.4.3 桂中凹陷大地构造演化特点
第三章 桂中凹陷的地质界面及其成矿意义
    §3.1 地质界面类型
        3.1.1 界面的含义
        3.1.2 地质界面类型划分
    §3.2 地质界面的成矿机理
        3.2.1 地质界面的控矿原理
        3.2.2 地质界面的成矿意义
    §3.3 桂中凹陷周缘主要地质界面类型
        3.3.1 桂中凹陷的形成与演化
        3.3.2 桂中凹陷及其周缘主要地质界面类型
第四章 与沉积型地质界面有关的铅锌多金属矿床
    §4.1 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
    §4.2 矿床地质特征
        4.2.1 矿区地层
        4.2.2 矿区构造
        4.2.3 矿区岩浆岩
        4.2.4 矿体特征
    §4.3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3.1 硫同位素组成特征
        4.3.2 铅同位素组成特征
        4.3.3 氢、氧和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4.3.4 稀土元素组成特征
    §4.4 成矿作用与矿床成因分析
        4.4.1 成矿温度
        4.4.2 成矿作用的时-空分布规律
        4.4.3 成矿物质的来源及其性质
        4.4.4 成矿机理
第五章 与岩浆型地质界面有关的金铜多金属矿床
    §5.1 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
    §5.2 矿床地质特征
        5.2.1 矿区地层
        5.2.2 矿区构造
        5.2.3 矿区岩浆岩
        5.2.4 矿体特征
    §5.3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5.3.1 硫同位素组成特征
        5.3.2 铅同位素组成特征
        5.3.3 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
        5.3.4 稀土元素组成特征
    §5.4 成矿作用与矿床成因分析
        5.4.1 成矿温度
        5.4.2 成矿作用的时-空分布规律
        5.4.3 成矿物质来源及其性质
        5.4.4 成矿机理
第六章 与复合型地质界面有关的锡多金属矿床
    §6.1 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
    §6.2 矿床地质特征
        6.2.1 矿区地层
        6.2.2 矿区构造
        6.2.3 矿区岩浆岩
        6.2.4 矿体特征
    §6.3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6.3.1 硫同位素组成特征
        6.3.2 铅同位素组成特征
        6.3.3 氢、氧和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6.3.4 稀土元素组成特征
    §6.4 成矿作用与矿床成因分析
        6.4.1 成矿温度
        6.4.2 成矿作用的时-空分布规律
        6.4.3 成矿物质来源及其性质
        6.4.4 成矿机理
第七章 桂中凹陷周缘地质界面的成矿与控矿作用
    §7.1 扬子古陆边缘的成矿与控矿意义
        7.1.1 桂中凹陷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
        7.1.2 扬子古陆边缘的重要矿床
        7.1.3 古陆边缘的构造力学性质
        7.1.4 古陆边缘成矿-控矿作用
    §7.2 深大断裂和不整合面的成矿与控矿意义
        7.2.1 桂中凹陷周缘的深大断裂与矿床的空间分布
        7.2.2 深大断裂的成矿-控矿作用
        7.2.3 桂中凹陷周缘不整合面的成矿-控矿作用
    §7.3 中-小型构造的成矿与控矿意义
        7.3.1 对盆地卤水成矿作用的控制
        7.3.2 对岩浆气水热液型成矿作用的控制
        7.3.3 对混合热液型成矿作用的控制
        7.3.4 中-小型构造的成矿-控矿作用
第八章 基于地质界面控矿的成矿预测
    §8.1 桂中凹陷周缘铅锌锡多金属矿成矿规律
        8.1.1 成矿的时间分布规律
        8.1.2 成矿的空间分布规律
        8.1.3 矿床共生组合特征
    §8.2 桂中凹陷周缘铅锌锡多金属矿成矿模式
        8.2.1 成矿的必要条件和控矿因素
        8.2.2 成矿模式
    §8.3 桂中凹陷周缘铅锌锡多金属矿成矿预测
        8.3.1 找矿模型建立
        8.3.2 找矿远景区圈定与评述
第九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地质特征、矿床模式与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锡多金属矿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2 矿田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论文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 完成实物工作量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1.5.1 完成实物工作量
        1.5.2 取得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 成矿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矿产分布
    2.2 区域地层与岩相古地理环境演化
    2.3 区域构造
        2.3.1 区域构造格局
        2.3.2 区域构造演化
    2.4 区域岩浆岩
        2.4.1 中性和酸性侵入岩
        2.4.2 喷出岩和火山碎屑岩
    2.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6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6.1 区域地球化学场
        2.6.2 主要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第三章 大厂矿田成矿地质特征
    3.1 矿田矿产分带
    3.2 矿田主要成矿地质特征
    3.3 西带地质特征
        3.3.1 赋矿地层
        3.3.2 主要控矿构造
        3.3.3 岩浆岩
        3.3.4 矿体地质特征
    3.4 中带地质特征
        3.4.1 地层
        3.4.2 主要构造
        3.4.3 岩浆岩
        3.4.4 矿床特征
    3.5 东带地质特征
        3.5.1 地层
        3.5.2 构造
        3.5.3 岩浆岩
        3.5.4 矿床特征
    3.6 矿田地球物理特征
    3.7 矿田地球化学特征
第四章 研究区成矿规律分析
    4.1 矿床的地层、岩相和层控特征
    4.2 矿床的构造控矿特点
    4.3 岩脉与构造、成矿关系
    4.4 岩浆岩与成矿关系
    4.5 围岩蚀变与成矿
    4.6 成矿地质条件组合控矿特征
    4.7 物化探异常与矿床关系
第五章 矿床成因研究
    5.1 矿床成因探讨
        5.1.1 前人观点的主要论据
        5.1.2 地质宏观证据
        5.1.3 成矿物质来源
        5.1.4 岩脉的成矿意义
        5.1.5 典型矿床研究
        5.1.6 成矿物质和热源来源及迁移的演化分析
        5.1.7 大厂矿田矿床成因分析
    5.2 成矿作用
    5.3 矿床成因模式
第六章 综合找矿模式与找矿标志
    6.1 综合找矿模式
        6.1.1 矿床地质模式
        6.1.2 地球物理模式
        6.1.3 地球化学晕模式
        6.1.4 综合找矿模式
    6.2 找矿标志
第七章 成矿预测研究
    7.1 成矿预测方法选择
    7.2 成矿预测准则
    7.3 成矿预测程序
    7.4 远景区的三维空间成矿预测
        7.4.1 多方法复成技术在已知矿床深部和周边—长坡~黑水沟区三维空间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7.4.2 羊角尖区成矿预测
        7.4.3 老山区成矿预测
        7.4.4 小结
    7.5 大厂矿田的找矿方向分析
        7.5.1 平面范围找矿方向
        7.5.2 深部的找矿方向
第八章 讨论与结论
    8.1 讨论与结论
    8.2 存在问题与后续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广西大厂铜坑(长坡)锡矿外围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交通及自然地理况
    1.3 大厂矿田研究现状
    1.4 综合信息找矿预测国内外发展现状、趋势
    1.5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6 主要工作量及研究成果
        1.6.1 主要工作量
        1.6.2 研究成果
第二章 区域地质
    2.1 丹池盆地沉积作用及其演化
        2.1.1 早泥盆世早—中期
        2.1.2 早泥盆世晚期
        2.1.3 中泥盆世早期
        2.1.4 中泥盆世晚期
        2.1.5 晚泥盆世榴江期
        2.1.6 早石炭世时期
        2.1.7 中石炭世—晚石炭世时期
    2.2 地层
    2.3 构造
        2.3.1 褶皱构造
        2.3.2 断裂构造
        2.3.3 隆起区构造
    2.4 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
第三章 大厂矿田地质
    3.1 地层
    3.2 构造
    3.3 岩浆岩
    3.4 主要矿产及矿床类型
第四章 铜坑锡矿及其外围矿床地质
    4.1 铜坑—长坡锡矿地质
        4.1.1 地层
        4.1.2 构造
        4.1.3 岩浆岩
        4.1.4 矿床特征
    4.2 鱼泉洞矿床地质
        4.2.1 地层
        4.2.2 构造
        4.2.3 岩浆岩
        4.2.4 矿床特征
    4.3 拉么—龙箱盖矿区地质
        4.3.1 地层
        4.3.2 构造
        4.3.3 岩浆岩
        4.3.4 矿床特征
    4.4 茶山矿区地质
        4.4.1 地层
        4.4.2 构造
        4.4.3 岩浆岩
        4.4.4 矿床特征
第五章 地学多源信息特征
    5.1 地质信息特征
        5.1.1 地层岩性信息特征
        5.1.2 岩浆岩信息特征
        5.1.3 构造信息特征
        5.1.4 围岩蚀变信息特征
    5.2 原生晕地球化学信息特征
    5.3 地球物理信息特征
        5.3.1 重力特征
        5.3.2 电性特征
        5.3.3 磁性特征
    5.4 遥感信息特征
        5.4.1 环型构造解译
        5.4.2 线性构造解译
    5.5 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第六章 综合地学信息找矿定位预测
    6.1 控矿因素
    6.2 找矿标志
    6.3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综合信息找矿定位预测
        6.3.1 研究区GIS空间数据库建设
        6.3.2 地质统计单元的划分
        6.3.3 地质变量的提取
        6.3.4 地质变量的赋值
        6.3.5 靶区圈定及分级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矿山开发的环境响应与资源环境一体化研究 ——以广西刁江流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矿山资源开发与环境问题评述
    1.1 矿山资源开发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1.2 矿山资源开发及科学问题
    1.3 矿山资源开发中环境科学及工程问题
    1.4 矿山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发展历程
第二章 刁江流域环境概况
    2.1 刁江流域自然环境
    2.2 刁江流域社会经济环境
第三章 刁江流域矿产资源分布与特点及开发状况
    3.1 矿产资源分布与特点
    3.2 采矿与选矿
第四章 刁江流域矿山尾砂物质成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4.1 尾砂物质成分
    4.2 尾砂对环境的影响
    4.3 尾砂资源化途径
第五章 刁江流域矿山开发的水环境响应
    5.1 废水排放量与浓度
    5.2 河水水质变化
    5.3 河床上的尾砂沉积
    5.4 对水生生物和水利工程的影响
第六章 刁江流域矿山开发的土壤环境响应
    6.1 土壤污染区分布
    6.2 土壤污染现状
第七章 刁江流域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重建
    7.1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理论与方法
    7.2 刁江流域矿山废弃地分布
    7.3 刁江流域矿山废弃地自然定居植物调查
    7.4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野外试验
    7.5 温室盆栽实验
第八章 矿山资源环境一体化理论框架
    8.1 矿山资源环境一体化内涵
    8.2 矿山清洁生产
第九章 刁江流域矿山开发与环境整治一体化对策研究
    9.1 历史遗留资源与环境问题综合评价与整治
    9.2 矿山资源环境一体化体系下的矿山开发对策
第十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致谢
    附录3 论文原创性声明

四、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ANITES AND ITS STRUCTURAL GENETIC ENVIRONMENT IN THE NANDAN-HECHI METALLOGENETIC BELT, NORTHWEST GUANGXI(论文参考文献)

  • [1]桂北丹池成矿带南段五圩矿田构造变形、控矿特征和找矿预测[J]. 曾广乾,梁恩云,刘庚寅,邹光均,黄远能. 地质论评, 2021(06)
  • [2]广西地球化学区带规律与异常分布分形解析[D]. 刘舒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2)
  • [3]桂西北矿集区锡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概要[J]. 梁婷,王登红,蔡明海,黑欢,黄惠明,郑阳. 地质学报, 2014(12)
  • [4]桂中凹陷周缘铅锌锡多金属矿床的界面成矿与找矿预测研究[D]. 王瑞湖. 中国地质大学, 2012(05)
  • [5]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地质特征、矿床模式与成矿预测[D]. 范森葵. 中南大学, 2011(12)
  • [6]广西大厂铜坑(长坡)锡矿外围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D]. 胡志军. 昆明理工大学, 2008(09)
  • [7]矿山开发的环境响应与资源环境一体化研究 ——以广西刁江流域为例[D]. 宋书巧. 中山大学, 2004(11)

标签:;  ;  ;  ;  ;  

桂西北南南-河池成矿带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遗传环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