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鞍马环上双腿全旋节奏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刁嘉慧[1](2020)在《东京奥运周期世界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中国首次参加夏季奥运会是1984年在洛杉矶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中国男子体操队以4金4银1铜的成绩排名第一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7金1银的成绩达到巅峰,此后逐渐开始走“下坡路”。2016年里约奥运会,我国男子体操队仅在团体项目获得一枚铜牌。体操作为我国的优势传统项目,成绩的大幅度下滑需要学界进行深入地研究。随着2017-2020年版竞技体操规则的颁布,男子竞技体操各单项成套动作编排将呈现新的发展态势。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东京奥运周期第47-49届体操世锦赛男子单项决赛各成套动作编排为研究对象,对各单项进入决赛的运动员所完成的成套动作编排进行了横、纵向对比分析,旨在通过对运动员对新规则的掌握情况及其成套动作编排特征的探究,为我国运动员的成套动作编排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自由体操项目成套动作编排在难度编排中多以E组及以上难度的单个动作作为开场动作,C组难度的“前直360°”和D组难度的“后直900°”、“前直720°”是主流动作,连接加分主要采用“转体+转体”的“回笼类”连接,结束动作主要采用D组难度动作。2、鞍马项目成套动作编排难度动作的选择主要集中在D和E组难度动作,下法主要采用“斯托克里A起倒立转体270°并移位3/3下”。3、吊环成套动作编排主要采用C、D、E组难度动作,“向前大回环成手倒立”、“乔纳森”、“弹十字”、“直臂直体慢翻上成水平十字支撑”4个动作是运动员采用的主流动作,下法主要采用D组难度的“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360°下”。4、跳马项目的难度趋于加难,动作类型选择主要集中在前手翻类和第一腾空转体90°或180°两大类,其中“罗奇转体180°”、“直体尤尔琴科转体1080°”动作是运动员选择的主要动作,两跳主要采用“Ⅰ+Ⅱ”、“5.6+5.6”组合。5、男子双杠项目成套动作编排中动作类型的选择主要集中于支撑摆动类和悬垂大摆及短半径回环类,单个难度动作主要选用“希里成背撑”、“挂臂后摆上屈体前空翻成支撑”、“后上转体180°成倒立”、“后上成倒立”、“屈体莫伊分腿后切成倒立”、“前摆分腿后切杠上直体再握”6个动作,下法主要采用F组难度动作。6、男子单杠项目的成套动作编排中单个动作主要以D组难度的“直体特卡切夫”、“并腿马尔凯洛夫”、“阿德尔转体180°经正握倒立”为主,二连接的动作连接形式为获得连接加分的主要方式,下法主要采用“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720°”下。
王亮[2](2019)在《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研究》文中认为《中国青少年体操训练教学大纲》(男、女子)(以下简称《大纲》)是全国少年体操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纲领性文件,它指导和规范着青少年选手的业余训练,对于夯实基本技术、基本能力,推动青少年体操健康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体操动作要领是合理和有效地完体操成动作的方法,也是实施、执行《大纲》训练、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行8—12岁“基本难度”教学的首要环节。因此,研究“基本难度”动作要领,使其更加直观、准确、通俗易懂、具有规范性是满足基层教练员、运动员需要的有效手段,也是更好地实施大纲的必要理论支撑和补充。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为研究对象,以《大纲》中8—12岁的训练及比赛动作内容为依据,整理出“基本难度”动作选择的原则及方法、“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的依据和原则,筛选出“基本难度”动作,并对其动作要领进行规范化研究和表述,让更多的基层教练员能够理解所训练的动作技术要点,使之更具备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为我国青少年后备人才训练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体操“基本难度”动作概念为:在体操项目中运动员在完成该年龄组的各种不同结构类型动作时,起到连接和发展高难技术的最基础的动作。2、体操动作要领概念为:指体操理论、技术教学和训练过程中的专门用语,对于描述具体动作过程时其文字准确、精练、易懂,主要反映做动作的开始姿势、空间方向、身体形式、身体部位、动作速度、结束姿势。3、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选择的五个主要原则为:可行性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身体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五个主要方法为:逆推法、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预测分析法、分类法。4、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的选择结果:男子六项共计选择65个,女子四项共计选择84个。5、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的原则为: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严谨性原则、理论性原则。6、对青少年竞技体操男、女子共计149个“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进行了规范化表述,让更多的基层教练员、运动员能够直观、准确的理解正确的动作要领,使之更具备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为我国青少年后备人才训练提供参考资料。
刘雅慧[3](2019)在《女子少儿体操训练教学大纲重点动作辅助练习的研究》文中指出2015年版《中国青少年体操训练教学大纲》(女子)(以下简称《大纲》(女子))是在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和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指导下,由中心大纲专家组研究、编写的指导我国少儿女子5—12岁组体操训练、教学和比赛的纲领性教材。自2015年实施、执行以来,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由于《大纲》(女子)中仅提供了训练内容及比赛动作,没有给予可操作性的辅助练习,这难免给基层体操训练带来诸多不便。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目前有关少儿基础训练阶段的辅助练习资料匮乏且年代久远,不具备时代性。有鉴于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问法等研究方法,以《大纲》(女子)重点动作辅助练习作为研究对象,对体操重点动作和体操辅助练习的概念进行界定,筛选出《大纲》(女子)中8—12岁组四个项目的体操重点动作,探索体操辅助练习的原则以及常用的训练方法,提出女子四个项目的重点动作辅助练习的具体做法,为我国少年儿童体操训练、教学提供参考资料。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成果如下:一、分析和界定了体操重点动作、体操辅助练习的概念。二、对《大纲》(女子)四个项目重点动作进行分类与筛选,遴选出74个重点动作。三、通过归纳和整理提出6条实施体操辅助练习的原则:经验性原则、阶段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以及实效性原则;6种进行体操辅助练习常用的训练方法:分解法、诱导法、保护帮助法、完整法、减难法和加难法;探讨出采用辅助练习具有5方面的作用:有利于运动员体会动作的关键技术、改进错误的动作技术、预防运动损伤、缓解运动员的恐惧心理、提高训练效率及增强训练的趣味性。四、针对四项74个重点动作研究归纳、提出的具体辅助练习共计298条,平均为4条。其中跳马6个重点动作共有34条辅助练习,平均每个动作5.7条;高低杠16个重点动作共有74条辅助练习,平均4.6条;平衡木29个重点动作共有111条辅助练习,平均3.8条;自由体操23个重点动作共有79条辅助练习,平均3.4条。
郭东阳[4](2018)在《我国男子体操运动员等级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的研究》文中提出运用社会学、教育学、训练学等学科知识,深入调查分析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颁布《体操等级运动员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12年以来的实施情况。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来制定《体操男子一级等级运动员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使我国体操等级运动员制度更加完善,让更多的体操二、三级运动员有了新的标准和目标,扩大我国体操高水平队伍。根据我国体操现状,修订《体操等级运动员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二、三级规定动作和评分标准,使之更加具有时代感、潮流感,将更有利于大众体操、校园体操爱好者参与其中。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2006版《体操二、三级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历经12年未经修订,存在诸多问题,与当前国际体操发展不相适应。(2)长期以来《男子体操等级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内容不完整,缺乏体操一级规定动作,阻碍了人们进行一步学习体操的热情。完善的等级制度可以更有效的推动体操事业发展,推动体操赛事的进行。(3)制定新的等级规定动作应该遵循三个原则,一级等级规定动作遵循拔尖原则,二级等级规定动作遵循提高原则,三级等级规定动作遵循普及原则。制定的新的等级规定动作要既有利于高校体操的教学、训练、竞赛,又兼顾体操在中学生、社会上爱好者的需求。(4)本文研究出新的男子一级规定动作,内容包括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单杠六个项目,采用10分制;一级规定动作适合专业队和高校优秀的本、硕体操专项学生学习。二级规定动作适合体院、师范院校专修学生和社会上体操迷。三级规定动作适合中小学、大学普修和各种体操爱好者进行学习训练。男子体操等级运动员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的制定,不仅需要专家的一致认可,同时也要进行实践,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推广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待进行新的研究。本文研究的男子体操等级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只是做了一些初步性研究,研究得出的成果拟交给国家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和武汉体育学院,以作参考。
侯涛[5](2017)在《体操运动中蕴含的物理问题》文中认为用物理原理分析了其对体操运动的影响,并结合实际体操动作案例对物理原理的具体应用方向展开详细探讨,掌握并熟练运用物理原理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提高体操运动成绩,促使运动员的个人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雷强,李凤梅,刘宾[6](2014)在《世界鞍马冠军张宏涛大赛前竞技能力训练的研究》文中提出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个案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优秀体操运动员张宏涛的竞技能力特征、训练指导思想、训练方法与手段、训练负荷安排等方面入手,探讨其大赛前的竞技能力训练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在张宏涛两次大赛备战中,训练指导思想定位准确,整体训练思路清晰;阶段训练的划分细致,节奏清晰;竞技能力改善与状态形成合理;体能的训练紧密地结合了自身及项目特点,技能训练方法体现出多样化和个体化特点;备战周期整体负荷节奏和负荷的量与强度的变化、训练课中负荷的量与强度的变化相对合理。
马骥[7](2014)在《鞍马交叉倒立动作技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起源于欧洲的鞍马是男子竞技体操项目之一,比赛时要求运动员在两臂支撑鞍马或鞍环的条件下完成各种单脚摆越、全旋、交叉和移位转体等动作。对鞍马体操项目的动作技巧进行研究有助于鞍马竞技项目的发展。本文将采用录像解析法,结合运动员进行鞍马体操比赛时的交叉倒立动作完成的各个动作阶段,并提出可行性的指导技术建议。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正、反两个交叉倒立动作研究,用文本形式还原鞍马交叉倒立动作场景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的动作技巧,对原来的动作内容进行创新性补充,并对其做出阐释。
刘宾[8](2011)在《世界鞍马冠军张宏涛备战大赛的训练安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鞍马是现代男子竞技体操运动项目之一,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运动项目。我国在这一项目上起步较晚,1953年鞍马项目才正式走上了中国体育的大舞台。虽然当时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但在我国运动员的刻苦训练与努力追求下以及教练员的潜心研究辅导下,我国在鞍马项目上逐渐有了很大的发展,并逐步走向体操强国之列。80年代我国在世界性比赛中共获得过6次鞍马世界冠军。从此我国在体操鞍马项目上真正迈进了世界的前列。我国在世界鞍马项目中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值得肯定的。而对鞍马项目的研究中,更多是对技术训练、运动损伤的预防、运动员选材、竞赛规则等进行研究,对运动训练过程,特别是优秀运动员个案分析的研究显得极为薄弱。为此本文以我国优秀体操运动员张宏涛为研究对象,对其在2009年备战全运会和体操世界锦标赛的训练安排进行研究。试图通过此研究探索张宏涛在鞍马项目上备战大赛的规律,对备战鞍马比赛安排的一般规律提供一些见解,促进鞍马运动训练的科学化,从而推动我国鞍马运动竞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表明:1张宏涛在鞍马项目上具有良好的健美的形体,其身体条件非常符合鞍马项目动作的力学特征和身体美学要求。其扎实的基本功反应了他具有良好的身体机能能力和体能能力。技术方面难度价值高编排艺术性强。比赛中非常镇定、从容和自信。其在备战中会根据总体训练指导思想结合自身情况合理的确定训练思路;备战训练中步骤清晰、定位明确,练习的重点和难点安排的非常到位。技能训练是张宏涛备战训练的重中之重。在备战大赛的训练中常以综合训练为主,课的结构中各训练要素的组合方式应依据项目特征、个人特点等因素的不同而变化。2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的选用上,张宏涛在训练中结合了自身项目特点,制定了具体细致的训练要求使训练围绕专项需要进行,并在训练中适当选择了一些项目特点、功能形式等与鞍马有高度相似或相同的运动进行替代训练,使得训练效果更易于向专项转化,从而有效提高了专项所需的能力。3张宏涛在备战大赛中,备战周期整体负荷节奏有所不同,但周训练负荷节奏和训练课负荷节奏基本相同。备战周期整体负荷的量与强度的变化有所差异,而周训练负荷的量与强度的变化和训练课中负荷的量与强度的变化有一定程度的相似。在比赛周的训练中以技能训练为主,成套动作的完美完成是此时训练的重中之重;体能的训练以热身、放松和适应环境为目的;训练负荷的量保持中等水平。
苏杨[9](2008)在《鞍马全旋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体操作为我国传统优势项目,担负着2008年奥运争金夺银的重任。而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对体操鞍马全旋动作进行分析和研究很少有人问津。本研究采用三维影像解析法、表面肌电法、计算机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仿真对鞍马全旋动作进行运动生物力学综合研究,为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选取全国体操冠军赛及锦标赛鞍马单项决赛的部分运动员(共13名对象),对其影像资料进行三维影像解析,探究鞍马全旋动作的运动学规律。2、对江苏省现役体操运动员4名,进行鞍马全旋同步肌电测试,初步探索其肌电变化情况,从而更好的把握发力时机等。3、对江苏省现役运动员陈晨,运用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其合理的鞍马全旋的动力学模型,并结合三维影像解析数据、肌电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对鞍马全旋一周进行三维影像解析发现:双臂正撑阶段和双臂反撑阶段耗时都平均约占一周总耗时的17%,左臂支撑阶段和右臂支撑阶段耗时都平均占一周总耗时的33%;优秀运动员的肩轨迹、足轨迹及重心轨迹投影到水平面曲线接近圆,且髋关节角度始终接近180度。2、在鞍马全旋一周的运动过程中,各骨骼肌节律性较明显,且积分肌电值的比较结果如下:肱三头肌最大;斜方肌下最小;背阔肌大于腹外斜肌;胸大肌大于腹外斜肌;左胸大肌大于右胸大肌。3、陈晨三维影像解析结果、同步肌电实测趋势和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结果相互印证,验证了陈晨模型的准确性。鞍马全旋一周中,肱三头肌力量峰值居首位;胸大肌和肱二头肌持续发力时间较长;左胸大肌持续发力时间明显长于右胸大肌。结论:1、鞍马全旋中,良好的运动技术主要体现在:延长双臂支撑阶段以增加发力时间;运动员肩轨迹、足轨迹及重心轨迹投影到水平面曲线接近圆;保持不屈髋且重心离地面高度越高越好;重心速度相对足速度有时间延迟。2、在鞍马全旋的运动过程中,肱三头肌、三角肌、胸大肌、背阔肌及肱二头肌作用较大,且以上各块肌肉收缩有明显的节律性;左胸大肌发力明显多于右胸大肌。3、背阔肌在鞍马全旋运动过程中是主要的动力来源;胸大肌在进行躯干远固定的同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协同工作起到支撑作用;三角肌起固定肩关节作用。
陈坚[10](2007)在《体操男子鞍马环上全旋教学的新探讨》文中认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验和潜心研究,笔者对鞍马环上全旋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获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从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差异分别引导,寻找全旋感觉,能快速进入状态和快速掌握要领,克服鞍马训练中常见错误及恐惧心理,经短期训练便可达到显着效果。
二、鞍马环上双腿全旋节奏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鞍马环上双腿全旋节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东京奥运周期世界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竞技体操评分规则演变的需要 |
1.1.2 我国男子竞技体操运动发展的需要 |
1.2 文献综述 |
1.2.1 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研究 |
1.2.2 男子竞技体操运动发展研究 |
1.2.3 男子竞技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录像观察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对比分析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2017-2020年版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主要变化 |
3.1.1 2017-2020年版规则总则变化 |
3.1.2 2017-2020年版规则各单项规则变化 |
3.2 东京奥运周期世界优秀男子自由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 |
3.2.1 男子自由体操前八名成绩 |
3.2.2 男子自由体操成套动作难度编排 |
3.2.3 男子自由体操成套动作连接类型 |
3.2.4 男子自由体操成套动作构成 |
3.3 东京奥运周期世界优秀男子鞍马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 |
3.3.1 男子鞍马前八名成绩 |
3.3.2 男子鞍马成套动作难度编排 |
3.3.3 男子鞍马成套动作构成 |
3.4 东京奥运周期世界优秀男子吊环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 |
3.4.1 男子吊环前八名成绩 |
3.4.2 男子吊环成套动作难度编排 |
3.4.3 男子吊环成套动作构成 |
3.5 东京奥运周期世界优秀男子跳马运动员两跳动作选择 |
3.5.1 男子跳马前八名成绩 |
3.5.2 男子跳马两跳动作难度选择 |
3.5.3 男子跳马两跳动作构成 |
3.5.4 男子跳马两跳动作组合类型 |
3.6 东京奥运周期世界优秀男子双杠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 |
3.6.1 男子双杠前八名成绩 |
3.6.2 男子双杠成套动作难度编排 |
3.6.3 男子双杠成套动作构成 |
3.7 东京奥运周期世界优秀男子单杠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 |
3.7.1 男子单杠前八名成绩 |
3.7.2 男子单杠成套动作难度编排 |
3.7.3 男子单杠成套动作连接类型 |
3.7.4 男子单杠成套动作构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2)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党和政府重视体育并积极推动体操项目的发展 |
1.1.2 体操后备人才训练必须重视“基本难度”动作 |
1.1.3 动作要领是体操训练教学的首要问题 |
1.1.4 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亟待规范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研究现状 |
1.3.2 国外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3 研究技术路线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相关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研究 |
3.1.1 体操“基本难度”动作的概念 |
3.1.2 “动作要领”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
3.1.3 体操“规范化”的概念 |
3.1.4 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的语义学理论基础 |
3.1.5 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的动力学理论基础 |
3.1.6 各个版本体操教材对“基本难度”动作要领的表述现象 |
3.2 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选择原则与方法的研究 |
3.2.1 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筛选过程 |
3.2.2 青少年“基本难度”动作选择的原则 |
3.2.3 青少年“基本难度”动作选择的方法 |
3.3 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选择结果 |
3.3.1 男子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选择结果 |
3.3.2 女子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选择结果 |
3.4 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的依据和原则 |
3.4.1 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的依据 |
3.4.2 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的原则 |
3.5 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的意义和作用 |
3.5.1 有利于加快教练员、运动员对“基本难度”动作的正确理解 |
3.5.2 有利于丰富《中国青少年体操训练教学大纲》中的内容 |
3.5.3 有利于加强体操动作要领文字内容表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
3.6 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的结果 |
3.6.1 男子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结果 |
3.6.2 女子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结果 |
4 结论和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附件5 |
附件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女子少儿体操训练教学大纲重点动作辅助练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亟待加强 |
1.1.2 青少年体操训练教学大纲需要配套教学资料 |
1.1.3 满足基层教练员训练教学的需求 |
1.1.4 完善体操动作辅助练习的内容体系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我国有关体操重点动作的研究 |
2.2 我国有关体操辅助练习的研究 |
2.3 我国有关体操辅助器械的研究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录像观察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深度访问法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体操重点动作概念的研究 |
4.1.1 体操重点动作的词源考究 |
4.1.2 体操动作的相关概念 |
4.1.3 体操重点动作概念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分析 |
4.1.4 体操重点动作概念的调查研究结果 |
4.2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四项动作的分类 |
4.2.1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跳马动作的分类 |
4.2.2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高低杠动作的分类 |
4.2.3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平衡木动作的分类 |
4.2.4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自由体操动作的分类 |
4.3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四项动作及重点动作的筛选 |
4.3.1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四项动作的筛选 |
4.3.2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四项重点动作的筛选结果 |
4.4 体操辅助练习的研究 |
4.4.1 体操辅助练习概念界定 |
4.4.2 体操辅助练习的原则 |
4.4.3 体操辅助练习常用的训练方法 |
4.4.4 体操辅助练习的作用 |
4.5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四项重点动作的辅助练习 |
4.5.1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跳马重点动作的辅助练习 |
4.5.2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高低杠重点动作的辅助练习 |
4.5.3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平衡木重点动作的辅助练习 |
4.5.4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自由体操重点动作的辅助练习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表 |
附件1 问卷一《体操重点动作和体操辅助练习的概念》 |
附件2 问卷二《体操辅助练习的原则和体操辅助练习的常用方法》 |
附件3 问卷三《女子少儿体操 8—12 岁组四个项目重点动作调查问卷表》 |
附件4 专家深度访问提纲 |
附件5 专家深度调查问卷 |
附件6 相关调查问卷的内容效度专家咨询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我国男子体操运动员等级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一)选题依据 |
1.党和政府重视体育积极推动体操项目的发展 |
2.2006 版《二、三级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不适应体操发展的需要 |
3.研究和创编新的《等级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势在必行 |
(二)选题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际上体操等级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 |
2.我国的体操等级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 |
(1)我国等级规定动作发展历程 |
(2) 我国体操发展现状 |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调查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资料法 |
2.访谈法 |
(1)专家访谈法 |
(2)深度访谈法 |
3.问卷调查法 |
(1)问卷的制定 |
(2)问卷的效度检验 |
4.对比分析法 |
(四)研究技术路线 |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男子体操等级规定动作总则设置的对比分析 |
1.《等级标准》和《规定动作》总则对比分析 |
2.拟制定等级规定动作总则 |
(1)目的 |
(2)内容 |
(3)体操运动员技术等级通级标准 |
(4)运动员、教练员行为守则 |
(5)其他错误扣分 |
(6)裁判员人数、等级的规定 |
(7)通级单位及颁发证书单位 |
(8)竞赛规程 |
(二)男子体操运动员等级规定动作评分规则的对比分析 |
1.男子体操一级规定动作评分规则分析 |
2.男子体操二级规定动作评分规则分析 |
3.男子体操三级规定动作评分规则分析 |
(三) 创编规定动作两个方面对比分析 |
1. 横向分析 |
2. 纵向分析 |
(四)创编男子体操一级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 |
1.男子一级自由体操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 |
2.男子一级鞍马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 |
3.男子一级吊环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 |
4.男子一级跳马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 |
5.男子一级双杠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 |
6.男子一级单杠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 |
(五)修订男子体操二级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 |
1.男子二级自由体操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 |
2.男子二级鞍马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 |
3.男子二级吊环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 |
4.男子二级跳马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 |
5.男子二级双杠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 |
6.男子二级单杠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 |
(六)修订男子体操三级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 |
1.男子三级自由体操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 |
2.男子三级跳马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 |
3.男子三级双杠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 |
4.男子三级单杠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 |
四.结论和建议 |
(一)全文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附录 |
附件 1 |
附件 2 |
附件 3 |
致谢 |
(6)世界鞍马冠军张宏涛大赛前竞技能力训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与对象 |
2 结果与分析 |
2. 1 张宏涛竞技能力特征及特点 |
2. 2 确立大赛训练指导思想 |
2. 3 大赛前运动员不同训练周期起始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确立 |
2. 4 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阶段训练计划 |
2. 5 合理配置训练内容、训练课及有效的训练手段 |
2. 5. 1训练内容配置 |
2. 5. 2 训练课 |
2. 5. 3 训练方法与手段 |
2. 6 合理安排训练负荷 |
3 结 论 |
(7)鞍马交叉倒立动作技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体操项目鞍马的介绍 |
2理论和方法 |
2 . 1理论指导来源 |
2 . 2学术研究综述 |
2 . 3运用的方法和步骤 |
2.3.1录像解析法 |
2.3.2步骤 |
3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
3 . 1第一阶段的动作分析 |
3 . 2第二阶段的动作分析 |
3 . 3第三阶段的动作分析 |
3 . 4第四阶段的动作分析 |
4交叉倒立动作技巧创新研究 |
5结语 |
(8)世界鞍马冠军张宏涛备战大赛的训练安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任务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个案分析法 |
2.2.3 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张宏涛竞技能力特征 |
3.1.1 鞍马竞技能力特征 |
3.1.2 张宏涛竞技能力特点 |
3.2 训练指导思想的研究 |
3.2.1 训练指导思想形成的原因 |
3.2.2 训练指导思想的具体化与适宜性 |
3.3 周期训练计划的研究 |
3.3.1 起始状态与训练目标 |
3.3.2 阶段训练计划 |
3.4 训练内容安排的研究 |
3.4.1 训练内容的配置 |
3.4.2 训练课的类型结构与内容安排 |
3.5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研究 |
3.5.1 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的选用 |
3.5.2 技能训练方法与手段的选用 |
3.6 训练负荷的研究 |
3.6.1 训练负荷节奏 |
3.6.1.1 备战周期整体训练负荷节奏 |
3.6.1.2 周期训练负荷节奏 |
3.6.1.3 训练课负荷的节奏 |
3.6.2 负荷量与强度 |
3.6.2.1 备战周期整体负荷量与强度的变化 |
3.6.2.2 周训练负荷量与强度的变化 |
3.6.2.3 训练课中负荷的量与强度的变化关系 |
3.7 比赛周训练安排的研究 |
4 结论与建议 |
5 致谢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9 附录 |
(9)鞍马全旋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鞍马全旋动作介绍 |
3 鞍马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 |
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部分 鞍马全旋的三维影像解析 |
1 文献综述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设备 |
4 研究方法 |
5 结果讨论与分析 |
5.1 鞍马全旋动作的结构与运动阶段的划分 |
5.2 鞍马全旋一周4个阶段耗时分析 |
5.3 鞍马全旋一周肩轨迹平面投影分析 |
5.4 鞍马全旋一周足轨迹平面投影分析 |
5.5 鞍马全旋一周重心轨迹平面投影分析 |
5.6 鞍马全旋一周重心离地面的平均高度 |
5.7 鞍马全旋一周4个特殊位置的髋关节角度分析 |
5.8 鞍马全旋一周4个阶段的足平均速度和重心平均速度分析 |
6 结论 |
第三部分 鞍马全旋的同步肌电分析 |
1 文献综述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设备 |
4 研究方法和步骤 |
5 结果讨论与分析 |
5.1 安静状态肌电图分析 |
5.2 鞍马全旋一周肌电分析 |
6 结论 |
第四部分 鞍马全旋的动力学模型建立及相关同步分析 |
1 文献综述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设备 |
4 研究方法和步骤 |
5 结果讨论与分析 |
5.1 运动学数据分析 |
5.2 动力学数据分析 |
6 结论 |
第五部分 参考文献 |
第六部分 致谢 |
(10)体操男子鞍马环上全旋教学的新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
1.1 实验对象: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时间: |
1.4 实验地点: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实验结果 |
2.2 阶段感觉性教学详细步骤: |
2.2.1 感觉性练习。 |
2.2.2 山羊辅助全旋。 |
2.2.3 地面或蘑菇形练习器辅助练习。 |
2.2.4 鞍马环上全旋。 |
3. 结论 |
四、鞍马环上双腿全旋节奏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东京奥运周期世界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研究[D]. 刁嘉慧.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2]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研究[D]. 王亮.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3]女子少儿体操训练教学大纲重点动作辅助练习的研究[D]. 刘雅慧.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4]我国男子体操运动员等级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的研究[D]. 郭东阳. 武汉体育学院, 2018(02)
- [5]体操运动中蕴含的物理问题[J]. 侯涛.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7(06)
- [6]世界鞍马冠军张宏涛大赛前竞技能力训练的研究[J]. 雷强,李凤梅,刘宾.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4(06)
- [7]鞍马交叉倒立动作技巧研究[J]. 马骥. 当代体育科技, 2014(18)
- [8]世界鞍马冠军张宏涛备战大赛的训练安排研究[D]. 刘宾. 西安体育学院, 2011(05)
- [9]鞍马全旋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D]. 苏杨. 南京体育学院, 2008(07)
- [10]体操男子鞍马环上全旋教学的新探讨[J]. 陈坚.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