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气符号新标准的理解

对电气符号新标准的理解

一、对电气符号新标准的理解(论文文献综述)

宋新克,赵文平[1](2021)在《技术技能人才的四维能力结构分析——基于唐·伊德人—技关系理论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澄清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技术技能人才在人与技术的逻辑关系中存在,探讨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问题离不开人与技术的关系这一逻辑视角。运用美国着名的技术哲学家唐·伊德关于人—技关系理论来审视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结构,可以揭示出以下四维能力结构形态。基于具身关系来看,技术技能人才具备扩展其自身身体的能力;基于解释关系来看,技术技能人才具备理解技术人工物的能力;基于他者关系来看,技术技能人才具备知觉技术内在逻辑的能力;基于背景关系来看,技术技能人才具备体认技术文化世界的能力。

郝飞[2](2020)在《基于世界技能大赛的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构建实践研究 ——以《PLC控制系统设计与编程》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经济正在高质量快速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及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需要大批量高技能人才。只有培养出大批量符合世界职业技能标准的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服务和贡献,更好地走向国际化。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彰显了世界职业技能人才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水平。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提高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需要符合标准的课程内容,世界技能大赛各项目标准融入课程内容是最佳选择。当前结合世界技能大赛标准优化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形成符合中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化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是势在必行。世界技能大赛背景下的职业教育课程构建研究指明了中等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为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构建研究提供了借鉴。本研究是在世界技能大赛的背景下,以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技能训练课程—《PLC控制系统设计与编程》课程为例,融入世界技能大赛理念,进行了以学生为中心、任务为导向的项目结构的课程构建,选择课程中“PLC机电工程实践”项目在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班级中进行了实践研究。将传统课程与世界技能大赛标准的课程进行实证比较研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果。后期优化教学设计与任务,逐步修正研究方案的不足,并从职业教育与课程改革、坚持育人为本、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做好世界技能大赛成果转化等方面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高水平发展做出展望。

陶亮[3](2019)在《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国内的建筑设计管理长期呈现出流程片段化的特征,这种粗放的管理体系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整个建筑行业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以及投资模式、技术创新、信息技术发展、产业转型、人文变化和国际化趋势等一系列的变化发展,这种管理体系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已大大降低。随着2015年WTO过渡保护期的结束,国内建筑设计市场进一步全面放开,推行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回归“建筑师负责制”已成为业界的共识。转变正在发生,在上海、广西、福建等地试点的“建筑师负责制”,体现了政府推进建筑业与国际接轨、提升品质的态度和决心。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转型升级、专业的强化与新的建设项目运作模式的产生,促使我国建筑师的角色正在重塑,新的形势需要建筑师逐渐成为项目的潜在管理者,并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专业技能及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设计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从而全面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最终提供高品质的建筑产品。同时建筑信息化作为建筑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已经成为引领变革这个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正逐渐改变传统建筑设计行业的运作及管理模式。当建筑设计摆脱单一的图纸沟通的束缚,进而实现以BIM(建筑信息化模型)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表达后,建筑师在整个建设流程中的作用将发生重大变化,从仅侧重于设计阶段的技术服务,到对工程全流程的整体掌控。建筑信息化技术已经把整个工程建设流程中大部分的设计问题前置化,为解决贯穿整个建筑工程活动中各个主体、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有效且可行的工作模式,从而为建筑师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合理角色提供了技术支持。这种变革发展的趋势也恰恰是建筑师负责制所倡导的----让建筑设计源头的建筑师,成为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领导者。在建筑设计行业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本论文主要研究以建筑师为主导进行全程设计管理的意义及策略,对涉及到策划、设计、施工和运管等方面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更加合理的阶段划分,并结合作为全程设计管理重要技术手段的建筑信息化技术,提出各个阶段相应的设计管理要求和策略。为此,本论文提出了“六序法模式”的全程设计管理方法,并探讨其与BIM进行结合的意义及有效途径。论文希望一方面能为推行适合中国的建筑师负责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另一方面也希望进一步拓展BIM在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通过三个部分展开阐述:第一部分为基础研究。首先,论文的绪论部分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建筑设计管理相关研究若干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研究的内容,阐述研究的方法、关键技术和思路。在第二章论述了建筑设计管理的职能、核心任务、主体内容和影响因素,并指出了建筑设计管理中知识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主要策略。在第三章通过分析对比中外通行的职业建筑师的职能体系和全程设计管理思想,探讨建筑师负责制框架下的建筑师全程设计与管理,在建造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发展趋势及建构要素,为后续的理论实践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为理论实践研究。首先在第四章以国际通行的职业服务内容和专业化、全程化的标准,提出适应中国建筑师负责制的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职业服务体系----“六序法模式”,对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成果和工作要求进行阐述,并结合项目实例进行分析总结。接着探讨了建筑师进行全程设计管理所需要的基础组织形式----建筑工作室/事务所,以保持建筑创意为核心目的的组织机构管理策略。最后在第五章研究了BIM在建筑全程设计管理中的重要性和适应性问题,论证了在建筑全程设计管理中应用BIM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并提出了“BIM整同设计管理模式”和“复合总建造师”的相关概念。第三部分为策略研究。是在对上述研究的总结和拓展基础上,分别在构建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创建适宜建筑师创作的组织机构、BIM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全程化建筑师的职业教育四个方面对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提出了适宜的优化策略。最后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研究需要继续完善的方面,展望了建筑师视角下并结合BIM技术的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应用前景。

王重刚[4](2018)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实施以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逐渐完善,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出新的相关要求,部分内容已不适应现状,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研究。通过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发展过程、标准及标准的实施情况分析得出运行现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厘清存在的问题。通过文本比较等方法对有关术语和定义进行完善,解决对部分术语理解不清的问题。通过层次性原理,根据ISO管理体系高阶结构(HLS)对AQ3013-2008的架构进行改进,得出改进后的架构,从而解决与其他管理体系不兼容的问题,并通过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对一级要素、二级要素的权重和分数进行赋值;通过文本比较等方法对新架构要素对无AQ3013-2008对应的参考ISO等国际标准的相关条款编写,从而解决体系完整性的问题;通过对有对应的人力资源、设备设施、信息沟通、危险源管控、安全意识和理念等根据法律法规等要求补充完善,解决不适应新法规要求的情况;采用PDCA循环的完整性原则,补充完善标准范围等内容,解决体系中PDCA循环不完整的情况;采用系统层次性原理完善风险控制措施、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分级响应等内容,从而解决体系中层次性不强的情况。

本刊[5](2016)在《全国电气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内容》文中研究指明1领域或行业情况作为WTO技术法规和我国标准化法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一直是国家政策中最基本、最不可违背的原则。全国电气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安标委")负责对电气安全技术领域标准化共性问题的研究,对相关行业、相

杨光[6](2015)在《城镇户内变电站建筑设计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变电站建筑空间形态能够体现出变电站历经工业需求为主到民用需求为主的发展阶段,今天的变电站,其建筑面临着自身矛盾、与环境矛盾、与人矛盾的局面,如何用现代建筑语汇诠释变电站新的内涵,是一个值得建筑师反思的问题。本文探讨城镇户内变电站建筑设计优化策略,研究变电站的类型、功能、构成元素及电磁辐射现象等基础问题,从变电站工艺、生态、人文三方面属性所含问题出发提出变电站建筑设计三点核心优化策略:第一,提升建筑、设备技术的工艺导向建筑设计优化策略。第二,从宏观、中观、微观构建生态网络的生态意向建筑设计优化策略。第三,关怀人类行为活动的人文意向建筑设计优化策略。其中,在对变电站问题挖掘及优化策略提出过程中着重对变电站电磁辐射问题进行研究。具体方法是实地测量运行变电站内外的电磁场数值,对所得数据进行图表分析。引入电磁场相关科学原理及国内外规定的电磁辐射标准,通过数据对比说明变电站电磁场辐射是极低的,远在国家规范及行业标准之下,表明变电站电磁辐射问题只是认知偏差问题,进而提出正面引导电磁辐射认知的策略。文章的创新点在于把变电站的概念扩展到电力工程、生态学和建筑学三个学科相结合领域内,并从该领域对变电站进行全面研究。使其由输变电单一功能转变为生态、休闲、审美一体化的复合功能,从而更好的为变电、生态和社会服务。

丁一超[7](2011)在《基于AutoCAD的RA公司电气元件图符信息系统研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整个电气行业市场的不断发展,RA公司希望在区域市场同行业的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这就对RA公司产品的设计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A公司急需一种能充分适应本公司产品特点的AutoCAD开发平台,以便于提高公司的产品开发效率,并使得公司的产品数据实现不同系统平台的共享。这就要求RA公司对市场上已有的AutoCAD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定制,使其适应本公司产品的结构特点,提高产品的研发效率。为此本文研究在AutoCAD软件基础上开发出适合RA公司产品设计需要的电气元器件图符系统,以便设计人员在公司电脑上设计开发新产品时,通过电气图符系统,快速地进行调用,把电气设计人员从繁琐、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事更有意义的研制开发新产品工作。本文利用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二维制图软件AutoCAD的二次开发功能,借助软件自身具有开放式体系结构,以软件自带的编程语言以及专用的用户界面语言为开发编程语言,结合RA公司电气原理图的绘制要求,对AutoCAD进行用户二次开发,建立适用于RA公司并且含有电气原理图系统中常用的电气元器件的图符信息系统。论文首先分析和总结RA公司目前使用的电气原理图设计软件系统存在的不足,针对不足,分析RA公司电气设计平台下系统的功能需求,并进一步建立系统的功能模型,对各功能模块进行详细阐述。接着,利用关系型数据模型建立满足RA公司电气元件图符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给出详细的设计步骤。最后,开发适用RA公司电气设计的基于AutoCAD的电气元件图符信息系统,并给出系统的部分应用实例。本系统的实现为RA公司产品电气原理图的设计、产品制造及随后的产品装配调试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可以简化RA公司电气设计人员的设计工作,提高RA公司产品设计效率,缩短RA公司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周期。系统能为设计人员提供有力的工具,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朱江[8](2006)在《电气原理图识别与智能化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气原理图是继电线路系统设计中的一种重要工程图,是进行其它后续设计工作的基础。利用智能化的电气CAD软件设计电气原理图,有助于工程设计人员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自动识别通用CAD软件绘制的电气原理图,并将其转换为电气CAD软件的标准格式,可以使已有图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因此,研究电气原理图识别与智能化设计方法并开发相应的电气CAD系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本文在总结和分析符号识别研究现状与国内外电气CAD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电气符号的表示、识别方法与电气原理图的智能化设计方法开展研究,设计和开发了一个电气CAD系统,其主要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自动识别电气原理图的方法。先根据电气符号的几何特征,确定电气符号的位置,将其分离并提取出来。提出一种含两级属性的属性关系图表示电气符号,提取基本的图形元素作为结点,提取图形元素间的几何位置关系作为边,并引入了具有平移、旋转、尺度和镜像不变性的属性。采用过滤图模式库的方法减少图匹配次数,使用Ullman算法识别电气符号。最后,提取图纸中各种文字标注和电气元件的连接关系,完成对电气原理图的识别。2.提出了电气原理图的智能化设计方法。利用CAD图纸分块和分层的特点,对标准电路模块进行参数化设计。设计电气元件数据库保存图纸的电气信息,采用存储索引的方式表示复杂电气元件。统一了文字的标注和存储位置,便于读写操作一致和检查错误。总结了图纸绘制过程中的不规范情况,设计图纸整理功能对其进行查找和修复。用属性关系图表示原理图中的电路线,提取元件间的连接关系。3.运用以上方法,设计和开发了电气原理图识别与智能化设计系统,设计人员使用该软件能够完成大部分的电气原理图设计工作。在二次接线自动生成系统中的应用表明,该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是成功的。

杨超,蔡宁[9](2005)在《电冰箱安全标准GB4706.13-2004与GB4706.13-1998的主要差异分析》文中提出新实施的电冰箱安全国家标准GB4706.13-2004与原有的国家标准GB4706.13-1998的差异较大,本文对新旧版本标准在试验方法及规定上的主要差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顾梅英,张炜[10](2004)在《解读桥门式起重机的电气图》文中提出 江苏省是起重机生产大省,我们在对江苏桥门式起重机进行产品质量抽查以及江苏和全国许多省市桥门式起重机进行型式试验过程中,发现不少厂家的图纸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这里仅对电气图存在问题进行总结。

二、对电气符号新标准的理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电气符号新标准的理解(论文提纲范文)

(1)技术技能人才的四维能力结构分析——基于唐·伊德人—技关系理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于具身关系——技术技能人才具备扩展其自身身体的能力
二、基于解释关系——技术技能人才具备理解技术人工物的能力
三、基于他者关系——技术技能人才具备知觉技术内在逻辑的能力
四、基于背景关系——技术技能人才具备体认技术文化世界的能力

(2)基于世界技能大赛的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构建实践研究 ——以《PLC控制系统设计与编程》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问题提出
    1.3 文献综述
        1.3.1 世界技能大赛发展研究
        1.3.2 国内参与世界技能大赛发展研究
        1.3.3 《PLC控制系统设计与编程》课程相关类世界技能大赛项目发展研究
        1.3.4 世界技能大赛促进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发展研究
        1.3.5 世界技能大赛促进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发展研究
        1.3.6 《PLC控制系统设计与编程》相关技能课程发展研究
        1.3.7 文献述评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
    本章小结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世界技能大赛
        2.1.2 世界技能大赛标准
        2.1.3 职业技能
        2.1.4 职业技能训练课程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实用主义理论
        2.2.3 项目课程原理
    本章小结
第3章 PLC相关世界技能大赛项目及职业技能课程的调研分析
    3.1 PLC相关世界技能大赛项目调研分析
        3.1.1 世界技能大赛专家调研分析
        3.1.2 世界技能大赛选手调研分析
    3.2 PLC相关职业技能课程调研分析
    3.3 世界技能大赛背景下的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的主体分析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世界技能大赛的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构建
    4.1 课程结构的构建
        4.1.1 世界技能大赛标准规范的分析
        4.1.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构建
        4.1.3 基于能力发展顺序的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构建
        4.1.4 基于世界技能大赛的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构建
    4.2 课程标准的构建
    4.3 课程目标的构建
    4.4 课程内容的构建
        4.4.1 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4.4.2 课程内容的构建
    4.5 课程评价的构建
        4.5.1 基于世界技能大赛项目的评价分析
        4.5.2 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评价构建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世界技能大赛的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实践研究
    5.1 前期分析与准备
        5.1.1 前期分析
        5.1.2 前期准备
    5.2 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5.2.1 课程教学方案
        5.2.2 课程教学实施
        5.2.3 课程教学评价
        5.2.4 课程教学总结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课程效果的比较分析
        6.1.2 课程效果的影响分析
    6.2 研究总结与展望
        6.2.1 研究总结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Ⅰ 世界技能大赛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 Ⅱ 部分省级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选手调查问卷
附录 Ⅲ PLC相关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3)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框架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研究
    2.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简述
        2.1.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概述
        2.1.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对象与内容
        2.1.3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2.2 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概述与辨析
        2.2.1 建筑设计行业概述
        2.2.2 建筑设计管理辨析
        2.2.3 建筑设计管理的职能管理分析
        2.2.4 建筑设计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辨析
    2.3 建筑设计管理的核心任务和主体内容分析
        2.3.1 建筑设计管理的核心任务
        2.3.2 建筑设计管理的主体内容
    2.4 知识管理在建筑设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4.1 建筑设计知识管理的内涵和目标
        2.4.2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2.4.3 建筑设计活动知识的内容及体系
        2.4.4 建筑工程设计知识管理的主要策略
    2.5 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研究内容
        2.5.1 范围管理
        2.5.2 进度管理
        2.5.3 质量管理
        2.5.4 投资及成本管理
        2.5.5 沟通管理
        2.5.6 风险管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师的职能体系研究
    3.1 建筑师、建造和建筑物的关系辨析
    3.2 建筑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分析
        3.2.1 建筑师与业主的权利义务关系
        3.2.2 国际职业建筑师的权利与义务
        3.2.3 中国建筑师的权利与义务
    3.3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内涵与比较
        3.3.1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内涵
        3.3.2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国际比较
        3.3.3 建筑师的职业资格及比较
        3.3.4 中国建筑师的职业定位及服务现状
    3.4 建筑师的职业经营和组织研究
        3.4.1 建筑师的职业经营及比较
        3.4.2 建筑师的职业组织---工作室和设计公司
        3.4.3 建筑师的设计组织及管理
    3.5 建构建筑师全程职能体系的策略
        3.5.1 设计到代理
        3.5.2 建成品导向与过程控制
        3.5.3 职业化精神
        3.5.4 经济和法律责任
        3.5.5 全程建筑设计服务的要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筑师的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研究
    4.1 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模式研究
    4.2 阶段1:前期/策划阶段
        4.2.1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内容
        4.2.2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流程
        4.2.3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4.2.4 前期/策划阶段的设计管理要求
        4.2.5 案例讨论
    4.3 阶段2:方案/开发设计阶段
        4.3.1 方案/开发设计的工作内容
        4.3.2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流程
        4.3.3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4.3.4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要求
        4.3.5 案例讨论
    4.4 阶段3: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
        4.4.1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
        4.4.2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流程
        4.4.3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4.4.4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要求
        4.4.5 案例讨论
    4.5 阶段4: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
        4.5.1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内容
        4.5.2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流程
        4.5.3 施工招投标的主要策略
        4.5.4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要求
        4.5.5 案例讨论
    4.6 阶段5:督造/施工监管阶段
        4.6.1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内容
        4.6.2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流程
        4.6.3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主要策略
        4.6.4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要求
        4.6.5 案例讨论
    4.7 阶段6: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
        4.7.1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内容
        4.7.2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流程
        4.7.3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主要策略
        4.7.4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要求
        4.7.5 案例讨论
    4.8 适宜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的组织管理研究
        4.8.1 适宜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的组织形式
        4.8.2 建筑师工作室的组织管理
        4.8.3 建筑师工作室的创意人才管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筑信息化技术在建筑设计全程管理中的适应性研究
    5.1 以BIM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及发展
        5.1.1 BIM技术及相关理论概述
        5.1.2 BIM技术应用及发展现状
        5.1.3 BIM技术的问题及挑战
        5.1.4 BIM技术的发展趋势
    5.2 BIM在建筑设计全程管理体系中的理论研究
        5.2.1 实施BIM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5.2.2 BIM在建筑设计管理体系中的实施价值及目标
        5.2.3 BIM对建筑设计全程管理的优化措施
    5.3 BIM在建筑全程设计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5.3.1 BIM在建筑全程设计体系中的应用概述
        5.3.2 建筑项目BIM的实施工作流程
        5.3.3 前期/策划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3.4 建筑设计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3.5 施工招投标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3.6 建设施工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3.7 竣工及后期运维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4 基于BIM的建筑师全程整同设计管理研究
        5.4.1 由BIM推动的整合设计
        5.4.2 BIM的协同工作模式
        5.4.3 由建筑师实施BIM整同设计管理
        5.4.4 教育与培训BIM整同设计管理团队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建筑工程设计全程管理的策略研究
    6.1 构建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策略
        6.1.1 以建筑师负责制为依托,强化建筑师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6.1.2 以六序法模式为基础,不断完善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内涵
    6.2 创建适宜建筑师创作的组织机构策略
        6.2.1 适宜创意的设计组织机构建构策略
        6.2.2 重视组织机构的知识信息管理
    6.3 BIM结合“六序法模式”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6.3.1 建构BIM与“六序法模式”的深度融合
        6.3.2 充分运用BIM分析功能优化全程设计管理
        6.3.3 用BIM模型领导全过程设计管理
        6.3.4 秉承Open BIM理念进行协同设计及管理
    6.4 全程化建筑师的职业教育策略
        6.4.1 树立建筑师全程职业化教育的思维
        6.4.2 构建多元化的建筑教育体系
        6.4.3 深化建筑师执业过程中的继续教育
        6.4.4 加强以BIM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技术的素质教育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主要结论
    2、论文的创新点
    3、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工程实践案例分析与总结
    1、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育中心设计咨询项目
    2、宝安体育场工程设计项目
    3、2010年亚运会游泳跳水馆工程设计项目
    4、“广州圆”--广东兴业国际仓储科研主楼工程设计项目
    5、江苏省淮安体育中心工程项目设计及管理实践
附录2 、建筑设计组织机构管理研究
    1 建筑设计机构的发展趋势
        1.1 国内外建筑设计机构的现状研究
        1.2 我国建筑设计机构的发展方向
    2 建筑创意组织机构---工作室的职能与特征
        2.1 建筑工作室的业务职能
        2.2 建筑工作室的服务特征
        2.3 工作室的业务管理特征
    3 建筑工作室的创意人才管理
        3.1 建筑工作室创意人才的资本特质
        3.2 工作室的人事管理
        3.3 工作室团队的平衡管理
        3.4 工作室设计文化建设
        3.5 工作室的人才技能发展
        3.6 员工的绩效考核
    4 建筑设计工作室的组织管理
        4.1 工作室的组织管理框架
        4.2 工作室的设计管理要素
        4.3 工作室的市场营销管理
    5 建筑工作室的信息与知识管理
        5.1 工作室的信息管理
        5.2 工作室的知识管理
致谢
附件

(4)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与研究背景
    1.2 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研究综述及评析
        1.2.1 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研究综述
        1.2.2 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研究评析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运行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现状
        2.1.1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提出与完善
        2.1.2 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
        2.1.3 安全生产标准化通用规范主要内容解析
        2.1.4 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情况
    2.2 安全生产标准化存在问题调查
        2.2.1 调查情况
        2.2.2 调查分析
    2.3 安全生产标准化问题分析
        2.3.1 部分术语不明确或未明确
        2.3.2 标准结构不适宜
        2.3.3 部分内容不完善
        2.3.4 部分内容要求重复或碎片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术语和定义改进研究
    3.1 增加的术语和定义
    3.2 修改的术语和定义
    3.3 删除的术语和定义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架构改进研究
    4.1 整体架构改进的设计
    4.2 部分要素的层次性优化设计
        4.2.1 资源(7.1)要素子条款的设计
        4.2.2 信息沟通(7.4)要素子条款的设计
        4.2.3 文件化信息/总则(7.5.1)要素子条款的设计
        4.2.4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总则(8.1.1)要素子条款的设计
        4.2.5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总则(10.1)要素子条款的设计
        4.2.6 事件、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0.2)要素子条款的设计
    4.3 改进后的架构及分析
        4.3.1 改进后的架构要素变化分析
        4.3.2 基于ANP要素权重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标准内容改进研究
    5.1 标准内容的补充
        5.1.1 HLS要素内容的补充
        5.1.2 法规等新要求的完善
    5.2 标准内容的优化
    5.3 标准PDCA循环完整性的优化
    5.4 标准层次性的优化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本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附录

(5)全国电气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内容(论文提纲范文)

1 领域或行业情况
2 标准现状
    (1)负责归口的国内标准现状
    (2)向国际标准转化
    (3)相关标准的实施情况
3 工作完成情况
    (1)标准制修订工作情况
        1)标准计划项目立项情况
        2) 2015年计划项目进展情况
        3)标准审查会情况
        4)标准发布情况
    (2)标准复审工作情况
    (3)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1)国际标准草案投票
        2)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
        3)主持或参加国际标准化会议
    (4)年会情况
    (5)标准化科研情况
    (6) TC自身建设情况
4 主要成绩和存在问题
    (1)主要工作成绩
    (2)存在的主要问题
    (3)工作措施和建议
5 今后的工作计划
    (1)标准体系建设与维护
    (2)深入开展GB 19517修订工作
    (3)电气安全标准制修订工作
        1)国家标准报批工作
        2)国家标准审查工作
        3)国家标准起草工作
    (4)继续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5)做好标准化科研专项的申报
    (6)强化标准宣贯和实施效果反馈
    (7)标委会换届工作
    (8)注重安标委人才队伍建设
    (9)加强秘书处自身建设

(6)城镇户内变电站建筑设计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1 城镇户内变电站基础研究
        1.4.2 城镇户内变电站现存问题
        1.4.3 城镇户内变电站建筑设计核心策略
    1.5 论文研究方法
第2章 城镇户内变电站基础研究
    2.1 城镇变电站分类
        2.1.1 按空间区位分类
        2.1.2 按建筑空间分类
        2.1.3 按输电作用分类
        2.1.4 按供电对象分类
        2.1.5 按维护结构分类
        2.1.6 按值班管理分类
    2.2 城镇户内变电站功能
        2.2.1 输变电功能
        2.2.2 生态服务功能
        2.2.3 工艺展示功能
        2.2.4 休闲娱乐功能
    2.3 城镇户内变电站构成元素
        2.3.1 工艺
        2.3.2 建筑
        2.3.3 场地
    2.4 变电站电磁辐射现象
        2.4.1 变电站电磁辐射定义
        2.4.2 变电站电磁辐射产生原因及部位
        2.4.3 工频电磁场辐射暴露限值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镇户内变电站建筑设计基本问题解析
    3.1 变电站建筑设计的工艺基础问题
        3.1.1 变电站缺乏电网专业规划选址
        3.1.2 户内变电站建筑集约设计不足
        3.1.3 变电站建筑设计缺乏工艺创新
        3.1.4 建筑复合功能与变电功能冲突
    3.2 变电站建筑设计产生的生态问题
        3.2.1 变电站切断生态网络
        3.2.2 变电站破坏生态环境
        3.2.3 变电站建筑能耗偏高
        3.2.4 变电站电磁辐射影响
    3.3 变电站建筑设计缺少人文关怀
        3.3.1 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不足
        3.3.2 变电建筑认知特征不足
        3.3.3 变电建筑视觉观感不良
        3.3.4 电磁辐射影响认知偏差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镇户内变电站建筑设计核心策略
    4.1 工艺导向的建筑设计优化策略
        4.1.1 结合电网专业规划明确变电站选址
        4.1.2 采用演进建筑设计策略促进集约化
        4.1.3 工艺的创新及具体化应用优化策略
        4.1.4 变电站建筑复合功能设计优化策略
    4.2 生态意向的建筑设计优化策略
        4.2.1 宏观规划生态安全格局
        4.2.2 中观重建生态基础设施
        4.2.3 微观设计节能环保建筑
        4.2.4 工艺降低电磁辐射策略
    4.3 人文意向的建筑设计优化策略
        4.3.1 增加室外行为活动功能场地
        4.3.2 挖掘文化内涵提炼特征图式
        4.3.3 采用表层审美结构建构策略
        4.3.4 消除电磁辐射负面认知策略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基于AutoCAD的RA公司电气元件图符信息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第2章 理论概述
    2.1 软件项目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概述
        2.1.1 软件项目管理概述
        2.1.2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概述
    2.2 电气原理图设计理论概述
        2.2.1 电气原理图概念
        2.2.2 电气图形符号概念
        2.2.3 电气图形符号库概念
    2.3 数据库理论概述
        2.3.1 数据库设计理论概述
        2.3.2 数据库接口技术理论概述
        2.3.3 数据库设计步骤
    2.4 AutoCAD绘图软件概述
        2.4.1 AutoCAD文件格式概述
        2.4.2 二次开发技术概述
        2.4.3 二次开发工具概述
第3章 RA公司电气元件图符信息系统分析
    3.1 RA公司及其电气产品设计概述
        3.1.1 RA公司概况
        3.1.2 RA公司电气产品设计概况
    3.2 电气原理图设计业务流程分析
    3.3 现有系统问题及需求分析
        3.3.1 现有系统存在主要问题
        3.3.2 目标系统需求分析
    3.4 系统总体功能分析
        3.4.1 图符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3.4.2 图符调用管理模块
        3.4.3 系统管理模块
第4章 RA公司电气元件图符信息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4.1.1 软件结构设计
        4.1.2 硬件结构设计
    4.2 系统界面设计
        4.2.1 一次电气元器件图符调用界面设计
        4.2.2 二次电气元器件图符调用界面设计
        4.2.3 RA公司产品方案调用界面设计
    4.3 数据库设计
        4.3.1 一次电气元器件数据库设计
        4.3.2 二次电气元器件数据库设计
        4.3.3 RA产品方案数据库设计
第5章 RA公司电气元件图符信息系统的实现和应用
    5.1 系统实现平台
    5.2 关键技术的实现
        5.2.1 系统菜单设计
        5.2.2 面向图形数据库技术
        5.2.3 产品信息数据库技术
    5.3 典型界面的实现
        5.3.1 二次电气元器件图符调用界面实现方法
        5.3.2 系统具体界面实现
    5.4 电气元件图符信息系统应用步骤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卷内备考表

(8)电气原理图识别与智能化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符号识别研究现状
    1.3 电气CAD 的应用现状
    1.4 本文工作
    1.5 本文结构
第2章 电气原理图自动识别方法
    2.1 引言
    2.2 图匹配相关知识
    2.3 电气符号的提取
    2.4 电气符号的表示
    2.5 电气符号的识别
    2.6 实验结果
    2.7 各种文字标注和电气符号连接关系的提取
    2.8 小结
第3章 电气原理图智能化设计方法
    3.1 引言
    3.2 图纸的分块和分层
    3.3 电气元件数据库的设计
    3.4 文字标注的处理
    3.5 图纸整理功能的实现
    3.6 电气元件连接关系的提取
    3.7 小结
第4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引言
    4.2 系统特性
    4.3 开发工具简介
    4.4 系统组成结构与工作流程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和参加的项目

(9)电冰箱安全标准GB4706.13-2004与GB4706.13-1998的主要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标准差异
    2.1 新老版本国标与IEC标准的对应关系
    2.2 主要差异列表
3 标准差异分析
    3.1 对使用可燃制冷剂的压缩式器具的标准分析
        3.1.1 使用可燃制冷剂的器具的试验要求
        3.1.2 对可燃制冷剂泄漏模拟试验的分析
        3.1.3 进行使用可燃制冷剂的器具的试验时对试验室环境的要求
    3.2 冰淇淋机和用电池供电的制冷器具的标准分析
        3.2.1 家用冰淇淋机的试验要求
        3.2.2 用电池供电的制冷器具的试验要求
    3.3 其它方面的标准分析
        3.3.1 产品标志
        3.3.2 输入电流试验
        3.3.3 与“自由空间”结构有关的试验
4 小结

四、对电气符号新标准的理解(论文参考文献)

  • [1]技术技能人才的四维能力结构分析——基于唐·伊德人—技关系理论的视角[J]. 宋新克,赵文平.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24)
  • [2]基于世界技能大赛的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构建实践研究 ——以《PLC控制系统设计与编程》课程为例[D]. 郝飞.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10)
  • [3]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D]. 陶亮.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4]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改进研究[D]. 王重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5]全国电气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内容[J]. 本刊. 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2016(07)
  • [6]城镇户内变电站建筑设计优化策略研究[D]. 杨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02)
  • [7]基于AutoCAD的RA公司电气元件图符信息系统研发[D]. 丁一超. 华东理工大学, 2011(07)
  • [8]电气原理图识别与智能化设计方法研究[D]. 朱江. 湖南大学, 2006(12)
  • [9]电冰箱安全标准GB4706.13-2004与GB4706.13-1998的主要差异分析[J]. 杨超,蔡宁. 家电科技, 2005(02)
  • [10]解读桥门式起重机的电气图[J]. 顾梅英,张炜.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04(07)

标签:;  ;  ;  ;  ;  

对电气符号新标准的理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