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发展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一、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吴紫星[1](2021)在《基于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文化自觉个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宋娜[2](2021)在《基于蒙古族音乐校本课在满洲里市第四学校小学部的实践与探索》文中提出“没有民族性的音乐是不存在的。实际上,一般认为是全人类的音乐都是具有民族性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说。本文通过世界上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对民族音乐的重视程度,我国各地区以及内蒙古对民族音乐的重视程度,阐述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性。笔者在蒙古族音乐校本课开设过程中发现蒙古族音乐对本校小学音乐教育具有积极的影响,肯定蒙古族音乐校本课开设的优点,以及学校教育在民族音乐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但在探索中发现蒙古族音乐校本课开设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提出相对应的建议,逐步完善对民族音乐传承的教育。

黄国焱[3](2021)在《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倡导民族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大背景下,本论文主要探索了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的应用与实践。高州木刻画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域性传统美术有其独特的地方人文风景,农民淳朴的精神特质,色彩与造型上呈现"稚拙性"的艺术特征,构图设色明快,装饰性强。选取高州木刻画中切合高中教学的有益部分融入到现代高中美术教学,让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教学有机结合,利用现代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方式方法,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旨在碰撞出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时代之花。本课程实践体现国家课标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尤其强调培养学生图像识别、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大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结合现代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探究式参与体验浸入式教学,强调教学结果评价也强调教学过程评价。积极应用现代信息化辅助教学拓展了木刻画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和创新表现形式的同时,改变了高州木刻画传统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模式,学习工具拓展到多媒体微课,网络教学平台、图像处理软件、手机互动辅助教学等,学生在可借助信息技术尽情发挥想象力展现艺术才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带来新的教育理念,给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州木刻画的教学带来质的变化。笔者所在S中学2014年把高州木刻画纳入校本课程教学实践的开发获得了市级“十二五”规划教育学科重点课题已结题,取得课程开发的初步成果。2018年以“高州木刻画校本资源建设”为课题立项研究,探索高州木刻画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方法,获得了市级“十三五”规划教育学科重点项目,进一步探索一套理念先进的高效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传承与创新优良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潜能。

庄佳卉[4](2021)在《小学财商教育的实践探索 ——以常州市x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都在进步。快速发展中的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对于智商、情商人们已经不再陌生,现在财商作为三商之一,也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相比较一些发达国家的财商教育而言,我国的财商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财商的发展有益于个人的成长,同样也关乎社会与国家的发展,因此,就算财商教育发展过程会有艰辛与曲折,但仍要不断尝试与反思。研究以常州市X小学为例开展研究,对小学财商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X小学已有的财商教育活动进行实际情况考察。通过实际的分析和调研,希望能够结合小学财商教育的现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因此文章主要围绕着现状、问题、问题产生原因、完善对策这四个方面开展。本研究以常州市x小学开展的财商教育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小学财商教育进行理性思考,包括对财商教育的概念内涵、财商教育涉及到的教育内容、财商教育的特点以及小学实施财商教育的必要性。其次,是对小学财商教育实践的探索,包括现在小学财商教育实施的理念、可运行的实施模式、实施途径以及通过这些方式实施的小学财商教育获得的成效。再次,分析现在小学财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成因,旨在之后能做到对症下药。最后,根据对小学财商教育的实际调查以及教育反思,分别从政府、学校、家校、社校这几个方面提出合适的解决对策,以期能进一步提升小学财商教育的有效性。

谭蒙[5](2021)在《高中数学E类选修课程中《初等数论初步》的开发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高中数学教育愈加重视。近年来,我国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多次改革,寻求一种更益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与课程模式。基于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愈加深入,教育部门更是提倡各级各类学校开发、设计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以拓宽学生数学视野,以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初等数论是数学学科的经典研究分支之一,具有教育性与经典性等特点。本研究尝试从初等数论的角度,基于重庆市万州Z中学的需求,开发《初等数论初步》校本课程,开发《走进<初等数论>》校本教材。本研究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来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首先,对重庆市万州Z中学高一年级部分学生对于开设《初等数论初步》校本课程的学习需求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估与分析,以此来阐释开发此门选修课的可行性,并得出开发《初等数论初步》校本课程是必要与可行的结论;其次,对高中数学E类选修课程中《初等数论初步》进行开发研究,主要从课程的目标分析、课程的组织、课程的实施和课程的评价几个方面来进行开发与设计,并基本形成了完整、系统的校本课程开发框架;最后,展示课程试验的三个教学案例,即“整除的概念及带余除法”、“二元一次不定方程”、“同余的概念及性质”,并得出设计的课程内容是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结论。

蒋丹[6](2020)在《面向生态旅游产业的中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以《农家乐经营实务》为例》文中认为新世纪的旅游业已经转向体验型、休闲度假型的旅游模式。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认同,生态旅游产业得以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独具特色的地方生态旅游建设的需要和人才需求的激增。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地方旅游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深入挖掘地方生态元素,树立学校办学特色,从而维持学校持续稳定的发展,已成为中职学校办学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校本课程为中职学校寻求特色发展的道路提供了新方向。但是,目前面向生态旅游产业视角的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却不多,这与生态旅游业良好发展态势不相匹配。为此,面向生态旅游产业的中职校本课程开发着眼于“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通过个案研究法对安吉某中等职业学校《农家乐经营实务》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首先,针对校本课程开发开展需求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搜集一线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简述在安吉某中职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因素。其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设计。具体阐述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课程标准制定、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设置、学习资源设计、校本教材的编写、教学环境创设等方面的设计过程。再次,对校本课程具体实施过程开展分析,呈现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采用二次问卷与访谈,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开展课程实施成效评价。最后,针对校本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以求寻找有效的改进措施,并提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议和展望。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形成研究成果:(1)依托中职名校“两山”学院建设,借力“校政企”多方协同开展校本课程建设。由旅游专业和跨专业骨干教师、行业专家、企业精英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团队,各有侧重地开展课程开发工作;(2)根据课程开发的目标和理念,制定课程标准,挖掘安吉本地生态资源,汇编校本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使得学生在“做中学”,从而激发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设立项目任务——以梅园农家乐改造为实训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生态旅游产业下农家乐经营知识与技能,提升专业素养;(4)建立课程成效评估指标体系。通过相关课程实施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形成客观的成效评估结论,以此促进校本课程的进一步调整与改进,提高课程的复用率。为更深入挖掘生态旅游元素以促进《农家乐经营实务》校本课程的实行,从而为中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参考,反思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以下建议:(1)根据学生专业成长实际拓宽专业适用范围、拓展校本课程内容;(2)关注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实践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的培养,多维度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从而提升校本课程实施效率;(3)改进考核方式,在目前考核基础上,适当地将企业岗位和行规要求纳入到对学生的考核当中,做到与实际岗位标准接轨;(4)丰富教学方式增加实训机会。由于在校学生实际学习生活、活动轨迹、课程时间的限制,建议开发便捷的实训模拟小游戏,降低实训成本的同时增强实训体验。

王玉聪[7](2020)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方言文化资源的实践与探索 ——以庄河为例》文中提出从国家推广普通话以来,普通话已经成为全民族通用语,说普通话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我国是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许多承载着重要文化的地方方言已经渐渐退出日常交流与交际的舞台,甚至无人继承,面临濒临消亡的境地,这对民族乃至世界文化多样性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在此背景下,国家开展“语言保护工程”,抢救濒危方言,保存珍贵资料,为普通话与方言并行不悖提供可行性与合理性。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语文课程,可以搭建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桥梁。但是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已经很少出现用方言讲课的情况,因为讲普通话已经深入人心,普通话也是不容置疑的教学语言。所以笔者试图探索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契合点,将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将方言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在课堂上体现,研究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语言学相关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作为研究方法,主体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背景,研究目的以及意义,研究综述,概念界定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庄河以及庄河方言资源概述,主要包括庄河的地理位置介绍,庄河方言的特点以及庄河方言所承载的文化资源。第三部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引入方言文化资源的问卷调查,主要包括问卷的设计目的、原则以及主要内容。第四部分是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包括对学生的分析和对教师的分析。调查问卷的结论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方言文化资源学生感兴趣,教师需努力,观念需转变。第五部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方言文化资源的途径,策略以及案例分析。策略主要针对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中选择什么样的方言文化资源和怎么选的问题,所遵循的原则是有主有次、系统化和体系化、因地制宜、适度开发、循序渐进。最后笔者针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方言文化资源提供具体的案例,以教案的形式展现。

张婧[8](2020)在《延安市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以延安市的小学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意在对延安市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和实施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在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改进策略及建议,为延安市小学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和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本论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选了不同层面的延安市10个县区的20所小学,并自主编制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通过对问卷的回收、结果整理以及对各个环节数据的深入分析,延安市小学校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专业指导力量;教师的课程领导和开发能力欠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率偏低;对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评估欠缺;校本特色课程开发质量不达标;校本课程管理机制体制不完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就延安市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持续推进尝试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注重课程理论研究,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交流;提升教师课程开发研究的主体意识,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全面用好延安红色文化和黄土文化特色课程资源;建立以学生成长为基础的个性化校本课程;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课程评价机制;完善与规范校本课程管理体系。期望本文可以为延安市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参考,进一步地促进延安市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

张晓帆[9](2020)在《榆次区城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可以使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榆次区为全面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响应并颁布了《榆次区全面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等文件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但是,学校在开发的过程中也伴随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影响了最终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进一步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况,调查其中的问题,寻求解决的策略非常重要。本研究以榆次区城区小学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从开发主体、资源的利用、评价体系、开发中的困难这几个维度对榆次区城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了解不到位,能力不足;二是缺乏交流、合作;三是评价机制缺失;四是课程开发资金短缺;五是资源利用不足。针对榆次区城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在实际调查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成因分析,本研究尝试提出了改进榆次区城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包括:提高主体开发的意识和水平;健全合作机制;完善评价制度;加强支持力度。希望本研究的成果能为榆次区城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践层面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以促进其校本课程的开发。

张斌斌[10](2020)在《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文中认为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越来越得到国家和地方的重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明确指出要开发出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同时,近年来,传染病疫情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秩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知识的教育势在必行,不仅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健康观念,也有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本研究基于高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选修模块的开设建议,以“传染病与防控”为主题,结合广州市东涌中学的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尝试开发出具有地区或学校特色的高中校本教材,以便于对学生进行传染病与防控知识的教育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对广州市东涌中学进行内外部环境分析,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东涌中学的高一、高二学生以及高校大一、大二学生进行学习需求分析和传染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其次,根据选修模块的开设建议与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目标的设计和教材内容的组织编排,最终将校本教材的章节定为3章15节6活动。接着以学生自主报名的方式组建实验班,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实验班进行校本教材的教学。最后,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环节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检测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并判断校本教材开发与实践的实际效果,进行总结与反思。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通过“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学习,对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达到了以新课标为基准的课程目标要求,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其学业测试的平均分提高了13.45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探讨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提升;形成了“防控并重”的观念;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课程的兴趣,加强了学生应用生物学原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有了大幅度地提升。在课程回访中,学生表明在学习完本教材后,他们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做好了个人的防疫工作,并向父母或身边的人宣传了新冠的危害性,教会他们应对新冠的方法,很好地保障了自身及周围人的生命安全,也为自己的行动而感到满足。此外,在开发与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发展,对教育教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了课程编制与组织的能力。

二、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蒙古族音乐校本课在满洲里市第四学校小学部的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方法及创新点
        1.研究的意义
        2.研究的方法
        3.研究创新点
一、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性
    (一)世界各国对民族音乐的重视
        1.美国对民族音乐的重视
        2.英国对民族音乐的重视
        3.俄罗斯对民族音乐的重视
        4.日本对民族音乐的重视
    (二)我国对民族音乐的重视
        1.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民族文化传承的精神
        2.我国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政策
        3.北京、上海、广东地区对民族音乐的重视
    (三)内蒙古对蒙古族音乐的重视
        1.蒙古族长调申遗
        2.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
二、基于蒙古族音乐校本课在满洲里市第四学校小学部的实践
    (一)蒙古族民族音乐元素
        1.蒙古族民歌
        2.蒙古族民族乐器
        3.蒙古族舞蹈
    (二)校本课的含义
        1.国家课程
        2.地方课程
        3.校本课程
    (三)基于蒙古族音乐校本课在满洲里市第四学校小学部的实践
        1.满洲里市第四学校概况
        2.满洲里市第四学校小学部新课标下音乐学科学段目标
        3.蒙古族音乐校本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时设置及课程目标)
        4.蒙古族音乐对满洲里市第四学校小学部音乐教育的积极影响
三、蒙古族音乐校本课教学中发现的不足之处
    (一)蒙古族音乐校本课教材相对缺少
    (二)蒙古族音乐教师相对缺乏
    (三)音乐教学方法相对受限
四、蒙古族音乐校本课在汉族小学有效开展的几点建议
    (一)开发蒙古族音乐校本课的特色教材
        1.教材内容的多样性
        2.教材内容的建构性
        3.教材内容的时代性
    (二)加强蒙古族音乐教育师资团建
        1.提升蒙古族音乐校本课教师自身蒙古族音乐素养
        2.配备专门的蒙古族音乐教师
        3.蒙古族学校音乐教师“送课下校”
    (三)蒙古族音乐与奥尔夫教学法相融合
        1.语言和节奏相结合
        2.身体动作与节奏相结合
        3.乐器与节奏相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高州木刻画
        二 ﹑校本课程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高州木刻画课程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木刻画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第二节 木刻画课程研究现状
    第三节 高州木刻画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现状
        一 ﹑调查对象与方法
        二 ﹑调查结果分析
第三章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的优势与特点
    第一节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的优势
        一 ﹑促进学生五大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 ﹑培养学生对传统美术的兴趣
    第二节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的特点
        一 ﹑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时代性
        二 ﹑传统与当代结合的创新性
        三 ﹑打破固有思维的突破性
        四 ﹑促进学生对传统美术的体验性
        五 ﹑打破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性
第四章 高州木刻画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第一节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设计
        一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二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三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教学对象分析
        四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及策略设计
        五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教学评价设计
    第二节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教学实施案例
    第三节 教学效果评价
第五章 教学实践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教学总结
        一 ﹑教学成果
        二 ﹑不足之处
    第二节 教学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高州木刻画传承人吴思志先生访谈笔录
附录二: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任教教师访谈笔录
附录三: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四: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教学实施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小学财商教育的实践探索 ——以常州市x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内财商教育研究综述
        (二) 国外财商教育研究综述
        (三) 文献述评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财商教育的理性思考
    一、核心概念及其内涵
        (一) 财商
        (二) 财商教育
    二、财商教育的内容
        (一) 财商观念的培养
        (二) 财富知识的传授
        (三) 理财能力的提升
    三、财商教育的特点
        (一) 全面性
        (二) 实践性
        (三) 阶段性
    四、小学开展财商教育的必要性
        (一) 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家庭理财的要求
        (三) 学校核心素养教育的呼唤
        (四) 学生个人成长的需求
第二章 小学财商教育的现状调研——以常州市X小学为例
    一、调研设计
        (一) 调研对象
        (二) 调研方法
        (三) 调研维度
    二、小学财商教育项目的设计依据
        (一) 财商教育要以学生为主
        (二) 财商教育目标的调研
        (三) 财商教育资源的调研
    三、小学财商教育的开展方式调研
        (一) 确定开发理念
        (二) 开展的主要原则
        (三) 成立开发队伍
    四、小学财商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 开设财商教育课程
        (二) 开展财商教育主题活动
        (三) 建设校园财商文化
    五、小学财商教育取得的成效
        (一) 教师转变财商教育观念
        (二) 家长参与度明显提高
        (三) 学生培养正确的理财习惯、观念
第三章 小学财商教育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小学财商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内容少、课程范围窄
        (二) 课时安排不合理
        (三) 参与者积极主动性不够
        (四) 教师主导性太强
    二、小学财商教育问题原因分析
        (一) 财商教育课程资料的不足
        (二) 家校缺乏在财商教育方面的有效合作
        (三) 学校财商教育实践的外部支持不足
        (四) 财商教育师资的专业素养不够
第四章 提升小学财商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
    二、发挥学校作为财商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一) 增强相关老师的专业性和引导组织能力
        (二) 实现财商学科渗透
        (三) 探索财商教育的教学方法
    三、创新财商家校合作形式
        (一) 发挥家庭在财商教育中的作用
        (二) 创新家校合作形式
    四、综合社会力量推进小学财商教育
        (一) 发挥社会环境在财商教育中的作用
        (二) 拓展社会和学校互动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高中数学E类选修课程中《初等数论初步》的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加强学校课程建设的实施建议
        1.1.2 《初等数论初步》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地位
        1.1.3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统计分析法
        1.3.4 实验法
    1.4 研究的思路
        1.4.1 研究计划
        1.4.2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2.2 国内外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2.3 初等数论的相关研究
    2.4 文献评述与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2.4.1 文献评述
        2.4.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3章 高中数学《初等数论初步》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分析
    3.1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3.1.1 核心概念的界定
        3.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1.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1.4 校本课程开发的开发流程
    3.2 高中数学《初等数论初步》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3.2.1 初等数论的特征
        3.2.2 高中数学课程中《初等数论初步》的现状
        3.2.3 探索高中课程改革新模式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2.4 拓宽学生数学视野并促进与大学数学教育衔接
    3.3 高中数学《初等数论初步》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3.3.1 国家政策分析
        3.3.2 重庆市万州Z中学校内资源分析
        3.3.3 重庆市万州Z中学学生需求分析
        3.3.4 重庆市万州Z中学家长需求分析
第4章 高中数学E类选修课中《初等数论初步》的开发
    4.1 《初等数论初步》校本课程的目标分析
    4.2 《初等数论初步》校本课程的组织
        4.2.1 《初等数论初步》的呈现形式
        4.2.2 《初等数论初步》的组织形式
        4.2.3 《初等数论初步》的内容选择
        4.2.4 《初等数论初步》的教学纲要
    4.3 《初等数论初步》校本课程的实施
    4.4 《初等数论初步》校本课程的评价
第5章 《初等数论初步》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
    5.1 案例一:“整除的概念及带余除法”
        5.1.1 教学设计
        5.1.2 课例分析
    5.2 案例二:“二元一次不定方程”
        5.2.1 教学设计
        5.2.2 课例分析
    5.3 案例三:“同余的概念及性质”
        5.3.1 教学设计
        5.3.2 课例分析
第6章 总结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
    6.3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高一年级学生对于开设《初等数论初步》课程的学习需求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面向生态旅游产业的中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以《农家乐经营实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宏观政策背景
        1.1.2 行业发展需求
        1.1.3 学校发展需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概念界定
        1.3.2 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结构
    1.5 研究方案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方法
    1.6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分析
    2.1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2.2 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要素分析
    2.3 旅游相关专业课程实施现状问卷设计与调查
        2.3.1 问卷调查目的
        2.3.2 问卷调查方法和对象
        2.3.3 教师问卷结果分析
        2.3.4 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2.4 旅游相关部门行业和学校访谈情况分析
        2.4.1 访谈目的
        2.4.2 访谈对象
        2.4.3 访谈情况分析
    2.5 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2.5.1 地方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
        2.5.2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办学特色的需要
        2.5.3 教师“旅游+”专业复合型发展的需要
        2.5.4 学生创新个性发展的需要
        2.5.5 企业本土旅游人才岗位的需要
    2.6 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2.6.1 地方生态经济发展为校本课程开发开辟了空间
        2.6.2 政府生态旅游发展政策导向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保障
        2.6.3 学校”两山“文化建设发展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思路
        2.6.4 旅游专业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为校本课程开发奠定了基础
        2.6.5 师生本土特色专业元素发展需求为校本课程开发创造了条件
第三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设计
    3.1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3.1.1 适应性原则
        3.1.2 职业性原则
        3.1.3 实践性原则
        3.1.4 合作性原则
        3.1.5 科学性原则
    3.2 《农家乐经营实务》课程标准的开发
        3.2.1 课程标准开发的理念
        3.2.2 课程标准的制定
    3.3 《农家乐经营实务》教学资源的开发
        3.3.1 校本教材的开发
        3.3.2 活页学材的开发
        3.3.3 其他教学资源的开发
    3.4 《农家乐经营实务》教学环境的开发
        3.4.1 校内教学环境
        3.4.2 校外教学环境
第四章 校本课程实施与反思
    4.1 校本课程实施
        4.1.1 实施对象选择
        4.1.2 实施策略选定
        4.1.3 课程实施案例
    4.2 课程实施反思
        4.2.1 校本课程实施的效果
        4.2.2 校本课程实施的问题
第五章 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效评价
    5.1 评价原则
        5.1.1 多元性原则
        5.1.2 发展性原则
        5.1.3 广泛性评价
    5.2 教师层面
        5.2.1 教师专业素养得以提升
        5.2.2 教师教学内容得以充盈
        5.2.3 教师教学方法得以丰富
        5.2.4 教师教学效果得以优化
        5.2.5 其他意见
    5.3 学生层面
        5.3.1 学生主观评价
        5.3.2 学生学业评价
        5.3.3 学生能力的评价
    5.4 企业层面
        5.4.1 企业需求贴合度评价
        5.4.2 企业实习考核效果评价
        5.4.3 存在的不足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1.1 课程开发需多部门协调配合
        6.1.2 课程开发需遵循职业教育规律
        6.1.3 课程开发需符合岗位实际需求
        6.1.4 课程评估应实现规范化
    6.2 研究中值得关注的话题
        6.2.1 教师负担和能力问题
        6.2.2 学生参与度和到课率问题
        6.2.3 课程内容量和专业覆盖问题
    6.3 研究展望
        6.3.1 拓展课程内容
        6.3.2 优化师资队伍
        6.3.3 改进考核方式
        6.3.4 丰富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方言文化资源的实践与探索 ——以庄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相关研究综述
    四、相关概念界定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庄河与庄河方言文化资源
    第一节 庄河
        一、地理位置
        二、地名沿革
    第二节 庄河方言
        一、庄河方言音系
        二、庄河方言词汇
    第三节 庄河方言承载的文化资源
        一、民间故事
        二、民间歌谣
        三、民间谚语歇后语
        四、节日习俗
        五、文物古迹
        六、庄河剪纸艺术
    第四节 引入方言文化资源与普通话教学之间的关系初探
        一、普通话是教学载体,庄河方言是课程内容
        二、普通话是教学语言,方言文化资源是普通话的补充
    第五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方言文化资源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同感
        二、有利于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三、有利于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有利于地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五、有利于提高一线教师课程开发与研究能力
第二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方言文化资源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问卷设计与实施
        一、问卷设计
        二、问卷的实施
    第二节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学生方言掌握以及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二、对庄河方言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第三节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节 引入方言文化资源的现状、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一、引入方言文化资源的现状
        二、引入方言文化资源所存在的问题
        三、引入方言文化资源所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第三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方言文化资源的原则及具体策略
    第一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方言文化资源遵循的原则
        一、有主有次原则
        二、系统化与体系化原则
        三、因地制宜原则
        四、适度开发原则
        五、循序渐进原则
    第二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方言文化资源的选择
        一、选择标准
        二、具体选择内容
    第三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方言文化资源的具体策略
        一、在国家课程中的引入策略
        二、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的引入策略
第四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方言文化资源的案例设计
    第一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
        一、激趣导入
        二、交流文化遗产
        三、交流身边的文化遗产
        四、总结
        五、课堂检测
    第二节 语文实践课程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初中语文教学引入方言文化资源的实践与探索调查问卷
    附录二 :初中语文教学引入方言文化资源的实践与探索调查问卷
致谢

(8)延安市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3.相关研究简评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核心概念界定
        2.主要理论基础
一、延安市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调查
    (一)方案设计
        1.调查目的
        2.调查问卷的设计
        3.访谈的设计
        4.研究对象及范围
    (二)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2.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了解与参与情况分析
        3.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情况分析
        4.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分析
        5.课程评价情况分析
        6.校本课程管理情况分析
    (三)访谈结果分析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延安市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开发校本课程的专业队伍能力缺乏
    (二)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措施不健全
    (三)地方课程资源意识淡薄,课程资源利用率偏低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不完善
    (五)校本课程管理不规范
三、延安市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应对策略
    (一)注重课程理论研究,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交流
        1.聘请专家指导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设计
        2.建立学校之间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学习
    (二)提升教师课程开发研究的主体意识,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激发教师的课程开发热情
        2.唤醒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
        3.培养教师合作开发课程能力
        4.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
    (三)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全面用好延安红色文化和黄土文化特色课程资源
        1.深度开发红色文化和黄土文化的特色课程资源
        2.确保资源开发的系统性与建构性
    (四)建立以学生成长为基础的个性化校本课程
    (五)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课程评价机制
        1.强化发展性课程评价
        2.注重反思总结为主的过程性课程评价
        3.评价内容呈多样化和独特性
    (六)完善与规范校本课程管理体系
        1.规范校本课程管理
        2.建立与完备交流合作机制
四、结语与展望
    (一)基本结论
    (二)研究创新
    (三)研究不足
    (四)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榆次区城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校本课程开发的历史进程
        1.2.2 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4.1 概念界定
        1.4.2 理论基础
第二章 榆次区城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调查
    2.1 研究方案设计
        2.1.1 调查目的
        2.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2.1.3 访谈的设计
        2.1.4 调查样本的选择
    2.2 榆次区城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2.2.1 开发主体相关现状
        2.2.2 资源利用现状
        2.2.3 评价现状
        2.2.4 开发中的困难
第三章 榆次区城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存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榆次区城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存问题
        3.1.1 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了解不到位、能力不足
        3.1.2 缺乏交流、合作
        3.1.3 评价机制的缺失
        3.1.4 课程开发资金短缺
        3.1.5 资源利用不足
    3.2 榆次区城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问题的原因
        3.2.1 先天专业知识技能匮乏
        3.2.2 专业指导队伍建设不完备
        3.2.3 保障教师参与的制度机制不健全
        3.2.4 提升主体开发能力的措施不足
        3.2.5 上级主管部门支持制度不完善
第四章 榆次区城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走出困境的策略
    4.1 提高主体开发的意识和水平
        4.1.1 健全激励制度
        4.1.2 保证开发时间和精力
        4.1.3 加强培训教育
    4.2 健全合作机制
        4.2.1 加强校内合作
        4.2.2 积极联系校外合作
    4.3 完善评价机制
        4.3.1 丰富评价对象、内容、方式
        4.3.2 注重评价的及时性和全程性
    4.4 加强支持力度
        4.4.1 完善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4.4.2 积极寻求周边资源支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10)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改下的背景
        1.1.2 当前社会的需求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1 国外研究概况
        1.4.2 国内研究概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
        2.1.2 校本教材与“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2.2.3 校本课程开发的情景模式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法
        2.3.2 问卷调查法
        2.3.3 访谈法
        2.3.4 实验法
        2.3.5 行动研究法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设计分析
    3.1 环境分析
        3.1.1 学校外部环境分析
        3.1.2 学校内部环境分析
    3.2 学生学习需求分析
        3.2.1 问卷的设计
        3.2.2 问卷的发放
        3.2.3 结果分析
    3.3 课程目标的设计
        3.3.1 课程目标的来源
        3.3.2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课程目标的设计
    3.4 教材内容的设计
        3.4.1 教材内容的来源
        3.4.2 教材内容的选择原则
        3.4.3 教材内容的组织原则
        3.4.4 基于高中新课标《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
第四章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教学实施
    4.1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教学实施方案
        4.1.1 实施对象
        4.1.2 实施时间
        4.1.3 实施过程
    4.2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教学实施原则
        4.2.1 学生发展性原则
        4.2.2 理论联系实践原则
        4.2.3 教材生活化原则
    4.3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教学方法的选择
        4.3.1 讲授法
        4.3.2 专题讲座法
        4.3.3 直观演示法
        4.3.4 情境教学法
        4.3.5 案例教学法
        4.3.6 讨论法
        4.3.7 参观法
        4.3.8 活动教学法
    4.4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教学实施案例
        4.4.1 案例一:《传染病的流行》
        4.4.2 案例二:《狂犬病》
        4.4.3 案例三:《结核病(讲座)》
        4.4.4 案例四:《校园高发性传染病的宣传活动》
第五章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评价及教学评价
    5.1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评价及教学评价目的
    5.2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评价及教学评价维度
        5.2.1 评审教师对校本教材的评价
        5.2.2 课堂教学评价
        5.2.3 学生学业评价
    5.3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评价及教学评价结果
        5.3.1 评审教师对校本教材的评价结果
        5.3.2 课堂教学评价结果
        5.3.3 学生学业评价结果
第六章 讨论
    6.1 校本教材对学生的发展要有积极影响
        6.1.1 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6.1.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6.1.3 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2 教材内容的组织应综合考虑
    6.3 评价方式的选择要多样化
    6.4 对教师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
    7.1 结论
        7.1.1 学生的发展
        7.1.2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7.2 建议
    7.3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课程学生调查问卷(高中生版)
    附录 B 传染病与防控知识了解情况调查问卷(大学生版)
    附录 C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内容(部分)
    附录 D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本身评价表
    附录 E 评审教师的教材评语
    附录 F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课堂教学评价表
    附录 G 实验班前测试卷
    附录 H 实验班后测试卷
    附录 I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学生表现评价表
    附录 J 学生访谈记录
    附录 K 学生回访记录
    附录 L 课堂教学剪影
后记
致谢

四、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文化自觉个案研究[D]. 吴紫星. 海南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蒙古族音乐校本课在满洲里市第四学校小学部的实践与探索[D]. 宋娜.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黄国焱.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4]小学财商教育的实践探索 ——以常州市x小学为例[D]. 庄佳卉. 扬州大学, 2021(09)
  • [5]高中数学E类选修课程中《初等数论初步》的开发研究[D]. 谭蒙.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6]面向生态旅游产业的中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以《农家乐经营实务》为例[D]. 蒋丹.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7]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方言文化资源的实践与探索 ——以庄河为例[D]. 王玉聪.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8]延安市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张婧. 延安大学, 2020(12)
  • [9]榆次区城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 张晓帆. 山西大学, 2020(01)
  • [10]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D]. 张斌斌. 广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发展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