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一、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周婕,谢克亮[1](2021)在《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比较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单独或联合应用在腰硬联合阻滞(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CSEA)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对母婴安全性。方法选取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妇产医院自然分娩、有意愿接受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的健康初产妇240例,当其宫口开到2~3 cm时,按照蛛网膜下腔给药不同,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记录每组产妇在分娩镇痛过程中宫缩间隔、VAS(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胎心变化;Bromage(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评分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宫缩间隔时间、VAS评分、胎心变化、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VAS评分三组产妇在镇痛后5分钟较镇痛前达到快速止痛效果,且观察到产妇在宫口开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组产妇的Bromage评分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仅仅表现在R组产妇在蛛网膜下腔注药后出现了双下肢麻木感,但三组产妇均未出现明显的活动异常现象。在分娩镇痛产妇不良反应观察中,产妇在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均未有恶心呕吐、尿潴留现象发生。结论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单独或联合应用在腰硬联合分娩镇痛过程中均能为产妇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对母婴安全性未出现不良影响,而罗哌卡因组副作用更少,在分娩镇痛中更有优势。

王寒,张皓[2](2021)在《舒芬太尼复合盐酸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对初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盐酸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对初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钟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初产妇98例,依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罗哌卡因治疗,研究组给予舒芬太尼复合盐酸罗哌卡因治疗。比较2组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镇痛前(V1)、镇痛5 min(V2)、镇痛10 min(V3)、镇痛30 min(V4)、宫口开至8 cm(V5)和宫口全开(V6)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与产后出血量,手术麻醉前(T1)、麻醉后1 min(T2)、麻醉后5 min(T3)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V1时,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2、V3、V4、V5、V6时,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T1时,2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研究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盐酸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对初产妇分娩的镇痛效果良好,可降低患者疼痛感,提高睡眠质量,降低心率和血压,改善产妇妊娠结局。

陈宇[3](2021)在《穿破硬脊膜的硬膜外阻滞技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穿破硬脊膜的硬膜外阻滞技术用于分娩镇痛的优势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对传统硬膜外分娩镇痛进行细微的改进,为分娩镇痛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方法:选择我院足月妊娠且符合入选标准的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三组:EP组:硬膜外镇痛组;DPE组:穿破硬脊膜的硬膜外镇痛组;CSE组:腰-硬联合镇痛组。DPE组和CSE组使用25G穿刺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其中CSE组在硬膜外置管前在蛛网膜下腔给予3ml 0.1%罗哌卡因+20μg/ml氢吗啡酮混合液,DPE组蛛网膜下腔不给药,三组所有产妇均常规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进行连续硬膜外镇痛,先给予8ml 0.1%罗哌卡因+20μg/ml氢吗啡酮混合液的初始剂量,之后给予相同混合液维持,设置维持剂量8ml,追加8ml,锁时20min。记录所有入选产妇分娩镇痛前(T0)及分娩镇痛后10min(T1)、20min(T2)、30min(T3)、1h(T4)、3h(T5)这六个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同时记录三组患者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间、第一次镇痛泵按压时间、电子镇痛泵按压次数、及罗哌卡因使用量;记录患者分娩时相关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骚痒、低血压等并记录出生后1min及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1、三组产妇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EP组产妇相比,DPE组与CSE组产妇PCA次数、罗哌卡因消耗量以及单位时间罗哌卡因消耗量明显减少(P<0.05),各时间段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SE组产妇分娩镇痛起效时间与EP组及DPE组产妇相比明显缩短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EP组产妇与DPE组产妇分娩镇痛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与CSE组产妇相比,DPE组与EP组产妇分娩时瘙痒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低血压、胎心率减慢发生率、Apgar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破硬脊膜的硬膜外阻滞技术用于分娩镇痛与腰-硬联合阻滞技术相比,其分娩时相关副作用更少,与传统连续硬膜外阻滞技术相比,其镇痛效果更佳,阻滞效果更完善,是临床用于分娩镇痛的新选择。

王克功[4](2021)在《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有效浓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改良序贯法测定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时最低有效浓度(MLAC)和90%有效浓度(EC90)。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单胎初产妇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35岁,体重55~85kg。所有产妇均进入第一产程潜伏期,选择L2-3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给予罗哌卡因与15μg/ml氢吗啡酮混合液10ml,采用改良序贯法增减罗哌卡因浓度,初始浓度为0.07%,浓度梯度为0.01%,下一患者依据上一患者镇痛效果决定增加或降低一个梯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断镇痛是否有效:给药30min后,VAS≤3分,镇痛有效,下一患者降低一个浓度梯度;VAS>3分,给予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6ml补救后VAS≤3分,镇痛无效,则下一患者升高一个浓度梯度;VAS>3分且给予补救药物后VAS>3分,镇痛失败,则本例剔除,下一患者重复本浓度。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计算罗哌卡因MLAC和EC90值及其95%置信区间(CI)。记录注药前(T0),注药后5min(T1)、15min(T2)、30min(T3)VAS疼痛评分、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麻醉平面、胎心率、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镇痛起效时间、产程时长、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增加例数;评定并记录胎心减速病例数及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记录镇痛过程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寒战、呼吸抑制、低血压、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的MLAC为0.035%(95%CI 0.026%~0.042%),EC90为0.049%(95%CI 0.042%~0.082%)。1例产妇出现下肢麻木感,3例产妇改为剖腹产,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的MLAC为0.035%(95%CI 0.026%~0.042%),EC90为0.049%(95%CI 0.042%~0.082%)。氢吗啡酮可安全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镇痛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顾士敏,魏晓永,姜丽华[5](2021)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对自然分娩产妇行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自然分娩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组行单纯硬膜外麻醉,研究组行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情况况及生命体征情况。结果镇痛前两组VAS法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镇痛5、30min研究组VAS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阴道分娩率(82.50%)显着高于对照组(65.00%)、中转剖宫产率(12.50%)低于对照组(32.50%),(P<0.05);两组T0时MAP、HR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1、T2时研究组MAP、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中效果显着。

冯春晶[6](2021)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全产程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全产程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妇幼保健院2019年1~12月分娩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镇痛,B组产妇仅接受罗哌卡因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持续时间、疼痛评分、镇痛起效时间与首次镇痛维持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B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镇痛1 h、宫口开7~8 cm、宫口开全时的疼痛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B组,而首次镇痛维持时间长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全产程分娩镇痛中的镇痛效果显着,值得临床推广。

吴慧红,赵君,李玉茹[7](2020)在《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椎管内分娩镇痛是被公认的最为安全有效的方式。分娩镇痛服务作为舒适化医疗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随着麻醉学科的发展,新型设备的研发,椎管内镇痛方式也更加丰富。本文综合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椎管内分娩镇痛的相关研究,从药物分类、镇痛方法、时机选择、对母婴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贺纯静,蒋宗滨,段自坤,杨立强,林学武,宁杰,维拉,李仁淑[8](2020)在《硬膜外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文中指出硬膜外阻滞疗法是临床疼痛诊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其对许多疼痛和疼痛疾病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本共识由国内知名疼痛学专家共同编写,主要介绍硬膜外阻滞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和疗效评估等内容,旨在帮助疼痛科与麻醉科医生更好地运用硬膜外阻滞疗法。

蒋锦[9](2020)在《不同浓度局麻药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体及新生儿影响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据统计,我国近年来剖宫产率高达近50%,超过世界警戒线3倍多,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即是产妇无法忍受分娩痛。大约60%的初产妇将分娩痛描述为极度或严重疼痛,其亦与产后抑郁、产后慢性疼痛的发展密切相关。硬膜外分娩镇痛(labour epidural analgesia,LEA)可以有效缓解分娩痛,提高产妇满意度,但是不同局麻药浓度的硬膜外镇痛配方对产科结局和副作用的影响尚不确定,尤其是产妇镇痛后发热,常常会影响产科医生的决策,对母婴结局造成影响。为此,找到具有十分良好镇痛效果、对母婴影响较小的分娩镇痛方案,分析研究不同浓度局麻药分娩镇痛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对落实推广该项技术、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亦极有可能变成降低总剖宫产率的关键对策。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不同浓度局麻药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体及新生儿影响,给临床中降低总剖宫产率给予更多的参照,并保障母婴的安全性。方法:⑴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四院(镇江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285名初产妇,按镇痛所使用的局麻药浓度分为高浓度(0.15%)罗哌卡因组194例和低浓度(0.075%)罗哌卡因组91例。⑵采集并回顾分析2组产妇临床基本资料(年龄、孕周、BMI指数、流产次数、是否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是否有胎膜早破、是否有人工破膜、全血细胞计数)、产程时间、宫口开大2cm(即行分娩镇痛前)、4cm及宫口开全时的宫缩情况、镇痛平面、镇痛后10min、20min、30min、1h时VAS评分、分娩结局(产后出血率、侧切率、机械助产率、缩宫素的使用率、分娩期间的导尿率、中转剖宫产率、产间发热情况)、新生儿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⑶再将2组合并按是否有产间发热分成发热组157例和对照(不发热)组128例,分析硬膜外镇痛产妇产间发热的危险因素及产间发热与产妇宫缩变化及局麻药浓度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⑴对比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产妇的临床基本资料,2组产妇在年龄、BMI指数、孕周、流产次数、是否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是否胎膜早破、是否人工破膜以及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产前血糖)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⑵对比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产妇的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均没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⑶对比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产妇产程中的宫缩情况,2组产妇在宫口开大2cm(即行分娩镇痛前)时的宫缩情况,没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与低浓度组相比,高浓度组在宫口开大4cm和宫口开全时的宫缩持续时间缩短、宫缩间隔时间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01)。⑷对比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产妇的镇痛平面,高浓度组产妇镇痛平面高于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⑸对比2组疼痛程度,在镇痛前,2组没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在镇痛后10min、镇痛后20min、镇痛后30min,镇痛后1h,高浓度组疼痛程度对比低浓度组更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镇痛前VAS评分中位数均为10分;虽然在镇痛后10min、20min、30min高浓度组VAS评分中位数均低于低浓度组,但是在镇痛后1h,2组VAS评分中位数均为3分,均较镇痛前有明显缓解(P<0.05),表明虽然低浓度镇痛强度较高浓度略显缓慢,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依然可以达到和高浓度相当的镇痛效果。⑹对比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没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对比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产妇侧切率,没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对比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产妇机械助产率,没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相较于低浓度组产妇,高浓度组产妇缩宫素使用率更高、使用量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高浓度组产妇分娩期间的导尿率对比低浓度组产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高浓度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率对比低浓度组产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产妇产前体温的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高浓度组产妇产间发热率、镇痛后体温、镇痛后体温升高程度对比低浓度组产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⑺在出生1min、出生5min后,对比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⑻重新分组后,对比发热组和对照组产妇产程中的宫缩情况,结果显示,2组产妇在宫口开大2cm(即行分娩镇痛前)时的宫缩情况,没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与对照组组相比,发热组在宫口开大4cm和宫口开全时的宫缩持续时间缩短、宫缩间隔时间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组有82.17%的产妇在硬膜外镇痛过程中使用了高浓度(0.15%)罗哌卡因,而对照组高浓度(0.15%)罗哌卡因的使用率仅为50.78%。对比同一局麻药浓度下发热组和对照组产妇宫缩情况,发热组和对照组产妇在宫口开大4cm和宫口开全时的宫缩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并没有差别,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⑼相关性分析表明局麻药浓度(OR=0.256,95%CI:0.147-0.466)是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间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使用低浓度(0.075%)局麻药能够在保障镇痛效果的前提下,较大限度的减少对产妇的不良影响,保障母婴安全。2、局麻药浓度的高低是产妇镇痛后产间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3、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产间发热产妇宫缩减弱与发热无相关性,而与硬膜外局麻药浓度呈正相关。

韩斌,徐铭军,白云波[10](2020)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全产程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全产程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10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全产程分娩镇痛的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初产妇97例,年龄23~35岁,体重60~90 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组(CSA组,n=48)和腰-硬联合阻滞组(CSEA组,n=49)。产妇子宫规律收缩后行分娩镇痛,CSA组经蛛网膜下腔推注罗哌卡因0.3 mg/ml+舒芬太尼1μg/ml共5 ml,20 min后连接镇痛泵;CSEA组经蛛网膜下腔推注罗哌卡因0.3 mg/ml+舒芬太尼1μg/ml共5 ml,20 min后连接硬膜外镇痛泵。所有产妇持续应用镇痛泵至第三产程结束。记录镇痛即刻(T1)、镇痛后10 min(T2)、30 min(T3)、60 min(T4)、宫口开全(T5)、胎头娩出(T6)、胎盘娩出(T7)时的MAP和VAS疼痛评分;记录镇痛前、镇痛后0~30 min、30~60 min、90~120 min和第二产程的宫缩持续时间和宫缩间隔时间;记录缩宫素使用情况和分娩方式;记录恶心呕吐、瘙痒、产后出血和硬脊膜穿刺后头痛(PDPH)的发生情况;记录新生儿体重、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和脐带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与CSEA组比较,T2、T5、T6时CSA组MAP和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镇痛后0~30 min CSA组宫缩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宫缩间隔时间明显延长(P<0.05)。CSA组缩宫素使用率、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CSEA组(P<0.05)。两组分娩方式以及恶心呕吐、产后出血、PDP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体重、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和脐带动脉血血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腰-硬联合阻滞比较,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具有用药量小的特点,对产妇、胎儿影响较小,可安全用于全产程分娩镇痛。

二、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分娩镇痛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宫缩间隔情况比较
    2.2 VAS疼痛评分比较
    2.3 胎心监测结果比较
    2.4 Bromage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
3 讨论

(2)舒芬太尼复合盐酸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对初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及母婴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
    2.2 VAS评分
    2.3 PSQI评分、产后出血量
    2.4 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
3 讨论

(3)穿破硬脊膜的硬膜外阻滞技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剔除标准
    2.2 仪器设备、药物
        2.2.1 监测仪器设备
        2.2.2 药物
    2.3 研究流程
        2.3.1 分组
        2.3.2 麻醉方法
        2.3.3 监测内容及观察指标
    2.4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三组产妇一般情况的比较
    3.2 三组产妇各时间点VAS评分的比较
    3.3 三组产妇分娩镇痛起效时间的比较
    3.4 三组产妇分娩镇痛相关指标的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穿破硬脊膜的硬膜外阻滞的发展
    4.2 本研究的镇痛方案的临床应用
    4.3 分娩镇痛实施时机与方式的选择
    4.4 影响局麻药通过硬脊膜孔速率的因素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实验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分娩疼痛及镇痛的研究现状
    References

(4)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有效浓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一、引言
二、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麻醉方法
    3.观察指标
    4.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氢吗啡酮用于椎管内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临床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
    2.2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
    2.3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2.4 两组生命体征比较
3 讨论

(6)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全产程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两组产程持续时间的比较
    2.2 两组疼痛评分的比较
    2.3 两组镇痛起效时间与首次镇痛维持时间的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7)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椎管内分娩镇痛的药物
    1.1 局部麻醉剂
    1.2 阿片类药物
2 椎管内分娩镇痛的方法
    2.1 硬膜外连续镇痛
    2.2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
    2.3 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CSA)
    2.4 硬膜穿孔后硬膜外镇痛(DPE)
3 椎管内镇痛用于分娩镇痛时机的选择
4 椎管内镇痛对母体的影响
    4.1 对产力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4.2 对泌乳的影响
    4.3 对产后抑郁的影响
    4.4 对腰背痛的影响
    4.5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5 椎管内镇痛对胎儿的影响
6 小结

(9)不同浓度局麻药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体及新生儿影响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基本资料
    2.2 纳入标准及剔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剔除标准
    2.3 镇痛方法
        2.3.1 所使用的器材
        2.3.2 所使用的药物
        2.3.3 硬膜外镇痛药液的配方
        2.3.4 镇痛方法
    2.4 主要采集指标
        2.4.1 产妇一般临床资料
        2.4.2 产程时间
        2.4.3 镇痛平面
        2.4.4 宫缩情况
        2.4.5 疼痛程度
        2.4.6 分娩结局
        2.4.7 新生儿的结局
    2.5 数据统计及分析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两组产妇的基础临床资料
    3.2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
    3.3 两组产妇产程中的宫缩情况
    3.4 两组产妇的镇痛平面
    3.5 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
    3.6 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
        3.6.1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
        3.6.2 两组产妇会阴部侧切率
        3.6.3 两组产妇机械助产率
        3.6.4 两组产妇缩宫素使用情况
        3.6.5 两组产妇分娩期间的导尿率
        3.6.6 两产妇产间发热情况
        3.6.7 两组产妇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率
    3.7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
    3.8 产间发热宫缩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3.8.1 发热组和对照组产妇宫缩情况
        3.8.2 对比同一局麻药浓度下发热组和对照组产妇宫缩情况
        3.8.3 产妇产间发热单因素分析
        3.8.4 产妇产间发热相关因素分析
        3.8.4.1 产妇产间发热相关因素赋值
        3.8.4.2 产妇产间发热的多因素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不同浓度局麻药分娩镇痛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4.2 产间发热与宫缩及局麻药浓度相关性
第五章 总结
    5.1 主要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附录

(10)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全产程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麻醉方法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
结 果
讨 论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分娩镇痛中的应用[J]. 周婕,谢克亮. 继续医学教育, 2021(12)
  • [2]舒芬太尼复合盐酸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对初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 王寒,张皓.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21)
  • [3]穿破硬脊膜的硬膜外阻滞技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D]. 陈宇. 南昌大学, 2021(01)
  • [4]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有效浓度研究[D]. 王克功.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1)
  • [5]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 顾士敏,魏晓永,姜丽华.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07)
  • [6]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全产程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J]. 冯春晶. 中国当代医药, 2021(01)
  • [7]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J]. 吴慧红,赵君,李玉茹. 中国医药导报, 2020(18)
  • [8]硬膜外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 贺纯静,蒋宗滨,段自坤,杨立强,林学武,宁杰,维拉,李仁淑.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0(03)
  • [9]不同浓度局麻药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体及新生儿影响的回顾性研究[D]. 蒋锦. 江苏大学, 2020(02)
  • [10]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全产程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J]. 韩斌,徐铭军,白云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20(02)

标签:;  ;  ;  ;  ;  

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