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军县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区域规划研究

天军县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区域规划研究

一、天峻县草地畜牧业生产经营区域规划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东亮[1](2021)在《青藏高原社会-生态系统承灾体脆弱性综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如何降低承灾体脆弱性已成为国际社会可持续性科学关注的热点和前沿问题。青藏高原作为受全球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影响最深的地区,其对外部扰动有着极强的脆弱性,且独特的地理环境利于自然灾害发育,灾害风险随社会经济发展而持续增加。研究该地区承灾体脆弱性对于高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利用统计数据与空间栅格数据建立青藏高原社会、生态系统承灾体脆弱性数据库,然后基于VSD(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模型框架,从数据库中遴选出人口密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密度、农业机械总动力密度、每万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价值系数、多年平均气候侵蚀力指数、不同植被类型恢复力系数等26项指标、15项因子,分别从暴露度、敏感性、应灾能力(恢复力)三个维度构建该区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定量测度社会、生态脆弱性,在此基础上集成承灾体综合脆弱性。最后,运用变异系数法、变化斜率法等分析各县域2000~2017年社会脆弱性时空演变特点,预测其变化趋势;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Getis-Ord Gi*热点探测、趋势面分析等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区内承灾体脆弱性空间分布特点及影响机理,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减灾对策,希冀为区内防灾减灾提供科技支撑。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青藏高原承灾体脆弱性分布总体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趋势,极度与高度综合脆弱性分布区主要位于河湟谷地、共和盆地、拉萨地区、羌塘高原中部、喜马拉雅山、横断山区腹地等地;极度与高度社会脆弱性分布区主要位于河湟谷地、横断山区腹地、拉萨地区、羌塘高原等地;极度与高度生态脆弱性分布区主要位于青南高原中西部、羌塘高原中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等地。(2)LISA和热点探测结果显示:青藏高原综合脆弱区呈“多核状”,出现河湟谷地、横断山区腹地、拉萨地区以及羌塘高原中部四个高脆弱性热点核心区,青南高原、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以及塔里木盆地周缘三个低脆弱性冷点核心区;社会脆弱区呈“单核状”,分布在河湟谷地;生态脆弱区呈“散点状”,分布在青南高原、羌塘高原等部分地区。(3)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模式方面:羌塘高原呈“高-高”模式、拉萨地区呈“高-中高”模式,其中,河湟谷地、共和县、贵南县、曲水县等为“社会脆弱导向型县域”;治多县、嘉黎县等为“生态脆弱导向型县域”。拉萨地区以及羌塘高原中部部分县域为社会-生态脆弱性重叠区,是高原上重度脆弱区,而拉萨地区当雄县、尼木县、堆龙德庆县、林周县、浪卡子县、洛扎县是“高度暴露-中低度敏感-低度应灾能力(恢复力)区”为高原上最为脆弱的区域,是今后重点防范区。(4)脆弱性子系统评价结果显示:极度与高度综合暴露区主要位于河湟谷地、川西高原、拉萨地区、雅鲁藏布江中下游、青藏高原云南部分等地,其中云南泸水市、福贡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等地为高社会-生态暴露重叠区,成为高原极度暴露区;极度与高度社会暴露区主要位于河湟谷地、共和盆地、川西高原东部边缘、拉萨地区等地;极度与高度生态暴露区主要位于河湟谷地、甘南高原、川西高原、青藏高原云南部分、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等地。极度与高度综合敏感区主要位于青南高原中西部、柴达木盆地周缘、昆仑山、羌塘高原周缘、冈底斯山等地,其中治多县、杂多县、曲麻莱县、玛多县是社会-生态敏感重叠区,是高原上重度敏感区;极度与高度社会敏感区主要位于青南高原、柴达木盆地东部至祁连山一带、川西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等地;极度与高度生态敏感区主要位于青南高原中西部、柴达木盆地周缘、冈底斯山等地。微度和低度综合应灾能力(恢复力)区主要位于羌塘高原至喜马拉雅山北坡大片区域,其中羌塘高原和青南高原玛多县是低应灾能力-恢复力重叠区,是高原上极低度应灾能力-恢复力区;微度和低度应灾能力区主要位于羌塘高原、藏南谷地、横断山脉腹地、喜马拉雅山等地;微度和低度恢复力区主要位于青南高原中西部、羌塘高原中西部等地。(5)社会脆弱性时空演变方面:2000~2017年,青藏高原承灾体社会脆弱性整体由北向南逐渐降低;青藏高原承灾体社会脆弱性均值()由0.388降至0.289,呈利好发展态势;其间脆弱性空间差异度逐年缩小,但在2012年后有所增大;西宁市、拉萨市、昌都县周边县域脆弱性迅速降低。到2017年,高原上绝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低脆弱区。德格县、玉树市、那曲县、南木林县四县属于低暴露脆弱区,是最脆弱区。未来脆弱性将增大的地区位于羌塘高原西部、河湟谷地、青南高原、共和盆地,其中青南高原和羌塘高原西部将显着增加,是重点防范区。

安梨红,罗增海,王廷艳[2](2020)在《基于青海草地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推动下的生态生产生活共赢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通过调查青海草地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建设情况、取得成效,研究分析了青海牧民生态生产生活现状,并针对草地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制建设提出几点建议,推动牧区"三生"共赢。

郑建宗,乌仁[3](2019)在《浅谈天峻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文中认为海西州天峻县草地畜牧业专业合作社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突出资源优势,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整合生产资源,促使向系统化纵深化精细化迈进,稳固基础产业,实施建设、生产、服务、经销四统一,提高管理效益,降低建设费用,为合作社发展搭建金融支持、政策扶持、风险防范平台。

贾瑞珂[4](2019)在《青海省草地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社研究》文中提出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草地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社促进青海省生态、生产、生活共同发展,是政府引领、牧民尝试共同探索出的模式,经过实践检验适合青海当地发展。本文运用个案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法对草地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社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介绍了青海省草地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社现状与产权变化等情况,然后通过对青海六州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股份合作社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以草定畜入股、牲畜分群饲养、草地划区轮牧、社员分工分业、收益按股分红按劳计酬等,还发现各州合作社发展的独特做法,并从理论角度对股份合作社发展原因进行分析。在发展过程中合作社内部、外部都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合作社对政府的依赖性强、合作社内部治理水平不足、社员综合能力较弱、缺少资金。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增加合作社发展内生动力、提升合作社内部治理能力、提高社员综合能力、资金整合多元化、鼓励和完善联合社发展等建议,希望为合作社发展提供帮助。

郑建宗,解锋,马正华[5](2018)在《柴达木地区草产业化与草牧业灾害预防机制建设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草牧业是柴达木地区农业主导产业,但受自然灾害影响不能安全发展,迫切需要建立草产业经济模式以实现突破。[方法]文章从草产业发展和抗灾预防角度出发,运用传统综合法,突出主导因素,分解系统,深度分析,综合平衡,统筹协调,确立草产业经济建设对策。[结果]草地经营现状是:天然草地利用过度,陷入恶性循环;草产业建设滞后,管理缺位,致使草畜供求失衡,草牧业缺乏安全生产基础。草地建设障碍是:草地质量低,水资源利用困难,生产分散;发展优势是:生产有一定基础,生产环境安全,草产品市场大,生产建设有潜力。[结论]提出草产业经济建设思路,指导思想:以饲草料建设为突破点,建立草产业发展与抗灾防御协调机制。建设规划:布局饲草料中心生产保障基地12处,饲草料生产保障小区5处,定向生产建设,实现草产品全覆盖辐射。建设方案:突出重点建设和优先发展区域,优化建设秩序;开发饲草料资源,有效组织生产;转变经营方式,以集约化替代粗放化;建设草畜平衡协调机制,保障灾害饲草料预防需要。建设策略:聚集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建设;建立扶助机制,优化建设环境;搭建发展平台,强化服务功能;强化生产管理,规范市场行为。

梁卫华[6](2016)在《新源镇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藏区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牧民的生产积极性,传统草地畜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牧民家庭式生产经营方式制约了畜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新源镇梅陇村是典型的藏区牧业村,在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该村牧民以草场、牛羊入股的方式成立了梅陇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打破传统草地畜牧业以家庭为主的小而散的生产方式,实行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后,镇政府以梅陇村发展牧民专业合作社的方式——“梅陇模式”为样本,引导辖区其他牧业村全部成立了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2012年8月,梅陇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获得了“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荣誉称号。可见,新源镇牧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在青海藏区现有的牧民专业合作社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选取新源镇3个牧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它们的组建与运行进行再现、描述,分析合作社的成立背景、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就推进牧民专业合作社稳健发展这一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丁忠兵[7](2014)在《相关利益群体视角下的牧业合作社治理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草原大国,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全国畜牧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为克服家庭畜牧业生产的种种局限,推动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提高农牧民的市场参与能力,增加农牧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我国畜牧业合作社同其他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样,也出现了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机制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引起了不少的争议甚至怀疑。在青海牧区,当地从2008年开始着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涌现出了一批运行较规范、带动力较强的示范社,其典型特征是社员将草场、牲畜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统一经营,统一劳动分工,实行生产责任制,最终纯收益由全体社员按股分红,不再坚持家庭的独立生产经营权。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相关规定比较,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内部治理明显存在一些突破,引发了当地政府部门和学界的不同认识和顾虑。针对此,本文拟主要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分析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合理性为着眼点,对我国合作社治理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目标、内生性因素对合作社治理的影响机理、生产型牧业合作社的地位与前景等问题进行研究。论文总共分为十章。第一章,绪论。介绍选题的背景,明确研究的目的,阐释相关概念和理论视角,提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章,文献综述。重点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畜牧业合作社及合作社治理三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明确了本文研究的重点和理论范式。第三章,合作社与合作社治理。重点阐释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我国既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念界定主要针对的是服务型合作社、而对生产型合作社有所忽视的问题,对合作社的概念和本质特征进行了阐释。二是针对合作社治理普遍存在的公平与效率难以兼顾的问题,分析提出合作社治理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关键是减弱成员异质性和缩小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能力差异,所有权、控制权、剩余索取权的设置和调整是合作社治理的重点。三是从利益相关者的差异性、产业特征、社区环境三方面分析了影响合作社治理的内生性因素。第四章,利益相关者的差异性与牧业合作社治理。分析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合作社治理研究的意义,界定了畜牧业合作社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并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任差异性、能力差异性、意愿差异性和利益诉求差异性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对合作社治理的影响。第五章,产业特征与牧业合作社治理。主要通过比较草原畜牧业、舍饲畜牧业与种植业在生产环节、农资供应环节、农产品销售环节、农机服务环节、农技服务环节、金融服务环节和产品粗加工环节的特征,分析畜牧业在不同生产经营环节上适宜采取的生产组织形式,以及相应生产经营环节上的牧业合作社适宜采取的治理模式。第六章,社区环境与牧业合作社治理。主要分析了传统型社会环境、转型社会环境和现代社会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合作社发展、合作社治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并结合青海牧区实际分析了当地的社区环境类型及特征。第七章,治理框架下对生产型牧业合作社的理论再认识。针对不少人担心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是在重复过去人民公社的老路或者是在发展股份制企业的现实问题,本章比较了生产型牧业合作社与传统集体经济、股份制企业、员工合作社的区别与联系,并对照合作社的宗旨,探析了生产型牧业合作社(即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组织定位。第八章,服务型牧业合作社治理特征。本章根据服务客体的不同将我国服务型牧业合作社分为以产品供应链为纽带的服务型牧业合作社和以专业分工为纽带的服务型牧业合作社,前者与社员之间是产品交易关系,后者与社员之间是服务交易关系。针对这两类合作社,分别通过两个典型案例的介绍和分析,总结了其治理特征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九章,生产型牧业合作社治理特征。本章首先介绍了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概况。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方法确定了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治理所涉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分析了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在责任、能力、意愿和利益诉求方面的差异及其对合作社治理的影响。最后两节基于三个典型案例,分析了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治理特点、经验启示及存在的问题。第十章,研究结论与展望。一方面对三至九章的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梳理总结,同时对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合理性、普适性问题做出了回答。展望部分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全文研究还存在的不足和进一步改进或深入研究的方向。

李天才[8](2013)在《青海湖北岸草地矿物元素分布格局与蓄积分异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了解青海湖北岸草地矿物元素特征及其分布格局,探讨草地矿物元素蓄积分异行为发生的可能机制,明确在过度放牧和围栏封育等人类活动干扰下草地矿物元素蓄积分异行为是其对外界环境变化的一种“应激”响应,揭示草地矿物元素对于草地生态系统演替的敏感性。依据草地类型和海拔高度,分别选择河边滩地(垂穗披碱草型高寒草甸)、那仁车站(芨芨草型温性干草原)、烂泥湾(紫花针茅型高寒山地干草原)和加洋沟山顶(小嵩草草甸)等地的退化草地和封育草地为试验样地,通过草地植被群落调查,植物和土壤样品采集、分析,取得以下主要结论:1)青海湖北岸草地植物中矿物元素的“四个特征,两个格局”矿物元素特征谱特征、垂直带状谱特征、与株高和地上生物量之间负相关特征以及草地植物的指示性特征是草地矿物元素的“四个特征”。具有与地形地貌相一致的空间分布格局,如河边滩地、那仁车站、烂泥湾和加洋沟,海拔由3209m、3216m、3291m、3462m,退化草地植被中B含量逐渐升高,分别为14.24mg/kg、15.48mg/kg、16.25mg/kg、19.84mg/kg(P<0.05);封育草地中矿物元素随封育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的时间分布格局,如那仁车站封育期5年和20年草地植被中Zn分别为77.01mg/kg、55.46mg/kg(P<0.05)。2)草地植物中矿物元素的蓄积分异行为及其内外动力学机制退化草地植物中矿物元素具有蓄积分异性,如烂泥湾退化、封育草地植被中Cu分别为10.48mg/kg、7.275mg/kg(P<0.05),退化草地植被中Cu蓄积增加了44.1%。封育草地植物中重金属具有蓄积分异性,如河边滩地退化、封育草地植被中Pb分别为3.915mg/kg、5.125mg/kg(P<0.05),封育草地植被中Pb蓄积增加了30.9%。为了解释矿物元素蓄积分异行为发生的动力学机制,对生物体内矿物元素营养供给与平衡关系进行了一种假设,当某一矿物元素在其耐性范围内供给相对不足时,生命体处于一种对该矿物元素“饥饿”的状态,为了适应这种矿物元素的“饥饿”状态,生命体及时通过调节矿物元素需求量并适量储备矿物元素于体内,以满足生命活动对于矿物元素的及时所需。即生命体为了适应矿物元素的“饥饿”状态,体内蓄积矿物元素的现象,形象地称为矿物元素的“饥饿效应”。矿物元素“饥饿效应”假说,阐释了退化草地中矿物元素蓄积分异行为发生的内动力这一科学问题;诠释了草地植物中矿物元素与株高之间负相关性、与地形地貌相一致的空间分布格局等现象。矿物元素的“饥饿效应”是草地植物中矿物元素蓄积分异行为发生的内动力之一;而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则是草地矿物元素蓄积分异行为发生的主要外动力。3)草地生态系统演替进程中矿物元素响应的数学模型退化演替进程中矿物元素蓄积分异行为响应的数学模型:C退(t)=Cb(1-exp(-α t))。封育演替进程中矿物元素蓄积分异行为响应的数学模型:C封(t)=Cbexp(-β t)。4)作物种植试验和高原富铁营养抗缺氧作用大坂山、拉脊山地区作物种植试验和西宁盆栽试验,较好地阐释并肯定了青海湖北岸草地植物中矿物元素具有与地形地貌相一致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垂直带状谱特征等结论。同时,对于草地矿物元素的“饥饿效应”假说理论的检验与完善提供了部分试验依据。青海湖北岸草地植物以及大坂山、拉脊山地区种植青稞和胡萝卜中矿物元素铁的空间分布格局,提示:高原植物中铁元素具有抗高原缺氧作用。如大坂山2009年海拔2817m、2920m、3562m、3574m处种植青稞中Fe含量分别为93.60mg/kg、609.9mg/kg、799.1mg/kg、1360mg/kg(P<0.05)。高海拔缺氧环境下植物因呼吸作用的增强,驱使其铁营养的“饥饿”状态而蓄积分异,即高原植物中富铁营养具有抗高原缺氧的作用。5)青海湖北岸人工草地中矿物元素特征青海湖北岸人工草地植物与天然草地一样,其中矿物元素具有特征谱的特征和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空间分布格局。如铁路边坡、三角城羊场、县城西的海拔分别为3216m、3220m、3287m,各样地垂穗披碱草中Zn分别为30.07mg/kg、37.96mg/kg、42.01mg/kg(P<0.05)。青海湖北岸人工草地相对于天然草地植物中矿物元素含量为低。按照矿物元素“饥饿效应”假说理论,天然草地植物中矿物元素的“饥饿效应”驱动了其中矿物元素的蓄积分异。6)矿物元素循环及其在草地畜牧业生产实践中指导作用草地土壤中矿物元素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作用下,形成了青海湖北岸草地植物中矿物元素的垂直带状谱特征,以及与地形地貌相一致的空间分布格局。经过草地植物—草地畜牧业生产等一系列食物链传递,又将部分矿物元素传递给我们人类,即矿物元素通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不仅稳定地维持着草地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健康,而且对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畜牧业产品的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利用草地矿物元素的各种特征和时空分布格局,可进行草地类型的划分,建立草地演替进程中矿物元素响应的数学模型等。在草业生产实践中,对于草地植物生长与矿物元素营养的补充供给的监测、管理具有指导作用,实现优质、高产的草业资源以满足草地畜牧业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按照草地矿物元素“饥饿效应”假说,在草业生产中应注意草地植物中矿物元素营养的“饥饿效应”现象,避免矿物元素营养因“饥饿”状态的蓄积分异行为而造成的假象,以正确、有效、科学地补给草地植物必需的矿物元素营养。

郑建宗,巴万春[9](2012)在《海西地区人工草地生产布局战略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海西州辖天峻县、乌兰县、都兰县、德令哈市、格尔木市以及西部大柴旦、冷湖、茫崖三行委。草地畜牧业是海西州支柱产业之一,草地是草地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人工草地是加强其基础的给力,恰似现代交通运行体系中的航空客机和高速铁路,对于产业发展显示着难以揣想的作用,如紫花苜蓿人工草场青干草产量7500kg/hm2左右,是天然草地的7倍以上;氮白质含量多在15%以上,是一般牧草的2~3倍甚至更高。海西宜垦草地资源丰富,分布广,天然草场质量低,区域间差异大,周边高寒地区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其生

生柏,郑建宗[10](2011)在《青海草地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探讨——以天峻县为例》文中提出草地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是我国现阶段农牧业经济科学发展的一种高级的组织形式,具有社会组织性强、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明显等发展特点,体现着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和转变经营方式的创新精神。青海省虽然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草地资源丰富,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有着坚

二、天峻县草地畜牧业生产经营区域规划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峻县草地畜牧业生产经营区域规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青藏高原社会-生态系统承灾体脆弱性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脆弱性相关概念界定
        1.3.1.1 自然灾害
        1.3.1.2 承灾体
        1.3.1.3 脆弱性
        1.3.1.4 社会脆弱性
        1.3.1.5 生态脆弱性
        1.3.1.6 多灾种
        1.3.2 国外承灾体脆弱性研究现状
        1.3.2.1 萌芽阶段(20 世纪20 年代至70 年代末)
        1.3.2.2 发展阶段(20 世纪80 年代开始至20 世纪末)
        1.3.2.3 提升阶段(进入21 世纪至今)
        1.3.3 国内承灾体脆弱性研究现状
        1.3.3.1 承灾体脆弱性研究尺度
        1.3.3.2 承灾体脆弱性研究方法
        1.3.4 青藏高原承灾体脆弱性研究现状及不足
        1.3.4.1 脆弱性相关领域
        1.3.4.2 单灾种风险评价领域
        1.3.4.3 承灾体脆弱性领域
    1.4 研究内容框架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1.4.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青藏高原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貌
        2.1.2 河流水文
        2.1.3 气候
        2.1.4 植被土壤
    2.2 青藏高原人口及社会经济概况
        2.2.1 人口
        2.2.2 社会经济
        2.2.2.1 综合经济水平及结构
        2.2.2.2 农牧业
        2.2.2.3 工矿业
        2.2.2.4 交通运输业
        2.2.2.5 邮电通讯业
    2.3 青藏高原自然灾害概况
        2.3.1 地震
        2.3.2 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
        2.3.3 雪灾
        2.3.4 旱灾
第三章 数据与方法
    3.1 数据来源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构建原则
        3.2.1.1 可操作性原则
        3.2.1.2 完整性原则
        3.2.1.3 科学性原则
        3.2.2 构建过程
        3.2.3 评价指标的解释
        3.2.3.1 暴露度指标
        3.2.3.2 敏感性指标
        3.2.3.3 应灾能力(恢复力)指标
    3.3 数据预处理
        3.3.1 社会经济数据
        3.3.2 生态数据
    3.4 数据归一化处理
    3.5 确定指标权重
    3.6 脆弱性评价模型
    3.7 脆弱性变化特征分析方法
        3.7.1 变异系数法
        3.7.2 变化斜率法
        3.7.3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3.7.3.1 Moran's I
        3.7.3.2 Getis-Ord Gi*热点探测
        3.7.4 三维趋势分析
第四章 社会脆弱性时空演变分析
    4.1 社会脆弱性分析
        4.1.1 各子系统社会脆弱性指数
        4.1.1.1 暴露度分析
        4.1.1.2 敏感性分析
        4.1.1.3 应灾能力分析
        4.1.2 社会脆弱性指数
        4.1.3 年际空间差异分析
    4.2 社会脆弱性时空演变及特征
        4.2.1 社会脆弱性子系统时空演变
        4.2.1.1 暴露度分析
        4.2.1.2 敏感性分析
        4.2.1.3 应灾能力分析
        4.2.2 社会脆弱性时空演变
    4.3 社会脆弱性趋势预测及空间异质性分析
        4.3.1 趋势预测
        4.3.2 空间异质性
第五章 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综合分析
    5.1 脆弱性子系统分析
        5.1.1 暴露度分析
        5.1.2 敏感性分析
        5.1.3 应灾能力(恢复力)分析
    5.2 脆弱性分析
        5.2.1 社会脆弱性分析
        5.2.2 生态脆弱性分析
        5.2.3 综合脆弱性分析
    5.3 脆弱性空间异质性分析
    5.4 脆弱性三维趋势特征分析
第六章 问题与对策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一:青藏高原各县域2000~2017 年承灾体社会脆弱性及子系统评价结果指数

(2)基于青海草地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推动下的生态生产生活共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青海草地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建设情况
    1.1 初步探索股份合作制合作社发展道路
    1.2 提高完善股份合作制合作社发展模式
    1.3 巩固提升股份合作制合作社发展能力
2 青海草地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建设成效
    2.1 股份合作制合作社有力地促进了牧区生态保护
        2.1.1 草场产草量得到提高,草原实现绿色发展。
        2.1.2 科学划区轮牧,实现草畜平衡。
    2.2 股份合作制合作社有力地促进了牧业生产发展
        2.2.1 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生产要素有效整合。
        2.2.2 生产经营方式得到转变,实现专业化发展。
        2.2.3 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3 股份合作制合作社有力地促进了牧民生活改善
        2.3.1 牧民收入大幅提高。
        2.3.2 脱贫效果显着。
3 几点建议
    3.1 提高生产要素整合质量
    3.2 提升股份合作水平
    3.3 健全管理者激励机制

(3)浅谈天峻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自然与发展概况
    1.1 自然
    1.2 发展现状
2 合作社发展存在问题
    2.1 群众思想守旧
    2.2 管理粗放
    2.3 资源配置能力弱
    2.4 群众文化素质低, 专业人员缺乏
    2.5 富余劳动力难安置
3 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建设建议
    3.1 稳固草地畜牧业, 实施集约化经营
        3.1.1 以草定畜, 完善草地资源保护机制
        3.1.2 完善产业链, 保障草牧业安全生产秩序
    3.2 利用优势资源, 开发朝阳产业
        3.2.1 开发土特产
        3.2.2 开发文化旅游
        3.2.3 推进牧业工业化
    3.3 统筹组织规模, 强化经营管理
        3.3.1 统一规划建设
        3.3.2 统一生产组织
        3.3.3 统一科技服务
        3.3.4 统一产销对接
    3.4 搭建支撑平台, 驱动协调发展
        3.4.1 建设人才成长平台
        3.4.2 建设政策扶持平台
        3.4.3 建设风险防范平台

(4)青海省草地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评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与实地调查法
        1.4.2 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
        1.4.3 个案分析法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生态畜牧业
        2.1.2 股份合作社
        2.1.3 草地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社
    2.2 相关理论分析
        2.2.1 国家理论
        2.2.2 制度变迁理论
        2.2.3 产权理论
        2.2.4 股份合作制理论
        2.2.5 有限理性理论
第三章 青海省草地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
    3.1 合作社发展情况与效益分析
        3.1.1 合作社发展情况
        3.1.2 合作社发展效益分析
    3.2 草地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社与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异同分析
    3.3 产权分析
        3.3.1 传统草地畜牧业产权分析
        3.3.2 草地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社的产权分析
第四章 草地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社运行机制—个案分析
    4.1 案例选取与数据来源
        4.1.1 案例选取
        4.1.2 数据来源
    4.2 个案分析
        4.2.1 案例一——拉格日合作社
        4.2.2 案例二——玉舟联合社
        4.2.3 案例三——岗龙合作社
        4.2.4 案例四——达玉合作社
        4.2.5 案例五——高原丰收合作社
        4.2.6 案例六——红旗合作社
    4.3 运行机制比较分析
        4.3.1 合作社运行的一般规律
        4.3.2 各合作社运行的独特做法
    4.4 草地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社发展取得成效的理论分析
        4.4.1 国家大力支持
        4.4.2 顶层设计与农民探索相结合
        4.4.3 合作社减少交易费用
        4.4.4 产权细分降低禀赋效应
第五章 股份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5.1 政府依赖性强
    5.2 内部治理水平有待提升
    5.3 社员综合能力较弱
    5.4 发展缺少资金
第六章 促进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增加发展内生动力
    6.2 提升内部治理能力
    6.3 提高社员综合能力
    6.4 资金整合多元化
    6.5 鼓励和完善联合社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5)柴达木地区草产业化与草牧业灾害预防机制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自然概况
2 草产业现状与问题
    2.1 天然草地
        2.1.1 现状
        2.1.2 问题
    2.2 人工草地
        2.2.1 现状
        2.2.2 问题
3 草产业建设障碍
    3.1 资源质量差生产水平低
    3.2 水资源贫乏调剂困难
    3.3 生态系统脆弱极易退化
    3.4 生产分散交通不畅
    3.5 产业弱势经济效益低
4 草产业建设前景
    4.1. 生产发展潜力大
    4.2 部分草地生产基础相对较好
    4.3 生产环境安全
    4.4 草产品需求缺口大
5 建设对策
    5.1 思想
    5.2 原则
        5.2.1 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
        5.2.2 综合效益三元统一
    5.3 布局
        5.3.1 饲草基地建设布局
        5.3.2 饲草料基地建设方向
6 策略
    6.1 建设方案
        6.1.1 优化建设秩序
        6.1.2 有效组织饲草料生产
        6.1.3 建设现代化经营方式
        6.1.4 建设草畜平衡与协调发展机制
    6.2 建设策略
        6.2.1 聚集社会资源, 共同参与建设
        6.2.2 建立扶助机制, 优化建设环境
        6.2.3 搭建发展平台, 强化服务功能
        6.2.4 加强质量管理, 规范市场行为

(6)新源镇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导言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三) 概念界定
    (四)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二、新源镇牧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
    (一) 天峻县和新源镇基本情况简介
    (二)合作社成立以前牧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畜牧业发展情况和牧民收入情况
    (三)政府支持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四)政府发展牧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意图和目标
    (五) 新源镇牧民专业合作社概况
    (六) 发展状况好的牧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
    (七) 发展状况中等的牧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
    (八) 发展状况差的牧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
    (九) 牧民专业合作社对畜牧业发展和牧民生活的影响
    (十) 新源镇牧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新源镇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 总体思路
    (二) 对策建议
四、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相关利益群体视角下的牧业合作社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的目的
        二、 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选题说明、相关概念阐释及理论视角
        一、 选题说明
        二、 相关概念阐释
        三、 研究的理论视角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技术路线
    第五节 研究的可能创新与不足
        一、 研究的可能创新点
        二、 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动态述评
        一、 有关利益相关者概念界定的研究
        二、 有关利益相关者分类的研究
        三、 有关利益相关者治理的研究
    第二节 畜牧业合作社研究动态述评
        一、 有关国外畜牧业发展经验启示的研究
        二、 有关我国牧区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利弊的研究
        三、 有关我国牧区草原畜牧业合作社发展的研究
    第三节 合作社治理研究动态述评
        一、 有关国外合作社治理模式与发展经验的研究
        二、 有关合作社治理特点及存在问题的研究
        三、 有关我国农民合作社治理机制完善的路径与趋势的研究
第三章 合作社与合作社治理
    第一节 合作社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合作社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与公司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比较
    第三节 合作社治理的目标
    第四节 合作社治理的重点
        一、 所有权
        二、 控制权
        三、 剩余索取权
    第五节 合作社治理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 利益相关者的差异性与牧业合作社治理
    第一节 牧业合作社利益相关者界定
        一、 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牧业合作社治理的现实意义
        二、 牧业合作社利益相关者的内涵、外延界定
    第二节 利益相关者的差异性对牧业合作社治理的影响
        一、 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差异性对合作社治理的影响
        二、 利益相关者的“能力”差异性对合作社治理的影响
        三、 利益相关者的“意愿”差异性对合作社治理的影响
        四、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差异性对合作社治理的影响
第五章 产业特征与牧业合作社治理
    第一节 生产特征的影响
    第二节 供应、销售特征的影响
    第三节 农机、农技、金融服务特征的影响
    第四节 加工(主要指粗加工)特征的影响
第六章 社区环境与牧业合作社治理
    第一节 传统社会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转型社会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现代社会环境的影响
第七章 治理框架下对生产型牧业合作社的理论再认识
    第一节 生产型畜牧业合作社与集体经济比较
    第二节 生产型畜牧业合作社与股份制企业比较
    第三节 生产型合作社与员工合作社比较
    第四节 生产型畜牧业合作社的组织定位
第八章 服务型牧业合作社治理特征
    第一节 以产品供应链为纽带的服务型牧业合作社治理特征
        案例一:大通县明亮良种肉牛繁育专业合作社
        案例二:天峻县桑木纯精乳制品加工专业合作社
    第二节 以专业分工为纽带的服务型畜牧业合作社治理特征
        案例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哈日高壁牧业合作社
        案例二: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芒来牧民养羊专业合作社
    第三节 结论及建议
第九章 生产型畜牧业合作社治理特征
    第一节 发展概况
        一、 发展历程
        二、 主要做法及发展成效
        三、 示范社发展概况
        四、 主要特点
    第二节 利益相关者的差异性对合作社治理的影响
        一、 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主要利益相关者界定与分析
        二、 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行为特征分析
        三、 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利益相关者的差异性分析
    第三节 案例分析
        案例一:天峻县梅陇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
        案例二:天峻县快尔玛乡织合赛生态畜牧业合作社
        案例三:乌兰县巴里河滩生态畜牧业合作社
    第四节 启示、问题及建议
        一、 几点启示
        二、 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 政策建议
第十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8)青海湖北岸草地矿物元素分布格局与蓄积分异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Summary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青海湖北岸草地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1.2 青海湖流域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1.3 草地生态系统中矿物元素营养与循环
    1.4 青海湖流域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现状
    1.5 植物矿物元素营养研究现状
    1.6 矿物元素铁的营养与药用基础研究
    1.7 青海湖地区草地植物矿物元素研究
    1.8 科学问题
    1.9 目的意义
第2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自然概况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3 研究目标
    2.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5 技术路线
第3章 青海湖北岸草地矿物元素特征
    3.1 问题的提出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天然草地植物中矿物元素特征
        3.3.2 退化与封育草地中矿物元素特征
    3.4 结论
第4章 青海湖北岸草地矿物元素分布格局
    4.1 问题的提出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草地矿物元素的空间分布格局
        4.3.2 草地矿物元素的时间分布格局
    4.4 结论
第5章 青海湖北岸草地矿物元素蓄积分异行为
    5.1 问题的提出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退化草地中矿物元素的蓄积分异行为
        5.3.2 封育草地中重金属元素的蓄积分异行为
    5.4 结论
第6章 草地矿物元素蓄积分异行为的内外动力与数学模型
    6.1 问题的提出
    6.2 草地矿物元素“饥饿效应”假说
    6.3 矿物元素蓄积分异行为的内动力
        6.3.1 对矿物元素与株高之间负相关的解释
        6.3.2 对矿物元素空间分布格局的解释
        6.3.3 对草地演替进程中矿物元素响应的解释
    6.4 矿物元素蓄积分异行为的外动力
        6.4.1 全球气候变化下草地矿物元素的蓄积分异行为
        6.4.2 人类活动干扰下草地矿物元素的蓄积分异行为
    6.5 矿物元素蓄积分异行为的数学模型
        6.5.1 含 LC 储能元件电子线路的过渡过程
        6.5.2 退化演替进程中矿物元素蓄积分异行为的数学模型
        6.5.3 封育演替进程中矿物元素蓄积分异行为的数学模型
    6.6 结论
第7章 草地矿物元素空间分布格局的种植试验与检验
    7.1 问题的提出
    7.2 材料与方法
    7.3 结果与讨论
        7.3.1 大坂山地区作物种植试验
        7.3.2 拉脊山地区作物种植试验
        7.3.3 西宁地区作物盆栽试验
        7.3.4 作物种植试验中铁的分布特征
    7.4 结论
第8章 青海湖北岸人工草地中矿物元素特征
    8.1 问题的提出
    8.2 材料与方法
    8.3 结果与讨论
        8.3.1 人工草地植物的矿物元素特征谱
        8.3.2 人工草地中矿物元素分布格局
        8.3.3 人工草地与天然草地中矿物元素的比较
    8.4 结论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矿物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9.1.1 草—地之间矿物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9.1.2 草—畜之间矿物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9.2 生产实践中指导作用
        9.2.1 在草业生产实践中指导作用
        9.2.2 在畜牧业生产中指导作用
        9.2.3 在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中指导作用
    9.3 主要结论
    9.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课题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9)海西地区人工草地生产布局战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自然特点
    (一)地域跨度大,地带性明显
    (二)宜建人工草地分布广,但是土地质量低
    (三)自然资源优化难,生产经济潜力小
二、布局思想
三、布局原理
    (一)支撑理论
    (二)借鉴与启示
四、布局原则
    (一)经济高效,确保增收
    (二)生态安全,保护环境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五、技术路线
六、生产布局
    (一)分区布局,突出重点,全地区划分为建设区和中心建设区
        1. 建设区。
        2. 中心建设区。
    (二)分类布局,多元结构,立体格局
        1. 以牧业经营户为基础,建设具有自我保障能力的家庭式草产业户。
        2. 以劣等农耕地退耕还林还草为基础,建设全区性草产业基地。
        3. 以可改良草场为基础,建设区域性草产业基地。

(10)青海草地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探讨——以天峻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合作社模式在发展中不断进化
内在动力促进合作社壮大
立足高远规划合作社建设思路
结合自身全面制定建设对策

四、天峻县草地畜牧业生产经营区域规划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青藏高原社会-生态系统承灾体脆弱性综合评价[D]. 赵东亮.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9)
  • [2]基于青海草地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推动下的生态生产生活共赢研究[J]. 安梨红,罗增海,王廷艳.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0(03)
  • [3]浅谈天峻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J]. 郑建宗,乌仁. 青海草业, 2019(02)
  • [4]青海省草地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社研究[D]. 贾瑞珂. 青海大学, 2019(04)
  • [5]柴达木地区草产业化与草牧业灾害预防机制建设的思考[J]. 郑建宗,解锋,马正华.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08)
  • [6]新源镇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研究[D]. 梁卫华. 兰州大学, 2016(11)
  • [7]相关利益群体视角下的牧业合作社治理研究[D]. 丁忠兵.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02)
  • [8]青海湖北岸草地矿物元素分布格局与蓄积分异行为研究[D]. 李天才. 甘肃农业大学, 2013(04)
  • [9]海西地区人工草地生产布局战略探讨[J]. 郑建宗,巴万春.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12(04)
  • [10]青海草地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探讨——以天峻县为例[J]. 生柏,郑建宗.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1(08)

标签:;  ;  ;  ;  ;  

天军县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区域规划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