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煤炭科技总目录

2003年煤炭科技总目录

一、煤炭科技2003年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李彬[1](2006)在《如何提高大学生英文写作水平》文中研究说明学生写作能力差,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使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呢?就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学生英文写作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议。

刘云栋[2](2020)在《基于配电网过载风险的柔性多状态开关容量优化配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柔性多状态开关是一种新型电力电子装置,通常用于取代配电网中的联络开关,相比于传统机械开关,柔性多状态开关可以实时、连续的调控其各端的潮流,具有缓解电压骤降、负荷三相不平衡,均衡分配各馈线负荷,提高分布式能源的渗透率,满足高电能质量、高供电可靠性等定制电力需求的优点。柔性多状态开关可以根据各馈线的实时负荷状态主动进行负荷分配,充分挖掘配电网的供电能力,熨平各馈线的负荷周期,既能降低重载馈线的运行风险,也能提高轻载馈线的资产利用率和运行的经济性,优化整个配电网的运行状态。为定量评估柔性多状态开关降低配电网过载风险的作用,本文首先提出了采用蒙特卡罗法和最优潮流求解相结合以及多场景技术和最优潮流求解相结合的两种模拟计算方法,并以改进的IEEE33节点为算例,对两种模拟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柔性多状态开关在降低电压越限导致的负荷过载风险方面的作用,分析了柔性多状态开关容量变化对配电网过载风险的影响。针对模拟法无法保证评估结果精确性的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线路参数较小、无功调节手段充裕的含柔性多状态开关配电网过载风险的解析计算方法,该方法忽略了电压越限导致的负荷过载,仅考虑容量约束,通过负荷变量空间划分的方法,建立了配电网过载风险指标与柔性多状态开关容量、各馈线负荷特性的解析表达式。以含三端柔性多状态开关的配电网为例,对本文所提的过载风险解析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并分析了影响配电网过载风险的因素。最后基于配电网过载风险评估的解析方法,建立了柔性多状态开关的容量优化配置模型,通过牛顿—斯蒂芬森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以含三端柔性多状态开关的配电网为例,得到了不同运行场景下柔性多状态开关的最优容量配置,分析了不同的负荷特性对柔性多状态开关最优容量的影响。

吴国平[3](2019)在《胶带输送机布料臂架参数化优化研究》文中提出胶带输送机是一种利用胶带来运送煤、物料、石块等的运输设备,现已被多用于煤矿生产过程中。胶带输送机主要由布料系统、上车系统、液压控制系统、上料系统和底盘组成。其中物料系统是胶带输送机最重要的部分。布料系统是由伸缩机构、布料胶带输送系统、布料臂架和变幅油缸等组成,由于布料臂架的工作性能对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前众多学者对此做过一定的研究。本

张亚军[4](2019)在《明清时期“山西会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明清时期,山西商人走南闯北,在国内外创造了令人赞叹的商业奇迹。随着晋商崛起,他们为了维护自己在经商之地的权益,协调自身内部在经营之地的利益纷争,同时也为了满足自身长期在异乡他地的生活文化需要,先后在所在之地建立了各级各类的“山西会馆”,成为山西商人发展的重要平台。据本人初步研究,明清时期“山西会馆”多达182座,分布在全国28个省份。这些“山西会馆”中,有的是仕绅建立的,有的是商人建立的。有的会馆是某府县的同乡会馆,而有的会馆容纳了山西各地商人,甚至还有会馆是山西与外省商人合建的。“山西会馆”种类多样,分布广泛。本文对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山西会馆”进行初步的统计和研究,将“山西会馆”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认为应该是明后期至清初时期,这个阶段是“山西会馆”发展的兴起阶段。第二个阶段我认为应该是康乾嘉时期,这个阶段是“山西会馆”发展的高峰阶段。第三个阶段我认为应该是道光至宣统时期,这个阶段是“山西会馆”发展的衰落阶段。从各地“山西会馆”的筹建方式这个角度来分析研究,把“山西会馆”分为仕绅建设型、仕商共建型、晋商共建型、府县晋商共建型、联合兴建型等五个类型。从营建会馆的资金来源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把营建“山西会馆”的出资方式分为仕绅出资、行会出资、仕商共同捐资、属地晋商出资等四种方式。以会馆经营行业为考察点,将“山西会馆”可以分为颜料会馆、布行会馆、煤行会馆等等。对“山西会馆”的管理方式进行了研究,无论是馆长负责还是轮值负责,都要接受严格的监督。整理了部分会馆内部的规约制度,得出会馆对内有仲裁和处罚的功能,对外有协调的功能。还对会馆的各项收入和支出进行了分类研究,以期探求“山西会馆”作用和“山西会馆”支撑数百年的原因。本文还对“山西会馆”的空间分布做了统计分析,梳理出“山西会馆”北多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并且,“山西会馆”在京师都会及北方多有分布,在东部沿海沿河的商埠也多有分布。从文化信仰的角度对“山西会馆”进行研究,会馆不仅有关公信仰,还有财神信仰等其他神灵信仰,而且还体现出儒家的思想文化信仰。以此为依据,可发现“山西会馆”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并且可以凝聚同乡情谊、弘扬行善义举、传承乡土文化。晋商的崛起使山西会馆在众多省份建立,对山西会馆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回溯历史,使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明清时期晋商商业的发展,也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高健[5](2014)在《新疆方志文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方志即地方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能够持续千年不间断编纂的历史文献。新疆(西域)地处祖国西陲,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具有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自汉代中央政府统一西域以来,西域与内地的交流日益紧密,而方志的编纂正是这种紧密联系的文化纽带。西域的古方志兴起于汉代张骞、班勇等人所纂的西域地记或风土记,这类带有考察性质的文献也正是中国传统方志的源头之一——两汉地记、风土记。新疆方志的兴起与祖国内地方志的兴起是同步的。也正是依靠采择这些早期西域方志材料,《汉书》、《后汉书》等正史史籍中的“西域传”才有了丰富而生动的记述,才最终确立了我国正史史籍中“西域传”的应有地位。因此,新疆方志从一开始就具有备了实地考察和关系国家利益的独特特征。隋唐时期是新疆方志编纂史上的第一个高峰阶段。这些新疆方志虽然大多亡佚,但从仅存的敦煌图经残卷来看,其种类多而体例严谨,记述内容注重当地实际情况,改变了两汉西域地记中志怪传闻较多的局面。宋代及元、明是中国方志的定型和繁盛时期,但与之相反,由于多种历史原因,西域孤悬塞外,新疆的方志编纂进入了长期的低潮期,宋、元两朝基本没有,明代仅有几种根据出使或行记改编的准方志。归根结底,新疆方志的盛衰与中央王朝国力的盛衰一脉相承。尽管如此,在屈指可数的这几部准方志中,中原对西域的交流和影响随处可见,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传统方志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文化传播功能。自清代乾隆朝重新统一西域后,新疆方志的编纂进入了历史上第二个高峰阶段。这个大的高峰阶段不是瞬间的,而是由持续脉冲式的几个高峰所组成。其成就不仅表现在质量高、数量多、种类繁、规模大、体例新等诸多方面,而且还表现在与西北史地学的完美结合,赋予了方志新内容、新思想,提高了方志的学术地位。这种成就和地位是民国时期乃至今天的新疆方志编纂所难以企及的。本文论题《新疆方志文献研究》将上述自汉代至民国间新疆的方志编纂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按照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汉、唐、明时期西域古方志文献概况;梳理分析了清代新疆方志文献概况;总结了民国时期新疆新方志的特点。其中重点是围绕方志文献来研究,对清代各个细分阶段的代表方志进行了详细探讨,总结了清代新疆方志文献的编纂体例、类型、特征,并对新疆方志文献中的舆图予以了特别分析。最后对全部新疆方志作了提要解题。本文首次对新疆方志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研究,在分析和论述中,笔者发现并运用了一些新材料,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如运用辑佚、考据等传统文献学方法对两汉时期部分西域古方志进行了文献考证,提出了新观点;首次将新疆方志与史学、西北史地学进行了对比研究,论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方志所起的作用,提出了一些新观点;首次系统论述了清代新疆方志的编纂特点;提出了清代新疆方志的分期问题;首次对清代新疆方志舆图进行了总结分析:首次对民国新疆方志作了全面总结,并发现了一批新的民国方志文献。此外对日本所编新疆方志也首次予以了总结分析。新疆方志历史久远,内容独特,编纂和流传特别复杂,还有许多空白需要研究填补。笔者所论所述也难以全面,还很不完善,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杜云祥,潘云涛,陈锐,马峥,王颖,郝继英,杨春华,刘伟,刘桂玲,刘娜,王天津,黄思敏[6](2013)在《《中华医学杂志》编辑排版格式的历史演变和规范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解放军医学图书馆馆藏的《中华医学杂志》为统计源,从1915年创刊至2010年的版式设计,包括出版版式、封面设置、版权格式、栏目设置、索引编排、页眉和广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事实证明,《中华医学杂志》的发展反映了我国医学科学发展的进程,见证了近代我国医学科学发展的历史,不愧为我国着名的科技期刊;《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非常重视期刊的编排格式,在我国科技期刊标准化、规范化中贡献很大并起着的重要引领作用;科技期刊的发展与国家强盛、稳定和科技发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赵洱岽[7](2012)在《中国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当今社会,全球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由于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导致二氧化碳排放日益增多的危机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下,各国政府积极行动,努力摆脱传统的高碳能源发展方式,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作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实施低碳经济战略,是我国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来自于能源部门,从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结构上看,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以燃煤发电为主要发电方式的我国电力行业碳排放量占燃烧化石能源总碳排放量的比例最大。因此,实现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电力行业必须承担其重大减排责任。本文将低碳作为关键的因素引入我国电力行业之中展开分析,以此为主线,探究中国电力行业如何改革与发展,实现中国社会的低碳转型目标。本文在归纳分析了国内外最新科研资料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技术经济和低碳经济等相关理论为研究依据,系统开展中国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研究。本文先后进行了中国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现状研究、中国电力行业电源低碳化发展研究、中国电力行业电网低碳化发展和电力市场建设研究,最后总结了主要结论并提出中国电力行业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导论。首先对本文研究的国际、国内背景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排放给全球带来的深刻影响,强调了中国作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能源的生产和消耗是造成污染的重要原因,阐明了电力行业大量消耗化石能源,是二氧化碳排放比重最大的行业,点出了在现实压力下,中国电力行业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实现低碳化转型的重大意义。在对国内和国际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的研究思路,进而介绍了研究方法,并规划了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为相关研究理论综述。总结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技术经济和低碳经济相关理论和方法,对相关理论与低碳经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了辨析。论证了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经济全球化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影响,指出了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特别对低碳电力等新理论观点进行了阐述,界定了低碳电力的定义和内涵,提出了低碳电力的发展模式,为后续的研究进行了理论的铺垫和方法的准备。第三章为中国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现状研究。首先描述了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概况,结合历史有关数据,对比分析了发电侧和电网侧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其次,对中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和减排结构进行了论证,指出了二氧化碳排放的5个主要特点。再次,分析归纳了―十一五‖我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所做的主要工作,重点说明了我国电力行业低碳发展的主要约束为:资源型约束、结构性约束、经济性约束、技术性约束和政策性约束。最后,指出了中国电力行业低碳发展的战略路径选择。第四章为中国电力行业电源低碳化发展研究。首先,分析一次发电能源结构对能源经济低碳化的影响,建立了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因素分解模型并展开了实证分析,构建并论证了我国电源结构与碳排放量的弹性关系模型。其次对中国火电产业的低碳发展进行分析研究,从火电发展规模与水平、火电产业结构优化与碳排放、火力发电的低碳经济性、火电产业低碳化发展政策四个方面展开论证,指出清洁煤技术的研发和火电效率的提高能够有效促进二氧化碳减排;第三,重点论述了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核电、水电等清洁能源的发展,从产业总体状况、中国发展现状、低碳化发展政策、低碳经济性等几个方面展开科学论证。第五章为中国电力行业电网低碳化发展和电力市场建设研究。首先对电网低碳化发展进行了必要性分析,指出了电网低碳化发展的重大意义,强调了智能电网是电网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随后,对电网低碳化发展和电力市场建设的国际经验进行了介绍分析,最终论述了国外电网和电力市场低碳化建设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第六章为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在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提炼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一要研究制定电力低碳发展规划、构建行业减排体系;二要强化清洁低碳电源建设、加速电力行业低碳转型;三要大力加强节能发电调度、提高清洁发电上网比重;四要推进研发低碳电力技术、推广减排科技示范工程;五要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推进实施综合资源规划;六要加强低碳电力市场建设、深化电价体制改革。

王哲[8](2011)在《内蒙古区域金融风险研究 ——基于宏观金融工程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已经成为全世界都关注的重要课题,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后,区域经济复苏不平衡和区域金融不稳定对整体金融稳定的影响十分显着,一个局部地区的金融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并形成区域性金融危机,并可能通过各种渠道对全局的经济金融运行造成较大影响。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为内蒙古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强有力的助力,内蒙古在经济建设上实现了巨大的突破,也不可避免的累积了大量潜在的金融风险。本文首先对当前金融风险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在宏观金融工程研究基础上提出本文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区域金融风险研究的基本框架;接着运用资产负债表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区域金融风险进行分析,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经济部门的划分,内蒙古自治区金融部门和企业部门的宏观金融风险分析;然后基于或有权益分析方法构建内蒙古自治区金融部门和企业部门的或有权益资产负债表,并进行风险指标的分析;最后基于金融风险研究提出内蒙古自治区区域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并提出预防性和应对性管理的不同措施和手段。本文将针对内蒙古省主要经济部门——金融部门和企业部门编制宏观资产负债表,就其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内金融部门风险水平较低,但存在一定的期限错配风险;内蒙古企业部门产权比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清偿力严重不足,内蒙古企业部门存在较大的风险,应当予以密切的关注。基于市场信息的或有权益分析表明,内蒙古企业部门的资本结构错配风险和清偿力风险也较低,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其抵抗利率变动风险的能力较强。最后,本文提出以资产负债表风险指标和宏观经济资本为核心,构建内蒙古自治区的宏观金融风险管理框架,注重金融风险防范和管理的逆周期性,构建自治区的宏观金融风险预防性管理体系和应对性管理体系,其中预防性管理体系包括构建内蒙古自治区区域金融风险监测体系、加强基于资产负债表的金融风险监管、加强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管理和构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应对性管理体系则包括建立以地方政府金融危机管理委员会的危机管理工作体制、设立以宏观经济资本为核心的内蒙古金融稳定基金和完善内蒙古金融稳定的政策和机制等。由此也同时分析了最有代表性的鄂尔多斯的民间借贷活动,对改革金融抑制和加快建设地方多层次的金融体系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任静[9](2011)在《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能源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中国有着世界第一位的水能资源蕴藏量,第三位的煤炭探明储量,第十一位的石油探明储量和世界第十八位的天然气探明储量,并拥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较高的经济增速,能源产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并依托重大工程开展科技创新,能源装备自主化成绩显着。同时,中国能源行业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改革继续深化,能源国际合作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中国能源产业发展问题仍然存在,能源品种结构不合理,优质能源供应不足,能源活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并影响居民健康,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中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电力产业优势较强,能源产业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强调要把中部地区打造成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八大任务。其中,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是这次建设的重点。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不仅要在现有常规能源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努力扩大规模,增加能源产量,同时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开发新的能源品种,大力推广能源开采和深加工技术,实施多元化能源发展战略。中部地区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将会使中部崛起驶入发展快车道。加强中部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既可以扭转全国运输、电力紧张的局面,又可以使中部更好的为东部产业转移、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顺利实施发挥支撑和纽带作用。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要加强能源产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健全政策法规,形成良好制度环境、提高能源效率,促进能源节约、加强能源环境保护、加快中部地区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替代能源。本论文遵循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研究重点集中于对中部地区煤炭产业、石油天然气产业及电力产业供需现状、企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中部地区新能源发展状况的描述、评价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同时从中部地区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能源消费强度角度分析了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借鉴国外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的经验,提出了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首先,论文对能源产业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具体包括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的理论综述、对能源产业的相关概念,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及能源经济学理论的系统分析。其次,论文对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和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国能源资源禀赋和中国能源产业的区域分布情况,在分析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特征基础上研究了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概况进行研究。分析了中部地区能源资源禀赋,分别研究了中部地区煤炭产业、石油天然气产业及电力产业的供需情况、企业经济发展状况及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最后,论文研究了中部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状况,分析了新能源资源禀赋情况、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从中部地区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能源消费强度角度分析了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借鉴国外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的经验,提出了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

肖红蓉[10](2010)在《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以下简称GHG ETS)是在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一种环境经济手段,是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从而将环境恶化给人类造成的各种危害降至最低的一种有效的途径。GHG ETS的原理是通过对温室气体排放权这一环境容量资源的产权进行界定,将环境容量资源的外部性内在化,利用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权的配置效率。本文基于GHG ETS理论研究的需要,较为全面地论述了GHG ETS的理论渊源,理论框架,国际GHG ETS的发展演化,国际和国内温室气体排放权市场交易的现状、特点与趋势,国内温室气体排放的驱动因素以及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纲要,并提出构建国内GHG ETS的原则和设计方案。全文共分为七章,各章内容介绍如下。第一章探讨了GHG ETS产生的理论渊源。本章首先指出温室气体排放权属于环境容量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接着分析了温室气体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指出制定该资源的区域性、全国性和全球性配置目标和手段的必要性。接着本章运用经济学中的资源配置理论深入剖析了环境资源配置中存在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现象,论证了市场与政府这两种资源配置手段在环境资源配置中的必要性。最后本章比较了包括市场和政府两类环境资源配置手段的利弊,得出GHG ETS是实现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途径。第二章通过对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排放权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基本理论的阐述,为从经济学视角研究GHG ETS建立一个基本的理论研究框架。除了对温室气体的作用、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做简单的介绍以外,本章依据排污权交易理论与《京都议定书》的相关规定,对本文的核心概念进行了明确地界定,从商品价值论、许可证理论和产权理论的不同视角分析了温室气体排放权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温室气体排放权初始分配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本章最后则介绍了“京都机制”下,构成GHG ETS的国家信息通报制度、减排机制、资金机制和遵约机制的内容和特点。第三章评述了国际GHG ETS形成的全球环境背景、政治背景和社会经济背景,介绍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以下分别简称《公约》和《议定书》)的缔结过程和主要规则,还对《公约》和《议定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总体的评价,对《议定书》生效后的国际气候政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本章最后对当今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和欧盟等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的态度与政策选择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四章较为全面地分析了GHG ETS在全球的运行情况,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国际市场规模、主要交易类型、交易平台、市场特征、发展趋势等,旨在介绍我国GHG ETS运行的国际市场环境。第五章的目的是介绍我国建立和完善GHG ETS的社会经济背景,其中包括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趋势;导致中国能源消费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驱动因素;中国未来温室气体减排的潜力等。第六章介绍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其中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制定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以及中国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分析了未来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第七章就如何构建和完善中国的GHG ETS,实现国内与国际制度的接轨,充分利用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权的最优配置,继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展开论述。其中评述了中国建立GHG ETS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应遵循的六个基本原则,并结合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和最为成功的欧盟ETS的实践,分析了中国在构建排放权交易制度中可能会面临的一些问题;最后则通过对GHG ETS的四个主要制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提出了构建和完善我国GHG ETS的具体方案。

二、煤炭科技2003年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煤炭科技2003年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配电网过载风险的柔性多状态开关容量优化配置(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柔性多状态开关研究现状
        1.2.1 两端柔性多状态开关研究现状
        1.2.2 多端柔性多状态开关研究现状
    1.3 配电网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2 含柔性多状态开关的配电网过载风险的模拟计算方法
    2.1 引言
    2.2 配电网最优潮流模型
        2.2.1 分布式电源及负荷概率模型
        2.2.2 多端柔性多状态开关模型
        2.2.3 含柔性多状态开关配电网最优潮流模型
    2.3 配电网最优潮流求解方法
        2.3.1 二阶锥规划
        2.3.2 最优潮流模型转化
    2.4 配电网过载风险模拟评估方法
        2.4.1 基于蒙特卡罗法的过载风险评估流程
        2.4.2 基于多场景技术的过载风险评估流程
    2.5 算例分析
        2.5.1 算例模型及参数
        2.5.2 蒙特卡罗法和多场景技术过载风险评估方法对比
        2.5.3 不同柔性多状态开关容量配置下的配电网过载风险
    2.6 本章小结
3 含柔性多状态开关的配电网过载风险的解析计算方法
    3.1 引言
    3.2 馈线负荷概率模型及过载风险指标
        3.2.1 馈线负荷概率模型
        3.2.2 馈线过载风险评估指标
    3.3 配电网过载风险解析评估方法
        3.3.1 开环运行交流配电网过载风险指标计算方法
        3.3.2 含多端柔性多状态开关配电网平均过载概率计算方法
        3.3.3 含多端柔性多状态开关配电网期望缺供电量计算方法
    3.4 算例分析
        3.4.1 算例模型及参数
        3.4.2 解析计算方法验证
        3.4.3 柔性多状态开关的容量对配电网过载风险的影响
        3.4.4 馈线负荷峰值时间对配电网过载风险的影响
        3.4.5 馈线负载率对配电网过载风险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配电网过载风险的柔性多状态开关容量优化配置
    4.1 引言
    4.2 柔性多状态开关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4.2.1 柔性多状态开关容量优化模型
        4.2.2 求解方法
    4.3 算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3)胶带输送机布料臂架参数化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布料臂架参数化优化
2 优化结果分析
3 结语

(4)明清时期“山西会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
    四、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关于中国会馆的总体研究
        (二)关于“山西会馆”的研究
第一章 明清山西会馆的发展历史与基本概况
    一、明清山西会馆的兴起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二、山西会馆的发展阶段
        (一)山西会馆的兴起阶段
        (二)山西会馆发展的高峰阶段
        (三)山西会馆的衰落阶段
第二章 山西会馆的分类及营建
    一、山西会馆的筹建分类
        (一)晋商共建型
        (二)晋商与他省商人联建型
        (三)府县晋商共建型
        (四)行业共建型
        (五)仕绅主办型
        (六)仕商共建型
    二、山西会馆的营建分类
        (一)属地晋商出资
        (二)行会出资
        (三)仕绅出资
        (四)仕商共同捐资
    三、山西会馆的营建方式
        (一)新建会馆
        (二)扩建会馆
        (三)迁建会馆
        (四)重建会馆
第三章 明清山西会馆的经营管理
    一、会馆的组织与领导
        (一)馆长负责制
        (二)轮值制
    二、会馆的规约制度
        (一)会馆对内的仲裁处罚功能
        (二)会馆对外的协调功能
    三、会馆的经营管理
        (一)会馆的收入
        (二)会馆的支出
    四、会馆的经营行业
        (一)盂县商人经营的氆氇行业会馆
        (二)临汾商人经营的干果杂货行业会馆
        (三)长治商人经营的煤铜铁行业会馆
第四章 明清山西会馆的分布
    一、会馆南北分布
    二、会馆东西分布
    三、会馆分布的主要区域
        (一)京师
        (二)省会城市
        (三)商埠码头
        (四)边陲要塞
        (五)山西省内城镇
    四、会馆分布的主要走向
        (一)沿陆路商路分布
        (二)沿水路商路分布
        (三)在海路商路口岸分布
第五章 明清山西会馆的文化信仰
    一、会馆的神灵信仰
        (一)关公信仰的形成
        (二)会馆的其他信仰
    二、会馆中的文化
        (一)建筑设施
        (二)儒家思想观念
第六章 山西会馆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一、山西会馆的特点
        (一)层级分类多样化的特点
        (二)经营行业多样性的特点
        (三)分布侧重于京师大都会北方和东南沿海的特点
        (四)融合商业经济和乡土文化为一体的特点
    二、山西会馆的作用
        (一)凝聚同乡情谊
        (二)弘扬行善义举
        (三)传承乡土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新疆方志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背景概况
    第一节 新疆自然与历史地理环境
        一、自然地理环境
        二、历史地理环境
    第二节 新疆历代行政区划变迁
        一、汉唐至元明新疆行政体制
        二、清代新疆行政管理体制
        三、民国新疆行政管理体制
    第三节 新疆方志概况
        一、新疆方志数量
        二、新疆方志类型
        三、新疆方志名称
        四、新疆方志体例
第二章 西域古方志
    第一节 汉晋西域佚志
        一、《出关志》
        二、班勇《西域风土记》
        三、道安《西域志》
    第二节 隋唐西域图经与地志
        一、隋唐西域佚志
        二、敦煌文献中的西域图经和地志
        三、隋唐西域方志的编纂体例
        四、隋唐西域方志的价值
    第三节 宋元明西域方志
        一、宋元西域方志
        二、明代西域方志
    小结
第三章 清代新疆方志的编撰与发展
    第一节 开端与创新:乾隆年间西域方志编纂的繁荣
        一、《西域图志》的编纂
        二、南疆区域志的编纂
        三、事宜类方志的繁荣
    第二节 发展与融合:方志与西北史地学的交融
        一、和宁及其所编方志
        二、徐松及其所编方志
        三、《大清一统志》与“新疆统部”的编纂
        四、清代新疆方志与西北史地学之关系
    第三节 普及与完善:清末乡土志与《新疆图志》
        一、建省后的首部通志《新疆四道志》
        二、新疆乡土志的编纂与流传
        三、《新疆图志》及其各分志的编纂
        四、新疆乡土志与《新疆图志》文献关系
    小结
第四章 清代新疆方志文献特点
    第一节 清代新疆方志纂修者之特点
        一、满族人士的广泛参与
        二、遣员和流寓文人的参与
        三、纂修者身份分析
    第二节 清代新疆方志编纂特点
        一、体例严谨,体裁多样
        二、事宜类方志独具风采
        三、区域性方志多而州县志少
        四、官修少而私纂多
    第三节 清代新疆方志内容特点
        一、多收御制诗文
        二、门类独特
        三、实地考察与文献资料并重
    第四节 清代新疆方志版本流传特点
        一、多以稿抄本传世
        二、总志与分志、单行本并行
        三、版本系统复杂
        四、同书异名混乱
    小结
第五章 民国时期的新疆方志
    第一节 民国新疆方志的变革
        一、传统方志的艰难维系
        二、新方志的兴起
        三、民国新疆兵要地志
    第二节 民国续修新疆通志的理论之争
        一、设局修志未成
        二、续修新疆通志的理论之争
    第三节 民国时期日本所编新疆方志
        一、日本对新疆方志的收集
        二、日本所编新疆方志概述
        三、日本所编新疆方志特点
    小结
第六章 新疆方志舆图
    第一节 新疆方志舆图概况
        一、中国古代方志舆图概况
        二、新疆方志舆图概况
        三、主要方志舆图介绍
    第二节 新疆方志舆图的内容和类型、特点
        一、新疆方志舆图内容、类型
        二、编纂体例特点
    第三节 新疆方志舆图价值
        一、史料价值
        二、艺术价值
        三、方志学价值
    小结
结语
附录新疆方志提要
    一、西域古方志
    二、清代方志
    三、新疆乡土志
    四、民国方志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6)《中华医学杂志》编辑排版格式的历史演变和规范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出版版式
    2.2 封面设置
        2.2.1 刊名要目型
        2.2.2 刊名目录型
        2.2.3 刊名整版型
        2.2.4 刊名广告型
    2.3 版权格式
    2.4 栏目设置
    2.5 索引编排
    2.6 页眉设置
        2.6.1 单双页页眉不同
        2.6.2 论文首页页眉不同
        2.6.3 单双页页眉相同
    2.7 广告
3 讨论
    3.1 《中华医学杂志》不愧为我国着名的科技期刊
    3.2 《中华医学杂志》引领了我国科技期刊排版格式的规范化
    3.3 科技期刊的发展与国家强盛、稳定和科技发达程度密切相关
4 建议

(7)中国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次
表目次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安排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内容安排
第2章 相关研究理论综述
    2.1 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
        2.1.2 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
    2.2 循环经济相关理论
        2.2.1 循环经济的核心思想
        2.2.2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2.3 技术经济相关理论
        2.3.1 技术经济的核心思想
        2.3.2 技术经济与低碳经济
    2.4 低碳经济相关理论
        2.4.1 低碳经济的主要思想
        2.4.2 低碳经济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选择
        2.4.3 经济全球化推进中国经济低碳转型
        2.4.4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
        2.4.5 低碳电力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载体
第3章 中国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现状
    3.1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状况述评
        3.1.1 发电侧发展历程与现状
        3.1.2 电网侧发展历程与现状
    3.2 中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及主要特点
        3.2.1 电力行业排放现状
        3.2.2 电力行业减排结构
        3.2.3 电力行业排放特点
    3.3 中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发展约束
        3.3.1 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的相关工作
        3.3.2 电力行业低碳发展的主要约束
    3.4 中国电力行业低碳发展的战略路径选择
        3.4.1 提高火电发电能效、大力推进清洁煤电发展
        3.4.2 调整优化电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发电比重
        3.4.3 提高输配电输送效率、加强智能电网建设
        3.4.4 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推广低碳电力科技应用
        3.4.5 研究制定配套政策、促进电力行业低碳发展
第4章 中国电力行业电源低碳化发展
    4.1 一次发电能源结构对能源经济低碳化的影响
        4.1.1 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
        4.1.2 我国电源结构与碳排放量的弹性关系模型
    4.2 中国火电产业的低碳发展
        4.2.1 火电发展规模与水平
        4.2.2 火电产业结构优化与碳排放
        4.2.3 火力低碳化发展的经济性分析
        4.2.4 火电产业低碳化发展政策分析
    4.3 中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4.3.1 中国风电产业发展与碳排放
        4.3.2 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与碳排放
        4.3.3 中国核电产业发展与碳排放
        4.3.4 中国水电产业发展与碳排放
第5章 中国电力行业电网低碳化发展和电力市场建设
    5.1 电网低碳化发展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
        5.1.1 电网低碳化发展的重大意义
        5.1.2 智能电网是电网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5.2 电网低碳化发展和电力市场建设的国际经验分析
        5.2.1 英国的智能电网发展和电力市场建设
        5.2.2 美国的智能电网发展和电力市场建设
    5.3 国外电网和电力市场低碳化建设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5.3.1 要把智能电网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5.3.2 政府主导推动可再生能源与智能电网协调发展
        5.3.3 加强对智能电网的财政投入
        5.3.4 制定完善电网低碳化建设的财税政策支持
        5.3.5 加大国家税收政策的支持力度
        5.3.6 拓宽融资渠道推动电网企业科技创新
第6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制定电力低碳发展规划、构建行业减排体系
    6.2 强化清洁低碳电源建设、加速电力行业低碳转型
    6.3 大力加强节能发电调度、提高清洁发电上网比重
    6.4 推进研发低碳电力技术、推广减排科技示范工程
    6.5 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推进实施综合资源规划
    6.6 加强低碳电力市场建设、深化电价体制改革
中外文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件

(8)内蒙古区域金融风险研究 ——基于宏观金融工程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表目次 图目次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本文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结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本文的结构安排与主要内容
第三节 本文创新和进一步研究展望
    一、主要创新点
    二、进一步研究展望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宏观金融风险的定义
    一、宏观金融风险定义
    二、宏观金融风险的生成机理
    三、宏观金融风险的评估
第二节 关于宏观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研究
    一、传统金融危机模型
    二、金融危机模型的新发展
第三节 关于区域金融风险的研究
第四节 关于内蒙古自治区金融风险的研究
第五节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内蒙古区域金融风险研究框架
第一节 宏观金融工程研究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 宏观金融风险定量分析基础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理论基础
    二、或有权益分析理论基础
第三节 内蒙古区域金融风险研究框架的构造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资产负债表法的区域金融风险实证研究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分析原理
    一、资产负债表效应
    二、宏观资产负债表中的经济部门划分
    三、基于部门资产负债表的区域金融风险分析
第二节 内蒙古金融部门资产负债表分析
    一、金融部门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二、金融部门资产负债表分析
第三节 内蒙古企业部门资产负债表分析
    一、企业部门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二、企业部门资产负债表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或有权益分析法的区域金融风险实证研究
第一节 或有权益分析原理
    一、或有权益分析方法
    二、或有权益资产负债表
    三、或有权益资产负债表分析的基本思路
    四、基于或有权益资产负债表的金融风险指标设计
第二节 内蒙古企业部门或有权益分析
    一、或有权益资产负债表分析
    二、风险表分析
    三、压力测试及敏感性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区域金融风险管理与内蒙古区域金融安全
第一节 内蒙古区域金融风险管理框架
第二节 内蒙古区域金融风险预防性管理
    一、构建内蒙古区域金融风险监测体系
    二、加强基于资产负债表的金融风险监管
    三、加强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管理
    四、构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第三节 内蒙古区域金融风险应对性管理
    一、金融危机管理的内容
    二、设立以宏观经济资本为核心的内蒙古金融稳定基金
    三、完善内蒙古金融稳定的政策和机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相关建议
第一节 内蒙古自治区区域金融风险状况总结
第二节 内蒙古区域金融风险防范的宏观政策建议
第三节 对国家区域金融风险防范的借鉴
    一、拓宽居民投资渠道、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鼓励正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三、健全金融管理制度、加强民间借贷监管
    四、努力化解民间借贷的内在矛盾
第四节 对地方金融体系建设的借鉴
第五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9)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表目次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第一章 能源产业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能源产业的内涵与分类
        一、能源的内涵及属性
        二、能源产业的内涵及分类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循环经济理论
    第四节 能源经济学理论
        一、能源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能源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中国能源产业发展
        一、中国能源产业发展阶段
        二、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三、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概况
        一、中部地区能源资源禀赋
        二、中部地区能源产业供需状况
        三、中部地区能源企业经济发展状况
        四、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第三章 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和问题
    第一节 能源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一、能源资源储量
        二、能源利用技术
        三、市场需求
        四、环境因素
        五、制度、政策与发展战略
    第二节 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问题
        一、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二、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中部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
    第一节 新能源产业
        一、太阳能产业
        二、风能产业
        三、生物质能产业
        四、核能产业
    第二节 中部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概况
        一、中部地区新能源资源禀赋
        二、中部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中部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新能源产业生产成本较高
        二、新能源产业技术不发达
        三、新能源产业发展环境有待加强
        四、新能源产业发展融资渠道不畅
        五、新能源产业市场规模偏小
第五章 中部地区能源产业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能源产业与经济发展关系
        一、经济增长促进能源发展
        二、能源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节 中部地区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
        一、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
        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三、能源消费强度
        四、不同产业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
第六章 国外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能源产业发展
        一、美国能源产业概况
        二、美国能源产业政策
    第二节 日本能源产业发展
        一、日本能源产业概况
        二、日本能源产业政策
    第三节 欧盟能源产业发展
        一、欧盟能源产业
        二、欧盟能源政策
    第四节 俄罗斯能源产业发展
        一、俄罗斯能源产业
        二、俄罗斯能源政策
第七章 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对策
    第一节 国外能源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一、推进国际合作
        二、突出节能
        三、实行环保
        四、技术创新
        五、推动市场
        六、培育节能意识
    第二节 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对策
        一、加强能源产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二、健全政策法规以形成良好制度环境
        三、提高能源效率以促进能源节约
        四、加强能源环境保护
        五、加快中部地区能源产业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10)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构建与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表目次
图目次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第2章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理论渊源
    2.1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1.1 环境容量资源的定义
        2.1.2 温室气体排放的空间特征
    2.2 环境容量资源的配置问题
        2.2.1 环境资源配置中的市场失灵
        2.2.2 环境资源配置中的政府失灵
    2.3 环境经济政策的选择
        2.3.1 环境政策概论
        2.3.2 环境经济政策选择之一;行政管制手段
        2.3.3 环境经济政策选择之二:市场激励手段
第3章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理论框架
    3.1 温室气体的概述
        3.1.1 温室气体的种类及其作用
        3.1.2 人为温室气体排放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3.2 温室气体排放权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3.2.1 温室气体排放权的相关概念
        3.2.2 温室气体排放权的法律内涵
        3.2.3 温室气体排放权的经济学特征
    3.3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基本内容
        3.3.1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界定
        3.3.2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主要特征
        3.3.3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基本框架
第4章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4.1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形成的背景
        4.1.1 政治背景:国际政治力量的博弈和妥协
        4.1.2 社会经济背景: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4.1.3 制度背景——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发展
    4.2 国际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法律基础
        4.2.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评价
        4.2.2 《京都议定书》的形成及其作用
    4.3 "后京都"时代的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发展
        4.3.1 《京都议定书》生效后的缔约方会议成果
        4.3.2 后京都时代的全球气候谈判格局
    4.4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
        4.4.1 欧盟的CO_2排放权交易制度
        4.4.2 美国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演变
        4.4.3 日本的排放权交易市场
        4.4.4 澳大利亚的排放配额交易
第5章 国际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市场
    5.1 影响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主要因素
        5.1.1 经济因素
        5.1.2 政治因素
        5.1.3 技术因素
        5.1.4 环境资源因素
    5.2 国际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市场构成
        5.2.1 市场交易主体
        5.2.2 市场交易的主要类型
        5.2.3 市场交易方式
    5.3 国际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市场现状
        5.3.1 交易规模
        5.3.2 市场特征
第6章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现状与趋势
    6.1 排放历史与现状
        6.1.1 历史累积排放情况
        6.1.2 现实排放状况
    6.2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驱动因素
        6.2.1 人口因素
        6.2.2 济结构失衡
        6.2.3 收入效应
        6.2.4 城市化进程加快
        6.2.5 能源利用效率低
        6.2.6 政府主导的能源定价机制
    6.3 中国未来温室气体排放情景预测
        6.3.1 SRES情景设定
        6.3.2 中国未来温室气体排放情景预测
第7章 气候变化与中国温室气体减排行动
    7.1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7.1.1 中国观测的气候变化数据
        7.1.2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7.2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框架
        7.2.1 《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7.2.2 中国温室气体减排措施
        7.2.3 未来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宏观经济影响
第8章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构建与完善
    8.1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构建的前提条件
        8.1.1 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
        8.1.2 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着
        8.1.3 国内排放权交易市场潜力巨大
        8.1.4 气候变化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成果显着
        8.1.5 排污权交易的实践经验
        8.1.6 与国际接轨的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已基本建立
    8.2 排放权交易制度构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8.2.1 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
        8.2.2 发展权优先的原则
        8.2.3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8.2.4 循序渐进原则
        8.2.5 广泛合作的原则
        8.2.6 长效性原则
    8.3 交易制度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8.3.1 排放权免费分配导致能源企业暴利的问题
        8.3.2 排放权的超额分配导致减排动力不足的问题
        8.3.3 交易市场缺乏严格的规范性
    8.4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设计方案
        8.4.1 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基本框架
        8.4.2 排放权的总量控制制度
        8.4.3 排放权的配额分配与管理制度
        8.4.4 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管理制度
        8.4.5 监督与评估制度
附录一:《联合国用大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附件一和附件二
附录二:《京都议定书》附件A和附件B
附录三:《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所有温室气体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四、煤炭科技2003年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如何提高大学生英文写作水平[J]. 李彬.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6(06)
  • [2]基于配电网过载风险的柔性多状态开关容量优化配置[D]. 刘云栋. 浙江大学, 2020(10)
  • [3]胶带输送机布料臂架参数化优化研究[J]. 吴国平. 矿业装备, 2019(06)
  • [4]明清时期“山西会馆”研究[D]. 张亚军.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5)
  • [5]新疆方志文献研究[D]. 高健. 南京师范大学, 2014(11)
  • [6]《中华医学杂志》编辑排版格式的历史演变和规范化研究[J]. 杜云祥,潘云涛,陈锐,马峥,王颖,郝继英,杨春华,刘伟,刘桂玲,刘娜,王天津,黄思敏.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3(02)
  • [7]中国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研究[D]. 赵洱岽. 武汉大学, 2012(07)
  • [8]内蒙古区域金融风险研究 ——基于宏观金融工程的视角[D]. 王哲. 武汉大学, 2011(03)
  • [9]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 任静. 武汉大学, 2011(07)
  • [10]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构建与完善[D]. 肖红蓉. 武汉大学, 2010(10)

标签:;  ;  ;  ;  ;  

2003年煤炭科技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