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用燃气热水器的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黄逊青[1](2021)在《家用氢能燃气具发展趋势》文中认为2021年3月23日,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开幕当日,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发布了富氢天然气型家用燃气具,包括燃气热水器、燃气采暖热水炉、燃气灶具、户外燃气烤炉、燃气烤箱等7个型号,全线产品均可适用氢气比例为20%以下的富氢天然气和12T天然气两种气源。此举正是对国家氢能政策和能源供应结构转型的呼应。
龙飞[2](2020)在《基于烟气再循环的平衡式家用燃气热水器低氮燃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对空气品质的高度重视,氮氧化物排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作为普遍使用的家用燃气具也是污染源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选取烟气再循环作为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方法,通过实验,研究了再循环前后烟气的排放特性,针对该样机提出最佳烟气再循环方案,验证了烟气再循环在降低燃气热水器氮氧化物排放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分析平衡式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燃烧产物中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的生成机理,得出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排放与燃烧温度、过剩空气系数和氧含量等有关,从生成机理上两者具有耦合性,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同时可能引起一氧化碳排放的增加。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常用的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措施进行分析,确认烟气再循环为燃气热水器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的运行原理进行阐述,对实验样机进行了选择,搭建了实验系统,并确定了实验流程、实验条件和实验方法,并对影响实验的烟气再循环位置的选取、烟气再循环风机的选取、回流量的控制方法以及循环管的内径进行了确定。通过对实验样机进行实验,在再循环量相同的工况下,改变热负荷时测试烟气排放情况,实验表明:在不同热负荷下,再循环后烟气中的氧含量都有所下降;在全排火燃烧时,烟气再循环使得氮氧化物下降,一氧化碳略有增长,而半排火燃烧时,氮氧化物不仅未下降而且一氧化碳增长迅速。在不同热负荷下,改变烟气再循环量的比例,分析出最佳烟气再循环量,实验表明:在全段火燃烧时,随着再循环百分比的增加,氮氧化物呈指数型下降,而一氧化碳呈幂函数型上升,根据一氧化碳的排放标准,认为烟气再循环量百分比在35%最佳;在半段火燃烧时,氮氧化物在再循环量百分比在15%之前逐渐下降,而后出现波动趋势,而一氧化碳在再循环百分比达到15%以后,出现迅速增长趋势,因而烟气再循环量在15%时最佳。通过对基于烟气再循环的平衡式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低氮燃烧技术进行研究,验证了烟气再循环作为燃气热水器实现低氮的方法可行性,对燃气热水器产品的低氮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汤成杰[3](2019)在《新型外表面式换热燃气热水器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经济正在快速的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逐步提高,燃气容积式热水器具有的精准直供热水的舒适特性越来越受到用户认可。高效率、低排放的燃气容积式热水器的普及应用,可以更好地利用清洁能源–天然气,更加节能和减少污染。目前冷凝换热技术和全预混燃烧技术在燃气快速热水器上的应用相对广泛,但在燃气容积式热水器上因内胆制作工艺、燃烧室形状等原因,限制了换热结构改进和燃烧系统优化。本课题创新性的利用燃气容积式热水器内胆外表面,作为二级换热器,结合负压式全预混燃烧系统,搭建一个具有高效换热、低污染烟气排放、不需要防爆风机的新型燃气容积式热水器系统,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模型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新型系统的燃烧、换热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性能研究,并通过实验验证设计方案可,性能可靠。其主要内容为:首先,对燃烧过程和传热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重点阐述了燃烧火焰稳定性,烟气中CO和NOx产生机理和相互关系,负压式全预混燃烧系统介绍,螺纹烟管与烟气扰流板强化传热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工程实际应用,从燃烧系统、一二次换热、水路设计等方面分析,设计新型外表面换热的燃气容积式热水器模型。其次,使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新型系统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计算出燃烧和换热过程具体情况。依据燃烧火焰不均匀性提出了燃烧器双文丘里结构,并确定初步过量空气系数为1.5较为合适,及合理的过量空气系数设计范围。通过换热过程分析发现螺纹烟管配合烟气扰流板后换热强化明显,换热量占整体换热量的50%,新型设计的外表面换热方式也对整机换热效率的提升起到至关作用,外表面夹层换热量占比近30%。此外,利用CFD和FEA耦合分析方法对一级换热系统高温区域进行应力分布和安全系数模拟计算,给出翻边焊接的改进方案。最后,搭建新型外表面换热式燃气热水器实验模型,对该模型的烟气排放,热效率、热水产率、维持热负荷、内胆底部搪瓷表面温度等进行实验验证,从实验数据进一步得出针对负压式全预混燃烧系统的过量空气系数合理范围为1.3到2.0及此范围内CO和NOx的排放均可满足低排放要求。螺纹烟管结合烟气扰流板,以及内胆外表面作为二级换热器的有效性也通过实际模型热效率测试验证,该优化方案具有90%的热效率和约85%热水产出率,明显高于同类产品。结合CFD和FEA耦合分析的风险点,设计了可行的可靠性测试方案并实施,从测试方面证实焊接改进方案的可靠性。通过本课题研究证明,采用内胆外表面作为二级换热器和负压式全预混式燃烧系统的新型热水器,通过对燃烧器进口结构改进和外表面夹层肋板结构优化,达到良好的燃烧性能和换热效果性能,此项创新系统是值得推广的。
蔡若夫[4](2019)在《广东省防范化解家用热水器重大风险》文中指出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我国已成为全球热水器的主要产区。广东是全国热水器的主要产区,家用燃气热水器和电热水器生产许可证和CCC获证企业数均居全国第一位,产量占全国的70%-80%。在家用热水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连续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触电致死致伤事故。广东省监测数据显
王川[5](2019)在《MD集团热水器事业部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经济企稳向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效有序进行。家电行业抓住机遇,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世界经济亦回暖中,家电行业在国内外发展势头稳健良好。本文即是在此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下,探索MD热水器事业部以及以之代表的家电企业在企业发展战略方面的解决之道。本文重点研究MD热水器事业部的发展战略。第一章为研究概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为研究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详细介绍了战略管理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三章为MD热水器事业部现状分析,综合运用PEST、波特五力、SWOT等战略分析方法,总结MD热水器事业部在发展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第四章是MD热水器事业部发展战略建议,基于战略分析结论提出MD热水器事业部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和战略项目分解。第五章是战略实施措施,依据发展战略提出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和人力资源创新方面的具体措施。第六章为全文总结,对本文主要观点简单总结并提出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以及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的实践贡献在于以MD热水器事业部的现状调研和诊断为基础,确定以聚焦优势,转型增长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并设计战略实施方案,在技术、产品、服务、营销和人力资源方面落地战略目标。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以MD热水器事业部为研究对象,分析家电企业开展战略转型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特征,提出新环境下的家电企业发展战略措施和创新举措,为同类型公司战略创新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曹为学[6](2018)在《燃气热水器冷凝式换热器的逆向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大量的热量转移都需要通过换热过程来实现,因此开发高效的强化换热技术,对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冷凝式换热器作为冷凝式热水器的核心部件,本文首先分析国内外冷凝式换热器的发展趋势,利用燃气热水器实验台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冷凝式换热器换热、低温冷凝防腐、污染物排放以及结构优化设计。再以计算流体力学为基础,结合遗传算法、神经网络和场协同理论等技术手段,提出了一种逆向设计方法,对铸硅铝换热器的运行参数的优化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对换热器的流动、换热、低温冷凝腐蚀和污染物排放现象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发现在过量空气系数为1.3时,可实现较高的热效率和较低的NOx、CO排放浓度。采用BPNN和GRNN智能算法,实现了换热器在过欠、部分和过载负荷率下热效率和污染物排放浓度的预测,发现在过欠和过载负荷下,换热器的热效率快速下降,NOx和CO排放浓度快速升高。利用CFD对换热器内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得到在换热器的水流侧,内部水流局部阻力损失较大,占整个水流阻力损失的89.7%;在换热器烟气侧,烟气高温区温降占整个温降的80%以上。模拟结果拟合得到水流侧和烟气侧的换热无量纲Nu数的表达式为:Nuw(28)1.04Rew0.4.4 Prw0.36(Prw/Prs)0.25和Nug(28)CgReg0.6Prg0.36(Prg/Prs)0.25。利用场协同理论,优化了换热器的水流通道和肋片结构。将换热器水流侧串联流动通道优化为先并联,再串联流动结构形式,使换热器的水流侧换热能力最大提高3.6%。再应用场协同理论,将换热器烟气侧的圆柱形肋片优化为椭圆柱形肋片,烟气侧肋片换热能力最大提高10.2%。提出基于双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耦合的逆向设计方法,并对冷凝式换热器的运行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上述逆向设计较原采用遗传算法,提高设计效率70%,降低计算误差24%。采用优化结构(水流通道、肋片结构)和优化运行参数,换热器水流阻力下降3.7%,热效率提高5.1%。优化换热器还将排烟温度由原来的60°C,降低为40°C左右,实现了换热器的高效节能和防腐运行。
林婕[7](2018)在《上海家用燃气器具安全政府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市燃气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公共事业的范畴,家用燃气器具因为城市燃气的普及和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日益加速的市场经济发展下,上海市家用燃气器具安全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漏洞以及用户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家用燃气器具所隐藏的安全隐患急需政府对整个家用燃气器具安全进行改进和规范。本篇论文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文献参考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定量分析对所采集的数据和材料进行经验分析和总结,确保本研究论文的结论是客观的、可靠的。本文以分析上海市政府在燃气器具安全监管方面的现状及其出现的乱象作为切入点,对上海市政府关于燃气器具安全的监管情况和措施展开深入研究并给出合理的建议。在上海,家用燃气器具安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数据显示,上海燃气器具事故占总的燃气事故的70%。因此,作为政府机关,更应该将燃气器具的安全生产的监管、正规销售渠道的引导、售后安装维修列的宣传列为重点。所以,本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是对上海市家用燃气器具安全的政府监管角度来探讨应该从几方面去治理。为此,笔者首先从上海家用燃气器具的发展现状及其乱象、政府监管机制与现状,对如今的市政府在关于燃气器具安全方面的监察情况进行总体的概述。其次,通过不同人群(消费者、燃气器具制造企业、燃气企业、燃气协会等公共组织职员)的配额抽样法来研究当今上海市家用燃气器具安全的看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最终从通过完善立法体系、转变政府职能、设立政策法规等方式来改进家用燃气器具安全的政府监管,提出通过加大违法违规查处力度、建立政府和企业沟通的桥梁等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在研究上海市燃气器具安全的政府监管的具体方法上体现了生产主体、消费主体和管理主体进行对比,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的研究模式分析了上海市家用燃气器具安全的三类主体在政府监管治理中所处的实际位置。通过相互对比分析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政府监管对策的新思路,对于促进家用燃气器具安全中政府监管的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推进性作用。
任春立,岳丽芳[8](2016)在《住宅用空调器与热水器的能耗分析及节能改进措施》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不同能效比空调器的价位及耗电进行分析提出了选用家用空调器的节电方案;通过分析各种热水器的运行成本,提出综合使用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的节能措施。
苏起[9](2016)在《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燃烧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家用快速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器普遍采用部分预混的燃烧方式,这种燃烧方式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比较高,对室内外环境的污染也比较严重。随着人们对室内空气品质要求的逐渐提高,室内污染物的控制引起了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的燃烧器的实验研究,成为民用燃气燃烧应用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根据市场上主流的一款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的燃烧器(市场型号JSQ21-QL12LJW)为基础,改装为实验所需的燃烧器基础模块。并根据燃烧器的参数和尺寸,根据流体力学、燃气燃烧与应用、燃气应用理论与实践、传热学和热质交换原理等为理论基础,对改装后的燃烧器进行理论上的计算分析与实验。得出实验燃烧器模块在不同燃烧模型下的燃烧工况,主要结论如下:(1)仅控制一次空气的燃烧实验下,随着一次空气系数的增加,火焰内锥高度减小。而且在整个燃烧范围内各工况下燃烧的一次空气系数与燃烧火焰内锥高度的关系曲线都趋近于一条下降的回归直线:y=-33.264x+30.531(0.4<x<0.8),控制二次空气时燃烧过程中一次空气系数与燃烧火焰内锥高度的回归曲线近似为:y=-30.723x+28.455(0.4<x<0.8);控制燃烧的二次空气系数时,燃烧火焰内锥高度随一次空气系数增加减小的速率比大气式缓慢。(2)控制二次空气系数的实验条件下,燃烧器火孔热强度的范围为5.93×10-310.11×10-3 kW/mm2,大气式燃烧实验燃烧器的火孔热强度范围为:5.88×10-310.36×10-3 kW/mm2;一次空气系数与过剩空气系数相同的情况下,控制二次空气实验中火孔热强度较低。通过调节二次空气量与流速可以调节火孔热强度,相同二次空气量与一次空气系数的情况下,二次空气流速越大,火孔热强度越小。(3)当一次空气系数为0.75左右,过剩空气系数在接近2.0时,燃烧的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的排放量较低。
肖晟昊[10](2015)在《家用热水管路热损耗对系统能效及经济性影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卫生热水能耗是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建筑热水能耗也日益升高。目前热水器相关标准和相关研究者未考虑管路热损耗对家用热水系统能效及经济性的影响。本文调查了湖南地区256户城镇住宅的热水消耗与配管情况现状,分析了热水管路热损耗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管路热损耗对系统能效的影响。针对三口之家的典型热水供应模式,比较当前能源价格体系下纳入管路热损耗影响后家用燃气、电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经济性。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对湖南地区4个城市256户城镇住宅用户进行建筑热水能耗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接近99%的家庭洗浴时会使用热水系统,基本类型为家用燃气、电和太阳能热水系统,实测用户每次的平均洗浴流量为6.633 L/min,平均洗浴时间为11.24 min,室内热水管路平均长度为6.69 m,安装有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室外管路平均长度为8.3 m。2、标准中热水器能效的评价都是针对热水器本身,没有考虑热水管路热损耗对系统能效的影响,分析家用热水管路热损耗的影响因素,以调查数据和典型工况数据为基础,研究住宅热水管路热损耗对家用热水系统能效的影响。家用热水管路热损耗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气候条件、管材类别、安装方式、管路的长度以及用水温度等。3、依据长沙典型气象年气象数据,在能源价格体系下纳入管路热损耗影响后,比较家用燃气、电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经济性。燃气热水系统的综合能源价格是0.289元/kwh,电热水系统的综合能源价格是0.568元/kwh,三种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高度楼层差一至五层的综合能源价格介于0.225-0.251元/kwh。若只考虑系统综合能源价格(M)与能效系数(CTP),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经济性都比燃气的经济性要好,更明显优越于电热水系统,因此建议:在湖南地区,若安装高度楼层差不超过5层时,基于经济性的考虑,用户宜选择太阳能热水系统。
二、家用燃气热水器的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用燃气热水器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家用氢能燃气具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富氢型燃气具 |
纯氢型燃气具 |
标准技术体系 |
行业发展前景 |
(2)基于烟气再循环的平衡式家用燃气热水器低氮燃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背景 |
1.2.1 我国城镇燃气的发展与现状 |
1.2.2 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
1.2.3 氮氧化物对环境的危害 |
1.2.4 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 NO_x排放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氮氧化物生成的影响因素 |
1.3.2 低氮技术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章 家用燃气热水器低氮燃烧技术 |
2.1 氮氧化物生成机理 |
2.1.1 热力型NO_x的生成机理 |
2.1.2 快速型NO_x的生成机理 |
2.1.3 热力型 NO_x与快速型 NO_x的生成关系 |
2.2 一氧化碳的生成机理 |
2.3 NO_X抑制方法 |
2.4 低氮燃烧技术 |
2.4.1 分段燃烧技术 |
2.4.2 预混燃烧技术 |
2.4.3 浓淡燃烧技术 |
2.4.4 烟气再循环技术 |
2.5 低氮燃烧技术比较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烟气再循环实验测试 |
3.1 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运行原理 |
3.2 实验样机选择 |
3.2.1 样机类型选取 |
3.2.2 实验样机选择 |
3.3 实验系统及设置 |
3.3.1 实验系统 |
3.3.2 实验设置 |
3.4 实验条件及实验方法 |
3.4.1 实验流程 |
3.4.2 实验条件 |
3.4.3 实验方法 |
3.5 实验误差分析 |
3.5.1 仪器设备误差分析 |
3.5.2 环境误差分析 |
3.5.3 人员误差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烟气再循环实验结果及分析 |
4.1 实验样机基础实验 |
4.2 实验工况 |
4.3 不同工况下再循环烟气实验结果 |
4.3.1 不同热负荷、固定再循环烟气量对烟气的影响 |
4.3.2 不同热负荷下,改变烟气再循环量对烟气的影响 |
4.4 烟气再循环量最优控制 |
4.4.1 控制目的 |
4.4.2 控制过程分析 |
4.4.3 样机控制方案 |
4.4.4 最优控制的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新型外表面式换热燃气热水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燃气热水器发展及技术综述 |
1.2.1 国外燃气热水器发展综述 |
1.2.2 国内燃气热水器发展综述 |
1.3 燃气容积式热水器发展过程中问题及未来趋势 |
1.4 燃气容积式热水器的学术研究概况 |
1.4.1 燃气容积式热水器热交换器研究 |
1.4.2 燃气容积式热水器燃烧方式研究 |
1.5 课题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二章 新型外表面换热燃气热水器理论分析 |
2.1 前言 |
2.2 燃烧过程机理分析 |
2.2.1 燃烧过程理论分析[52] |
2.2.2 烟气中CO和 NOx生成机理 |
2.2.3 烟气中CO和 NOx相互关系 |
2.2.4 热水器燃烧过程火焰传播和稳定性 |
2.2.5 负压式全预混燃烧系统分析 |
2.3 换热系统 |
2.3.1 换热理论分析 |
2.3.2 螺纹烟管及烟气扰流板简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型外表面换热燃气热水器模型设计 |
3.1 前言 |
3.2 新型外表面换热燃气容积式热水器的整体构思 |
3.3 燃烧系统设计 |
3.3.1 新型外表面换热燃气容积式热水器燃烧系统 |
3.3.2 燃气容积式热水器燃烧系统性能衡量主要参数 |
3.3.3 燃烧器主要参数选择 |
3.4 水路与换热系统 |
3.4.1 水箱容积 |
3.4.2一级换热器设计 |
3.4.3 二级换热器设计 |
3.4.4 进出水系统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型外表面换热燃气热水器模拟分析 |
4.1 前言 |
4.2 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
4.3 主要模型介绍 |
4.3.1 流动与传热问题的控制方程 |
4.3.2 燃烧过程模型 |
4.3.3 湍流模型 |
4.3.4 换热模型 |
4.4 燃烧系统的数值模拟分析 |
4.4.1 燃烧系统的三维模型及网格划分 |
4.4.2 边界条件及工况参数 |
4.4.3 模拟结果及分析 |
4.5 换热系统的数值模拟分析 |
4.5.1 换热系统的三维模型及网格划分 |
4.5.2 边界条件及工况参数 |
4.5.3 模拟结果及分析 |
4.5.4 FEA模拟结果及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型外表面换热燃气热水器模型实验验证 |
5.1 前言 |
5.2 新型外表面换热燃气热水器实验设计 |
5.2.1 燃烧系统试验设计 |
5.2.2 水系统试验设计 |
5.2.3 实验设备介绍 |
5.3 实验验证结果及分析 |
5.3.1 热水器热负荷 |
5.3.2 烟气排放 |
5.3.3 热水器热效率 |
5.3.4 热水产率 |
5.3.5 热水器维持热负荷 |
5.3.6 内胆搪瓷表面温度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广东省防范化解家用热水器重大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产品与行业概况 |
一、燃气热水器 |
二、电热水器 |
家用热水器产品风险分析 |
一、使用不当是致死致伤的罪魁祸首 |
二、使用不当风险伤害龙头企业更大 |
三、城乡结合部低价产品风险更高 |
风险管理措施和建议 |
一、加强市场监管 |
二、社会综合治理 |
三、培养行业自律 |
四、加强消费者教育 |
(5)MD集团热水器事业部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理论选择 |
二、战略竞争理论 |
三、PEST分析 |
四、波特五力模型 |
五、SWOT分析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章 MD热水器事业部现状分析 |
第一节 MD集团及热水器事业部发展概况 |
第二节 MD热水器事业部的PEST分析 |
一、政治环境分析 |
二、经济环境分析 |
三、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四、技术环境分析 |
第三节 MD热水器事业部的竞争战略分析 |
一、总成本领先战略 |
二、差异化战略 |
三、专一化战略 |
第四节 MD热水器事业部的五力模型分析 |
一、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分析 |
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分析 |
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分析 |
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分析 |
五、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分析 |
第五节 MD热水器事业部的SWOT分析 |
一、优势分析 |
二、劣势分析 |
三、机会分析 |
四、威胁分析 |
第六节 发展战略对比分析结论 |
第四章 MD集团热水器事业部战略发展建议 |
第一节 战略定位 |
第二节 战略目标 |
第三节 战略项目分解 |
一、整体战略目标与具体战略目标分解 |
二、四大品类战略项目分解 |
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分解 |
三、营销战略分解 |
四、人力资源战略分解 |
第五章 MD热水器事业部战略实施的主要措施 |
第一节 产品创新 |
一、产品升级和换代 |
二、家电增值服务延展 |
第二节 技术创新 |
一、布局全球研发中心 |
二、建立全球创新中心 |
三、提高研发投入 |
第三节 营销创新 |
一、国内市场营销 |
二、国际市场营销 |
第四节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
一、丰富研发和制造人才引进机制、完善年轻员工培训晋升机制 |
二、创新人员激励机制 |
第六章 总结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燃气热水器冷凝式换热器的逆向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燃气热水器的发展 |
1.1.2 冷凝式换热器的发展 |
1.2 冷凝式换热器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工作内容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冷凝式换热器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
2.1 计算流体力学 |
2.2 冷凝式换热器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2.2.1 冷凝式换热器模型的建立 |
2.2.2 模型的网格独立性验证 |
2.3 冷凝式换热器性能模拟与实验研究 |
2.3.1 流动和温度特性 |
2.3.2 热效率特性 |
2.3.3 低温冷凝防腐特性 |
2.3.4 污染物排放特性 |
2.4 小结 |
第3章 非额定负荷下换热器热效率和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 |
3.1 非额定负荷 |
3.2 BP和 GR两种神经网络及预测模型 |
3.2.1 BP神经网络 |
3.2.2 GR神经网络 |
3.2.3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
3.3 非额定负荷下换热器性能研究 |
3.3.1 非额定负荷下换热器热效率特性 |
3.3.2 非额定负荷下污染物排放特性 |
3.4 小结 |
第4章 冷凝式换热器结构的优化研究 |
4.1 基于焓值的场协同理论及应用 |
4.1.1 场协同理论 |
4.1.2 基于焓值的场协同理论 |
4.2 换热器内流体流动通道优化研究 |
4.2.1 水流结构的场协同优化 |
4.2.2 水流结构的优化结果 |
4.3 换热器肋片结构优化研究 |
4.3.1 肋片结构的场协同优化 |
4.3.2 肋片结构优化结果 |
4.4 小结 |
第5章 冷凝式换热器运行参数的逆向设计研究 |
5.1 遗传算法和逆向设计理论 |
5.1.1 遗传算法 |
5.1.2 逆向设计理论 |
5.2 三种逆向设计方法在冷凝式换热器中的应用 |
5.2.1 基于遗传算法的逆向设计 |
5.2.2 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耦合的逆向设计 |
5.2.3 双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耦合的逆向设计 |
5.3 逆向设计方法的确定 |
5.3.1 确定逆向设计运行参数 |
5.3.2 逆向设计结果对比 |
5.4 运行参数优化 |
5.5 小结 |
第6章 冷凝式换热器结构和运行参数优化研究 |
6.1 结构和运行参数优化结果分析 |
6.1.1 流动和温度特性 |
6.1.2 热效率特性 |
6.1.3 低温冷凝腐蚀特性 |
6.1.4 污染物排放特性 |
6.2 非额定负荷下换热器性能分析 |
6.2.1 热效率特性 |
6.2.2 污染物排放特性 |
6.3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7)上海家用燃气器具安全政府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简要评述 |
四、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一)实地研究法 |
(二)文献法 |
(三)问卷法 |
五、本文的创新处 |
第一章 上海家用燃气器具的发展现状及其乱象 |
一、上海家用燃气器具发展现状 |
二、上海家用燃气器具现行问题的探究 |
三、上海家用燃气器具使用的乱象 |
第二章 上海家用燃气器具安全的政府监管现状 |
一、监管职能的定义 |
二、燃气器具安全的政府监管制度 |
三、燃气器具安全的政府监管流程 |
四、上海燃气器具安全的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上海家用燃气器具安全的政府监管的调研结果分析 |
一、消费者 |
二、燃气器具制造企业 |
三、燃气公司 |
四、燃气协会等公共组织 |
五、访谈调研情况 |
第四章 上海家用燃气器具在政府监管下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法律体系不完善 |
二、企业和政府缺乏沟通的桥梁造成信息不对等 |
三、各区监管力度不一 |
四、违法成本低造成执法难度大 |
五、消费者需求导向 |
六、宣传燃气报警器普及率不到位 |
第五章 完善上海家用燃气器具安全政府监管的对策建议 |
一、完善关于家用燃气器具安全的法律体系 |
二、构建信息平台使市政和企业及时沟通 |
三、统一监管机制,定期检查并及时通报 |
四、增加执法人力物力,加大执法力度 |
五、安全宣传进社区进校园 |
六、普及家用燃气报警器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关于家用燃气器具安全的政府监管情况的问卷 |
(9)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燃烧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2 污染物排放和检测的相关规范的摘录及理解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低氮氧化物燃烧的研究现状 |
1.3 主要污染物的生成条件与控制技术 |
1.3.1 NO的生成机理 |
1.3.2 部分空气预混燃烧中NO的生成 |
1.3.3 全一次空气预混燃烧中NO的生成机理 |
1.4 主要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
1.5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2 燃气热水器的燃烧方法与燃烧器的尺寸参数 |
2.1 燃气的典型燃烧方法 |
2.1.1 部分预混式燃烧方法 |
2.1.2 完全预混式燃烧 |
2.2 常用的燃气快速热水器的燃烧器形式 |
2.3 燃气快速热水器燃烧器的尺寸介绍 |
2.4 本章小结 |
3 实验平台的组建 |
3.1 实验平台的设计 |
3.2 实验平台的概况 |
3.2.1 搭建实验平台所需的仪器设备 |
3.2.2 实验平台的位置 |
3.3 实验平台的连接 |
3.3.1 空气管路的连接 |
3.3.2 燃气管路的连接 |
3.3.3 温度检测系统的连接 |
3.3.4 烟气采集与分析系统的连接 |
3.3.5 燃烧器的制作与连接 |
3.4 实验平台的运行调节 |
3.5 实验平台的误差来源与修正 |
3.6 本章小结 |
4 实验燃烧器的参数计算与燃烧火焰分析 |
4.1 实验燃烧器的火孔面积与额定负荷的计算 |
4.1.1 燃烧器的燃烧火孔面积计算 |
4.1.2 燃烧器在额定负荷燃烧下的燃气流量计算 |
4.2 实验燃烧器的燃烧能力 |
4.2.1 燃烧器的额定燃烧热强度计算 |
4.2.2 燃烧器的燃烧热强度范围 |
4.3 实验燃烧器的燃烧研究与分析 |
4.3.1 一次空气系数对燃烧内焰的影响 |
4.3.2 一次空气系数对燃烧温度的影响 |
4.3.3 火焰内锥高度与燃烧温度的关系 |
4.4 本章小结 |
5 燃烧器的燃烧产物分析 |
5.1 天然气燃烧反应的化学机理 |
5.1.1 甲烷燃烧反应中一氧化碳的氧化机理 |
5.1.2 氮氧化物在甲烷燃烧中的形成机理简化 |
5.2 大气式燃烧试验中一氧化碳的研究分析 |
5.2.1 燃烧中一次空气系数对一氧化碳的影响 |
5.2.2 燃烧中过剩空气系数对一氧化碳的影响 |
5.2.3 燃烧过程中燃烧室的温度对一氧化碳的影响 |
5.2.4 燃烧器在实验中一氧化碳生成因素的综合分析 |
5.3 大气式燃烧试验中氮氧化物的研究分析 |
5.3.1 燃烧实验中一次空气系数对氮氧化物生成的影响 |
5.3.2 燃烧实验中过剩空气系数对氮氧化物生成的影响 |
5.3.3 燃烧实验中燃烧室温度对氮氧化物生成的影响 |
5.3.4 燃烧器在实验中氮氧化物生成因素的综合分析 |
5.4 燃烧器燃烧试验中一氧化碳与氮氧化物的关系分析 |
5.5 实验燃烧器的大气式燃烧性能的最佳范围 |
5.6 本章小结 |
6 同时控制一、二次空气系数下的燃烧实验分析 |
6.1 实验条件下一氧化碳的影响因素分析 |
6.1.1 一次空气系数对一氧化碳的影响分析 |
6.1.2 二次空气系数对一氧化碳的影响分析 |
6.1.3 燃烧室温度对一氧化碳的影响分析 |
6.2 实验条件下氮氧化物的影响因素分析 |
6.2.1 一次空气系数对氮氧化物的影响分析 |
6.2.2 二次空气系数对氮氧化物的影响分析 |
6.2.3 温度对氮氧化物的影响分析 |
6.3 燃烧产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 |
6.4 不同燃烧条件下燃烧产物的对比分析 |
6.4.1 实验组A、B组之间的燃烧产物对比分析 |
6.4.2 实验组B与C之间的燃烧产物对比分析 |
6.4.3 综合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仅调节一次空气系数时的燃烧实验数据 |
B.调节一次空气系数、控制二次空气时的燃烧实验数据 |
C.调节二次空气系数、控制一次空气时的燃烧实验数据 |
(10)家用热水管路热损耗对系统能效及经济性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我国的建筑热水能耗状况 |
1.1.1 建筑热水能耗的差异性 |
1.1.2 热水能耗的发展趋势 |
1.2 建筑热水能源变化 |
1.2.1 非商品能源 |
1.2.2 商品能源 |
1.3 研究现状 |
1.3.1 家用热水设备的发展状况 |
1.3.2 家用热水器性能优化的研究 |
1.3.3 家用热水器的经济性研究 |
1.4 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城镇住宅建筑热水消耗及配管情况调查 |
2.1 热水供应模式 |
2.1.1 集中热水供应模式能效影响因素 |
2.1.2 分户热水供应模式能效影响因素 |
2.2 城镇住宅热水消耗现状调查 |
2.2.1 城镇家庭热水使用习惯 |
2.2.2 城镇家庭热水能耗结构变化 |
2.2.3 城镇家庭热水器的配置情况 |
2.2.4 城镇家庭洗浴热水消耗量调查 |
2.3 城镇住宅热水配管现状调查 |
2.3.1 城镇住宅热水管路管材类别 |
2.3.2 城镇住宅室内安装方式及管路长度调查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管路热损耗对家用热水系统的能效影响分析 |
3.1 标准体系中热水器能效计算方法 |
3.1.1 能效的定义及能效等级的划分 |
3.1.2 标准体系中热水器能效的计算方法及存在的不足 |
3.2 家用热水管路热损耗计算模型 |
3.2.1 研究对象 |
3.2.2 管路热损耗计算 |
3.3 管路热损耗影响因素分析 |
3.3.1 气候条件 |
3.3.2 管路材料 |
3.3.3 是否保温 |
3.3.4 管路长度 |
3.3.5 出水.供水温度 |
3.4 热水管路热损耗对系统能效的影响分析 |
3.4.1 燃气热水器 |
3.4.2 电热水器 |
3.4.3 太阳能热水器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纳入管路热损耗因素下的热水系统经济性分析 |
4.1 热水系统的经济性分析方法 |
4.1.1 热水系统经济性比较的标准 |
4.1.2 基本假设和分析流程 |
4.2 热水系统初始投资和使用成本的构成 |
4.2.1 热水系统的初始投资 |
4.2.2 热水系统的使用成本 |
4.3 热水系统初始投资和使用成本的计算 |
4.3.1 家庭需要热水能量的计算 |
4.3.2 燃气和电热水系统使用中每年需投入的能源成本的计算 |
4.3.3 太阳能使用中每年需投入的能源成本的计算 |
4.3.4 综合能源价格的计算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表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家用燃气热水器的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家用氢能燃气具发展趋势[J]. 黄逊青. 电器, 2021(05)
- [2]基于烟气再循环的平衡式家用燃气热水器低氮燃烧研究[D]. 龙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
- [3]新型外表面式换热燃气热水器性能研究[D]. 汤成杰. 东南大学, 2019(06)
- [4]广东省防范化解家用热水器重大风险[J]. 蔡若夫.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19(02)
- [5]MD集团热水器事业部发展战略研究[D]. 王川. 厦门大学, 2019(08)
- [6]燃气热水器冷凝式换热器的逆向优化设计研究[D]. 曹为学. 天津大学, 2018(06)
- [7]上海家用燃气器具安全政府监管研究[D]. 林婕. 西北师范大学, 2018(06)
- [8]住宅用空调器与热水器的能耗分析及节能改进措施[J]. 任春立,岳丽芳. 建筑技术开发, 2016(08)
- [9]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燃烧器的实验研究[D]. 苏起. 重庆大学, 2016(03)
- [10]家用热水管路热损耗对系统能效及经济性影响分析[D]. 肖晟昊. 南华大学,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