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住村财政漏洞——占河区人大常委会对农村财政管理的监督记录

堵住村财政漏洞——占河区人大常委会对农村财政管理的监督记录

一、堵住村财漏洞——湛河区人大常委会监督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纪实(论文文献综述)

杜俊奇[1](2020)在《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外公职人员中一直存在着腐败现象,而且党外公职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其腐败问题也开始空前凸显,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中,腐败问题还表现的相当严重。党外公职人员分布在各领域、各层级,在各级政府、各个岗位充当重要角色,有职有权,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如何加强对行使公权力的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而必须直面和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相关部门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由于监督机制与现实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监督问题仍然处于薄弱状态。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但总体上说,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全面系统的研究尚不充分,对这一群体的腐败程度、形式、原因等实证研究非常不足,具有建设性和应用性的对策建议更是不多。从我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这一时代的宏伟大业来看,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问题的研究,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共产党(即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即参政党)互相监督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将全面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的迫切需要。本文主体内容分为逻辑紧密关联的五章。逻辑起点首先在理论层面阐发了关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必须厘清的几个基础性问题,介绍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体内容、制度基础、法理依据和监督的必要性;然后运用历史和比较的方法追溯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发展历程,分析目前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继而用实证研究、尤其是案例分析的方法,剖析了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现状、成因和特征;论证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强化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和显着成效;最后,就如何强化、细化、实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特别是政治敏感度和政策性比较强的宗教界、工商联、村委会三个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从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维度提出的若干对策建议。本文的意义在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这一事关我国反腐败成效而迄今很少受到关注的问题做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内调外研获得了翔实的一手数据;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尤其是对特殊群体的监督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从而对国家监察机制改革和推进反腐败事业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全成程[2](2012)在《广西新农村民主管理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村民自治的发展、农村新情况新问题的涌现以及理论界的不断探索,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管理民主”,拉开了农村民主管理建设的序幕。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政治保障,其有着丰富的内涵,研究农村民主管理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广西是村民自治的创造之地,也是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区。广西各级党委与政府为迅速、有效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建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进行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辉煌成绩。同时,广西新农村民主管理建设也在村务公开、基层领导能力、农民积极性、骨干人员、相关制度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地不足,其有着深刻的历史、地理人文以及现实原因。广西农村民主管理具有充分利用民族优惠政策,发展各项事业,全面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建设;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灵活创新推进农村民主管理;民族团结与民族地区稳定压倒一切;以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力度为动力源泉等特征。为继续巩固、扩大广西新农村民主管理建设成果,必须强化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民主管理相关立法工作;大力宣传,加强培训与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农民积极参与;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强化基层班子建设,夯实民主管理工作组织基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夯实民主管理的物质基础;创新基层民主管理新机制,迅速、全面推进民主理建设。

蒋斌[3](2008)在《我国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县级财政困难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问题,主要表现为财政负债高,财政风险高,财政收入偏低,财政空转现象和“空壳”化严重。县级财政作为我国财政体系的最基层的部分,一旦陷入困境必然会引起广泛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政治效应,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因此,建设怎样的县级财政成为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都必须关注的课题。为此,本研究跟踪和研读了相关文献。发现我国大多数相关文献都是将县级财政看作地方财政的一部分,即使有少量以县级财政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也着眼于如何摆脱现有的财政困境,研究成果显得较为零散,没能对县级财政的未来模式进行系统的回答。本文在重新梳理前人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的县级财政的建设目标应该是可持续的。考虑到县级财政效应的广泛性,本文的选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本研究是财政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西方对财政的研究由来已久,即使在我国也经历了一段时间。虽然这些研究或是因为财政体制的差异,或是因为研究目的不同,减弱了对本研究的借鉴意义,但不妨碍其理论成果成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具体而言,这些理论主要是指:公共财政理论、财政分权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同时,大量有关我国财政、地方财政特别是县乡财政以及相互关系的学术成果对本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为了了解我国县级财政的体制环境。论文首先对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的财政体制分别进行了阐述,试图作为分析我国财政体制的参照以及为未来的体制设计提供参考。其次对我国的财政体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特别强调了财政制度中的分税制、转移支付制度。也对近些年我国财政政策走向,未来财政发展的重点进行了描述。基本上明确了县级财政未来建设的体制约束条件。为了加深对本研究现实意义的认识,本文还对我国县级财政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概括,认为县级财政建设不尽如人意,任重而道远。此后,对县级财政所带来的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利用重庆县际数据对县级财政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良性发展的县级财政会对县域经济产生推动作用。此外,县级财政还会产生广泛的社会效应和政治效应,会直接冲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值得强调的是,县级财政的效应不仅仅限于县域范围内,而会在横向上和纵向上向外传播。由此加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县级财政的重要性,同时明确了建设可持续发展县级财政的现实基础。针对目前的县级财政运行状况,本研究罗列了现有的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问题,坚持要实现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于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社会发展、财政体制等居多因素。在居多因素之外,本研究还针对县级政府可能存在的夸大县级财政困难的冲动,建立了县级政府与上级政府的博弈模型。博弈分析的结果显示这种冲动是存在的,而上级政府的对应策略是降低对下级财政的支持,从而减弱了转移支付对建立可持续发展县级财政的贡献。体制设计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本文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主要体现在这一部分。本文从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县级政府财权与事权划分、转移支付制度等角度进行了制度设计。制度设计强调应多种手段、多种政策综合运用,各项改革同时进行,多管齐下,才有可能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县级财政。并对构建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评价系统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加强了本研究的政策含义。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县级财政是个系统工程,必须有大量的理论成果为工程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需要众多的学者从不同视角、方法、工具进行不断的创新,丰富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研究内涵。本文虽然试图初步构建起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但是限于作者的知识结构,本研究还留下了不少遗憾。在本文结尾,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论文的研究成果能在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张燕蓉[4](2005)在《推进村务公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实行村务公开,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政治建设的基础,是加强农村基础民主建设的客观要求,是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维护农村稳定的有效形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题中应有之义。本文采用了实证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合近几年村务公开的实践,从村务公开的演进、村务公开行为主体的剖析中进行了论述,并从基层民主、政治文明、村民自治等三个方面做了关于村务公开制度的理论上的思考。尽管对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要求等都已作了明确的制度安排,可是在实践中,还存在公开内容不全面,不真实,公开流于形式,以及监督不严格等问题。针对村务公开在推行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现实的和长远相结合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合理化建议,通过加大政府的推动力度,建立和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努力提高村民的文化和政治素质,增强乡村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等环节共同运作,整体推进村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进程。

张富良[5](2004)在《转型期中国农村干群矛盾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大量的社会调查为实证基础,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期农村干群矛盾进行了政治学分析。在转型期,由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农村干群关系日益紧张,主要表现在:干群互不认同,干群冲突增多,农民群众上访、群访激增等等。干群矛盾出现了复杂化、多样化、日趋紧张性和突发性以及可控制性等特点。虽然其对抗性有增强的趋势,但是,它仍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本文按照社会转型期国家宏观体制存在的问题和社会转型引起干群矛盾的主体、客体和协调机制等微观变化对干群矛盾的影响两条路径来分析干群矛盾的致因。两条路径交汇于利益,干群矛盾实质上是利益矛盾。从宏观上来说,转型期农村干群矛盾的成因在于:在赶超型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我国一直实行“以农补工”的城乡二元体制和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仍然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基层民主发育不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国家对意识形态控制的弱化,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着“一手软”现象。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分化剧烈,不同的群体、阶层逐渐成形,其利益诉求日益强烈,社会整合难度加大。从微观上来说,干群矛盾的主体、客体和协调机制的变化是影响干群矛盾的三个主要因素。本文从“谁之间发生矛盾?”入手,深入探究“矛盾的指向是什么?”,并寻找“协调机制失灵”的原因。在社会转型期,干群关系由过去的国家-基层组织-农民之间的金字塔式关系演变成了国家、基层组织、农民三者之间的三角关系。农村干部、群众作为矛盾主体发生了分化。农民分化为10个不同的阶层、群体。乡村干部的产生形式、成分、相互关系也有重大变化。客体对干群矛盾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转型期客体逐渐增多且日益具体化和复杂化,主体对客体追求的明晰化,再加上协调机制的失灵,诱发和增加了干群矛盾。经济发展并不能自动化解干群矛盾,为此,必须进行国家制度建设,按照“党的建设——党内民主——人民民主——政府改革——国家制度建设”的发展路径来实现社会公正,以此作为化解农村干群矛盾的根本之策。

柳宏斌,陶中林,程玉敏,张富安[6](2001)在《堵住村财漏洞——湛河区人大常委会监督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纪实》文中研究指明 干部花钱由村民"审批",这在平顶山市湛河区已是"法定"的事儿。这个让"干部清白,群众明白"的村级财务管理办法,有效地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风气的好转和社会稳定。村民们高兴地说:"这是俺人大跟踪监督的结果啊!"一湛河区辖1乡1镇、5个办事处、73个行政村,农村人口10.8万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越来越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湛河区因财务管理混乱,全区每年不合理开支就达近百万元,群众意见很大。

二、堵住村财漏洞——湛河区人大常委会监督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纪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堵住村财漏洞——湛河区人大常委会监督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1)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一)实践意义
        (二)理论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学界研究状况
        (二)国外研究状况
        (三)对决策层关于统一战线相关文献的解读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证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五、内容与框架
    六、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创新之处
        (二)研究难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若干基本问题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与构成
        一、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阐释
        (一)“公职人员”的概念
        (二)“党外”的概念
        二、党外公职人员来源与构成
        (一)我国政治体制中“党外公职人员”的来源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分类构成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培养选拔、任用与管理
        一、党外公职人员培养选拔政策
        二、党外公职人员任用政策的历史沿革
        (一)建国初期的任用政策
        (二)改革开放后的任用政策
        (三)进入21世纪后的任用政策
        (四)新时代选拔任用的政策
        三、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管理
        (一)对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引导
        (二)优化党外干部管理结构。
        (三)选好配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
        (四)选好选准主委。
        四、党外公职人员从政优势
        (一)政治优势
        (二)智力资源优势
        (三)利益表达优势
        (四)社会活动优势
        五、党外公职人员不同时期在体制内的作用
        (一)建国初期
        (二)改革开放初期
        (三)新时期
        六、党外公职人员使用现状
        (一)中央越来越重视,阵营越来越壮大
        (二)实职正职比例增大,切实保障有职有权
        七、制约党外公职人员培养使用的因素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二、社会公众与媒体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三、民主党派对担任公职的党内成员内部监督
        四、各级监察委员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第四节 民主党派党内监督概述与成效分析
        一、内部监督内容
        二、内部监督实践
        三、内部监督成效
        四、在内部监督中对腐败问题的处置
        五、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制度基础和法理依据
        一、制度基础
        (一)人民代表大会政体制度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党制度
        二、法理依据
        (一)根本法依据
        (二)专门法依据
        (三)行业法依据
        (四)有关法规依据
    第六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重要意义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
        二、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我国民主监督的重要补充
        三、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要求
        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国家监察法的内在要求
第二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与主要问题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
        一、民主革命时期,监督雏形显现
        二、建国初期,监督方针确立
        三、整风反右时期,监督出现挫折
        四、“文革”时期,监督遭受破坏
        五、改革开放时期,监督恢复完善
        六、“十八大”后,监督成熟定型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成效
        一、思想认识不断深化
        二、监督机制逐步完善
        三、监督效果初步显现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问题
        (一)监督意识不够清晰,监督观念亟待提高
        (二)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监督体系亟待完善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特殊性给监督带来的难点
        (一)党外公职人员界别分布具有特殊性
        (二)党外公职人员管理体制具有特殊性
        (三)党外公职人员任职情况具有特殊性
        (四)党外公职人员廉政意识具有特殊性
        (五)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倾向具有特殊性
        (六)政治参与呈现多元化、差异性
        三、特殊领域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难点
        (一)宗教界
        (二)工商联
        (三)村委会
第三章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与特点分析
        一、不同层级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特点的异同分析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共同点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不同点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异同分析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共同点
        (一)个人私欲恶性膨胀
        (二)公共权力发生异化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不同点
        (一)内外监督不力
        (二)外部环境影响
第四章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意义与成效
    第一节 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意义
        一、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反腐败斗争的现实意义
        (一)为反腐彻底性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
        (二)为反腐高效性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机制保证
        (三)为反腐持续性提供了有力的法理机制保证
        二、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
        (一)强化了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领导
        (二)实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全面覆盖
        (三)法定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权力来源
        (四)创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方法路径
        三、国家监察委员会尚需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
        (一)提升政治站位,以大作为彰显监督的权威性
        (二)遵循五条原则,以科学性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第二节 监察法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和惩治的效用
        一、监察法对全面深入开展反腐败的积极意义
        (一)保证了监察机关的独立性
        (二)实现了监察范围的全覆盖
        (三)界定了监察职能和监察权限
        (四)创新了以“留置”措施取代“两规”、“两指”措施
        (五)强化了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
        二、监察法对于预防和惩治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特殊作用
        (一)统领推进作用
        (二)警示威慑作用
        (三)法治保障作用
        三、监察法尚需进一步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与惩处的操作性
第五章 加强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性思考
    第一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二、坚持问题导向
        三、坚持立体监督
        四、坚持务实管用
        五、坚持理论创新
        六、坚持用权公开
    第二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路径
        一、加强民主党派队伍建设
        二、加强廉政宣传教育
        三、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四、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五、加强党派本体内部监督
        六、加强反腐统筹协调
        七、加强社会舆论制约
    第三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工作机制
        一、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机制
        二、专项巡察监督机制
        三、谈心谈话机制
        四、失察责任追究机制
        五、廉政诫勉机制
        六、重要情况报告与通报机制
        七、法治制约权力机制
        八、自律约束权力机制
    第四节 对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对村委会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学习宣传监察法力度,形成“不敢腐”的强大法律震慑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关紧“不能腐”的权力制约制度笼子
        (三)注重思想政治建设,营造“不想腐”的廉政勤政氛围
        二、对宗教界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依法进行政治监督,精准贯彻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
        (二)依法进行财务监督,对宗教界财务实行规范化管理
        (三)依法进行组织监督,确保各宗教团体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高素质宗教界代表人士手中
        (四)依法进行思想监督,增进宗教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三、对工商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私企腐败监督,填补党和国家反腐综治体系空白点
        (二)精准做好考察评价,把好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入口关节点
        (三)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聚焦严控政商交往活动廉政风险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正文数据表格
附录二 关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情况的访谈提纲
附录三 关于对民主党派内部监督专题调研提纲
附录四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后记

(2)广西新农村民主管理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第二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管理建设的提出和内涵
    一、 理念的提出
    二、 概念与内涵
    三、 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管理建设的重要性
第三章 广西新农村民主管理建设现状分析
    一、 广西新农村民主管理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 形成了全区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管理建设的新风范、新气象
        (二) 各级组织初步建立了整体、有效推进民主管理建设的新联动机制
        (三) 涌现了一批富有广西特色的新农村民主管理建设先进新典型
        (四) 巩固扩大了富含广西特色的农村新民主
    二、 广西新农村民主管理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村务公开有待进一步深化、规范
        (二) 对新农村民主管理建设的领导需进一步加强
        (三) 民主管理积极性较低,且存在地区差异
        (四) 空壳现象较为严重,农村民主管理骨干缺乏
        (五) 民主管理相关制度有待进一步细化
        (六) 基层民主管理机制不健全
    三、 广西新农村民主管理建设原因分析
        (一) 广西区情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二) 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与就学
        (三) 两委干部选拔与培训教育工作力度不够
        (四) 参与民主管理的预期回报少,参与动力不足
        (五) 农民主体意识不强
第四章 广西新农村民主管理建设特征
    一、 充分发挥各项民族政策优越性,全面夯实农村民主管理建设各项事业基础
    二、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灵活创新推进农村民主管理
    三、 民族团结与民族地区稳定压倒一切
    四、 以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力度为动力源泉
第五章 全面完善开拓创新的优化路径
    一、 强化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民主管理相关立法工作
        (一) 完善与创新村民自治制度、民主管理制度以及相关配套制度
        (二) 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强化法律保障效益
    二、 大力宣传,加强培训与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农民积极参与..
    三、 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强化基层班子建设,夯实民主管理工作组织基础
        (一) 切实加强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建设,有效保障民主管理干部队伍
        (二) 创新基层“一把手”选举,把好民主管理领导关
        (三) 切实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领导服务能力
    四、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夯实民主管理的物质基础
    五、 创新基层民主管理新机制,迅速、全面推进民主理建设
        (一) 规范与创新村务公开,扎实推进新农村民主管理建设关键工作
        (二) 创新村务民主决策形式,完善基层民主决策机制,做好新农村民主管理建设基础性工作
        (三) 建设服务型村“两委”,创新农村管理,建设和谐民主新农村
        (四) 拓宽基层民主监督渠道,强化监督机制建设,切实维护新农村民主管理建设成果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我国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基本思路
    1.4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7 研究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借鉴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1.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2 理论借鉴
        2.2.1 公共财政理论
        2.2.2 公共财政分权理论
        2.2.3 财政可持续发展理论
3 各国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比较借鉴
    3.1 国外财政管理及实践概述
        3.1.1 美国财政制度及评价
        3.1.2 日本财政制度及评价
        3.1.3 欧盟财政制度及评价
        3.1.4 俄罗斯财政体制改革及评价
    3.2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及实践综述
        3.2.1 我国财政现行框架体制结构
        3.2.2 分税制财政体制运行情况
        3.2.3 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
        3.2.4 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存在的主要问题
        3.2.5 财政政策研究
        3.2.6 财政中长期投资的方向和重点
    3.3 国外财政管理体制的借鉴点
        3.3.1 按税种划分收入
        3.3.2 财权与事权相称
        3.3.3 适度集权与合理分权
        3.3.4 规范转移支付制度
4 县级财政运行机理及效应分析
    4.1 县级财政运行评价
    4.2 县级财政运行的效应分析
        4.2.1 县级财政的经济效应
        4.2.2 县级财政的社会效应
        4.2.3 县级财政的政治效应
        4.2.4 县级财政与构建和谐社会
5 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5.1 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的非体制因素分析
        5.1.1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5.1.2 经济发展基础与条件
        5.1.3 社会稳定与进步
        5.1.4 县域产业结构
        5.1.5 政策因素
        5.1.6 制度缺陷
        5.1.7 财政管理能力
    5.2 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因素分析
        5.2.1 分税制的不完善
        5.2.2 转移支付存在缺陷
    5.3 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博弈分析
        5.3.1 表象之下的博弈
        5.3.2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5.3.3 混同均衡
        5.3.4 对县级财政困境的解释
        5.3.5 博弈视角下的体制设想
6 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评价系统设计
    6.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6.1.1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6.1.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6.2 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
        6.2.1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6.2.2 三角模糊权的确定
        6.2.3 熵权的确定
        6.2.4 确定组合权
        6.2.5 关于评价方法运用的说明
7 重庆市武隆县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
    7.1 武隆县财政运行情况
        7.1.1 武隆经济发展现状特征
        7.1.2 比较分析
        7.1.3 武隆县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7.2 武隆县财政收支预测
        7.2.1 基于BSP 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
        7.2.2 基于BP 对武隆县财政收入的预测
        7.2.3 基于BP 对武隆县财政支出的预测
    7.3 武隆县财政可持续发展评价
        7.3.1 财政收入结构及其评价
        7.3.2 财政支出结构及其评价
        7.3.3 财政收入占GDP 比重水平及变化趋势
        7.3.4 武隆县财政可持续发展的量化分析
        7.3.5 武隆县财政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7.4 武隆县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7.4.1 高度重视财源建设,落实增收措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7.4.2 完善、健全财政支出管理,节约支出,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
        7.4.3 管好用活财政资金
        7.4.4 加强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7.4.5 精简机构,扭转支出增长快于财政收入增长的局面
        7.4.6 建立领导责任制,遏制县级赤字与债务
8 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制度设计
    8.1 减少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
        8.1.1 近期目标:取消乡镇一级政府
        8.1.2 远期目标:逐步建立规范的三级政府结构
    8.2 构建县级政府财权与事权的对称机制
        8.2.1 明确县级政府事权
        8.2.2 扩大县级政府充分的财权
    8.3 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8.3.1 完善我国对县级转移支付制度的方向和原则
        8.3.2 转移支付的分类
        8.3.3 完善县级转移支付的设想
    8.4 建立有效的风险检测预警系统
        8.4.1 财政风险指数预警系统的构建
        8.4.2 政策建议
    8.5 加强其他相关制度建设
        8.5.1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8.5.2 建立完备的听证与审批制度
        8.5.3 完善县级政府干部的政绩考核和评估制度
        8.5.4 建立对不当举债与违规举债的追究制度
9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推进村务公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村务公开的界定
    1.2 当前强调村务公开的原由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方法和内容框架
第二章 村务公开制度的演进及村务公开制度的理论思考
    2.1 村务公开制度的演进
    2.2 村务公开制度的理论思考
第三章 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
    3.1 村务公开的内容
    3.2 村务公开的形式
    3.3 村务公开的程序
第四章 财务公开的模式研究
    4.1 财务公开中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剖析
    4.2 村账托管模式
    4.3 村账乡审模式
    4.4 会计委派模式
    4.5 两级审核、民主监督模式
第五章 村务公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5.1 当前村务公开工作的进展
    5.2 村务公开取得的成效
    5.3 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六章 搞好村务公开的对策研究
    6.1 村务公开行为主体的剖析
    6.2 对策之一:加大政府的推动力度
    6.3 对策之二:努力提高村民的文化和政治素质
    6.4 对策之三:增强乡村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
    6.5 对策之四: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6.6 对策之五:建立和完善外部监督机制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转型期中国农村干群矛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 言
    1.1 本选题的背景
    1.2 本选题的意义
    1.3 本选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1.4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1.5 本选题的研究方法
    1.6 本选题的创新之处
    1.7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 中国农村干群关系的历史回顾
    2.1 封建社会的官绅民关系概况
    2.2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官绅民关系概况
    2.3 农村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干群关系回顾
    2.4 改革开放前农村干群关系回顾
第三章 转型期农村干群矛盾的基本特征
    3.1 干群矛盾的演变
    3.2 干群矛盾的历史分期
        3.2.1 干群矛盾的历史分期法
        3.2.2 本文采用的历史分期法及依据
    3.3 干群矛盾的表现
        3.3.1 村民与乡村组织关系紧张
        3.3.2 局部地区干群矛盾日趋激化
        3.3.3 部分农民与干部的关系趋于冷漠
        3.3.4 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功能弱化
    3.4 干群矛盾的特点
        3.4.1 多样性
        3.4.2 复杂性
        3.4.3 日趋紧张性和突发性
        3.4.4 可控制性
    3.5 干群矛盾性质的界定
    3.6 典型案例
第四章 转型期农村干群矛盾的宏观致因
    4.1 农村经济发展困难重重
        4.1.1 表现
        4.1.2 对干群矛盾的影响
    4.2 政治体制改革滞后
        4.2.1 表现
        4.2.2 对干群矛盾的影响
    4.3 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
        4.3.1 表现
        4.3.2 对干群矛盾的影响
    4.4 农村社会问题凸现
        4.4.1 表现
        4.4.2 对干群矛盾的影响
第五章 转型期农村干群矛盾的微观致因
    5.1 干群矛盾主体
        5.1.1 主体的演变
        5.1.2 主体间的矛盾现状
        5.1.3 主体变化及其影响
    5.2 干群矛盾客体
        5.2.1 客体的内涵及特点
        5.2.2 具体客体的变化
        5.2.3 客体变化的影响
    5.3 干群关系协调机制
        5.3.1 协调机制的内涵及种类
        5.3.2 协调机制的演变及运行
        5.3.3 协调机制变化的影响
第六章 化解农村干群矛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6.1 困境
        6.1.1 农村经济发展压力增大
        6.1.2 政治体制改革举步维艰
        6.1.3 执政党建设面临挑战
        6.1.4 精神文明建设面临巨大冲击
        6.1.5 社会整合难度加大
    6.2 对策
        6.2.1 以党的建设推动党内民主
        6.2.2 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
        6.2.3 以人民民主带动政府改革
        6.2.4 以政府改革来实现国家制度建设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及声明
附 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四、堵住村财漏洞——湛河区人大常委会监督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纪实(论文参考文献)

  • [1]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D]. 杜俊奇.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2]广西新农村民主管理建设研究[D]. 全成程. 广西民族大学, 2012(10)
  • [3]我国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研究[D]. 蒋斌. 重庆大学, 2008(06)
  • [4]推进村务公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张燕蓉.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5]转型期中国农村干群矛盾分析[D]. 张富良. 清华大学, 2004(03)
  • [6]堵住村财漏洞——湛河区人大常委会监督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纪实[J]. 柳宏斌,陶中林,程玉敏,张富安. 人大建设, 2001(01)

标签:;  ;  ;  ;  ;  

堵住村财政漏洞——占河区人大常委会对农村财政管理的监督记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