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国内外石油市场形势展望

2001年国内外石油市场形势展望

一、2001年国内外石油市场形势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周吉光,张举钢,丁欣,吴文盛,刘格云,陈安国,乔洁[1](2020)在《油气资源供给能力约束下未来中国煤炭资源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测度》文中认为论文以学者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为基础,结合国内外能源结构演进和发展的脉络,分析了未来中国能源结构转型的基本态势。之后,以国际能源署和BP公司的能源统计和能源展望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未来中国国内油气资源的生产能力以及海外油气资源的供给情况。在汇集了相关宏观经济参数的前提下,结合历史数据拟合出未来一次能源需求总量预期值,进而劈分出未来煤炭资源开采总量控制指标——2025年为38. 09亿吨; 2030年在基准情景下为36. 86亿吨,在低增长情景下则下调到33. 19亿吨。

余本善,任惠琴[2](2020)在《油田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市场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自2014年世界油气行业进入不景气周期以来,国际石油公司进行了投资规模与结构双重调整,海外油田工程技术服务行业陷入困境。除北美之外,海外其他地区油田工程技术服务市场持续低位徘徊,不同领域服务市场表现分化,油服公司经营状况明显恶化,中低端市场集中度下降,行业竞争加剧。展望油服行业,可能会出现市场利润再平衡、行业资产结构再调整、技术集成应用再升级、数字技术驱动再加速、业务转型再提速。中国油服公司应树立"成本为王"的理念,千方百计助力甲方降本增效;重视单项技术创新,更要重视基于甲方视角的一体化综合性解决方案;强化"数据资产"管理思维,加快推进数字化技术普及应用;保持战略定力,适时探索新型接替业务。

董振宇[3](2020)在《国际原油价格短期预测模型、优化算法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国际原油价格预测作为世界性难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外学者和石油企业的高度关注.此类问题涉及数学,能源经济,工程学,控制论,计算机科学等,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本文以国际原油市场分析和预测为背景,梳理概括了国际原油市场及其价格形成机制,主要研究国际原油价格短期预测模型,优化算法及其应用问题.应用整数规划,多元回归等计量经济模型以及变分系统等理论知识,建立了国际原油价格预测的双层随机整数规划模型以及基于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因素的历史最优时段匹配模型,同时构造了国内柴油批发销量的离散线性时滞非齐次动力系统,证明了离散线性时滞非齐动力系统的强稳定性.本文一方面提出了短期国际原油价格走势预测模型,实现模型预测理论与实践经验充分结合,大幅增强了短期国际原油价格预测结果的解释性;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将短期国际原油价格预测结果应用到石油企业实际价格营销策略中,不仅增强了石油企业价格营销策略科学性,同时也增强了短期国际原油价格预测结果实用性.本文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梳理总结国际原油市场及其价格形成机制,包括主要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国际原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历史演变过程等.通过对短期国际原油价格自身走势的规律研究,构建了以国际原油价格预测误差期望与方差最小为最优目标的国际原油价格预测双层随机整数规划模型,依据通过模型得出的最优状态转移矩阵,按照概率最大原则,预测未来短期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实证分析表明,利用该方法得到的国际原油价格预测误差相对较小,在预测短期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有连续日数据的美元指数,黄金价格以及道琼斯指数,作为模拟影响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数据指标,同时构建历史最佳相似时段模型算法,利用该优化算法得出与指定时段数据指标走势变化相似的该数据指标的最佳历史时段,通过比较不同数据指标历史最佳相似时段,寻找相似时段交集或重合部分,研究分析比较重合时段与指定时段的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变化情况,预测指定时段之后的短期国际原油价格走势.(3)根据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基于已有的短期国际原油价格预测结果,构建了石油企业柴油批发销量的离散线性时滞非齐次动力系统,以石油企业销售效益最优为目标函数,证明了目标函数优化问题存在最优解,构建了柴油批发价格调整的优化算法,定量分析了不同价格营销策略对石油企业柴油批发销量和效益的影响,为石油企业抓住油价波动时机实现销售效益最优,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价格营销策略建议,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4)依据线性变分系统和非齐次线性变分系统的基本矩阵解的有限性,证明柴油销量离散线性时滞非齐次动力系统的强稳定性.

蒋璇[4](2020)在《BS石油销售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BS销售分公司(以下简称BS石油销售公司)作为研究的对象,以公司发展战略制定为研究目的,通过运用企业战略理论和分析工具研究公司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总结出公司在广西百色(一个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边远山区、水库移民区、贫困地区“六区一体”的四线城市)进行石油销售的优势机会和劣势威胁,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制定出公司的总体战略和竞争战略,为战略的实施提出了保障措施,供企业发展参考借鉴。本文在研究公司内外部环境时运用了波特五力模型,PEST分析工具、价值链分析及SWOT矩阵等方法,尽量运用图表形象客观的展现公司所拥有的内部条件和所处的外部环境实际情况,最后总结出公司的发展可以采取增长型总体战略和综合优势竞争战略,可以从人力资源建设、企业文化建设、营销体系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对公司的战略实施进行保障。本文研究重点在于战略形成过程、战略制定和实施,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同时也希望为公司发展带来一些思考和借鉴,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应用。

张智玮[5](2020)在《S炼化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内成品油产能过剩矛盾不断凸显,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石油天然气行业改革持续深入,炼化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国有炼化企业发展底蕴深厚,但在工艺技术、人力资源、运营管理等诸多方面存在短板,而内陆型中小规模炼厂更是在区位条件、加工规模等方面处于劣势,发展前景堪忧。为探寻内陆型中等规模炼厂的生存发展路径,本文以河北省S炼化公司为研究对象,以竞争战略研究为切入,运用企业战略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力争为其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同时也为面临同样问题的其他炼化企业提供参考。河北省S炼化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国际原油为主要原料,从事炼油、化工生产的中型炼化企业,炼油综合加工能力为800万吨/年,化工己内酰胺生产能力为20万吨/年。本文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法,并运用PEST、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等工具,分析了S炼化公司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以及内部资源和能力,进而使用EFE、IFE分析矩阵找出了S炼化公司的机会和威胁、优势和劣势;而后利用SWOT—QSPM模型选定了S炼化公司的发展战略,并结合集团公司的战略部署、基础性竞争战略的可行性分析,确定了其差异化竞争战略选择;最后,根据其战略定位和选择,研究得出了产品结构、生产组织、人员队伍三个差异化发展方向,并提出了七项战略实施的保障性措施。本文在研究S炼化公司竞争战略过程中,根据新的发展动态,综合运用蓝海战略、柔性战略等新兴理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升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寻求中小型炼化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道路,努力做到以点促面,为中小型炼化企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刘振华[6](2019)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原油是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材料,其价格波动与股票市场的相互作用和传导机制研究一直是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的重要课题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由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断蔓延,国际油价和股票市场出现多轮暴涨暴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不同市场间的风险传导效应增加。各国为了维护本国经济的有序发展而频繁出台财政、货币和监管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导致经济主体的政策不确定性升高。由此可见,原油与股票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非孤立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而是存在复杂的内在联系。随着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股票市场将持续面临国际油价冲击风险。而且,中国经济运行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以及股票市场具有明显的政策干预特征。在此背景之下,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国际油价冲击传递至中国股票市场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纳入原油与股票市场研究体系,构建了“原油价格冲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股票市场”理论分析框架。从整体市场和行业板块两个维度出发,首先将国际油价冲击分解为原油供给冲击、总需求冲击和特定需求冲击,然后结合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TVP-SVAR-SV)模型、波动溢出指数方法、滚动窗口分析技术、混频数据抽样动态条件相关系数(DCC-MIDAS)模型和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从收益率和波动率两个层面揭示了不同原因引起的国际油价冲击基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渠道对股票市场影响的机制、路径和结构,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原油和股票市场之间长期动态相关性的区制关联,从而理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国际油价冲击传递至中国股票市场中的作用机制。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论,从政策制定者、市场投资者和金融监管者等角度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总结如下:(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的动态影响。首先,不同原因引起的国际油价冲击对股市收益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原油特定需求冲击对股市收益的影响效应最大,然后是原油总需求冲击,而原油供给冲击的影响效应相对较小。其次,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为国际油价冲击影响股市收益提供了渠道作用。原油特定需求冲击会显着增加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并对股市收益起到抑制作用,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又会对全球原油产量、实际原油价格和股市收益产生显着的负向影响,与此同时,原油总需求冲击会降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最终抬高股市收益。再次,国际油价冲击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市收益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在经济动荡时期,股市收益对原油价格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更加敏感。(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国际原油价格冲击与中国股票市场波动之间的动态溢出效应。溢出指数分析显示,油价冲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股市波动之间存在显着的时变溢出效应,总溢出指数在10%-40%范围内变化,其中结构性油价冲击在波动信息传递当中占主导地位。特别是经济政策环境不稳定时期,波动溢出指数明显升高,在2008年11月高达36%。溢出网络分析表明,原油供给冲击是系统内波动信息溢出的净接收方,而原油总需求冲击和特定需求冲击处于波动溢出的净输出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股市波动都是原油需求冲击波动溢出的净接收方。此外,原油总需求冲击和原油特定需求冲击均会通过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进而对股市波动产生溢出效应,这进一步验证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为油价冲击传递至股票市场提供了渠道作用。从行业差异来看,与油价冲击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波动溢出关系较为紧密的是能源业、工业、公共事业和金融业股市,溢出关系较低的是信息技术业、电信服务业、医疗保健业和消费者常用品业股市。(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际原油市场与中国股票市场之间长期动态相关性的影响。原油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具有均值回归特征,其短期成分围绕长期趋势变动。在经济繁荣和经济复苏时期,长期动态相关性保持在低位徘徊,而在经济衰退(如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长期动态相关性急剧上升且呈高位震荡态势。区制关联分析表明,在长期动态相关性较高且波动幅度较大的区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将加强两市间的长期动态相关性;而在长期动态相关性较低且波动幅度较小的区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效应十分微弱。行业分析显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原油与能源业、金融业、工业、材料业和公共事业股票市场之间的长期动态相关性的影响程度较高,而对原油与消费者常用品业和医疗保健业股票市场之间的长期动态相关性作用程度相对较小。(4)基于实证研究结论,从政策制定者、市场投资者和金融监管者三个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政策制定者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降低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又要把握经济政策实施时机,实现适时适度宏观调控,还要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油价冲击,采取差异化应对策略。市场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经济政策变化,动态调整投资策略,同时把握油价冲击的行业影响效应,构造差异化投资组合。金融监管者应当重视市场联动关系的动态变化,向关注市场间风险传递的“太关联而不能倒”的监管理念转变,并且适度发挥监管职能,尽力避免直接政策干预,提高风险监测和管控能力,实现金融稳定和效率均衡。该论文有图40幅,表24个,参考文献369篇。

林梦[7](2019)在《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综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非洲是我国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和对外投资目的区域,在中非石油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模式,并且推动中非石油合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年来,国际能源格局不断调整,发达国家对非洲石油合作战略布局逐步加强,非洲国家对石油合作监管更趋严格,对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提出了诸多挑战,深入开展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综合评价研究,对准确把握非洲国家石油投资合作发展环境,推广“一体化”经营合作发展模式,持续发挥“一体化”经营合作优势推动中非石油合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的影响因素,从资源禀赋、合作基础、外向型经济依存度、双边合作机制、监管环境和合作风险等6个方面21个指标构建了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相关模型分析得出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埃及、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坦桑尼亚等国排名靠前,为优先开展“一体化”经营合作的目的国。同时,对排名靠后的国家可以根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对评价结果负面影响较大的评价指标进行深入分析,找准合作经营的重点阻力点,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两国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此外,在国家层面,应从加强顶层设计、促进政策协同、推动多双边协定商签、促进经贸合作园区发展、加强舆论宣传和企业海外行为规范等角度提供政策保障,在企业层面,应从完善“一体化”发展模式、提升“一体化”经营管理水平、积极提高海外经营透明度、强化合规管理等方面促进“一体化”经营合作模式的逐步完善,为中非石油合作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将“一体化”相关理论引入中非石油能源合作研究领域;二是构建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评价指标体系,为推动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提供投资环境分析工具;三是提出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发展路径及保障体系。

谢明华[8](2019)在《能源转型视角下中国天然气供需及其安全研究》文中提出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安全是国家资源和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能源转型进程的加快,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开始持续上升。从2007年开始净进口天然气,仅经历了十年左右时间,中国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就升至37.9%。2018年中国进一步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天然气进口依存度达到45.3%。迅速上升的进口依存度以及趋于频发的天然气安全事件引起政府、企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天然气安全成为继石油安全之后又一个事关中国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安全问题。自上世纪70年代爆发石油危机以来,能源安全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研究的焦点问题。早期的能源安全观主要是以保障石油供应稳定和价格稳定为核心,而随着天然气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的不断上升,天然气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些年来,关于天然气安全的研究逐渐增多,但从能源转型的理论视角来研究天然气安全问题的文献尚不多见。由于不同能源之间具有替代性和互补性,仅仅研究其中一种能源的发展趋势,可能会忽略由于能源供需格局和相对价格变化引起的系统调整和相互适应。本文以能源转型为切入点,从更加系统的视角分析了经济增长、能源转型与天然气安全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了建国以来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趋势,以及由于供需缺口不断扩大造成的天然气安全问题。相关分析及实证研究,拓宽了天然气供需安全研究的视角,可为能源转型和天然气安全保障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本文主要研究、创新点和特色包括以下几方面:(1)运用隐马尔科夫模型(HMM)模拟能源转型背景下不同能源类型之间的补充和替代关系。从原理上看,隐马尔科夫模型的优点在于引入GDP增速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观测变量,并基于历史数据的运算在GDP增速与能源结构调整之间建立一个相互参照的自我学习机制,使其更加接近经济和能源发展相互作用的实际。为了比较不同模型和情景的一致性和差异性,设置隐马尔科夫模型、马尔科夫模型规划约束、马尔科夫模型自然演变三种情景进行预测,实证结果显示,2035年中国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分别为16.5%、17.3%和13.6%,折合天然气需求量分别为6975、7316和5748亿立方米。通过与历史数据的比较,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且与相关文献的预测结果较为接近,表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相对稳定情况下,结构化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能源转型过程中各种能源之间相互替代、相互补充的演进过程。其中,隐马尔科夫模型预测的值介于自然演化情景和规划约束情景之间,且与规划约束情景的预测结果较为接近,验证了两种模型预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合理性。因此,隐马尔科夫模型不仅可以用于能源结构预测,也可用于矿产资源、农产品等类似问题的结构化预测研究。(2)基于油气峰值理论对中国天然气的峰值产量和峰值时间进行预测。与已有的研究不同在于:一是对关键变量进行了辨析,最终可采资源量(URR)是影响天然气峰值产量和峰值时间的关键变量,不同的文献对于URR的理解和假设有所差异,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URR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基于估计探明率来估算最终可采资源量的方法更符合实际,并分不同的URR情景对天然气峰值产量和峰值时间进行预测;二是尽可能使用数据可获得的最长的样本区间(1957-2017年);三是进一步从能源投资回报值(EROI)的角度分析资源稀缺性、天然气峰值与能源转型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历史产量的拟合度较高,整体走势符合Hubbert模型的“钟形曲线”规律。在天然气最终可采资源量保持现有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全口径天然气峰值产量为1967亿立方米,峰值年份约为2032年。(3)针对迅速上升的天然气进口依存度问题,构建了天然气供需安全指标体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天然气安全的关键因素进行识别。基于前述供需预测结果,2020年、2025年、2030年、2035年中国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将分别达到53%、60%、65%和72%。应该关注的是,天然气进口依存度仅仅是反映天然气供需安全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还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天然气供需安全水平。本文从供应、需求、进口三个方面选取15项指标衡量天然气供需安全状态,从中美比较的视角出发,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天然气供需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识别并测算综合评价分值。实证结果表明,自1992年以来中国天然气供需风险先是缓慢下降,而后到2005年出现逆转开始上升。而美国天然气供需风险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在缓慢上升中出现小幅波动。总体来看,中国的天然气供需风险大于美国。本文提出,天然气供需安全应该有两种内涵,一种是天然气需求与供给体系在天然气价格相对平稳波动的情况下,实现长期发展趋势上的稳定;另一种是天然气需求和供给体系能够对短期内的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迅速和及时地做出反应。本文将年度数据和月度数据相结合,对天然气供需安全的长期风险和短期风险进行衡量,拓展了天然气供需安全研究的方法思路。(4)把不同类型的非常规天然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以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办法,运用TOPSIS方法构建了非常规天然气产业投资评价模型,通过对现状分析和理论研究填补了非常规天然气投资选择综合评价实证研究领域的空白。增加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有助于抑制快速上升的天然气进口依存度,降低天然气供需风险。通过综合比较影响非常规天然气投资前景的各个因素可以发现,在不同的视角下,政府和企业对于非常规天然气投资开发优先次序的评价略有差异,综合考虑政府和企业的不同权重,非常规天然气产业投资的优先顺序依次为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气和天然气水合物。总的来看,在中国经济转型和能源转型同时加快的背景下,面对天然气需求增长快速而产量增长乏力的偏离趋势,天然气进口依存度持续上升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二、天然气进口量升至第一的国家而言,过度依赖进口天然气来满足国内需求,显然是存在长期“隐患”的。天然气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也是资本投机追逐的全球性大宗商品,在全球地缘经济政治复杂多变的格局下,中国应制定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境内外天然气勘探开发投资,尽可能延缓天然气依存度迅速上升的趋势,为推进能源转型过程中增强天然气自主保障能力争取时间和空间。

李佳[9](2019)在《中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研究 ——以中海油并购尼克森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跨国并购作为企业推进国际化经营、整合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手段,在1984年进入中国企业的视野。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弥补在本土运营中的不足,众多中国企业参与到跨国并购中,期望通过跨国并购克服在国际市场上的后进入者劣势,增强国际竞争力。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跨国并购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方式。企业在看到跨国并购带来的利好一面时,容易忽视其相伴而生的高风险。中国企业开展的跨国并购失败率高达80%。其中,只有20%的失败是由于并购前期的交易结构和交易策略不当,大部分失败是源于并购后期对目标企业的整合不到位。这主要归因于中国企业开展跨国并购起步晚,低估了并购整合阶段的高风险,同时缺乏成熟的整合经验和国际化管理理念。因此,企业贸然开展跨国并购,非但不会将激发其发展潜力激发,反而会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和资金压力。石油企业作为中国企业开展跨国并购的先驱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时所呈现的特点及问题。故而,我选择对中国石油企业涉及金额最大的跨国并购案进行分析——中海油并购尼克森,以期为日后中国石油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活动提供参考。

高搏[10](2018)在《低油价下中国钻井承包商海外工程技术服务的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全球经济呈现出复苏后劲不足,使得以原油为代表的资源类产品价格也缺乏持续上涨的动力,油价将长期在低位震荡运行。在油价低迷的新常态下,一方面,石油产业的上游勘探开发业务面临融资困难,有效投资不足,另一方面,主要原油消费国和产业的需求增长有限,石油产业已开启“冰河期”,从而导致作为油服核心板块的钻井业务严重衰退。从行业发展历程来看,油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全球性的运营能力,所以面对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空间有限,国外油服公司的进入,中国钻井承包商必须转变思路,走出国门,实施海外经营战略。中国钻井承包商海外经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进入海外经营“深水区”,必须要清醒认识和坚定决心,迎难而上,稳扎稳打,攻坚克难。中国钻井承包商需要充分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和全球石油工程服务行业新形势等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国际油服巨头整合步伐加快、成本增加、工作量萎缩、效益下降、资源国法律政治风险不确定性上升、洗钱等犯罪行为频发等挑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解决海外业务结构不合理、投资决策不严谨、风险控制意识不强等问题,加强潜力市场开拓,优化市场结构,深化公司体制管理改革,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海外工程技术服务的综合竞争实力。本文首先进行了相关理论研究,对低油价、危机战略理论及国际化经营理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进行了梳理,构建了中国钻井承包商海外工程技术服务的理论体系;然后阐述了海外钻井市场的现状,并预测了未来趋势;第三,运用竞争战略分析工具,深入剖析了低油价下中国钻井承包商海外工程技术服务面临的机会、威胁及优势、劣势,明确了海外工程技术服务的重要价值意义和企业内在动力;第四,以国外综合性跨国油服公司低油价应对策略为范例,分析了国外主要钻井承包商应对低油价措施及对中国钻井承包商的借鉴和参考作用;最后,提出了低油价下中国钻井承包商海外工程技术服务的对策建议。

二、2001年国内外石油市场形势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1年国内外石油市场形势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油气资源供给能力约束下未来中国煤炭资源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测度(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中国经济整体发展阶段的基本研判
3 国内外能源结构演进和发展脉络
    3.1 世界能源形势展望
    3.2 主要发达国家能源转型情况
        3.2.1 美国
        3.2.2 德国
        3.2.3 日本
    3.3 中国的能源演进路径与结构转型
4 国内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未来供应能力
    4.1 国际组织预测结果
    4.2 国内政策规划目标
5 海外能源供给基本态势
    5.1 总体概况
    5.2 液体燃料
    5.3 天然气
    5.4 煤炭
    5.5 可再生能源
6 供需平衡下国内煤炭资源的总量控制指标测度
    6.1 中国能源消费曲线的拟合
    6.2 相关参数的未来值预测
        6.2.1 人口总量(PT)
        6.2.2 国内生产总值(GDP)
        6.2.3 能源效率变化(τF)
    6.3 一次能源总需求预测结果
    6.4 煤炭资源总量控制指标的测算
        6.4.1 化石燃料能源总量
        6.4.2 石油、天然气的供给量
        6.4.3 煤炭净进口量
7 结束语

(2)油田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市场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油田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1.1 海外市场总体持续低位运行
    1.2 不同专业领域服务市场表现分化
    1.3 油服公司生产经营状况明显恶化
    1.4 中低端市场集中度下降,行业竞争加剧
2 油田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展望
    2.1 产业链市场利润再平衡
    2.2 行业资产结构再调整
    2.3 技术集成应用再升级
    2.4 数字技术驱动再加速
    2.5 业务转型再提速
3 对中国油服公司的几点建议
    3.1 树立“成本为王”理念,千方百计助力甲方降本增效
    3.2 重视单项技术创新,更要重视一体化综合性解决方案
    3.3 强化数据资产管理思维,加快推进数字化技术普及应用
    3.4 保持战略定力,适时探索新型接替业务

(3)国际原油价格短期预测模型、优化算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0 绪论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0.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0.3 本文研究思路和内容
1 预备知识
    1.1 标准的回归假定
    1.2 线性多元回归
    1.3 常微分方程的一些性质
    1.4 一般线性系统
    1.5 国内成品油市场
2 国际原油价格预测的双层随机整数规划模型研究及应用
    2.1 引言
    2.2 国际原油价格形成机制
    2.3 国际原油价格变化描述
    2.4 国际原油价格预测的双层随机整数规划及算法
    2.5 实证分析及应用
    2.6 小结
3 国际原油价格短期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算法及应用
    3.1 美元指数对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分析
    3.2 黄金价格对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分析
    3.3 道琼斯指数对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分析
    3.4 基于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因素的历史最佳相似时段模型算法
        3.4.1 历史最佳相似时段模型算法
        3.4.2 模型应用
    3.5 小结
4 国内柴油销售价格模型及优化算法
    4.1 引言
    4.2 国内柴油批发销量的离散线性时滞非齐次动力系统
    4.3 柴油批发销售价格调整策略的优化模型及性质
    4.4 柴油价格调整的优化算法
    4.5 应用实例
    4.6 小结
5 柴油销量离散线性时滞非齐动力系统的强稳定性
    5.1 柴油销量离散线性时滞非齐次动力系统
    5.2 线性变分系统
    5.3 非齐次线性变分系统的基本矩阵解
    5.4 柴油销量离散线性时滞非齐次动力系统的强稳定性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BS石油销售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石油企业战略研究现状
        1.2.2 国内石油企业战略研究现状
        1.2.3 相关文献综述评论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BS石油销售公司内部条件分析
    2.1 公司概况
        2.1.1 公司简介
        2.1.2 公司组织结构介绍
        2.1.3 公司业务发展现状介绍
    2.2 公司能力分析
        2.2.1 公司管理能力分析
        2.2.2 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2.2.3 公司市场营销能力分析
        2.2.4 公司企业文化分析
    2.3 公司核心竞争优势分析
        2.3.1 公司基本活动分析
        2.3.2 公司辅助活动分析
    2.4 公司劣势分析
        2.4.1 人力资源结构员工福利待遇不够完善
        2.4.2 财务资产能源安全风险较大
        2.4.3 营销组合创新性不够
        2.4.4 公司文化宣传不够
    2.5 公司内部条件分析结论
第三章 BS石油销售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公司宏观环境PEST分析
        3.1.1 公司政治环境分析
        3.1.2 公司经济环境分析
        3.1.3 公司社会环境分析
        3.1.4 公司技术环境分析
    3.2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3.2.1 国内石油销售企业发展态势
        3.2.2 国内石油销售模式环境演变
        3.2.3 国内石油销售模式创新
    3.3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3.3.1 现有企业的竞争能力
        3.3.2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3.3.3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3.3.4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3.3.5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3.6 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3.4 公司外部环境分析结论
第四章 BS石油销售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
    4.1 公司战略制定依据
        4.1.1 SWOT分析战略组合
        4.1.2 公司战略分析
    4.2 公司战略制定
        4.2.1 公司战略目标
        4.2.2 公司总体战略
        4.2.3 公司竞争战略
第五章 BS石油销售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
    5.1 一体化战略实施
    5.2 多元化战略实施
    5.3 竞争战略实施
第六章 BS石油销售公司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6.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6.3 加强营销体系建设
    6.4 加强信息化建设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5)S炼化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积极应对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变数和挑战
        1.1.2 破解老牌炼化企业生存发展难题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比较研究法
        1.3.3 问卷调查法
        1.3.4 访谈调查法
    1.4 分析工具
        1.4.1 PEST分析
        1.4.2 五力模型
        1.4.3 SWOT分析
        1.4.4 战略分析矩阵
    1.5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战略理论学派
        2.2.1 行业结构学派
        2.2.2 战略资源学派
        2.2.3 核心能力学派
    2.3 其他战略学派
        2.3.1 蓝海战略
        2.3.2 柔性战略
    2.4 炼油化工行业研究文献回顾
        2.4.1 关于石油石化产业整体发展战略相关研究情况
        2.4.2 关于炼油企业战略相关研究情况
        2.4.3 文献评价
第三章 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和法律力量
        3.1.2 经济力量
        3.1.3 社会
        3.1.4 技术
    3.2 公司微观环境分析
        3.2.1 行业总体状况分析
        3.2.2 行业五力分析
    3.3 外部机遇与挑战分析
        3.3.1 机遇
        3.3.2 挑战
    3.4 S炼化公司EFE矩阵分析
        3.4.1 关键因素权重的确定
        3.4.2 EFE矩阵关键因素量化评分
        3.4.3 EFE矩阵关键因素加权分数
第四章 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
    4.1 公司资源分析
        4.1.1 有形资源分析
        4.1.2 无形资源分析
        4.1.3 人力资源分析
    4.2 公司能力分析
        4.2.1 基本能力分析
        4.2.2 核心能力分析
    4.3 S炼化公司优势与劣势
        4.3.1 主要优势
        4.3.2 主要劣势
    4.4 S炼化公司IFE矩阵分析
        4.4.1 关键因素及其权重的确定
        4.4.2 IFE矩阵关键因素量化评分
        4.4.3 IFE矩阵关键因素加权分数
第五章 战略分析与选择
    5.1 S炼化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5.1.1 发展战略类型
        5.1.2 QSPM矩阵分析
    5.2 S炼化公司竞争战略选择
        5.2.1 集团公司战略分析
        5.2.2 备选竞争战略可行性分析
    5.3 竞争战略的确定
第六章 战略实施与保障
    6.1 战略实施
        6.1.1 产品结构差异化
        6.1.2 生产组织差异化
        6.1.3 人员队伍差异化
    6.2 战略保障措施
        6.2.1 夯实HSSE基础,落实依法合规生产
        6.2.2 坚持苦练内功,深挖现有资产创效潜能
        6.2.3 促进效率提升,持续推动管理系统高效、顺畅运转
        6.2.4 增强业务本领,着力提升业务可靠性
        6.2.5 抓好规划设计,有序实现转型升级
        6.2.6 发挥政治优势,强化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6.2.7 用好内外两种资源,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致谢

(6)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研究述评
    2.2 原油价格影响股票市场的相关理论和传导机制
    2.3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原油与股票市场关系中的作用机理
    2.4 分析框架
    2.5 本章小结
3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的动态影响
    3.1 问题的提出
    3.2 变量选择与数据描述
    3.3 TVP-SVAR-SV模型构建
    3.4 国际油价冲击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综合股市收益的动态影响
    3.5 国际油价冲击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行业股市收益的动态影响
    3.6 稳健性检验
    3.7 本章小结
4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国际原油价格冲击与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溢出效应
    4.1 问题的提出
    4.2 波动溢出指数模型构建
    4.3 数据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4.4 国际油价冲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综合股市波动的溢出效应分析
    4.5 国际油价冲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行业股市波动的溢出效应分析
    4.6 稳健性检验
    4.7 本章小结
5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国际原油市场与中国股票市场长期动态相关性分析
    5.1 问题的提出
    5.2 DCC-MIDAS模型构建
    5.3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原油与综合股市长期动态相关性的影响
    5.4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原油与行业股市长期动态相关性的影响
    5.5 稳健性检验
    5.6 本章小结
6 政策建议
    6.1 政策制定者层面
    6.2 市场投资者层面
    6.3 金融监管者层面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1.3 石油经营合作模式研究综述
        1.3.1 关于石油企业“一体化”经营研究
        1.3.2 关于石油产业“一体化”价值增值研究
        1.3.3 关于石油产业“一体化”合作研究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内容
        1.4.2 科学问题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预期创新成果
2 理论基础
    2.1 经济学理论
        2.1.1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
        2.1.2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2.2 管理学相关理论
        2.2.1 企业能力理论:企业核心能力在于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2.2.2 内部市场理论:市场机制与企业机制的融合
    2.3 本章小结
3 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发展现状与问题
    3.1 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发展历程
        3.1.1 第一阶段:巩固基础阶段(1993-1996年)
        3.1.2 第二阶段:探索发展阶段(1997-2002年)
        3.1.3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03-2008年)
        3.1.4 第四阶段:成熟完善阶段(2009年至今)
    3.2 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发展现状
        3.2.1 中非石油贸易总量不断提升
        3.2.2 合作范围不断扩展
        3.2.3 合作主体日趋多元
        3.2.4 合作方式逐步优化
    3.3 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取得成效
        3.3.1 保障我国石油能源安全
        3.3.2 提升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
        3.3.3 有效推动国家战略建设
        3.3.4 促进非洲经济社会发展
    3.4 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存在问题
        3.4.1 缺乏从整体层面的统筹考虑
        3.4.2 对非洲“一体化”投资环境研判不足
        3.4.3 主导企业的“一体化”带动能力有待提高
        3.4.4 “一体化”协同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3.4.5 “一体化”发展推进有待平衡
        3.4.6 企业“一体化”经营管理还需提高
        3.4.7 相关配套服务支撑尚显不足
    3.5 本章小结
4 石油产业“一体化”经营合作国际经验借鉴
    4.1 发达国家石油产业“一体化”发展路径
    4.2 发达国家石油产业“一体化”主要经验
        4.2.1 兼并重组是“一体化”主要途径
        4.2.2 持续加大后向“一体化”的投入
        4.2.3 不断拓展前向“一体化”的深度
        4.2.4 强调地域差异区别实施“一体化”策略
        4.2.5 建立与“一体化”经营配套的管理体系
        4.2.6 石油资源国积极开展“一体化”经营
    4.3 对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的启示
        4.3.1 进一步加强中国石油企业“一体化”经营能力
        4.3.2 持续发挥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优势
        4.3.3 注重提高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水平
        4.3.4 加强非洲重点国家“一体化”合作推广策略分析
        4.3.5 重视“一体化”经营合作中规模与效益的平衡
    4.4 本章小结
5 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环境分析
    5.1 存在机遇
        5.1.1 非洲石油资源储量丰富
        5.1.2 油企竞争转为供应链“一体化”竞争
        5.1.3 中非经贸合作区不断发展
        5.1.4 “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非合作
    5.2 面临挑战
        5.2.1 东道国监管要求日益提高
        5.2.2 发达国家强化非洲石油战略
        5.2.3 非洲资源国非市场风险增加
    5.3 本章小结
6 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
    6.1 指标体系构建概述及依据
        6.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6.1.2 指标筛选依据
        6.1.3 定量化处理
        6.1.4 两层指标体系
    6.2 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六要素指标体系
        6.2.1 “六要素”指标体系
        6.2.2 具体指标解释
    6.3 非洲重点国家“六要素”指标分析
        6.3.1 东道国石油资源禀赋条件
        6.3.2 中非产业合作基础
        6.3.3 东道国外向型经济依存度
        6.3.4 中非双边合作机制
        6.3.5 东道国监管政策环境
        6.3.6 东道国经营合作风险
    6.4 基于因子分析的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综合评价
        6.4.1 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6.4.2 样本及指标选取
        6.4.3 “一体化”经营合作综合评价的因子分析
    6.5 重点国家推广策略分析
        6.5.1 莫桑比克
        6.5.2 坦桑尼亚
        6.5.3 乌干达
    6.6 本章小结
7 进一步完善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模式及保障措施
    7.1 构建新时期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体系
        7.1.1 总体目标
        7.1.2 构建原则
        7.1.3 基本架构
    7.2 推动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的保障措施
        7.2.1 国家层面的政策建议
        7.2.2 企业层面的发展建议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和亮点
    8.2 存在不足与今后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能源转型视角下中国天然气供需及其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世界天然气供需及安全形势
        1.1.2 中国天然气供需及安全形势
    1.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2.1 研究方法
        1.2.2 技术路线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
        2.1.1 经济增长的能源要素
        2.1.2 经济转型与能源转型
        2.1.3 能源转型的驱动因素
    2.2 天然气供给和需求
        2.2.1 供需基本理论
        2.2.2 能源转型影响天然气供需的机理
        2.2.3 天然气供给和需求相关研究
    2.3 天然气安全
        2.3.1 安全天然气的内涵
        2.3.2 天然气安全相关研究
3 能源转型视角下中国天然气需求预测研究
    3.1 理论分析和研究思路
    3.2 基于协整模型的能源需求总量预测
        3.2.1 模型设定
        3.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3.2.3 协整检验
        3.2.4 预测结果分析
    3.3 基于结构化模型的能源需求结构预测
        3.3.1 模型设定
        3.3.2 数据来源及处理
        3.3.3 马尔科夫模型预测结果
        3.3.4 隐马尔科夫模型预测结果
        3.3.5 两种模型预测结果比较
    3.4 中国天然气预测需求量综合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油气峰值理论的中国天然气产量预测
    4.1 理论分析和研究思路
    4.2 模型和方法
        4.2.1 模型设定
        4.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4.2.3 情景假设
    4.3 天然气峰值预测实证结果
        4.3.1 不同情况下的结果比较
        4.3.2 日益扩大的天然气供需缺口
    4.4 从能源投资回报值视角分析天然气峰值
        4.4.1 能源投资回报值:一个微观视角
        4.4.2 能源投资回报值的比较
        4.4.3 能源投资回报值与天然气峰值
    4.5 本章小结
5 中国天然气供需安全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理论分析和研究思路
    5.2 模型和方法
        5.2.1 指标体系构建
        5.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5.2.3 主成分分析方法
    5.3 以中国数据实证研究为例
        5.3.1 趋势性指标
        5.3.2 波动性指标
    5.4 进一步研究:中美两国实证比较
        5.4.1 对标国家的选择和分析
        5.4.2 两国天然气供需安全指标比较
        5.4.3 实证结果比较
    5.5 本章小结
6 中国非常规天然气产业投资选择的综合比较
    6.1 理论分析和研究思路
    6.2 模型和方法
    6.3 指标设定及数据分析
        6.3.1 资源潜力
        6.3.2 技术经济
        6.3.3 产业发展
        6.3.4 生态环境
    6.4 实证结果及分析
        6.4.1 不同视角权重计算与分析
        6.4.2 以企业视角综合评价为例
        6.4.3 三种情景下评价结果
    6.5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和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供给侧措施
        7.2.2 需求侧措施
        7.2.3 体制机制改革
        7.2.4 金融市场措施
附录A 论文相关基础数据
附录B 论文相关程序代码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9)中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研究 ——以中海油并购尼克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
    四、论文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跨国并购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
        二、比较优势理论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四、内部化理论
        五、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六、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七、技术创新新产业升级理论
    第二节 跨国并购动因的理论分析
        一、企业价值低估论理论
        二、交易费用理论
        三、资源利用理论
        四、市场势力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石油企业跨国并购发展历程及特点
    第一节 国际石油企业跨国并购发展历程及趋势
        一、国际石油企业跨国并购发展历程
        二、国际石油企业跨国并购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二节 中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发展历程及特点
        一、中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发展历程
        二、中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特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海油并购尼克森的案例回顾
    第一节 并购双方概况及并购背景
        一、并购双方概况
        二、并购背景
    第二节 并购过程回顾
    第三节 并购动因分析
        一、满足国家能源需求
        二、抵御油价波动风险
        三、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四、丰富资产组合
    第四节 并购策略分析
        一、目标企业选择
        二、目标企业定价
        三、并购融资方式
        四、并购支付方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海油并购尼克森的绩效分析
    第一节 财务指标分析
        一、盈利能力
        二、营运能力
        三、偿债能力
        四、成长能力
    第二节 非财务指标分析
        一、产储量
        二、创新与科学技术成果
        三、社会贡献
    第三节 并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定价突破市场预计
        二、支付方式单一
        三、资产整合效果欠缺
        四、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第四节 并购所得的经验分析
        一、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
        二、选择恰当并购时机
        三、持续全面跟踪和公关
        四、选择合理融资方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海油并购尼克森对中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的启示
    第一节 国家层面
        一、创造友好外部条件
        二、创造良好内部条件
        三、强调企业商业性质,淡化其国家色彩
    第二节 企业层面
        一、进行细致的项目评估
        二、制定灵活的并购方案
        三、提高后期整合能力
        四、增强环境风险防范意识
        五、培养国际化人才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低油价下中国钻井承包商海外工程技术服务的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
        1.5.1 论文结构
        1.5.2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理论概述
    2.1 低油价相关论述
    2.2 危机管理相关理论
    2.3 国际化战略相关理论
        2.3.1 垄断优势论
        2.3.2 市场内部化理论
        2.3.3 战略管理理论
第3章 国际钻井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
    3.1 低油价下国际钻井市场现状
    3.2 国际市场主要钻井承包商简述
        3.2.1 schlumberger简述
        3.2.2 halliborton简述
        3.2.3 Baker Huges简述
        3.2.4 Weatherford简述
        3.2.5 长城钻探(GWDC)简述
        3.2.6 川庆钻探简述
        3.2.7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述
        3.2.8 中曼(ZPEC)简述
        3.2.9 海隆(hilong)简述
    3.3 国际钻井市场需求复苏
    3.4 国际钻井市场价格回升
第4章 中国钻井承包商海外工程技术服务优劣势分析
    4.1 中国钻井承包商的海外经营现状
    4.2 中国钻井承包商海外工程技术服务PEST分析
        4.2.1 政治因素分析
        4.2.2 经济因素分析
        4.2.3 社会因素分析
        4.2.4 技术因素分析
    4.3 中国钻井承包商海外工程技术服务SWOT分析
第5章 国外主要钻井承包商应对低油价措施及启示
    5.1 国外主要钻井承包商应对低油价的措施
        5.1.1 主动降低服务价格,创新一体化服务模式
        5.1.2 持有充足现金流,大力削减成本开支
        5.1.3 注重科技创新,以核心技术引领市场方向
        5.1.4 完善业务链,国际并购进程加快
        5.1.5 改变传统合同模式,合作共赢
        5.1.6 通过技术手段降本增效,提升市场竞争力
    5.2 国外主要钻井承包商应对低油价的经验及启示
第6章 低油价下中国钻井承包商海外工程技术服务的对策建议
    6.1 明确海外经营战略,增强国际竞争力
    6.2 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6.3 完善风控体系,加强风险管理
    6.4 完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推进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6.5 合理规划,加强潜力市场开拓,优化市场结构
    6.6 增加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
    6.7 深化公司体制管理改革,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2001年国内外石油市场形势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油气资源供给能力约束下未来中国煤炭资源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测度[J]. 周吉光,张举钢,丁欣,吴文盛,刘格云,陈安国,乔洁.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0(06)
  • [2]油田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市场现状与展望[J]. 余本善,任惠琴. 国际石油经济, 2020(09)
  • [3]国际原油价格短期预测模型、优化算法及应用[D]. 董振宇.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1)
  • [4]BS石油销售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蒋璇. 广西大学, 2020(07)
  • [5]S炼化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张智玮.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7)
  • [6]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D]. 刘振华.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7]中非石油“一体化”经营合作综合评价研究[D]. 林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8]能源转型视角下中国天然气供需及其安全研究[D]. 谢明华. 中央财经大学, 2019(08)
  • [9]中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研究 ——以中海油并购尼克森为例[D]. 李佳.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10]低油价下中国钻井承包商海外工程技术服务的管理策略研究[D]. 高搏.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7)

标签:;  ;  ;  ;  ;  

2001年国内外石油市场形势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