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京亚葡萄设施栽培早实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胡容平[1](2020)在《围棚及钾肥对避雨栽培葡萄萌芽及果实高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早夏无核’(Vitis vinifera L.×V.labruscana L.)葡萄是三倍体‘夏黑’(V.vinifera L.×V.labruscana L.)葡萄的极早熟芽变品种,属欧美杂交种,果皮紫黑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其丰产性、生长势、抗病性等性状与‘夏黑’葡萄相似,比‘夏黑’葡萄成熟期提早10-15 d,市场优势明显。本研究以四川地区(高温高湿寡日照地区)避雨设施栽培的‘早夏无核’葡萄为试材,系统研究了围棚处理棚内各生态因子的变化及其促进葡萄提早萌发的机理,分析了不同围棚处理对叶片抗氧化系统和糖代谢的影响,比较了不同钾肥种类和施用量对葡萄果实品质形成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1月1日-10日围棚后立即灌水8-10 t/667 m2,围棚10 d和20 d后再分别灌水3 t/667 m2,可使棚内温度分别稳定在8.0-11.2℃、9.4-15.1℃,湿度分别稳定在64.2%-81.7%、79.1%-90.6%。围棚处理会显着降低棚内光照强度,随着天膜使用年限的增加,每年光照强度降低4.9-9.1%,天膜使用1-3年棚内光照强度不同时段降幅达498-3034 lx,但成熟期仅相差1 d左右,且产量、品质与不围棚均无显着差异。(2)围棚处理显着提高了葡萄冬芽萌发过程中IAA、GA3和ZT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含量分别由休眠期的0.31、0.58和0.14μg/g增加到萌芽期的0.71-0.74μg/g、1.57-1.61μg/g和0.38-0.40μg/g,分别较不围棚增加0.09-0.12μg/g、0.25-0.29μg/g和0.06-0.08μg/g。此过程中ABA含量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由休眠期1.62μg/g降低到0.48-0.50μg/g,较不围棚降低0.23-0.25μg/g。因此,围棚技术显着提前了萌芽时间,葡萄萌芽期比不围棚提早10-35 d、开花期提早6-29 d、成熟期提早3-25 d。但围棚过早(12月20日),早期温度过低,萌芽不整齐,果实成熟期不集中且产量降低47-65 kg/667 m2;围棚过晚(1月20日)与不围棚物候期差异不显着,二者均与市场集中供应期冲突,经济效益提高不显着。1月1日-10日围棚成熟期提前16-18 d,于6月中下旬成熟,正处于葡萄市场需求空档期,效益增加10324-10814元/667 m2。(3)围棚处理与不围棚葡萄叶片SOD、P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均在5月20日-6月24日之间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6月上旬达到最大值,MDA含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围棚处理的葡萄嫩叶、功能叶和老叶抗氧化酶活性较不围棚有不同程度提高,且对其影响为:嫩叶>功能叶>老叶。(4)围棚处理与不围棚葡萄叶片的糖代谢酶活性在5月20日-6月24日之间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围棚处理较不围棚提前一周左右升至最高值。同一时期,围棚处理叶片糖代谢酶活性在6月上旬之前显着高于不围棚,之后不同程度低于不围棚,对其影响1月1日围棚>1月20日围棚>不围棚。1月1日围棚在6月上旬之前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分别比不围棚显着提高了55.25%-58.85%、38.26%-91.04%、26.91%-74.29%、5.56%-8.01%,之后分别显着降低了4.80%-17.27%、10.83%-20.91%、17.77%-42.19%、10.96%-17.22%。(5)按照钾离子等量原则,进行了钾肥种类筛选比较试验,发现相较于在‘早夏无核’葡萄果实成熟期前施用氮磷钾(10:10:40)复合肥和硝酸钾,施用硫酸钾显着提高了果实着色整齐度和内在品质等。通过硫酸钾施用量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发现,随着硫酸钾施用量的增加,葡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总糖含量、糖酸比、锦葵色素含量(果皮)、飞燕草色素含量(果皮)、鞣花酸含量、槲皮苷含量、叶酸含量、维生素b1含量、酸性转化酶活性、中性转化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现显着上升,但施用超过55 kg/667 m2硫酸钾后不再显着增加。葡萄果实芍药色素含量(果皮)、牵牛花色素含量(果皮)、矢车菊素含量(果皮)、锦葵色素含量(果肉)、琥珀酸含量、酒石酸含量、柠檬酸含量、维生素b1含量和蔗糖合成酶活性随施用硫酸钾施用量增加呈现显着增加,但施用超过60 kg/667 m2硫酸钾后不再显着增加。葡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矢车菊素含量(果肉)、芦丁含量和没食子酸含量随施用硫酸钾施用量增加呈现显着减少,但施用超过55 kg/667 m2硫酸钾后不再显着减少。葡萄果实芍药色素含量(果肉)、儿茶酸含量和苹果酸含量随施用硫酸钾施用量增加呈现显着降低,但施用超过60 kg/667 m2硫酸钾后不再显着减少。综上,在1月1日至10日围棚,立即灌水8-10 t/667 m2,于果实成熟前40 d、30 d、20 d施入共55 kg/667 m2硫酸钾是葡萄围棚促早的最佳生产措施,本研究结果对四川地区葡萄高质量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崔亚欣[2](2019)在《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文中认为果树设施栽培作为果树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对提高果树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明显效果。本文通过数据收集、实地走访等形式对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关对策。长治县设施果树栽培总面积为17.32 hm2,主要分布在韩店、苏店、郝家庄、八义、东和、北呈和振兴新区7个乡镇(区),栽培方式主要有促成栽培和延迟栽培两种。设施类型有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现代温室3种,其中日光温室面积占比较大,发展也最快。设施栽培的树种有油桃、葡萄、草莓、枣和樱桃,其中,油桃种植面积最大,樱桃种植面积最小。樱桃的设施栽培平均售价最高,为80元/kg,平均售价最低的是油桃,为12元/kg。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存在分布过于零散、规模化程度低、设施结构不合理、栽培技术不到位等诸多问题,针对问题,本文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了推进设施果树区域化发展、优化果树设施栽培结构、推广果树设施栽培新技术等发展建议,为今后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李贵平,王建国,高素峰,李侠[3](2009)在《葡萄设施栽培丰产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通过葡萄保护设施栽培管理试验,提出了保护地葡萄设施栽培连年丰产的技术措施。
冯殿齐[4](2008)在《设施果树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就设施栽培条件下杏、桃、樱桃、葡萄、李子的需冷量、光合特性展开系统深入研究;同时根据十多年来的杏树设施栽培的试验研究成果,制定出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旨在解决设施栽培中的适时扣棚、补光、补充二氧化碳等重点和难点问题,为设施果树的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应用花枝水培、盆栽试验等方法,确定出杏、樱桃不同品种的自然休眠结束期,依此为基础,根据0-7.2℃模型,结合当地气象资料,测算出2个树种不同品种的需冷量,樱桃需冷量为1100—1280,杏的为860—910小时。这为各地科学合理地确定适宜扣棚时间提供了依据。系统地对杏、桃、樱桃、李子、葡萄在保护地条件下的光合性能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保护地果树的日变化规律,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找出了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因子是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测算出5个树种13个品种的光与二氧化碳的饱和点、补偿点。杏的光饱和点在840—1500μmol.m-2.s-1间,光补偿点在40—110μmol.m-2.s-1间;杏的CO2饱和点在1000—1600μl.l-1间,多为1200μl.l-1;补偿点在60—90μl.l-1间。葡萄的光饱和点为840—1140μmol.m-2.s-1,光补偿点为175.9—209.2μmol.m-2.s-1 ;葡萄的CO2饱和点为980—1515μL.L-1,补偿点为52—250μL.L-1。早美丽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分别为1620、280 umol.m-2.s-1;红美丽的分别为2000μmol.m-2.s-1和192 umol.m-2.s-1樱桃的光饱和点为978-1036μmol.m-2.s-1,光补偿点为40-200μmol.m-2.s-1;CO2饱和点为840-978μL.L-1,补偿点为24-39μL.L-1。早露蟠桃光饱和点、补偿点分别为860 umol.m-2.s-1、103.2 umol.m-2.s-1制定了杏树保护地丰产栽培技术规程,该规程主要包括保护地选择、设施建造、建园及管理、微环境调控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内容。标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其内容细致、全面,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标准中规定的技术易于掌握和操作,易于推广和应用。
王旭[5](2005)在《鲜食欧亚种葡萄引种筛选及增效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首次运用量化指标对葡萄品种进行引种筛选。以引种到湘潭地区栽培的奥古斯特、京玉、优无核等14个欧亚种葡萄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参试品种生物学特性观察和经济性状调查实验,根据它们在引种地的综合表现,结合多维价值理论的评定方法从生长特性、果实性状、丰产性、耐贮性和抗病性等5个方面进行量化评定,筛选出适合于湘潭及其周边地区的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栽培的欧亚种葡萄品种,也为南方其他省份的引种提供科学的依据。筛选结果为:早熟品种优无核,中熟品种秦龙大穗和粉红亚都蜜,晚熟品种大粒红无核,可在当地大力推广;适当地发展维多利亚、京玉、里扎马特、秦龙大穗、美人指、红地球等品种的栽培。 在引种筛选的基础上,对京玉葡萄进行膨大剂处理研究,对里扎马特、美人指葡萄的环剥技术研究和里扎马特葡萄、奥古斯特葡萄、大粒红无核葡萄、优无核葡萄病害综合防治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京玉葡萄果实生长曲线呈明显的双S形。经膨大剂处理的京玉葡萄的单果重、穗重、果粒的纵横径显着增加。膨大剂以花后10~15d15~20ppm的使用效果较好。 环剥处理结果表明对环剥葡萄的纵径、横径、单果重、穗重的增加以盛花后20d环剥效果最好。为提早成熟时间则以花后30d环剥效果最好。此外环剥对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果枝率,提高果农收入,果粒上色、提早成熟均有一定的作用。 在对葡萄病害综合防治研究中发现:避雨栽培能明显减少欧亚种葡萄叶、果病害的发生;辅以套袋对减少果穗病害发生效果更为明显。通过避雨条件下黑痘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壮树发病轻,弱树发病重;起垄地发病轻,低洼潮湿地发病重;“V”形架栽植较篱架发病轻。在展叶前进行杀菌处理得出:休眠期5波镁度石硫合剂+伤流期1波镁度石硫合剂处理效果最好。 在对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可以提高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此外对减少农药的残留、进行绿色食品生产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李颖岳[6](2005)在《引进台湾青枣品种设施栽培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将台湾青枣多个品种引种至辽宁省朝阳市和北京市昌平区进行设施栽培对比试验,通过对各品种生物学习性、光合特性、叶片营养、花粉生物学、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等方面的试验、测定、分析以及良种繁育和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选择出了适合我国北方地区设施栽培的台湾青枣品种以及配套的栽培管理措施和良种繁育途径。研究表明: (1) 台湾青枣大部分品种能够在北方设施中正常生长、开花、结实,没有发现严重病虫害,能够保持原有的特点;可以作为新的果树资源在北方进行设施栽培利用,引种已基本成功。并且台湾青枣在北方设施栽培措施比较简单,适合于向广大农民群众推广。(2) 结合各项指标综合评价认为品种“高朗一号”、“五千种’’、“大世界”、“脆蜜”、“蜜枣”各方面综合表现良好,可以在北方地区进行设施栽培;品种“黄冠”、“碧云”各方面表现较差,不适于进行北方设施栽培;“泰国蜜枣”、“福枣”、“肉龙”、“缅甸”几个品种在各方面的表现有优有劣,可以在今后进一步试验观察和选择。(3) 北方设施栽培中的管理措施非常重要。主干更新是保证台湾青枣在设施内正常生长和提高果实产量、品质的重要措施,每年3月底至4月进行主干更新,适宜高度为树体距地面30cm左右;修剪能够调整树形、促进生长和结果,当二次枝条长至80cm时即需要进行修剪,打掉顶芽以促进侧芽的生长;台湾青枣对Mg元素需求量大,需要在9月至11月的开花结果期内叶片喷施0.5%的硫酸镁补充Mg元素;花期喷施15mg/L的赤霉素和环剥都能显着提高坐果数。(4) 台湾青枣花粉萌发率测定的适宜条件为含琼脂1%、蔗糖15%、硼酸0.02%的培养基,温度为30—32℃。综合花粉萌发率、畸形率、花粉数量等指标,育性较好的品种为“大世界”、“脆蜜”、“肉龙”、“缅甸”、“高朗一号”。(5) 台湾青枣适宜嫁接繁殖,以野生毛叶枣种子播种苗为砧木,播种前必须浸种,带壳浸种60小时以上。采用合适的播种育苗方法,种子萌发率可达80%以上。北方最佳嫁接时间是温度较高的7月至8月,插皮接是台湾青枣最为适用的嫁接方法,砧木粗度最好达1cm以上,至少也应达到0.6-0.8cm,接穗应是一年生以上枝条,条件适合嫁接成活率可达90%以上。(6) 台湾青枣果实大、品质优良,与北方原有枣树相比较,其花粉的萌发率较高,花粉量大,贮藏性能较好,可以尝试作为杂交亲本与北方原有的枣树优良品种进行杂交育种。
牟德生[7](2004)在《葡萄油桃杏日光温室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对葡萄油桃杏目光温室栽培品种比较试验,不同授粉方式对油桃杏坐果率的影响,葡萄、油桃、杏品种的需冷量揭帘升温时间以及多效唑在油桃、杏抑制新梢生长、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明显效果,同时对葡萄、油桃、杏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研究结果如下:1、对引进的6个葡萄品种、3个油桃品种、3个杏品种在日光温室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京秀、京亚、乍娜目光温室栽培的综合性状优于紫珍香、选拔巨峰、红井川,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紫珍香、选拔巨峰次之,红井川成熟较晚,且落花落果严重,不宜在目光温室栽培;曙光、华光的果形及外表光洁度均优于露地,艳光稍差,温室栽培以华光果品最优,商品率高,曙光次之,艳光果形对称性稍差,畸形果相对较多,果缺乏光泽,金太阳果实较好,果面光洁、外观美丽、品质上等,较凯特早熟、凯特果特大、有香气品质上等,成熟较金太阳迟,早红试管杏,着色早,色彩艳丽。2、通过对油桃、杏不同授粉方式试验,结果表明,5种授粉方式较对照不授粉极显着地提高了坐果率,人工点粉效果最好,但费工费时,撒粉、喷粉和鸡毛掸滚动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但效果不如人工点粉,放蜂效果不错,尤其在树冠相连接造成人工授粉不易操作时授粉比较合适。3、通过对葡萄、油桃、杏需冷量研究,经测算,京亚、京秀的需冷量均为1250h,揭帘升温时间在1月5日,乍娜需冷量为1280h,揭帘升温时间为1月10日左右,紫珍香需冷量为1300h,揭帘升温时间为1月中旬,选拔巨峰需冷量为1600h,揭帘升温时间在1月中旬,里扎马特需冷量为1520h,揭帘升温时间在1月下旬左右,红地球需冷量为1820h,揭帘升温时间在2月初为宣。华光、艳光的需冷量均为770h,揭帘升温时间在12月20日,曙光的需冷量在790h,揭帘升温时间均为12月25日左右。早红试管杏的需冷量为750h,揭帘升温时间在12月25日,金太阳的需冷量为790h,揭帘升温时间在12月30日。凯特的需冷量为900h,揭帘升温时间在1月5日左右。4、通过多效唑在油桃、杏日光温室栽培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以300 mg/kg、350 mg/kg处理油桃效果较好,多效唑在一个浓度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可有效达到控冠促花的目的,但超过一定浓度范围,就会使油桃停长,甚至死亡,多效唑以150 mg/kg、200 mg/kg处理时,第一年可达到控冠促花的目的,但是第二年树体受到过强的抑制,出现早衰现象。而以450 mg/kg、400 mg/kg处理,用量过少、效果较差。杏树对多效唑较油桃不太敏感,杏树以250 mg/kg、300 mg/kg处理效果最好,多效唑150 mg/kg~450 mg/kg处理,单株平均总花数均高出对照,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坐果率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均高于对照,平均单果重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宋仁平[8](2004)在《枣(Ziziphus jujuba Mill.)产品质量等级划分的理论依据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枣生产国和唯一的枣产品出口国。随着枣产业的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国内外贸易活动需要一种通用的交易语言—与国际接轨的枣产品分级标准。因此,制定合理的枣产品质量等级标准,使枣果生产商品化、标准化,对提高整个枣产业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解决产品质量争端,促进国内外贸易活动,提高促进购销效率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试验以优良鲜食品种冬枣和制干品种金丝小枣、无核小枣、赞皇大枣、行唐大枣、婆枣、圆铃枣、内黄扁核酸、新疆灰枣、阜平大枣为试材,以冬枣主产区和金丝小枣主产区进行调查的结果为基础,探索了冬枣的外观指标—果实大小在不同管理水平枣园中的分布情况,对冬枣主产区目前的分级状况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较合理的各等级枣产品的规格,为枣产品质量等级的判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直观、明了、可行性强的实际操作依据。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冬枣的另一外观指标着色面积进行了分析,综合枣果品质与贮藏性的关系,确定了既能保证枣果品质又利于贮藏的着色面积。对枣产品的缺陷果进行了统计,确定了各类型缺陷果的容许度,并对枣产品的理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 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随采后天数的增加、等级的降低、着色面积的减少呈下降趋势。 2 果肉硬度随等级的降低呈上升趋势,随着色面积的增加基本上呈下降趋势。 3 可食率随等级的降低略呈下降趋势,随着色面积的增加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变化,管理水平高的可食率略高。但差别不大。 4 含水率随等级的降低、着色面积的增加与管理水平的下降呈下降趋势。 5 可溶性总糖的含量随等级的增加、着色面积的增加和管理水平的降低呈上升趋势,其中可溶性总糖与蔗糖的变化趋势一致,还原糖变化较小。 6 在不同等级的冬枣中,等外果的含酸量最高,其次为特级果,二级果含酸量最低;在不同着色面积的冬枣中,全青果含酸量最高,其次为二分之一着色果,有红晕果含酸量最低;在不同管理水平的枣园中,管理水平高的枣园中的冬枣的含酸量最低,管理中等和管理较差的枣园中冬枣的含酸量相近,相对较高。 7 在不同等级的冬枣中,一级果的糖酸比最高;在不同着色面积的冬枣中,全红果的糖酸比最高;在不同管理水平的枣园中,管理水平较差的枣园中的冬枣的糖酸比最高。 8 在不同等级的冬枣中,特级果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在不同着色面积的冬枣中,全红果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在不同管理水平的枣园中,管理好的枣园中冬枣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 9红枣的单果重按概率分级法分为5级;金丝小枣和无核小枣的含水量定为低于28%,大枣的含水量定为低于25%;红枣的可食率与含糖量定为大于测定的最低值;红枣的含酸量定为小于测定的最高值。
宋仁平,毛永民,申莲英,鹿金颖,马庆华,李鹏丽[9](2003)在《果树设施栽培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对国内外果树设施栽培的研究成果作了综述。主要内容包括果树设施栽培的形式 ,适宜的树种、品种 ,设施栽培的方法和利用 ;并对目前果树设施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罗春香,马光跃,朱玫,陈红玉,王小原[10](2001)在《我国葡萄设施栽培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认为设施栽培已成为果树栽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葡萄则被认为是最具设施栽培价值的树种之一。综述了中国葡萄设施栽培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新进展 ,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
二、京亚葡萄设施栽培早实丰产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京亚葡萄设施栽培早实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围棚及钾肥对避雨栽培葡萄萌芽及果实高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葡萄设施栽培概况 |
1.2.1 葡萄设施栽培概念 |
1.2.2 国内外设施葡萄发展概况 |
1.2.3 葡萄设施栽培类型 |
1.2.4 葡萄设施栽培作用 |
1.2.5 葡萄设施方式 |
1.2.6 设施环境因子调控 |
1.2.7 葡萄设施栽培效果 |
1.2.8 葡萄设施栽培主要方法 |
1.3 设施栽培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
1.3.1 打破葡萄休眠 |
1.3.2 提早或延迟葡萄成熟期 |
1.3.3 提高葡萄产量 |
1.3.4 防治葡萄病虫鸟害 |
1.3.5 改善葡萄栽培环境 |
1.4 葡萄的钾营养研究概况 |
1.4.1 钾在土壤与植物中分布 |
1.4.2 钾元素主要生理代谢功能 |
1.4.3 钾元素提高光合作用 |
1.4.4 钾元素促进酶的活化 |
1.4.5 钾在葡萄果实中的积累 |
1.5 葡萄果实品质研究进展 |
1.5.1 葡萄果实品质 |
1.5.2 葡萄果实外观品质 |
1.5.3 葡萄果实内在品质 |
1.5.4 提高葡萄果实品质的农业措施及其机理 |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
2.1 技术路线 |
2.2 研究内容 |
第三章 围棚措施对葡萄萌芽、物候期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概况 |
3.1.2 试验材料 |
3.1.3 试验设计 |
3.1.4 指标测定方法 |
3.1.5 数据统计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处理对葡萄萌芽前棚内温湿度的变化影响 |
3.2.2 不同处理对葡萄冬芽萌发的影响 |
3.2.3 不同处理对葡萄开花期光照强度变化的影响 |
3.2.4 不同处理对葡萄果实生长发育物候期的影响 |
3.2.5 不同处理对葡萄品质的影响 |
3.2.6 不同处理对葡萄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棚内温湿度及内源激素调控对葡萄萌芽的影响 |
3.3.2 围棚促早处理对开花期棚内光照强度及葡萄结果的影响 |
3.3.3 围棚促早处理对葡萄物候期、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
第四章 不同围棚时间对葡萄叶片抗氧化酶及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地概况 |
4.1.2 试验材料 |
4.1.3 试验设计 |
4.1.4 指标测定方法 |
4.1.5 数据统计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围棚时间对葡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
4.2.2 不同围棚时间对葡萄叶片糖代谢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围棚促早对葡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3.2 围棚促早对葡萄叶片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五章 钾肥种类及施用量对葡萄果实高品质形成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地概况 |
5.1.2 试验材料 |
5.1.3 试验设计 |
5.1.4 指标测定方法 |
5.1.5 数据统计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钾肥种类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5.2.2 硫酸钾施用量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5.2.3 硫酸钾施用量对葡萄果实花青素组分含量的影响 |
5.2.4 硫酸钾施用量对葡萄果实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
5.2.5 硫酸钾施用量对葡萄果实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
5.2.6 硫酸钾施用量对葡萄果实维生素的影响 |
5.2.7 硫酸钾施用量对葡萄果实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
5.2.8 多变量分析硫酸钾施用量对葡萄果实的影响 |
5.3 讨论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1 前言 |
1.1 国外设施果树发展历史及现状 |
1.1.1 国外设施果树发展历史 |
1.1.2 国外设施果树产业现状 |
1.1.3 国外设施果树栽培的特点与趋势 |
1.2 我国设施果树发展历史及现状 |
1.2.1 我国设施果树发展历史 |
1.2.2 我国设施果树产业现状 |
1.2.3 我国果树设施栽培集中产区 |
1.2.4 我国设施果业与国外的差距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
2.1 长治县概况 |
2.1.1 地理环境 |
2.1.2 气候特点 |
2.1.3 交通状况 |
2.2 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现状 |
2.2.1 长治县设施果树主要种植区域 |
2.2.2 长治县果树设施栽培的方式 |
2.2.3 长治县果树栽培的设施类型及其特点 |
2.2.4 长治县果树栽培各类设施面积及发展趋势 |
2.2.5 长治县设施栽培的果树树种及品种 |
2.2.6 长治县设施栽培果品价格分析 |
2.2.7 长治县设施栽培果品产量及效益 |
2.2.8 长治县设施栽培果品流通模式 |
2.3 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存在的问题 |
2.3.1 分布过于零散,规模化程度低 |
2.3.2 果树栽培设施结构不合理 |
2.3.3 果树设施栽培技术不到位 |
2.3.4 设施栽培树种品种搭配不合理 |
2.3.5 设施果品流通体系尚不健全 |
3 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
3.1 推进设施果树区域化发展 |
3.2 优化果树设施栽培结构 |
3.3 推广果树设施栽培新技术 |
3.4 合理搭配树种与品种 |
3.5 健全设施果品流通体系 |
3.6 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
4 展望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致谢 |
(3)葡萄设施栽培丰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大棚的选址与构造 |
2 主要栽培技术 |
2.1 葡萄栽植技术 |
2.2 修剪 |
2.2.1 夏剪 |
2.2.2 冬剪 |
3 温度和湿度的调控 |
4 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 |
5 大棚巨峰、京亚葡萄的产量及经济效益 |
(4)设施果树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果树设施栽培现状 |
1.1.1 世界果树设施栽培现状 |
1.1.2 我国古代设施栽培历史 |
1.1.3 中国果树设施栽培现状 |
1.2 果树低温需求量研究进展 |
1.2.1 诱导芽休眠的因素 |
1.2.2 果实成熟早晚与需冷量的关系 |
1.2.3 低温对休眠解除的影响 |
1.2.4 中温对休眠解除的影响 |
1.2.5 高温热激对休眠解除的影响 |
1.2.6 变温对休眠解除的影响 |
1.3 国内外果树光合作用研究概述 |
1.3.1 设施桃光合特性研究 |
1.3.2 设施杏光合特性研究 |
1.3.3 设施李子光合特性研究 |
1.3.4 设施葡萄光合特性研究 |
1.3.5 设施樱桃光合特性研究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1 设施果树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
1.4.2 亟持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 |
1.4.3 研究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果树低温需求量的研究 |
2.1.1 花枝采集 |
2.1.2 花枝水培 |
2.1.3 萌芽率统计 |
2.1.4 自然休眠结束期确定及需冷量确定 |
2.2 设施果树光合特性研究 |
2.2.1 杏 |
2.2.2 葡萄 |
2.2.3 大樱桃 |
2.2.4 李子 |
2.2.5 桃 |
2.2.6 数据计算 |
2.3 杏树保护地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
2.3.1 编制原则 |
2.3.2 编制过程 |
2.3.3 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内容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果树低温需求量的研究 |
3.1.1 杏需冷量测算 |
3.1.2 大樱桃休眠期确定 |
3.2 设施果树光合特性研究 |
3.2.1 杏光合特性 |
3.2.2 葡萄光合特性 |
3.2.3 李子光合特性 |
3.2.4 樱桃光合特性 |
3.2.5 桃光合特性 |
3.2.6 光合速率日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3.2.7 小结 |
3.3 杏树保护地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
3.3.1 范围 |
3.3.2 术语和定义 |
3.3.3 保护地选择 |
3.3.4 设施的建造 |
3.3.5 杏树栽植 |
3.3.6 现有杏园保护地利用 |
3.3.7 扣棚时间与人工预冷技术 |
3.3.8 杏树管理 |
3.3.9 杏树大棚微环境调控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5)鲜食欧亚种葡萄引种筛选及增效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南方葡萄栽培历史的回顾 |
2 我国南方葡萄栽培现状 |
2.1 我国南方葡萄引种情况 |
2.2 我国南方主要栽培的葡萄品种 |
2.3 我国南方葡萄栽培区的划分 |
2.3.1 长江三角洲东部沿海产区—浙江、上海、江苏 |
2.3.2 南部沿海产区—福建、广东、海南 |
2.3.3 中部内陆产区—湖南、江西、安徽、湖北 |
2.3.4 西部内陆高原产区—四川、重庆、贵州 |
2.3.5 西南部产区—云南.广西 |
2.4 南方葡萄栽培区的生产条件 |
2.4.1 南方地区的葡萄设施栽培概况 |
2.4.2 南方发展葡萄生产的优势 |
2.4.3 南方发展葡萄生产的劣势 |
3 我国南方葡萄避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
3.1 避雨栽培的意义 |
3.1.1 减轻病害,降低成本 |
3.1.2 提高座果率和产量,改善品质 |
3.1.3 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技术措施的及时实施 |
3.1.4 调节果实成熟期 |
3.1.5 可以扩展栽培区域及品种适应性 |
3.2 避雨设施的建造与使用技术研究 |
3.2.1 南方避雨栽培的的适宜品种 |
3.2.2 避雨覆盖的方法 |
3.2.3 避雨栽培架式的选择 |
3.2.4 避雨覆盖的时间 |
3.3 南方葡萄栽培的关键管理技术 |
3.3.1 建园 |
3.3.2 砧木的选择 |
3.3.3 膨大剂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 |
3.3.4 环剥技术的应用 |
3.3.5 病虫害防治 |
4 我国南方葡萄栽培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4.1 存在的问题 |
4.2 对策 |
第二部分 正文部分 鲜食欧亚种葡萄的引种筛选及增效技术研究 |
1 欧亚种鲜食葡萄在湘潭地区引种筛选技术研究 |
1.1 引种地概况 |
1.2 材料与方法 |
1.2.1 材料 |
1.2.2 研究方法 |
1.3 田间设计和管理 |
1.4 结果 |
1.4.1 供试品种的引种表现 |
1.4.1.1 奥古斯特 |
1.4.1.2 京玉 |
1.4.1.3 美人指 |
1.4.1.4 大粒红无核 |
1.4.1.5 维多利亚 |
1.4.1.6 红地球 |
1.4.1.7 里扎马特 |
1.4.1.8 奥迪亚 |
1.4.1.9 瑞必尔(又名美国黑提) |
1.4.1.10 粉红亚都蜜 |
1.4.1.11 皇家秋天 |
1.4.1.12 秦龙大穗 |
1.4.1.13 秋红(又名圣诞玫瑰) |
1.4.1.14 优无核 |
1.4.2 筛选结果 |
1.4.2.1 建立品种选择模型 |
1.4.2.2 计算各单因素指标的合理—满意度 |
1.4.2.3 计算葡萄各品种的合成合理—满意度 |
1.4.2.4 计算各葡萄品种的待选度 |
1.5 结论与讨论 |
1.5.1 结论 |
1.5.2 讨论 |
2 欧亚种葡萄增效栽培技术研究 |
2.1 膨大剂处理对葡萄生长结果影响的研究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测试项目及方法 |
2.1.3.1 果实生长动态的调查 |
2.1.3.2 果实内质成分的测定 |
2.1.3.3 数据整理与分析 |
2.1.4 结果与分析 |
2.1.4.1 膨大剂处理对果实生长的影响 |
2.1.4.2 膨大剂处理对京玉葡萄单果重及穗重的影响 |
2.1.4.3 膨大剂处理对葡萄内质的影响 |
2.1.5 结论与讨论 |
2.1.5.1 结论 |
2.1.5.2 讨论 |
2.2 环剥对葡萄生长结果的影响 |
2.2.1 材科与方法 |
2.2.2 结果与分析 |
2.2.2.1 不同环剥时期对葡萄果粒、果穗的影响 |
2.2.2.2 不同环剥时期对葡萄品质的影响 |
2.2.2.3 不同环剥时期对葡萄花芽分化的影响 |
2.2.2.4 环剥葡萄经济效益分析 |
2.2.3 结论与讨论 |
2.3 避雨条件下欧亚种葡萄病害综合防治试验 |
2.3.1 南方鲜食欧亚种葡萄主要病害及发病规律 |
2.3.2 材料与方法 |
2.3.3 结果与分析 |
2.3.3.1 避雨栽培区主要病害发生情况 |
2.3.3.2 果穗套袋防病效果 |
2.3.3.3 树势、地势和架式等对病害发生的影响 |
2.3.3.4 休眠期杀菌消毒 |
2.3.3.5 生长期药物防治 |
2.3.4 结论与讨论 |
2.3.4.1 结论 |
2.3.4.2 讨论 |
2.4 欧亚种葡萄避雨栽培经济效益分析 |
2.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4.2 结果 |
2.4.3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6)引进台湾青枣品种设施栽培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植物学特征 |
1.2 台湾青枣的引种利用价值 |
1.2.1 食用价值 |
1.2.2 营养价值 |
1.2.3 经济价值 |
1.2.4 生态价值 |
1.2.5 育种价值 |
1.2.6 观赏价值 |
1.3 国内外果树设施栽培的历史和现状 |
1.3.1 国外果树设施栽培 |
1.3.2 我国果树设施栽培 |
1.3.3 我国发展果树设施栽培的意义 |
1.4.台湾青枣引种研究的现状 |
1.4.1 台湾青枣引种现状 |
1.4.2 台湾青枣种植与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 |
1.4.3 台湾青枣繁殖技术的研究 |
1.5 立题依据及技术路线 |
1.5.1 立题依据 |
1.5.2 技术路线 |
1.6 引种试验地概况 |
2 台湾青枣不同品种生物学特性对比研究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引种成活率观测对比 |
2.2.2 生长量对比 |
2.2.3 枝条性状观测对比 |
2.2.4 叶片性状观测对比 |
2.2.5 开花性状观测对比 |
2.2.6 果实性状观测对比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各品种成活率观测对比 |
2.3.2 生长量对比 |
2.3.3 枝条性状对比 |
2.3.4 叶片性状观测对比 |
2.3.5 开花性状观测对比 |
2.3.6 果实性状观测对比 |
2.4 小结 |
3 台湾青枣不同品种对栽培措施的反应 |
3.1 试验材料和一般管理措施 |
3.1.1 水肥管理 |
3.1.2 病虫害防治 |
3.1.3 防寒措施 |
3.1.4 撤棚时间 |
3.2 试验方法 |
3.2.1 主干更新试验 |
3.2.2 修剪试验 |
3.2.3 镁肥喷施试验 |
3.2.4 促进坐果试验 |
3.2.5 防治害虫初探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主干更新试验 |
3.3.2 修剪试验 |
3.3.3 镁肥喷施试验 |
3.3.4 促进坐果试验 |
3.3.5 防治害虫初探 |
3.4 小结 |
4 台湾青枣不同品种光合性状对比 |
4.1 试验材料 |
4.2 试验方法 |
4.2.1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4.2.2 光合速率的研究方法 |
4.2.3 光合速率的测定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品种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
4.3.2 各品种不同叶位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
4.3.3 各品种净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 |
4.3.4 各品种光合指标的日变化 |
4.3.5 各品种净光合速率与主要光合生理生态指标的相关性 |
4.4 小结 |
5 台湾青枣不同品种叶片营养分析 |
5.1 试验材料 |
5.2 试验方法 |
5.2.1 材料采集和处理 |
5.2.2 测定的元素和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台湾青枣不同品种大量元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化 |
5.3.2 台湾青枣不同品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化 |
5.3.3 叶片各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关性 |
5.3.4 台湾青枣叶片的饲料用途初步分析 |
5.4 小结 |
6 台湾青枣不同品种花粉生物学研究 |
6.1 试验材料 |
6.2 试验方法 |
6.2.1 台湾青枣各品种花粉育性的研究 |
6.2.2 台湾青枣花粉贮藏试验研究 |
6.2.3 花粉形态扫描电镜观察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花粉育性试验 |
6.3.2 台湾青枣各品种花粉贮藏试验 |
6.3.3 台湾青枣各品种花粉形态观察 |
6.4 小结 |
7 台湾青枣良种繁育技术试验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砧木育苗试验 |
7.1.2 嫁接繁殖试验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砧木育苗试验 |
7.2.2 嫁接繁殖试验 |
7.3 小结 |
8.结论与讨论 |
8.1 结论 |
8.2 讨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导师简介 |
致谢 |
(7)葡萄油桃杏日光温室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果树设施栽培及果树设施栽培学研究综述 |
1.1 果树设施栽培及果树设施栽培学概念与范畴 |
1.2 果树设施栽培学研究动态 |
2 研究区概况 |
3 研究内容 |
4 材料与方法 |
4.1 材料 |
4.2 方法与设计 |
5 结果与分析 |
5.1 日光温室栽培比较试验结果与分析 |
5.1.1 葡萄品种日光温室栽培比较试验 |
5.1.2 油桃品种日光温室栽培比较试验 |
5.1.3 杏品种日光温室栽培比较试验 |
5.2 授粉方式对温室油桃、杏坐果率的影响 |
5.3 温室葡萄、油桃、杏品种需冷量测定及其应用研究 |
5.4 多效唑在油桃杏日光温室栽培上的应用试验 |
5.5 葡萄油桃杏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要点 |
5.5.1 葡萄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要点 |
5.5.2 油桃温室栽培技术要点 |
5.5.3 杏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要点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8)枣(Ziziphus jujuba Mill.)产品质量等级划分的理论依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鲜食品种-冬枣 |
2.1 材料与采样方法 |
2.1.1 材料 |
2.1.2 采样方法和样品处理 |
2.2 主要仪器 |
2.3 测定方法 |
2.3.1 外观指标测定方法 |
2.3.2 理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外观指标 |
2.2.2 理化指标 |
3 制干品种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样品处理 |
3.2 主要仪器 |
3.3 测定方法 |
2.3.1 外观指标测定方法 |
2.3.2 理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金丝小枣产区的调查情况 |
3.2.2 抽样调查情况 |
4 讨论 |
4.1 枣产品分级应遵循的原则 |
4.1.1 科学性 |
4.1.2 先进性 |
4.1.3 实用性 |
4.1.4 可操作性 |
4.2 关于枣产品质量等级划分中理化指标的确定 |
4.2.1 鲜食品种 |
4.2.2 制干品种 |
4.2.3 关于矿质元素 |
4.3 关于卫生指标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7 附录 |
8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 作者简历 |
10 致谢 |
(9)果树设施栽培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果树设施栽培的形式 |
1.1 简易设施 |
1.2 高级设施 |
2 设施栽培适宜的树种、品种 |
3 果树设施栽培的方法和利用 |
3.1 促成栽培 |
3.2 延迟栽培 |
4 设施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日本设施果树生产的新问题 |
4.2 我国设施果树存在的问题 |
4.2.1 不顾条件, 盲目发展 |
4.2.2 投资大、风险大、管理不当、失败率过高 |
4.2.3 树种、品种结构不合理, 设施栽培的品种有待于筛选和评价 |
4.2.4 设施结构不合理 |
4.2.5 果树设施栽培的试验研究有待加强 |
4.2.6 生产者的技术素质有待提高 |
4.2.7 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滞后、果品销售渠道窄、难与大市场相连通 |
5 果树设施栽培的发展方向 |
5.1 日本设施果树发展的方向 |
5.2 我国果树设施栽培的发展方向 |
5.2.1 根据栽培目标确定 |
5.2.2 因地制宜, 发挥优势 |
5.2.3 积极推广名特优新品种, 调整树种和品种结构, 优化品种组合 |
5.2.4 进行设施结构的研究 |
5.2.5 加大科研投入, 加强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开发 |
5.2.6 完善信息服务, 开辟销售渠道 |
5.2.7 果树设施栽培切忌发展过热 |
(10)我国葡萄设施栽培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葡萄设施栽培效果及优越性 |
1.1 设施栽培可为葡萄生长提供理想的环境条件 |
1.2 设施栽培扩大了葡萄的栽植范围 |
1.3 设施栽培能使葡萄早熟丰产 |
1.4 设施栽培有利于控制病虫害传播, 生产无公害果品 |
1.5 葡萄设施栽培减少了管理用工 |
2 扣棚升温时间及打破休眠的研究 |
3 品种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的表现及适栽品种筛选 |
4 设施栽培条件下葡萄的生长反应 |
5 设施环境因子调控 |
5.1 设施形式与功能 |
5.2 设施环境因子的调控 |
6 今后的发展趋势与研究重点 |
四、京亚葡萄设施栽培早实丰产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围棚及钾肥对避雨栽培葡萄萌芽及果实高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D]. 胡容平. 四川农业大学, 2020
- [2]长治县设施果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D]. 崔亚欣.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6)
- [3]葡萄设施栽培丰产技术[J]. 李贵平,王建国,高素峰,李侠.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9(12)
- [4]设施果树栽培关键技术研究[D]. 冯殿齐. 山东农业大学, 2008(03)
- [5]鲜食欧亚种葡萄引种筛选及增效技术研究[D]. 王旭. 中南林学院, 2005(06)
- [6]引进台湾青枣品种设施栽培的对比研究[D]. 李颖岳. 北京林业大学, 2005(04)
- [7]葡萄油桃杏日光温室高效栽培技术研究[D]. 牟德生. 甘肃农业大学, 2004(09)
- [8]枣(Ziziphus jujuba Mill.)产品质量等级划分的理论依据研究[D]. 宋仁平. 河北农业大学, 2004(04)
- [9]果树设施栽培研究进展[J]. 宋仁平,毛永民,申莲英,鹿金颖,马庆华,李鹏丽.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3(S1)
- [10]我国葡萄设施栽培研究现状与展望[J]. 罗春香,马光跃,朱玫,陈红玉,王小原. 山西农业科学, 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