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乡居室装潢室内空气甲醛污染与健康影响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政[1](2021)在《采样空间及装载率对人造板VOC释放的影响》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加强,由多种室内装饰装潢材料引发的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人造板作为室内装饰装潢的主要用材,其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会对室内空气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本研究以胶合板、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及饰面板为研究对象,利用15 L采样舱和1 m3采样舱进行采样,探究不同舱体空间装载率下人造板VOC的释放特性,结合综合指数法与空气质量等级的关系,得到优良空气质量下,胶合板、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及饰面板的合理装载情况,从而为室内装饰装潢设计提供一种绿色环保与产品质量相结合的设计理念,科学指导室内装饰的选材用材,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不同采样舱内,胶合板、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及饰面板TVOC释放趋势均随装载率的增大而增大,呈现指数增长。但当装载率成倍增长时,TVOC释放量不是成倍增长。不同采样舱同一装载率TVOC释放量不成比例增长。不同采样舱不同装载率条件下,人造板TVOC释放相比较,胶合板素板及饰面胶合板TVOC释放量最低,中密度纤维板素板及饰面中密度纤维板TVOC释放量最高。(2)不同采样舱,苯、甲苯、二甲苯、萘以及醛类VOC单体浓度随着人造板装载率的变化而变化,但不一定呈现线性关系,饰面处理会降低人造板某些单体污染物的释放,同时也会增加某些单体污染物的释放。(3)利用综合指数法科学的预估室内空气质量情况,计算出处于该空间内空气质量优良下,人造板对应的承载量。随着采样舱空间的变大,所能容纳人造板装载限量也变大。1 m3采样舱所能容纳人造板装载限量是15 L采样舱容纳人造板的1.01~1.81倍且饰面人造板装载限量高于人造板素板装载限量。(4)相同空气质量等级情况下,不同人造板理论推荐装载率不同,理论推荐装载率最高的是胶合板,其次是刨花板,最后是中密度纤维板。(5)当室内空气质量等级为Ⅰ、Ⅱ时,胶合板素板实际推荐装载量分别不大于1 m2/m3、3 m2/m3;PVC饰面胶合板实际推荐装载量分别不大于2 m2/m3、3 m2/m3;中密度纤维板素板实际推荐装载量分别不大于1 m2/m3、2 m2/m3;PVC饰面中密度纤维板实际推荐装载量分别不大于1 m2/m3、3 m2/m3;三聚氰胺饰面中密度纤维板实际推荐装载量分别不大于1.5 m2/m3、3m2/m3;刨花板素板实际推荐装载量不大于1m2/m3、2m2/m3;PVC饰面刨花板实际推荐装载量分别不大于1.5 m2/m3、3 m2/m3。
吴浩岚[2](2020)在《沈阳市改装室内主要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收集沈阳市2017年734处改装室内场所的5种主要气态污染物氡、甲醛、苯、氨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TVOC)浓度数据,了解沈阳市室内主要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分析不同室外条件、楼层高度、装修材料、壁柜安装和家具使用对5种气态污染物水平的影响,为制定沈阳市室内气态污染物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对检测数据进行归纳整理,按照地理位置、距主干道距离、楼层高度、墙面材料、地面材料、顶棚材料、使用家具情况和安装壁柜情况进行分类汇总;2.采用SPSS25.0对污染物浓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用Excel绘制图表。结果:1.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共收集了沈阳市2017年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的25个建筑,共734间室内场所的气态污染物浓度数据,其中住宅581间,办公场所153间。所有场所各污染物浓度检出率为100%、超标率为0%。2.不同功能类型室内场所的污染物浓度水平不同:办公场所氡和TVOC浓度水平高于住宅而甲醛浓度水平低于住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住宅室内污染物水平分析:距主干道距离、层高和使用大白可明显影响住宅氡浓度水平(β=-0.109;β=0.622;β=-0.182,p<0.05);使用顶棚材料、使用地面材料、使用大白和摆放家具对住宅甲醛浓度水平影响显着(β=-0.072;β=-0.088;β=0.361;β=0.496,p<0.05);使用大白、瓷砖和摆放家具是住宅苯浓度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β=0.189;β=0.191;β=0.595,p<0.05);距主干道距离1km内、层高和摆放家具可显着影响住宅氨浓度水平(β=0.168;β=-0.224;β=0.718,p<0.05);距主干道距离和摆放家具可明显影响住宅TVOC浓度水平(β=0.432;β=0.647,p<0.05)。4.对办公场所室内污染物水平分析:高层、使用大白、地板、地胶和理石对办公场所氡浓度水平影响显着(β=-0.820;β=-0.412;β=-0.472;β=-0.190;β=0.312,p<0.05);使用顶棚材料、地板、地砖、地胶、壁纸、安装壁柜和家具可明显影响办公场所甲醛浓度水平(β=-0.363;β=0.451;β=0.391;β=0.180;β=0.493;β=0.425;β=0.226,p<0.05);距主干道距离、使用铝塑板、安装壁柜、使用地板、壁纸、地毯和摆放家具可显着影响办公场所苯浓度水平(β=0.050;β=0.479;β=0.589;β=0.509;β=0.650;β=0.474;β=0.432,p<0.05);距主干道距离、层高、壁柜和家具可明显影响办公场所氨浓度水平(β=0.167;β=0.172;β=0.175;β=0.445,p<0.05);距主干道距离、摆放家具和地毯可明显影响办公场所TVOC浓度水平(β=0.132;β=0.358;β=0.714,p<0.05)。结论:1.2017年沈阳市改装室内主要气态污染物浓度呈正常水平。2.两类室内场所相比,办公场所的氡和TVOC浓度水平较高、住宅的甲醛浓度水平较高。3.住宅氡浓度水平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层高,甲醛、苯、氨和TVOC浓度水平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家具;办公场所氡、氨和TVOC浓度水平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层高、家具和地毯,甲醛和苯浓度水平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使用壁纸。
李承欢[3](2019)在《室内环境暴露与学龄前儿童哮喘等过敏性症状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国内外研究发现,人类在室内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时间可达80%90%。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中度过,且处于发育阶段,抵抗疾病的能力弱。已经有研究发现,室内霉菌暴露是危害儿童呼吸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室内拥挤度也会显着影响学龄前儿童夜间干咳等疾病的发病。研究室内环境暴露与儿童哮喘,鼻炎和湿疹等症状之间的关系,对于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改善家庭和学校环境、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了10所幼儿园的36个班级,以问卷的形式来收集参与调查学生的健康症状以及家庭和教室环境信息,使用真空吸尘器和培养皿收集教室内灰尘样本,然后分别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析真菌DNA和过敏原的浓度。室内二氧化碳,温湿度等与微生物暴露两者的关系使用非参数秩(Kendal Tau Beta)相关性检验分析,室内环境暴露与儿童哮喘等症状之间的相关性使用双水平(two-level)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曾经鼻炎,过去12个月鼻炎,曾经肺炎和曾经喘息发病率最高,且各症状男女性别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2)地板/墙/天花板发霉、地板/墙/天花板潮湿、水损害、衣服/被褥受潮、冬季窗户水凝结、有霉味和感觉空气潮湿这几种潮湿现象与哮喘等症状之间呈显着性正相关。家庭置换新家具、装修、有蟑螂和老鼠出现是儿童哮喘,鼻炎,肺炎和湿疹的危险因素,而每天打扫对哮喘和肺炎起保护作用,苍蝇蚊子出现对湿疹起保护作用,对哮喘起危害作用。(3)落尘中总真菌DNA、青霉菌DNA、杂色曲霉DNA、葡萄穂霉DNA以及猫过敏原与曾经喘息之间呈负相关。飘尘中青霉菌DNA和杂色曲霉DNA与曾经肺炎呈现负相关关系。狗过敏原与曾经鼻炎和过去12个月鼻炎症状之间呈正相关。真菌DNA和过敏原与室内温度,相对湿度,CO2浓度以及拥挤度相关性显着。(4)过去12个月湿疹与墙体材料为砖呈负相关。曾经肺炎与地板材料为瓷砖呈正相关关系。曾经肺炎,曾经鼻炎和过去12个月鼻炎与地板材料为水磨石之间负相关。曾经喘息与开窗面积,上课时门是否开关和清洁频率为3次/天之间呈负相关,过去12个月喘息与门是否开关和清洁频率为3次/天之间呈负相关。鼻炎症状与清洁频率大于3次/天之间负相关。过去12个月湿疹与清洁频率为3次/天之间负相关,与清洁频率大于3次/天之间正相关。结果提示,室内人员应该养成开窗或开门通风以及清洁卫生的习惯,以防止潮湿现象的发生以及蟑螂、老鼠等的出现。此外,本研究揭示了灰尘中真菌DNA和猫过敏原对喘息和肺炎有保护作用,而狗过敏原对鼻炎具有危害作用。本研究为保障学龄前儿童健康,创造健康的室内生活环境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钱培军[4](2018)在《宜兴市新装修居室室内空气污染状况和影响因素》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宜兴市新装修居室室内空气污染状况,探讨宜兴市新装修居室中不同功能空间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装修工艺、材料、家具、不同季节、气温、时间等对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为合理制定室内空气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2016年期间,对宜兴市277处新装修居室共1064个采样点进行监测分析。采样前关闭门窗12小时,采样时门窗保持关闭。空气中甲醛采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检测;苯系物、TVOC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研究还对采样与检测方法进行了部分优化改良。结果:宜兴市新装修居室室内空气污染状况较为严重,其中甲醛超标率达17.76%,最大检出浓度超过国家标准5倍以上。TVOC超标率达65.88%,最大检出浓度超过国家标准15倍以上。主要苯系物中,苯、甲苯、二甲苯的超标率分别为6.49%、9.87%、6.30%。其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的超标率比甲醛、TVOC略低,最大检出浓度分别达到国家标准限值的约4倍、12倍、13倍。不同功能房间甲醛的超标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书房、客厅、卧室、厨房、教室;TVOC的超标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卧室、客厅、书房、教室、厨房。主要污染物超标率均为豪华装修﹥中档装修﹥简单装修。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随装修后时间均出现衰减。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呈现季节性变化,春季较低,夏季显着上升,秋冬季又有明显降低,污染物超标率与气温改变呈现正相关。客厅墙面材质对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影响不明显。新进家具是居室室内空气二次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装修材料人造板不封边时,甲醛释放量比较高,超过E2级人造板的限量值5.0mg/L。经过封边处理的人造板的甲醛释放量较低,其中热熔胶封边要优于U型封边。结论:宜兴市新装修居室室内空气污染的超标情况较为普遍且多年未见改善。主要超标污染物为甲醛和TVOC,其次为苯、甲苯、二甲苯。装修工艺、材料、家具、季节、气温、装修后时间等是影响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的主要因素。
黄虹,熊震宇,邹长伟,刘毅[5](2017)在《春季南方某市不同环境中甲醛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文中提出在2015年春季对南方某市多个居民住宅、大学校园不同室内及环境空气中甲醛的浓度进行了调查监测,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环境中甲醛质量浓度的分布和影响因素,并进行了甲醛的暴露评价,为甲醛的污染防治和人群健康风险规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室内甲醛质量浓度均高于室外环境空气的甲醛,居民住宅、校园不同室内甲醛有超标情况,超标率分别为31.3%和27.3%,甲醛质量浓度均值排序与超标率排序相同,居民住宅室内>校园室内场所,反映出2种不同室内环境甲醛排放源的存在和源强的差异;居民住宅室内甲醛质量浓度受装修时间、通风时间、房屋结构、使用功能等因素影响;春季环境空气甲醛质量浓度较高,同时受温度、湿度和降雨等因素影响;大学生甲醛日均暴露量(1.51 mg·h·m-3)低于一般居民的(1.74 mg·h·m-3),但甲醛潜在剂量(1.54 mg·d-1)高于一般居民的(1.30 mg·d-1),与呼吸速率和所处环境中甲醛分布有关。
张兴坤[6](2018)在《居室内污染物的仿真研究与实验检测》文中指出室内空气品质问题是现如今人类社会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在获得美好生活的同时,开始关注室内环境的质量问题。研究表明,建筑室内存在大量的污染物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所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解决室内空气质量问题是现如今人类社会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2010年8月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新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对装修材料的选择以及装修材料有害物含量做出了更为严格规定。研究显示,在装修时即便采用了符合标准的材料,但一定装修面积上材料使用量超过某一极限值,也会造成室内污染。室内颗粒物成分复杂、性质多样也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污染物。粒径小于10μm的可吸入颗粒对人体危害更为严重。吸烟产生的烟雾和厨房内烹饪产生的油烟大多都在此粒径范围内,且此两种污染源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室内颗粒物污染源,应该对此提高警觉性。对居室内气体污染,首先本文分四种工况分别运用CFD技术模拟居室在自然通风状态下采用不同面积板材装修后与居室内甲醛浓度的关系。其次研究了居室通过自然通风使室内甲醛浓度达到规范限量值所需的时间。然后再密闭12h分四种工况研究此时居室内的甲醛分布情况,进一步得出居室内甲醛浓度和板材使用量的关系,最终得出居室内污染物含量在不超过国家标准限量值时板材的最大使用极限值,以及居室内地板散发的甲醛分布规律。对于室内颗粒物污染考虑两种天气状况,即非雾霾天和雾霾天。在非雾霾天时,可进行自然通风。所以模拟自然通风情况下居室内人员吸烟产生的烟雾分布情况。在雾霾天时,既不可自然通风,也不可机械通风。所以模拟封闭居室内人员吸烟产生的烟雾分布情况。两种情况各分两种工况,客厅内有一人吸烟和有两人吸烟。由于人员吸烟大多在客厅,所以颗粒物的仿真模拟只取本居室的客厅进行实验,计算不同粒径大小的颗粒浓度分布。最终得出室内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与室内烟源的密切的关系,以及室内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与室外天气状况的关系。通过研究居室内板材使用量与甲醛浓度的关系,得出居室内甲醛在空气中体积含量在不超过国家标准限量值时板材的最大使极限,在实际装修过程中对板材使用量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通过研究居室内不同颗粒物源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以及不同粒径的颗粒的浓度分布和运动分布情况,得出的结论对居室内颗粒物的预防和排除工作以及设计合理的通风方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胡锦华[7](2017)在《城市建筑室内环境对儿童健康风险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与现代化的不断快速推进,城市建筑室内环境对儿童过敏健康的负面影响愈发显着。学龄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各种有害环境因素的防御能力较差,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室内环境污染的不利影响。因此,深入了解儿童居住环境污染状况,探索影响儿童过敏健康的环境风险因素已迫在眉睫。本研究围绕城市建筑室内环境与儿童过敏性疾病,采用问卷调查与入户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应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建筑室内环境下儿童患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因素与客观污染参数,为儿童营造一个舒适而又安全的室内环境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首先,本研究参考国外关于室内环境与儿童哮喘、过敏性病症的成熟研究问卷,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特性制定了调查问卷表。采用流行病学的横断面调查方法,对位于不同气侯地带的哈尔滨、北京、大连、上海、武汉和长沙等六城市中的912岁学龄儿童(小学四、五年级)展开了居住环境与儿童过敏健康问题的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数据信息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筛选,最终共获得916份有效问卷,收集了我国六城市建筑室内环境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第一手基础资料。采用双变量的卡方检验,初步识别与儿童过敏性疾病有关联的环境因素;再采用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深层分析影响儿童过敏健康指标的室内环境因素。问卷分析结果显示:(1)室内有发霉现象(比值比(OR):2.19,95%置信区间(95%CI):1.02-4.73,p<0.05)、室内有结露(水流)伴发霉现象(OR值:2.57,95%CI:1.06-6.24,p<0.05)、过去10年室内地板重新装潢(OR值:2.86,95%CI:1.22-6.75,p<0.05)、室内使用芳香剂(OR 值:2.50,95%CI:1.13-5.54,p<0.05)会显着增加儿童呼吸道过敏的患病风险。(2)过去10年室内地板重新装潢(OR值:2.36,95%CI:1.27-4.374,p<0.01)、儿童卧室制冷使用空调(OR值:2.13,95%CI:1.20-3.78,p<0.01)和开窗通风理由(室内有建材异味)(OR值:2.59,95%CI:1.37-4.89,p<0.01)会显着增加儿童花粉症的患病风险。(3)过去10年室内墙壁重新喷漆(OR值:2.38,95%CI:1.25-4.52,p<0.01)、儿童卧室制冷使用空调(OR值:2.03,95%CI:1.15-3.56,p<0.05)、开窗通风理由(室内有建材异味)(OR值:2.53,95%CI:1.33-4.80,p<0.01)会显着增加儿童某种过敏疾病的患病风险。然后,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各城市选取10名近两年内患“持续性咳嗽”、“持续性痰多”、“呼吸道过敏”、“花粉症”、“湿疹”、“现患某种过敏症状”等症状中至少一个症状的儿童(定义为病例组)和近两年内完全健康,未有病例组中所列出的任何疾病症状的儿童(定义为对照组),对其住宅室内热湿环境及其客观污染参数进行详细测定。测定内容包括: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PM2.5、甲醛、乙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浮游真菌和堆积真菌。测试采样时间为2013年夏(秋)季和冬(春)季。通过对长沙市秋、冬季住宅室内污染状况与相关污染参数限值标准比较,发现PM2.5、TVOCs、DBP、DEHP、枝孢属、青霉属和曲霉属是影响长沙地区儿童过敏健康的风险因素。不同城市因气侯、住宅特性等的不同,室内污染参数存在差异性。基于暴露测量、暴露参数和儿童日常时间安排调查结果,定量评估了室内甲醛、乙醛、PM2.5、TVOCs和SVOCs经儿童皮肤、呼吸道等途径的暴露总剂量。对各城市儿童住宅环境下的污染物总暴露量进行了横向比较。最后,基于污染损失率法,建立了儿童住宅室内环境下甲醛、TVOCs、苯、甲苯和浮游真菌的综合损失模型,对长沙市儿童住宅建筑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本研究定性识别和定量评估了城市建筑室内环境因素对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健康影响,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撑,从而达到减少儿童在居住环境下的健康风险的目的。
闫潇[8](2017)在《一株甲醛降解菌的筛选与产酶特性研究》文中认为甲醛对人类的危害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装修材料导致室内甲醛污染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本研究筛选得到一株能够以甲醛为唯一碳源的细菌,优化该菌株的产酶条件,模拟居室环境降解甲醛试验,为生物法降解室内甲醛污染提供参考。(1)从沈阳农业大学后山基地采集的土样中,筛选获得一株能以甲醛为唯一碳源且耐受甲醛能力较强的细菌,编号为YX-1,根据其显微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分子学序列,鉴定YX-1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2)以黑腹果蝇为试验对象,对筛选获得的YX-1菌株进行毒理学试验。通过在20℃环境中向果蝇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菌液,研究其对雌雄黑腹果蝇存活天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当YX-1菌含量不同时,对果蝇寿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即培养基中菌液浓度越大影响越大,所以该菌可能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3)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YX-1菌株的产酶条件,获得最佳培养条件为:蛋白胨 1.2g/L,KH2P043g/L,K2HPO44g/L,MgSO4·7H20 0.02g/L,微量元素母液0.1mL/L;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8,30℃。(4)采用超声破碎法测甲醛脱氢酶的酶活得知,该酶属于YX-1菌株的胞内酶;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超声破碎菌体对酶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超声破碎时间为6s,超声总时间为298s,超声功率为82W,此时酶活最高达4.967U/mg。(5)进行一个降解甲醛的模拟试验,在室温下,通过大气循环泵抽出模拟环境内含有甲醛的空气,经过吸收瓶内的酶液的降解再循环回室中,进而达到降解甲醛的目的。通过对不同浓度甲醛的降解,随循环时间的增长,浓度不断降低,直到达到一个趋于平衡的恒定值。我国室内甲醛限定浓度为0.1mg/m3,当模拟环境中浓度为1.82mg/m3时,经14h即可达到国家标准,当甲醛浓度为2.10mg/m3时,经22h即可达到国家标准。
刘炜[9](2017)在《住宅室内环境和通风对儿童呼吸道和过敏性疾病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近30年来,中国儿童哮喘、鼻炎和湿疹(特异性皮肤炎)等呼吸道和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基于2011年-2014年中国室内环境与儿童健康研究课题组在上海地区开展的横断面群组研究(问卷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住宅环境现场检测),并结合对1985-2015年相关文献进行的系统综述,本文首先分析了近30年中国儿童哮喘、鼻炎和湿疹患病率及全国绝对患病人口总数的变化趋势;其次分析了上海地区不同区域的住宅室内环境现状,并探讨了住宅室内环境(室内潮湿表征、有机性挥发物、空气浮游菌、儿童床铺尘螨变应原和可吸入颗粒物)及室内通风与儿童哮喘、鼻炎和湿疹等呼吸道和过敏性疾病患病风险的关联。本研究发现:上海地区幼儿期(0-2岁)、学龄前(3-7岁)、学龄期(8-12岁)和青春期(13-14岁)儿童的哮喘患病率在1990年-2011年间均呈现出明显的指数上升趋势;2012年中国内地3-6岁儿童的成长期哮喘、过敏性鼻炎和湿疹的患病率(绝对患病人口总数,万)分别为5.9%(350)、8.5%(510)和25.7%(1550)。儿童成长期6种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肺炎、耳炎和食物过敏)和现患5种疾病(喘息、鼻炎症状、湿疹、干咳和感冒)存在明显的协同共存关系。根据横断面群组研究获得的13,335份问卷调查数据,本研究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住宅建筑特性、儿童早期护理和出生特性、居民生活习性及室内潮湿表征与儿童成长期9种疾病(哮吼、哮喘、耳炎、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湿疹、喘息、肺炎和鼻炎症状)和现患5种疾病(湿疹、干咳、喘息、鼻炎症状和感冒(≥3次))患病风险的关联性。与儿童上述疾病存在明显关联的因素包括家族遗传过敏性疾病史(患病风险比值比均值:2.0)、1岁内使用抗生素(1.5)、现居住宅存在室内潮湿表征(1.4)、儿童出生前后住宅存在室内潮湿表征(1.3)、儿童出生前后2年内进行过住宅室内装修(1.2)和男孩(1.2);儿童年龄、住宅临近大型工业区/交通干线、使用油漆/乳胶漆作为卧室墙面材料、母亲怀孕期间工作、母乳喂养时间、早期饲养宠物和烟草烟雾暴露等与部分疾病存在显着关联。室内潮湿表征数量和儿童疾病的患病风险存在明显的剂量-应答关系。其中出现部分“反常”结果:父母吸烟、室内焚香和当前住宅内饲养宠物等与儿童部分疾病存在负相关性,即家庭成员有这些行为的儿童患病风险明显更低。基于室内环境现场检测数据,本研究采用分析了室内温湿度、室内潮湿表征(10项)、有机性挥发物(甲醛和苯系物)、空气浮游菌、卧室床铺尘螨(屋尘螨和粉尘螨)变应原及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PM4.0和PM10)与入室检测前1年内儿童现患5种疾病(喘息、鼻炎、湿疹、干咳和感冒(≥3次))的关联性。结果显示:过低的卧室室温可能诱发儿童感冒,但高温可能会增加儿童鼻炎和喘息的患病风险,而过高的卧室湿度可能增加儿童喘息和湿疹的患病风险;室内潮湿表征与儿童喘息和湿疹等疾病存在显着的关联性,10项潮湿表征中的霉斑(吊顶、外墙内墙面和内墙墙面)与儿童上述疾病的关联性明显比其他潮湿表征显着;高浓度的卧室床铺屋尘螨和粉尘螨变应原暴露可明显增加儿童鼻炎和干咳的患病风险,且床铺粉尘螨变应原的暴露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比屋尘螨变应原明显。与横断面群组问卷调查类似,分析中也出现部分“反常”结果,即污染物暴露水平越高,儿童患病风险越低。基于室内环境现场检测获得的儿童卧室全天24小时的CO2浓度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CO2示踪气体法分析了儿童卧室夜间和白天的换气次数;并采用时间加权的方法获得了儿童卧室全天24小时的平均换气次数。共获得421户住宅的夜间换气次数(均值:1.51 h-1);共获得440户住宅的白天换气次数(均值:2.28 h-1);共获得413户住宅的全天换气次数(均值:1.84 h-1)。换气次数低的卧室更容易出现霉味、墙面霉斑和窗户结露等潮湿表征。儿童卧室室内污染物浓度总体上随卧室换气次数的增大呈现下降趋势;但冬季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随卧室全天换气次数的增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规律。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改善儿童卧室通风可以降低儿童干咳和湿疹的患病风险;但同样出现了儿童卧室通风等级越高,儿童患病风险越大的“反常”结果。综上所述,在上海和中国其他大型城市中,儿童哮喘、过敏性鼻炎和湿疹等疾病已非常普遍。协同共存关系的分析结果说明这些疾病可能存在相同的诱因。遗传因素、早期宠物饲养、早期室内装修、室内潮湿表征及屋尘螨和粉尘螨变应原的高浓度暴露可以增加儿童常见过敏性和呼吸道疾病的患病风险;特别是遗传因素、室内潮湿表征和粉尘螨变应原的暴露。改善住宅通风可以有效降低各类污染物对儿童健康造成的风险,但在室外空气质量普遍偏差的冬季,过度提高卧室通风反而可能增加室内可吸入颗粒物的暴露水平。此外,上述“反常”的结果在逻辑上可以用患病儿童的家长存在规避行为或在儿童患病前后存在明显的行为改变现象进行解释。在后续的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中应特别重视这些行为对结果解释的影响。
陆梦华[10](2016)在《室内甲醛污染物通风净化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病态建筑物综合症是长期居于室内的人员出现的身体疲乏、头晕头痛、呼吸不畅、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非特异症状,很大程度上源于室内装饰装修材料长期释放的甲醛等气态污染物积聚而造成的空气污染。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室内空气品质已逐渐发展成为绿色建筑领域的重要指标。目前,对于室内气态污染物净化的研究局限于单个房间、简单布局的模型,有关考虑小区风场环境下复杂户型且布置家具的模型研究较少。论文首先介绍室内甲醛污染的超标现状、影响因素以及释放机理,建立了木质地板甲醛释放模型。然后借助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考虑韶关市夏季主导风向,选用Fluent软件对某小区不同楼层处的复杂户型进行密闭和自然通风工况下的室内甲醛浓度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通风工况下室内气流场和甲醛污染浓度场,详细分析了各楼层的室内甲醛污染通风净化效果,从而指出了各房间甲醛污染自然通风净化的盲区;最后对自然通风下甲醛净化能力差的房间进行强制通风模拟研究,为通风工况下控制室内甲醛污染和改善室内空气品质进行高效的指导。基于夏季主导南风作用,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小区斜向布局加剧楼体间的巷道效应,引起不舒适风感;(2)单元楼A的凹槽造型易造成地面粉尘、颗粒等污染物的扬起和集聚,降低凹槽区的室外环境质量;(3)单元楼A中层位置处的室内甲醛污染物通风净化效率最好,高层较中层略差但优于底层;且在南风作用下,主卧和次卧A的室内甲醛污染净化效率低,需要进行强制通风净化。(4)单间居室甲醛污染的强制通风净化可保证室内甲醛浓度值水平远低于规范限值,但入口风速不宜采用高风速,1m/s左右即为适宜通风风速。对于成人卧室建议采用落地扇强制通风排污即可;而对于婴幼儿卧室建议采用台扇式强制通风排污。
二、城乡居室装潢室内空气甲醛污染与健康影响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乡居室装潢室内空气甲醛污染与健康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采样空间及装载率对人造板VOC释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VOC的定义、危害及释放限量 |
1.2.1 人造板VOC的定义与危害 |
1.2.2 人造板VOC释放限量 |
1.3 研究现状 |
1.3.1 人造板VOC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人造板装载率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4.1 人造板VOC采样法—环境舱采样法 |
1.4.2 人造板VOC分析法—气相色谱-质谱外标分析法 |
1.5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1.5.1 研究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2 不同体积采样舱及装载率胶合板VOC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仪器设备 |
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2.3.1 外标分析法 |
2.3.2 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法-综合指数法 |
2.3.3 实验操作步骤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4.1 15L/1 m~3采样舱及装载率对胶合板TVOC释放的影响 |
2.4.2 15L/1 m~3采样舱及装载率对胶合板VOC单体释放的影响 |
2.4.3 15L/1 m~3采样舱及装载率对胶合板VOC对室内空气质量评价 |
2.5 本章小结 |
3 不同体积采样舱及装载率中密度纤维板VOC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仪器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4.1 15 L/1 m~3采样舱及装载率对中密度纤维板TVOC释放的影响 |
3.4.2 15 L/1 m~3采样舱及装载率对中密度纤维板VOC单体释放影响 |
3.4.3 15 L/1 m~3采样舱及装载率对中密度纤维板VOC对室内空气质量评价 |
3.5 本章小结 |
4 不同体积采样舱及装载率刨花板VOC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仪器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4.1 15 L/1 m~3采样舱及装载率对刨花板TVOC释放的影响 |
4.4.2 15 L/1 m~3采样舱及装载率对刨花板VOC单体释放的影响 |
4.4.3 15 L/1 m~3采样舱及装载率对刨花板VOC对室内空气质量评价 |
4.5 本章小结 |
5 实际空间不同装载率下人造板VOC释放验证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5.2.1 实验材料 |
5.2.2 实验仪器设备 |
5.3 实验方法 |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4.1 实际空间刨花板VOC释放验证 |
5.4.2 实际空间中密度纤维板VOC释放验证 |
5.4.3 实际空间饰面刨花板VOC释放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东北林业大学 学术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
(2)沈阳市改装室内主要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资料来源 |
2.2 仪器和设备 |
2.3 检测方法 |
2.4 研究方法 |
2.4.1 收集数据 |
2.4.2 统计分析 |
2.5 质量控制 |
3 结果 |
3.1 室内场所基本概况 |
3.2 住宅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
3.2.1 不同室外条件下的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
3.2.2 不同楼层高度的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
3.2.3 使用不同顶棚材料时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
3.2.4 不同壁柜安装情况的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
3.2.5 使用不同地面材料时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
3.2.6 使用不同墙面材料时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
3.2.7 不同家具摆放情况时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
3.3 住宅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
3.3.1 住宅氡浓度水平影响因素 |
3.3.2 住宅甲醛浓度水平影响因素 |
3.3.3 住宅苯浓度水平影响因素 |
3.3.4 住宅氨浓度水平影响因素 |
3.3.5 住宅TVOC浓度水平影响因素 |
3.4 办公场所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
3.4.1 不同室外条件下的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
3.4.2 不同楼层高度的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
3.4.3 使用不同顶棚材料时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
3.4.4 不同壁柜安装情况的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
3.4.5 使用不同地面材料时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
3.4.6 使用不同墙面材料时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
3.4.7 不同家具摆放情况的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
3.5 办公场所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
3.5.1 办公场所氡浓度水平影响因素 |
3.5.2 办公场所甲醛浓度水平影响因素 |
3.5.3 办公场所苯浓度水平影响因素 |
3.5.4 办公场所氨浓度水平影响因素 |
3.5.5 办公场所TVOC浓度水平影响因素 |
3.6 不同功能室内场所气体污染物浓度的差异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实践报告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室内环境暴露与学龄前儿童哮喘等过敏性症状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立题背景及依据 |
1.2 室内主要污染物 |
1.3 家居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
1.4 室内微生物暴露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
1.5 建筑基本特征,通风和清洁方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
1.6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1.6.1 研究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1.6.3 创新点 |
第二章 家居环境与学龄前儿童哮喘,鼻炎和湿疹等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研究方案及实验方法 |
2.2.1 研究设计 |
2.2.2 研究对象 |
2.2.3 问卷内容 |
2.2.4 统计分析 |
2.3 质量控制 |
2.4 结果 |
2.4.1 学龄前儿童哮喘,鼻炎,湿疹等症状的描述性分析 |
2.4.2 室内潮湿问题的基本描述 |
2.4.3 居室特征和生活方式的基本描述 |
2.4.4 室内潮湿问题与学龄前儿童哮喘,鼻炎,湿疹等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
2.4.5 居室特征和生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哮喘,鼻炎,湿疹等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
2.5 讨论 |
2.6 小结 |
第三章 教室内微生物暴露与学龄前儿童哮喘,鼻炎和湿疹等症状的相关性 |
3.1 引言 |
3.2 研究方案及实验方法 |
3.2.1 研究对象 |
3.2.2 灰尘样本的采集 |
3.2.3 真菌DNA浓度的分析和过敏原检测 |
3.2.4 统计分析 |
3.3 结果 |
3.3.1 教室灰尘中真菌DNA及过敏原的描述性分析 |
3.3.2 室内小环境的描述性分析 |
3.3.3 教室灰尘中真菌DNA及过敏原与室内二氧化碳,温湿度等的相关性 |
3.3.4 教室灰尘中真菌DNA及过敏原与儿童哮喘,鼻炎和湿疹等症状的相关性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教室建筑基本特征,通风和清洁方式与学龄前儿童哮喘,鼻炎和湿疹等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研究方案及实验方法 |
4.2.1 研究对象 |
4.2.2 问卷调查 |
4.2.3 统计分析 |
4.3 结果 |
4.3.1 教室建筑基本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
4.3.2 通风及清洁方式的描述性统计 |
4.3.3 教室建筑基本特征,通风和清洁方式与学龄前儿童哮喘,鼻炎和湿疹等症状的相关性 |
4.3.4 教室建筑基本特征,通风和清洁方式与室内微生物暴露之间的相关性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4)宜兴市新装修居室室内空气污染状况和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室内空气污染概况 |
1.2 国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
1.3 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意义 |
1.6 技术路线 |
2.材料与方法 |
2.1 室内空气样品采集 |
2.2 检测方法 |
2.3 封边工艺对人造板中甲醛的掩蔽作用 |
3.结果 |
3.1 宜兴市新装修居室室内空气污染状况 |
3.2 封边工艺对人造板中甲醛释放的影响 |
4.讨论 |
4.1 实验室检测结果 |
4.2 新装修居室室内空气污染的影响因素 |
4.3 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设想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室内空气中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
1 甲醛的来源及其危害 |
2 氨的来源及其危害 |
3 苯系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
4 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的来源及其危害 |
5 氡的来源及其危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春季南方某市不同环境中甲醛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采样时间与采样点 |
1.2.2 样品收集与监测 |
1.2.3 评价标准 |
2 结果与讨论 |
2.1 不同类型环境中甲醛质量浓度的分布与比较 |
2.2 居民住宅室内甲醛质量浓度分布与影响因素 |
2.2.1 装修时间对居室内甲醛质量浓度的影响 |
2.2.2 通风时间对室内甲醛质量浓度的影响 |
2.2.3 住宅内不同功能房间内甲醛质量浓度的分布 |
2.3 校园内不同室内环境甲醛质量浓度分布 |
2.4 春季环境空气中甲醛质量浓度分布 |
2.4.1 春季大气中甲醛质量浓度日分布 |
2.4.2 大气中甲醛质量浓度与温度的相关性分析 |
2.4.3 大气中甲醛质量浓度与湿度的相关性分析 |
2.5 甲醛的暴露评价 |
3 结论 |
(6)居室内污染物的仿真研究与实验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室内污染的概述 |
2.1 室内污染的定义 |
2.2 污染物的来源 |
2.2.1 室外来源 |
2.2.2 室内来源 |
2.3 室内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
2.3.1 甲醛 |
2.3.2 氨 |
2.3.3 氡 |
2.3.4 苯及苯系物 |
2.3.5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
2.3.6 颗粒物 |
2.4 室内污染的特征 |
2.5 室内污染的控制 |
2.5.1 制定相关法律条文 |
2.5.2 成立专门的评测小组 |
2.5.3 设计要合理 |
2.5.4 选材要合适 |
2.5.5 施工要达到标准 |
2.5.6 加强通风换气 |
2.5.7 采用空气净化装置 |
2.5.8 采用植物或其他材料 |
2.6 小结 |
第3章 数值模拟基础 |
3.1 计算流体力学 |
3.2 CFD求解流体力学问题的求解步骤 |
3.3 计算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
3.3.1 质量守恒方程(连续性方程) |
3.3.2 动量守恒方程(N-S方程) |
3.3.3 能量守恒方程 |
3.3.4 组分质量守恒方程 |
3.4 FLUENT软件介绍 |
3.5 MATLAB软件介绍 |
3.6 小结 |
第4章 室内气体污染物的理论研究 |
4.1 房间模型的建立与网格划分 |
4.2 计算的收敛情况 |
4.3 自然通风状态下房间的流场计算 |
4.3.1 青岛市气象资料 |
4.3.2 自然通风下房间流场分析 |
4.3.3 房间地板表面空气的平均流速 |
4.4 地板中甲醛散发模型 |
4.4.1 强化木地板的参数 |
4.4.2 数学模型的假定条件 |
4.4.3 甲醛散发模型 |
4.4.4 相关参数确定 |
4.5 板材甲醛散发率的计算 |
4.6 室内装修材料与甲醛浓度的关系 |
4.6.1 装修方案介绍 |
4.6.2 各个工况模拟结果分析 |
4.7 室内气体污染物的监测 |
4.7.1 甲醛检测仪 |
4.7.2 甲醛浓度测试 |
4.7.3 甲醛结果 |
4.7.4 数据分析 |
4.8 小结 |
第5章 室内固体颗粒物浓度的理论研究 |
5.1 混合模型的基本方程组 |
5.2 室内颗粒物相关参数的确定 |
5.2.1 室外大气颗粒物浓度 |
5.2.2 室内颗粒物浓度的初始值 |
5.2.3 室内发生源产生颗粒物的量 |
5.3 室内空气颗粒物浓度的数值模拟 |
5.3.1 模拟方案介绍 |
5.3.2 非雾霾天的仿真 |
5.3.3 雾霾天的仿真 |
5.4 室内颗粒物的监测 |
5.4.1 颗粒物检测仪 |
5.4.2 非雾霾天检测数据 |
5.4.3 雾霾天检测数据 |
5.4.4 数据分析 |
5.5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7)城市建筑室内环境对儿童健康风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室内环境因素 |
1.2.1 化学性污染物 |
1.2.2 生物性污染物 |
1.2.3 建筑潮湿 |
1.2.4 其他因素 |
1.3 室内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4.1 国际研究进展 |
1.4.2 国内研究进展 |
1.4.3 总结 |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城市住宅环境与儿童健康调查 |
2.1 调查方法 |
2.2 研究方案 |
2.2.1 研究目的 |
2.2.2 调查对象 |
2.2.3 调查内容 |
2.2.4 调查实施 |
2.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2.3.1 假设检验 |
2.3.2 卡方检验 |
2.3.3 Logistic回归分析 |
2.3.4 曼-惠特尼U检验 |
2.3.5 相关性分析 |
2.4 调查概况 |
2.4.1 儿童个人属性 |
2.4.2 儿童健康指标 |
2.4.3 建筑基本信息 |
2.5 城市住宅环境危险因素初分析 |
2.5.1 住宅周边设施 |
2.5.2 住宅属性 |
2.5.3 住宅室内装修 |
2.5.4 住宅室内暖通空调设备 |
2.5.5 住宅室内潮湿 |
2.5.6 生活方式 |
2.5.7 饲养宠物 |
2.5.8 住宅室内设备和物品 |
2.6 城市住宅环境危险因素识别 |
2.6.1 儿童呼吸道过敏的危险因素分析 |
2.6.2 儿童花粉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
2.6.3 现患某种过敏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
2.6.4 危险因素汇总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长沙市建筑室内环境测定与分析 |
3.1 入户实测概述 |
3.2 实测分析方法 |
3.2.1 实验仪器 |
3.2.2 采集方法 |
3.2.3 评价指标 |
3.3 长沙市住宅测定结果统计分析 |
3.3.1 实测对象概况 |
3.3.2 温度、相对湿度测定结果 |
3.3.3 CO_2测定结果与分析 |
3.3.4 PM_(2.5)测定结果与分析 |
3.3.5 化学污染物测定结果与分析 |
3.3.6 生物污染物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
3.4 长沙市学生教室测定结果统计分析 |
3.4.1 温度、相对湿度测定结果 |
3.4.2 CO_2浓度测定结果分析 |
3.4.3 PM_(2.5)测定结果 |
3.4.4 其它污染物测定结果 |
3.5 被调查住宅与教室室内实测结果比较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上海、武汉等城市住宅室内环境污染调查 |
4.1 概述 |
4.2 各城市室内环境测定结果 |
4.3 环境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儿童住宅环境健康风险的暴露评价 |
5.1 环境健康风险 |
5.2 暴露评价及暴露参数 |
5.2.1 呼吸速率 |
5.2.2 饮水摄入率 |
5.2.3 土壤/尘暴露参数 |
5.2.4 饮食摄入率 |
5.2.5 皮肤暴露参数 |
5.3 污染物质的暴露剂量 |
5.4 评价结果与讨论 |
5.4.1 长沙地区住宅室内PM_(2.5)、甲醛、乙醛和TVOCs暴露量 |
5.4.2 长沙地区住宅室内灰尘中的DEHP和DBP暴露量 |
5.4.3 长沙地区住宅室内环境污染物总暴露剂量 |
5.4.4 各城市冬季采样期间住宅环境下污染物暴露量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住宅室内环境质量评价 |
6.1 室内环境质量损失模型 |
6.1.1 单项污染损失率 |
6.1.2 综合污染损失率 |
6.2 住宅室内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标准 |
6.2.1 确定评价因子的浓度值 |
6.2.2 参数m_i、a_i和C_i的计算 |
6.3 评价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其它科研成果及参与科研项目) |
(8)一株甲醛降解菌的筛选与产酶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室内甲醛污染现状 |
1.2 甲醛污染来源 |
1.2.1 建筑和装饰材料 |
1.2.2 燃料和烟草的不完全燃烧 |
1.2.3 食品 |
1.3 甲醛污染控制方法 |
1.3.1 通风换气式法 |
1.3.2 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法 |
1.3.3 植物净化法 |
1.3.4 物理吸附技术 |
1.3.5 臭氧氧化法 |
1.3.6 空气负离子技术 |
1.3.7 化学光催化氧化法 |
1.3.8 微生物降解法 |
1.4 甲醛检测方法 |
1.4.1 乙酰丙酮法 |
1.4.2 变色酸法(CTA) |
1.4.3 酚试剂法 |
1.4.4 AHMT法 |
1.4.5 DNPH法 |
1.4.6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1.4.7 荧光法 |
1.5 甲醛降解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1.6.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6.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甲醛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土样采集 |
2.1.2 培养基及试剂 |
2.1.3 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浓度 |
2.1.4 甲醛校准曲线的绘制 |
2.1.5 样品甲醛浓度的测定 |
2.1.6 菌株的筛选及驯化 |
2.1.7 菌株的纯化 |
2.1.8 革兰氏染色 |
2.1.9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2.1.10 分子生物学鉴定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甲醛校准曲线 |
2.2.2 菌株的筛选及纯化 |
2.2.3 生理生化测定结果 |
2.2.4 分子生物学鉴定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YX-1菌株的毒理性检测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生物 |
3.1.2 试验药品及仪器 |
3.1.3 培养基配方 |
3.1.4 测定不同培养温度下YX-1菌株的生长曲线 |
3.1.5 培养基的配制 |
3.1.6 黑腹果蝇的扩繁 |
3.1.7 YX-1菌株对黑腹果蝇寿命的影响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YX-1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
3.2.2 YX-1菌株对黑腹果蝇寿命的影响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YX-1菌株产酶条件优化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菌种预处理 |
4.1.3 超声波破碎方法破碎菌体 |
4.1.4 甲醛脱氢酶酶活测定 |
4.1.5 检测甲醛脱氢酶的来源 |
4.1.6 单因子优化试验 |
4.1.7 产酶条件的正交优化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鉴定甲醛脱氢酶的来源 |
4.2.2 培养基对产酶影响 |
4.2.3 培养条件对产酶影响 |
4.2.4 产酶培养基的正交优化结果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甲醛脱氢酶提取条件优化及其降解甲醛的模拟试验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供试菌株 |
5.1.2 试验材料 |
5.1.3 甲醛脱氢酶酶活测定 |
5.1.4 超声破碎的响应面优化设计 |
5.1.5 硫酸铵沉淀饱和度的选择 |
5.1.6 甲醛脱氢酶的透析 |
5.1.7 甲醛脱氢酶的柱层析 |
5.1.8 甲醛生物降解反应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响应面超声破碎法条件的优化 |
5.2.2 验证试验 |
5.2.3 硫酸铵饱和度的选择 |
5.2.4 甲醛脱氢酶柱层析结果 |
5.2.5 酶液降解甲醛结果 |
5.3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9)住宅室内环境和通风对儿童呼吸道和过敏性疾病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全球和中国住宅环境状况 |
1.1.2 全球和中国儿童呼吸道及过敏性疾病患病状况 |
1.2 研究现状和相关文献综述 |
1.2.1 住宅常见环境暴露的儿童健康效应研究综述 |
1.2.2 住宅通风的儿童健康效应研究综述 |
1.3 本论文的来源与研究内容 |
1.3.1 本论文的来源 |
1.3.2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论文相关研究项目的实施和数据分析方法 |
2.1 论文相关研究的实施 |
2.1.1 横断面群组研究(问卷调查)的实施 |
2.1.2 病例-对照研究(入室检测)的实施 |
2.2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
2.2.1 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
2.2.2 实测环境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
2.3 环境暴露与儿童健康的关联分析模型 |
2.3.1 Logistic回归模型 |
2.3.2 风险比值比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 上海地区儿童患病率变化趋势及疾病并发关系 |
3.1 上海地区儿童患病率现状 |
3.2 儿童呼吸道和过敏性疾病患病率的变化趋势 |
3.2.1 哮喘患病率变化趋势 |
3.2.2 鼻炎患病率变化趋势 |
3.2.3 湿疹患病率变化趋势 |
3.3 儿童呼吸道和过敏性疾病协同共存关系 |
3.3.1 疾病协同共存关系评价指标及研究对象 |
3.3.2 成长期疾病的协同共存关系 |
3.3.3 现患疾病的协同共存关系 |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问卷调查和现场检测的风险因素效应分析 |
4.1 问卷调查住宅环境的有效性评价 |
4.1.1 问卷调查住宅建筑特性的有效性 |
4.1.2 问卷调查室内潮湿表征的有效性 |
4.1.3 问卷调查室内气味感知的有效性 |
4.2 基于问卷调查的住宅环境和潮湿表征暴露评价 |
4.2.1 上海地区住宅建筑特性和居民生活习性现状 |
4.2.2 室内潮湿表征与建筑特性和生活习性的关系 |
4.3 基于问卷调查的儿童疾病风险因素初步筛查 |
4.3.1 住宅建筑特性与儿童疾病的关联 |
4.3.2 早期护理及出生特性与儿童疾病的关联 |
4.3.3 居民生活习性与儿童疾病的关联 |
4.3.4 室内潮湿表征与儿童疾病的关联 |
4.4 问卷调查中自相关风险因素简化后的全因素效应分析 |
4.4.1 自相关风险因素简化方法的提出 |
4.4.2 自相关因素简化后的全因素效应分析 |
4.4.3 自相关因素简化且考虑规避行为的全因素效应分析 |
4.5 基于入室检测的室内环境参数与儿童疾病的关联 |
4.5.1 被测住宅总体分布及其建筑概况 |
4.5.2 住宅内起居室和儿童卧室环境现状 |
4.5.3 基于入室检测的儿童疾病总体概况 |
4.5.4 室内温湿度与儿童疾病的关联 |
4.5.5 室内常见环境暴露与儿童疾病的关联 |
4.6 本章小结 |
4.6.1 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 |
4.6.2 入室检测的研究结果 |
4.6.3 综合两阶段数据的研究结果 第五章 住宅通风及其与室内环境和儿童疾病的关联 |
5.1 基于CO_2的住宅全天通风量计算模型和方法 |
5.1.1 基于CO_2日变化的住宅全天通风量计算模型 |
5.1.2 住宅通风量计算方法 |
5.2 住宅通风的现场检测和定量分析 |
5.2.1 现场检测的CO_2浓度现状分析 |
5.2.2 住宅通风的定量分析 |
5.3 住宅通风与室内环境参数的关联 |
5.3.1 住宅通风与室内潮湿表征的关系 |
5.3.2 住宅通风与室内污染物的关系 |
5.4 住宅夜间和全天通风与儿童疾病的关联 |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论文研究结论和创新点总结 |
6.1.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 |
6.1.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和特色 |
6.2 室内环境改进和儿童疾病预防建议 |
6.3 本论文不足与后续研究方向 |
6.3.1 本论文的不足和局限 |
6.3.2 本论文的后续研究方向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的科研项目 致谢 |
(10)室内甲醛污染物通风净化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室内甲醛污染研究现状 |
1.2.1 甲醛的不同浓度危害 |
1.2.2 室内甲醛限量标准 |
1.2.3 室内甲醛超标现状 |
1.2.4 室内甲醛污染主要来源 |
1.2.5 室内甲醛污染影响因素 |
1.3 室内甲醛污染研究方法 |
1.3.1 经验公式 |
1.3.2 风洞试验模拟 |
1.3.3 检测分析 |
1.3.4 CFD数值模拟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基本理论 |
2.1 室内通风净化数学模型 |
2.1.1 控制方程 |
2.1.2 湍流封闭模型 |
2.2 甲醛散发和扩散测试 |
2.2.1 释放机理 |
2.2.2 测试结果与分析 |
2.3 边界条件 |
2.3.1 入口边界 |
2.3.2 出口边界 |
2.3.3 壁面边界 |
2.4 控制方程的离散和求解 |
2.4.1 通用控制方程 |
2.4.2 控制方程的离散 |
2.4.3 离散方程求解 |
2.5 本章小结 |
3 住宅小区风环境模拟 |
3.1 模拟方法 |
3.2 模型及网格划分 |
3.2.1 小区基本概况 |
3.2.2 小区简化模型 |
3.2.3 计算域模型 |
3.2.4 计算域网格 |
3.3 模型及边界 |
3.3.1 计算模型 |
3.3.2 边界条件 |
3.4 求解参数 |
3.5 计算结果 |
3.5.1 小区整体风场特征 |
3.5.2 小区剖面风场特征 |
3.5.3 A楼剖面等值线图 |
3.6 本章小结 |
4 室内甲醛污染自然通风净化模拟 |
4.1 模拟方法 |
4.2 模型及网格划分 |
4.2.1 室内户型概况 |
4.2.2 户型简化模型 |
4.2.3 计算域网格 |
4.3 模型及边界 |
4.3.1 计算模型 |
4.3.2 边界条件 |
4.4 求解参数 |
4.5 计算结果 |
4.5.1 室内密闭工况 |
4.5.2 室内通风工况 |
4.6 本章小结 |
5 次卧A甲醛污染强制通风净化模拟 |
5.1 模拟方法 |
5.2 户型模型及网格划分 |
5.2.1 次卧A平面图 |
5.2.2 次卧A简化模型 |
5.2.3 计算域网格 |
5.3 计算模型及边界 |
5.3.1 计算模型 |
5.3.2 边界条件 |
5.3.3 计算工况 |
5.4 求解参数 |
5.5 计算结果 |
5.5.1 台扇通风工况 |
5.5.2 落地扇通风工况 |
5.5.3 1 档风下TS和LDS净化效应对比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6.3.1 小区风环境 |
6.3.2 室内甲醛污染通风净化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城乡居室装潢室内空气甲醛污染与健康影响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采样空间及装载率对人造板VOC释放的影响[D]. 赵政.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8)
- [2]沈阳市改装室内主要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吴浩岚.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3]室内环境暴露与学龄前儿童哮喘等过敏性症状的相关性研究[D]. 李承欢. 山西大学, 2019(01)
- [4]宜兴市新装修居室室内空气污染状况和影响因素[D]. 钱培军. 东南大学, 2018(05)
- [5]春季南方某市不同环境中甲醛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J]. 黄虹,熊震宇,邹长伟,刘毅.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17(04)
- [6]居室内污染物的仿真研究与实验检测[D]. 张兴坤. 青岛理工大学, 2018(05)
- [7]城市建筑室内环境对儿童健康风险的影响研究[D]. 胡锦华. 湖南大学, 2017(07)
- [8]一株甲醛降解菌的筛选与产酶特性研究[D]. 闫潇. 沈阳农业大学, 2017(01)
- [9]住宅室内环境和通风对儿童呼吸道和过敏性疾病的影响研究[D]. 刘炜. 上海理工大学, 2017(06)
- [10]室内甲醛污染物通风净化效应[D]. 陆梦华. 河南理工大学, 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