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告英语的语法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唐佳梅,卢重佑[1](2018)在《语料库方法在中外新闻传播研究中的应用分析》文中认为本文对中外新闻传播领域应用语料库的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当前中外新闻传播领域应用语料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媒体报道的内容特点、语言结构、传播路径、舆论舆情等方面,运用了批评性话语分析、评价理论等理论框架进行研究。本文还总结出当前中外研究存在偏重政治文化层面、复制式研究泛滥、跨文化传播语料研究较为缺乏等不足,并依此提出了下一步进行该类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
邢丹丹[2](2016)在《中英文儿童小说主位选择和主位推进模式对比研究 ——以《七个小淘气》和《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为例》文中提出儿童小说是儿童文学重要的一部分,对丰富儿童生活、增长儿童见闻、提高儿童心智有很大作用,并且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近年来,我国儿童小说蓬勃发展,更多的西方儿童小说译入中国,其语篇结构越来越受到功能语言学界的关注。从主位选择和主位推进模式的角度研究中英文儿童小说在实现语篇功能上的异同,并探究其原因,可以为中英文儿童小说的阅读、写作与翻译提供借鉴。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框架是Halliday关于主位的划分以及Danes及现代学者关于主位推进模式的研究,选取的样本语料是杨红樱的《七个小淘气》和罗尔德·达尔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使用UAM Corpus Tool对样本进行标注与统计,使用Loglikelihood and Chi-square Calculator 1.0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以确定是否有显着性差异。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中英文儿童小说主位和主位推进模式的分布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二者不管是在主位和主位推进模式的类别还是所占比例上都显示了一定的共性,如简单主位以及附加语作主位的比例在两本小说中无显着性差异。此外,在两本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主位推进模式是平行型和直线型,这是因为平行型有利于围绕中心话题展开叙述,直线型有助于更好地延展话题,讲述情节的发展,两种主位推进模式的使用使得中英文儿童小说中语篇的衔接连贯灵活多变又不失整体性。二者的派生型和交叉型主位推进模式的比例也没有显着差异,分析发现这是由于儿童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综上研究发现,二者的共性体现了文体和目标读者对于主位选择和主位推进模式的限制作用。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汉语中省略主位、人际主位和小句主位的现象出现较多,而英语中语篇主位的比例更大。并且二者在谓词主位、标记主位的分布上以及集中型和并列型主位推进模式的比例上也呈现出显着性差异。分析表明,二者的差异主要是语言、文化和教育理念的不同造成的。正是由于相同的文体、目标读者以及中英不同的语言特点、文化和教育理念,中英文儿童小说呈现出一定的共性与差异。研究中英儿童小说主位选择和主位推进模式的异同及其原因进一步说明了主位结构和主位推进模式对语篇构建和语篇解读的阐释力。同时,本研究有较高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可以帮助中英文儿童小说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更合理地选择主位和主位推进模式。此外,研究结果也有助于了解作者展开语篇的方式和写作机制,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语篇脉络,亦能够帮助作者合理安排信息分布,创作出更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小说。
魏微[3](2014)在《浅析语言的人际功能在广告语中的体现》文中认为人际意义是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元功能之一,广告又是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门艺术,是商家推销产品和服务的常用手段。因此,作为连接广告商和消费者的纽带,广告的语言具有人际意义。本文从语气方面对广告语的人际意义进行举例分析,旨在帮助消费者更好的识别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帮助广告商拓宽广告宣传的思路,同时也对英语写作教学有所启迪。
童颖[4](2013)在《名词定语还是v-ing定语?》文中研究说明名词作定语是英语常用的表达方式,然而"广告英语"的表达却用的是其同源动名词advertising。文章通过综述名词作定语的历史发展和名词定语与其所修饰名词的语义关系,并例举v-ing结构易产生的歧义,同时结合其他语言学理据来论证广告英语用advertisement English更合适。
高莉[5](2013)在《英语广告语篇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研究》文中提出在探求和解释人类语言普遍现象的过程中,出现了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两大思潮。形式主义注重从语言内部对语言结构进行描写,而功能主义则从语言外部探究语言事实。作为一种语言研究新范式,认知语言学为功能主义注入了新鲜血液。认知语言学强调概念化的重要作用,认为意义是概念内容和以特定方式对该内容识解的结果。既然是识解,必然涉及作为概念化主体的人的视角、认识、情感等方面因素,语言是这些因素作用下的有关特定内容的符号输出。本研究选取广告语篇为对象,以自建小型语料库中商业广告为实例探究英语广告语篇的概念化问题,主要是作为概念化主体的广告人在对概念化客体——广告产品以及另一概念化主体——消费者识解时的主体因素。为此,我们以Verhagen(2005/2007)的识解构型为指导,构建了广告的识解构型,并对广告语篇的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进行了界定。将广告语篇的主观性定义为:作为概念化主体的广告人为了达到说服性目的,基于自己对概念化客体——广告产品的主观识解对产品进行语言编码,从而在广告语篇中留下的体现自我视角、认识、情感的主观印记;将广告语篇的交互主观性定义为:作为概念化主体的广‘告人在对广告产品的识解中,充分意识到同样作为概念化主体的消费者的存在,为了达到双方对广告产品的识解平衡,在广告语篇中留下的与消费者认知协作的主观印记。概括起来说,本研究主要想回答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为了达到说服消费者、最终促成其购买行为的目的,广告人对广告产品的识解如何体现广告人主观性?第二,为了达到说服消费者、最终促成其购买行为的目的,广告语篇如何体现广告人与消费者的认知协作,即交互主观性?“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的概念源于哲学领域,后来在语言学“人文主义”复苏思潮下进入语言研究领域,并在不同语言研究范式下得到了发展性的阐释。哲学视域中的主观性强调人作为主体的自我意识,交互主观性强调自我对他我的意识以及自我与他我的关系问题。基于对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的这种哲学理解,结合语言学视域,尤其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研究,本论文关注了以广告人自我意识为主的广告语篇主观性,并将其延伸到以广告人他我意识为主的广告语篇交互主观性,即本研究不仅探析了广告语篇中广告人的自我表达,而且探析了广告人与消费者之间的认知协作。围绕本研究提出的两个问题,在所构建的识解构型指导下本论文从视角、认识和情感三个维度研究了广告语篇中广告人的自我表达——广告语篇的主观性;从广告人对消费者认识自我关注和社会形象自我关注两个维度研究了广告语篇中广告人与消费者之间的认知协作——广告语篇的交互主观性。主要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在人称视角的选择上广告人既可以从内部视角出发突显自己对广告产品的熟知度,也可以从独立于广告产品的外部视角出发突显所提供产品信息的客观性。虽然内部视角确立了广告人与消费者之间的“我卖你买”关系,但人称代词“you”所创造的面对面对话语境减弱了这种对立关系。以外部视角安排广告语篇实际上是广告大借第三者之口表达自已意图、提高广告语篇可接受度的一种话语间视角的表达上广告人通过时态移位和时间副词的“非时间”用法突显消费者的重要性。这种虚拟的“我与你在此时”时间舞台通过使广告人与消费者以语言形式相遇缩短了双方之间的心理距离。由于广告语篇的接收者是潜在的分处不同空间的消费者,广告人很难与消费者达成空间的统一,因此,广告语篇中较少出现空间指示语。第二,广告语篇中广告人通过情态动词、情态副词、情态动词与情态副词组合、非叙实动词结构等语言形式把自己对广告产品的主观认识附加到有关产品优越性能或所能提供服务的命题之上。一方面,通过认识情态对命题的限定作用广告人实现对命题所述内容真实性的不同承诺程度;另一方面,通过动力情态对命题情态力的提升广告人向消费者传递自己一方的主观意愿性。第三,广告语篇中普遍使用表示积极意义的评价类形容词,而较少使用描述产品物理属性的形容词。因其论辩方向总是朝向积极一面,表示积极意义的评价类形容词实际上为广告人预期的特定结论提供了论据,是广告人情感的自我流露。广告语篇中大量使用的等级形容词以及他们的屈折形式因为缺少具体参照对象而意义模糊不清,对这些词的理解离不开广告人的主观构想。此外,形容词的跨域搭配现象在表达广告人情感倾向的同时增加了表达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使有关广告产品的描述富有感染力。第四,广告语篇的交互主观性是在广告人与消费者主体层面进行的认知操作,表现之一为广告人通过特定语言形式引导消费者对广告产品进行识解,从而促成双方对产品认识的平衡。他体现了广告人对消费者认识自我的关注,是双方的认知协作在广告语篇中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否定表达、跨小句连接成分和无疑而问的问句。通过否定表达广告人指导消费者放弃有关广告产品的某一认识立场,而接受另一认识立场。其中“No+NP”的否定形式更加强调广告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某一(些)方面的隐性对比。"more than (just)"的否定结构主要是指导消费者放弃有关广告产品的类属性陈述,而接受广告人认为更加精确、恰当的陈述。虽然受空间、经济等因素影响广告人往往是惜字如金,但是为了使消费者按其预期方式理解语句间的概念关系,广告人使用特定连接成分在小句间建立起联系。我们主要分析了语料中常见的连接成分"that’s why"和"finally"。通常情况下,问句表示说话人对提问内容的无知或不确定以及对听话人提供相关知识的需求。但广告语篇标题中常用的问句却是广告人用以调控消费者认知状态的话语策略。他将消费者引向将要“广告”的产品,尤其是为消费者提供有关产品类属方面的信息;或者将消费者对产品的识解引向产品某一特定方面,并以此预告语篇正文的核心主题。第五,广告人与消费者主体层而进行的认知协作还表现在广告人通过特定语言形式对消费者心理进行调控,从而促使消费者对广告产品的识解朝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这种广告人与消费者之间的认知协作体现了广告人对消费者社会形象自我的关注,主要包括面子提升式" You deserve "结构和间接提议的购买行为。其中," You deserve "类结构通过满足消费者获得他人认可、赞许、欣赏等的心理维护了其正面面子,由此,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一样的心理体验。而“号召型”与“邀请型”间接提议不仅从礼貌的层面,还从广告人把消费者看作是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交际参与者层面体现了广告人对消费者社会形象自我的关注,是通过心理调控实现的交互主观性。总之,本论文是基于前人研究基础将语言主观性研究拓展到语篇层面的一种积极尝试。受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交际时空特征等因素制约,研究语篇中的主观性可以说是将主观性置于话语交际层面进行的动态立体研究。此外,本研究通过广告的识解构型将广告人、广告产品和消费者置于同一平面,这可以为一些看似零散的语言现象提供较为系统的认知阐释。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是非常复杂的认知现象,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本论文主要是在已有相关学科文献基础之上对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的语言学研究,今后有必要进行跨学科研究。
汪先锋[6](2010)在《广告语篇中祈使句的元功能解析》文中研究指明在广告语言中,祈使句占有非常重要且引人注目的地位,无论是说明型的硬卖广告,还是描述型的软卖广告,祈使句出现的频率都比较高。从元功能概念出发,对广告语篇中的祈使句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等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广告大量使用祈使句有助于敦促、说服读者采取行动。
李佰鸿[7](2010)在《商业广告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广告,特别是商业广告,作为一种有效的商业手段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商业活动中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业广告是一座连接消费者与制造商之间的桥梁。它在把产品和服务介绍给消费者的同时劝说消费者购买这些产品或服务。反之,消费者也能通过广告获得更多关于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帮助他们购买到所需要的东西。因此,研究商业广告语言必然有其现实的意义。广告语言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为了实现不同的作用,达到特殊的效果,使用于不同语篇的语言会具有不同的特点。广告因其灵活的风格、多样的形式、五花八门的宣传途径以及丰富的内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将仅就广告语篇进行研究,尽管其它许多方面也值得进一步的探讨。由此可见,对广告语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Lakoff (1972:195)把模糊限制语定义为:“使意思变得模糊或不那么模糊的词语”,如:much, largely, very, sort of and more or less等。模糊限制语是人类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一种有效的表达和交流手段,尽管在20世纪70年代Lakoff把Zadeh的模糊集理论引入语言学之前,模糊语几乎被人忽略。此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模糊语这一普遍存在而又有趣的语言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对模糊限制语进行研究。然而这些研究还远远不够。大多数研究仅集中在语义学和语用学方面。很少有人从语篇角度展开研究,更不用说商业广告语篇。本论文是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来研究商业广告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意义,因此具有一定创新价值。本文所采用的分类方法是建立在Prince(1982), Salager-Meyer(1994),陈林华和李福印(1994)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模糊限制语主要分为三类: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和情态动词。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是指那些存在于命题内的模糊语,它可以改变话语的意义;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指那些存在于命题与说话人之间的模糊语,它不改变话语的原意。这两类模糊限制语还可以被进一步分类。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以进一步分为程度变动语和范围变动语。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也可以进一步分为直接缓和语和间接缓和语。本文所进行的分析建立在由30篇英文商业广告组成的语料库基础之上。这些商业广告选自四本发行很广的英文原版杂志——《读者文摘》、《Elle》、《纽约人》、《商业周刊》——2009到2010年发行的期刊。研究的目的有三个方面:(1)是否模糊限制语被广泛使用在商业广告中?(2)不同类别的模糊限制语在商业广告中的使用情况如何?(3)模糊限制语在商业广告中主要实现了哪些人际功能?本研究使用了定性、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首先要使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语料库中出现的模糊限制语进行分类。分类一经确立,各类模糊限制语的数量将成为分析广告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主要人际意义的决定性因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分析出模糊限制语在广告英语中的使用数量,不同类别模糊限制语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在商业广告中的人际功能。在对语料库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综合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商业广告中的确使用了大量模糊限制语。语料库中出现的模糊限制语总量为200个,它与语料库所含词语总量的比率为1:10。此外,语料库中含模糊限制语的小句占63.7%,超过了一半。(2)本研究中模糊限制语主要分为三类: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和情态动词。在200个模糊限制语中,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出现135次,占67.5%。其中,程度变动语使用93次,在所有次分类模糊限制语中比重最大。缓和型模糊限制语(29次)和情态动词(36次)分别占14.5%和18%。此外,可能性动词中help使用频率最高,共出现了12次。而且,在英语商业广告中,语气值低的情态动词如: can, may, could,比语气值高的情态动词如:need,更受欢迎。(3)商业广告中模糊限制语实现的主要人际功能有:提高准确性,减少责任以及增加可信度。从理论角度来说,本文研究的内容为运用系统功能语法分析商业广告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意义,因此,研究的结果必然会成为相关领域前人研究成果的补充。从应用角度来说,本研究的受益者不仅是广告商同样也是潜在的消费者。一方面,广告商可以学会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技巧撰写出好的广告文本,而不是使用欺骗手段促销。另个一方面,消费者也可以学会如何更好的鉴别和解读广告,从而做出明智的选择。此外,本研究也对英语学习者提高读写能力有所帮助。通过本文英语学习者可以掌握一种有效的语言策略——模糊限制语。这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这样英语学习者可以更好的理解和使用英语。总之,在商业广告语篇中使用了大量的模糊限制语,这些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的确帮助广告商实现了多种人际功能。本文研究的结论在理论方面和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林芸[8](2010)在《广告语“副词+品牌词”结构、“突出”义副词“更”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总体来看,当前对广告语副词的研究还极少,也还极不充分,还存在很多亟需我们加大力度深入探究的问题。本文对广告语中的“副词+品牌词”结构和“突出”义副词“更”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在广告语副词的研究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关于广告语中的“副词+品牌词”结构,本文主要研究两个问题:第一,从语言学和广告学两个角度探讨广告语中“副词+品牌词”结构出现的原因;第二,通过调查广告语中“副词+品牌词”结构的受众接受情况,提出受众准确理解广告语中“副词+品牌词”结构的意义需满足的三个基本条件,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广告语中正确高效使用“副词+品牌词”结构的三条基本原则。关于广告语中的“突出”义副词“更”,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其展开描写,并分析和探讨其在广告语中的独特语用价值。第一,对三则含“突出”义副词“更”的广告语进行个案分析,指出广告语中“突出”义副词“更”的使用能有效地分解并建立和凸显新市场、突出和强调产品的独特功效以及提升、突显和强调品牌内涵。第二,结合受众敏感度调查,对“突出”义副词“更”与副词“尤其”在广告语中的语用效果进行比较,指出由于副词“更”在表示“追加”和“突出”时在比较的基础上显示出很好的连贯性,因此特别适合具备长期发展战略的产品在其广告运动各个阶段的广告语中使用。第三,对广告语中“突出”义副词“更”所在的复句/句群展开研究,主要关注“表里关系”和“单纯形式与非单纯形式”这两个问题。在“表里关系”问题上,指出“更”字广告语中的“更”字复句与“更”字句群里语里递进关系构建的自由性、自主性和灵活性使得“更”字句式在广告语中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和挖掘潜力。在“单纯形式与非单纯形式”问题上,指出单纯“更”字句式语义关系的复杂性和可选择性决定了其在广告语中具有相当大的使用价值与开发潜力。第四,从三个角度对广告语中的“突出”义副词“更1”和“更2”进行辨析:语义指向、语用信息和受众敏感度调查。在语义指向上,“突出”义副词“更1”为前指单项副词,“突出”义副词“更2”为后指单项副词。在语用信息上,从主题/述题结构信息、焦点/背景结构信息和已知/新知结构信息三个方面对“突出”义副词“更1”、“更2”广告语做对比分析。基于受众敏感度调查,指出广告语实际运用中更2句的使用多于更1句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广告语创作中正确、高效开发运用更1句广告语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五,对广告语中的“‘突出’义‘更’+VP”结构与“国家语委语料库”中的“‘突出’义‘更’+VP”结构进行对比分析。主要讨论了广告语中出现的“更+能愿动词+VP”、“更+有+NP”、“更+兼语类VP”、“更+是+NP”以及“更+一般动词+NP”这五类“‘突出’义‘更’+VP”结构。
李刚[9](2009)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看广告英语》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告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凸现,广告业的中西交流也日益频繁。作为广告重要组成部分的广告语言文字——广告英语,逐步从英语家族中脱颖而出,以其独特的风格、巨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吸引了许多广告学家、语言学家对它进行研究,深入了解广告英语的特点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出发,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广告英语进行分析,从人际功能来看,广告意在说服和促使读者或听众对产品从心动转向行动;从经验功能来看,广告中大量采用某些动词,既可达到简明、传达信息的效果,又可增加语言的表现力,从而促使消费者对产品效果作出反馈;从语篇功能来看,广告词中常采用简练的句子,一下子便能抓住人们的视线或听觉,引起人们的兴趣。
陈洁[10](2009)在《从毕业论文选题看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汕头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效果分析》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对汕头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99级至03级毕业论文的选题类型和选题内容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分析汕头大学外语系2002年开始实施的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对毕业论文选题的影响,在这一层面检验此次教学改革的效果。分析结果显示,此次改革对学生的知识面、人文基础和批判性思维都有正面的影响。
二、广告英语的语法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告英语的语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语料库方法在中外新闻传播研究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相关研究与应用特点 |
(一) 用语料库分析媒体报道的内容特点 |
1. 以批评性话语分析作为理论依据 |
2. 以评价理论作为理论依据 |
3. 以框架理论作为理论依据 |
(二) 用语料库分析媒体报道的语言结构 |
1. 改善传播效果的研究 |
2. 揭示文化及差异的研究 |
3. 改进语言教学的研究 |
4. 反映特定群体与社会现象 |
5. 提升报道和传播策略 |
(三) 用语料库分析传播路径 |
(四) 用语料库分析舆论舆情 |
二、国外相关研究及应用 |
(一) 媒介语言结构维度的研究 |
(二) 媒介话语和表征研究 |
(三) 对语料库应用的探索研究 |
三、分析和启示 |
(2)中英文儿童小说主位选择和主位推进模式对比研究 ——以《七个小淘气》和《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
1.3 Research Questions |
1.4 Research Methodology |
1.5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Previous Studies on Theme and Rheme |
2.2 Previous Studies on Thematic Progression Pattern |
2.3 Previous Linguistic Studies on Children’s Novels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An Introduction to Theme Theory |
3.1.1 Definition of Theme and Rheme |
3.1.2 Identification of Theme |
3.1.3 Classification of Theme |
3.1.4 Features of Chinese Themes |
3.2 An Introduction to Thematic Progression |
3.2.1 Definition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
3.2.2 Classification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
Chapter Four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me and Thematic ProgressionPattern of Seven Little Varmints and Fantastic Mr. Fox |
4.1 Realization of Themes and Thematic Progression Patterns |
4.1.1 Realization of Themes |
4.1.2 Realization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Patterns |
4.2 Distribution of Themes and Thematic Progression Patterns |
4.3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ata |
4.3.1 Similarities |
4.3.2 Differences |
4.4 Reasons fo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
4.4.1 Reasons for Similarities |
4.4.2 Reasons for Differences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Research Findings |
5.2 Research Implications |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个人简历 |
(3)浅析语言的人际功能在广告语中的体现(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语言的人际功能及其体现 |
(一) 语言的人际功能 |
(二) 语言人际功能在广告语中的体现 |
1. 疑问语气 |
2. 祈使语气 |
3. 陈述语气 |
4. 其他 |
三、结束语 |
(4)名词定语还是v-ing定语?(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名词作定语的历史演变 |
三、现在分词vs动名词 |
四、v-ing结构的歧义汇总 |
(一) NP1+V+V-ing+NP2歧义 |
(二) The+V-ing+of+NP+VP歧义 |
(三) V-ing+NP+VP歧义 |
(四) NP1+be+V-ing+NP2歧义 |
五、Advertisement English的存在理据 |
六、结语 |
(5)英语广告语篇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缘由 |
1.2.1 广告与现代社会 |
1.2.2 广告作为交际活动的特殊性 |
1.2.3 主观性研究的语篇转向 |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3.1 哲学基础 |
1.3.2 心理学基础 |
1.3.3 社会学基础 |
1.3.4 语言学基础 |
1.4 研究的问题及思路 |
1.5 研究的意义 |
1.5.1 理论意义 |
1.5.2 现实意义 |
1.6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1.7 论文的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广告语篇研究综述 |
2.1.1 符号学视角 |
2.1.2 文体学视角 |
2.1.3 语用学视角 |
2.1.4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 |
2.1.5 语篇分析视角 |
2.1.6 认知语言学视角 |
2.2 对广告语篇研究的思考 |
2.3 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研究综述 |
2.3.1 哲学视域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 |
2.3.2 语言学视域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 |
2.3.2.1 Benveniste的主观性研究 |
2.3.2.2 Lyons的主观性研究 |
2.3.2.3 Langacker的共时主观性研究 |
2.3.2.4 Traugott的历时主观性研究 |
2.3.2.5 Verhagen的交互主观性研究 |
2.3.2.6 国内研究现状 |
2.3.3 体现语言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的方面 |
2.3.3.1 体现主观性的三个方面 |
2.3.3.2 体现交互主观性的两个方面 |
2.4 对语言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研究的思考 |
第三章 广告语篇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理论建构 |
3.1 广告交际的构成要素 |
3.2 广告语篇的意义构建 |
3.2.1 构建有关产品本身的知识 |
3.2.2 引导消费潮流、促成消费观念的形成 |
3.3 广告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识解构型 |
3.3.1 广告人对广告产品的主观识解——主观性 |
3.3.2 广告人与消费者的认知协作——交互主观性 |
3.3.3 对交互主观性与主观性关系的思考 |
3.3.3.1 交互主观性是对主观性的延伸 |
3.3.3.2 交互主观性是对主观性的调控 |
3.3.4 广告语篇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定义 |
3.4 影响广告语篇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的因素 |
3.4.1 说服性目的 |
3.4.2 目标受众 |
3.4.3 媒介、文化和社会因素 |
3.5 小结 |
第四章 广告语篇的主观性 |
4.1 广告语篇的视角主观性 |
4.1.1 视角与主观性 |
4.1.2 广告语篇的人称视角 |
4.1.2.1 内部对立人称视角 |
4.1.2.2 内部分裂人称视角 |
4.1.2.3 外部一致人称视角 |
4.1.2.4 外部中立人称视角 |
4.1.3 广告语篇的时间视角 |
4.1.3.1 时间表达的“非时间”用法 |
4.1.3.2 广告语篇中的时态移位 |
4.1.3.3 广告语篇中时间副词的“非时间”用法 |
4.2 广告语篇的认识主观性 |
4.2.1 情态及其表现形式 |
4.2.2 情态与主观性 |
4.2.3 广告语篇的情态表达 |
4.2.3.1 情态动词 |
4.2.3.2 情态副词 |
4.2.3.3 情态动词+情态副词/情态副词+情态动词 |
4.2.3.4 非叙实动词+从句结构 |
4.3 广告语篇的情感主观性 |
4.3.1 情感及其表现形式 |
4.3.2 形容词与广告语篇的情感主观性 |
4.3.2.1 广告语篇中形容词使用情况概览 |
4.3.2.2 形容词的论辩方向与主观性 |
4.3.2.3 形容词的隐性参照、模糊比较与主观性 |
4.3.2.4 形容词的跨域修饰与主观性 |
4.4 小结 |
第五章 广告语篇的交互主观性 |
5.1 引言 |
5.2 广告人对消费者认识自我的关注 |
5.2.1 否定表达与实际论辩 |
5.2.2 连接词与跨小句关联 |
5.2.3 问句与产品信息突显 |
5.3 广告人对消费者社会形象自我的关注 |
5.3.1 “You deserve”结构及其变体 |
5.3.2 间接提议的购买行为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语 |
6.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
6.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广告语篇中祈使句的元功能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元功能概述 |
二、元功能解析 |
(一) 概念功能 |
(二) 人际功能 |
(三) 语篇功能 |
三、结束语 |
(7)商业广告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中文摘要 |
Synopsis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
1.2 Research Questions |
1.3 Methodology |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Interpersonal Meaning in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
2.1.1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
2.1.2 The Concept of Three Metafunctions |
2.1.3 Realization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s |
2.2 Introduction to Hedges |
2.2.1 Definition of Hedges |
2.2.2 Studies of Hedges Abroad and at Home |
2.2.3 Classifications of Hedges |
2.3 Discourse Theory |
2.3.1 Definition of Discourse |
2.3.2 Discourse Analysis |
2.3.3 Discourse Analysis via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
Chapter Three Overview of Advertising Discourse |
3.1 Definition of Advertising |
3.2 Classification of Advertising |
3.2.1 General Classification of Advertising |
3.2.2 Traditional Types of Advertising |
3.2.3 New Types of Advertising |
3.3 Elements of Advertising Discourse |
3.3.1 Verbal Parts |
3.3.2 Non-verbal Parts |
3.4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Advertising |
3.4.1 Features of Advertising |
3.4.2 Functions of Advertising |
3.5 Interpersonal Functions of Advertising Discourse |
Chapter Four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Data Analysis |
4.1 Research Design |
4.1.1 Data Collection |
4.1.2 Analytical Methods and Process |
4.2 Data Analysis and Findings |
4.2.1 Categories of Hedges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
4.2.2 Distribution of Hedges in Corpus |
4.2.3 Proportion of Hedges in Corpus |
4.3 Features of Hedges in the Advertising Discourse |
4.3.1 Approximators |
4.3.2 Shields |
4.3.3 Modal Verbs |
4.4 Interpersonal Functions of Hedges in Advertising Discourse |
4.4.1 Enhancing Precision |
4.4.2 Relieving Responsibility |
4.4.3 Increasing Credibility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
5.2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
5.3 Limit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Acknowledgements |
(8)广告语“副词+品牌词”结构、“突出”义副词“更”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综述 |
1.1.1 广告语言研究综述 |
1.1.2 广告语副词研究综述 |
1.1.3 “副词修饰名词”研究综述 |
1.1.4 程度副词“更”研究综述 |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广告语“副词+品牌词”结构的调查研究 |
2.1 广告语“副词+品牌词”结构出现的原因 |
2.1.1 广告语“副词+品牌词”结构出现的语言学原因 |
2.1.2 广告语“副词+品牌词”结构出现的广告学原因 |
2.2 广告语“副词+品牌词”结构的受众接受情况调查 |
2.2.1 调查背景 |
2.2.2 调查设计方案 |
2.2.3 调查结果分析思考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广告语“突出”义副词“更”的调查研究 |
3.1 对三则含“突出”义副词“更”的广告语的个案研究 |
3.1.1 对含“突出”义副词“更”的“红牛饮料”广告语的个案研究 |
3.1.2 对含“突出”义副词“更”的“蓝月亮洗衣液”广告语的个案研究 |
3.1.3 对含“突出”义副词“更”的“益达无糖口香糖”广告语的个案研究 |
3.2 “突出”义副词“更”与副词“尤其”广告语用效果比较 |
3.3 广告语“突出”义副词“更”所在复句/句群的研究 |
3.3.1 广告语“突出”义副词“更”所在复句/句群表里关系的考察分析 |
3.3.2 广告语“突出”义副词“更”所在单纯“更”字复句/句群、非单纯“更”字复句/句群的考察分析 |
3.4 广告语“突出”义副词“更1”、“更2”的辨析与调查 |
3.4.1 广告语“突出”义副词“更1”、“更2”的语义指向分析 |
3.4.2 “突出”义副词“更1”、“更2”广告语的语用信息分析 |
3.4.3 广告语“突出”义副词“更1”、“更2”的受众敏感度调查 |
3.5 广告语“‘突出’义‘更’+VP”结构与“国家语委语料库”“‘突出’义‘更’+VP”结构的对比研究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语 |
4.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4.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4.3 本文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录 |
(9)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看广告英语(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广告英语元功能分析 |
2.1 语言最重要的社会用途就是人际功能, 人们通过它建立并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 |
2.2 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可以用语言与别人交谈, 也可以用语言谈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中的事物、情态、时间以及对世界的认识 (包括感情、信息、思想等) 。 |
2.2.1 表示消费者使用某种商品的动作和过程。如:take, make, use, have, try等。 |
2.2.2 表示消费者对于某种商品的取得和拥有。如:have, get, give, buy, keep, choose等。 |
2.2.3 表示消费者对于某种商品的喜爱程度。如:like, love, need, feel等。 |
2.2.4 电影海报广告往往用与电影题目相关的句子概括剧情, 让观众忍不住想进影院看个究竟。 |
2.3 语篇功能指的是信息是如何表达的, 它侧重于确定主位成分。 |
3. 结语 |
(10)从毕业论文选题看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汕头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汕头大学英语专业历届毕业论文选题类型对比分析 |
3 汕头大学英语专业历届毕业论文选题内容对比分析 |
4 综合分析 |
5 结论 |
四、广告英语的语法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语料库方法在中外新闻传播研究中的应用分析[J]. 唐佳梅,卢重佑. 新闻传播, 2018(01)
- [2]中英文儿童小说主位选择和主位推进模式对比研究 ——以《七个小淘气》和《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为例[D]. 邢丹丹. 郑州大学, 2016(02)
- [3]浅析语言的人际功能在广告语中的体现[J]. 魏微.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1)
- [4]名词定语还是v-ing定语?[J]. 童颖.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3(05)
- [5]英语广告语篇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研究[D]. 高莉. 西南大学, 2013(11)
- [6]广告语篇中祈使句的元功能解析[J]. 汪先锋.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2)
- [7]商业广告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研究[D]. 李佰鸿. 吉林大学, 2010(05)
- [8]广告语“副词+品牌词”结构、“突出”义副词“更”的调查研究[D]. 林芸. 广州大学, 2010(05)
- [9]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看广告英语[J]. 李刚.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9(06)
- [10]从毕业论文选题看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汕头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效果分析[J]. 陈洁.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