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公害规范化栽培林下参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顺平[1](2021)在《人参基质栽培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文中提出目前农田栽参存在病害发生多,农药残留以及重金属残留超标的问题,农田栽参已不能满足世界市场对于人参品质的需求。土壤改良也是农田栽参尚没有解决的一大难题,适宜栽参的土地资源十分受限,且存在与粮食种植争地抢地的问题。无法达到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利于人参产业生产现代化发展,所以需要开发出新的人参栽培模式。人参基质栽培无需选地,任何地块都可以进行人参基质栽培,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人参基质栽培设施先进,管理简单,无需进行土壤改良,降低劳动强度,基本实现人参智能化生产。韩国忠南大学进行了人参基质栽培相关试验,并取得实际性进展。中国吉林省延吉市广源人参研发中心、吉林省东丰县三参智慧企业利用基质栽培人参已成功,人参基质的调配基本成熟。基质栽培人参产量高,品质优良,吉林省广源人参研发中心基质栽培人参,人参总皂苷含量达6.43%。吉林省广源人参研发中心基质栽培人参产量达2970 kg/棚,每栋棚经济效益可达47万元,吉林省东丰县三参智慧企业基质栽培人参产量达2250 kg/棚,每栋棚经济效益36万元,人参基质栽培经济效益显着。栽培人参后的基质可以再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调查和分析表明人参基质栽培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基质栽培人参产量高、品质优、人参总皂苷含量高、经济效益显着。基质栽培人参能够实现人参产业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
容路生[2](2021)在《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中药材种植业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文中指出随着“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升华和大健康产业的战略布局,让我国中医药产业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中药材作为产业的基础,随着需求不断扩大,科技不断革新,现代中药产业发展势不可挡。伊通满族自治县(以下称伊通县)位于吉林省中部核心地带,地处伊通河上游,松辽平原腹地,西北部属于大黑山脉,东南部属于哈达岭余脉,中部有平原、丘陵、台地等多种地形,此天然条件适宜中药材的生长,是发展传统中药材种植的理想之地。伊通县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依托现有的中药材产业基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种植基地建设,又加大对重点药材的保护力度,不断发展名牌产品,让伊通县中药材种植业既站得稳,又有牵引力,把中药材种植业逐步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在发展中药材种植业的同时还要加强对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保护,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增加经济,还能实现中药材产业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重点,通过调查伊通县中药材种植业的现状,建立SWOT模型,分析中药种植业结构,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明确当前发展模式,为伊通县中药材种植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及建议。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实地调研伊通县各乡镇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现状,建立SWOT模型,采用定性分析法分析重要性程度,建立SO战略、ST战略、WO战略和WT战略4种模型。综合SWOT分析和策略匹配,采取“一主两辅助”方针,以SO战略为主,ST战略和WO战略为辅,用外部机会(O)来弥补内部劣势(W),从而解决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伊通县有得天独厚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且优势大于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合理政策,积极引导,合理种植,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同时拓市场、引人才、建基地、强科技,必能推动伊通县中药材种植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结合伊通县发展建设总体布局,中药材种植业紧紧围绕医药健康产业科学发展,作为吉林省中药材生产重点县,应抓住机遇转变观念、科学谋划,根据实际情况,统一规划、整合调整,对优势、重点品种进行优势选育,关键技术研发,并示范推广,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扶持,提出有效措施,积极调整,从而保障中药材种种植业的稳定的发展,促民增收,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伊通县中药材种植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面对当前大好的发展机遇,伊通县的中药材种植业应该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模式为主线,以持续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灵魂,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作为精髓,推进伊通县中药材种植业发展。利用政府大力支持和投入,进一步深化改革,把握机遇,迎接新挑战,通过不断创新,实现科学发展,让伊通县的中药材种植业迅速发展。再加上伊通县有得天独厚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且优势大于劣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制定政策积极引导,保护资源,合理种植,合理开发,同时开拓市场、引进人才、增强科技,必能推动伊通县中药材种植业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杨利民[3](2020)在《中药材生态种植理论与技术前沿》文中认为从生态位角度在狭义、广义、泛义3个层面讨论了中药材生态种植的概念、内涵与实质;从生态结构、生态关系和生态功能等视角对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及其类型进行了划分;以全国中药材生态种植现状调查为基础,对中药材生态种植的典型案例及其生态特征和经济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野山参"和"林下参"的定义;提出"基原决定药性,生态彰显药性"的观点,分析了中药材生态种植的科学基础与关键技术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将中药材种植业指导思想和技术目标的发展历程划分为无公害、规范化、标准化和生态化4个发展阶段。
翟晏彬[4](2020)在《抚松县人参种植组织模式优化研究 ——基于SCP范式分析》文中认为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是我国珍贵的中药材,其药用价值被世界公认。抚松县作为我国人参种植的主要核心产区,素有“人参之乡”的美誉。人参种植不仅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特色产业,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目前,抚松县不同人参种植组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资源利用率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参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如何有效的优化人参种植组织模式,实现以质提价、稳定参农收入、解决供需矛盾问题、维护“人参之乡”美誉、实现人参种植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为指导,以实地调研和逻辑归纳等方法,分析抚松县人参种植主要模式的问题及其成本收益,研究抚松县人参种植组织模式的优化路径。论文首先阐述了抚松县人参种植模式及其演变,包括人参种植的基本状况、人参种植组织的演变历程和主要种植组织模式的类型;其次,从个人特征、决策方式、品种、种植要素投入、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方面并结合典型案例对四种人参种植组织模式的结构特征和行为进行具体分析;再次,采取定性描述的对比方法,对不同人参种植组织模式中的绩效,从成本、收益、利润三个方面逐一进行具体的比较分析;最后,从国际市场对人参需求趋势的角度并结合各类种植组织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思考确定人参种植组织模式合理的选择与发展方向进行优化,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本研究主要发现以下结论:(1)抚松县人参种植的主要模式有四种:小规模参户独立开展人参种植、规模大户开展人参种植、龙头企业带动参户开展人参种植、人参种植联盟组织种植。(2)抚松县四种人参种植组织模式中,人参种植联盟的效益是最优的,其次是“龙头公司+参户”模式,小规模参户以及规模大户。(3)小规模参户与规模大户,需要投入大量科学技术推广并在其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优化;其次,“龙头公司+参农”模式,政府应给予政策倾斜,向集约化、精细化方向优化发展;最后,人参种植联盟,应作为目前抚松县人参种植发展的主导模式。本文得出以下几点保障人参种植组织模式优化的对策建议:(1)协调种参组织相关群体的关系,以此保障各方利益主体;(2)通过提高参户的合作意识,来引导人参种植组织模式转变;(3)加强科技投入支撑,提升社会化服务体系;(4)加强政府干预和调控,来促进人参种植组织模式的优化与整合。
刘家墉[5](2020)在《林下人参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以黑龙江沾河林区为例》文中指出林下培育人参是一种高效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模式,它充分利用森林环境,模拟野生参生长的自然环境,在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前提下,生产具有野生人参特点的无污染、高价值的高档商品人参,从而缓解了高经济效益人参种植业与高生态效益的林业之间的矛盾,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毁林种参面积。林下参产业作为无污染、无公害的林下经济绿色产业,对发展后续产业、振兴东北林区、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东三省人参种植发展迅速,采用人工播种方式的林下参获得市场的欢迎。黑龙江省沾河林区以此为发展契机,利用自身的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本文实地调研了沾河林区有关情况,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林业现代化理论等理论,全方位分析沾河林区发展林下参产业的优势、困境、机遇和威胁,提出适合林下参产业发展对策,形成相关理论体系,为促进我国林下参产业发展提供指导。首先运用态势分析法将分析沾河林区发展优势、困境、机遇和威胁。沾河林区发展优势包括自然条件优势、地理优势、生态环境优势、经济效益可观、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困境包括缺乏长远发展战略、集约化程度低、市场营销和品牌意识差、后续发展能动力不足、劳动力短缺;机遇包括政策扶持、市场前景好;威胁包括自然灾害影响严重、市场挑战大、行业竞争压力大、产业链条滞后。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将沾河林区发展优势、困境、机遇和威胁四个方面设置16个指标,构建判断矩阵,形成战略发展四边形,对沾河林区林下参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开拓型发展战略(SO):充分发挥自身自然条件优势,积极掌握市场需求,为最佳战略选择,争取型发展战略(WO):克服自身发展劣势,合理运用发展机遇,为辅助型战略选择。最后,根据开拓型发展战略(SO)、争取型发展战略(WO)两种发展战略模式中,对如何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针对不同实施主体提出合理化建议:建议沾河林业局发挥主导作用,优化产业布局、建立稳定经营机制、加强技术服务、强化金融服务、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强化产业服务和指导;建议生产企业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创新销售方式、加强科技投入;建议个体生产者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加强自身职业技能等,全面推进沾河林区林下参产业化发展。林下参作为低污染、低投资、高收益的林下经济产业,对沾河林区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以上分析,提出适合林下参产业发展对策,形成相关理论体系,探索研究林下参种植业可持续性发展之路,旨在更好地指导企业、经营者培育林下参。
张馨文[6](2019)在《吉林省长白县人参种植调查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因而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参又是我国传统优质药材的代表。人参产业作为吉林省长白县的特色和优势产业,其健康稳步发展对于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长白县的人参产业产销链条较为完整,但实际上人参产业内部发展与外部联结均呈现矛盾性和复杂性。目前,长白县的人参的产量呈现下降趋势,不同地区参农的收益相距较大,人参种植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性依然没有减弱,如何促进人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参农持续增收,已经成为吉林省长白县人参产业发展的重要难题。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吉林省长白县的人参种植现状进行分析后,从参农的角度切入,采用理论分析及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长白县参农种植成本收益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人参种植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破坏性,最后提出了促进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参农持续增收的建议。结果表明,不同地方的成本差距并不明显,但收益差距很大,主要是受人参价格、种植面积和产量、基础设施、资金、劳动力、病虫害及自然灾害、人参种植及加工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此外,人参种植历史悠久,导致了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环境的恶化。最后提出促进吉林省长白县人参种植可持续发展和参农持续增收的建议:一是满足参农的资金需求;二是引进人才;三是降低参农的生产成本;四是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五是预防病虫害及自然灾害;六是加快长白县新型服务组织的建设;七是完善市场建设;八是保护人参种植的资源环境。
张亚玉[7](2018)在《药用植物健康栽培新理念及技术体系》文中研究表明基于多年人参等药用植物栽培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工作积累,提出了以中药材的疗效为中心、品质管护为保障的药用植物健康栽培新理念,建立药用植物健康栽培技术体系,为获得具有药效保障的药用植物提供行之有效的栽培模式。
徐江,沈亮,陈士林,李刚,李西文,董林林,近藤健儿[8](2018)在《无公害人参农田栽培技术规范及标准》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毁林栽参在我国被禁止,农田栽参将成为人参种植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为建立无公害人参农田栽培技术体系,减少药材农残及重金属含量,本文在多年农田栽参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农田栽参种植基地调研结果,制订了无公害人参农田栽培技术规范和药材农残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量标准。提出了依据GIS指导生态适宜性栽培选地,分子标记技术辅助抗性品种选育,利用绿肥进行土壤改良,精细种植及田间管理,进行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发布无公害人参农残及重金属团体标准等。本文为无公害人参农田栽培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沈亮,李西文,徐江,董林林,张乃嘦,藤原直树,陈士林[9](2017)在《人参无公害农田栽培技术体系及发展策略》文中认为随着国家对伐林栽参可用林地的逐步限制,农田栽参将成为人参种植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而无公害生产是未来人参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多年农田栽参研究数据及产区调研结果,该文制订了人参无公害农田栽培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人参生态适宜性数值区划确定农田栽参栽培用地、无公害种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该文提出农田栽参土壤修复,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治平台,培育适宜农田栽培的抗逆新品种,建立人参无公害种植产地溯源系统等技术策略,以促进农田栽参种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张飞飞,任跃英,王天媛,李嘉丰,许嘉,骆长林[10](2017)在《无公害人参生产关键技术》文中提出人参的质量问题一直是我国人参出口的阻碍,从源头解决是关键。无公害人参应用而生,本文详细介绍了无公害人参生产关键技术,包括基地选址,合理的种植模式、种子种苗的选育及农田地的改良,以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外源性有害物质的检测等。为我国无公害人参的生产和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二、无公害规范化栽培林下参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公害规范化栽培林下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人参基质栽培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人参栽培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人参栽培发展现状 |
1.2.2 人参品种选育推广现状 |
1.2.3 农田栽参存在问题 |
1.3 人参栽培发展历史 |
1.3.1 伐林栽参 |
1.3.2 农田栽参 |
1.3.3 林下参 |
1.3.4 基质栽参 |
1.3.5 营养液栽参 |
1.4 研究的目的 |
1.5 主要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流程图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和流程图 |
第二章 人参基质栽培的必要性 |
2.1 世界市场对人参品质的需求 |
2.2 人参可持续发展需求 |
2.3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 |
2.4 人参生产的现代化的需求 |
第三章 人参基质栽培的可行性 |
3.1 人参基质栽培的概述 |
3.2 人参基质栽培的优点 |
3.3 人参基质栽培常用的基础材料 |
3.4 人参栽培基质调配 |
3.4.1 韩国人参基质栽培 |
3.4.2 广源人参研发中心人参基质 |
3.4.3 三参智慧人参基质 |
3.5 人参基质栽培经济效益分析 |
3.6 栽培后基质的再利用 |
3.7 人参基质栽培的可行性 |
第四章 展望 |
4.1 加强基质栽培推广 |
4.2 人参基质栽培规范化 |
4.3 做强企业品牌 |
4.4 不断强化服务 |
4.5 促进科技创新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中药材种植业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4 技术路线 |
文献综述 |
1 我国中药材种植概况 |
2 吉林省中药材种植发展 |
2.1 吉林省资源概况 |
2.2 吉林省种植历史 |
2.3 吉林省中药材种植资源现状 |
2.3.1 自然资源 |
2.3.2 药用资源 |
2.3.3 种植现状 |
2.3.4 基地建设 |
2.3.5 科研队伍 |
2.3.6 产量产值 |
第一章 伊通县中药材种植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
1 伊通县概况 |
2 伊通县中药材种植发展现状 |
2.1 中药材种植规模现状 |
2.2 中药材种植品种现状 |
2.3 中药材产业园现状 |
2.4 经营机构现状 |
3 伊通县中药材种植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中药材种植品种过多,大多数品种效益不显着 |
3.2 种植水平不高、管理方式落后,机械化程度低 |
3.3 技术人才短缺,队伍薄弱 |
3.4 宣传和培训力度仍显不足 |
3.5 配套产业体系还不完备 |
3.6 品牌效应还不突出 |
3.7 基础公共设施建设不完善,规划建设存在不足 |
4 小结 |
第二章 基于SWOT模型浅析伊通县中药材种植业 |
1 伊通县中药材种植业SWOT分析 |
1.1 优势(S) |
1.1.1 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 |
1.1.2 充足的水资源,适宜的气候环境 |
1.1.3 重要的民族要药,悠久的满医文化 |
1.1.4 重点品种集中发展,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初具规模化 |
1.1.5 整体发展成果显着,农民收入高 |
1.1.6 强大的科研团队力量,知识和技术不断增强 |
1.2 劣势(W) |
1.2.1 市场作用发挥小 |
1.2.2 创新能力不足,不具独立科研能力 |
1.2.3 技术人员少,队伍实力弱 |
1.3 机遇(O) |
1.3.1 中医药全面国际化,发展备受瞩目 |
1.3.2 国家的高度重视,制定配套政策,规划实施纲领 |
1.3.3 发展机遇不断增加,环境不断优化 |
1.4 挑战(T) |
2 SWOT战略分析 |
2.1 SWOT矩阵模型建立 |
2.2 战略方针及分析 |
3 小结 |
第三章 伊通县中药材种植业发展建议 |
1 伊通县中药材种植业结构调整建议 |
1.1 做好种植区划于规划,建设生产基地 |
1.2 建设实验基地,打造标准化示范区 |
1.3 以点带面,做强伊通县中药材种植产业 |
2 中药材种植业政策措施 |
2.1 落实规划目标 |
2.2 培养技术人员,建立管理体系及团队 |
2.3 突出规模调整 |
2.3.1 实行高点定位 |
2.3.2 实行多元化模式 |
2.3.3 实行多元化发展 |
2.4 强化服务保障 |
2.4.1 强化政策扶持 |
2.4.2 强化技术服务 |
2.4.3 强化龙头带动 |
2.4.4 强化设施建设 |
2.5 伊通县中药材种植业发展方式 |
2.6 伊通县中药材发展政策 |
3 发展对策 |
3.1 借助地域优势,拓宽发展思路,多元化发展 |
3.2 建立原、良种苗基地,开展技术研究及推广 |
3.3 重点保护,合理开发,走可持续发展路 |
3.4 制定政策引资金,提高农户积极性 |
3.5 加快满药开发,弘扬满医文化 |
4 小结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3)中药材生态种植理论与技术前沿(论文提纲范文)
1 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的提出和发展 |
2 中药材生态种植的概念解析 |
3 中药材生态种植的层次与内涵 |
4 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与类型划分 |
4.1 原生态模式 |
4.2 拟生态模式 |
4.3 改良生态模式 |
4.4 设施生态模式 |
4.5 系统生态模式 |
4.6 调控生态模式 |
5 中药材生态种植典型案例分析 |
6 展 望 |
6.1 中药材生产中肥药双减的生态规律研究 |
6.2 中药材生产中杂草防控的生态学研究 |
6.3 药用植物连作障碍形成的生态机制研究 |
6.4 药材道地性及其质量形成的生态机制研究 |
6.5 药用植物合理种植密度的生态学研究 |
6.6 药用植物与农林植物的生态关系研究 |
6.7 原生态种植模式的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
(4)抚松县人参种植组织模式优化研究 ——基于SCP范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1.5 技术路线 |
1.6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范畴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
2.2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抚松县人参种植组织模式及其演变 |
3.1 抚松县人参种植的基本概况 |
3.2 抚松县人参种植组织模式的演变 |
3.3 抚松县人参种植组织模式的主要类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人参种植不同组织模式与行为分析 |
4.1 小规模参户种植行为分析 |
4.2 规模大户种植行为分析 |
4.3 “龙头公司+参户”模式种植行为分析 |
4.4 人参种植联盟下参户种植行为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人参种植不同组织模式的成本收益分析 |
5.1 不同种植组织模式下成本比较分析 |
5.2 不同种植组织模式下收益比较分析 |
5.3 不同种植组织模式下利润比较分析 |
5.4 不同种植组织模式绩效的总体评价 |
5.5 不同种植组织模式优劣势对比分析 |
5.6 不同人参种植组织模式整体评价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抚松县人参种植组织模式优化分析 |
6.1 国际市场需求现状及趋势分析 |
6.2 抚松县人参种植组织模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6.3 人参种植组织模式的选择及优化方向 |
6.4 保障人参种植织模式优化的政策建议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人参种植户调查问卷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林下人参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以黑龙江沾河林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 |
2.1 概念界定 |
2.1.1 林下经济 |
2.1.2 人参种植 |
2.2 理论基础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循环经济理论 |
2.2.3 林业现代化理论 |
3 黑龙江沾河林区林下参发展概况 |
3.1 概况 |
3.1.1 自然发展概况 |
3.1.2 林下经济发展概况 |
3.2 沾河林区林下参产业发展概况 |
3.2.1 自发利用阶段 |
3.2.2 萌芽阶段 |
3.2.3 起步阶段 |
3.2.4 快速发展阶段 |
3.3 沾河林区林下参种植经营模式 |
4 运用SWOT-AHP分析法分析沾河林区林下参产业 |
4.1 黑龙江省沾河林区林下参产业发展优势 |
4.1.1 自然条件优势 |
4.1.2 地理优势 |
4.1.3 生态环境优势 |
4.1.4 经济效益可观 |
4.1.5 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 |
4.2 黑龙江省沾河林区林下参产业发展困境 |
4.2.1 缺乏长远发展战略 |
4.2.2 集约化程度低 |
4.2.3 市场营销和品牌意识差 |
4.2.4 后续发展能动力不足 |
4.2.5 劳动力短缺 |
4.3 黑龙江省沾河林区林下参产业发展机遇 |
4.3.1 政策扶持 |
4.3.2 市场前景好 |
4.4 黑龙江省沾河林区林下参产业发展威胁 |
4.4.1 自然灾害影响严重 |
4.4.2 市场挑战大 |
4.4.3 行业竞争压力大 |
4.4.4 产业链条滞后 |
4.5 基于AHP分析法对沾河林区林下参发展影响战略分析 |
4.5.1 层次分析沾河林区林下参SWOT因素 |
4.5.2 层次分析结论 |
5 黑龙江省沾河林区林下参产业发展对策 |
5.1 对沾河林业局建议 |
5.1.1 优化产业布局 |
5.1.2 建立稳定经营机制 |
5.1.3 加强技术服务 |
5.1.4 强化金融服务 |
5.1.5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
5.1.6 强化产业服务和指导 |
5.2 对生产加工企业建议 |
5.2.1 增加产品附加值 |
5.2.2 加强品牌建设 |
5.2.3 创新销售方式 |
5.2.4 加强科技投入 |
5.3 对个体生产者的建议 |
5.3.1 转变传统发展模式 |
5.3.2 加强自身职业技能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吉林省长白县人参种植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1.3 研究的概念框架 |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长白县人参种植现状分析 |
2.1 长白县自然概况 |
2.2 长白县人参种植规模分析 |
2.3 长白县人参种植投入要素分析 |
第三章 长白县人参种植成本收益分析 |
3.1 长白县人参种植成本收益描述性分析 |
3.2 长白县人参种植成本收益影响因素分析 |
第四章 长白县人参种植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分析 |
4.1 人参种植对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
4.2 人参种植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7)药用植物健康栽培新理念及技术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用植物栽培研究回顾 |
2 药用植物健康栽培新理念 |
2.1 环境健康 |
2.2 土壤健康 |
2.3 植株健康 |
3 人参野生抚育与农田健康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 |
4 展望 |
(8)无公害人参农田栽培技术规范及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1 无公害人参农田栽培产地环境 |
1.1 生态因子阈值范围 |
1.2 潜在生态适宜产区 |
1.3 种植基地环境及土质要求 |
2 无公害人参农田栽培优良品种选育 |
2.1 农田栽参新品种选育 |
2.2 优良种子种苗生产 |
3 无公害人参农田栽培技术 |
3.1 整地 |
3.2 土壤消毒 |
3.3 土壤改良 |
3.4 种子种苗繁育 |
3.4.1 播种 |
3.4.2 移栽 |
3.5 合理施肥 |
3.6 田间管理 |
4 无公害人参农田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 |
4.1 农业防治 |
4.2 物理防治 |
4.3 生物防治 |
4.4 化学防治 |
5 无公害人参质量标准及产地溯源 |
5.1 无公害质量标准 |
5.1.1 农药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限量 |
5.1.2 杂质及含量测定 |
5.2 无公害产地溯源 |
(9)人参无公害农田栽培技术体系及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人参无公害农田栽培对生态环境要求 |
1.1 生境条件 |
1.2 适宜产区 |
1.3 土壤条件 |
2 种植方法 |
2.1 整地 |
2.2 土壤改良 |
2.2.1 休闲改良 |
2.2.2 土壤消毒 |
2.3 播种和移栽 |
2.3.1 种子处理 |
2.3.2 播种 |
2.3.3 移栽 |
3 田间管理 |
3.1 早春防寒及畦面消毒 |
3.2 覆膜和调光 |
3.3 除草松土 |
3.4 扶苗培土 |
3.5 灌溉及排水 |
3.6 追肥 |
3.7 摘蕾、疏花和疏果 |
3.8 秋季覆盖及防寒 |
4 病虫害防治 |
4.1 人参用药准则及常用农药种类 |
4.2 病害种类及防治 |
4.3 虫害种类及防治 |
5 采收与质量控制 |
5.1 采收与处理 |
5.2 质量控制 |
6 人参无公害农田栽培研究方向 |
6.1 开展农田栽参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
6.2 建立农田栽参病虫害综合防治平台 |
6.3 开展农田栽参抗逆新品种选育 |
6.4 建立人参无公害种植产地溯源系统 |
(10)无公害人参生产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无公害人参基地选址 |
2 种植模式 |
3 品种选择 |
4 农田土壤的改良与培肥 |
5 种子种苗的选育 |
6 施肥管理 |
7 病虫害综合防治 |
7.1 农业防治 |
7.2 生物防治 |
8 采收加工及贮运 |
9 无公害人参质量控制 |
9.1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
9.2 外源性有害物质检测方法及控制标准 |
9.2.1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及限量标准。 |
9.2.2 重金属残留检测方法及限量标准。 |
四、无公害规范化栽培林下参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人参基质栽培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D]. 王顺平. 延边大学, 2021
- [2]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中药材种植业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D]. 容路生.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中药材生态种植理论与技术前沿[J]. 杨利民.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20(04)
- [4]抚松县人参种植组织模式优化研究 ——基于SCP范式分析[D]. 翟晏彬.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4)
- [5]林下人参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以黑龙江沾河林区为例[D]. 刘家墉.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0
- [6]吉林省长白县人参种植调查研究[D]. 张馨文.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7]药用植物健康栽培新理念及技术体系[J]. 张亚玉.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8(04)
- [8]无公害人参农田栽培技术规范及标准[J]. 徐江,沈亮,陈士林,李刚,李西文,董林林,近藤健儿.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8(07)
- [9]人参无公害农田栽培技术体系及发展策略[J]. 沈亮,李西文,徐江,董林林,张乃嘦,藤原直树,陈士林. 中国中药杂志, 2017(17)
- [10]无公害人参生产关键技术[J]. 张飞飞,任跃英,王天媛,李嘉丰,许嘉,骆长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