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间高等植物栽培地面实验装置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莹辉,孙野青,郑慧琼,商澎,曲丽娜,雷晓华,刘红,刘敏,赫荣乔,龙勉,孙喜庆,王俊峰,周光明,孙联文[1](2021)在《中国空间生命科学40年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空间生命科学的探索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1981年随着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的正式成立,依托此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空间生命科学进入多学科并进多机构建设的新阶段.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及空间探索研究的深入发展,以分支学科或重大问题为牵引,我国在空间生命科学的几个重要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成果.本文从发展历程、研究成果、平台模型、重大项目与后续展望等方面综述了我国空间生命科学40年的发展历程与标志性成果,为后续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刘红,姚智恺,付玉明[2](2020)在《深空探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表明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是月球基地、载人登陆火星和火星基地等长时间、远距离的载人航天活动的关键技术之一。梳理了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综述了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俄罗斯、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国家与组织在该领域从生物单元到系统集成研究,再到有人密闭实验的研究进展,以及微型水生生物系统的空间实验的尝试。提出了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的发展路径,指出小型陆生生态系统的空间实验是将该项技术真正应用于太空所需的关键环节,分析了该项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地面应用前景。
赵小强,鹿金颖,陈瑜,周军[3](2020)在《空间植物培养发展现状及其在现代阳台农业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阳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空间技术的应用,国内外空间植物学的研究,已由传统利用空间环境条件进行诱变育种发展到植物生长与人类空间生存一体化的研究阶段。我国利用空间技术已创造出一些农作物、蔬菜和花卉等经济作物的新种质/品种,同时对这些返回地面的材料进行生理生化、生长发育和遗传变异研究。2016年9月我国发射的"天宫二号"携带了拟南芥和水稻上天开展高等植物培养试验,打破了我国在太空培养植物的空白状态,在2016年10月发射的"神舟十一号"上,航天员景海鹏首次在太空进行人工栽培蔬菜。空间技术在阳台农业植物上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优势。未来空间植物学的研究,不仅可以提供未来适合在空间环境和现代阳台农业种植的新种质/品种,还可以探索植物在空间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的作用。
王优[4](2020)在《基于BF-MBR工艺的高强度生活废水氮素转化与回用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对于密闭循环再生式受控生态生保系统(CELSS)中生活废水的处理而言,其主要目标是以最小的代价完成废水中水分及氮素等营养元素的回收利用,最大限度的降低工艺系统运行过程中外源物质的补给。理论和实践经验表明,经过改良后的特定生物处理技术是CELSS系统中生活废水处理的最优选择。但CELSS系统中的生活废水由于稀释比低,洗涤剂、尿液浓度高,其有机负荷、氮负荷均远高于常规生活污水,生物处理过程难度较大,易发生硝化不完全,亚硝酸盐积累问题,导致系统氮的回收利用率下降,会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和人员健康;与此同时,如何降低处理过程剩余污泥产量、减少固液分离膜组件消耗、减少硝化过程碱度补给等物质消耗等,都需要统筹考虑,需要通过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的优化来提高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氮素全程硝化效率,保证出水的循环回用要求,同时降低处理过程的物质消耗。基于此,本文针对CELSS中特征性生活废水(含卫生废水和尿液废水)的水质特点,设计并构建了厌氧、好氧两级BF-MBR工艺,完成CELSS特征性生活废水的微生物转化处理,以达到循环回用作植物营养液的水质要求。通过p H、水力停留时间、尿液强度对该工艺有机物去除及氮素转换效率的影响研究,获得该装置最佳的两组运行参数:(1)1/5尿液强度、HRT 2 d、p H6.4~6.5,该条件适用于处理后出水作为植物营养液的唯一或主要来源时的情况;(2)1/10尿液强度、HRT 1 d、p H 6.4~6.5,该条件适用于处理后出水作为植物营养液补充时的情况。系统最高可实现1/5尿液强度的生活废水的有效处理,完成其中94.3%的有机物去除以及90.6%的氮素转换;在1/10尿液和HRT为0.5 d条件下,系统获得最高硝化能力0.774 kg N(m3·d)-1,而在HRT为1 d条件系下,系统获得最高的全程硝化能力0.418 kg N(m3·d)-1,证明了本文所构建系统的硝化能力要高于常规的生物处理系统。探讨了p H和氨氮浓度对系统硝化过程的短期作用机制及其动力学参数,分别得出最适宜AOB、NOB活性表达的条件,即氨氮初始浓度为50 mg L-1体系和p H为6.6±0.1体系,此时,其氨氧化菌的最大比增长速率达1.203 d-1,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最大比增长速率达0.48 d-1。试验将废水处理液作为植物营养主要来源开展植物栽培试验,以探讨BF-MBR工艺处理后的废水回用至植物营养液的可行性及回用模式,通过植物生长状态及植物产量等对比分析表明,补充磷元素和微量元素后的回用废水,可以满足心叶日中花和西芹两类作物的生长需求,植物可以有效地利用回用废水中的矿物质元素;且回用废水培养的心叶日中花表现出最佳的生长状态和植物产量,同时心叶日中花的钠盐吸收能力得以验证,这有望为CELSS系统中氯化钠提取和回收提供新途径。本文构建的两级BF-MBR工艺能很好地实现CELSS中特征性生活废水的有机物去除和氮素的有效转换,且处理后的出水可作为植物营养液直接回用于植物培养,研究结果可为CELSS中生活废水生物处理系统设计及其与植物培养系统间的匹配性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唐永康,吴志强,董文平,郭双生,艾为党[5](2020)在《空间植物栽培技术分析与思考》文中提出在空间栽培植物,可以满足航天员对食物、O2和净水等生保物资的需求,同时缓解航天员的心理压力。研究空间特殊环境条件下植物栽培技术,对于最大限度发挥植物的功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针对空间飞行器中所搭载的不同类植物栽培装置,详细分析了开展空间植物栽培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大气环境控制、水分/养分供给、光环境控制、植物选育、参数测量和植物栽培装置集成设计等,总结归纳了不同栽培技术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展望了我国后续开展空间植物栽培技术研究的基本内容,以及未来空间植物发展的基本趋势,为提高植物功能部件的生命保障能力,在深空探测任务中建立受控生态生保系统提供了技术基础。
兰宁远[6](2019)在《天上宫阙——中国921(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宫,新时代的国家品牌在轨飞行的航天器内独有的微重力环境,可以使人类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研究和分析许多实验现象。利用好这个环境,可以在太空医学、材料学、基础生物学、物理科学和太空制造等多方面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载人飞船虽然能进行一些空间科学实验,但毕竟受任务时间所限,研究要想深入下去,就需要有一种能够长期进行试验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轨道空间站。轨道空间站容积大、寿命长,相当于太空中的"航空母舰"。通过空间站可以进一步研究地球环境和宇宙空间,开展一系列的太空实验,实现太空工业化
曹宇棽[7](2019)在《密闭空间中植物无土栽培装置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密闭空间内种植高等植物,是目前航天和潜艇研发领域研究的重点。在航天器内的植物种植体系研究较多,大部分为土壤或基质培育体系,也有少数植物-尿液复合培养体系的报道,这些体系均占地较大且需要复杂的供能和管道设备。在潜艇内的高等植物种植体系目前尚没有成熟的先例。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为潜艇设计并制造一种的密闭空间植物无土栽培装置体系,该体系可以在潜艇内无土培育生菜,提供新鲜可食用的蔬菜,同时实现尿液的循环利用,改善密闭空间内部人员的生存环境,并且可成为潜艇内的一种辅助供氧方式。方法:(1)设计并制作植物无土栽培装置体系,包括以imec膜技术为基础的核心板、装置支架和尿液净化装置。在组建好完整的无土栽培装置体系后,验证该体系可以在潜艇相同条件(25℃C~30℃C,白色荧光灯)下培育生菜20 d以上。(2)在不同定植密度条件下(16孔/核心板和25孔/核心板),在无土栽培装置上培育生菜,检测生菜的生长指标和营养指标确定无土栽培装置核心板的最佳定植密度。(3)构建尿液净化装置,对收集的男性尿液进行净化,测定净化前后尿液的氨氮和无机盐含量来评估装置的净化能力;使用不同配比的净化尿液和山崎生菜营养液组成的混合营养液(净化尿液含量依次为0%、20%、40%、60%、80%、100%)培育生菜,测定生菜的生长指标和营养指标,考查混合营养液中净化尿液含量对无土栽培生菜的影响。(4)利用特制的OTC群落光合-呼吸测定仪,测定不同光源(红、蓝、白荧光灯)和不同定植密度条件(16孔/核心板和25孔/核心板)下无土栽培装置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探究利用该体系进行植物培养是否可以成为潜艇内的一种辅助供氧方式。结果:本研究构建了包括核心板、装置支架、尿液净化装置三部分组成的植物无土栽培装置体系。核心板(30cm×30cm×2cm)包括imec膜袋、底座和顶盖,imec膜袋固定在底座和顶盖之间,底座和顶盖是由7075T6航空铝和亚克力板材经机械加工制成,并设计了 16孔/核心板和25孔/核心板两种定植密度;一个装置支架承托3块核心板,通过支架的旋转可以设定无土栽培装置的最佳追光位置,获得最大光照强度;尿液净化装置是以椰壳活性炭和混床型离子交换树脂为填充物的过滤柱。整个无土栽培装置体系占地体积仅为0.007225 m3。构建的植物无土栽培装置体系可以类似潜艇空间环境条件下(25℃~30℃,白色荧光灯)培育生菜20 d以上。核心板的最佳定植密度为25株/核心板,每块核心板可以提供40 g新鲜生菜。该密度培育下生菜的主要营养指标,可溶性蛋白含量为4.84mg/g FW,可溶性糖含量为181.96mg/g FW。与常规土培对比,核心板培养生菜的各项营养指标均略低,但仍符合食用要求。构建的尿液净化装置一次可以净化1L尿液,所得净化尿液无色无嗅,对原尿液无机盐的清除率达99.9%以上(净化后尿液中可溶性固体总量4.5 mg/L,可溶性盐含量9.0 μs/cm),氨氮清除率达99.7%以上(净化后尿液中氨氮含量3.63 mg/L)。结果表明净化后的尿液可以作为无土栽培装置体系的营养液补充液。混合营养液培育生菜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净化尿液在混合营养液中占比的上升,生菜的发育受到抑制,含20%净化尿液组为混合营养液的最佳配比。在该配比下,所得生菜鲜重和纯营养液(即0%净化尿液组)相比上升了 23.2%,但可溶性蛋白含量(3.70 mg/g FW)和可溶性糖含量(100.65mg/g FW)与纯营养液培养相比有所降低。不同光源和定植密度条件下植物无土栽培体系净光合速率实验结果表明,在红色荧光灯照射下,25孔核心板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最高,达0.120 mg/(cm2.h),高于同条件下城市草坪群落的净光合作用速率(-0.0569 mg/(cm2.h)),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供氧补充方式。本研究设计并构建的密闭空间内植物无土栽培装置体系,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经济环保,节能高效。本体系的构建对实现潜艇内的高等植物种植有现实意义,且为探索密闭空间内无土培养对植物生理状况的影响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景海鹏,陈冬,赵丕盛,沈韫赜,郭双生[8](2018)在《空间微重力下植物栽培水分养分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搭载的空间植物栽培装置,研究了微重力下植物栽培水分养分控制技术.针对空间微重力特点,设计了植物栽培水分养分传导结构,并验证了其可行性和合理性.生菜在空间实验室微重力环境下的顺利萌发、生长发育,证明了水分养分传导结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后续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植物栽培奠定了基础.通过实验,了解了空间微重力下水分养分的传导和分布规律,为研究空间植物栽培水分养分供应方法和测试方法提供了依据.
张涛,郑伟波,童广辉,章美敏,刘方武,袁永春,徐增闯,孙浩,丁昆[9](2018)在《空间生命科学仪器与实验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空间生命科学涉及的研究领域为背景,对空间生命科学仪器和技术的国际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和举例说明,详细介绍了空间生命科学仪器和技术的国内发展状况,包括应用于返回式卫星、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空间实验室和载人空间站的空间生命科学仪器和技术,以及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展望了空间生命科学仪器和技术的发展。
郭双生,董文平[10](2018)在《我国受控生态生命保障技术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分析》文中认为建立受控生态生保系统是开展未来月球和火星等地外星球驻留与开发的生命保障基础。本文就我国受控生态生保技术的发展历史、开展的关键技术研究、取得的重要关键技术突破和重要研究成果,以及下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旨在为我国受控生态生保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二、空间高等植物栽培地面实验装置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空间高等植物栽培地面实验装置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空间生命科学40年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中国空间生命科学发展历程 |
2 中国空间生命科学重要成果 |
2.1 失重效应与生命适应能力研究 |
2.1.1 航天医学基础研究 |
2.1.2 空间干细胞与胚胎发育研究 |
2.1.3 空间生物节律研究 |
2.1.4 高等植物研究 |
2.1.5 空间微生物学研究 |
2.1.6 空间蛋白质结晶 |
2.2 辐射效应与辐射风险研究 |
2.3 亚磁世界与模拟技术研究 |
2.4 面向深空探测研究地外生存技术 |
2.4.1 受控生态生保综合集成试验系统 |
2.4.2 月宫一号——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系统 |
3 重大研究项目布局与进展 |
3.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 |
3.2 国家重大仪器开发专项 |
4 展望 |
(3)空间植物培养发展现状及其在现代阳台农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空间植物培养的发展现状 |
1.1 植物培养装置 |
1.2 遗传育种的研究 |
1.3 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
2 我国空间蔬菜和花卉培养研究现状 |
2.1 植物培养装置 |
2.2 遗传育种的研究 |
2.3 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
2.3.1 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2.3.2 对植物形态学产生的影响 |
2.3.3 对植物细胞学产生的影响 |
2.3.4 对植物生理生化产生的影响 |
2.3.5 对植物分子生物学产生的影响 |
3 阳台农业和空间环境植物培养的耦合 |
3.1 种植模式 |
3.2 种植植物 |
3.3 管理智能化 |
4 小结与展望 |
(4)基于BF-MBR工艺的高强度生活废水氮素转化与回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尿液处理与回用技术研究 |
1.2.1 热处理技术 |
1.2.2 离子交换技术 |
1.2.3 膜分离技术 |
1.2.4 催化技术 |
1.3 CELSS中生活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
1.3.1 BIOS系列 |
1.3.2 Biosphere2 |
1.3.3 月宫一号 |
1.3.4 “绿航星际”4人180天试验 |
1.4 MBR组合工艺氮素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
1.4.1 MBR工艺特点 |
1.4.2 MBR工艺氮素转换研究 |
1.4.3 BF-MBR工艺适用性分析 |
1.5 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1.5.1 课题研究目的 |
1.5.2 课题研究内容 |
1.5.3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1 实验设计 |
2.1.1 CELSS特征性生活废水 |
2.1.2 废水处理装置 |
2.1.3 植物栽培装置 |
2.1.4 技术路线 |
2.2 分析方法 |
2.2.1 水质分析方法 |
2.2.2 微生物分析方法 |
2.2.3 植物样品分析方法 |
第3章 BF-MBR反应器驯化试验研究 |
引言 |
3.1 反应器启动 |
3.2 厌氧BF-MBR驯化试验结果 |
3.2.1 氮素变化情况 |
3.2.2 碳素变化情况 |
3.3 好氧BF-MBR驯化试验结果 |
3.3.1 氮素变化情况 |
3.3.2 碳素变化情况 |
3.4 微生物驯化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两级BF-MBR处理高强度生活废水工艺参数优化 |
引言 |
4.1 pH水平对系统效能的影响试验研究 |
4.1.1 厌氧效能维持情况 |
4.1.2 pH对好氧效能的影响 |
4.1.3 好氧系统中FA、FNA的变化 |
4.2 HRT水平对系统效能的试验研究 |
4.2.1 HRT对厌氧效能的影响 |
4.2.2 HRT对好氧效能的影响 |
4.2.3 HRT对 FA、FNA的影响 |
4.3 尿液强度水平对系统效能的试验研究 |
4.3.1 尿液强度对厌氧性能的影响 |
4.3.2 尿液强度对好氧性能的影响 |
4.3.3 尿液强度水平对FA、FNA的影响 |
4.4 工艺对系统特征性有机物去除能力 |
4.4.1 表面活性剂 |
4.4.2 挥发性有机物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BF-MBR硝化过程关键因素作用机理研究 |
引言 |
5.1 pH作用机理 |
5.1.1 试验设计 |
5.1.2 试验结果分析 |
5.1.3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5.2 氨氮水平作用机理 |
5.2.1 试验设计 |
5.2.2 试验结果分析 |
5.2.3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生活废水回用植物营养液可行性研究 |
引言 |
6.1 试验设计 |
6.2 植物生长过程及表观状态 |
6.3 营养元素供应与控制情况 |
6.3.1 pH与电导率 |
6.3.2 大量元素 |
6.3.3 微量元素 |
6.4 植物产量及可行性评估 |
6.4.1 植物产量 |
6.4.2 营养元素的吸收 |
6.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创新和特色之处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5)空间植物栽培技术分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栽培关键技术分析 |
1.1 大气环境控制 |
1.2 水分/养分供给 |
1.2.1 水分供给 |
1.2.2 养分供给 |
1.3 光环境控制 |
1.4 植物选育 |
1.5 参数测量 |
1.6 装置集成设计 |
2 展望 |
(6)天上宫阙——中国921(六)(论文提纲范文)
天宫,新时代的国家品牌 |
轨道上演“鹊桥会” |
驾驶神舟赴天宫 |
云霄传来中国“好声音” |
椰海铸剑向天歌 |
志在九天再“长征” |
温馨的天上人家 |
天舟,为中国梦加油续航 |
(7)密闭空间中植物无土栽培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密闭空间内植物的种植 |
1.1.1 密闭空间内植物种植的意义 |
1.1.2 密闭空间内植物种植应用实例 |
1.2 密闭空间内部尿液等水资源净化处理方式 |
1.2.1 航天器内尿液一般净化处理方式 |
1.2.2 航天器内尿液处理与植物种植结合体系 |
1.2.3 潜艇内尿液净化处理方式 |
1.3 密闭空间内光源及氧气供应方式 |
1.3.1 密闭空间光源 |
1.3.2 密闭空间氧气供应方式 |
1.4 imec膜技术 |
1.4.1 imec膜技术简介 |
1.4.2 imec膜应用实例 |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2 技术路线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生物材料 |
2.1.2 实验试剂和试剂盒 |
2.1.3 实验仪器和原料 |
2.1.4 试剂的配制 |
2.2 植物无土栽培装置体系的设计、制作与安装 |
2.2.1 核心板的设计与制作 |
2.2.2 装置支架的设计与制作 |
2.2.3 尿液净化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
2.2.4 植物无土栽培装置体系的整体安装 |
2.3 实验方法 |
2.3.1 生菜的育苗 |
2.3.2 imec膜种植生菜预实验 |
2.3.3 生菜在无土栽培装置核心板上的定植和培养 |
2.3.4 定植密度对无土栽培装置体系培育生菜影响实验 |
2.3.5 混合营养液不同配比对无土栽培装置体系培育生菜影响实验 |
2.3.6 光源和定植密度对无土栽培装置体系净光合作用速率影响实验 |
2.3.7 生菜生长状态指标测定 |
2.3.8 生菜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2.3.9 生菜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2.3.10 生菜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
2.3.11 生菜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2.3.12 生菜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
2.3.13 生菜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2.3.14 净化尿液pH值、溶解性固体总量和可溶性盐浓度的测定 |
2.3.15 净化尿液氨氮含量的测定 |
2.3.16 生菜净光合作用速率的测定 |
2.3.17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核心板实物图及相关参数 |
3.2 装置支架实物图及相关参数 |
3.3 尿液净化装置实物图及相关参数 |
3.4 生菜育苗的结果与分析 |
3.5 imec膜种植生菜预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
3.6 定植密度对无土栽培装置体系培育生菜的影响 |
3.6.1 定植密度对无土栽培装置体系培育生菜生长指标的影响 |
3.6.2 定植密度对无土栽培装置体系培育生菜营养指标的影响 |
3.7 混合营养液不同配比对无土栽培装置体系培育生菜的影响 |
3.7.1 尿液净化装置净化尿液能力检测的结果与分析 |
3.7.2 混合营养液不同配比对无土栽培装置体系培育生菜生长指标的影响 |
3.7.3 混合营养液不同配比对无土栽培装置体系培育生菜营养指标的影响 |
3.8 定植密度和不同光源对无土栽培装置体系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空间微重力下植物栽培水分养分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条件 |
1.2 实验装置 |
1.3 水分控制 |
1.3.1 水分传导结构 |
1.3.2 水分传导路径 |
1.3.3 水分测定 |
1.3.4 补水机制 |
1.4 养分控制 |
1.4.1 养分供应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栽培基质水分养分控制情况及分析 |
2.1.1 栽培基质水分控制情况及分析 |
2.1.2 栽培基质养分控制情况及分析 |
2.2 种子发芽情况 |
2.3 植株生长状况及分析 |
3 结论 |
(9)空间生命科学仪器与实验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空间生命科学仪器和技术的国际发展状况 |
2 空间生命科学仪器和技术的国内发展状况 |
2.1 返回式卫星生命科学仪器 |
2.2 载人/货运飞船和空间实验室生命科学仪器 |
2.3 载人空间站生命科学仪器 |
结语 |
(10)我国受控生态生命保障技术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发展历史 |
2 主要研究进展 |
2.1 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代谢和物质合成的影响 |
2.1.1 低压和高氧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2.1.2 光照和CO2浓度对植物抗氧化剂合成的影响 |
2.2 多人多天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 |
2.2.1 2人30天和4人180天CELSS集成试验 |
2.2.2 3人105天CELSS集成试验 |
2.3 植物栽培关键技术空间验证 |
3 问题与对策分析 |
3.1 主要工程技术问题及措施 |
3.2 主要科学问题及措施 |
四、空间高等植物栽培地面实验装置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空间生命科学40年回顾与展望[J]. 李莹辉,孙野青,郑慧琼,商澎,曲丽娜,雷晓华,刘红,刘敏,赫荣乔,龙勉,孙喜庆,王俊峰,周光明,孙联文. 空间科学学报, 2021(01)
- [2]深空探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J]. 刘红,姚智恺,付玉明.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2020(05)
- [3]空间植物培养发展现状及其在现代阳台农业中的应用[J]. 赵小强,鹿金颖,陈瑜,周军. 江苏农业科学, 2020(18)
- [4]基于BF-MBR工艺的高强度生活废水氮素转化与回用技术研究[D]. 王优. 湘潭大学, 2020(02)
- [5]空间植物栽培技术分析与思考[J]. 唐永康,吴志强,董文平,郭双生,艾为党. 植物生理学报, 2020(01)
- [6]天上宫阙——中国921(六)[J]. 兰宁远. 神剑, 2019(06)
- [7]密闭空间中植物无土栽培装置的研究[D]. 曹宇棽.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8]空间微重力下植物栽培水分养分控制研究[J]. 景海鹏,陈冬,赵丕盛,沈韫赜,郭双生. 自动化学报, 2018(10)
- [9]空间生命科学仪器与实验技术[J]. 张涛,郑伟波,童广辉,章美敏,刘方武,袁永春,徐增闯,孙浩,丁昆. 生命科学仪器, 2018(03)
- [10]我国受控生态生命保障技术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分析[J]. 郭双生,董文平.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