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管理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

如何正确管理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

一、如何正确处理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论文文献综述)

吴奕璇[1](2021)在《晚期卵巢上皮性肿瘤铂类耐药与生存时间关系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铂耐药型复发性晚期卵巢上皮性肿瘤与生存时间的关系,找出卵巢上皮性肿瘤铂类耐药的影响因素,为判断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和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意见。方法收集我院妇科及肿瘤科2010年-2021年期间收治的III-IV期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106例,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根据化疗结束后至第一次复发的间隔时间分为两组,铂耐药组为复发时间小于六个月;铂敏感组为复发时间大于六个月。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NACT-IDS组与PDS组。根据给药途径将患者分为HIPEC组与静脉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FIGO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血小板计数,血清CA125水平,胸水、腹水情况,腹水脱落细胞,淋巴结转移,肿瘤细胞减灭程度评分等方面的差异,同时探讨不同临床特征对生存期的影响。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随访结束时间为本研究结束时间或患者死亡时间。所有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方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M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影响晚期卵巢癌铂耐药型复发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显示:(1)组织学分级中/高级别组耐药复发率(36.79%)显着高于其他类型(7.69%)(P=0.037);PLT>300×109/L组耐药复发率(48.39%)显着高于PLT≤300×109/L组(22.73%)(P=0.007);在CC评分为CC-2、CC-3组的耐药复发率(56.82%)显着高于CC-0、CC-1组(24.19%)(P=0.001);腹水量>1000ml组的耐药复发率(47.27%)显着高于腹水量<1000ml组(27.45%)(P=0.035);第二次化疗后CA125阳性(>35U/ml)组耐药复发率(69.57%)显着高于阴性组(13.33%)(P=0.000)。(2)在年龄(>50岁与≤50岁)、FIGO分期(III期与IV期)、病理类型(浆液性与非浆液性)、基线CA125水平(>1000U/ml与≤1000U/ml)、胸水(有与无)、腹水脱落细胞(阳性与阴性)、淋巴结转移(阳性与阴性)等方面,各组耐药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在影响晚期卵巢癌铂耐药型复发的多因素分析结果中显示:(1)血小板计数(Exp(B)=0.057,P=0.031)、第二次化疗后血清CA125水平(Exp(B)=0.058,P=0.000)是影响晚期卵巢上皮性肿瘤铂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2)在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CC评分、腹水量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生存分析结果显示:(1)铂耐药组平均总生存期较铂敏感组更短(37.39 vs 54.95月,P=0.008)。(2)对于所有患者,CC评分(Exp(B)=6.354,P=0.000)、第二次化疗后血清CA125水平(Exp(B)=1.993,P=0.034)是影响晚期卵巢上皮性肿瘤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3)对于铂耐药患者,CC评分(Exp(B)=5.144,P=0.006)是影响铂耐药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血小板计数升高(>300×109/L)、第二次化疗后血清CA125阳性(>35U/ml)的患者更容易出现铂耐药复发,是影响晚期卵巢上皮性肿瘤铂耐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2.组织学分级(中/高级别)、CC评分(CC-2/3)、大量腹水(>1000ml)等因素与晚期卵巢上皮性肿瘤铂耐药复发相关,但不是独立危险因素。3.铂耐药复发性晚期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更短,预后更差。4.FIGO分期、CC评分、血小板计数、第二次化疗后血清CA125水平、腹腔热灌注化疗是影响晚期卵巢上皮性肿瘤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其中CC评分(CC-2/3)、第二次化疗后血清CA125阳性(>35U/ml)是影响晚期卵巢上皮性肿瘤生存时间独立危险因素。5.CC评分、血小板计数、第二次化疗后血清CA125水平是影响晚期卵巢上皮性肿瘤铂耐药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其中CC评分(CC-2/3)是影响铂耐药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韩娜[2](2020)在《RASSF1A、WT-1蛋白的表达与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RASSF1A及WT-1蛋白的表达与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0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经病理学确诊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剔除未行手术治疗及失访者,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AS同源家族1A(RASSF1A)、肾母细胞瘤基因(WT-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种蛋白与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关系。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组间中位数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用卡方检验,不符合卡方检验条件的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组间一致性分析用Kappa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 RASSF1A及WT-1蛋白表达与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关系分析发现,RASSF1A蛋白在复发组阳性表达率低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SSF1A表达阳性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复发风险是RASSF1A阴性表达的0.239倍;WT-1蛋白在复发组阳性表达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T-1表达阳性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复发的风险是WT-1阴性表达的3.852倍;RASSF1A及WT-1蛋白的表达与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复发有关。2 RASSF1A及WT-1蛋白表达与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发现,在复发组中,RASSF1A蛋白在浆液性癌中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其他病理类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Ⅱ期中阳性表达率高于Ⅲ-Ⅳ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中分化中阳性表达低于高分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1组中阳性表达率低于>R1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伴有腹水中阳性表达率低于不伴有腹水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伴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低于不伴有转移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SSFlA蛋白阳性表达的复发时间短于阴性表达,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组中,WT-1蛋白在浆液性癌中阳性表达率高于其他病理类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Ⅲ期阳性表达率低于Ⅲ-Ⅳ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中分化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R1组中阳性表达率低于>R1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伴有腹水中阳性表达率高于不伴有腹水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伴有淋巴结转移中阳性表达率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T-1蛋白阳性表达的复发时间长于阴性表达,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 RASSF1A及WT-1蛋白表达与铂敏感/铂耐药复发的关系分析发现,RASSF1A蛋白在铂敏感分组中阳性表达率低于在铂耐药分组中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WT-1蛋白在铂敏感分组中阳性表达率高于铂耐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SSF1A及WT-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铂敏感/铂耐药复发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铂耐药复发无关。结论 1在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WT-1阳性表达明显升高,RASSF1A阳性表达明显降低。2在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RASSF1A和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腹水有关,WT-1表达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腹水及淋巴结转移有关。3手术彻底性与上皮性卵巢癌的铂耐药复发有关。4本课题尚未发现RASSF1A及WT-1表达与铂耐药复发有关。图2幅;表17个;参183篇。

田文竹[3](2019)在《人卵巢上皮性癌顺铂耐药细胞中程序性坏死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选用柳氮磺胺吡啶(SAS)作为氧化应激诱导剂,复制氧化应激模型,以人卵巢上皮性癌顺铂敏感细胞(SKOV3、A2780)与耐药细胞(SKOV3/DDP、OVCAR-3)为研究对象,研究卵巢上皮性癌顺铂耐药细胞(SKOV3/DDP、OVCAR-3)中程序性坏死途径的作用,以及多功能蛋白p62/SQSTM1(简称p62蛋白)在此途径中的可能调控机制,揭示人卵巢上皮性癌顺铂耐药细胞中程序性坏死途径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为靶向程序性坏死途径、克服肿瘤耐药提供新思路。方法:(1)利用MTT法检测SAS对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SKOV3/DDP、A2780、OVCAR-3细胞生存率的影响。(2)利用MTT法检测SAS和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联合作用对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SKOV3/DDP、A2780、OVCAR-3细胞生存率的影响。(3)RTCA法检测Nec-1与SAS联合作用对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SKOV3/DDP细胞生存率的影响。(4)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SAS对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SKOV3/DDP、A2780、OVCAR-3细胞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RIP1、RIP3、MLKL及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5)免疫共沉淀法检测RIP1、RIP3复合体表达情况。(6)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SAS对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SKOV3/DDP、A2780、OVCAR-3细胞p62蛋白表达的影响。(7)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细胞和人卵巢上皮性癌A2780细胞中过表达zz结构域突变的p62蛋白(zz-p62)对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1)MTT结果显示,由SAS诱导的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SKOV3/DDP、A2780、OVCAR-3细胞死亡过程中,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SAS作用于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SKOV3/DDP、A2780、OVCAR-3细胞,随着SAS浓度的增加细胞生存率均逐渐降低,并呈现剂量依赖性。SAS 0.5 mM作用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细胞,SAS 2 mM作用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DDP细胞,细胞生存率分别为(81.9±1.4)%及(80.3±1.5)%,SAS 0.5 mM作用人卵巢上皮性癌A2780细胞,SAS 2 mM作用人卵巢上皮性癌OVCAR-3细胞,细胞生存率分别为(78.0±1.9)%及(77±5.6)%,因此选取SAS 0.5 mM作用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细胞,SAS 2 mM作用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DDP细胞,SAS 0.5 mM作用人卵巢上皮性癌A2780细胞,SAS 2 mM作用人卵巢上皮性癌OVCAR-3细胞做后续实验。与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A2780细胞比较,相同浓度的SAS作用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DDP、OVCAR-3细胞,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DDP、OVCAR-3细胞生存率降低程度不明显。(2)RTCA生存率曲线表示细胞数,曲线的斜率表示细胞生长速率。首先观察RTCA生存率曲线高低情况,与SAS组比较,Nec-1 10μM与SAS联合作用组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细胞生存率曲线低,而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DDP细胞生存率曲线高。继续观察RTCA实时曲线的斜率,结果显示,在SKOV3细胞与对照组control比较,SAS组曲线斜率降低;与SAS组比较,Nec-1 10μM与SAS联合作用组,曲线增长斜率没有差异;在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DDP细胞中,与对照组control比较,SAS组曲线斜率降低且呈负性增长,与SAS组比较,Nec-1 10μM与SAS联合作用组曲线斜率增高,有统计学意义。(3)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AS作用的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DDP细胞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磷酸化RIP1、RIP3、MLKL表达均在SAS作用12h时增加;在SAS作用人卵巢上皮性癌OVCAR-3细胞12h时,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磷酸化RIP1、RIP3表达增加,而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磷酸化MLKL表达没有变化;SAS作用的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A2780细胞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磷酸化RIP1、RIP3、MLKL均不表达。(4)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SAS作用的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DDP细胞中可见RIP1与RIP3复合体表达。(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AS作用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DDP细胞12h时p62蛋白表达量增多;在SAS作用人卵巢上皮性癌OVCAR-3细胞6h时p62蛋白表达量增多;SAS作用的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A2780细胞p62蛋白均不表达。(6)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细胞和A2780细胞中,将zz结构域缺失的p62蛋白过表达,可见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磷酸化RIP1、RIP3、MLKL比值均下降。结论:(1)与人卵巢上皮性癌顺铂敏感细胞比较,人卵巢上皮性癌顺铂耐药细胞SKOV3/DDP、OVCAR-3对SAS不敏感,并且在SAS诱导SKOV3/DDP、OVCAR-3细胞损伤时,存在程序性坏死细胞死亡途径,应用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抑制程序性坏死,可见细胞生存率增加,提示在耐药细胞中促进程序性坏死途径可能成为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新途径。(2)与人卵巢上皮性癌顺铂敏感细胞比较,氧化应激诱导人卵巢上皮性癌顺铂耐药细胞SKOV3/DDP及OVCAR-3细胞损伤时,p62蛋白表达增加,在顺铂敏感细胞SKOV3、A2780过表达zz结构域突变的p62蛋白,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磷酸化RIP1、RIP3、MLKL表达均降低,提示p62蛋白可能调控程序性坏死途径,这为寻找克服肿瘤耐药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王爱萍[4](2013)在《白介素8(IL8)及亚型与卵巢上皮性癌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章趋化因子在卵巢上皮性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文献综述)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它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居第二位。卵巢上皮性癌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80%,卵巢肿瘤微环境中趋化因子系统可以影响卵巢肿瘤细胞的存活、生长、迁移、血管形成以及肿瘤免疫细胞浸润。卵巢上皮性癌的转移是一个严密的、非随机的、器官选择性的过程,其特异性转移取决于它所表达的趋化因子受体及靶器官所表达的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主要通过卵巢肿瘤逃避免疫杀伤,诱导卵巢肿瘤细胞迁移,刺激血管形成,促进细胞基质降解四种方式促进卵巢肿瘤浸润转移。研究表明,IL-8在很多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卵巢上皮性癌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本课题研究IL-8对卵巢上皮性癌浸润转移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及评估卵巢上皮癌的预后提供依据。第二章IL-8三种亚型介导对卵巢上皮性癌SKOV3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背景与目的:卵巢癌的进展是一种多因素、多环节、多阶段的过程,近来研究表明卵巢癌患者白介素(IL-8)水平显着高于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人群,卵巢癌的生长和转移可能与IL-8的过度表达有关,但尚无报道表明IL-8主要亚型在卵巢癌中的作用。本研究探讨IL-8的3种亚型IL-8(1-77)、IL-8(5-77)和IL-8(9-77)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确认分别获得IL-8的3种亚型稳定转染的SKOV3细胞后,应用MTT比色测定法比较各细胞的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仪比较各细胞的细胞生长周期;采用集落形成实验比较各组细胞的克隆率;运用Transwell小室比较各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IL-8(1-77)-pwpi-SKOV3细胞和IL-8(5-77)-pwpi-SKOV3在G2期的比率明显高于pwpi-SKOV3和SKOV3(P=0.017和0.020); IL-8(1-77)-pwpi-SKOV3和IL-8(5-77)-pwpi-SKOV3细胞克隆率明显高于IL-8(9-77)-pwpi-SKOV3、pwpi-SKOV3和SKOV3(p=t0.000和0.001);细胞体外迁移能力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5),但细胞体外侵袭能力IL-8(1-77)-pwpi-SKOV3和IL-8(5-77)-pwpi-SKOV3明显强于IL-8(9-77)-pwpi-SKOV3、pwpi-SKOV3和SKOV3(p=0.000和0.002)。结论:IL-8(1-77)和IL-8(5-77)可能促进卵巢癌SKOV3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并增强其侵袭能力,而IL-8(9-77)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可能有抑制作用。第三章白介素8(IL-8)对人卵巢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目的:用Meta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对国内外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IL-8在诊断卵巢癌中的价值.方法:以Pubmet、Medline为英文文献主要来源,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为中文文献主要来源,搜索1995年以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IL-8诊断卵巢癌的文献;按Meta分析的要求和诊断性试验公认的质量标准确定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搜索到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确定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以汇总的方法计算出IL-8对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结果: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符合条件的文献共4篇,均为随机对照研究,样本量共501例,统计结果显示,IL-8诊断卵巢癌的总的敏感性为71%(95%可信区间:64%-77%),总的特异度为85%(95%可信区间:80%-89%)、总的诊断优势比24.46(95%可信区间:9.52-62.83)及SROC AUC为0.8872±0.0227,Q指数为0.8178±0.0233。结论:IL-8对卵巢癌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第四章IL-8的表达与卵巢癌预后价值的Meta分析目的:用Meta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对国内外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IL-8在评估卵巢癌预后的价值.方法:以Pubmet、Medline为英文文献主要来源,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为中文文献主要来源,搜索1995年以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IL-8关于卵巢癌预后的文献;按Meta分析的要求和预后性试验公认的质量标准确定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搜索到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确定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以汇总的方法计算出IL-8评估卵巢癌预后的风险比(HR)、及风险比的C195%。结果:3篇文献符合要求,包括患者人数共313个。对卵巢癌患者总生存率合并风险比(HR)值为2.83[1.24-6.47](P<0.05),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合并HR值为2.32[1.65-3.25](P<0.05)。结论:IL-8可能是卵巢癌患者总生存率、无疾病进展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第五章白介素8(IL-8)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在获得白介素8(IL-8)基因和蛋白序列的基础上,对其结构、性质以及与其有相互作用的蛋白进行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从NCBI、 EMBL、Ensembl、pfam、EBI、GeneCards、RCSB PDB、STRING等生物数据库检索出IL-8基因的相关信息,用Clustal2.0软件对IL-8蛋白进行基因比对,并用MEGA5.02软件做同源树。结果:分析IL-8基因和蛋白的特点、理化性质及与其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等信息,从而为研究IL-8在不同条件下的功能以及信号转导调节中的作用提供必需的信息。结论:人IL-8有7种亚型,其基因与猩猩的白介素8基因具有同源性,但可信度不高,为66%,可以与MMP9、CXCR1、CXCR2、FOS、JUN、EGFR、RELA、DARC、DIF、IL-1B相互作用。

韩雪玲[5](2013)在《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在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对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08到2012年间收治的46名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手术+化疗组15例和单纯化疗组31例详细记录了两组患者的初次治疗及再次治疗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手术范围、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复发病灶数量、复发部位、初次手术及二次手术残留癌灶的大小、化疗方案及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后中位生存期,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复发后中位生存期:手术+化疗组为32个月,单纯化疗组为2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手术+化疗组中,残余病灶直径<2cm,复发后中位生存期为41个月;残余病灶直径≥2cm,复发后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P<0.05。表明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对生存有利。3.手术+化疗组中按DFI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DFI6-12个月)患者4例,B组(DFI13-36个月)患者11例,复发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个月、39个月,两组患者复发后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提示行SCRS的患者,DFI越长,生存期越长,生存率越高。结论:1.在详细评估卵巢癌复发患者情况后,制订出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2.对于一般状况好、复发病灶局限于盆腔的患者适时的进行理想的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并联合化疗效果较好,优于单纯化疗。3.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可以改善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预后,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李状[6](2012)在《二氢叶酸还原酶与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章卵巢癌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卵巢隐匿于盆腔的深部,早期病变时不易被发现,一旦出现症状时大多属于晚期,治疗后容易复发,死亡率亦一直位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目前卵巢癌的治疗目的是早期争取治愈、晚期控制复发、延长生存期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联合化疗及放疗的综合治疗。大多数的情况下,手术是很难将卵巢癌的转移灶彻底的切除干净。对于那些残留的细小的转移和种植结节.都需要化学药物来进行治疗。因此,化疗在卵巢癌治疗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晚期卵巢癌的治疗方法主要以肿瘤细胞减灭术及术后辅助化疗为主。但化疗失败常会导致卵巢癌的复发,其主要原因在于肿瘤细胞产生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对卵巢癌的有效率达40%-60%,由于疾病进展和机体对化疗产生耐药,晚期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20%。所以,多药耐药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肿瘤产生耐药机制的研究以及在临床上预防耐药、对抗耐药并尝试逆转耐药就成为了当前卵巢癌治疗中的热点和难点,成为提高卵巢癌的治疗效果及改善卵巢癌患者生存的重要目标之一。第二章卵巢癌组织中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DHF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80例卵巢癌组织、50例良性卵巢组织及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DHFR mRNA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及多药耐药的相关性。结果(1)DHFR mRNA表达量在止常卵巢,良性卵巢肿瘤和卵巢癌组织中分别为0.584±0.234,0.895±0.783和0.197±0.412,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7,P<O.001)。(2)卵巢癌组织中DHFR mRNA表达量与患者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无相关(P>O.05),但在上皮性癌中浆液性癌组织中DHFR mRNA表达量则明显高于粘液性和内膜样癌,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卵巢癌组织中DHFR mRNA表达量与患者的腹水量,淋巴结转移和远处器官转移无明显相关(P>O.05),但大网膜转移者肿瘤组织中DHFR mRNA表达量则低于无转移者(P=0.044)。(4)在卵巢癌患者中治疗后缓解者组织中DHFR mRNA表达量低于肿瘤进展者(P<O.001);而铂类药物敏感型患者肿瘤组织中DHFR mRNA表达量也低于铂类药物耐药者(0.130±0.103vs0.341±0.701P=0.011)。(5)DHFR mRNA表达量判断卵巢肿瘤性质的ROC曲线Youden旨数最大值所对应的数值为0.331, DHFR mRNA表达量高于0.331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4个月,而低于0.331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4.5个月,着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COX模型多因素分析亦显示DHFR mRNA表达量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8)。结论DHFR mRNA在正常和良性卵巢组织中表达量高于卵巢癌组织,提示DHFR参与正常组织细胞生理代谢;而在卵巢癌中DHFR mRNA在铂类耐药组织中高表达(O.341±0.701),在铂类敏感组织低表达(0.130±0.103),提示DHFR与卵巢癌多药耐药相关,可能为判断卵巢癌多药耐药潜在标志之一。第三章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表达上调对卵巢上皮癌细胞系生物学特性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目的构建携带人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WPI。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二氢叶酸还原酶cDNA全长,与EZ-T克隆载体连接,HindⅢ及BamHI-HF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回收的PCR片段并补平其缺口。慢病毒系统载体使用pWPI系统,采用PmeI酶切载体后回收片段,将其磷酸化,T4酶连接载体与目的基因。表达载体鉴定均采用核苷酸序列测定,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293T包装细胞后获得包装的病毒颗粒。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成功构建好的DHFR-pWPI-SKOV3细胞、空载pWPI-SKOV3细胞以及亲本SKOV3细胞在不同的顺铂浓度下(2.5ug/ml,5.0ug/ml,10.0ug/ml,20.0ug/m1)不同时间段(24h、48h及72h)的三种细胞的凋亡情况以及IC50顺铂浓度(6.0ug/m1)下三种细胞的周期变化,高效液相法(HPLC法)检测不同顺铂浓度(4.0ug/ml,6.0ug/ml,8.0ug/ml)不同时间段(24h、48h及72h)药物作用后三种细胞内的顺铂浓度,以及透射电镜观察IC50顺铂浓度(6.0ug/m1)下三种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以探讨DHFR基因的过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的体外生物学行为影响。结果(1)成功扩增二氢叶酸还原酶全长并连接入pWPI载体构建成重组表达载体DHFR-pWPI,重组质粒测序结果显与DHFR基因的同源性达100%,按标准生产程序转染293T后有DHFR基因的表达,将其病毒液感染SKOV3细胞。(2)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DHFR基因的细胞的凋亡变化,发现DHFR-pWPI-SKOV3细胞在顺铂浓度(2.5ug/ml、5.0ug/m1)刺激下,其24h、48h及72h的凋亡率均低于pWPI-SKOV3及SKOV3细胞;DHFR-pWPI-SKOV3细胞在顺铂浓度(10.0ug/ml、20.0ug/ml)刺激下,其24h及48h的凋亡率均低于pWPI-SKOV3及SKOV3细胞,但在72h时,凋亡率却高于SKOV3细胞株。表明DHFR-pWPI-SKOV3细胞在浓度小于5.0ug/ml时,不管时间的改变(72小时内),其对顺铂的抵抗力高于其他两种细胞。(3)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段IC50顺铂浓度(6.0ug/m1)对三种不同处理卵巢癌细胞的周期变化,结果提示1C50(6.0ug/m1)顺铂浓度给药时,DHFR-pWPI-SKOV3、pWPI-SKOV3及SKOV3三种细胞在24h、48h时其G1期含量明显低于G2+S细胞:而在72h时,DHFR-pWPI-SKOV3细胞的G2+S期明显低于pWPI-SKOV3及SKOV3细胞。(4)采用HPLC法检测细胞内顺铂浓度,结果显示细胞培养液中顺铂浓度(4.0ug/m1)给药24h、48h后及顺铂浓度(6.0ug/m1)给药24h后,DHFR-pWPI-SKOV3细胞内的顺铂含量均明显低于pWPI-SKOV3及SKOV3细胞;顺铂浓度(6.0ug/m1)给药48h及顺铂浓度(8.0ug/ml)给药24h、48h后,DHFR-pWPI-SKOV3细胞内的顺铂含量明显高于pWPI-SKOV3及SKOV3细胞。(5)通过电镜观察1C50顺铂浓度在不同时间段刺激三种不同处理的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发现DHFR-pWPI-SKOV3细胞在给药24h及48h其微丝聚集,线粒体从数量上及结构上改变明显,而pWPI-SKOV3细胞微丝少见,线粒体数目减少,但结构改变不明显,SKOV3细胞亦很少见到微丝,但其线粒体的结构改变亦明显,扩张与固缩同时存在;三者均出现扩张的内质网;三者均少见正常的细胞器;在给药72h后,pWPI-SKOV3及SKOV3细胞可见微丝排列紊乱,核膜部分消失,核糖体大量的聚集,进入了明显的坏死阶段,而DHFR-pWPI-SKOV3细胞未见微丝,核膜几乎完全消失,胞质内有白色囊状物质,线粒体结构基本消失,大部分细胞濒临死亡。结论成功采用慢病毒载体系统构建了二氢叶酸还原酶重组慢病毒转基因,耐药性功能实验表明DHFR表达量增高时卵巢癌细胞系耐药性增加,可以认为DHFR与卵巢癌顺铂的耐药性相关,为探讨DHFR在肿瘤多药耐药过程中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第一节RNA干扰质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目的构建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 dyhidrofolate reductase)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为探讨抑伟DHFR基因表达在卵巢癌铂类耐药治疗中的意义奠定基础。方法设计DHFR基因靶向的发夹状siRNA,筛选出最佳siRNA沉默片段,退火后连接入p GSCIL载体,转化后进行序列鉴定,脂质体转染SKOV3细胞株,并进行荧光摄像。结果将退火后的双链寡核苷酸片段连接至pGPU6/GFP/Neo载体,测序结果正确。转染SKOV3细胞后,PCR鉴定干扰效果。G418筛选稳定细胞株。结论成功构建针对DHFR基因的siRNA载体,找到了有效的干扰靶序列,转染SKOV3细胞后,DHFR基因的表达明显减弱。第二节DHFR慢病毒干扰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卵巢上皮癌细胞中生物学特性影响目的构建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 dyhidrofolate reductase)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研究其耐药性功能影响,为探讨抑制DHFR基因表达在卵巢癌铂类耐药治疗中的意义奠定基础。方法设计DHFR基因靶向的发夹状siRNA,筛选出最佳siRNA沉默片段,退火后连接入pGSCIL/GFP载体,转化后进行序列鉴定,脂质体转染SKOV3细胞株,并进行荧光摄像。Western blot验证构建成功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成功构建好的DHFR-pGSCIL-SKOV3细胞、空载pGSCIL-SKOV3细胞以及亲本SKOV3细胞在不同的顺铂浓度下(2.5ug/m1,5.0ug/ml,10.0ug/ml,20.0ug/m1)不同时间段(24h、48h及72h)的三种细胞的凋亡情况以及IC50顺铂浓度(4.4ug/ml)下三种细胞的周期变化,高效液相法(HPLC法)检测不同顺铂浓度(2.5ug/ml,5.0ug/ml,7.5ug/ml)不同时间段(24h、48h及72h)药物作用后三种细胞内的顺铂浓度,以及透射电镜观察IC50顺铂浓度(4.4ug/m1)下三种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以探讨DHFR基因的沉默对卵巢癌细胞的体外生物学行为影响。结果(1)将退火后的双链寡核苷酸片段连接至pGSCIL/GFP载体,测序结果正确。转染SKOV3细胞后,Western blot鉴定十扰效果。(2)在给药24h、48h及72h,DHFR-pGCSIL-SKOV3、pGCSIL-SKOV3及SKOV3细胞的凋亡率随着顺铂浓度(2.5ug/ml、5.0ug/ml、10.0ug/ml、20.0ug/m1)的增大而升高,且DHFR-pGCSIL-SKOV3细胞给药48h及72h后的凋亡率明显高于pGCSIL-SKOV3及SKOV3细胞。(3)在IC50(4.4ug/ml)顺铂浓度给药24h、48h后,DHFR-pGCSIL-SKOV3、pGCSIL-SKOV3及SKOV3细胞均以G1期为主。DHFR-pGCSIL-SKOV3在48h时G1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减少,S期和G2/M期比例增多,72h后三种细胞G1期的含量均明显降低,S期和G2/M期的含量均增高。(4)采用高效液相检测细胞内顺铂浓度时,当2.5ug/m1、5.0ug/ml顺铂浓度作用三种不同处理的卵巢癌细胞时,DHFR-pGCSIL-SKOV3细胞在给药后24h、48h其细胞内顺铂浓度均明显高于pGCSIL-SKOV3及SKOV3细胞。而DHFR-pGCSIL-SKOV3细胞在7.5ug/ml顺铂浓度给药后24h其细胞内顺铂浓度均明显低于PGCSIL-SKOV3及SKOV3细胞,而在48h却又高于pGCSIL-SKOV3及SKOV3细胞。(5)在IC50(4.4ug/m1)给药24h、48h三种不同处理细胞的微丝均少见,DHFR-pGCSIL-SKOV3细胞在24h时可见线粒体肿胀、脊消失、空泡化、萎缩,内质网扩张明显,有聚集的核糖体,末见高尔基体,48h时其有些线粒体溶解消失,且出现大量的白色囊泡;而pGCSIL-SKOV3及SKOV3细胞24h、48h内质网扩张少见,线粒体结构改变不明显,甚至有2-3个高尔基体存在;DHFR-pGCSIL-SKOV3细胞至72h时,微丝明显的聚集、增多,线粒体结构亦消失。余两种细胞微丝排列紊乱,线粒体形态多样化。结论成功构建针对DHFR基因的siRNA慢病毒载体,找到了有效的干扰靶序列,转染SKOV3细胞后,DHFR基因的表达明显减弱。通过对DHFR下调后耐药性功能研究证实DHFR基因的下调与经过铂类药物作用的体外卵巢癌细胞的药物敏感性有一定的联系,抑制DHFR基因表达能增加顺铂药物敏感性,因此,抑制卵巢癌细胞DHFR基因的表达可以考虑作为顺铂多药耐药的逆转机制。

计峰[7](2012)在《卵巢上皮癌规范化治疗后复发的临床早期诊断的循证医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血清CA125检测对卵巢上皮恶性肿瘤治疗后复发诊断的价值及对治疗疗效的影响,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152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血清CA125进行连续监测。术前测定一次,术后每月测定一次,连续两年以上。结果:152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经治疗缓解,部分患者出现复发,血清CA125以35u/ml为临界值,其诊断复发的敏感度为67.39%,特异度为86.79%。治疗前血清CA125、治疗后血清CA125下降程度和速度与患者预后有关,治疗前血清CA125≤35u/ml者较治疗前血清CA125>35u/ml者预后好,治疗后血清CA125呈对数下降者或1个月之内下降至正常者较治疗后血清CA125呈非对数下降者或大于1个月下降至正常者预后好;复发时血清CA125上升含量与临床出现病灶时间有一定关系,CA125上升含量越高,出现病灶的时间越短,其相关性呈负相关;经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治疗前CA125含量和治疗后血清CA125下降速度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血清CA125水平检测对卵巢上皮性癌复发的诊断、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目的:系统评价血清CA125水平对卵巢上皮癌治疗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EBMR、CBM、CJFD、CSJD、清华同方等数据库,检索期限1995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收集有关血清CA125诊断卵巢上皮癌复发的诊断试验。根据诊断性试验准确性质量评价工具(QUADAS)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采用Meta-Disc1.4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入组本系统评价,合并统计量617例(患者)。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血清CA125对卵巢上皮癌治疗后复发的诊断优势比DOR为10.38(95%Cl=6.08~17.7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95%Cl=57%~67%)和86%(95%Cl=80%~91%),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3.99(95%Cl:2.17~7.31)和0.45(95%Cl=0.39~0.52)。结论:血清CA125检测诊断卵巢上皮癌治疗后复发的敏感度一般,但特异度较高,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复发性卵巢上皮癌的有效方法。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B超、CT)对卵巢上皮恶性肿瘤治疗后复发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52例卵巢癌切除术后患者进行B超、CT检查,同时检测血清CA125值,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学诊断对照,分别计算各单项检查与联合模型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利用SAS8.0软件包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随机抽取72例来建立回归模型,80例用于验证所得到的模型,并与单独B超、CT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独应用B超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78%和89.62%,单独应用CT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96%和91.51%,单独CA125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39%和86.79%,B超联合CA125模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62%和85.69%,CT联合CA125模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31%和94.44%。结论:CT联合CA125模型对卵巢癌复发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是监测卵巢上皮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目的:系统评价影像学检查(B超、CT、MRI、PET/CT)对卵巢上皮癌治疗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Library、EBMR、CBM、CJFD、CSJD、清华同方等数据库,检索期限1995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收集有关影像学检查(B超、CT、MRI、PET/CT)诊断卵巢上皮癌复发的诊断试验。根据诊断性试验准确性质量评价工具(QUADAS)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采用Meta-Disc1.4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纳入本研究CT文献8篇,合并统计量478例(患者);MRI文献3篇,合并统计量184例(患者);PET/CT文献10篇,合并统计量559例(患者)。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CT对卵巢上皮癌治疗后复发的诊断优势比DOR为10.32(95%Cl=4.93~21.6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95%Cl=64%~75%)和81%(95%Cl=75%~86%),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3.11(95%Cl:2.30~4.19)和0.35(95%Cl=0.23~0.55);MRI对卵巢上皮癌治疗后复发的诊断优势比DOR为48.17(95%Cl=15.02~154.5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95%Cl=78%~91%)和90%(95%Cl=77%~97%),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7.83(95%Cl:3.09~19.87)和0.19(95%Cl=0.07~0.52);PET/CT对卵巢上皮癌治疗后复发的诊断优势比DOR为71.48(95%Cl=29.31~174.3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5%Cl=85%~92%)和90%(95%Cl=85%~94%),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657(95%Cl:4.44~9.72)和0.12(95%Cl=0.06~0.23)。结论:CT、MRI、PET/CT在诊断卵巢上皮癌治疗后复发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车志丹,岳瑛,陈琨[8](2010)在《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表明

王素梅[9](2008)在《组织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与卵巢癌浸润转移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卵巢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5年存活率低,侵袭和转移是卵巢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征,是引起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组织蛋白酶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ECM),从而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起关键性的作用。组织蛋白酶抑制剂可抑制组织蛋白酶的活性,组织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平衡失调可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组织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与卵巢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探讨血清中组织蛋白酶L(CTSL)及其组织抑制剂(CC)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并通过体外实验进一步探讨CTSL与卵巢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从而寻找卵巢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方法。组织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47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2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21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TSB、CTSL、CTSD、CC的mRNA表达,进行阳性率和半定量的比较,并分析其与卵巢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CTSB、CTSL、CC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半定量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CTSD在三组之间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CTSB的表达与腹水量和组织学类型有关(p<0.05);CTSL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C的表达与病理分级、肝转移和大网膜转移有关(p<0.05);CTSD的表达与肝转移和腹水量的多少有关(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CTSL阳性率与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CTSL阳性率是卵巢恶性肿瘤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卵巢恶性肿瘤中CTSB、CTSL、CC表达增高,并与卵巢恶性肿瘤转移有关,有可能成为卵巢恶性肿瘤预测转移和预后的指标。血清CTSL及CC含量测定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讨CTSL及CC在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64例卵巢恶性肿瘤、23例卵巢良性肿瘤及20例正常对照血清中CTSL及CC的含量,并对其中17例初诊卵巢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血清CTSL和CC含量的动态观察,将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CTSL及CC的含量显着高于良性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患者术前、术后血清CTSL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者的血清中CTSL及CC含量高于未复发患者(p<0.05);在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血清中,CTSL的含量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残余灶的大小有关(p<0.05);CC的含量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血清CTSL、CC与卵巢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有关。血清CTSL对卵巢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72.7%,特异性为76.7%,阳性预测值为70.58%和阴性预测值为76.7%,准确率75.0%。单因素生存分析CTSL的含量与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残余灶大小是卵巢恶性肿瘤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血清CTSL含量在卵巢恶性肿瘤中异常升高,血清CTSL水平有可能作为诊断卵巢恶性肿瘤,判断有无复发及转移的生物学指标。CTSL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目的:构建CTSL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表达鉴定。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人卵巢恶性肿瘤组织总RNA中逆转录CTSL基因的ORF全长,克隆到PMD18-T载体上;亚克隆至pcDNA3.1质粒,重组阳性克隆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瞬时转染HO8910细胞,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CTSL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RT-PCR扩增CTSL ORF全长,成功克隆入PMD18-T载体,亚克隆至pcDNA3.1质粒,重组阳性克隆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CTSL基因已正向插入pcDNA3.1质粒。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证实CTSL基因能够在HO8910细胞中正确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CTSL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为下一步探讨CTSL基因在卵巢癌细胞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基础。CTSL基因介导的卵巢上皮癌细胞系侵袭转移的体外实验研究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CTSL基因与卵巢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CTSL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卵巢癌细胞HO8910,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细胞克隆,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证实CTSL基因转染成功。通过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实验、细胞生长周期、细胞侵袭实验、细胞迁移实验和细胞黏附实验等了解CTSL基因转染后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通过筛选建立了稳定转染细胞系HO8910-CTSL和HO8910-pcDNA3.1。细胞生物学实验显示:CTSL基因可促进卵巢癌细胞的侵袭转移,但是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和黏附性影响不大。结论:体外实验进一步证明CTSL基因与卵巢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有关。CTSL基因si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目的:构建CTSL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并鉴定。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CTSL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化学合成4对双链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瞬时转染卵巢癌细胞系A2780细胞,通过RT-PCR检测其对CTSL基因的沉默效果,从中筛选一对沉默效果最好的siRNA序列。并根据psilencer4.1载体插入片段设计要求,设计带有BamH1、HindⅢ粘性末端且能表达shRNA的寡核苷酸碱基对序列,退火后与psilencer4.1-CMV neo载体定向连接,测序进行鉴定,并通过RT-PCR验证其干扰效果。结果:成功构建CTSL的siRNA表达载体psilencer4.1-CMV neo-CTSL,经DNA测序证实与设计完全一致,并通过RT-PCR证明psilencer4.1-CMV neo-CTSL载体可沉默该基因。结论:成功构建了CTSL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探讨CTSL基因对肿瘤细胞的作用奠定了基础。RNAi抑制CTSL介导的卵巢上皮癌细胞系侵袭转移的体外实验研究目的:研究RNA干扰CTSL基因对卵巢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CTSL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转染卵巢癌细胞A2780,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细胞克隆,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证实CTSL基因干扰成功。通过测定转染细胞的生长曲线、克隆形成实验、细胞生长周期、细胞侵袭实验、细胞迁移实验和细胞黏附实验等了解CTSL基因干扰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通过筛选建立了稳定转染细胞系A2780-CTSL、A2780-Control、A2780-psilencer,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证实其能够沉默CTSL基因表达。细胞生物学实验显示:沉默CTSL基因后可以抑制卵巢癌细胞的侵袭转移,但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和黏附性影响不大。结论:RNA干扰CTSL基因可以抑制卵巢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有可能成为卵巢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新方法。

阳志军[10](2008)在《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的筛选、鉴定、血清学检测及抗原基因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卵巢癌是严重危胁女性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具有起病隐藏、复发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早期缺乏典型临床症状,75%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这些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从临床Ⅰ期患者的95%下降到约20~25%,因此早期诊断对于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没有能有效用于卵巢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SEREX技术的建立不仅为肿瘤抗原的筛选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而且通过对肿瘤抗原自身抗体的检测为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新的血清标志物。目前对肿瘤抗原自身抗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IgG型抗体,对于IgM型抗体的报导很少。本研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用SMARTA法对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腹水肿瘤cDNA表达文库中筛选出10个抗原克隆进行血清学检测,对其中6个(TM4SF1、C1D、TIZ、OV-142、FXR1、OV-189)在卵巢癌血清中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血清的抗原克隆进行测序分析;用RT-PCR法检测它们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构建、表达、纯化了原核重组融合蛋白;建立了间接ELISA法,检测了血清中这些抗原IgG、IgM型自身抗体的相对含量,分析了这些卵巢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谱)在卵巢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并对其中一个相关抗原基因FXR1在卵巢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第一部分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异体血清筛选及生物学信息分析目的:检测候选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克隆与卵巢癌、正常对照血清中相应IgG、IgM型自身抗体反应情况,并对阳性反应率差异显着的抗原克隆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用SMARTA法对10个候选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克隆与62例卵巢癌、62例正常对照血清中IgG、IgM型自身抗体反应情况进行定性检测,从中选出在癌血清中抗体阳性反应率与正常对照血清相比差异显着的抗原克隆,进行核苷酸测序,在相关网站上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其中6个抗原克隆与卵巢癌血清中自身抗体阳性反应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血清,在癌血清中的阳性率为12.9%~27.4%,在正常血清中的阳性率为1.6%~11.3%,其中IgM型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19.4%~27.4%。对这6个抗原克隆进行核苷酸测序,经比对分析发现这6个抗原克隆其中4个是已知基因(TM4SF1、C1D、TIZ、FXR1),一个是与卵巢癌相关基因高度相似的基因(OV-142),一个是Genbank中无相似序列的新基因(OV-189)。TM4SF1蛋白是一种有四个疏水跨膜区的细胞表面蛋白,该蛋白在对调节细胞生长、活化、迁移的信号转换中起媒介作用,在肺癌、结肠癌、乳腺癌、卵巢上皮性癌等上皮细胞恶性肿瘤中高表达,是一种细胞表面抗原,可作为抗体免疫治疗的靶向。C1D基因编码的是一个保守的DNA绑定蛋白,C1D蛋白是一个隐藏的凋亡激活剂,是多发性肌炎硬皮病重叠综合征的自身抗原。FXR1蛋白是一种RNA绑定蛋白,可在在核与胞浆间穿梭,与多聚核糖体有关,具有细胞生长依赖的翻译活性功能,有可能是硬皮病的一种自身抗原,并且在肺鳞状细胞癌中检测到FXR1基因的过表达。TIZ是一个锌指蛋白,通过调节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的信号活性,在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尚未见有C1D、TIZ、FXR1与卵巢癌相关的报导。其中OV-142有可能是BARD1基因的剪切变异体,可能有MHC-Ⅰ类抗原表位肽,可能成为卵巢癌免疫治疗的新靶点。初步认为OV-189是LINE中有转录活性的一种—L1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可能有MHC-Ⅰ类抗原表位肽,有可能成为卵巢癌免疫治疗的靶点。结论:我们的研究显示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不仅能够介导IgG体液免疫反应而且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IgM自身抗体,这些抗原克隆在异体癌血清中较高的抗体阳性反应率,提示这些抗原的自身抗体有可能成为卵巢癌诊断的血清标志物。这些抗原基因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第二部分RT-PCR检测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目的:检测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基因在卵巢癌、良性卵巢肿瘤、正常卵巢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上述6个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基因在36例卵巢癌、15例良性卵巢肿瘤及13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这6个抗原基因在癌、良性肿瘤、正常卵巢组织中几乎都有表达,只是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显示出三种表达趋势:一类是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卵巢组织,而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稍高于良性肿瘤组织(TIZ、C1D、TM4SF1、OV-142);一类是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而良性与正常组织中表达相当(OV-189);一类是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癌与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正常组织,且晚期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早期,分化差的组织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分化好的(FXR1)。结论:我们在mRNA水平证实这6个卵巢上皮癌SEREX抗原基因均与癌组织有很好的相关性。第三部分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蛋白的表达、纯化目的: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构建、表达、纯化这6个抗原蛋白。方法:用RT-PCR克隆这些抗原基因的CDS,在pET-30b(+)系统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融合蛋白,采用Ni-NTA His-Bind Resins和SDS-PAGE制备胶电洗脱进行纯化,复性、浓缩得到有活性的目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表达、纯化了这6个抗原蛋白,得到浓度在0.3~0.8mg/ml之间,纯度都在90%以上、有活性的重组融合抗原蛋白。第四部分卵巢癌上皮癌相关抗原自身抗体谱的研究目的:用自己制备的抗原蛋白建立间接ELISA法,检测这些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在血清中相应自身抗体的相对含量,并分析它们的临床价值。方法:建立间接ELISA法,检测126例治疗前、24例治疗后卵巢癌、42例良性卵巢肿瘤、20例乳腺癌、20例食管癌、20例肺癌癌患者、142例正常女性对照血清中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IgG、IgM型自身抗体的相对含量。绘制ROC曲线,确定cut off值,单独或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联合分析这些自身抗体/抗体谱的临床价值。同时测量CA125的含量,比较自身抗体谱与CA125在卵巢癌诊断上的效能。结果:分析单个自身抗体时,卵巢癌血清中这些抗原IgG型自身抗体反应的阳性率为34.1%~47.6%,非癌患者的阳性率为13.0%~17.9%;癌血清中IgM型自身抗体反应的阳性率为39.7%~53.2%,非癌患者的阳性率为12.0%~33.2%,分析单个卵巢癌相关抗原自身抗体在卵巢癌诊断时意义均不大,但TIZ、FXR1、OV-189抗原IgM型自身抗体在早期病人中的阳性率均高于晚期病人,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联合多个自身抗体(抗体谱):TM4SF1 IgG、C1D IgG、TIZ IgG、TIZ IgM、FXR1 IgG、FXR1 IgM分析时敏感为75.4%,特异性为78.2%,准确性为76.5%,与单独分析CA125相比较敏感性明显提高(61.1%),特异性降低(89.1%),准确性相当(77.7%),但该自身抗体谱在早期(76.6%versus 51.1%)尤其是Ⅰ期(83.3%versus 44.4%)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显着高于CA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多个卵巢癌相关抗原自身抗体(TM4SF1 IgG、TM4SF1 IgM、C1D IgG、TIZ IgM、FXR1 IgG)与CA125联合分析时,诊断卵巢癌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91%,准确率为88.7%,与CA125相比,在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提高,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预测值明显提高,阴性似然明显降低;并且与CA125联合后在上皮性癌(包括浆液、粘液性癌)的诊断敏感性显着高于CA125,统计学上差异有显着性;同时对于早期、晚期卵巢癌的诊断敏感性亦显着高于CA125,统计学上差异有显着性。比较了配对的24例卵巢癌患者治疗前后卵巢癌自身抗体谱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自身抗体谱的阳性率显着低于治疗前。乳腺癌、食管癌、肺癌血清的检测,结果发现卵巢癌自身抗体谱的阳性率分别为30%、20%、25%。结论:卵巢癌患者血清中存在IgG型、IgM型肿瘤自身抗体,并且可用于卵巢癌早期诊断。联合多个卵巢癌肿瘤自身抗体可达到与CA125相当的诊断效果,且该自身抗体谱在早期特别是Ⅰ期卵巢癌的诊断上优于CA125。将多个自身抗体与CA125联合可显着提高卵巢癌的诊断效能。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自身抗体谱对疗效也有一定的监测作用。第五部分真核转染上调FXR1基因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初步研究目的:了解上调FXR1基因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系H08910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RT-PCR扩增FXR1 CDS,构建FXR1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介导下转染H08910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株,检测转染后细胞相应生物学行为。结果:成功构建了FXR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稳定转染了H08910细胞。生长曲线显示上调FXR1基因表达可促进细胞的生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上调FXR1基因表达可促进细胞增殖,基质粘附实验显示上调FXR1基因表达可加强细胞对基质的粘附能力,流式细胞周期检测亦发现与对照(80%)相比,转染FXR1基因后G1期细胞(67.1%)比例明显减少,这说明转染FXR1后细胞的增殖更旺盛。同时发现FXR1对细胞侵袭、迁移的能力无明显影响。凋亡检测虽提示转染FXR1基因后早期凋亡细胞的比例较对照增多,但总的凋亡细胞比例太少仅0.31%,意义可能不大。结论:真核载体稳定转染技术是一种可靠、行之有效的研究基因功能的方法。上调FXR1基因表达可能有促进卵巢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加强细胞对基质粘附能力的作用。第六部分RNA干扰FXR1基因对卵巢癌细胞系生物学行业影响的初步研究目的:了解抑制FXR1基因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系A2780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筛选有效的FXR1基因siRNA,将有效siRNA商业化构建siRNA表达载体,脂质体介导下转染A2780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株,检测转染后细胞相应生物学行为。结果:设计并成功筛选出了抑制效率达80%的FXR1基因siRNA,将商业构建的siRNA表达载体成功稳定转染了A2780细胞,抑制效率约60%。细胞生长曲线显示出下调FXR1表达可轻度抑制细胞的生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下调FXR1基因的表达对A2780细胞的增殖能力有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周期分析发现下调FXR1基因的表达G1期细胞比例为49.2%多于转染阴性对照组(40%),S期与G2期比对照比例稍少,提示抑制FXR1基因的表达可延缓细胞增殖;同时发现下调FXR1基因的表达对A2780细胞体外侵袭、迁移能力、基质粘附能力及凋亡无明显影响。结论:RNAi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研究基因功能的方法。抑制FXR1基因的表达可轻度抑制A2780细胞的生长、明显抑制细胞增殖。

二、如何正确处理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正确处理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论文提纲范文)

(1)晚期卵巢上皮性肿瘤铂类耐药与生存时间关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方法
    3.分组
    4.随访
    5.统计学处理
结果
    1.患者一般资料
    2.HIPEC组与静脉化疗组比较
    3.NACT-IDS 组与PDS 组比较
    4.影响晚期卵巢上皮性肿瘤铂耐药的单因素分析
    5. 影响晚期卵巢上皮性肿瘤铂耐药的多因素分析
    6.生存情况分析
    7.Cox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
讨论
    1.影响晚期卵巢上皮性肿瘤铂耐药的相关因素
    2.晚期卵巢上皮性肿瘤的生存分析
    3.新辅助化疗
    4.腹腔热灌注化疗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铂耐药型复发性卵巢癌相关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
致谢

(2)RASSF1A、WT-1蛋白的表达与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资料收集及标本采集
        1.1.3 实验室检测
        1.1.4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RASSF1A及WT-1蛋白表达与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关系
        1.2.2 RASSF1A及WT-1蛋白表达与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2.3 RASSF1A及WT-1蛋白表达与铂敏感/铂耐药复发的关系
    1.3 讨论
        1.3.1 RASSF1A的表达及意义
        1.3.2 WT-1的表达及意义
        1.3.3 RASSF1A与WT-1之间的关系对复发及铂敏感/铂耐药的影响
        1.3.4 上皮性卵巢癌复发及铂敏感/铂耐药的相关因素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2.1 复发性卵巢癌和表观遗传学
        2.1.1 表观遗传学
        2.1.2 细胞凋亡
    2.2 RASSF1A的功能特点与卵巢癌的关系
    2.3 WT-1的功能特点与卵巢癌的关系
    2.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临床病理资料收集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3)人卵巢上皮性癌顺铂耐药细胞中程序性坏死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综述
    1.1 卵巢癌的类型以及耐药机制研究
    1.2 柳氮磺胺吡啶(Sulfalsalazine,SAS)在科研工作方面的应用
    1.3 肿瘤细胞的死亡机制
        1.3.1 凋亡(apoptosis)
        1.3.2 自噬(autophagy)
        1.3.3 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
        1.3.4 多功能蛋白p62 与程序性坏死
第2章 实验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细胞株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试剂
        2.1.4 实验试剂的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人卵巢上皮性癌顺铂敏感细胞及顺铂耐药细胞的培养
        2.2.2 MTT比色法
        2.2.3 RTCA实时无标记细胞功能分析法
        2.2.4 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蛋白表达
        2.2.5 免疫共沉淀
        2.2.6 质粒的提取
        2.2.7 质粒的转染
        2.2.8 统计学分析
    2.3 实验结果
        第一部分 程序性坏死在人卵巢上皮性癌耐药细胞SKOV3/DDP及OVCAR-3的作用研究
        2.3.1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SAS对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SKOV3/DDP细胞生存率的影响
        2.3.2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SAS对人卵巢上皮性癌A2780、OVCAR-3 细胞生存率的影响
        2.3.3 MTT法检测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ec-1与SAS联合作用对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及SKOV3/DDP细胞生存率的影响
        2.3.4 MTT法检测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ec-1与SAS联合作用对人卵巢上皮性癌A2780及OVCAR-3 细胞生存率的影响
        2.3.5 RTCA法检测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ec-1与SAS联合作用对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及SKOV3/DDP细胞生存率的影响
        2.3.6 Westernblotting法检测SAS对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 及SKOV3/DDP细胞中RIP1、RIP3、MLKL及磷酸化蛋白表达情况
        2.3.7 Westernblotting法检测SAS对人卵巢上皮性癌A2780 及OVCAR-3 细胞中RIP1、RIP3、MLKL及磷酸化蛋白表达情况
        2.3.8 免疫共沉淀法(Immunoprecipitation,IP)检测程序性坏死复合体的表达
        2.3.9 SAS对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 以及SKOV3/DDP细胞中p62蛋白表达的影响
        2.3.10 SAS对人卵巢上皮性癌A2780及OVCAR-3 细胞中p62 蛋白表达的影响
        2.3.11 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A2780 细胞中过表达zz结构域突变的p62 蛋白(zz-p62)对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的影响
第3章 讨论
    3.1 程序性坏死等新型细胞死亡途径,为肿瘤防治带来新的思路
    3.2 SAS诱导人卵巢上皮性癌顺铂耐药细胞(SKOV3/DDP,OVCAR-3)发生程序性坏死
    3.3 多功能蛋白p62 参与SAS诱导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DDP、OVCAR-3 细胞程序性坏死调控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白介素8(IL8)及亚型与卵巢上皮性癌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主要中英文缩语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趋化因子在卵巢上皮性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1 卵巢上皮性癌概述
        1.1 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病情况及可能病因
        1.1.1 生殖因素
        1.1.2 遗传因素
        1.1.3 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1.1.4 滑石粉
        1.2 卵巢上皮性癌的筛查与诊断
        1.2.1 详细的询问病史及仔细的妇科检查
        1.2.2 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卵巢上皮癌诊断
        1.2.3 影像学对卵巢上皮性癌诊断
        1.3 卵巢上皮性癌的一线治疗
        1.3.1 卵巢上皮癌性FIGO手术-病理分期
        1.3.2 卵巢上皮性癌的手术治疗
        1.3.3 卵巢上皮性癌的化疗
        1.3.3.1 卵巢上皮癌性的一线化疗方案
        1.3.3.2 卵巢上皮癌性一线化疗的指征、疗程数和途径
        1.4 影响卵巢上皮性癌预后的因素
    2 趋化因子在卵巢上皮性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作用研究现况
        2.1 趋化因子在恶性肿瘤中发现与分子结构
        2.1.1 趋化因子的分类、来源及功能
        2.1.2 趋化因子的受体与功能
        2.2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肿瘤
        2.2.1 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2.2.2 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2.2.3 趋化因子受体与肿瘤转移
        2.3 趋化因子在卵巢上皮性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2.4 趋化因子在卵巢上皮性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机制
        2.5 趋化因子在卵巢上皮性癌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上的临床价值
    3 IL8及亚型与卵巢上皮性癌相关性研究现况
        3.1 IL-8的发现及亚型及分子结构
        3.1.1 IL-8的产生及发现
        3.1.2 IL-8分子结构及细胞组织来源
        3.1.3 IL-8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受体
        3.1.4 IL-8各亚型间的区别
        3.2 IL8在肿瘤发病中的生物学作用
        3.2.1 参与肿瘤血管形成
        3.2.2 抑制肿瘤细胞凋亡
        3.2.3 自分泌作用
        3.2.4 调节细胞外基质
        3.2.5 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
        3.3 IL8及亚型在不同性质的卵巢组织与外周血中的差异表达
        3.3.1 IL8在不同性质的卵巢组织与外周血中的差异表达
        3.3.2 IL8亚型在不同性质的卵巢组织与外周血中的差异表达
        3.4 IL8及亚型在卵巢上皮性癌发病中的分子机制
        3.4.1 IL-8的信号传导途径
        3.4.2 IL-8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关系及分子机理
        3.4.3 IL-8各亚型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关系及分子机理
        3.5 IL8在卵巢上皮性癌转移中的分子作用
        3.6 IL8在卵巢上皮性癌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价值
        3.6.1 IL-8检测在卵巢上皮性癌诊断上的临床价值
        3.6.2 IL-8在卵巢上皮性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3.6.3 IL-8判断卵巢上皮性癌预后的临床价值
    4 卵巢癌IL8及亚型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IL-8三种亚型介导对卵巢上皮性癌SKOV_3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1.1.2.1 试剂
        1.1.2.2 试剂的配制
        1.1.3 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细采用MTT法胞生长曲线测定
        1.2.2 细胞的生长周期
        1.2.3 细胞体集落形成实验
        1.2.4 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测定
        1.2.5 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IL-8蛋白表达对SKOV_3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
        2.2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
        2.3 细胞集落形成实验
        2.4 细胞体外迁移能力
        2.5 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测定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白介素8(IL-8)对人卵巢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检索)方法
        2.1.1 检索的数据库
        2.1.2 检索词
        2.1.3 检索时间期限
        2.2 资料选择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资料的收集和方法学质量评估
        2.4 资料提取
        2.5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
        3.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3.3 统计学分析结果
        3.3.1 异质性检验
        3.3.2 血清IL-8诊断卵巢癌的总体价值
        3.3.3 Meta回归分析
        3.3.4 敏感性分析
        3.4 发表偏移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IL-8与卵巢上皮恶性肿瘤临床预后相关性循证医学研究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检索)方法
        2.1.1 检索的数据库
        2.1.2 检索词
        2.1.3 检索时间期限
        2.2 资料选择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文献质量评价
        2.4 数据提取
        2.5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
        3.2 异质性检验
        3.3 Meta分析结果
        3.3.1 总生存分析
        3.3.2 无疾病进展生存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白介素8(IL-8)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IL-8序列的获取
        2.2 IL-8蛋白序列比对及多重聚类分析
        2.3 IL-8蛋白相互作用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IL-8蛋白信息的获取
        3.2 IL-8蛋白序列获取及比对分析
        3.3 人IL-8基因结构及功能
        3.4 人IL-8蛋白理化性质分析
        3.5 人IL-8蛋白与其他蛋白相互作用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5)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在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 病例选择
    2. 治疗方法
        2.1 初次治疗
        2.2 再次治疗
        2.3 随诊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原发疾病及治疗的临床资料
    2. 两组患者疾病复发后临床资料
    3. 中位生存期比较
    4. 影响生存期的因素分析
讨论
    1. 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是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关键
    2. 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用于治疗复发性卵巢癌
    3. 影响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手术的相关因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6)二氢叶酸还原酶与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1.卵巢上皮癌一线化疗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1 卵巢上皮癌一线化疗方案选择
        1.2 一线化疗方案总体疗效评价
        1.3 卵巢上皮癌一线化疗存在的问题
    2.卵巢癌多药耐药的概念
    3.卵巢癌多药耐药的临床表现
    4.卵巢癌多药耐药的诊断
        4.1 血清CA125对卵巢癌多药耐药的诊断价值
        4.2 血清HE4对卵巢癌多药耐药的诊断价值
        4.3 其他肿瘤标志物
    5.卵巢癌多药耐药发生的机理
        5.1 卵巢癌多药耐药发生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
        5.2 影响卵巢癌一线化疗疗效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
        5.3 卵巢癌多药耐药发生的分子机理
        5.3.1 细胞内化疗药物的外排机制
        5.3.2 细胞内化疗药物代谢解毒增加
        5.3.3 细胞内DNA修复增加
        5.3.4 信号传导通路障碍的机制
        5.3.5 细胞凋亡异常的机制
        5.3.6 其它机制
    6.卵巢癌多药耐药的治疗
        6.1 降低卵巢癌多药耐药发生的化疗对策探索
        6.1.1 一线标准方案中加入其它化疗药物的RCT结果
        6.1.2 一线标准方案用药途径改变的RCT结果
        6.1.3 一线标准方案用药时间及强度改变的RCT结果
        6.1.4 一线标准化疗完成后巩固化疗的RCT结果
        6.1.5 术前新辅助化疗的RCT结果
        6.2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预防
        6.3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临床分型及治疗目的
        6.4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手术治疗
        6.4.1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手术的适应征与禁忌征
        6.4.2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手术的主要方式与疗效评价
        6.4.3 影响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手术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
        6.5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化疗
        6.5.1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化疗的适应征与禁忌征
        6.5.2 单纯的CA125升高是否适合化疗
        6.5.3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化疗的方案选择与疗效评价
        6.5.4 影响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化疗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
        6.6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靶向治疗
        6.6.1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
        6.6.2 血管生长阻滞剂(贝伐单抗等)
        6.6.3 信号转导抑制剂
        6.6.4 抗FRA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6.6.5 mTOR抑制剂
        6.6.6 PARP抑制剂
        6.6.7 DNA甲基转化酶抑制剂
        6.7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其它治疗
        6.7.1 抗肿瘤MDR基因治疗
        6.7.2 多药耐药的逆转耐药治疗
    7.二氢叶酸还原酶与肿瘤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
        7.1 二氢叶酸还原酶结构与生物学作用
        7.2 二氢叶酸还原酶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关系
        7.3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的研究
    8.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卵巢癌组织中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
        1.1.1 组织标本
        1.1.2 载体及菌株
        1.1.3 实验主要的仪器设备
        1.1.4 主要试剂
        1.1.5 部分试剂的配置
        1.1.6 用具处理
        1.1.7 引物的设计
        1.2 实验方法及步骤
        1.2.1 卵巢组织总RNA提取
        1.2.2 cDNA合成
        1.2.3 DHFR及GAPDH基因扩增(RT—PCR)
        1.2.4 PCR产物的纯化与回收
        1.2.5 回收的PCR产物与EZ-Blunt载体连接
        1.2.6 感受肽大肠杆菌DH-5α的制备
        1.2.7 连接产物转化至感受态DH-5α
        1.2.8 挑选阳性克隆
        1.2.9 质粒DNA小提
        1.2.10 检测连接是否成功
        1.2.10.1 PCR法
        1.2.10.2 测序
        1.2.11 测序结果序列分析
        1.2.12 制备标准品
        1.2.13 实时荧光定量PCR
        1.2.14 数据整理
        1.2.15 统计分析
        1.2.16 PCR检测基因突变
    2.结果
        2.1 DHFR基因和重组GAPDH基因质粒构建结果
        2.2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卵巢癌DHFR mRNA的标准曲线与融解曲线的建立
        2.3 DHFR测定的实时荧光扩增熔解曲线
        2.4 各类卵巢组织中DHFR mRNA表达量的比较
        2.5 卵巢癌组织中DHFR mRNA表达量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2.6 卵巢癌患者组织中DHFR mRNA表达量与其转移关系
        2.7 卵巢癌组织DHFR mRNA表达含量及其治疗疗效和耐药的相关性
        2.8 卵巢癌组织中DHFR mRNA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
        2.9 PCR检测耐药患者及敏感患者的基因突变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表达上调对卵巢上皮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质粒与菌株、细胞
        1.1.2 主要试剂
        1.1.3 仪器
        1.1.4 试剂的配制
        1.2 实验方法
        1.2.1 DHFR慢病毒表达系统的构建
        1.2.1.1 DHFR全长的扩增及回收
        1.2.1.2 PCR产物的纯化和回收
        1.2.1.3 DHFR的定量
        1.2.1.4 载体的准备
        1.2.1.4.1 PmeI酶切pWPI
        1.2.1.4.2 pWPI去磷酸化
        1.2.1.5 DHFR与pWPI的连接
        1.2.1.6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α
        1.2.1.7 挑选阳性克隆
        1.2.1.8 重组质粒的初步鉴定
        1.2.1.9 质粒DNA的提取
        1.2.1.10 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1.2.1.11 重组质粒的测序
        1.2.1.12 测序结果的序列分析
        1.2.2 DHFR-pWPI转染293T细胞
        1.2.3 病毒滴度测定
        1.2.4 不同卵巢癌细胞株DHFR的表达量
        1.2.5 病毒颗粒感染SKOV3细胞
        1.2.6 转染效率的检测
        1.2.7 慢病毒介导SKOV3细胞DHFR表达前后细胞中DHFR含量的变化
        1.2.7.1 荧光定量PCR(2~(-△△Ct)法)检测三组细胞中DHFR的含量
        1.2.7.2 Western Blot检测三组细胞中DHFR的含量
        1.2.8 慢病毒介导SKOV3细胞DHFR表达前后细胞耐药性的生物学影响实验
        1.2.8.1 MTT法检测IC50
        1.2.8.2 不同药物浓度、不同时间段的凋亡变化
        1.2.8.3 IC50顺铂浓度6.0(Vg/mO不同时间段的周期变化
        1.2.8.4 不同药物浓度.不同时间段的细胞内外的铂类药物浓度变化
        1.2.8.5 不同时间段的IC50药物浓度的超微结构变化
    2.结果
        2.1 重组质粒DHFR-pWPI PCR电泳结果
        2.2 重组质粒DHFR-pWPI PCR测序结果
        2.3 不同卵巢癌细胞株DHFR的表达量
        2.4 DHFR-pWPI转染293T细胞结果
        2.5 病毒滴度测定结果
        2.6 病毒颗粒转染SKOV3细胞
        2.7 转染效率的检测
        2.8 慢病毒介导SKOV3细胞DHFR表达前后细胞中DHFR含量的变化
        2.9 慢病毒介导SKOV3细胞DHFR表达前后细胞耐药性的生物学影响实验
        2.9.1 MTT法检测IC50
        2.9.2 不同药物浓度.不同时间段的凋亡变化
        2.9.3 IC50顺铂浓度(6.0μg/ml)不同时间段的周期变化
        2.9.4 不同药物浓度.不同时间段的细胞内外的铂类药物浓度变化
        2.9.5 不同时间段的IC50药物浓度的超微结构变化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siRNA沉默DHFR基因对卵巢上皮癌生物学特性影响体外实验研究
    第一节 RNA干扰质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1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干扰细胞系的选择
        1.2.2 脂质体介导的DHFR-siRNA的转染
        1.2.3 构建DHFR-pGPU6载体重组质粒
        1.2.4 DHFR-pGPU6-768转染SKOV3细胞
        1.2.5 携带干扰重组质粒的SKOV3细胞的筛选
        1.2.6 携带干扰重组质粒的SKOV3细胞的克隆
        1.2.7 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干扰效果的表达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种类卵巢癌细胞的DHFR基因表达情况
        2.2 转染条件的确定
        2.3 DHFR-pGPU6-768siRNA表达载体构建结果
        2.4 DHFR-pGPU6-768载体转染SKOV3细胞结果
        2.5 荧光PCR检测干扰后三种不同细胞株的DHFR表达量
        2.6 DHFR-pGPU6-768-SKOV3和pGPU6-SKOV3细胞筛选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DHFR慢病毒干扰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卵巢上皮癌细胞中的生物学特性影响
        1
        1.1 材料
        1.1.1 质粒与菌株、细胞
        1.1.1.1 质粒
        1.1.1.2 试剂
        1.1.1.3 仪器
        1.2 实验方法及步骤
        1.2.1 实验总流程
        1.2.1.1 siRNA 靶点设计
        1.2.1.2 合成单链DNA oligo
        1.2.1.3 引物退火形成带双链DNA oligo
        1.2.1.4 pGCSIL/GFP质粒载体的线性化
        1.2.2 重组pGCSIL/GFP质粒载体的构建和扩增
        1.2.3 DHFR-PGCSIL/GFP转染
        1.2.4 病毒滴度测定
        1.2.5 不同卵巢癌细胞株DHFR的表达量
        1.2.6 病毒颗粒感染SKOV3细胞
        1.2.6.1 MOI值的预测
        1.2.6.2 感染步骤
        1.2.6.3 转染效率的检测
        1.2.7 慢病毒干扰SKOV3细胞DHFR表达前后细胞中DHFR含量的变化
        1.2.7.1 荧光定量PCR(2~(-△△Ct)法)检测三组细胞中DHFR的含量
        1.2.7.2 Western Blot检测三组细胞中DHFR的含量
        1.2.8 慢病毒干扰SKOV3细胞DHFR表达前后细胞耐药性的生物学影响实验
        1.2.8.1 MTT法检测IC50
        1.2.8.2 不同药物浓度.不同时间段的凋亡变化
        1.2.8.3 IC50顺铂浓度(4.4μg/ml)不同时间段的周期变化
        1.2.8.4 不同时间段的IC50药物浓度的超微结构变化
        1.2.8.5 不同药物浓度.不同时间段的细胞内外的铂类药物浓度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pGCSIL/GFP质粒载体酶切图及构建图
        2.2 RNAi重组质粒测序结果
        2.3 慢病毒包装图及病毒滴度的测定
        2.4 病毒颗粒感染SKOV3细胞
        2.5 不同卵巢癌细胞株DHFR的表达量
        2.6 转染效率的检测
        2.7 慢病毒干扰SKOV3细胞DHFR表达前后细胞中DHFR含量的变化
        2.8 慢病毒干扰SKOV3细胞DHFR表达前后细胞耐药性的生物学影响实验
        2.8.1 MTT法检测不同时间段的IC50
        2.8.2 不同药物浓度.不同时间段的凋亡变化
        2.8.4 IC50顺铂浓度(4.4μg/ml)不同时间段的周期变化
        2.8.5 不同时间段的IC50药物浓度的超微结构变化
        2.8.6 不同药物浓度.不同时间段的细胞内外的铂类药物浓度变化
        3.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全文创新点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二氢叶酸还原酶与卵巢癌多药耐药关系研究的进一步计划
    1.立题依据
    2.研究内容
    3.技术路线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5.研究的基础与可行性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卵巢上皮癌规范化治疗后复发的临床早期诊断的循证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致谢
第一部分
    摘要
    Abstract
第二部分
    摘要
    Abstract
第三部分
    摘要
    Abstract
第四部分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写
第一章 卵巢上皮癌规范化治疗后复发的诊治研究现况(综述)
    1、复发卵巢上皮癌的定义
    2、导致卵巢上皮癌规范化治疗后复发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
        2.1 临床分期与卵巢上皮癌复发的关系
        2.2 组织学分级与卵巢上皮癌复发的关系
        2.3 病理类型与卵巢上皮癌复发的关系
        2.4 术后残留灶与卵巢上皮癌复发的关系
    3、复发卵巢上皮癌的临床表现
        3.1 血清 CA125 或 CA199 升高
        3.2 体检发现肿块
        3.3 影像学检查发现肿块
        3.4 出现胸腹水
        3.5 不明原因肠梗阻
    4、复发卵巢上皮癌的诊断
        4.1 CA125
        4.2 HE4
        4.3 其它肿瘤标志物
        4.4 影像学检查对卵巢上皮恶性肿瘤治疗后复发诊断价值
        4.4.1 B 超
        4.4.2 CT
        4.4.3 MRI
        4.4.4 PET/CT
        4.5 卵巢上皮癌复发的可能分子机制及分子病理诊断
        4.5.1 致癌基因与卵巢癌的关系
        4.5.2 抑癌基因与卵巢癌的关系
    5、复发卵巢上皮癌的分类及临床特征
    6、复发卵巢上皮癌的治疗目标及方案选择原则
    7、复发卵巢上皮癌的手术治疗
        7.1 手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7.2 手术的目标与要求
        7.3 手术的疗效评价
        7.4 影响复发卵巢上皮癌的手术治疗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
    8、复发卵巢上皮癌的化疗
        8.1 化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8.2 化疗的药物与方案选择
        8.3 化疗的疗效评价
        8.4 影响复发卵巢上皮癌的化疗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
    9、复发卵巢上皮癌的其它治疗
        9.1 放射治疗
        9.2 生物及靶向治疗
    10、复发卵巢上皮癌诊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血清 CA125 检测对卵巢上皮恶性肿瘤治疗后复发诊断的价值及对治疗疗效的影响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血清 CA125 检测对卵巢上皮恶性肿瘤治疗后复发诊断的 Meta 分析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影像学检查(B 超、CT)对卵巢上皮恶性肿瘤治疗后复发诊断的价值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影像学检查(B 超、CT、MRI、PET/CT)对卵巢上皮恶性肿瘤治疗后复发诊断价值的 Meta 分析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论文创新点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初步设想

(8)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首次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治疗现状
    1.1 治疗原则:
    1.2 手术方式:
    1.3 化疗
        1.3.1 术后化疗:
        1.3.2 先期化疗:
2 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的治疗进展
    2.1 诊断标准:
    2.2 治疗原则:
    2.3 治疗手段:
        2.3.1 化疗:
        2.3.2 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
        2.3.2.1 手术适应证:
        2.3.2.2 手术禁忌证:
        2.3.3 放疗:

(9)组织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与卵巢癌浸润转移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卵巢癌浸润转移与临床研究现况(文献综述)
    1. 卵巢癌浸润转移的临床特点
        1.1 局部蔓延
        1.2 腹腔种植
        1.3 淋巴转移
        1.4 血行转移
    2. 卵巢癌浸润转移的主要途径与预后
        2.1 腹腔种植转移
        2.2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2.3 血行转移
        2.4 卵巢癌转移的预后
    3. 卵巢癌浸润转移的主要步骤及分子机理
        3.1 卵巢癌浸润转移的主要步骤
        3.2 卵巢癌浸润转移的分子机理
    4. 卵巢癌浸润转移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4.1 与临床分期的关系
        4.2 与组织学类型的关系
        4.3 与病理分级的关系
    5. 卵巢癌浸润转移的诊断现况
        5.1 影像学诊断
        5.2 分子生物学诊断
    6. 卵巢癌浸润转移的治疗现况
        6.1 卵巢癌浸润转移的手术治疗
        6.2 卵巢癌浸润转移的化学治疗
        6.3 卵巢癌浸润转移的生物治疗
    7 组织蛋白酶及抑制物与卵巢癌浸润转移关系研究现况
        7.1 组织蛋白酶及抑制物的结构
        7.2 组织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生物学特性
        7.3 组织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
        7.4 卵巢肿瘤组织中组织蛋白酶及抑制物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7.5 卵巢肿瘤患者外周组织蛋白酶及抑制物的含量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7.6 蛋白酶及抑制物在卵巢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机理
        7.7 针对蛋白酶及抑制物的靶向治疗研究
    8. 组织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与卵巢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本研究的目的
第二章 组织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在卵巢组织中的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血清CTSL及CC含量测定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临床价值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CTSL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前言
    1. CTSL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1.1 材料和方法
        1.2 结果
    2. CTSL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CTSL基因介导的卵巢上皮癌细胞系浸润转移的体外实验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六章 CTSL基因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七章 RNAi抑制CTSL介导的卵巢上皮癌细胞系浸润转移的体外实验研究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

(10)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的筛选、鉴定、血清学检测及抗原基因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主要英文缩写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实验技术流程
二、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异体血清筛选及生物学信息分析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参考文献
三、RT-PER检测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参考文献
四、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蛋白的表达、纯化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参考文献
五、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自身抗体谱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参考文献
六、真核转染上调FXR1基因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初步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参考文献
七、RNA干扰FXR1基因对卵巢癌细胞系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参考文献
小结
就读期间所发表论文

四、如何正确处理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论文参考文献)

  • [1]晚期卵巢上皮性肿瘤铂类耐药与生存时间关系的临床研究[D]. 吴奕璇.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2]RASSF1A、WT-1蛋白的表达与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关系[D]. 韩娜.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3]人卵巢上皮性癌顺铂耐药细胞中程序性坏死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D]. 田文竹. 北华大学, 2019(01)
  • [4]白介素8(IL8)及亚型与卵巢上皮性癌相关性研究[D]. 王爱萍. 广西医科大学, 2013(S1)
  • [5]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在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的作用[D]. 韩雪玲. 天津医科大学, 2013(02)
  • [6]二氢叶酸还原酶与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D]. 李状. 广西医科大学, 2012(09)
  • [7]卵巢上皮癌规范化治疗后复发的临床早期诊断的循证医学研究[D]. 计峰. 广西医科大学, 2012(02)
  • [8]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治疗进展[J]. 车志丹,岳瑛,陈琨. 吉林医学, 2010(05)
  • [9]组织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与卵巢癌浸润转移关系的研究[D]. 王素梅. 广西医科大学, 2008(10)
  • [10]卵巢上皮癌相关抗原的筛选、鉴定、血清学检测及抗原基因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D]. 阳志军. 广西医科大学, 2008(10)

标签:;  ;  ;  ;  ;  

如何正确管理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