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压电力系统无功平衡与电压调节

超高压电力系统无功平衡与电压调节

一、超高压电力系统无功平衡与电压调整(论文文献综述)

贾涛荣[1](2021)在《城市330kV电缆电网无功补偿及统一潮流控制器接入优化配置研究》文中认为城市架空线路走廊日趋紧张,新建超高压线路基本以电缆为主。对于中、长距离电缆输电线路来说,单位长度等效电容值较大。其远大于架空线路的电容效应,使得系统在轻载情况下无功严重过剩,可能造成系统节点电压越限,危害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并且,系统过剩的无功会在不同厂站及通过变压器在不同电压等级电网间窜动,增加系统线损,影响了系统运行的经济性。本文以XA区域电网实际架空线改迁工程为背景,针对区域电缆电网容性无功过剩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长距离大容量电缆接入,对市域超高压电网运行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使用该区域现有低抗对系统进行无功补偿的适用性;其次,为减少使用现有低抗补偿所带来的系统无功分层窜动问题,本文给出了基于改进多元宇宙优化算法的高抗配置方案;最后,为解决XA区域部分线路功率因数较低问题,提出了统一潮流控制器接入的电网运行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架空线改为电缆线路后,XA区域电网充电功率增加至1199.75MVar,相关变电站330kV侧母线电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若使用低抗进行无功补偿,会造成大量无功通过主变进行分层窜动。按文章所提算法对XA区域电网进行高抗配置,补偿后各节点的平均电压为347.95kV,远低于无补偿时的362.98kV,满足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系统的总有功损耗为10.13MW,降低了 9.23%,可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装设统一潮流控制器后,系统平均功率因数由原来的0.8463升高至0.9339;系统原功率因数最低线路,功率因数由0.2675升高至0.9951;系统最低功率因数由0.2675升高至0.7264。仿真结果表明,装设统一潮流控制器,对XA区域电网运行是有益的。

陈浩[2](2021)在《含特/超高压直流接入的送端电网解列控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可再生能源以及直流输电系统接入送端电网的比例不断提高,电网的运行特性愈加复杂,随之带来电网安全稳定性差、可靠性低、直流运行受限、新能源并网能力弱等一系列问题,送端电网的“强直弱交”特征突出。严重情况下,电网可能无法承受扰动导致的电气量波动以及大规模功率转移问题,然而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一二道防线控制,针对电网失稳问题研究较少。另一方面,对于含多回直流接入的送端电网,常规的解列方案和控制手段可能无法满足系统解列需求,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减小系统中的负荷及直流功率损失,基于图论思想和凸优化理论,本文提出了含直流接入的送端电网解列控制模型以及送端电网联网转孤网运行的恢复控制措施。论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以最小化不平衡功率为目标,提出了基于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Mixed Integer Second-order Cone Programming,MI-SOCP)的送端电网解列模型。所提模型具有如下特点:1)从数学上看,所提模型是一个凸优化问题,从理论上可确保获得全局最优解,并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2)从物理上看,所提模型同时考虑了解列过程中的有功和无功平衡问题,可精准快速地获得最优解列断面,因而适用于大规模直流送端电网的解列控制,并有利于系统下一步的恢复控制。其次,对于含有多条回路的输电网络,MI-SOCP解列模型中的线性化潮流模型在松弛过程中缺乏回路相角差之和为0这一强约束,为了弥补精度的不足,本文基于课题应用背景提出了计及该约束的潮流计算模型,进而将该模型纳入MI-SOCP解列模型中,并基于直流多送出短路比指标利用多解列方案求解模型选取保障直流系统稳定运行的最优解列断面。最后,针对送端电网解列转孤网运行过程中有功不平衡导致的暂态频率稳定问题,结合网侧的连锁切机、高周切机,机组侧一次调频以及直流功率调制等控制措施,基于解列后的子网网架结构和不平衡功率大小,本文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稳定恢复控制措施,仿真验证了本文所提策略的可行性。

刘校销[3](2021)在《磁控式并联电抗器匝间保护新原理及其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磁控式并联电抗器(Magnetically controlled shunt reactor,MCSR)作为超/特高压输电系统中重要的无功补偿设备,其安全与稳定运行对于系统的无功平衡及电压稳定至关重要。然而,MCSR本体结构复杂,绕组匝间故障几率高,在交直流励磁的共同作用影响下,匝间故障特性与固定式高抗不同,增加了匝间保护设计的难度。本文以MCSR匝间保护为核心,围绕当前匝间保护配置及性能分析、合闸暂态特性及其对匝间保护的影响与对策、容量大范围调节特性及其对匝间保护的影响与对策、基于等效漏电感参数的匝间保护新原理四部分展开研究。首先,在介绍MCSR的工作原理及模型搭建的基础上,对当前MCSR匝间保护配置及其性能展开了研究。研究发现,MCSR匝间保护尚有以下问题待解决:①匝间保护可靠性、灵敏性不足;②复杂运行工况下匝间保护的适应性不明确。然后,针对MCSR的一种复杂工况—合闸暂态过程,研究了 MCSR合闸暂态特性及其对匝间保护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了 MCSR合闸场景下主要电气量的暂态特性,发现基于总控电流基波分量的匝间保护在合闸过程中容易发生误动。为解决上述问题,分别从频域和时域的角度,提出了基于控制绕组电流与总控电流基波分量比值以及基于控制绕组电流波形自相关的合闸防误动策略。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策略有效解决了 MCSR合闸过程中匝间保护误动的问题。其次,针对MCSR另一种复杂工况—容量调节,研究了容量调节暂态特性及其对匝间保护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了容量调节过程中主要电气量的暂态特性,发现基于总控电流基波分量的匝间保护在在容量调节过程中易发生误动。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调容过程中三相控制绕组电流基波分量近似相等的特点,构建了基于控制绕组电流基波分量三相差异度的容量调节识别判据。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有效解决了 MCSR容量调节中匝间保护误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等效漏电感参数辨识的MCSR匝间保护新原理。在构建等效漏电感参数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对等效漏电感参数进行辨识,最后利用故障前后等效漏电感参数的变化,提出了基于等效漏电感参数变化率及三相差异度的匝间保护新原理。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新原理解决了匝间保护可靠性、灵敏性不足的难题,在合闸、容量调节等复杂工况下适应性较强,且能识别故障绕组,对实际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高海宾[4](2021)在《长线路轻载电网无功优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2011年青海柴达木~西藏拉萨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柴拉直流)和2014年的基于四川~西藏昌都联网输电和变电工程(简称川藏联网)的建成投运,极大的推动缓解了西藏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各种电力需求问题,标志着西藏电网进入了超高压交直流混联系统的发展时期。随着西藏电网和电源的发展,光伏并网对电网的电压无功运行带来了明显的挑战,随着光伏并网需求的增加,提高电压无功运行控制水平日益迫切。西藏电网“长线路轻载”特点越来越明显,出现电网输电能力低,容易出现低电压或过电压以及由此引发的机组脱网、机组过励磁、频率和功角失稳;线路负载功率增大,输送功率值范围接近线路稳定极限值时造成母线通过的电压大幅波动;基于光伏电站并网的电压不间断流入,导致电压波动问题。基于西藏电网目前的无功电压调节环境复杂程度,现有的系统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本文以西藏电网为试点对象,充分调查电网网架结构、直流装机容量、电容电抗配置情况和基层无功设备情况,并就这些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找出系统和终端存在的缺陷并进行实地改造,从稳态和动态两个层面研究西藏电网稳态及故障后电压安全稳定特性,提出西藏电网静态以及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优化配置措施,解决地区电网动态无功补偿不足的问题;研究光伏电站电压控制策略,光伏电站逆变器、光伏电站SVC及SVG、光伏并网点自动电压控制等无功功率控制策略的协调优化,提升电网光伏消纳能力;提出对西藏现有电网进行自动分层规划管理、自动分区实现AVC协调控制方式。系统采用C/S软件架构规划,使用C#作为编程的语言进行开发,使用MSSQL SERVER对系统后台数据进行管控,系统自动对设备运行的情况采集实时数据,增加系统优化算法,整合光伏电网,实行分级无功功率控制。在西藏电网运用本系统,解决电网无功优化问题,提高电网输电通道的输电能力,提高新能源并网容量,降低电网运行风险,提高调度运行人员工作效率。

卢淑源[5](2020)在《干式空心电抗器温升对无功补偿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工业发展中电气质量的稳定性已成为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出于改善超高压输电线路电源质量以及电网安全性能的考虑,在超高压输电线路添加无功功率补偿设备通常是通过并联电抗器进行的。本文的研究对象是11层同轴封装的BKGKL-20000/35型干式空心电抗器,电抗器温度升高对无功补偿的影响,研究和结论如下:对BKGKL-20000/35型干式空心电抗器工作状态下温升进行有限元分析。未考虑温度影响得到仿真结果第六层温度升高最多为78 K;第十一层温度升高最少为49 K。在考虑温度对干式空心电抗器电气参数影响后,进行仿真得到第六层温度升高最多为72 K,第十一层温度升高最少为44 K。实验测的数据证明第六层温度升高最多为72.12 K,第十一层温度升高最少为44.9 K。实验验证了仿真温度分布的准确性,且考虑温度对电抗器参数影响的仿真结果更贴近于实际运行规律。使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电抗器电路的无功补偿模型。经过简化计算初始等效电阻为0.0038Ω,电感0.063 H,电容为330 PF;在温升达到稳态后,取稳态温度升高72 K,得到等效电阻为0.0045Ω,电感0.063 H,电容为380 PF。理论计算得出未考虑温度时功率因数为0.89,考虑温度时功率因数为0.905。功率因数提高1.5%。仿真中未考虑温度影响仿真结果读数得出无功功率为263 Kvar,考虑温度对电气参数影响后读数得出无功功率由267 Kvar,吸收无功功率量增加4 Kvar,功率因数提高1.53%,仿真结果与理论推导基本一致。并联干式空心电抗器工作时产生温升对母线的电压依旧主要起一个维稳作用,并未有改变大小的作用,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电抗器功率因数增高。

杜才明,黄颖,高阳涛[6](2019)在《几内亚苏阿皮蒂电站同步补偿分析论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电网规划构架与参数不明朗,软件动态模拟计算条件不具备时,针对远离负荷中心的苏阿皮蒂电站是否需要同步补偿(调相)进行设计论证,通过计算分析探讨了电网总体无功结构与平衡原则,对区域自然无功负荷系数进行确定,无功电源种类与容量进行量化统计,得出了电网总体无功平衡的比较结果与发展趋势。并从运行的角度,分层次、多维度论证了225 k V高压电网无功补偿与电压调节的内在关系,为该电站调相功能的设计选型提出了建议。

陈晗文[7](2019)在《基于最小化潮流的规划潮流无功调整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电网规划中潮流计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大规模新能源的并网运行,电网规划中的潮流计算与分析工作也日益复杂,潮流不收敛或者收敛性差的情况逐渐增多。亟待开展有效且快速的潮流计算与分析方法提供潮流调整方向和调整方法促使潮流快速收敛,提高复杂电网电气计算与分析的自动化水平,将有经验的电网规划人员从繁重的基础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形成更加高效的工作模式、基础计算与分析环境。因此,本文针对电网规划中因无功功率分布不合理所导致的潮流不收敛问题展开相关研究。首先,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剖析了现阶段电网规划中潮流计算与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难点;其次,结合电网规划中潮流计算与分析特点,深入研究了最小化潮流模型及其求解方法,剖析了最小化潮流模型的松弛量特性;然后,针对电网规划中无功不平衡所导致的潮流不收敛问题,提出了最小化潮流的改进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最小化潮流的电网规划潮流无功调整的实现方法与具体步骤;最后,结合我国某地区2020年规划电网的实际数据进行了验证与分析工作,实际结果验证了本文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

赵叙龙[8](2019)在《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无功补偿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我国一次能源分布严重不均,大部分存在于偏远地区,为了将清洁能源远距离传输,送至负荷中心,急需发展输电量大,输送距离远的特高压混合输电技术。特高压混合输电工程将负荷中心与大型能源站连接到一起,能够有效缓解能源分部不均匀的矛盾。随着我国特高压混合输电的发展,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正逐渐成型。特高压直流输电(UHVDC)相对于交流输电线路有诸多显着优点。但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电压稳定运行问题上也面临较多问题,一旦发生双极闭锁事故,将造成大范围暂态电压升高,风电脱网。随着风电装机和并网容量的不断增加,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电压安全稳定运行受到严重挑战。如何对电网进行动态无功补偿的配置,抑止故障后暂态压升,保证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稳定运行,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综述了特高压电网特别是特高压直流电网、高压电网无功优化和高压电网无功优化配置研究现状。其次建立了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无功补偿模型,通过对比无功补偿装置特性,选择调相机作为无功补偿装置,最后在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软件ADPSS中搭建仿真模型。接着研究了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无功电压特性,分析特高压交直流电网无功特性,研究特高压直流电网双极闭锁故障暂态电压特性,解释了双极闭锁后,暂态电压升高的原因,并用ADPSS软件模拟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发生双极闭锁故障,对比配置调相机前后,换流站母线和典型风电场母线暂态电压最大压升。最后以特高压换流站交流母线电压、某一电网关键节点母线电压和某风场并网节点母线电压偏差最小为优化目标,提出了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无功优化配置模型,用灵敏度法及人工蜂群法对该模型进行解算,对多个无功补偿接入点进行优化对比,选出最优的无功补偿接入点,通过算例证明了无功优化配置策略的有效性。

张勇军,李钦豪,刘轩[9](2017)在《特高压交流电网的无功电压控制》文中研究表明特高压交流电网是长距离大范围平衡能源供需、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和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键。特高压交流电网正在稳步发展中,无功电压控制是保证特高压交流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文中总结了特高压交流线路的无功、电压特性,指出了特高压交流电网在无功电压控制方面存在的困难;从独立控制、与近区电网协调控制、大电网全局优化三个方面综述了特高压交流电网的无功电压控制方法。最后,结合特高压电网的无功电压控制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指出了特高压交流电网在无功电压控制研究中的几个发展方向。

顾生杰[10](2014)在《变压器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在超/特高压串补输电线路中无功补偿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远距离、大容量输电需求推动了交流超高压与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基于可控并联电抗器的无功补偿研究是超/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变压器式可控并联电抗器(Controllable Reactor of Transformer Type,CRT)本质上是可对控制绕组的导通进行连续控制的高阻抗式(多绕组)变压器。本文针对CRT谐波抑制绕组的布置与容性无功补偿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串联电容补偿条件下,输电线路中可控并联电抗器补偿度,以及并联电抗补偿对输电线路功率传输的影响等问题。(1)以空心电抗器及铁心电抗器工作原理为基础,分析了CRT的本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特性。基于三绕组CRT等效电路,研究了谐波抑制绕组两种不同布置方式的CRT谐波等效电路。建立了带谐波抑制绕组CRT的MATLAB仿真模型,对两种绕组布置方式下CRT工作绕组电流的进行电流谐波总畸变率分析,确定了绕组最佳布置方式为谐波抑制绕组置于工作绕组与控制绕组之间。针对带谐波补偿绕组的CRT,研究认为控制绕组晶闸管控制回路完全断开时,LC滤波器即使在最小无功容量的条件下,滤波支路将产生容性电流,并通过CRT注入线路,表明CRT具有容性无功补偿特性。(2)分析了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基本理论、电压分布、有功功率传输、无功功率以及串联电容补偿原理。研究了串联电容补偿条件下,分段补偿的可控并联电抗器补偿度问题,提出了修正后的可控并联电抗器补偿度的数学表达式。分析表明,线路增加串联电容补偿后,可控并联电抗器补偿对应的功率变化范围进一步扩大;可控并联电抗器分段布置间距需做出调整,应随串联补偿度的增加而扩大。(3)分析了并联电抗器的不同线路布置结构及其特点。基于输电线路分布参数等效电路,以分段线路二端口模型级联的方法,分析了串补条件下,并联电抗器分别置于线路两端,且位置向线路中点串补电容连续变化时,对线路最大传输功率及线路最大传输效率的影响。采用500kV、1100kV输电线路典型参数进行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并联电抗器位置变化时,最大传输功率与最大传输效率均随其发生变化。同时,并联电抗器补偿度也会影响功率传输,随着并补度的增加最大传输功率及最大传输效率均会降低。研究了并联电抗器补偿线路的功率损耗以及静态负荷特性对补偿传输线路受端电压的影响。(4)提出了并联电抗器补偿有效性的定义,研究了两种电抗器的布置方案对补偿有效性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串补条件下,线路长度及并联电抗补偿度对补偿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并联电抗器位于线路中点时其有效性达到最大,而位置向线路两端变化时补偿有效性逐渐减小,且送端与受端的补偿有效性相等。随着线路长度增大,补偿有效性随之减小。在一定串、并联补偿度变化范围内,补偿有效性随着并联补偿度增大而减小,而串联补偿度对补偿有效性影响较小。

二、超高压电力系统无功平衡与电压调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高压电力系统无功平衡与电压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330kV电缆电网无功补偿及统一潮流控制器接入优化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区域电网无功优化配置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概述
        1.2.2 传统优化算法在电力系统最优潮流中的应用
        1.2.3 人工智能算法在电力系统最优潮流中的应用
    1.3 UPFC优化配置研究现状
        1.3.1 FACTS发展概述
        1.3.2 统一潮流控制器概述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2 长距离大容量电缆接入城市电网的影响研究
    2.1 长距离电缆容升过电压及电抗补偿机理分析
    2.2 城市区域电网模型
    2.3 线路充电功率计算
    2.4 区域电网节点电压计算分析
    2.5 区域电网低抗无功平衡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智能算法的城市电缆电网高抗优化配置研究
    3.1 城市电缆电网无功补偿研究现状
    3.2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原则及数学模型
        3.2.1 区域电网高抗配置原则
        3.2.2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数学模型
        3.2.3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电网高抗优化配置方法
        3.2.4 基于精英保留遗传算法的电网高抗优化配置方法
        3.2.5 基于多元宇宙算法的电网高抗优化配置方法
        3.2.6 无功优化算法适应值比较与收敛曲线分析
    3.3 XA区域电网仿真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城市电缆电网UPFC接入的优化配置研究
    4.1 UPFC基本结构和原理
        4.1.1 UPFC串联侧控制功能
        4.1.2 UPFC并联侧控制功能
    4.2 UPFC稳态模型研究
        4.2.1 UPFC模块化等效功率注入模型
        4.2.2 考虑对地导纳支路的UPFC等效功率注入模型
    4.3 基于多元宇宙优化算法的电网UPFC优化配置研究
        4.3.1 基于功率注入模型的含UPFC电力系统潮流算法
        4.3.2 基于多元宇宙优化算法的电网UPFC优化配置方法
    4.4 算例分析
        4.4.1 UPFC模型对比分析
        4.4.2 城市电缆电网UPFC优化配置计算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含特/超高压直流接入的送端电网解列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直流送端电网稳定问题
    1.3 电力系统解列研究现状
    1.4 孤网恢复控制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1.5.1 主要内容
        1.5.2 结构安排
第2章 基于MI-SOCP的送端电网解列模型
    2.1 引言
    2.2 含多回直流接入的送端电网运行特性分析
        2.2.1 典型送端电网网架结构特点
        2.2.2 送端电网受扰机理分析
    2.3 基于MI-SOCP的交流电网解列模型
        2.3.1 SOCP概述
        2.3.2 SOCP潮流模型
        2.3.3 MI-SOCP解列模型
    2.4 算例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考虑直流运行稳定性的精确化MI-SOCP解列模型
    3.1 引言
    3.2 潮流精确松弛模型
        3.2.1 迭代求解潮流模型
        3.2.2 简化求解潮流模型
        3.2.3 算例对比
    3.3 精确化MI-SOCP解列模型
    3.4 考虑直流运行的多解列方案
        3.4.1 直流多送出短路比
        3.4.2 多解列方案求解模型
    3.5 算例分析
        3.5.1 同调机组分群
        3.5.2 最优解列方案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解列后联网转孤网恢复控制
    4.1 引言
    4.2 送端电网恢复控制
        4.2.1 暂态频率影响因素
        4.2.2 子网恢复控制措施
    4.3 算例分析
        4.3.1 子网1恢复控制
        4.3.2 子网2恢复控制
        4.3.3 孤岛3恢复控制
        4.3.4 孤岛4恢复控制
    4.4 保留网络拓扑结构控制对比
        4.4.1 保留网络拓扑结构的切机切负荷控制
        4.4.2 解列控制效果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3)磁控式并联电抗器匝间保护新原理及其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MCSR原理研究及工程应用现状
        1.2.2 MCSR匝间保护方案现状
        1.2.3 MCSR合闸方式及其对匝间保护影响研究现状
        1.2.4 MCSR容量大范围调节暂态特性及影响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MCSR工作原理及模型搭建
    2.1 引言
    2.2 MCSR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
    2.3 基于MATLAB/Simulink的MCSR仿真模型搭建
    2.4 MCSR低压物理模型试验平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MCSR匝间保护配置及性能分析
    3.1 引言
    3.2 基于零/负序功率方向的匝间保护方案
    3.3 基于总控电流基波分量的匝间保护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MCSR合闸暂态特性及其对匝间保护的影响与对策
    4.1 引言
    4.2 MCSR合闸暂态过程分析
    4.3 基于控制绕组电流基波分量的合闸防误动策略
        4.3.1 MCSR匝间故障特征分析
        4.3.2 基于分相控制绕组电流基波分量的合闸防误动策略
        4.3.3 仿真验证
    4.4 基于控制绕组电流波形自相关的合闸防误动策略
        4.4.1 波形相关基本原理
        4.4.2 不同工况下分相控制绕组电流的波形特征分析
        4.4.3 基于波形自相关的合闸防误动方案
        4.4.4 仿真及物理模型试验验证
    4.5 两种合闸防误动判据的性能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MCSR容量大范围调节暂态特性及其对匝间保护的影响与对策
    5.1 引言
    5.2 MCSR稳态特性分析
    5.3 MCSR容量大范围调节过程理论及仿真分析
        5.3.1 MCSR容量大范围调节暂态特性
        5.3.2 容量大范围调节暂态过程仿真分析
    5.4 容量大范围调节对匝间保护的影响及对策
        5.4.1 容量调节对匝间保护的影响
        5.4.2 容量调节识别判据
    5.5 仿真及试验验证
        5.5.1 数字仿真验证
        5.5.2 物理模型试验验证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等效漏电感参数的MCSR匝间保护新原理
    6.1 引言
    6.2 磁控式并联电抗器等效漏电感模型及其辨识方法
        6.2.1 磁控式并联电抗器等效漏电感模型
        6.2.2 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的参数辨识算法实现
    6.3 基于等效漏电感辨识的MCSR匝间故障保护新方案
        6.3.1 基于等效漏电感参数变化率的启动判据
        6.3.2 基于等效漏电感参数三相差异度的故障识别判据
        6.3.3 基于等效漏电感参数辨识的MCSR匝间故障保护新方案
    6.4 不同工况下等效漏电感参数辨识结果仿真分析
        6.4.1 正常运行
        6.4.2 网侧绕组匝间故障
        6.4.3 控制绕组匝间故障
        6.4.4 区外故障
        6.4.5 预励磁合闸
        6.4.6 容量大范围调节
    6.5 保护方案的仿真及物理模型试验验证
        6.5.1 数字仿真验证
        6.5.2 物理模型试验验证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4)长线路轻载电网无功优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本论文主要贡献
    1.3 本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关键性技术概述
    2.1 轻载长线路无功电压分析
        2.1.1 区域无功平衡算法
        2.1.2 无功-电压电气距离的计算方法
        2.1.3 基于平衡聚类树的快速社区搜寻算法
        2.1.4 全局优化算法的最优潮流数学模型算法
    2.2 无功优化协调控制
        2.2.1 无功电压多措施协调优化策略
        2.2.2 光伏新能源参与AVC在西藏电网的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需求概述
    3.2 功能性需求分析
        3.2.1 系统基础信息管理
        3.2.2 厂站管理
        3.2.3 终端管理
        3.2.4 无功控制策略管理
        3.2.5 告警信息管理
        3.2.6 自动化处理信息管理
        3.2.7 报表管理
        3.2.8 对外交互接口管理
        3.2.9 AVC无功控制策略分析
    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3.1 稳定性
        3.3.2 独立性
        3.3.3 智能性
        3.3.4 人性化
        3.3.5 高可用性
    3.4 可行性分析
    3.5 业务流程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概要设计
        4.1.1 设计目标
        4.1.2 总体结构
    4.2 功能模块设计
        4.2.1 系统管理
        4.2.2 厂站管理
        4.2.3 终端管理
        4.2.4 告警管理
        4.2.5 无功控制策略管理
        4.2.6 自动化处理管理
        4.2.7 报表管理
    4.3 无功电压控制策略设计
        4.3.1 无功电压控制原则
        4.3.2 自动电压控制模式
        4.3.3 基于混合灵敏度和无功平衡度校验动态分区
        4.3.4 分区协同控制策略研究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概念结构设计
        4.4.2 物理结构设计
    4.5 非功能性设计
        4.5.1 稳定性
        4.5.2 独立性
        4.5.3 智能化
        4.5.4 人性化
        4.5.5 高可用性
        4.5.6 可扩展性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系统开发环境
        5.1.1 硬件环境
        5.1.2 软件环境
        5.1.3 建模数据流程
        5.1.4 控制模型结构
    5.2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5.2.1 登录管理
        5.2.2 厂站终端管理
        5.2.3 告警管理
        5.2.4 无功控制策略管理
        5.2.5 自动化处理管理
    5.3 应用效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环境
    6.2 测试工具
    6.3 测试案例及结果分析
        6.3.1 部分功能性测试
        6.3.2 部分非功能性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干式空心电抗器温升对无功补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电抗器的温升的研究现状
    1.3 干式空心电抗器国内外无功补偿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章节安排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干式空心电抗器温升及其对电气参数的影响
    2.1 干式空心电抗器结构
    2.2 并联干式空心电抗器热学分析
        2.2.1 并联干式空心电抗器温升热源
        2.2.2 干式空心电抗器的散热
        2.2.3 流场-温度场耦合
        2.2.4 温升对电抗器电阻的影响
        2.2.5 导热微分方程
        2.2.6 温升对电容的影响
    2.3 并联干式空心电抗器的温升仿真
        2.3.1 并联干式空心电抗器仿真模型的建立
        2.3.2 网格的划分与边界条件
        2.3.3 热力学理论基础
        2.3.4 空心电抗器参数变化下ANSYS温升仿真对比分析
    2.4 干式空心电抗器温升实验
        2.4.1 实验方法及目的
        2.4.2 实验过程
        2.4.3 实验温升与仿真温升结果对比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干式空心电抗器无功补偿的研究
    3.1 电抗器的无功补偿工作原理
    3.2 干式空心电抗器无功补偿装置的仿真模型设计
        3.2.2 仿真电气参数的选择
        3.2.3 仿真的搭建
    3.3 仿真系统的结果分析
    3.4 本章总结
第四章 干式空心电抗器温升变化对无功补偿影响的研究
    4.1 电抗器温升对无功补偿的影响
        4.1.1 电气参数变化对无功补偿的影响
        4.1.2 温升对无功补偿影响
    4.2 干式空心电抗器温升对无功补偿影响的电气仿真
        4.2.1 融入温升后无功补偿电气仿真
        4.2.2 对比温升对无功补偿影响仿真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6)几内亚苏阿皮蒂电站同步补偿分析论证(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压与无功调节的基本原理
    1.1 无功平衡与电压水平关系
    1.2 高压输电线路对无功平衡的影响
    1.3 无功补偿位置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2 系统总的无功平衡统计分析
    2.1 最大自然无功负荷与无功电源总容量的预测
    2.2 2021年无功平衡统计
    2.3 2035年无功平衡统计
    2.4 总的无功平衡结构与趋势分析
3 无功就地补偿与平衡计算示例
4 长距离225 k V线路空载运行工况
    4.1 旱季低谷时机组的运行方式
    4.2 空载与发电状态下机组的进相能力
5 线路允许的集中进相补偿深度
    5.1 线路允许的单侧集中补偿计算示例
    5.2 OMVG、CLSG规划225kV线路的电抗器补偿
6 薄弱电网环境下的非典型调相运行
    6.1 空载与轻载调相
    6.2 发电调相与电动调相
7 结语

(7)基于最小化潮流的规划潮流无功调整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潮流计算研究现状
        1.2.2 潮流计算不收敛问题
        1.2.3 潮流调整方法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电网规划与潮流计算
    2.1 引言
    2.2 电网规划
        2.2.1 主要内容
        2.2.2 规划步骤
    2.3 电网规划潮流方式
        2.3.1 典型方式
        2.3.2 关键问题
    2.4 电网规划潮流计算分析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2.4.1 面临的挑战
        2.4.2 存在的问题
    2.5 小结
第3章 最小化潮流模型及其求解方法
    3.1 引言
    3.2 最小化潮流理论
        3.2.1 目标函数
        3.2.2 约束条件
        3.2.3 内点法
    3.3 最小化潮流特性分析
        3.3.1 原理分析
        3.3.2 实证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基于最小化潮流的无功调整方法
    4.1 概述
    4.2 实现思路与步骤
        4.2.1 实现思路
        4.2.2 实现步骤
    4.3 模型与算法改进
        4.3.1 模型改进
        4.3.2 算法改进
    4.4 关键方法
        4.4.1 转移调整节点集
        4.4.2 转移调整节点补偿量
        4.4.3 调整量规整修正
    4.5 小结
第5章 案例计算与分析
    5.1 算例介绍
    5.2 案例计算
    5.3 无功潮流调整
        5.3.1 转移调整节点集
        5.3.2 转移调整节点补偿量
        5.3.3 调整量规整修正
    5.4 结果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8)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无功补偿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
        1.2.2 高压电网无功优化研究现状
        1.2.3 高压电网无功配置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2 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无功补偿模型和仿真平台构建
    2.1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模型
        2.1.1 特高压直流输电原理
        2.1.2 直流输电系统模型
        2.1.3 直流输电系统在ADPSS软件中的模型
    2.2 风电场发电系统模型
        2.2.1 风力发电基本原理
        2.2.2 风电机组数学模型
        2.2.3 风电机组在ADPSS中建模
    2.3 无功补偿装置原理及介绍
        2.3.1 无功补偿原理
        2.3.2 无功补偿设备比较
    2.4 调相机模型
        2.4.1 调相机简介
        2.4.2 调相机工作原理
        2.4.3 调相机数学模型
        2.4.4 调相机建模
    2.5 本章小结
3 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电压暂态特性研究
    3.1 特高压直流电网稳定运行无功特性分析
        3.1.1 特高压直流输电无功平衡计算
        3.1.2 特高压直流输电稳定运行无功平衡推导
        3.1.3 特高压直流输电稳定运行无功平衡策略
    3.2 特高压直流电网双极闭锁故障暂态无功电压特性
        3.2.1 双极闭锁后电压变化分析
        3.2.2 算例分析
    3.3 含调相机的特高压直流电网双极闭锁故障暂态电压特性
        3.3.1 含调相机的双极闭锁故障电压分析
        3.3.2 算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无功优化配置研究
    4.1 无功优化配置模型
        4.1.1 灵敏度分析
        4.1.2 无功优化目标函数
        4.1.3 约束条件
    4.2 无功优化配置求解算法
    4.3 无功优化配置策略
    4.4 算例分析
        4.4.1 无功配置候选接入点
        4.4.2 无功配置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变压器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在超/特高压串补输电线路中无功补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变压器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的类型与发展
        1.2.1 单控制绕组型CRT
        1.2.2 多控制绕组型CRT
        1.2.3 多并联支路型CRT
        1.2.4 控制绕组分级型CRT
    1.3 可控并联电抗器在输电线路中的无功补偿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
    1.5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2 变压器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工作原理
    2.1 固定容量的空心电抗器
    2.2 可控并联电抗器
    2.3 本章小结
3 变压器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的绕组布置与容性补偿研究
    3.1 CRT绕组布置对谐波抑制的影响分析
        3.1.1 谐波抑制绕组工作原理
        3.1.2 谐波抑制绕组的布置
        3.1.3 仿真分析
    3.2 CRT的容性补偿特性分析
        3.2.1 CRT的额定容量及谐波含量
        3.2.2 LC滤波器支路的最小无功容量
        3.2.3 LC滤波器支路对CRT容量的影响
        3.2.4 仿真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特性
    4.1 输电线路方程
    4.2 波阻抗负载与自然功率
    4.3 线路电压分布与功率传输
        4.3.1 受端空载的线路电压分布
        4.3.2 两端电压固定的空载线路电压分布
        4.3.3 负载线路电压分布
    4.4 无功功率与有功功率传输
        4.4.1 无功功率传输
        4.4.2 有功功率传输
        4.4.3 无功功率与线路电压分布
    4.5 串联电容补偿
        4.5.1 串联电容补偿度
        4.5.2 串联电容补偿有效性
    4.6 本章小结
5 可控并联电抗器补偿度分析
    5.1 输电线路的功角特性
    5.2 可控并联电抗器的补偿度
    5.3 串联电容补偿条件下可控并联电抗器的补偿度
    5.4 本章小结
6 并联电抗器补偿输电线路的功率传输研究
    6.1 线路最大传输功率及最大传输效率
        6.1.1 最大传输功率
        6.1.2 最大传输效率
    6.2 并联电抗器在线路上的布置
    6.3 并联电抗器对功率传输的影响
        6.3.1 电抗器布置对最大传输功率的影响
        6.3.2 电抗器布置对最大传输效率的影响
    6.4 并联电抗器补偿输电线路的功率损耗
        6.4.1 线路的功率损耗
        6.4.2 算例分析
    6.5 静态负荷特性对并联电抗器补偿输电线路的影响
        6.5.1 静态负荷模型
        6.5.2 具有静态负荷特性的并联电抗补偿线路
        6.5.3 算例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并联电抗器补偿有效性
    7.1 并联电抗器补偿有效性的提出
    7.2 补偿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7.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超高压电力系统无功平衡与电压调整(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330kV电缆电网无功补偿及统一潮流控制器接入优化配置研究[D]. 贾涛荣.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含特/超高压直流接入的送端电网解列控制[D]. 陈浩.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3]磁控式并联电抗器匝间保护新原理及其适应性研究[D]. 刘校销.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4]长线路轻载电网无功优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高海宾.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干式空心电抗器温升对无功补偿的影响研究[D]. 卢淑源.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6]几内亚苏阿皮蒂电站同步补偿分析论证[J]. 杜才明,黄颖,高阳涛. 水电与新能源, 2019(07)
  • [7]基于最小化潮流的规划潮流无功调整方法研究[D]. 陈晗文.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8]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无功补偿策略研究[D]. 赵叙龙. 沈阳工程学院, 2019(01)
  • [9]特高压交流电网的无功电压控制[J]. 张勇军,李钦豪,刘轩.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7(05)
  • [10]变压器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在超/特高压串补输电线路中无功补偿的研究[D]. 顾生杰. 兰州交通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超高压电力系统无功平衡与电压调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