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掉电预警、复位识别监控电路

单片机掉电预警、复位识别监控电路

一、单片机掉电预警、复位识别监控电路(论文文献综述)

马扬[1](2021)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电表系统设计》文中认为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智能电表逐渐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相比传统的电表,智能电表在安全性以及便捷性方面都有更好的表现,所以成为了市面上主流的电表系统。传统电表需要电工师傅挨家挨户地进行抄表,不仅过程繁琐,而且很容易在记录过程中出错,而智能电表则避免了这个问题。在智能电表中一般会设计相应的电能统计模块与远程通信模块,所以供电公司在自己的服务器上便可对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远程监控,极大地简化了繁琐的抄表过程。但是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智能电表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如无法进行数据存储;电池断电后数据易丢失;采用端到端通信,供电公司的服务器在进行数据采集时,压力较大。本文考虑到智能电表存在的这些问题,设计了一款新型的智能电表系统,系统具有如下所示的创新点:1、采用光伏电源进行设计。考虑到智能电表电池更换比较麻烦,而电表安装之后一般不会进行拆解,所以采用光伏转换电路将外部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后,为电能表提供更加长久的续航能力。2、采用集中器来统计一栋楼的用户用电数据,在集中器中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来与供电公司的服务器进行通信。相比普通智能电表端到端的通信方式,本文采用的系统可以将一栋楼用户的用电数据批量发送给服务器,这样可以显着地节省服务器的网络资源,降低服务器的压力,并减少单个智能电表的制造成本。3、采用数字量来对电能数据进行计算与存储,检测方式更加方便,同时也便于与其他数字式设备进行交互,系统的可扩展性更高。本文提供的智能电表采用了微型CPU来对用户的用电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这些分析后的用电数据首先被保存在本地存储芯片中,之后会通过RS485总线发送给本地集中器,由集中器将电能数据批量发送给供电公司的服务器,因此系统的成本得到了明显地降低,相比市面上流行的智能电表,本文提供的系统可以在实现相同性能的前提下,节省50%以上的成本,特别适合于大规模商用的场景。

曹洋[2](2021)在《反渗透膜净水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反渗透膜净水控制系统仍存在采集水质参数种类较少、入膜水质未受严格限制、不能预测反渗透膜剩余寿命等缺陷。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微控制系统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研究了一种反渗透膜净水控制系统。本系统对温度、电导率、压力、浊度、流量等参数都进行了采集,并在入膜水质未达到预设标准时自动报警,同时还建立了产水率预测模型,根据产水率衰退趋势预测了反渗透膜剩余寿命。本文基于反渗透膜净水设备结构及工艺,完成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系统以STC15W4K56S4为主控处理器,主控处理器与继电器驱动单元、参数采集单元、外围电路、DTU共同构成下位机,实现了参数采集、泵/阀门驱动、数据存储、MCU监控、实时时钟、串口通信等功能。上位机包括净水现场PC及用户手机/PC,实现了参数查看、阈值修改、泵/阀门控制、日志查看、自动报警等功能。净水现场PC与下位机通过串口进行有线通信,用户手机/PC与下位机通过Internet访问云服务器进行无线通信,云服务器数据由DTU通过4G网络提供。本文对反渗透膜剩余寿命预测算法进行了研究。控制系统以目前采集的517天内的历史产水率为原始数据集,进行了缺失值填补、异常值替换、数据降噪平滑,建立了产水率预测模型。系统通过产水率评估了反渗透膜工作状态,在反渗透膜即将到达最大使用寿命时提前报警,实现了对反渗透膜的剩余寿命预测。依据反渗透膜净水工艺流程,本文还实现了系统主程序、PID自动加药程序及反渗透膜剩余寿命预测程序设计,对反渗透膜控制系统进行了整机测试,测试结果达到了预期要求。

黄志贤[3](2020)在《基于NB-IoT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投入令桥梁结构性能退化与性态变异问题能被及时地发现,从而避免桥梁意外坍塌事故发生,保障了桥梁运营阶段的安全,因此相关研究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窄带物联网NB-Io T的大规模推广为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NB-Io T低功耗、深穿透与大连接的通信优势与桥梁健康监测的需求相契合。本文基于桥梁监测系统研究背景、意义与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功能的分析,提出一种基于NB-Io T通信技术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方案。主要工作包括:(1)充分考虑桥梁监测终端安装环境与扩展需求,以低功耗、高性能的MKL36Z128芯片与ME3616 NB-Io T通信模组为核心,同时辅以电源转换与信号采集模块,设计功能完备、运行稳定的终端设备,对影响桥梁健康状态的主要参数进行监测、预处理以及分析,并利用NB-Io T通信网络将所得数据传输至云端服务程序。(2)在终端软件方面,引入MQXLite操作系统,利用操作系统下任务与中断的关系合理规划终端软件执行流程,实现数据采集、预处理与上传;以云服务器侦听程序为媒介打通桥梁监测系统的通信流程,同时借助数据库工具实现采集数据的存储与管理;以网页形式实现桥梁监测数据可视化,并提供一定信息查询与设备管理功能。(3)桥梁监测终端安装位置与运行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后期软件维护的难度。为此,本文在桥梁监测终端程序中嵌入远程程序更新功能,在云服务器端侦听程序实现机器码文件的解析与更新数据下发,并设计丢帧重传、断点续传等机制保证通信过程的数据稳定传输。本文设计并实现了桥梁健康现场监测系统的主要软硬件内容,经过反复调试以及野外环境测试,证明系统具有良好的运行性能。本方案为桥梁健康监测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与科学意义以及应用前景。

王乃祥[4](2020)在《基于物联网的消防智能终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为了有效的避免和减少消防员在救援时产生的伤亡,消防员在救援行动中普遍携带消防呼救器。现有的消防呼救器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功能单一,无法获取救援现场信息;二是无法和指挥后台进行实时通讯,遇到危险不能及时撤出。本文基于消防呼救器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需求,以具备现场环境信息采集、人员状态检测、卫星定位、声光报警、液晶显示、人员信息黑匣子、照明灯、数据通讯等功能的新型消防呼救器为核心,研发一套由消防呼救器、手机APP以及后台指挥端组成的基于物联网的消防智能终端系统。消防呼救器采集救援现场信息经过分析后进行存储、显示并通过无线Mesh网络传送到后台指挥端,指挥员可以通过后台掌握每个消防员情况指挥消防员撤退或营救遇险人员,还可以通过手机APP设置呼救器报警参数或读取黑匣子数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完成消防呼救器与手机APP的设计与开发。主要内容:1)根据系统功能完成消防呼救器的主要功能模块选型:多种传感器、主控芯片和显示屏等,确定通讯模块:低功耗蓝牙和无线Mesh自组网模块。2)消防呼救器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硬件分为微控制器模块、电源系统、信息采集模块、存储模块、声光报警模块、LCD显示模块和数据通讯模块,信息采集模块包括:定位、状态检测、温度、电池电量和海拔高度;软件部分基于C语言完成呼救器主程序、信息采集模块驱动程序、数据存储模块程序、声光报警程序、LCD显示程序和数据通讯模块程序。3)手机APP软件设计:在Android系统下使用Java语言完成报警时间设定、温度报警阈值设定和黑匣子报警信息读取三个功能。对系统进行模块测试和集成测试,经大量测试,各模块功能正常,系统可以正常稳定工作,满足设计要求。

惠运东[5](2019)在《冷轧管机监控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冷轧管材因其优异的性能在工业技术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而冷轧管机作为轧制管材的关键设备对产品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冷轧管机中电机的工作状态反映了轧机的运行状态,针对目前轧机的电控器缺少统一监控的问题,本次设计采用以STM32为核心的监控器实现对冷轧管机中直流电机的监控,对提高管材质量和保障设备安全与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冷轧管机的工作过程,对电控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的应用需求提出了冷轧管机监控系统的功能需求。讨论了监控系统的组成,包括监控器和上位机,完成了监控器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硬件设计采用基于ARM内核的STM32F103C8T6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辅以电源模块、输入输出模块、电信号测量模块、通信模块、隔离模块以及人机交互模块等共同组成硬件电路。在硬件电路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完成了各个模块的软件设计,包含采样、数据存储和故障保护等模块的软件设计。与此同时,基于虚拟仪器LabVIEW设计的上位机不仅能显示电压和电流的波形,还增设了数据库功能。监控器和上位机通过RS485总线配合工作,共同完成了冷轧管机监控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在监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开发完成后,在实验室搭建了实验平台进行系统调试。系统硬件和软件调试通过后,对上位机和数据库进行了验证实验,最终完成了冷轧管机监控系统的整个监控实验。结果表明冷轧管机监控系统达到了预期的监控要求。最后对本课题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开发工作提出了建议。

杨豪[6](2019)在《无人值守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远程监控系统设计和实现》文中认为新一代天气雷达在天气监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防灾减灾意义重大,因此快速排除雷达故障,保障雷达正常、稳定地运行是关键。很大一部分天气雷达远离市区,分布在高山或海岛上,处于无人值守的状态,故障维修成本较高。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远程监控,实时了解雷达工作状态,遭遇特殊故障时能及时实现远程操控使雷达重新投入业务运行,是当前雷达保障工作的迫切需求。本文所描述的雷达状态监控系统是基于实际业务项目而设计并实现的,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采集雷达运行状态、各组件电源、报警、外部供电、运行环境的温湿度等信息,实现在雷达停机时模拟本地化的远程操控。硬件设备主要采用单片机MSP430F5438A实现数据采集和雷达控制,Zig Bee通信以及有线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和存储。上位机软件采用基于.Net Framework框架的C/S架构,利用Windows Forms、Entities Framework等技术实现和下位机的交互,同时提供友好的用户终端界面。本文详细介绍了雷达监控系统软、硬设计。硬件部分主要包括雷达运行状态采集电路的设计和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外部电源和运行环境参数采集传感器的设计以及通信组网方式。软件部分详细介绍了串口编程、多线程技术的应用、系统测试过程,UI界面的设计、数据存储、管理与控制、系统报警以及数据查询导出等功能模块的实现。雷达远程监控系统已经在浙江省内多个雷达台站得到实际应用,上位机软件和硬件电路运行稳定,能够连续采集雷达运行状态和其他数据,及时输出报警信息,系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满足了雷达运行保障工作的监控需求,为节省人力资源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贾艺歌[7](2019)在《随钻密度测井仪电源通信模块及其软件可测性设计》文中认为随钻密度测井仪是通过伽马射线与地层物质发生康普顿效应与光电效应,测量地层光电吸收指数与地层密度的仪器,仪器通过计算地层关键参数,判断当前钻铤周围地层的物理性质。该仪器在井下跟随钻铤旋转工作,需要在高温强振动的环境下长时间保持作业状态,可靠的通信与稳定的供电是随钻密度测井仪正常作业的前提。本文描述随钻密度测井仪的工作原理与系统结构,依据仪器的测井工作流程,确定电源通信模块的工作内容和整体设计方案。其中硬件部分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通信电路设计、电源电路设计等;软件部分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工作模式设计、工作流程设计、命令解析系统设计、对异常的管理及恢复设计、数据存储设计、电源管理设计等。本文采用单片机与CPLD实现电源通信模块的核心控制功能,单片机作为电源通信模块软件功能实现的主体,控制CPLD完成电源监控与高速下载数据等功能,并实现控制器之间的协调工作。可靠性与稳定性是随钻密度测井仪的基本要求,加大在井上实验阶段对单片机程序的测试强度是软件开发工作的重点,因此提高单片机代码的可测性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软件开发框架与软件可测性度量模型两个方面着手,从软件架构层面提高代码可测性,选择并优化可测性度量模型,将软件可测性以量化的形式表示出来,最后通过软件测试工具验证可测性度量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的一致程度。本文设计一系列功能测试实验,验证电源通信模块的工作性能;完成联调实验,对测井采集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电源通信模块设计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随钻密度测井仪电源通信模块完成了设计要求。

都庆庆[8](2019)在《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地铁屏蔽门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地铁屏蔽门在地铁正常运行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地铁屏蔽门工作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人身安全以及列车的运行安全。对地铁屏蔽门运行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可以有效预防地铁屏蔽门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地铁屏蔽门主要由各个信号继电器联锁控制的,因此,检测各个信号继电器的动作是否正常即可判断屏蔽门的动作是否正常。为保证地铁屏蔽门监测系统不干扰地铁线路的正常运行,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地铁屏蔽门监测系统,由于整个地铁设备都是具有联锁关系的,任何一个设备的损坏都会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因此,该监测系统尽量采用非接触式检测手段,保证监测系统的运行不会对地铁系统的其他设备产生干扰。由于地铁屏蔽门信号继电器为铁路用信号继电器,该继电器外部阻燃罩为透明的,且继电器体积较大,因此可采用摄像头对继电器内部进行图像捕获,并利用图像识别算法对捕获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接点的动作状态;利用直流漏电流检测传感器和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生产的铁路继电器电压检测装置分别对继电器的电流、电压进行实时监测。利用信号采集与处理装置对采集到的接点动作状态、电压电流状态进行处理,在判断故障状态并报警的同时,对采集到的历史电压、电流值以及继电器动作时序进行分析,并建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各个继电器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预警,同时可以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本地实时存储,利用网络传输协议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至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可以实时显示开关量变化曲线、模拟量变化曲线和屏蔽门历史报警、预警信息,方便维护人员查看。该屏蔽门监测系统已经在上海地铁二号线徐泾东站和广兰路站成功试点运行,经过实际运行证明,该屏蔽门监测系统可以有效、可靠地监测屏蔽门继电器运行的状态,遇到故障状态可以及时作出反应,且采集到的数据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为列车维护人员进行系统维护提供了依据,保障地铁运行的安全、可靠。

张克平[9](2017)在《基于STM32的塑壳断路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塑壳断路器是电路网络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保护原件。传统的塑壳断路器通常由热金属片变形实现保护,却很难实现过载、长延时和瞬时保护的三段保护功能。智能化塑壳断路器除了能够完成上述的功能外,还能够实现调整相位、失衡保护以及过程数据监控的功能。采用STM32核心板作为微处理中心可以完成众多的功能,比如实现人机交互、远程监控和自诊断等。本课题设计开发了用永磁机构实现开合闸的智能塑壳断路器控制系统,其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满足当前电路系统的管理要求。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永磁操动机构的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应用电磁感应理论、力学理论和热力学理论研究了永磁机构的磁场分布、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2)研究了以互联型STM32芯片为中心的智能控制器,包括智能控制器各硬件模块的设计,同时对实现集中控制的上位机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包括智能控制器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和上位机软件系统等,使得用户可以通过上位机实时掌握被保护对象的工作情况和故障信息。(3)根据电路保护要求,分析了电路中各种参数及其计算方法,然后选择合理的参数进行采样,采样结果送入智能控制器,智能控制器通过植入的算法程序实现了断路器的各种保护功能。本课题同时还对断路器运行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干扰进行了简要分析,并详细介绍了本项目中采取的各种软件和硬件抗干扰措施。(4)以MSGK-E开关动态测试仪为上位机,对断路器的工作状态进行了试验,主要包括开合闸速度、开合闸最大速度和开合闸电流等参数,最后参考IEC标准中断路器的反时效曲线,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设计的智能断路器,采用永磁机构与各种保护算法,较以往断路器响应更加准确、稳定,功能更为多样,其可以为电路网络保护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

汪晓妮[10](2017)在《无线电高度表检测仪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无线电高度表是飞机、导弹等飞行器上重要的导航设备,能在各种复杂气象条件下准确测量飞行器相对于地面或海面的真实高度,以保障飞行器执行有关任务;在能见度较差的条件下,与飞机上其他设备配合使用,还能引导飞机进行安全着陆,对确保飞机的飞行安全非常重要。显而易见,无线电高度表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飞行任务的完成和飞行安全。在无线电高度表装备飞行器前对其能进行检测,判断其工作状态是否良好至关重要。而无线电高度表检测仪是无线电高度表必备的测试设备,为保证无线电高度表的性能,研制无线电高度表检测仪就显得尤为必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无线电高度表检测仪的研究方向也逐渐迈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为满足ALT型无线电高度表的测试需求,同时提高高度表的检测能力和检测技术,本文详细论述了无线电高度表检测仪的设计与实现。文中首先对无线电高度表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讨论了无线电高度表的检测方法,介绍了ALT型无线电高度表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及检测原理。然后,提出无线电高度表检测仪的总体技术方案,详细论述了无线电高度表检测仪的软硬件设计及具体实现方法,具体包括:硬件部分完成了检测仪前后面板、电源/人工模拟板和ARINC 429测试板硬件电路及射频单元的设计和实现;其中,电源/人工模拟板、ARINC429测试板,选择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AT89S52为核心的控制芯片,不仅提高了检测仪检测的实时性、降低了电路的复杂性,而且大大缩减了检测仪的价格成本。软件部分完成了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程序设计,完成基于威伦通触摸屏W3010作为上位机的测试界面的设计,与电源/人工模拟板、ARINC 429测试板和高度表收发机作为下位机进行串口通讯的软件设计。最后,通过对无线电高度表检测仪的实验室验证,证实了无线电高度表检测仪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二、单片机掉电预警、复位识别监控电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片机掉电预警、复位识别监控电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电表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电能表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内发展现状
        1.2.2 国外发展现状
    1.3 本章的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结构
第2章 智能电表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智能电表电能计算
    2.3 物联网系统架构
    2.4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4.1 系统设计
        2.4.2 功能模块选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智能电表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STM32F103电路设计
        3.1.1 主电路设计
        3.1.2 时钟和复位电路设计
        3.1.3 光伏电源电路设计
        3.1.4 数据存储电路设计
        3.1.5 显示电路设计
    3.2 信号采集与传输电路设计
        3.2.1 电能采集电路设计
        3.2.2 RS485通信电路设计
        3.2.3 WIFI电路设计
        3.2.4 按键电路设计
    3.3 保护电路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能电表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系统主程序设计
    4.2 系统定时器软件设计
    4.3 按键扫描软件设计
    4.4 数据发送软件设计
        4.4.1 数据格式定义
        4.4.2 RS485通信协议分析
        4.4.3 客户端数据发送软件设计
    4.5 数据存储软件设计
        4.5.1 IIC通信协议分析
        4.5.2 数据存储软件设计
    4.6 电能统计软件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智能电表系统的仿真与测试
    5.1 系统硬件调试
    5.2 软件调试
    5.3 实验测试
        5.3.1 系统功能测试
        5.3.2 系统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本文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2)反渗透膜净水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反渗透膜净水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2.1 反渗透膜净水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2.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2.2.1 器件选型
        2.2.2 单片机接口及外围电路设计
        2.2.3 信号采集/输出电路设计
        2.2.4 通信电路设计
        2.2.5 PCB电路板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反渗透膜剩余寿命预测算法研究
    3.1 反渗透膜剩余寿命预测算法方案选择
    3.2 数据获取
    3.3 反渗透膜剩余寿命建模预处理
        3.3.1 缺失值填补
        3.3.2 异常值替换
        3.3.3 降噪与数据平滑
    3.4 反渗透膜剩余寿命预测模型建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及测试
    4.1 反渗透膜净水控制系统主程序设计
    4.2 自动加药设计
    4.3 反渗透膜剩余寿命预测算法程序设计
    4.4 接口程序设计
        4.4.1 串口/模拟/数字量通信设计
        4.4.2 数据存储程序设计
        4.4.3 时间配置程序设计
    4.5 通信参数配置
    4.6 系统测试
        4.6.1 通信测试
        4.6.2 上位机整体测试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基于NB-IoT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研究现状
        1.2.2 NB-IoT发展现状
        1.2.3 远程更新技术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与技术基础
    2.1 桥梁监测系统功能分析
    2.2 桥梁监测系统框架
        2.2.1 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
        2.2.2 NB-IoT网络传输系统
        2.2.3 人机交互系统
    2.3 NB-IoT通信技术
        2.3.1 NB-IoT技术特点
        2.3.2 NB-IoT与其他通信技术的比较
    2.4 嵌入式软件更新技术
        2.4.1 现场更新技术
        2.4.2 远程更新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桥梁监测终端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终端硬件结构
    3.2 终端硬件器件选型
        3.2.1 主控芯片选型
        3.2.2 NB-IoT通信模组的选型
        3.2.3 桥梁监测传感器选型
    3.3 终端硬件电路设计
        3.3.1 主控制模块设计
        3.3.2 通信模块硬件设计
        3.3.3 电源转换模块设计
        3.3.4 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3.4 终端硬件驱动设计
        3.4.1 外设驱动设计
        3.4.2 传感器驱动设计
        3.4.3 通信模组驱动设计
    3.5 终端PCB设计与测试
        3.5.1 终端PCB设计
        3.5.2 终端硬件电路测试
        3.5.3 硬件驱动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桥梁监测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软件结构与功能
    4.2 终端控制程序设计
        4.2.1 通信帧格式设计
        4.2.2 MQXLite任务调度
        4.2.3 MQXLite任务设计
        4.2.4 中断服务程序设计
    4.3 服务器云侦听程序设计
        4.3.1 数据库设计
        4.3.2 套接字通信设计
        4.3.3 Websocket通信设计
    4.4 人机交互软件设计与实现
    4.5 系统综合测试
        4.5.1 通信稳定性测试
        4.5.2 预警性能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终端程序远程更新方案设计与实现
    5.1 远程可维护性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5.2 远程更新技术的融入方法
    5.3 远程更新的设计
        5.3.1 服务器更新软件设计
        5.3.2 终端程序设计
        5.3.3 更新方案设计
    5.4 更新性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外设驱动函数接口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物联网的消防智能终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3.1 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组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相关技术概述
    2.1 系统设计目标
    2.2 系统总体设计需求分析
    2.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4 相关技术概述
        2.4.1 无线Mesh自组网技术
        2.4.2 低功耗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消防呼救器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消防呼救器的硬件方案设计
    3.2 微控制器及其外围电路设计
        3.2.1 微控制器分析及选型
        3.2.2 外围电路设计
    3.3 电源系统设计
        3.3.1 电源系统方案设计
        3.3.2 电源开关设计
        3.3.3 电池充电管理设计
        3.3.4 无线模块电源设计
        3.3.5 单片机电源设计
        3.3.6 卫星定位模块电源设计
        3.3.7 其它模块电源设计
    3.4 信息采集及存储模块电路设计
        3.4.1 卫星定位模块电路设计
        3.4.2 人员状态检测电路设计
        3.4.3 温度采集电路设计
        3.4.4 电池电量采集电路设计
        3.4.5 按键控制电路设计
        3.4.6 气压计模块电路设计
        3.4.7 数据存储模块电路设计
    3.5 声光驱动电路设计
        3.5.1 红光指示灯驱动电路设计
        3.5.2 绿光指示灯驱动电路设计
        3.5.3 照明灯驱动电路设计
        3.5.4 蜂鸣器驱动电路设计
    3.6 显示屏模块设计
        3.6.1 显示屏选型
        3.6.2 单片机驱动LCD屏原理
        3.6.3 显示屏电路设计
    3.7 数据通讯模块设计
        3.7.1 蓝牙模块电路设计
        3.7.2 无线模块电路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程序框架设计
    4.2 消防呼救器软件设计
        4.2.1 消防呼救器软件设计
        4.2.2 微控制器初始化
        4.2.3 报警程序设计
        4.2.4 高度测量程序设计
        4.2.5 卫星定位程序设计
        4.2.6 黑匣子功能程序设计
        4.2.7 数据传输程序设计
    4.3 手机APP设计
        4.3.1 蓝牙通信程序设计
        4.3.2 显示界面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实验与结果分析
    5.1 消防呼救器测试
        5.1.1 电路板焊接测试
        5.1.2 电源系统测试
        5.1.3 微控制器测试
        5.1.4 声音报警响度测试
        5.1.5 卫星定位模块测试
        5.1.6 功耗测试
        5.1.7 其它模块功能测试
    5.2 通讯模块测试
        5.2.1 蓝牙通信稳定性测试
        5.2.2 无线通讯距离测试
    5.3 手机APP功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呼救器原理图1
附录2 呼救器原理图2
附录3 呼救器PCB1
附录4 呼救器PCB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5)冷轧管机监控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冷轧管材及其加工过程
        1.1.2 冷轧管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2 新型冷轧管机及其控制系统
        1.2.1 新型冷轧管机工作过程
        1.2.2 新型冷轧管机控制系统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3.1 课题提出及研究内容
        1.3.2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2.1 冷轧管机电控系统
        2.1.1 冷轧管机励磁工作方式
        2.1.2 冷轧管机主电机调速器工作方式
        2.1.3 冷轧管机回转送进电机控制器工作方式
        2.1.4 监控系统的设计要求
    2.2 监控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2.2.1 监控系统的功能
        2.2.2 微控制器的选择
        2.2.3 传感器的选择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硬件设计
    3.1 系统硬件总体结构
    3.2 监控器硬件电路结构
        3.2.1 微处理器模块
        3.2.2 输入输出模块
        3.2.3 信号测量模块
        3.2.4 人机交互模块
        3.2.5 通信模块
        3.2.6 电源模块
        3.2.7 硬件抗干扰措施
    3.3 PCB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件设计
    4.1 软件开发环境和工具
        4.1.1 STM32开发环境和工具
        4.1.2 上位机开发环境和工具
    4.2 监控器软件设计
        4.2.1 软件总体设计
        4.2.2 主程序设计
        4.2.3 初始化子程序设计
        4.2.4 中断程序设计
        4.2.5 A/D采样模块设计
        4.2.6 测量数据存储模块设计
        4.2.7 保护模块设计
        4.2.8 LCD显示模块设计
        4.2.9 按键模块设计
        4.2.10 RS485串口通信模块设计
    4.3 监控实现软件设计
        4.3.1 上位机软件设计
        4.3.2 数据库软件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调试与实验
    5.1 系统调试
        5.1.1 调试实验平台
        5.1.2 硬件调试
        5.1.3 软件调试
    5.2 调试过程注意事项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5.3.1 波形验证实验
        5.3.2 数据库验证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6)无人值守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远程监控系统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of thesis
引言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 论文的章节安排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雷达原理简述
        2.1.1 雷达内部监控电路
        2.1.2 相关需要监控的物理量
    2.2 需求分析
        2.2.1 硬件电路的需求分析
        2.2.2 上位机软件的需求分析
    2.3 监控系统组成
        2.3.1 数据采集硬件
        2.3.2 数据采集和控制指令
        2.3.3 雷达监控上位机软件
    2.4 本章小结
3 监控系统硬件设计和实现
    3.1 雷达状态监控电路的硬件组成
        3.1.1 电源稳压电路
        3.1.2 数据采集电路
        3.1.3 A/D接口电路
        3.1.4 输入控制和显示电路
        3.1.5 输出控制雷达的电路
        3.1.6 通信电路
    3.2 雷达状态监控电路的采集软件设计
    3.3 外部电源及环境数据监控电路的硬件组件
    3.4 本章小结
4 监控系统软件设计和实现
    4.1 监控软件开发
        4.1.1 串口编程
        4.1.2 多线程技术应用
        4.1.3 数据解析
        4.1.4 数据存储
        4.1.5 日志记录
    4.2 监控软件功能
        4.2.1 软件UI界面设计
        4.2.2 管理与控制模块
        4.2.3 报警模块
        4.2.4 数据查询与导出模块
        4.2.5 其他功能模块
    4.3 系统测试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论文摘要

(7)随钻密度测井仪电源通信模块及其软件可测性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情况
        1.2.1 随钻密度测井技术国内外研究情况
        1.2.2 软件可测性设计技术国内外研究情况
    1.3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与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随钻密度电源通信模块需求分析
    2.1 随钻密度测井仪物理原理与工作原理
        2.1.1 随钻密度测井物理原理
        2.1.2 随钻密度测井仪的系统结构
        2.1.3 随钻密度测井仪工作流程
    2.2 随钻密度电源通信模块功能划分
    2.3 随钻密度电源通信模块工作模式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随钻密度电源通信模块软硬件设计
    3.1 随钻密度电源通信模块硬件方案设计
    3.2 随钻密度电源通信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3.2.1 通信硬件电路设计
        3.2.2 电源硬件电路设计
    3.3 随钻密度电源通信模块软件方案设计
    3.4 随钻密度电源通信模块软件与逻辑设计
        3.4.1 CPLD逻辑设计
        3.4.2 单片机软件通信设计
        3.4.3 单片机软件工作流程设计
        3.4.4 Flash存储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源通信模块软件可测性设计研究
    4.1 电源通信模块软件的测试特点
    4.2 软件可测性设计概念及实现难点
        4.2.1 软件可测性设计概念
        4.2.2 软件可测性设计实现难点
    4.3 电源通信模块软件可测性设计开发
        4.3.1 电源通信模块软件组件划分原则
        4.3.2 电源通信模块基本模块开发原则
        4.3.3 电源通信模块软件组件组合原则
    4.4 电源通信模块软件可测性度量
        4.4.1 软件可测性度量模型
        4.4.2 电源通信模块单片机软件可测性度量
        4.4.3 电源通信模块单片机软件优化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随钻密度电源通信模块功能调试
    5.1 通信模块测试
        5.1.1 TBUS命令系统通信测试
        5.1.2 PORT命令系统通信测试
    5.2 电源监控模块测试
    5.3 存储模块测试
    5.4 功耗测试
    5.5 现场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地铁屏蔽门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设计方案论证
    2.1 信号继电器的种类及结构特点
    2.2 继电器接点检测方案
    2.3 继电器线圈电流和接点输出电流检测方案
    2.4 继电器线圈电压和接点电压检测方案
    2.5 地铁屏蔽门监测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第三章 硬件设计
    3.1 硬件设计平台——Altium Designer
    3.2 设计功能及主要元器件选型
        3.2.1 单片机芯片选型
        3.2.2 电源芯片选型
        3.2.3 电压基准芯片选型
        3.2.4 隔离芯片选型
        3.2.5 摄像头选型
    3.3 电流采集装置硬件电路设计
        3.3.1 单片机电路设计
        3.3.2 电源电路设计
        3.3.3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3.3.4 电压基准电路设计
        3.3.5 RS-485通信电路设计
    3.4 摄像头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3.4.1 单片机电路设计
        3.4.2 蓝牙电路设计
        3.4.3 摄像头电路设计
    3.5 信号采集与处理装置硬件电路设计
        3.5.1 单片机电路设计
        3.5.2 电源电路
        3.5.3 隔离式RS-485通信电路设计
        3.5.4 网络通信电路设计
        3.5.5 光耦隔离电路设计
第四章 软件设计
    4.1 电流采集装置软件设计
    4.2 摄像头模块软件设计
        4.2.1 直方图匹配
        4.2.2 矩阵分解
        4.2.3 基于特征点的图像相似度计算
    4.3 信号采集与处理装置软件设计
        4.3.1 移动平均法
        4.3.2 指数平滑法
        4.3.3 差分指数平滑法
第五章 研究成果
    5.1 摄像头检测模块测试
    5.2 电压、电流检测模块测试
    5.3 系统测试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9)基于STM32的塑壳断路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和意义
    1.2 发展历程
    1.3 功能特点
    1.4 论文内容与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塑壳断路器的永磁机构
    2.1 永磁机构的驱动原理
    2.2 永磁机构的磁路分析
        2.2.1 永磁机构的磁通量分析
        2.2.2 永磁机构的始动安匝
    2.3 永磁机构的静态磁场分析
    2.4 永磁机构的动态特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3.1 硬件模块设计
        3.1.1 .电源模块
        3.1.2 .核心板模块
        3.1.3 .信号输入和输出模块
        3.1.4 通信模块
        3.1.5 .硬件监控电路
        3.1.6 环境温度的测量
        3.1.7 输入模拟信号调理电路
        3.1.8 .过零点检测电路与过压过流判断电路
        3.1.9 功率因素角测量电路
        3.1.10 显示模块
        3.1.11 键盘电路的设计
    3.2 硬件抗干扰技术的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控制器的软件功能实现
    4.1 电量参数的计算
    4.2 断路器保护的实现方法
        4.2.1 算法及分析
        4.2.2 三段电流保护原理
        4.2.3 定时保护原理
        4.2.4 其它保护
    4.3 保护控制算法的嵌入
    4.4 智能控制器的总体设计
    4.5 智能控制器功能的实现
        4.5.1 保护功能
        4.5.2 显示功能
        4.5.3 其它功能的实现
    4.6 智能塑壳断路器软件系统的设计
        4.6.1 .断路器分、合闸状态的检测
    4.7 软件抗干扰技术的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能断路器的状态评估
    5.1 开合闸反时效特性
    5.2 断路器机械特性的实验
    5.3 断路器合闸测试
    5.4 断路器分闸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10)无线电高度表检测仪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无线电高度表检测仪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无线电高度表工作原理及检测原理
    2.1 无线电高度表
        2.1.1 无线电高度表工作原理
        2.1.2 无线电高度表分类
        2.1.3 无线电高度表的发展方向
    2.2 ALT型无线电高度表工作原理
    2.3 ALT型无线电高度表检测原理
第三章 无线电高度表检测仪设计方案
    3.1 无线电高度表检测仪的功能、技术要求
        3.1.1 主要功能
        3.1.2 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3.2 检测仪的组成
    3.3 检测仪的工作原理
    3.4 检测仪设计方案
        3.4.1 检测仪总体设计思路
        3.4.2 硬件设计
        3.4.3 单片机软件设计
        3.4.4 上位机软件设计
第四章 无线电高度表检测仪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4.1 检测仪面板的设计
        4.1.1 显示部分
        4.1.2 控制部分
        4.1.3 检测端口部分
        4.1.4 对外接口部分
    4.2 电源/人工模拟板的设计
        4.2.1 电源电压电路
        4.2.2 人工模拟电路的设计
        4.2.3 主控制电路的设计
        4.2.4 RS232收发电路的设计
        4.2.5 10000m延迟线加电控制电路的设计
        4.2.6 复位电路的设计
    4.3 ARINC429测试板的设计
        4.3.1 单片机AT89S52
        4.3.2 时钟电路的设计
        4.3.3 微处理器监控电路的设计
        4.3.4 ARING429总线接口收发电路的设计
    4.4 射频单元的设计
        4.4.1 工作原理及组成
        4.4.2 器件选型
        4.4.3 0m延迟回路设计
        4.4.4 1000m延迟回路设计
        4.4.5 10000m延迟回路设计
第五章 无线电高度表检测仪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电源/人工模拟板程序设计
        5.1.1 控制微波开关、数控电调衰减器、10000m延迟线的设计
        5.1.2 电源/人工模拟板程序流程图
    5.2 ARINC429测试板程序设计
        5.2.1 ARINC429测试板总体设计流程
        5.2.2 ARINC429测试板软件设计
    5.3 上位机软件设计
        5.3.1 总体设计思路
        5.3.2 软件模块设计
        5.3.3 数据信息传输模块
        5.3.4 数据信息存储、显示模块
第六章 无线电高度表检测仪的实验室验证
    6.1 验证方法
    6.2 各功能模块硬件验证
        6.2.1 实验室环境
        6.2.2 验证前说明
        6.2.3 各功能模块硬件电路的验证
    6.3 各功能模块软件验证
    6.4 无线电高度表检测仪系统验证
        6.4.1 准备工作
        6.4.2 验证方法、步骤
    6.5 无线电高度表检测仪测试数据分析
    6.6 无线电高度表检测仪的使用情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单片机掉电预警、复位识别监控电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电表系统设计[D]. 马扬. 广西大学, 2021(12)
  • [2]反渗透膜净水控制系统的研究[D]. 曹洋.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9)
  • [3]基于NB-IoT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研究与实践[D]. 黄志贤. 苏州大学, 2020(02)
  • [4]基于物联网的消防智能终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乃祥.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5]冷轧管机监控系统的设计[D]. 惠运东. 东南大学, 2019(06)
  • [6]无人值守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远程监控系统设计和实现[D]. 杨豪. 宁波大学, 2019(06)
  • [7]随钻密度测井仪电源通信模块及其软件可测性设计[D]. 贾艺歌.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8]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地铁屏蔽门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D]. 都庆庆.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9(06)
  • [9]基于STM32的塑壳断路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 张克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7(03)
  • [10]无线电高度表检测仪的设计与实现[D]. 汪晓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7(04)

标签:;  ;  ;  ;  ;  

单片机掉电预警、复位识别监控电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