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无创双正压通气的监测与护理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无创双正压通气的监测与护理

一、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早期应用无创双正压通气的监测及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郭淑娟[1](2021)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效果及对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临床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对其治疗效果及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2020年2月该院ICU病房收治的67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抓阄分组法的形式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临床予以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基于常规治疗而后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具体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50.32±7.54)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77.63±9.57)mmHg与对照组PaO2(50.49±7.59)mmHg、PaCO2(78.63±9.48)mmHg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2、0.429,P>0.05),治疗后,PaO2(78.52±9.39)mmHg、PaCO2(54.59±7.86)mmHg与对照组PaO2(65.32±8.94)mmHg、PaCO2(69.59±8.05)mmHg相比较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9、7.717,P<0.05);治疗前,观察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44±0.42)L、用力肺活量(FVC)(2.42±0.45)L与对照组FEV1(1.31±0.38)L、FVC(2.34±0.36)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7、0.802,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3.01±0.62)L、FVC(4.41±0.84)L与对照组FEV1(1.89±0.58)L、FVC(2.64±0.74)L相比较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31、9.141,P<0.05)。结论临床针对老年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临床治疗效果较佳,利于改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对于促进患者病情尽早康复起到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并应用。

吴元浩,董文芳,张渔,潘磊,赵亦红[2](2021)在《床旁端坐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床旁端坐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患者中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治疗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采用床旁端坐呼吸训练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临床结局等指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分别为(1.79 ± 0.22)L、(3.09 ± 0.27)L、(62.16 ± 5.94)%,优于对照组的(1.43 ± 0.18)L、(2.66 ± 0.23)L、(53.48 ± 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8.36、8.00、7.19,P<0.01)。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血气分析中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分别为(51.14 ± 3.79)、(71.07 ± 5.49)mmHg(1 mmHg=0.133 kPa),优于对照组的(57.52 ± 3.86)、(65.62 ± 5.2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78、4.72,P<0.01)。研究组患者临床结局中无创正压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41 ± 1.76)、(11.27 ± 2.41)d,低于对照组的(9.79 ± 2.11)、(15.46 ± 3.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71、-6.70,P<0.01);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为3例,对照组为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患者早期应用床旁端坐呼吸训练,患者肺生理功能可改善,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王凯悦[3](2021)在《基于呼吸物联网的分时段压力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文中指出第一部分无创呼吸机远程管理治疗不伴呼吸衰竭的重叠综合征研究背景和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我国发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一位。慢阻肺患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病比例更高,并且有证据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加重慢阻肺的气体陷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引起更严重的肺功能损害。目前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首选方法是夜间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却很少将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单纯用于慢阻肺肺康复,因此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否会改善患者肺功能仍无定论。基于此,我们通过自己建立的呼吸物联网平台及手机APP分时段自动读写呼吸机SD卡,实现日间加用2.5h持续气道正压通气4-6cmH2O固定压力治疗重叠综合症,评估对不伴有呼吸衰竭的重叠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减轻肺功能损害的作用,观察肺功能的改善对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的影响,探讨基于呼吸物联网进行远程管理无创通气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已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诊断为重叠综合征(不伴呼吸衰竭)且正在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3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第一阶段,A组为分时段治疗组,给予基于呼吸物联网的日夜分时段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日间加用CPAP4-6cmH2O固定压力治疗2.5h,夜间Auto-CPAP治疗≥4h/晚);B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夜间Auto-CPAP治疗≥4h/晚。3月后检测肺功能、便携式睡眠监测。然后两组常规Auto-CPAP治疗洗脱1月后,交换治疗方法:A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夜间Auto-CPAP治疗≥4h/晚,B组为分时段治疗组,给予基于呼吸物联网的日夜分时段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日间加用CPAP4-6cmH20固定压力治疗2.5h,夜间Auto-CPAP治疗≥4h/晚),3月后再次复查上述项目。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两两比较。结果本研究共收录重叠综合征患者3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其中A组15例,B组15例,在第一阶段B组脱落一例。治疗前不带无创呼吸机监测数据,两组BMI、血氧饱和度、肺功能(SVC、FVC、SVC-FVC、MVV、FEV1及FEV1/FVC)、血气分析、AHI均无统计学差异。第一阶段两组治疗后血氧饱和度、AH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组分时段治疗组SVC-FVC低于B组常规治疗组(82.4±45.6 vs 130±68.7 ml),MVV%高于 B 组常规治疗组(80.1±13.7 vs 68.8±9.9%),P均小于0.01,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分时段治疗组夜间平均CPAP压力、95%CPAP压力均低于B组治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与B组患者夜间平均使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4±0.96 vs 5.47±1.22 h),P<0.05;夜间平均漏气量A组分时段治疗组明显小于B组对照组(20.28±4.91 vs 28.14±5.11 L/min),P<0.01;第二阶段A组和B组交换治疗方法,两组夜间平均用机时长、夜间平均漏气量无统计学差异,B组分时段治疗组夜间平均CPAP压力、95%CPAP压力小于A组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晨起氧饱和度和AHI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肺功能检查人数少,本阶段不做统计。结论重叠综合征患者分时段调整CPAP(日间加用CPAP 4-6cmH20固定压力治疗2.5h)治疗有助于患者肺功能康复,减轻气体陷闭,可能会有助于夜间重叠综合征治疗,但尚需更多样本验证。第二部分无创呼吸机远程管理分时段BiPAP模式治疗伴有呼吸衰竭重叠综合征研究背景和目的慢阻肺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存称为重叠综合征,随着慢阻肺的疾病进展可伴有呼吸衰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适用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有研究发现虽然BiPAP可以改善日间二氧化碳潴留,但由于患者夜间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日间的治疗压力难以完全纠正夜间低通气,因此清晨氧合指标改善差;如按照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则需要提高无创呼吸机压力,那么患者日间治疗时压力过高难以适应;并且患者出院回家后呼吸机参数不能随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患者的呼吸机使用依从性、面罩漏气情况、面罩老化等问题也难以管理,目前我国还不能实现广泛的无创通气远程管理。基于此,我们前期已完成建立呼吸物联网,可以实现远程调节参数,并适用于绝大多数呼吸机品牌。本研究创新性的提出基于呼吸物联网分时段远程调整BiPAP压力治疗合并呼吸衰竭的重叠综合征,夜间压力整体平移提高2-4cmH2O,控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观察日夜不同压力对伴有呼吸衰竭的重叠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探讨呼吸物联网无创通气远程管理在重叠综合征长期家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已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明确诊断为慢阻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伴有呼吸衰竭)且正在进行持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第一阶段A组给予日夜分时段BiPAP治疗(日间常规设置参数,夜间压力整体提高平移2-4cmH2O治疗时长≥4h/晚),B组夜间常规BiPAP治疗时长≥4h/晚。1个月后检测OCST、肺功能。然后两组常规治疗洗脱1月后交换方法,即第二阶段A组夜间常规BiPAP治疗时长≥4h/晚,B组日夜分时段BiPAP治疗(日间常规设置参数,夜间压力整体平移提高2-4cmH2O治疗时长≥4h/晚),1月后再次复查上述项目。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两两比较。结果所有入选患者中31例可以顺利应用本系统进行上传呼吸机监测数据,写回配置数据到呼吸机,4例退出,5例无法配合使用手机APP,共脱落9例。治疗前不带无创呼吸机监测数据,两组BMI、清晨血氧饱和度、PaCO2、pH值、AHI及夜间最低氧饱和度均无统计学差异。第一阶段两组治疗后清晨氧饱和、氧分压无统计学差异;A组分时段治疗组PaCO2低于B组对照组(41.5±4.31 vs 47.1 ±6.12 mmHg),AHI 低于 B 组对照组(3.1 ±3.7 vs 7.8±4.9),P 均小于 0.05;A组分时段治疗组日间平均使用时间大于B组对照组(4.26±0.97 vs 3.32±1.26 h),P<0.05;夜间平均使用时间A组分时段治疗组大于B组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二阶段B组分时段治疗组PaCO2低于A组对照组(42.5±4.33 vs46.22±5.15 mmHg),AHI 低于 A 组对照组(4.11±0.59vs6.21±0.82),P 均小于0.05;B组分时段治疗组夜间平均使用时间和日间平均使用时间组均大于A组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叠综合征患者呼吸物联网辅助分时段压力BiPAP模式治疗有助于患者二氧化碳分压恢复正常,更好的控制睡眠呼吸暂停。但尚需更多样本验证。

王翠[4](2020)在《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轻度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共计108例,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给氧方式分成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组(33例)、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NIPPV)组(35例)和经鼻低流量吸氧组(40例),三组患者治疗前的Pa02、PaCO2、pH、FEV1、FVC、FEV1/FVC、HR、RR 分、MAP 及生活质量评分上比较无显着差异。三组患者采用上述不同治疗模式后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生命体征指标,不良反应,统计三组治疗模式转归情况。结果1.动脉血气指标(PaO2、PaCO2、pH):HFNC组、NIPPV组、经鼻低流量吸氧组三组治疗前的PaO2、PaCO2、pH值,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FNC组、NIPPV组、经鼻低流量吸氧组三组的PaO2分别是73.19±6.15 mmHg、74.74±5.49 mmHg和60.21±4.94 mmHg;PaCO2分别是51.90±4.25 mmHg、52.23±4.09 mmHg和58.16±4.05 mmHg,pH值分别是7.38±0.04、7.37±0.05和7.34±0.05,三种模式治疗后3项指标均有好转,HFNC组及NIPPV组治疗后的PaO2、PaCO2及pH值显着优于经鼻低流量吸氧组,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与NIPPV组治疗后的PaO2、PaCO2及pH值比较,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HFNC组、NIPPV组、经鼻低流量吸氧组三组治疗前的FEV1、FVC、、FEV1/FV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FNC、NIPPV、经鼻低流量吸氧组三组治疗后FEV1分别是1.13±0.26 L、1.14±0.24 L 和 0.99±0.23 L;FVC 分别是 1.85±0.32 L、1.83±0.29 L 和 1.71±0.26 L;FEV1/FVC 分别是 61.38±4.64%、62.22±4.59 和 56.49±4.02,三组治疗后 FEV1、FVC、FEV1/FVC较治疗前均有所上升,HFNC组及NIPPV组治疗后的FEV1、FVC、FEV1/FVC显着优于经鼻低流量吸氧组,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而HFNC组及NIPPV组治疗后的FEV1、FVC、FEV1/FVC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3.生命体征指标: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HFNC组、NIPPV组、经鼻低流量吸氧组三组治疗前的HR、RR分、MA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FNC、NIPPV、经鼻低流量吸氧组三组治疗后的HR分别是82.36±9.65次/分、92.23±10.26次/分和98.56±10.08次/分;RR分别是16.23±4.21 次/分、19.35±4.39 次/分和 22.37±4.62 次/分;MAP 分别是 97.05±7.1 mmHg、97.25±7.32 mmHg和98.52±7.02 mmHg,三组治疗后的HR、RR较治疗前有所好转,HFNC组治疗后的HR、RR显着优于NIPPV组,NIPPV组治疗后的HR、RR显着优于经鼻低流量吸氧组,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血压无显着变化,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转归:HFNC组和NIPPV组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经鼻低流量吸氧组(12.72±2.39 天 vs.13.15±2.61 天 vs.16.3 1±2.7 天),HFNC 组及 NIPPV 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经鼻低流量吸氧组(6.06%vs.8.57%vs.17.5%),HFNC组和NIPPV组再住院率低于经鼻低流量吸氧组(12.1%vs.14.2%vs.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和NIPPV组在平均住院日、气管插管率和3月内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反应:①腹腔胀气:HFNC组及经鼻低流量吸氧组明显低于NIPPV组(9.0%vs.7.5%vs.37%),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及经鼻低流量吸氧组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②颜面部压伤:HFNC组及经鼻低流量吸氧组明显低于NIPPV组(12%vs.10%vs.28%),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及经鼻低流量吸氧组对比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③鼻粘膜干燥和出血:HFNC组明显低于NIPPV组及经鼻低流量吸氧组(9%vs.21%vs.20%),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及经鼻低流量吸氧组对比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6.生活质量评价(36-item Short-Form,SF-36):HFNC、NIPPV、经鼻低流量吸氧三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上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HFNC组、NIPPV组、经鼻低流量吸氧组三组治疗后的生理职能评分分别是84.23±10.63分、83.34±10.33分和77.21±9.85 分;躯体疼痛评分分别是 85.88±10.65 分、85.31±10.32 分和 69.21±5.66 分;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分别是80.05±9.59分、79.56±8.96分和70.36±8.02分;社会功能评分分别是81.23±10.33分、80.63±8.69分和75.89±6.32分;精神健康评分分别是80.36±10.25分、79.89±9.66分和76.76±9.51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提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且HFNC组及NIPPV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显着高于经鼻低流量吸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及NIPPV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HFNC及NIPPV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2.HFNC可以改善氧合、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改善肺功能、减缓心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插管率,具有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等特点,在轻度AE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雷婷[5](2020)在《中医通腑法联合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运用循证医学中Meta分析的方法,对中医通腑法联合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分析,旨在评价中医通腑法联合机械通气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从而为相关临床决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中文数据库,检索CENTRAL、MEDLINE、EMbase等英文数据库,检索出有关中医通腑法配合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2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文献信息,依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并运用Rev 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二分类变量使用相对危险度,连续性变量使用均数差或标准化均数差合并统计量,结果以95%可信区间表示。结果:本次研究共检索相关文献506篇,最终纳入23项研究[1-23],共计1667名受试者,其中治疗组849人,对照组818人,结果如下:1.中医通腑法配合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够降低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感染控制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改善呼吸力学指标、改善血气指标、改善免疫指标(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炎症指标、降低APCHE-II评分,减少机械通气相关不良反应(腹胀、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中医通腑法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使用机械通气患者CD8+T细胞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中医通腑法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中医通腑法配合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焦莹莹[6](2020)在《急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早期高流量湿化氧疗效果研究》文中提出背景急性呼吸衰竭以老年人为易发人群,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目前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方法是机械通气,但长期使用机械通气容易导致并发症,故机械通气治疗一段时间后需要及时脱机并进行氧疗。临床上常见脱机早期(脱机而未拔出气管插管)的氧疗方式是低流量氧疗,因没有加温、湿化装置,往往造成患者呼吸道干燥,痰痂生成,影响脱机成功率,增加护理工作难度。高流量湿化氧疗作为一种新型氧疗技术,能够提供恒定的加温加湿气体,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并具有良好的湿化气道作用,但对老年患者脱机早期的效果有待于研究。目的探讨急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早期高流量湿化氧疗效果,提高患者脱机成功率,改善其呼吸功能,增强其舒适度和氧疗依从性。方法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所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鼻氧疗并针对该氧疗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高流量湿化氧疗并针对其给予护理。两组患者于氧疗后1h、6h、12h、24h监测其血气指标(PaO2、SaO2、PaO2/FiO2、动脉血PH)和生理指标(呼吸频率、心率);氧疗后24h收集临床指征(脱机成功率、痰痂发生率以及痰液粘稠度、气道湿化度、气促程度及舒适度评价),并评估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氧疗依从性)。结果1.血气指标观察组氧疗后6h、12h、24h的PaO2、PaO2/FiO2、Sa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氧疗后1h的PaO2(t=1.347)、PaO2/FiO2(t=0.122)、SaO2(t=1.13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氧疗后1h(t=2.236)、6h(t=2.828)、12h(t=3.162)、24h(t=4.472)的动脉血PH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生理指标观察组患者氧疗后6h、12h、24h的呼吸频率、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氧疗后1h的呼吸频率(t=0.563)、心率(t=1.51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指征观察组与对照组氧疗后24h的脱机成功率(95.00%vs75.00%)、痰痂发生率(32.50%vs 77.50%)、痰液粘稠(I度:24 vs 15;II度:12 vs 9;III度:4 vs 16)、气道湿化程度(湿化满意:30 vs 20;湿化过度:6 vs 10;湿化不足:4 vs10)、Borg评分(t=38.86)、舒适度评分(t=1.35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护理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氧疗后24h患者满意度(χ2=3.025)、氧疗依从性(χ2=2.5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氧疗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早期的血气指标、生理指标,改善呼吸功能,降低痰痂发生率,提高患者脱机成功率,同时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氧疗的依从性和对护理的满意度。

马双燕[7](2020)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慢阻肺的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而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症状更加明显及严重,II型呼吸衰竭是AECOPD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分析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在无创呼吸机(Non-invasive Ventilator,NIV)辅助通气治疗下的临床应用价值,从而为今后呼吸危重症医学的临床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2016年9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101例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无创呼吸机分为常规组(A组)和无创组(B组),其中常规组采用一般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化痰、糖皮质激素、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无创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通过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COPD病程长短、合并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方式、住院时间、住院次数、住院费用、总有效率、气管插管、病死率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通过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本次研究总共纳入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101例,A组有51例患者,占的比例为50.5%,B组有50例患者,占的比例为49.5%。2、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COPD病程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基础疾病上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治疗前PH、Pa CO2、Pa O2、Sa O2、PCT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气分析比较,PH、Pa O2、Sa 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 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B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气分析比较,PH、Pa O2、Pa CO2、Sa 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Pa O2、Pa CO2、Sa O2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次数及住院费用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及病死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与无创组(B组)相比较,常规组(A组)患者住院次数较多,住院费用较高。2、对于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下效果优于常规治疗。3、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AECO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缓解患者临床症状。4、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作为一种有效的支持治疗手段,在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邢乃姣[8](2019)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构建及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构建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患者延续护理方案。评价延续护理干预方案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人员实施科学的延续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在理论基础、文献回顾、半结构访谈的基础上制定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16位专家进行2轮函询,构建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第二部分:展开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延续护理方案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6月72例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出院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方案。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分、SGRQ评分;比较两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结果(1)2轮专家函询均发放1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第1轮函询有数名专家提出修改建议,涉及“呼吸机技能”、“睡眠问题应对”、“通气技术安全参数”、“心理问题指导”等内容的修改;第2轮各专家对护理干预方案较为满意,专家积极性较高。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19,权威度较高。两轮专家函询协调系数(W)为0.46和0.40,P<0.05,可应用。延续护理方案共包含5个患者需求类别:(1)信息需求,(2)安全需求,(3)情感需求,(4)社会需求,(5)精神需求;19个二级指标;57个三级指标(干预指标)。(2)干预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之比值(FEV1/FVC)优于对照组(t=4.60110.967,P<0.05);血气分析中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优于对照组(t=2.3062.787,P<0.05)。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干预组症状管理得分、日常生活管理得分、情绪管理得分、信息管理得分、自我效能管理得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t=6.80513.891,P<0.05)。干预后对照组CAT得分19.26±4.54分,干预组14.73±4.15分,干预组患者的CAT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7.069,P<0.05);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干预组的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SGRQ总分均低于对照组(Z=﹣4.211﹣2.26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运用德尔菲法构建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患者延续护理干预方案,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程度系数、协调系数均较高,可行。(2)构建的延续护理方案应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患者,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患者改善肺部生理功能,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为临床护理人员实施科学的延续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此种护理干预构建、实施方法效果理想,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韩静[9](2019)在《AVAPS、BiPAP和CPAP三种无创正压通气方式对OSAHS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应用持续正压通气(CPAP)、双水平正压通气(Bi PAP)、平均容量保证压力支持(AVAPS)三种无创正压通气方式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比较三种通气方式的效果差别,为OSAHS患者选择无创通气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于我院诊断为OSAHS患者95名,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应用凯迪泰呼吸机CPAP模式(CPAP组)、Bi PAP模式(Bi PAP组)以及平均容量保证压力支持模式(AVAPS组)给予无创通气治疗。记录患者无创通气干预前基线资料,治疗后24小时及1周后的AHI、微觉醒指数、平均SPO2、最低SPO2、ODI、平均动脉压、睡醒即刻PCO2以及ESS评分、潮气量等值。治疗1周后对三组患者临床症状、夜间睡眠质量、日间活动是否改善、AHI降低幅度等指标进行记录,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及比较。采用Excel 2013建立数据库,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描述,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的服从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服从正态分布的使用Kruskal-Wallis法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干预前后的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者配对秩和检验。以P<0.05(双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患者经三种模式通气干预24h及一周后,均能显着降低患者AHI、微觉醒指数、ODI、平均动脉压(MAP)以及ESS评分(P值均<0.05);同时能升高平均SPO2水平、最低SPO2水平以及潮气量(P值均<0.05)。CPAP模式治疗24h及1周后均可显着降低PCO2(P值均<0.05),但治疗1周后及治疗24小时后P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经AVAPS模式与Bi PAP模式治疗,患者PCO2水平显着降低(P值均<0.05),治疗1周后较治疗24小时后患者PCO2水平降低显着(P值均<0.05)。2治疗24小时后三组间比较及多重比较。对比MAP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对比AHI、微觉醒指数、平均SPO2、最低SPO2、ODI、PCO2以及潮气量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比24h AHI数值,AVAPS组低于CPAP组(P值<0.05);对比24h微觉醒指数,AVAPS组与Bi PAP组均低于CPAP组(P值<0.05);对比24h ODI,AVAPS组低于CPAP组(P值<0.05);对比24h最低SPO2,AVAPS组高于CPAP组(P值<0.05);对比24h平均SPO2,AVAPS组与Bi PAP组均高于CPAP组(P值<0.05);对比24h PCO2,Bi PAP组及AVAPS组PCO2明显低于CPAP组(P值<0.05),而且AVAPS组PCO2明显低于Bi PAP组(P值<0.05);对比24h潮气量,Bi PAP组及AVAPS组潮气量明显高于CPAP组(P值<0.05),而AVAPS组潮气量明显高于Bi PAP组(P值<0.05)。3治疗1周后三组间比较及多重比较。对比MAP、ODI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对比AHI、微觉醒指数、平均SPO2、最低SPO2、PCO2与潮气量水平、E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三组数据进行两两多重比较,对比AHI数值,AVAPS组低于CPAP组(P值<0.05);对比微觉醒指数,Bi PAP组及AVAPS组明显低于CPAP组(P值<0.05),而且AVAPS组明显低于Bi PAP组(P值<0.05);对比平均SPO2,Bi PAP组及AVAPS组明显高于CPAP组(P值<0.05);对比最低SPO2,AVAPS组明显高于CPAP组(P值<0.05);对比PCO2,Bi PAP组及AVAPS组均明显低于CPAP组(P值<0.05);对比潮气量,Bi PAP组及AVAPS组潮气量明显高于CPAP组(P值<0.05),而AVAPS组潮气量明显高于Bi PAP组(P值<0.05)。对比ESS评分,Bi PAP组及AVAPS组均明显低于CPAP组(P值<0.05);4三组临床疗效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AVAPS组临床有效率(100%,显效28例,有效2例,无效0例)高于Bi PAP组(93.94%,显效24例,有效7例,无效2例)高于CPAP组(87.5%,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4例)。结论1三种无创通气治疗OSAHS病人均有效,均能改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改善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AVAPS效果最好。2三组病人治疗1周后较治疗24小时后指标进一步改善,OSAHS病人坚持长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效果更明显。3应用Bi PAP、AVAPS模式治疗相对于CPAP模式更进一步降低PCO2分压,更适用于合并高碳酸血症的OSAHS病人。4 AVAPS模式较Bi PAP模式能在短时间内降低PCO2,适用于合并高碳酸血症的急重症OSAHS患者。5 AVAPS模式及Bi PAP模式较CPAP模式改善低氧效果更明显,对于合并低氧血症应用CPAP效果不佳的OSAHS病人,可选用AVAPS及Bi PAP模式。图3幅;表12个;参123篇。

徐勇[10](2018)在《经鼻高流量吸氧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经鼻高流量吸氧是治疗低氧性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种新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发作通常伴有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持续低流量吸氧、无创机械通气等。本研究初步探讨了经鼻高流量吸氧在慢阻肺急性加重中的地位,并与低流量吸氧、无创机械通气比较,评估经鼻高流量吸氧是否具有临床优势。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伴无生命危险呼吸衰竭(AECOPD Ⅱ级)的患者20例,采用德国德尔格公司生产的Drager infinity c 300,经鼻高流量吸氧,设置温度37℃:,持续湿化,相对湿度100%,流速30-40升/分,氧浓度31%,尽可能采取闭口呼吸。设置同期低流量吸氧治疗组20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20例作为对照。低流量吸氧组经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2.5升/分(氧浓度31%)。无创机械通气组采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BiPAP-30型无创呼吸机,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依据病人氧合改善情况及舒适度,逐步上调压力至IPAP 12-20 CmH2O,PEEP 4-6cmH2O,吸氧流量5升/分。三组患者均给予吸入气管扩张剂、静脉或口服激素、抗菌等综合治疗。观察经鼻高流量吸氧对AECOPD Ⅱ级患者PaO2、PaCO2、pH值、呼吸频率及心率等的影响,并与低流量吸氧、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作比较。结果:经鼻高流量吸氧患者20例,治疗2小时后,PaO2、PaCO2、pH值、呼吸频率、呼吸舒适度评分及呼吸窘迫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有下降趋势,但尚无统计学差异(P=0.0930),治疗4小时、8小时后,PaO2、PaCO2、pH值、呼吸频率、心率、呼吸舒适度评分及呼吸窘迫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8小时后,经鼻高流量吸氧组与低流量吸氧组比较,经鼻高流量吸氧组改善PaO2、PaCO2、pH值、呼吸频率、呼吸舒适度评分、呼吸窘迫评分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组患者心率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小时后,高流量吸氧组与无创机械通气组比较,高流量吸氧组呼吸舒适度评分改善更明显(P=0.0140),NIV组降低PaCO2效果更明显(P=0.0012),但二组患者PaO2、pH值、呼吸频率、心率、呼吸窘迫评分改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⑴对慢阻肺急性加重伴无生命危险呼吸衰竭的患者,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能有效改善PaO2、PaCO2、pH值,缓解呼吸频率,降低心率,并能有效提高呼吸舒适度,减轻呼吸窘迫。(2)对慢阻肺急性加重伴无生命危险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吸氧与低流量吸氧比较,在改善Pa02、PaCO2、pH值、呼吸频率、呼吸舒适度评分、呼吸窘迫评分方面优于低流量吸氧。(3)对慢阻肺急性加重伴无生命危险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吸氧与无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均能改善PaO2、PaCO2、pH值、呼吸频率、心率、呼吸舒适度评分、呼吸窘迫评分,但经鼻高流量吸氧的呼吸舒适度评分优于无创机械通气,而在降低PaCO2方面,无创机械通气优于经鼻高流量吸氧。

二、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早期应用无创双正压通气的监测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早期应用无创双正压通气的监测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效果及对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动脉血气指标水平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3 讨论

(3)基于呼吸物联网的分时段压力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无创呼吸机远程管理治疗不伴呼吸衰竭重叠综合征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仪器与软件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对象
        2.4 干预措施
        2.5 观察指标
        2.6 质量控制
        2.7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
        3.2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变化
        3.3 两组患者的睡眠呼吸障碍治疗效果
        3.4 呼吸机使用依从性比较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创新性和局限性
        6.1 创新性
        6.2 局限性
第二部分 无创呼吸机远程管理BiPAP模式日夜分时段压力治疗伴有呼吸衰竭的重叠综合征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仪器与软件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对象
        2.4 干预措施
        2.5 观察指标
        2.6 质量控制
        2.7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
        3.2 分时段压力治疗效果
        3.3 呼吸机使用依从性比较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创新性和局限性
        6.1 创新性
        6.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文献综述 无创通气远程管理在重叠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1.5 质量控制措施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在基线资料上的比较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在动脉血气指标上的比较
    2.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在肺功能指标上的比较
    2.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在生命体征指标上的比较
    2.5 三组患者在治疗转归情况上的比较
    2.6 三组患者在不良反应上的比较
    2.7 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在生活质量评分上的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诊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中医通腑法联合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1.研究方法与资料
    1.1 研究流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与纳入
    1.5 数据提取
    1.6 偏倚风险评价
    1.7 数据分析
2.结果
    2.1 文献检索与筛选结果
    2.2 纳入研究特征
    2.3 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2.4 数据分析结果
3.讨论
    3.1 纳入研究质量讨论
    3.2 现代医学对COPD的认识
    3.3 中医通腑法在COPD并呼吸衰竭中运用的依据
    3.4 有效性讨论
    3.5 安全性讨论
    3.6 存在的问题
4.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急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早期高流量湿化氧疗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与概念框架
    1 文献回顾
    2 概念框架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高流量湿化氧疗的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高流量湿化氧疗在老年急性呼吸衰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7)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写名词英汉对照
前言
临床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8)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构建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构建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半结构访谈的研究对象
        1.2 德尔菲法的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半结构访谈法
        2.2 德尔菲法
        2.3 统计学处理
        2.4 技术路线
        2.5 质量控制
    结果
        1 半结构访谈结果
        2 德尔菲法结果
        3 COPD 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第一轮专家函询结果
        4 COPD 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患者延续护理干预方案第二轮专家函询结果
        5 形成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患者延续护理干预方案
    讨论
第二部分 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效果评价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与分组
        1.1 研究对象
        1.2 样本量的确定
        1.3 分组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对照组
        2.2 干预组
        3 评价指标
        3.1 一般情况调查表
        3.2 自我管理能力量表
        3.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
        3.4 圣乔治呼吸问卷
        3.5 客观资料
        4 伦理问题
        5 资料采集
        6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两组患者研究完成情况
        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比较
        4 两组患者CAT评分比较
        5 两组患者SGRQ评分比较
        6 客观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9)AVAPS、BiPAP和CPAP三种无创正压通气方式对OSAHS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1.3 研究方法
        1.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1.1.5 可能出现的偏倚及解决方法
    1.2 结果
        1.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
        1.2.2 三组患者无创通气治疗前后组内资料比较
    1.3 讨论
        1.3.1 OSAHS的疾病概念及诊断
        1.3.2 夜间间歇性缺氧及高碳酸血症对人体造成全身多系统损害
        1.3.3 OSAHS的病情程度评价指标
        1.3.4 OSAHS的治疗
        1.3.5 三种无创通气方式的效果评价
        1.3.6 问题及展望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睡眠呼吸疾病进展
    2.1 无创通气的常用工作模式及适应症
        2.1.1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
        2.1.2 自动正压通气(auto-titrating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APAP)
        2.1.3 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
        2.1.4 适应性伺服式通气(adaptive servo ventilation,ASV)
        2.1.5 平均容量保证压力支持(average volume assured pressure support,AVAPS)
        2.1.6 自动三水平呼吸模式(auto-trilevel PAP)
    2.2 常见睡眠呼吸疾病的无创通气治疗方式选择
        2.2.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2.2.2 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besity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OHS)
        2.2.3 神经肌肉疾病
        2.2.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OSA(重叠综合征OS)
        2.2.5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entral sleep apnea syndrome,CSAS)
    2.3 无创通气的管理
        2.3.1 无创通气的随访
        2.3.2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A 调查表
附录 B 患者知情同意书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经鼻高流量吸氧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HFNC纳入标准
        1.2 HFNC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分组
        2.2 患者常规治疗
        2.3 分组不同治疗方法
        2.4 退组设定
        2.5 观察指标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2. 退组病例
    3. 治疗2小时,三组患者疗效比较
        3.1 HFNC对AECOPD的治疗作用
        3.2 HFNC组与LFO组的比较
        3.3 HFNC组与NIV组的比较
        3.4 三组间指标变化的比较
    4. 治疗4小时,三组患者疗效比较
        4.1 HFNC对AECOPD的治疗作用
        4.2 HFNC组与LFO组的比较
        4.3 HFNC组与NIV组的比较
        4.4 三组间指标变化的比较
    5. 治疗8小时,三组患者疗效比较
        5.1 HFNC对AECOPD的治疗作用
        5.2 HFNC组与LFO组的比较
        5.3 HFNC组与NIV组的比较
        5.4 三组间指标变化的比较
讨论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发病特征
    2. 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氧疗
    3. HFNC对AECOPD的治疗机制及效果
    4. HFNC组与LFO组的比较
    5. HFNC组与NIV组的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发表论文
致谢

四、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早期应用无创双正压通气的监测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效果及对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J]. 郭淑娟. 系统医学, 2021(19)
  • [2]床旁端坐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 吴元浩,董文芳,张渔,潘磊,赵亦红.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27)
  • [3]基于呼吸物联网的分时段压力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D]. 王凯悦. 山东大学, 2021(12)
  • [4]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翠. 苏州大学, 2020(02)
  • [5]中医通腑法联合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Meta分析[D]. 雷婷.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急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早期高流量湿化氧疗效果研究[D]. 焦莹莹.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7]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D]. 马双燕.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8]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构建及评价[D]. 邢乃姣. 青岛大学, 2019(02)
  • [9]AVAPS、BiPAP和CPAP三种无创正压通气方式对OSAHS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 韩静.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10]经鼻高流量吸氧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研究[D]. 徐勇. 苏州大学, 2018(04)

标签:;  ;  ;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无创双正压通气的监测与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