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核政策的演变与南亚安全

印度核政策的演变与南亚安全

一、印度核政策的演变与南亚安全(论文文献综述)

张瑾[1](2021)在《美国情报视阈下的印度核问题(1958—1966)》文中认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冷战战略的重要一环就是在亚洲拉拢印度对抗中国。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的胜利和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幅提高,印度视中国为巨大威胁,极为担心其亚洲"老大"的地位不保,于是大力加强军事建设,对核问题的关注度急剧上升。1958年起美国情报机构对印度的核计划进行了详细的情报搜集和评估,分析了印度研发核武器的可能性、印度对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的反应以及如何应对印度核政策的变化等,认为印度发展核武器的决定与中国核项目的速度和规模有很大关系,并得出印度短时间内会坚持和平利用核能,但在数年后会开发核武器的结论。这些情报体现出美国对印度核问题的态度由积极支持到理性限制的转变,也从一个侧面在事实上承认了中国的核大国地位。

王丽[2](2021)在《美印民用核协议达成的动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认为,美国主要是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选择与印度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而核问题是印度最迫切、最核心的利益关切,所以选择通过与印度达成《民用核协议》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本文首先通过对历史的梳理,明确在历史上美国与印度的核合作最主要就是安全利益的需求,导致美国在不同阶段对印度的核问题进行不同程度的妥协。到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由于国家安全环境发生了变化,主要受到中国崛起的安全性威胁,需要调整新的政策以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权,从而必须要改善与印度的关系。印度同样因为冷战后自己处于被孤立的状态,失去了苏联的支持,同时又面临着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威胁,以及中巴关系改善的困扰,以及对能源安全的担心所以对美国有着迫切的需要,因此多次向美国提出想要通过核领域的合作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再次,本文通过对美、印国内因素的分析,明确了是两国的国内因素影响了该协议达成的进程,增加了该协议达成的难度。最后,因为两国最高领导人的坚持,以及整个高级决策层的共同努力,才推动了该协议的最终达成。

王雅妮[3](2020)在《美国对印度核政策分析(2009-2019)》文中研究表明2008年美印签署了《民用核能合作协议》,标志着美印核合作新时代的到来,自此以后美国对印度核政策也在不断的经历调整。从奥巴马政府到特朗普政府,美国一直对印度保持着支持与接触的核战略,两国的核合作也日益深化。在美国的扶持下,印度突破了核孤立的局面,核大国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承认。本文通过整理观察奥巴马和特朗普时期美国对印核政策的内容,梳理2009年至2019年美国对印核政策的具体进程与发展动态,进一步研究美国对印度核政策制定的动因和影响。笔者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探究美国对印度核政策制定与调整的动因,一方面,美国国内印裔群体和利益集团作为重要的力量,通过游说等活动影响美国对印核政策。另一方面,国际体系与美国的战略布局的变化也使得美国对印度日益重视,尤其是随着美国将对外战略的部署重心更多地转移到亚太地区,印度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同时,本文尝试讨论历经两届政府的努力后,美国对印度的核政策产生了哪些影响。从积极影响来看,双方在经济和政治利益上都各有所得。从消极影响来看,美国开绿灯的行为给国际防扩散机制带来了巨大冲击,也给国际安全带来了负面效应。

王建党[4](2019)在《印度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政策变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彭东辉[5](2019)在《冷战结束后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关注“不可思议的印度”,关注印度国家安全战略,是基于中印关系的健康发展。冷战结束以来,印度在坚持“有声有色大国”的诉求下,国家安全战略完成了由传统安全战略向综合安全战略的转变。一是由以往的国防建设为中心,向壮大国家经济实力为中心转变。二是谋求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席位,谋求加入“核供应国集团”,成为“有声有色大国”。三是视核武器为大国“标配”,奉行“最低限度的有效核威慑”战略。四是重视印度洋安全,实施“确保海洋安全”的海洋战略。五是缓和与邻国关系,整合南亚力量。印度国家安全战略是基于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的确立、国家安全威胁的判断和国家安全战略的谋划而布局的。从英属印度时期的“三个缓冲区”战略,到印度独立后的“两个同心圆”战略及冷战结束后的综合国家安全战略,在“有声有色大国”目标的指引下,不同时期国家安全威胁和安全战略的实现手段不尽一致,但总体呈现出清晰的逻辑框架。印度国家安全战略具有强烈的地缘政治和民族主义色彩。利用印度半岛“北背雪山、三垂大海”的地缘优势,印度在“众星拱月”的南亚格局中“一超”地位突出。作为多民族、多宗教的印度,信仰非暴力的宗教和频发的教派主义冲突是印度安全最大的挑战之一,印度社会的世俗主义转型还远未结束。印度国家安全的维护和东北部的分离主义运动、印巴冲突及中印关系几大战略问题密切相关。印度要在放权和自治间做出选择,以应对东北部的分离主义运动,完成国家整合。克什米尔问题是南亚的顽疾,70余年以来,印巴围绕克什米尔问题发生了“三场半”战争。战争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倒加剧了印巴对抗。印巴虽有缓和迹象,但不具备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条件。中国是印度最重要的邻国之一,中印边境线2000余公里,有争议的领土面积约12.5万平方公里,边界问题的顺利解决,对推进中印关系具有深远影响。此外,特朗普政府推行“印太”战略对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亦不可等闲视之。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是多层次的。对全球格局来说,印度认同多极格局,通过“入常”和加入“核供应国集团”,加速了多极化趋势,推动了全球治理力量对比的变化。对地区一体化进程来说,印巴安全困境造成南亚一体化进程缓慢。印度在大力推进南亚次区域合作的同时,同东盟开展全方位合作。对中印关系来说,中印在南中国海、印度洋等主要海洋通道亟须通过战略对话,培育战略互信。对跨境水资源分配,沿江水文观测、水利建设等敏感问题要及时沟通,消除分歧。这些问题不仅是印度,也是中国需要认真思考和不得不应对的挑战。

宗蔚,查文仙,张兵[6](2018)在《冷战后印度安全外交的调整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文中提出冷战后,国际安全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印度为与国际安全格局契合对国家的安全外交进行了调整。安全外交是关乎国家安全的外交战略之一。国家安全外交涵盖军事、政治、经济和领土安全等多个领域。本文研究冷战后印度在军事、政治和经济领域内安全外交的调整及其对中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影响。印度通过对这些领域安全的外交调整,强化了本国的安全外交战略,保障了国家的安全。印度在安全外交上的调整,对中国安全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

夏云[7](2017)在《20世纪70-80年代美印关系调整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70-80年代的美国对印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在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四位总统任期内实行。尼克松总统上台后实行的尼克松主义是收缩美国全球态势的政策。但收缩不是取消而是调整,通过这些调整,试图使美国能更长久更牢靠地维护其利益。根据国内外局势,美国对印度地区的策略不得不服从于他的全球战略计划,竭尽全力避免使印度地区成为不安定因素,所以美国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南亚地区特别是印度尽可能稳定下来。尼克松下台以后,福特基本延续了其前任的南亚政策,未做大的改动,但是值得注意的就是福特认为南亚地区的稳定有赖于改善美印两国之间的关系,在他的任期内他也非常注意做到这一点。到1976年卡特上任时,他提倡美国与南亚所有国家发展不偏不倚的国家关系,所有国家一视同仁。这一政策使美印关系得到了一些改善,里根执政时,出于冷战形势发展的需要,美国大大提高了南亚地区在其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与此同时,发展加强与印度的关系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文内容除了绪论和结语部分外,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20世纪70-80年代的美印关系调整的表现以及这一时期美印关系调整的特点。第二章重点分析美印关系调整的原因,分别从国际背景、美国及印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三章主要分析美印关系调整的影响,分别从对两国自身的影响、周边国家的影响和对中国的影响来展开论述,对周边国家影响包括对南亚地区国家尤其对巴基斯坦的影响突出出来,以及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对美印关系调整的对策。本文通过梳理20世纪70-80年代美印关系的调整,分析了美印关系调整的主要因素,以揭示美印关系的调整给当时的国际关系带来的影响。说明从尼克松政府时期到里根政府时期对印度的政策变化是统筹在美国的全球战略大体系之下,其本质上是为了维护美国自身的利益。

岳晓[8](2016)在《试析尼克松政府对印度发展核试验的政策》文中提出核武器是一种利用原子核裂变或聚变的巨大爆炸力的武器,有原子弹、氢弹等,具有巨大的杀伤力,但在可控的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核能来为自身服务。1945年8月,美国为了加速日军投降,派飞机先后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掷了一颗原子弹,巨大的爆炸造成20.3万人伤亡,大量建筑物被毁坏,其威力震惊了全世界,这也宣告世界从此进入了新的时代——核时代。从广岛上空升起蘑菇云起,核武器以及与之相关的核战略、核能利用就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研究对象,作为南亚第一大国的印度也不例外。印度于1947年获得独立,恰巧赶上核时代的发轫。印度的核政策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首任总理尼赫鲁高调反对核武器,但在其女儿英迪拉·甘地任期内的1970年,印度却公开宣布印度将进行“用于和平目的”的核试验,并于四年后成功试爆。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核武器国家,和唯一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确立了自己在核领域的领导者地位。美国的历届政府的核外交政策也不相同,尼克松执政时期,随着《核不扩散条约》的生效,美国不再像约翰逊时期那样关注全球核不扩散的问题,对印度核试验也不是十分重视,导致相关情报出现错误。本文试图探究尼克松政府对于印度这一时期“用于和平目的”核试验的政策并对其进行浅析。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介绍选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论文的结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国内外研究现状、原始档案文献,相关概念的界定等内容。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美国自二战以来的核外交政策及印度的核战略选择,分别简要叙述了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时期的核外交政策。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以1971年12月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为节点,将尼克松政府对印发展和平目的核试验的政策分为前期和后期,即1968年至1971年和1972年至1974年。第三部分是尼克松政府前期对印度的政策抉择。第三部分是尼克松政府后期的美印关系及其对印度核试验的政策抉择。最后一部分叙述了美国政府的自我反省并对这一时期的核不扩散政策进行分析。在结语部分,本文进行了提炼和升华,并结合美国对朝鲜的核政策,总结美国核外交政策的特点。当前,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又摆在了美国和中国的面前。虽然朝鲜和伊朗极端反美,与印度不同,但美国处理印度核问题时的政策仍然值得中国借鉴。

赵华富[9](2016)在《1971年南亚危机背景下的印美关系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美苏冷战格局逐渐出现苏联进攻美国防御的战略态势。由巴基斯坦国内的问题引发了印巴对抗的南亚危机。在新的国际格局下,印美关系在南亚危机前后经受着巨大的变动和挑战。1971年南亚危机爆发前,美国试图拉拢印度并将其纳入争霸体系中,以便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取得优势的地位。此外,美国并没有放弃以巴基斯坦制约印度的战略,印巴均势仍然是美国南亚战略的核心。1966年英迪拉·甘地上台,印度需要美国的支持。同时,印度坚持不结盟的外交战略,将南亚和印度洋看成是自己的势力范围。1971年南亚危爆发后,美国竭尽全力试图将南亚危机置于可控范围之内,服务于美国的整个霸权体系。危机因印度深入干涉持续升级,升级为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顶住美国的压力发动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顺利肢解了巴基斯坦。美国为了保护西巴基斯坦对印度进行武力威胁,印度在美国压力下停止了军事行动。印美关系还受到苏联、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影响。1971年南亚危机后为了避免印度被苏联过度拉拢,美国修复同印度受损的关系。印度则为了成为南亚霸主和世界性大国也乐于同美国保持联系,获取经济等支持。印美各自利益的推动下,印美两国关系渐渐改善。总之,1971年南亚危机前后,印美关系是由双方的国家利益决定的,印美两国利益的吻合与否决定了关系的走向,也是印美关系进入新阶段的基础。全文由前言、正文、结语三大部分组成,正文内容共分为四章。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理论依据、资料运用、创新之处和文章的重难点。第一章主要论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世界格局与1971年南亚危机。这一时期美苏冷战格局逐渐改变。实力相对削弱的美国推行尼克松主义。美国实力下降,但仍希望在南亚地区保持影响力。由于巴基斯坦国内动荡并出现印巴危机,美苏两国卷入。第二章主要论述1971年南亚危机前的印美关系。英迪拉·甘地上台后,印度外交进行了调整。印度在粮食、资金等方面有求于美国。同时美国对印度采取拉拢政策,影响与控制印度有助于扩大美国在南亚的影响。印美间有相互合作的一面,也有斗争的一面。第三章是论文的重点。1971年南亚危机爆发后,美国全力试图将南亚危机置于可控范围之内,达到维持美国在南亚的地位。美国希望印度能和平解决南亚危机,为此,美国在经济援助安抚印度的同时,企图敦促印度放弃军事肢解巴基斯坦的政策。美国对印度施加强大的经济、政治乃至军事压力,阻挠印度以武力方式肢解巴基斯坦。印度为了谋求地区霸权,希望借助危机削弱巴基斯坦。印度向苏联寻求支持。最终印度在苏联的支持下,以武力手段肢解巴基斯坦。随后,印美恶化。第四章则介绍1971年南亚危机后的印美关系。印度成功肢解巴基斯坦,实力大增,仍然保持与苏联的特殊关系。美国为了争霸,积极主动地修复同印度的关系。成为南亚大国后的印度,也没有完全断绝同美国的联系。印度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离不开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帮助与支持。在印美各自利益的驱动下,印美两国关系渐渐改善。结语部分通过对南亚危机前后的印美关系进行阐述,总结出这一期间印美关系的特点,并将其视为未来印美关系发展的基础。

任威典[10](2016)在《供给区域安全公共产品:中国参与南亚地区安全合作的新视角》文中认为近年来,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中国外交布局的重要支柱之一。在中国周边外交整体战略中,南亚是东北亚地区外各区域中安全形势最为严峻的,域内各国面临着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的复杂安全局面。受制于地区国家间关系的冲突与对抗、地区合作组织发展程度的滞后、域外国家地区政策的相互矛盾等因素,南亚地区尚未发展出高度机制化、行之有效的地区安全合作进程。南亚地区复杂的安全局面不仅加深了地区内各国的安全困境,同时也对中国有着重大影响。中国与南亚地区有漫长的边境线,南亚地区安全对于中国西部边境的安全与稳定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和特别重大的意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南亚地区的“通道安全”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南亚地区最大的邻国和南亚地区安全的利益相关方,中国有必要参与到南亚地区安全合作进程中去,与区域内国家共同营造安全稳定的南亚安全环境。区域安全公共产品理论为中国参与南亚地区安全合作进程提供了一个具有启发意义的视角:通过参与南亚地区区域安全公共产品的供给、进而参与南亚地区安全合作进程,中国与南亚地区各国均可获得一个更好的安全环境。区域安全公共产品是安全层面的区域公共产品,同时也是区域公共产品的最高形态。西欧和东盟合作框架下的区域安全公共产品供给证明,一个行之有效的区域安全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对于维护区域安全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形之下,南亚地区安全局势长期未能得到改善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该地区缺乏一个长期有效的区域安全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一方面,区域安全公共产品内在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特点,有助于保障南亚地区内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有均等享用的机会;另一方面,该产品的“区域性”特征有助于保障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中国以参与供给南亚地区急需的区域安全公共产品的方式参与南亚地区安全合作可以帮助地区内各国应对各类复杂的安全问题、营造更为良好的地区安全环境,保护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同时,以区域安全公共产品的方式参与南亚地区安全合作,对中国公平、公正、有影响力的国家形象之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也在事实层而对个别国家所谓“中国插手地区事务、争夺地区主导权”等消极言论形成了有力的驳斥和反制。

二、印度核政策的演变与南亚安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印度核政策的演变与南亚安全(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情报视阈下的印度核问题(1958—1966)(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国对印度核问题的最初关注
二、印度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反应
三、美国对印度核政策的进一步分析
结论

(2)美印民用核协议达成的动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文献回顾
    第三节 基本思路
第一章 美印核关系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历史上美、印的核诉求及政策
    第二节 美国对印度核政策的历史回顾
    第三节 美印民用核协议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第二章 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政府对印度核政策的调整
    第一节 美国对国际形势的认知
    第二节 美印核协议中的美国国内影响性因素
    第三节 美印核协议中领导者层面的影响性因素
第三章 辛格时期印度的核政策
    第一节 印度对国际形势的认知
    第二节 美印核协议中印度国内的影响性因素
    第三节 美印核协议中领导者层面的影响性因素
第四章 美印核协议签订后的影响
    第一节 美印民用核协议签订后的实施情况
    第二节 美印签订民用核协议后对美印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 美印签订民用核协议后分别对美、印的影响
    第四节 对全球核不扩散秩序及亚太安全的影响
结语
缩略表
参考文献

(3)美国对印度核政策分析(2009-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新世纪美国对印度核政策的形成
    第一节 印度在新世纪美国安全战略中的地位
    第二节 美国对印度的核政策(90 年代末到2009 年)
第二章 奥巴马时期的对印核政策
    第一节 奥巴马时期的核战略与美印关系
    第二节 奥巴马时期的对印核政策与美印核合作
第三章 特朗普政府的对印核政策
    第一节 特朗普政府的核战略与美印关系
    第二节 特朗普时期的对印核政策与美印核合作
第四章 美国对印核政策形成的原因
    第一节 美国对印核政策形成的国内原因
    第二节 美国对印核政策形成的国际原因
第五章 美国对印度核政策的影响
    第一节 美国对印度核政策的积极影响
    第二节 美国对印度核政策的消极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冷战结束后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选题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评述
        一 关于南亚地区的研究
        二 关于印度安全战略的研究
        三 现有研究成果评述
    第三节 论文研究方法、结构和创新
        一 论文研究方法
        二 论文的结构
        三 论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分析框架
    第一节 国家安全的相关界定
        一 安全的内涵
        二 安全观的流变
    第二节 国家安全战略
        一 安全战略研究的兴起
        二 国家安全战略的内容
    第三节 战略文化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
        一 战略文化及其内涵
        二 战略文化的分析框架
第二章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要件
    第一节 国家安全战略的文化渊源
        一 现实主义:考底利耶《政事论》思想
        二 理想主义:阿育王“达摩”思想
        三 等级秩序:印度教的秩序观
    第二节 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塑造
        一 全球诉求:“有声有色大国”的地位
        二 地区诉求:南亚次大陆的霸主
        三 双边关系:中国是主要竞争对手
    第三节 国家安全战略的实现手段
        一 奉行经济实力优先的政策
        二 “最低限度的有效”核威胁
        三 “确保海洋安全”的海洋战略
        四 提升与世界性大国的关系
    第四节 国家安全战略的决策体系
        一 国家安全决策的机构设置
        二 国家安全决策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突出特点
    第一节 半封闭的地缘政治为依托
        一 相对隔绝的次大陆
        二 “众星拱月”的南亚格局
        三 日趋重要的战略要冲
    第二节 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
        一 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基本理念
        二 印度教主要的教派组织
        三 频发的教派冲突
        四 尚未完成的世俗主义转型
    第三节 “东向政策”到“东向行动”
        一 “东向政策”:向东盟主动出击
        二 “东向行动”:经济与安全并举
        三 “东向行动政策”的多维影响
第四章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变量
    第一节 东北部分离运动与印度国家安全
        一 东北部与中央关系长期紧张
        二 东北部主要的分离运动
        三 以国家统一整合分离运动
    第二节 克什米尔问题与印度国家安全
        一 印巴克什米尔争端
        二 印巴克什米尔战争
        三 克什米尔问题走势
    第三节 中印边界问题与印度国家安全
        一 中印边界问题的缘起
        二 中印边界问题的交涉
        三 中印边界洞朗对峙事件
        四 中印边界问题解决机制
    第四节 “印太”战略与印度国家安全
        一 美日印澳战略利益的再塑
        二 “印太”战略的战略意图
        三 印度对“印太”战略的认知
        四 “印太”战略的基本走势
第五章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巩固了新兴大国的国际地位
        一 以实力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二 申请成为核供应国集团成员
    第二节 对南亚一体化的双重影响
        一 战略互信缺失,区域合作进展缓慢
        二 印巴安全困境,次区域合作异常顺利
        三 整合南亚邻国,缓和地区安全局势
    第三节 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一 国际海洋通道问题
        二 跨境水资源治理问题
        三 中印高层交流机制的确立
结语
参考文献
    中文档案
    英文档案
    中文着作(含译着)
    英文着作
    中文论文(含译文)
    中文学位论文
    访问网站
    中英文对照表
致谢

(6)冷战后印度安全外交的调整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研究综述
    (三) 对现有文献的总结和反思
二、冷战后印度安全外交调整的内容和路径
    (一) 开展以发展核武器为主的军事安全外交
    (二) 强化以政治民主化为主的政治安全外交
    (三) 提升以能源安全为目标的经济安全外交
三、冷战后印度安全外交调整的原因
    (一) 安全外交调整的理论支撑
    (二) 安全外交调整的原因
        1. 国际安全格局发生变化
        2. 国家安全环境得到改善
        3. 服务国家大国战略目标
四、冷战后印度安全外交调整的成效分析
    (一) 核武外交使印度成功跻身国际核武俱乐部, 强化了本国的军事实力
    (二) 民主外交使印度得到“民主国家”的认可, 提高了印度的国际地位
    (三) 能源安全外交使印度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并增强了能源抗风险能力
五、冷战后印度安全外交的调整对中国的影响
    (一) 军事核武化使中国面临更大的核武包围威胁
    (二) 政治上以“民主”为由对华形成新的道德压制
    (三) 能源外交对中国拓展能源渠道形成挑战
结语

(7)20世纪70-80年代美印关系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及综述
    三、主要内容、观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20世纪70-80年代美印关系调整的表现
    第一节 20世纪70年代的美印关系
        一、冷战初期的美印关系
        二、尼克松总统时期的对印政策
        三、福特、卡特总统时期的美印关系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的美印关系
        一、80 年代印度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二、里根总统时期的美印关系
    第三节 20世纪70-80年代美印关系调整的特点
        一、友好与淡漠之间徘徊
        二、相对冷淡、逐渐缓和、全面发展
        三、以美国为主导的美印关系
第二章 20世纪70-80年代美印关系调整的原因
    第一节 20世纪70-80年代美印关系调整的国际背景
        一、美苏冷战下的国际局势
        二、冷战时期美国的南亚战略
    第二节 美国政府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美国全球战略计划的调整实施
        二、美国对印度的援助与合作
    第三节 印度政府方面的主要因素
        一、印度的不结盟政策
        二、印度的核问题
第三章 20世纪70-80年代美印关系调整的影响
    第一节 美印关系调整对两国的影响
        一、对美国的影响
        二、对印度的影响
    第二节 美印关系调整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对南亚地区国家的影响
        二、对巴基斯坦的影响
    第三节 美印关系调整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
        一、对中国的影响
        二、中国应对新形势下美印关系的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试析尼克松政府对印度发展核试验的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目的与意义
    0.2 论文的结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0.3 研究状况述评
        0.3.1 国外研究现状
        0.3.2 国内研究现状
        0.3.3 原始档案文献
    0.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 美国自二战以来的核外交政策及印度的核战略选择
    1.1 二战以来美国历任总统核政策的演变
    1.2 印度自独立以来的核诉求
        1.2.1 尼赫鲁对核武器持谨慎态度
        1.2.2 影响印度核试验的因素
2 尼克松政府前期美国对印度和平发展核试验的政策抉择
    2.1 尼克松就职与美国核政策的调整
    2.2 英·甘地发展“用于和平目的”的核试验与美国的举措
        2.2.1 印度拒绝签署《核不扩散条约》
        2.2.2 印度核试验的进展与美国的应对
3 尼克松政府后期对印度核试验的政策抉择
    3.1 第三次印巴战争与美印关系的恶化
        3.1.1 东巴基斯坦问题的爆发与美国的调停
        3.1.2 战争的爆发及其对印度核政策的影响
    3.2 尼克松访华与印度核安全战略的变化
        3.2.1 中印边境冲突后的中印关系
        3.2.2 尼克松访华与印度的反应
        3.2.3 美国对印度核武的情报评估及政策
4 美国对印核外交的失败
    4.1 印度引爆核弹及其对美国的影响
    4.2 试析美国对印发展核试验的态度
        4.2.1 印度核试验后美国的反省
        4.2.2 未能准确预测到印度发展核武的原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1971年南亚危机背景下的印美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情况
    三、理论依据、创新之处资料运用
    四、论文重难点及研究思路
第一章 世界格局与南亚危机
    一、冷战与美苏外交战略的调整
        (一) 苏进美守的战略态势
        (二) 美国的防守战略
    二、南亚危机与美苏的卷入
        (一) 1971年南亚危机发生的原因
        (二) 1971年南亚危机经过
        (三) 美苏的卷入
第二章 南亚危机前的印美关系
    一、英迪拉·甘地执政初期的对外政策
        (一) 尼赫鲁外交的继承
        (二) 外交政策的调整
    二、美国尼克松时期的南亚政策
        (一) 南亚的地缘战略价值
        (二) 美国的南亚政策
    三、1971年南亚危机前的印美关系
        (一) 政治关系
        (二) 经济关系
        (三) 外交关系
        (四) 军事关系
第三章 1971年南亚危机时印美关系
    一、影响南亚危机走向的重要国家
        (一) 巴基斯坦
        (二) 苏联
    二、1971年危机期间印度与美国的关系
        (一) 政治关系
        (二) 经济关系
        (三) 外交关系
        (四) 军事关系
第四章 1971年南亚危机后的印美关系
    一、1971年南亚危机对美印两国关系的影响
        (一) 南亚危机的结束及南亚新格局的形成
        (二) 南亚危机对印美外交政策产生的影响
    二、1971年后印美关系
        (一) 政治关系
        (二) 经济关系
        (三) 外交关系
        (四) 军事关系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10)供给区域安全公共产品:中国参与南亚地区安全合作的新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现有研究综述
    第三节 论文的结构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区域安全公共产品与南亚地区安全合作
    第一节 区域安全公共产品
    第二节 南亚地区的安全公共产品
第三章 南亚区域安全公共产品的需求性分析
    第一节 南亚地区的传统安全问题
    第二节 南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第三节 南亚地区所需求的区域安全公共产品
    第四节 南亚地区安全公共产品需求的主要特点
第四章 中国视角下的南亚区域安全公共产品供给路径构建
    第一节 中国参与南亚地区安全公共产品供给的原则
    第二节 中国参与南亚地区公共产品供给的模式选择
第五章 中国参与南亚区域安全公共产品供给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中国参与南亚安全公共产品供给的内部性挑战
    第二节 中国参与南亚安全公共产品供给的外部性挑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印度核政策的演变与南亚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情报视阈下的印度核问题(1958—1966)[J]. 张瑾.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2)
  • [2]美印民用核协议达成的动因研究[D]. 王丽.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3]美国对印度核政策分析(2009-2019)[D]. 王雅妮. 外交学院, 2020(08)
  • [4]印度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政策变迁研究[D]. 王建党. 国防科技大学, 2019
  • [5]冷战结束后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研究[D]. 彭东辉.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6]冷战后印度安全外交的调整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 宗蔚,查文仙,张兵.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18(05)
  • [7]20世纪70-80年代美印关系调整研究[D]. 夏云. 云南师范大学, 2017(11)
  • [8]试析尼克松政府对印度发展核试验的政策[D]. 岳晓. 辽宁大学, 2016(02)
  • [9]1971年南亚危机背景下的印美关系研究[D]. 赵华富. 广西师范大学, 2016(03)
  • [10]供给区域安全公共产品:中国参与南亚地区安全合作的新视角[D]. 任威典.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6(12)

标签:;  ;  ;  ;  ;  

印度核政策的演变与南亚安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