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职业决策困难研究及其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刘子涵,张凯[1](2021)在《职业决策困难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表明基于对2014—2020年职业决策困难相关文献的年发文量、学科分布、研究对象、研究类型四类指标的计量分析,围绕职业决策困难的概念、结构、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五个方面对近年来职业决策困难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职业决策困难含职业决策前的缺乏准备,职业决策过程中的缺乏信息及职业决策后期信息不一致三类核心维度,并作为一种状态弥散于职业决策全过程。主要基于CDP、CDMSE、CDDQ及其修订版问卷对职业决策困难进行测量,性别、年龄、年级三类个体因素及个人所在家庭、地域两类环境因素都将造成职业决策困难的差异。依据匹配理论、职业发展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可较完备地解释影响职业决策过程的因素。目前针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应对策略主要从微观—中观—宏观的角度,或具体影响因素干预这两种视角进行探讨。针对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我国还需扩大研究对象、丰富研究类型、设计精准干预方案和重视研究本土效度。
游津津[2](2020)在《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 ——生涯适应力的中介作用和职业相关父母支持的调节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在各地区的不断扩大,截止2019年全国各大学院校的应届毕业生总人数高达834万人,大学生就业求职之路日益艰难,如何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个难题已经成为了大学生、高校、社会及地方政府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本研究基于前人的基础之上,采用《心理资本量表》、《生涯适应力量表》、《职业决策困难量表》、《职业相关父母支持量表》对来自江西省内617名普通全日制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20.0和Mpulse7.0两种统计分析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深入对比和综合探讨。主要结果说明:(1)总体情况来看,大学生被试的心理资本(M=3.47)及生涯适应力(M=3.53)平均得分都略高于中值,而职业决策困难平均分却稍低于中值(M=2.58),职业相关父母支持(M=3.78)平均得分较高;(2)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在不同年级、专业和生源地上显现差异,但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差异;(3)大学生被试的心理资本、职业相关父母支持、生涯适应力与职业决策困难之间显着相关;(4)心理资本能够负向预测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5)生涯适应力是心理资本在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过程中的一个中介变量;(6)职业相关父母支持调节了生涯适应力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本研究考察了心理资本对于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机制,探讨心理资本是否会通过生涯适应力这一变量来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同时这一中介过程是否会受到职业相关父母支持的调节。研究结论一方面为高校及政府对大学生职业发展辅导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启示教育者多关注心理资本以及职业相关父母支持对高校大学生职业心理健康的作用。
李思远[3](2020)在《中医院校大学生专业认同及其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越发严峻,中医院校大学生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亦然存在着各种就业问题,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解决中医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除了消除社会上广泛存在的专业歧视,政府的政策扶持,家庭对子女的理解与帮助外,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本身。李娜[70]的一项研究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存在职业决策困难问题,在职业决策上犹豫不决、职业选择无所适从等,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李玮、杜伟等人[71]的研究表明,中医学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而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不高则可能消磨了学习热情,甚至导致专业与就业冲突等问题,大学生较高的专业认同以及清晰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决策对未来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专业认同与职业决策困难关系的重要性也日渐突显,另外,提高中医院校大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以及认同,鼓励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职业规划,减少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有助于解决当前中医院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本文在研究中医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这一问题时引入专业认同与成就动机两个变量。关于专业认同、成就动机与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通过以往文献整理,发现大多数研究都围绕两两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鲜有研究对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讨论。本文主要探究中医院校大学生专业认同、成就动机与职业决策困难之间的关系,采用秦攀博(2009)设计的大学生专业认同量表、叶仁敏等人(1992)修订的成就动机量表和李娜(2009)编制的职业决策困难量表,选取五所中医药大学,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总体特征描述、相关与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检验。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果:第一,中医院校大学生专业认同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专业认同在性别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在年级、专业类型、志愿选择方式、学习成绩上存在显着性差异。第二,中医院校大学生成就动机总体波动水平较大,总体成就动机水平不高,成就动机在性别和学习成绩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在年级、专业类型和志愿选择方式上存在显着性差异。第三,中医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总体程度不高,职业决策困难在性别和学习成绩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在年级、专业类型和志愿选择方式上存在显着性差异。第四,中医院校大学生专业认同与职业决策困难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回归分析表明专业认同能够负向预测职业决策困难。第五,中医院校大学生成就动机与职业决策困难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回归分析表明成就动机能够负向预测职业决策困难。第六,中医院校大学生专业认同与成就动机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回归分析表明专业认同能够正向预测成就动机。第七,中医院校大学生专业认同与职业决策困难之间,成就动机存在部分中介作用。最后,基于研究结果给出针对性建议,一方面学生自我加强自觉性和主动性,了解专业概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专业;另外,家庭和学校也要提高关注度,加强与学生沟通,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等等。
刘改改[4](2019)在《高职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高职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呈稳步增长,但是,稳定持续增长的就业率并不能掩盖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其就业满意度、工作与职业期待的吻合度、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均与本科毕业生存在较大差异,且半年内离职率远高于本科毕业生,这表明高职毕业生的初始就业质量问题突出。高职学生处于生涯发展中的探索期,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明确职业偏好并进行尝试,即进行职业决策。该阶段职业决策任务的完成情况会严重影响到其就业质量与整个生涯发展的进程。已有研究表明,高职学生已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职业决策困难,但高职学生的成长环境中尚未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手段。因此,本研究以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为分析视角,以职业决策困难分类理论及以该理论为基础形成的职业决策困难问卷(CDDQ)为分析工具,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职业决策困难影响因素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以职业决策困难问卷(CDDQ)在中国高职学生群体中的有效性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家庭支持、其他支持、在校经历四个因素如何综合作用于高职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为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上海市5所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共回收有效问卷1134份;运用SPSS 23与Amos 21为数据分析工具;通过对高职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尝试对家庭教育与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体系的构建提出可行的建议。通过分析讨论,最终得出以下结论:一、上海高职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总体为中等困难程度;二、男性高职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更为突出;三、各年级高职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程度相似;四、各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均集中于缺乏动机、缺乏信息与不一致信息;五、一般自我效能感对高职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作用突出;六、家庭支持与其他支持共同影响高职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七、在校经历通过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而缓解其职业决策困难;同时,从家庭教育和学校职业指导两个方面为高职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干预提出以下建议:一、家庭的参与:传递积极平等的职业信念与职业决策理念二、以生涯发展为目标开展职业指导:关注长期性困难三、建立系统的职业决策困难测评与跟踪干预机制四、搭建完善自我认知与职业认知的平台:兼职与实习
赵淑[5](2019)在《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困难及应对策略研究 ——以S大学为例》文中提出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关系到国家资源的配置、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硕士研究生自身的价值追求。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市场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业难、就业不具有主动性、就业满意度低等问题困扰了一大批高校毕业生。为了促进就业,提高自己的学历和社会地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了读研的队伍。但是,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在做学术和科研的过程中,会与市场发生脱节,加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术设计,在毕业之前几乎没有办法为就业做出充足的准备。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生群体的一员,同样面临着与就业相关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因而,本研究以S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索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应对策略作为研究内容,以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归因法和个案研究法作为研究方法,以市场供求理论和韦纳的归因理论为指导,最终以访谈论述的形式呈现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决策困难问题。经调查,笔者发现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现状是职业决策之前缺乏准备,职业信息探索能力差以及学校和社会缺乏指导和支持。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了原因,并给出了具体的建议:个人方面:(1)转变思维方式,消除观念偏差;(2)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3)拓宽信息获取的渠道,增强信息筛选能力。学校方面:(1)合理规划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接轨;(2)优化课程设置,增设就业课程。社会方面:(1)市场需求与高校人才输出接轨;(2)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魏臻[6](2018)在《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拟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法和问卷法了解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现实状况,在分析他们职业决策困难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尝试探寻影响其职业决策困难的相关因素。随后提出相应的假设模型,利用问卷调查法验证假设。最终的目的在于探讨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现状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改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程度。首先,本研究以半结构访谈的形式切入,具体了解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基本情况,通过对12名受访者的访谈记录的整理和总结,发现不同年级的职业决策状况各有其特点。其次,在进一步深入了解大学生职业决策状况时发现,兼职和实习在大学生职业决策中起到了尤为重要的角色。再次,引入求职行为这个行为变量,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3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量化调查。结果表明,求职行为能够显着负向预测职业决策困难,求职行为越频繁的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困难程度越低。最后,在架构模型的过程中,职业决策困难通常还受到个体人格变量的影响,所以加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进行研究,数据结果显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运用SPSS19.0和AMOSS 20.0软件来分析数据,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在人口学变量上,不同年级表现出来的职业决策困难程度不同,二年级到四年级职业决策困难逐渐加强。而且在求职行为以及职业决策效能感上也存在显着性差异,二年级及三年级在求职行为的总分数明显高于四年级学生;在二年级和三年级阶段大学生都表现出较高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反而到了四年级阶段自我效能感有所下降。在关于是否有工作经验上,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总分低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面试前准备较为充分。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总分数上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明显高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因此,针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状况,可以通过增加求职行为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来增强自我效能感,最后起到减轻职业决策困难的效果。并且学校作为第三方也可以在大学生在校期间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兼职和实习渠道。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各种就业能力也能帮助大学生解决选择职业时遇到的各种困难。
张璞玉[7](2018)在《上海市残障大学生职业决策与就业服务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而残障大学生由于受身体障碍、心理特点、社会排斥、支持服务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其就业面临更多挑战。如何提高残障大学生的就业水平,是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领域都应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残障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和就业服务为切入点,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大学生就业服务调查问卷,调查了上海市27所高校的97名残障大学生和94名普通大学生,并对9名残障大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残障大学生的职业决策水平和就业服务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残障大学生的职业决策总体处于中上水平,略低于普通大学生但无显着差异,在职业规划、问题解决和信息获取方面能力较弱,存在的困难更多。(2)女生在职业决策中遭遇的困难多于男生;听力障碍大学生的职业决策水平最低;不同障碍程度的残障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无显着差异;重点院校和大四年级的残障大学生职业决策水平最高;不同安置形式的残障大学生职业决策水平差异显着,在特殊班级就读的残障大学生职业决策水平低于普通班级的残障大学生。(3)残障大学生所接受的就业服务在保证性和过程性上明显弱于普通大学生。(4)听力障碍大学生、障碍程度一级的大学生、一般本科院校的残障大学生享有的就业服务水平最高;不同安置形式的残障大学生享有的就业服务水平差异显着,在特殊班级就读的残障大学生所接受的就业服务明显优于普通班级的残障大学生。(5)残障大学生希望获得更优质的就业服务,但残障大学生利用就业服务资源的能力有待提高。根据以上结果提出四点建议:(1)残障大学生提高自身行动力,注重职业软技能的培养;(2)父母为残障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避免极端的教养方式;(3)高校对残障大学生进行适当的个别化职业指导,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4)政府整合资源,完善残障大学生就业服务政策,推动高等融合教育发展。
胡晓娜[8](2018)在《大学生社会支持、专业认同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文中认为高等院校逐年递增的庞大毕业生规模,给就业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依然很严峻。职业选择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必须要迈出的关键一步,而专业认同作为影响大学生发展专业能力和进行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本文选取理论分析的方法,结合实证检验,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专业认同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选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和《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量表》,选取全国多所高校693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发放纸质问卷,结合问卷星平台发放网络问卷,使用统计软件SPSS24.0进行数据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高校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水平属于中等程度;(2)职业决策困难在年级和实习经历上表现显着差异,而性别、专业、生源地上差异不显着;(3)大学生社会支持、专业认同均与职业决策困难存在显着正相关;(4)大学生专业认同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是社会支持和职业决策困难的中介变量。基于此调查结果,有针对性的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业认同和社会支持三个角度入手,为提升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提出对策建议。
高瑛,梁亚琴[9](2017)在《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基于甘肃省三所高校的调查》文中指出职业决策困难是个体在职业决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采用生涯决策困难(EPCD)量表对66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更多集中在决策焦虑上;性别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体现在自我掌控感的悲观态度;年级在自我掌控感的悲观态度、决策过程焦虑、一般性焦虑特质以及冲突性的依恋与分离等维度上差异都非常显着;专业只有在对生涯选择的焦虑维度差异显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工作世界的悲观态度和认同不明确维度上有显着影响。对此,职业生涯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转变对生涯发展的悲观态度,乐观面对生涯决策;缓解决策焦虑,积极面对生涯决策中的阻碍;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增强个体自我认同感;关注自身情感,应对生涯决策挑战。
吴开蓉,孙璐,许婷[10](2016)在《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编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修编适用于中国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问卷。方法:首先通过查阅文献,并在访谈有职业决策困难大学生的基础上,建构了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理论维度,修编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其次随机抽取400名大学生作为初测样本,对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最后随机抽取3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并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形成正式问卷。结果:1正式问卷包括缺乏准备、缺乏信息、不一致信息3个维度,每个维度下包含34个子维度,共36道题;2正式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16,表明问卷信度良好;3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该问卷3因素模型拟合指标分别为χ2/df在1.0772.170之间、RMSEA在0.0170.064之间、RMR在0.0450.064之间、GFI在0.0.9290.980之间、AGFI在0.8950.963之间,各维度与问卷总分的相关在0.7870.813之间,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在0.3880.558之间,表明问卷结构效度良好。结论:该问卷拥有较清晰的因素结构,信效度良好,可用于测量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
二、国外职业决策困难研究及其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外职业决策困难研究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职业决策困难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职业决策困难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类型 |
二、职业决策困难研究进展 |
(一)职业决策困难概念 |
(二)职业决策困难结构 |
(二)职业决策困难测量工具 |
(三)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因素 |
1. 人口统计学指标 |
2. 不同理论视域下的职业决策困难 |
(四)职业决策困难的应对策略 |
1. 微观—中观—宏观应对角度 |
2. 具体影响因素干预视角 |
三、我国职业决策困难研究的未来走向 |
(一)扩大研究对象 |
(二)丰富研究类型 |
(三)设计精准干预方案 |
(四)重视研究本土效度 |
(2)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 ——生涯适应力的中介作用和职业相关父母支持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
2.1 概念界定 |
2.1.1 心理资本的概念界定 |
2.1.2 生涯适应力的概念界定 |
2.1.3 职业决策困难的概念界定 |
2.1.4 职业相关父母支持的概念界定 |
2.2 理论依据 |
第3章 研究现状 |
3.1 心理资本 |
3.1.1 心理资本的结构和测量 |
3.1.2 心理资本的研究现状 |
3.2 生涯适应力 |
3.2.1 生涯适应力的测量 |
3.2.2 生涯适应力的研究现状 |
3.3 职业决策困难 |
3.3.1 职业决策困难的测量 |
3.3.2 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现状 |
3.4 职业相关父母支持 |
3.4.1 职业相关父母支持的测量 |
3.4.2 职业相关父母支持的研究现状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假设 |
4.3 研究对象 |
4.4 研究工具 |
4.5 施测过程 |
第5章 研究结果 |
5.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5.2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5.3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差异性分析 |
5.3.1 不同性别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差异性分析 |
5.3.2 不同专业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差异性分析 |
5.3.3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差异性分析 |
5.3.4 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差异性分析 |
5.3.5 不同年级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差异性分析 |
5.4 研究变量的相关分析 |
5.5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6章 讨论 |
6.1 研究变量的特征讨论 |
6.1.1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特征 |
6.1.2 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特征 |
6.1.3 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特征 |
6.1.4 大学生职业相关父母支持的特征 |
6.2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分析 |
6.2.1 性别差异 |
6.2.2 专业差异 |
6.2.3 生源地差异 |
6.2.4 是否独生子女差异 |
6.2.5 年级差异 |
6.3 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机制 |
6.3.1 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直接效应 |
6.3.2 生涯适应力在心理资本、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间的中介效应 |
6.3.3 职业相关父母支持的调节效应 |
第7章 启示及建议 |
7.1 对大学生职业决策方面的建议 |
7.2 对高校职业辅导方面的建议 |
7.3 对大学生家庭方面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3)中医院校大学生专业认同及其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创新之处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框架 |
2 文献综述 |
2.1 专业认同 |
2.1.1 专业认同定义 |
2.1.2 专业认同的相关研究 |
2.1.3 专业认同的测量 |
2.2 成就动机 |
2.2.1 成就动机定义 |
2.2.2 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 |
2.2.3 成就动机的测量 |
2.3 职业决策困难 |
2.3.1 职业决策困难定义 |
2.3.2 职业决策困难的相关研究 |
2.3.3 职业决策困难的测量 |
2.4 专业认同、成就动机和职业决策困难之间的相关研究 |
2.4.1 专业认同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
2.4.2 专业认同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 |
2.4.3 成就动机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 |
3 研究设计 |
3.1 操作性定义 |
3.2 研究模型与假设 |
3.2.1 研究模型 |
3.2.2 研究假设 |
3.3 问卷调查对象 |
3.4 问卷设计 |
3.4.1 大学生专业认同量表 |
3.4.2 成就动机量表 |
3.4.3 职业决策困难量表 |
3.4.4 研究样本与数据收集 |
4 数据分析与实证检验 |
4.1 样本描述性统计 |
4.2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4.2.1 信度检验 |
4.2.2 效度检验 |
4.3 中医院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状况分析 |
4.3.1 中医院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总体状况 |
4.3.2 中医院校大学生专业认同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
4.4 中医院校大学生成就动机状况分析 |
4.4.1 中医院校大学生成就动机总体状 |
4.4.2 中医院校大学生成就动机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
4.5 中医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状况分析 |
4.5.1 中医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总体状况 |
4.5.2 中医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
4.6 中医院校大学生专业认同、成就动机和职业决策困难相关性分析 |
4.6.1 专业认同与成就动机的相关分析 |
4.6.2 专业认同与职业决策困难的相关分析 |
4.6.3 成就动机与职业决策困难的相关分析 |
4.7 中医院校大学生专业认同、成就动机和职业决策困难多元回归分析 |
4.7.1 中医院校大学生专业认同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回归分析 |
4.7.2 中医院校大学生成就动机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回归分析 |
4.7.3 中医院校大学专业认同与成就动机的回归分析 |
4.8 成就动机对专业认同与职业决策困难的中介效应检验 |
4.9 研究假设结果 |
5 研究结果讨论 |
5.1 中医院校大学生专业认同、成就动机和职业决策困难情况讨论 |
5.1.1 中医院校大学生专业认同情况 |
5.1.2 中医院校大学生成就动机情况 |
5.1.3 中医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情况 |
5.2 中医院校大学生专业认同、成就动机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 |
5.2.1 专业认同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 |
5.2.2 成就动机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 |
5.2.3 专业认同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
5.3 成就动机在专业认同与职业决策困难的中介效应 |
6 总结与研究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建议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高职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高职生就业质量问题突出 |
二、高职生职业决策困难显着 |
三、职业决策困难的应对机制缺乏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有关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研究 |
二、有关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 |
三、大学生(高职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因素研究 |
四、已有研究的评价 |
第三节 研究方案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研究问题与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技术路线 |
第四节 概念界定 |
一、职业决策 |
二、职业决策困难 |
三、一般自我效能感 |
四、领悟社会支持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生涯发展理论 |
一、生涯发展理论概述 |
二、舒伯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
第二节 生态系统理论 |
一、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 |
二、查尔斯·扎斯特罗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假设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一、访谈对象 |
二、问卷施测对象 |
第三节 研究工具 |
一、职业决策困难问卷(CDDQ) |
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
三、领悟社会支持量表(MSPSS) |
四、在校经历问卷 |
第四节 数据分析方法与反馈 |
一、数据分析方法 |
二、调研反馈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职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特征分析 |
第一节 不同性别高职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 |
第二节 不同年级高职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 |
第三节 不同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 |
第四节 性别*年级与年级*专业对职业决策困难的交互作用 |
一、性别*年级对高职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交互作用 |
二、年级*专业对高职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交互作用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职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一般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 |
一、高职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特征 |
二、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决策困难的相关分析 |
三、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回归分析 |
第二节 领悟社会支持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 |
一、高职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特征 |
二、领悟社会支持与职业决策困难的相关分析 |
三、领悟社会支持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回归分析 |
第三节 在校经历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 |
一、高职学生在校经历的特征 |
二、在校经历与职业决策困难的相关分析 |
三、在校经历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回归分析 |
第四节 一般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与在校经历对职业决策困难的综合影响 |
一、其他支持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家庭支持的完全中介作用 |
二、其他支持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完全中介作用.. |
三、家庭支持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不完全中介作用 |
四、在校经历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完全中介作用..88本章小结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上海高职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总体为中等困难程度 |
二、男性高职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更为突出 |
三、各年级高职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程度相似 |
四、各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均集中于缺乏动机、缺乏信息与不一致信息 |
五、一般自我效能感对高职学生职业决策困难作用突出 |
六、家庭支持与其他支持共同影响高职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 |
七、在校经历通过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而缓解其职业决策困难 |
第二节 关于高职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应对的建议 |
一、家庭的参与:传递积极平等的职业信念与职业决策理念 |
二、以生涯发展为目标开展职业指导:关注长期性困难 |
三、建立系统的职业决策困难测评与跟踪干预机制 |
四、搭建完善自我认知与职业认知的平台:兼职与实习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5)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困难及应对策略研究 ——以S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职业决策困难国内研究的现状 |
1.3.2 职业决策困难国外研究的现状 |
1.4 核心概念 |
1.4.1 高等教育学 |
1.4.2 硕士研究生 |
1.4.3 职业决策 |
1.4.4 职业决策困难 |
1.5 理论基础 |
1.5.1 市场供求理论 |
1.5.2 归因理论 |
1.6 研究思路 |
1.7 研究方法 |
1.7.1 文献分析法 |
1.7.2 归因法 |
1.7.3 访谈法 |
1.7.4 个案研究法 |
1.8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
1.8.1 研究的创新点 |
1.8.2 研究的难点 |
2 职业决策困难的现状调查 |
2.1 研究设计 |
2.1.1 研究目的 |
2.1.2 研究对象 |
2.1.3 研究工具的选择 |
2.1.4 研究思路 |
2.2 实际调查 |
2.2.1 对于访谈对象的分析 |
2.2.2 实际访谈内容记录 |
2.2.3 对于访谈内容的分析 |
2.3 研究结果的呈现 |
3 影响职业决策困难的因素分析 |
3.1 个人因素 |
3.1.1 由报考动机引发的就业观念冲突 |
3.1.2 期望过高 |
3.1.3 信息探索能力差 |
3.1.4 关于自身的内外部冲突问题 |
3.1.5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
3.2 学校因素 |
3.2.1 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去向与社会需求的冲突 |
3.2.2 学校的知名度 |
3.2.3 缺乏就业指导 |
3.3 社会因素 |
3.3.1 社会需求不断变化 |
3.3.2 招聘信息缺乏透明度 |
4 应对策略与建议 |
4.1 个人方面 |
4.1.1 转变思维方式,消除观念偏差 |
4.1.2 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
4.1.3 拓宽信息获取的渠道,增强信息筛选能力 |
4.2 学校方面 |
4.2.1 合理规划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接轨 |
4.2.2 优化课程设置,增设就业课程 |
4.3 社会方面 |
4.3.1 市场需求与高校人才输出接轨 |
4.3.2 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
5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5.1 研究的不足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相关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的总体思路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职业决策困难 |
2.1.2 求职行为 |
2.1.3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2.1 职业决策困难 |
2.2.2 求职行为 |
2.2.3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
2.3 职业决策困难、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求职行为关系研究 |
2.3.1 职业决策困难与求职行为的关系研究 |
2.3.2 职业决策困难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
2.3.3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求职行为的关系研究 |
2.4 理论基础 |
2.4.1 舒波的职业发展理论 |
2.4.2 克朗伯兹的社会学习理论 |
2.4.3 霍兰德的类型论 |
2.5 问题提出 |
第3章 研究方法 |
3.1 文献分析法 |
3.2 半结构化访谈法 |
3.3 问卷法 |
3.3.1 被试 |
3.3.2 研究工具 |
3.3.3 统计方法 |
第4章 访谈 |
4.1 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现状 |
4.1.1 专业选择 |
4.1.2 选择深造部分 |
4.1.3 选择直接就业 |
4.2 直接求职行为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结果 |
5.1 问卷调查研究结果 |
5.1.1 职业决策困难的现状 |
5.1.2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
5.1.3 求职行为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
5.1.4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
5.2 关系模型 |
5.2.1 相关性分析 |
5.2.2 求职行为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中介模型检验 |
第6章 讨论 |
6.1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现状分析 |
6.1.1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总体状况 |
6.1.2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6.2 职业决策困难、求职行为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 |
6.3 中介模型的关系分析 |
第7章 研究结论和教育启示 |
7.1 研究结论 |
7.2 教育启示 |
7.2.1 学生方面 |
7.2.2 学校方面 |
7.2.3 政府方面 |
第8章 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
8.1 本研究的局限 |
8.2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访谈提纲 |
附录2 问卷 大学生职业状况调查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畨 |
致谢 |
(7)上海市残障大学生职业决策与就业服务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3 研究现状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内容 |
3.3 研究对象 |
3.4 研究方法 |
3.5 研究工具 |
3.6 研究过程 |
4 研究结果 |
4.1 残障大学生职业决策的总体情况 |
4.2 不同组别残障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差异性比较 |
4.3 残障大学生就业服务的总体情况 |
4.4 不同组别残障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差异性比较 |
4.5 研究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
5 分析与讨论 |
5.1 关于残障大学生职业决策的讨论 |
5.2 关于职业决策影响因素的讨论 |
5.3 关于残障大学生就业服务的讨论 |
5.4 关于职业决策与就业服务关系的讨论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建议 |
7 研究反思 |
7.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7.2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残障大学生调查问卷(节选) |
附录2 残障大学生访谈问卷 |
致谢 |
(8)大学生社会支持、专业认同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大学生社会支持、专业认同与职业决策困难的理论概述 |
第一节 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概述 |
一、社会支持的概念 |
二、社会支持的构成要素 |
第二节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概述 |
一、专业认同的概念 |
二、专业认同的构成要素 |
第三节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概述 |
一、职业决策困难的概念 |
二、职业决策困难的构成要素 |
三、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因素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社会支持、专业认同的调查分析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假设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工具 |
第二节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特点分析 |
一、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的信度检验 |
二、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总体状况分析 |
三、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差异性分析 |
第三节 大学生社会支持、专业认同与职业决策困难的相关分析 |
一、社会支持与职业决策困难的相关分析 |
二、专业认同与职业决策困难的相关分析 |
三、社会支持与专业认同的相关分析 |
第四节 大学生社会支持、专业认同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多元回归分析 |
一、社会支持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多元回归分析 |
二、专业认同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多元回归分析 |
三、社会支持和专业认同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多元回归分析 |
四、专业认同对社会支持影响职业决策困难的中介效应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大学生社会支持、专业认同与职业决策困难的结果讨论 |
第一节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总体状况分析 |
第二节 性别、生源、专业、实习经历等变量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探讨 |
一、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
二、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在生源上的差异分析 |
三、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在专业上的差异分析 |
四、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在有无实习经历上的差异分析 |
五、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
第三节 大学生社会支持、专业认同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分析 |
一、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分析 |
二、大学生专业认同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分析 |
三、社会支持与专业认同的关系分析 |
四、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与社会支持、专业认同的关系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提升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的教育对策 |
第一节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突出职业决策能力培养 |
一、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课程 |
二、优化大学生就业服务指导体系 |
三、提供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机会 |
第二节 基于专业认同提升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 |
一、转变专业培养体制 |
二、优化专业环境建设 |
三、建立专业特色与学生发展特点相符合的教育 |
第三节 基于社会支持提升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 |
一、高校完善大学生社会支持体系 |
二、学生加强自身专业实践能力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
附录二 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 |
附录三 职业决策困难量表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位论文 |
致谢 |
(9)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基于甘肃省三所高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工具 |
(三) 研究过程 |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 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的总体状况分析 |
(二)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影响的差异检验 |
1.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性别差异 |
2.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年级差异分析 |
3.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专业差异分析 |
(三)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生涯应变力的影响 |
四、大学生职业决策能力的培养对策 |
(一) 转变生涯悲观态度, 乐观面对生涯决策 |
(二) 缓解决策焦虑, 积极面对生涯决策中的阻碍 |
(三)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增强个体自我认同感 |
(四) 关注自身情感, 应对生涯决策挑战 |
(10)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编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初测问卷的修编程序 |
1.2.2 正式问卷的形成 |
1.3 统计处理 |
2 结果 |
2.1 项目分析 |
2.2 探索性因子分析 |
2.3 信效度检验 |
2.3.1 信度检验 |
2.3.2 结构效度 |
2.3.3 内容效度 |
3 讨论 |
3.1 问卷的结构分析 |
3.2 信效度分析 |
附录(正式问卷) |
四、国外职业决策困难研究及其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职业决策困难研究述评[J]. 刘子涵,张凯. 当代职业教育, 2021(03)
- [2]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 ——生涯适应力的中介作用和职业相关父母支持的调节作用[D]. 游津津.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3]中医院校大学生专业认同及其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D]. 李思远.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2)
- [4]高职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 刘改改.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5]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困难及应对策略研究 ——以S大学为例[D]. 赵淑.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6]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魏臻.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8(03)
- [7]上海市残障大学生职业决策与就业服务调查研究[D]. 张璞玉.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1)
- [8]大学生社会支持、专业认同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D]. 胡晓娜. 黑龙江大学, 2018(09)
- [9]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基于甘肃省三所高校的调查[J]. 高瑛,梁亚琴.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7(04)
- [10]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编制[J]. 吴开蓉,孙璐,许婷.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07)